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发家致富-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香莲对此是不喜的。
    她出身好,没吃过缺钱的苦,虽然知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个道理,但终究无法感同身受。
    而且身为教育工作者,她更喜欢女孩子在学校刻苦念书,念个好大学,然后分配到好工作,一步步有序地来。
    她心目中的未来儿媳,也是这样的。
    夏茗对她来说,始终不是理想的人选。
    温香莲态度冷淡下来,“你找我,只是问学校的信息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霍家在京都是有头有脸的,而她任职的大学,也是响当当的, 难保“那位”没动歪心思,想借助霍家的背景和她的关系,走后门读大学。
    温香莲很不喜欢这种投机取巧的人,如果“那位”要这么做,她绝对不答应,并且出手制止她跟霍临风继续处对象。
    霍临风并不希望母亲误解夏茗,“只是询问学校信息,她没有跟我提过任何要求,在学业上,她很有主见,不需要我过多干涉。”
    温香莲不以为然。
    如果真的很有主见,自己不会选学校吗?用得着问到她这里来?
    摆明了是别有用心。
    其实温香莲想多了。
    在八十年代,大部分考生只知道考大学,压根不知道要考哪所大学。
    学生们只知道埋头学习,压根没机会接触到学校信息,有些人连本省内有多少所学校都不知道。
    关于大学的专业,那更是一窍不通。
    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压根没受过多少教育,知道的未必比学生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只能从听说过的几所学校里头盲选。
    他们只知道省内院校,省外的学校,除了顶尖的那几所,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可顶尖的那几所,他们又考不上。
    90以上的学生,选择省内的院校。
    偏偏夏茗只选京都的院校。
    而在她前世,高考结束后,会有一本厚厚的择校指南,罗列全国各大院校的名字,近三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等等。
    关于学校的资讯,只要会上网查,都能查到不少资讯。
    此外,还有各种填报志愿的专题讲座,甚至专题培训班,帮助考生选填志愿。
    夏茗习惯的是这种模式,也就是在对各大高校十分了解的前提下,再填报志愿,心里有底,高考也更有信心。
    至于霍临风,纯粹是夏茗提出要求,他无条件帮忙完成罢了。
    压根没有温香莲想的歪门邪道。
    温香莲对夏茗的居心持怀疑态度,“她有什么想法了吗?最想填报的志愿,是哪所院校?”
    “第一志愿,是华清或者京大。”
    温香莲脸一黑,“她是不是知道我是华清的教授,所以第一志愿要填这个?”
    还说没有歪心思,第一志愿选华清,目的就暴露了。
    摆明了是知道她在华清任教,所以想借用霍家和她的关系走后门。
    不然,以她的成绩,勾得上华清的分数线吗?
    温香莲记得,去年的高考生,夏茗所在的省份,华清和京大总共只录取了21人。
    去年华清的录取分数线,比京大高两分,全省第22名,刚好压到京大的分数线,如果他第一志愿填京大,是可以被录取的。
    可惜,他第一志愿填华清,第二志愿才是京大,因为差2分被华清退档后,本该顺位第二志愿进京大。
    但牛气的大学就是有这个底气,你第一志愿不填我的学校,那我凭什么要你?
    于是,那位全省第22名的考生,又被京大退档,最后才被第三志愿的院校录取。
    在八十年代,这种情况很普遍。
    很多知名的大学,如果在填报时不是第一志愿,而是后面几个志愿,那么哪怕分数够,哪怕勾选了服从调剂,学校也是不录取的。
    很多人考了高分,却没能进理想大学,就是死在填报志愿这一关。
    就是这么残酷。
    霍临风有点不高兴,“妈,你想到哪里去了?她很聪明,有能力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华清。”
    温香莲压根不信,“她要是真聪明,能在那个什么市六中就读?上次高考能落榜,要进复读班?”
    

第447章 看法

  霍临风:“……”
    这个他真没法解释。
    难道他要说,上次高考落榜的是以前那个“夏茗”,不是现在这个夏茗?
