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返八零初-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廖青梅心底猛地一空,下意识就往病床追去,床上的人是谁?为什么廖爸和廖昊宇会跟着病床边跑边哭?

    明明是梦,但脑子却还飞速运转着,廖青梅茫然地跟着他们跑。

    直到看清病床要去的地方时,才猛地背后一寒,从床上惊醒来过,那个地方竟然是……

    太平间!

    长长抒出一口郁气,廖青梅摸到桌上的手表就着月光看了眼时间,凌晨四点。

    在清醒过来的一瞬间,那些做过的,让她万分惊惧的梦像黑白默片渐渐褪色失去影像,廖青梅摸了一把额角的冷汗,抱住膝盖把脸埋到被子里。

    自从廖妈出事后,她一直连轴转着,不敢有半点的停歇,就是怕自己会胡思乱想,而她也做到了,这么久以来,她都成功地阻止了自己去想那些坏的可能。

    但是顾铭朗一走,领过通知书,又在得知何建军被判刑的当口,绷紧的精神好像一下子松懈下来,那些她一直不敢面对的问题,也跟着蜂涌出来,不留一丝余地。

    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她的心弦就一直紧绷着,其实她一直都怕。

    怕所有的改变是因她而起,怕廖妈会因些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怕……鞋厂那些受伤及痛失家人的人们,他们所有的不幸都是因她而起。

    毕竟不可能因为她的重生,刘来宝就从刘四瘸的儿子变成何建军的,这辈子是样,那上辈子肯定也是这样。

    上辈子何建军和赵香莲照样搞到了一起,照样生了个儿子,何建军照样借着鞋厂为自己牟取私利,但上辈子什么都没有发生。

    鞋厂一直好好地运营着,何建军做到了副厂长,赵香莲当上了工人代表从车间主任一路往上升,廖妈虽然离开了鞋厂但一直平平安安的。

    甚至那些因这次事故受伤丧命的人,上辈子或者都是安乐平和地过一生。

    泪水离开眼晴的瞬间直接湮没在了被子里,廖青梅心里难过极了,她不知道要怎么办,如果不是她一直撵窜着廖妈离开鞋厂,如果不是廖妈担心她被赵香莲欺负,如果……

    她并不知道是哪件微小的事情引起了事态的变化,她只知道现在的自己不敢轻易做出任何一个选择。

    如果她这辈子的好运,需要用别人的气运和生命去填补,那她不如不重生得好。

    现在,又有一份选择摆到自己的面前,廖青梅心里惶恐万分,她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按照上辈子的轨迹,继续去借读中专,还是……

    选择想上的大学,却争取新的人生?

    廖青梅实在睡不着,起身出了屋,家里冷冷清清地,除了她一个人也没有,倒了杯凉水一灌而下,焦灼的心才微微平缓一些。

    家里上次被砸过以后,到处还残留着修补过的痕迹,这些都是顾铭朗后来过来修的,但当时她不在,是昊宇把他带回来的。

    廖青梅摸了摸拼好桌脚,虽然钉得很结实,但那条折断的痕迹鲜明的摆在那里,让人无法忽视它先前的遭遇。

    实在睡不着的廖青梅开始打扫房间,这个点又不能弄出太大的声响来,她干脆绞了条旧毛巾开始擦家里不多家具。

    擦到立柜时,这才发现单放机旁边摆了只收音机。

    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廖青梅拿起收音机看了看,她不记得家里什么时候有这样一台收音机,倒是前次去找顾铭朗时,在公安局里见过跟这个一样款式的收音机。

    难道是顾铭朗落在这里的?

    廖青梅想着拉开天线轻轻按下开关,收音机是调好台的,打开的瞬间轻缓的音乐慢慢流出来,是她很喜欢的《明天会更好》。

    听着熟悉的歌曲子,廖青梅无意识就停下了搞卫生的动作,坐在桌边静静地听着。

    歌放到一半,广播里低缓地响起男主持人的声:歌听到这里,让我们来听一下点这首歌曲同志的来信,信里这样说:郎骑竹马来,绕竹弄青梅,这名诗里有我对象的名字。

    主持人轻笑,青梅,确实是非常动听的名字。

    廖青梅也笑,她的名字也是取自这首诗,是廖爷爷翻字典完果后,无意中发现一岁的廖青梅抱着家里的唐诗宋词睡着了,口水掉到了这首诗上。

    原本也有人和她一样的名字啊,真是奇妙的缘分。

    主持人还在继续念信:她家里最近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虽然她表现得非常坚强,没有让家人看出半丝痕迹,但我知道她心里很彷徨,很难过……