    他自己相信,可别人肯定不信。
    要是他这么说,他敢肯定,他妈一定觉得要么他疯了,要么夏茗给他灌了迷魂汤,让他神智不清了。
    霍临风第一次感觉到无力,“妈,你不信她,难道还不信我吗?”
    “你信她的话,我信你的话,结果不还是我得信她的话吗?”温香莲可不是吃素的。
    霍临风无奈。
    “那你倒是说说,她现在成绩怎么样,让你这么有信心,觉得她第一志愿可以填报华清。”温香莲无情逼问。
    “前几次考试,她进步很快,上学期末考试,已经是全年级第一了。”霍临风语气骄傲。
    温香莲却不为所动,“一个南方小县城的中学,还是二线的,就算她考全年级第一,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这点能耐,能不能进他们省重点院校还不一定,就算能进,那距离华清,还差得远呢。
    “他们期末跟市里的市二中联考,市二中在他们省,算是数一数二的了,跟市二中联考的排名,她排在第3名,很厉害了。”
    温香莲意外地挑眉。
    看样子,她确实挺聪明。
    可是不对啊,她要是真这么聪明,上次高考怎么回事?
    温香莲想不通。
    “他们省的高中不少吧?只跟一个市二中比较,并不能说明她的成绩在全省前列,不在他们全省前25名,都是没有希望的。”温香莲说得绝情,却也是实情。
    不想太打击儿子,温香莲放软了语气,说:“她不是预考结束了吗?如果她的预考成绩,能进全省前20名,那她可以有底气填报华清。”
    霍临风不好再说什么。
    夏茗在信里告诉他,说她预考状态不错,不出意外,预考成绩应该比上期末联考要高。
    夏茗从不说大话,霍临风相信她,但这话不能再说了,说再多,反而会引起反效果。
    等预考成绩出来,一切自见分晓。
    “除了华清和京大,第二梯队的大学有哪些,专业强项是什么?”霍临风又问。
    温香莲并没有隐瞒,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原原本本都说了。
    涉及到一个学生的未来,不管这个学生是不是霍临风的对象,温香莲都不会不马虎。
    为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温香莲还打电话给几所学校的老师,一一了解情况,然后针对夏茗的情况,给了各个学校专业选择的建议。
    “等她预考成绩出来了,你跟我说一声。”温香莲说,她对此还挺好奇。
    霍临风应下,挂了电话后,便把温香莲告诉她的信息整理好,写到信里寄给夏茗。
    至于华清和京大,他建议夏茗选华清。
    京大偏文艺感性,自由奔放,而华清偏理工严谨,更适合夏茗的性子。
    另外,他母亲是华清的教授,在华清任教,夏茗在华清就读,以后如果要读研,想对容易很多。
    霍临风考虑得挺长远,至于最终选择什么,就要看夏茗个人意愿了。
    霍家。
    霍霆山从外头回来,听到温香莲最后几句话,好奇问:“报考大学,是临风的对象?”
    “是啊,说第一志愿想报华清。”
    霍霆山很惊讶。
    华清可是华国顶尖的高等学府,能考上的都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
    “临风不是说,那孩子是自学的吗?”霍霆山有点不敢相信。
    自学能考上华清?那得是多可怕的天赋和自律?
    “可不是吗?我就想劝呢。”温香莲愁眉苦脸,叹了一口气,“目标定这么高,那也得有实现的能力才行。”
    “就怕她一门心思要进华清,结果分数够不上,临风对她用情至深,到那时为了她,免不了要用关系帮她。”
    “你不想帮?”霍霆山问。
    温香莲摇头,“要是临风开口,总归是要帮的,但是这样,即便能进华清,也名不正言不顺的,遭人笑话。”
    “再说了,咱们霍家做事向来光明磊落,要是帮她走后门,总归不太好,也落人口实,你说呢?”
    霍霆山很赞同,但他对儿子有信心,“咱们应该相信临风,他眼光向来好,看上的姑娘一定不会错。”
    温香莲不说话了。
    温少萱给她的荼毒太深了,以致于她一直对夏茗喜欢不起来。
    就算霍临风说夏茗千万般好,说是他主动追求夏茗,温香莲还是不能释怀。
    “依我看,临风已经陷进去了,他这趟请命下南方执行任务,绝对有私心,不就是为了她吗?”温香莲不满地说。
    霍霆山不赞同,“不能这么说,临风做事向来有分寸,不会因为儿女私情,而罔顾大事。”
    温香莲轻哼,“你就纵着他吧,他呆在南方,连过年都不回家,前阵子还动用关系,调查那个什么刘家,为那姑娘出头。”
    “我可听说了,那姑娘被刘家的人看上了,逼着娶回去当媳妇。”
    “依我看,那个姑娘就不像安分的好姑娘,不然能惹上这种事端,逼得临风放下任务赶去帮她?”
    霍霆山很无奈。
    这事他也听说了,还打电话亲自问过霍临风,因为霍临风从小大,就没为哪个女人这么大动干戈过。
    可见,当真是动了真情了。
    身为父亲,同为男人,霍霆山是理解的。
    霍临风从小冷心冷情,跟谁都不太亲近,对异性也没啥兴趣,霍霆山对此一直很忧虑,生怕他一心扑在事业上, 到老了还打光棍。
    好不容易霍临风开窍了,霍霆山高兴还来不及。
    这次,霍临风动用关系调查刘家,虽说起因是因为夏茗,可刘家的确作恶多端。
    霍临风也没有仗势欺人,反而收集了铁证,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把刘家给扳倒,保护了夏茗的安全。
    对此,霍霆山是赞许的。
    “刘家人罄竹难书,临风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维护百姓治安是义不容辞的。”
    “他这么做,虽说起因是为了那个姑娘,但惩治刘家人人有责,临风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是值得赞许的,你怎么不为他感到骄傲,反而责备他呢? ”
    温香莲无法反驳,但她也说服不了自己。
    

第448章 自负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那个姑娘实在太招摇了,容易给临风招惹是非。”
    “临风从小就优秀,进了部队,晋升得比谁都快,眼红他的人不在少数,多少人盼着他做错事,好踩他一脚呢。”
    “我还是希望,他以后的妻子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姑娘,可以聪明优秀,但一切以临风的利益为主,温柔贤淑,在临风背后支持他。”
    “而不是像这个姑娘一样,到处招摇,四处跑生意,这样的姑娘,不适合临风,迟早会给他招来麻烦。”
    温香莲一直很担心这一点。
    就算夏茗品性没问题,优秀漂亮,也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儿媳妇人选。
    霍霆山长叹一声。
    他对霍临风的对象,要求倒没这么高,只要人品没问题,那么霍临风喜欢,他就不会干涉。
    至于女孩子做生意挣钱?
    那也不是问题,说明人家自立自强,不依靠男人嘛。
    霍霆山反倒挺欣赏这样的姑娘,有骨气,有头脑,就算跟优秀的霍临风处对象,也不会成为依附霍临风的菟丝子。
    要是霍临风找了个成天围着他转的姑娘,霍霆山反倒要头疼了。
    现在这个就不错。
    两个孩子,各自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相互欣赏,相互扶持,挺好的。
    “那姑娘不是要报考这里的大学吗?她来这里读书,咱们就能见到她了,说不定你见了她,就会改变对她的看法了。”霍霆山安慰妻子。
    温香莲头疼地揉了揉眉心,没说话。
    预考成绩出来了,夏茗总分全市并列第2名,同时排在全省第7名。
    成绩出来时,全市的高中都轰动了。
    市六中竟然出了个全市第2名,这怎么可能呢?
    历年预考和高考,前20的名单中,就没出现过几次市六中的名字。
    这回突然冒出来一个黑马,立刻引起了各大高中的注意。
    不仅如此,各高中的校领导们还发现,全市前100的名单中,出现了不少市六中的名字,比例高到将近25%。
    这种情况放在往年,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放眼全市,市六中只能算二线高中,前头还有两三所一线高中呢。
    可市六中在前100名的数量占比,几乎跟一线高中持平了。
    去年高考,市六中还很“正常”啊,今年到底咋回事?怎么突然杀到前面来了?