    不知道她现在有没有打开我留下的收音机,不知道她现在会不会偷偷躲在医院的开水房哭,不知道……

    泪水顺着脸颊,一点点滴到手背上,廖青梅这才猛地醒过神来,忙胡乱地擦去眼泪,有些手足无措地想去关掉收音机。

    主持人低缓深沉的声音还在继续,但信已经读完了:这是我们第四天读取同一个人的信件,我们特别希望信里的青梅能够在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这些信,听到他送给她的歌,能够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给到小青梅一点安慰。

    这是读信的第四天,明天、后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位军人同志表示,如果他收不到小青梅的回信,大概会一直寄下去。

    说到这里,主持人笑了起来,略来调侃地准备说些什么,但这时候收音机已经被廖青梅关掉了。

    屋子里猛地安静下来,廖青梅的抽气声在空寂的房间里格外明显,耳边仿佛还有信件的内容在循环,伴随着主持人低沉悦耳的声音。

    廖青梅捂住微红的脸,久久没有抬起头来。

    这可真是!丢脸丢到全国人民面前了!

    现在的廖青梅哪里还有时间去搞卫生,气冲冲地冲进房间里开始给顾铭朗回信,第一件就是措辞严肃地要求他不要干这蠢事了。

    读信的第四天?廖青梅想想都脸红,这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寄信的,一次到底寄了多少,怎么还能没事人一样的在她身边晃悠,他难道就不会脸红吗?

    信写到一半,廖青梅又觉得说得有些太过了,毕竟顾铭朗也是担心她,把信纸撕下来揉巴揉巴扔掉,重新提笔……

    再写,还是不对!

    直到天亮廖青梅也没有写出一封像样的信来,有心赌气不给顾铭朗写信,但是廖青梅又怕他真的像电台里说的那样一直写信,万一有熟悉的人习惯听这个台,一次两次听不出来,三次四次呢?

    想到这里廖青梅头顶就要冒烟。

    只是天已经亮了,她还得赶紧做饭给下晚班回来的廖爸还要去医院送饭,只得放下笔先去买菜,出门前还特意把收音机藏了起来,藏起来还不够,干脆把电池都抠了下来,以防万一。

    一整天廖青梅都觉得别别扭扭的,总怕别人也听了那个电台,猜到了写信的人和收信的人是谁,虽然顾铭朗没有指名道姓,但里头的暗示实在太多,稍微一联想就知道说的人是她。

    好在一切都挺正常,倒是惊弓之鸟的她显得有些奇怪。

    到了下午,廖青梅还是没有时间回家写信,李国梁已经把做好的炉子运了过来,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他自己找来的帮手。

    “我这张脸啊,还是不适合在人前,这小子行,让他来。”李国梁推荐的是个和廖昊宇差不多大的少年,长得还挺标致。

    眉眼疏朗,鼻梁笔挺,长得特别显小,放在后世,那就是电视里常见的叫什么来着?

    小鲜肉?廖青梅不大想得起来。

    据李国梁所说,这孩子也是可怜,家里父母不详,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家里条件不好,自然没有读书的机会,就奶奶身体好的那些年上了几年小学,自从奶奶病倒后就辍了学,后来混社会给奶奶挣医药费,有人借着他赚钱心切,想把他往歪路上引,还是李国梁及时发现救下了他。

    就这,少年的左手都少了两根指头。

    挺朴实的一孩子,也没个正经名字,据说奶奶一直叫他小虎,他也让大家这么叫他,见到廖青梅就喊姐,知道廖昊宇比自己小,就只看着他笑,也不多话。

    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廖青梅现在正缺人手,炉子已经就位,接下来就是材料定价的问题。

    李国梁比她想像的要能干许多,他不仅和县里一家小饭店谈好了啤酒的运送工作,还从邻县的啤酒厂拿到了以批发价批发的啤酒。

    “正好那里副厂长是我和铭朗的战友,我也没让他照顾,和一般零售一个进货价。”李国梁脸上的表情很严肃,看起来有些凶的感觉。

    但廖青梅和小虎都知道,他心情很好,只是因为脸上的疤不太敢笑,怕吓着人。

    没见他不笑都吓了廖昊宇一大跳么。

 第四十八章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廖青梅领着廖昊宇去市场找菜农肉贩订新鲜的蔬菜的肉类,而李国梁则打算去租间屋子。