    别的学校不知道,但市二中跟市六中交情不错,经常联考,几乎是见证了市六中一路“飞升”的过程。
    市二中的老师们都知道,这大半年来,市六中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很快,但预考又进步一大截,是他们没想到的。
    大家都很纳闷。
    “市六中的学生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真的是靠那套学习方法?”
    “那道学习方法确实厉害,可也没这么神吧?咱们学校不也拿过来用了吗?没见效果这么要呀。”
    田主任早就在琢磨这个问题了。
    结合之前几次去市六中交流时看到的一幕幕,田主任可算琢磨出点门道了。
    他们市二中生源好,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加上学校本身在市内数一数二,学生的优越感非常强。
    脑袋很聪明,学习和吸收知识很快,这就导致学生很容易自满,认为自己已经很厉害,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学习的劲儿就少了。
    市六中不同,学生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始终有压力,好不容易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且实践发现成绩一步步提高很快。
    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进步和收获所激发的学习激情,空前高涨。
    田主任发现,这半年来,他每次去市六中,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那种充满激情的,热烈的声音,听着就让人精神一震。
    市二中的学生,学习也刻苦,但这股热情的劲儿,市二中的学生们,是比不上的。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内部的心态和学习热情,有时比外部的教学条件更重要。
    怀着对学习的高度热情,只要学生不是真的蠢,那么成绩提高是必然的。
    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在积极热情地学习,这股热情是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之下, 成绩只会越来越好。
    田主任认为,这才是市六中的成绩,整体提高一大截的根本原因。
    杨启明可不知道这些,他认为,市六中的进步,绝对跟夏茗那套学习方法有关。
    他对那套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学习习惯,考前复习得非常好,预考总成绩是全市第1名,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3分之差。
    有记者来采访他,问到他学习方法。
    其实记者的重点,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他写的是报道,又不是学习资料。
    报道只需要表明杨启明很优秀,学习很有一套,并且刻苦用功,给学生们树立榜样,那就够了。
    杨启明中考时,就是全市第1名,对这种采访驾轻就熟,很自然地说了一些大道理,什么学习要摆正心态之类的。
    记者见惯不怪地记录下来,问到下一个问题。
    “杨同学预考成绩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在接下来的高考,你一定要攫住省状元吧?”
    “那当然。”杨启明很自信。
    “那么,杨同学最关注哪位考生?你觉得哪位考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最关注的考生,杨启明第一反应是夏茗,可夏茗的预考成绩第7名,前面还有好几个人,谁都没提,独独提第7名的她,太突兀了。
    杨启明微笑,“我最关注,和最大的对手,当然就是预考省状元。”
    记者心道一声“果然”,毫无悬念的回答,乏善可陈。
    “对今年的全是第2名,也就是市六中的夏茗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据我所知,她进步非常快,你认为她有没有可能跟你角逐省状元?”
    “夏同学?我并不了解。”杨启明笑了,眉宇间是傲然的自信,隔空对夏茗发出战书,“如果她有这个实力,欢迎她加入挑战。”
    记者整理采访稿时,对要不要保留关于夏茗的这一段内容,犹豫再三,最终以寥寥几笔,写进了报道里。
    

第449章 挖墙脚

  市六中。
    朱校长高兴坏了,恨不得拉横幅,对全校发广播。
    这是学校建校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无论是总体成绩,还是考了全市第2名的夏茗,都太值得庆贺了。
    不少学校的校领导,纷纷来祝贺朱校长。
    朱校长不仅在同行面前风光了一回,在市教育局面前,也大大长脸了。
    市教育局那边,商讨着要不要搞个研讨会,专门对此进行研究呢。
    市六中的预考成果,虽然不是全市最好的,但是总体进步速度太惊人,值得深入研究,然后在全市推广开来。
    这是教育局要干的事,也是造福广大学生的好事。
    研讨会还没开呢,各校的领导们,先来取经了。
    “老朱啊,你们学校这回考得很不错啊,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讲一下嘛。”
    访客送走一波又来一波,朱校长忙中带笑,嘴巴要咧到耳朵根了。
    “老朱,你们学校那个夏茗,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换个学习环境。”市三中的教导主任,旁敲侧击地问。
    市三中和市二中一样,都是一线高中,往年全市的高考前3名,都是在这两所学校产生的。
    朱校长脸一黑,“这个问题,你去问市二中的田主任,他会告诉你答案的。”
    市三中的教导主任纳闷了。
    他想的是让市六中的学生转校,却怎么要去问市二中的人?
    田主任白了他一眼,“你这想法,半年前我就想过了,还试过很多方法,想把夏同学给挖过来,结果挖没挖成,你已经看到了。”
    市三中的教导主任囧了。
    敢情想挖墙脚的不止他一个。
    这个夏同学倒是稀奇,放着教学条件更好的高中不读,偏偏死磕市六中,到底图的啥?
    田主任幸灾乐祸地看他,“你们三中允许学生挂名,然后在校外自学,只有考试的时候回来参加考试么? ”
    “这怎么行?这样还算是学校的学生吗?当学校是什么地方?”
    “我们二中也不允许,所以才没挖到夏同学。”田主任幽幽道。
    提起这个,田主任依然意难平。
    他始终认为,学校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夏茗到他们二中专心学习,加上老师的悉心辅导,那么成绩超过杨启明,角逐省状元,是绝对有希望的。
    可惜了。
    她怎么就想不通,死磕在校外自习呢?
    市三中的主任反应过来,瞪大了眼,“你的意思是,夏同学是在校外学习的?没请辅导老师,考出这个成绩,全靠自学?”
    “我骗你做什么?”田主任白了他一眼,“据我所知,她在校外还做生意,帮她舅妈开服装店什么的,你夫人最爱逛的伊人衣坊,就是她舅妈的店。”
    市三中主任瞠目结舌,“这,这……这同学的天赋,太惊人了。”
    一边做生意,一边自学,意味着精力和时间会被分散,复习时间比校内学生少了不止一星半点。
    没请辅导老师,所有知识点纯靠自己消化,碰到问题自己琢磨,这……
    “老田,不是我故意打击你,说老实话,我们三中恐怕没有哪个学生天赋比她高,你们二中的杨启明,比起她来,也差一截。”
    田主任长叹一声,“所以我之前,千方百计想让她转到二中来,虽说有私心,想替学校挖到优秀学子,但更多的,却是不想浪费了她的天赋,好好培养,让她发挥全部的才华。”
    田主任摇摇头,“可惜她有自己的想法。”
    市三中主任同样扼腕,“是啊,太可惜了……”
    这话要是传到夏茗耳朵里,夏茗除了感激他们的厚爱,只会哭笑不得。
    她并不觉得可惜。
    这个年代,很多人把高考当做改变命运的唯一钥匙,夏茗却没有,因为很多人别无选择,但是她有。
    对杨启明这样的尖子生来说,高考要力争第一,扬名立万,夏茗也没有这心思。
    高考对她来说,只需要考进她想去进修的学校,就已经达成目标了,她并不想出风头。
    距离高考还有个把月,而夏茗因为重生外挂,对今年的高考题有印象,如果她愿意搏一把,考个省状元,未必没可能。
    但她并没有兴趣。
    如果高考前三甲,会万众瞩目,被记者追着报道,那么夏茗反倒希望自己最高只考到第4名。
    这是个“安全”名次,光芒被前三甲盖住,不会被大肆报道,但是全国任意一所大学,她都可以进,很安全。
    如果朱校长知道夏茗是这个心态,只怕会当场吐血。
    “夏同学,你果然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这回成绩又进步了!”朱校长身心俱爽,看夏茗的眼神,那叫一个亲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