    他要送货势必要来回跑,但小虎还在长身体,不能跟着他胡乱折腾,得有个地方好好休息,而且他们收摊后的炉子车子,还有一些货物也要找个地方存放才行。

    廖青梅家李国梁去帮她送东西站在门口看了一眼,无论是大小还是地理位置都不理想。

    到是厂区外的租住区很不错,虽然人员复杂,但有院子,又离厂区近,只要不租到巷子深处就好。

    廖青梅一行也很顺利,这时候虽然买肉什么的不再限量票证,但能常常吃得上肉的人家真心不算太多,就算是家庭条件好的双职工家庭,也项多十天半月才开一次荤。

    接到廖青梅这笔生意,菜农和肉贩都乐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保证一定会送最好的过来。

    忙忙碌碌几天很快过去,夜里廖青梅在医院守夜,午夜过后,廖妈睡得正香,廖青梅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

    到了电台播放的点,廖青梅躲到厕所把声音调到最小,果然读过几封信后又是顾铭朗的来信,他居然还每一封信都不一样。

    廖青梅羞愤地关掉收音机,在厕所徘徊了几圈,没一会后又忍不住按下开关来。

    直到电台结束后,才摸回病房的行军床上休息,一夜无梦。

    这几天也不知道是着了什么魔,总要把守着电台听完才能入睡,哪怕偶有一天没有读到顾铭朗的信,哪怕最开始她总是按了开,开了关,连整句的话都不能听完,就羞得要命。

    清早,医生查过房后,表示廖妈可以回家修养,只要定期到医院来复查,一个月后来医院拆石膏就行。

    “这辈子都不想再来这地方了!请我来我都不来!”出了医院的门,廖妈长长地叹了口气,嘴里还念叨着要去找间庙问问神,今年这一年下来,她和廖青梅都进了两次院了。

    “肯定不来了!”廖青梅也高兴,营养跟得上廖妈恢复得非常好,另外住院的病人,廖青梅也去问了情况。

    除了两个烧伤严重的患者,其余的都能出院修养,就是那两个重伤的,也是工伤,所有的医药费都由鞋厂承担。

    鞋厂的这次事故已经闹得整个靖北人尽皆知,县里回回开会,都把这事当做典型拿来教育大家,虽然这次的事故主要是由何建军的疏忽造成,但毕竟老板才是厂里的法人,他必须对他的职工负责。

    原本老板还想把这些推到何建军头上,毕竟这么些年下来,他这个小舅子也攒下了不小的家底,没见着人连小老婆私生子都找上了么,他到现在还只守着个黄脸婆呢。

    但厂里的职工不同意,县里省里的领导也不同意,何建军当然也要负责任,但该老板的责任,他也不能逃。

    那么多双眼晴盯着呢,除非老板打算舍家弃业地逃走,不然他就得担下事故遗留的后续问题。

    其中伤重的那个少年已经被送往省城的大医院接受植皮治疗,廖青梅从医生办公室出来时,正好遇见了上次掌掴了她一巴掌的阿姨。

    见到廖青梅她明显有些不好意思,而且她刚刚在办公室外头站了好一会,屋里的对话她了听了大半,心里的愧疚愈发地多了起来。

    廖青梅微笑地冲她点了点头,正要离开,被喊住。

    “上次的事,是阿姨不好,小廖啊,阿姨也是太着急了才会……”说起孩子的事阿姨的眼睛马上就湿了起来,她拉起廖青梅的手。

    “我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才好,我那样对你,可是姚组长,还有你都在为我的孩子奔走,我都知道,我都知道!”

    说着说着阿姨就有些泣不成声,甚至想伸手去打自己的脸,廖青梅赶紧把她拉开。

    这位阿姨的孩子并不是厂里的职工,他其实和赵香莲家的刘来宝性质一样,放假了来妈妈的厂里玩,不过因为他年纪大又懂事,总帮着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厂里的人都还挺喜欢他。

    事发的当时,少年正在厂里帮着妈妈做事,后来受重伤也是为了护住妈妈。

    鞋厂老板曾想以少年不是厂里的职工为由,拒绝为他支付医疗费用,同时要以此为由开除这位阿姨。

    后来还是廖妈得知后亲自去找老板谈,廖青梅又帮着跑了几趟派出所才挽回了这事。

    听到廖青梅问孩子的情况,那阿姨立马激动地把从上级医院拿来的诊断给廖青梅看,激动地告诉他,孩子的植皮手术非常成功,医生也说了孩子还小,再长几年,完全长好的可能性极大。

    得知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廖青梅心里的负担终于减轻了不少。

    回到家廖妈第一件事就是把这段时间廖青梅姐弟交给她的钱点清记帐,数完后重新又递回给廖青梅。

    廖妈此时已经知道廖青梅打算做小吃摊的事,李国梁她也见过了,虽然对廖青梅步伐极快有些疑虑,但想到手里的钱都是廖青梅一点点挣回来的,廖妈还是选择了默默支持。

    她老了,比不上这些小年轻,受过苦胆子小,但她不能阻止孩子。

    廖爸说得对,只要肯想肯干,不走邪门歪道,不管孩子们做什么,他们做父母的都要支持。

    不过,廖妈还是有点不放心,看了眼放材料的北向小卧室,心疼地摸了摸房间里的大冰柜,真是败家啊,这钱统共还没挣上多少呢,全花出去不说又往里贴了不少。

    就冲着这台大冰柜,廖妈也不敢轻言反对,何况廖昊宇还把他的小卧室给让了出来,说是要隔三岔五去给小虎作伴。

    “晚上把国梁和小虎子叫来一起吃顿饭,就吃你们要做的那些,可惜铭朗那孩子回了部队,不然也能叫他来热闹一下。”

    这做吃的东西总得家里人先把一道关,廖青梅的厨艺自然是没话说,这段时间廖家人的胃口都要被她给养刁了,有些菜不好在大厨房炒,廖青梅都是去医院借灶口煮炖,但不是鱼就是肉的也怪招人眼的。

    更别担廖青梅还往家里搬了个大冰箱。

    要知道这可还是个生不出儿子要被人念叨讲究,吃太好吃多了也要被人说三道四的年代。

    不过被人说几句又掉不了肉,廖青梅也早过了被人说几句说羞愤欲死,恨不得立马丢下手头的事情随大流的年纪。

    至于廖昊宇,开始练摊还有些脸皮薄,不过自从赚到钱,他姐又给他提成后,他就只惦记着攒钱去买他向往已久的铁皮壳机器人了,哪里还管得了别人的闲言碎语。

    廖妈发了话廖青梅立马就准备了起来。

    她原本就打算烤点肉串,方便操作不说,还挺省事,还是顾铭朗提出意见,光肉食只怕会流失不少客人,如果荤素都有,那才最好,反正一分两分的蔬菜,没有人吃不起。

    三个人一合计,最后决定还是做烧烤,再加上铁板蔬菜,这可不是廖青梅的点子,而是顾铭朗的,他出任务时在当地的农家吃过一次铁板活鱼,一直对此念念不忘,但这时定量弄来鲜鱼不太现实,但蔬菜现成的有。

    他这么一提,廖青梅自然联想到了哪种蔬菜适合,哪种要排除。

    廖青梅在厨房里准备,廖昊宇赶紧去厂区那边喊人,李国梁他们已经租好了住处,租了个小院一楼的房间,和房东约好的窗前的那块空地给他们放东西。

    廖昊宇到的时候,李国梁正满头大汗地准备装炭火,小虎在帮着搬啤酒。

    见着廖昊宇,李国梁拍开小虎递酒的手,从屋里摸了瓶北冰洋出来,“臭小子,给我老实点儿,喝什么酒喝这个!”

    小虎纯粹是下意识地反应,他跟着以前那帮伙伴们混的时候除了嫖没接触过,什么都沾了点,烟他是天生抽不了,每次一抽都咳得要死,才没人逼着他喝。

    但酒这东西,他已经能当饮料直接喝了。

    见着廖昊宇手里的北冰洋,小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梁哥,我……”

    李国梁还没开口说话,廖昊宇就已经把手里的北冰洋撬开,递了过去,“没事儿,其实我能喝呢,我爸小时候都给我喝白的,就是我姐现在管得严,别说我了,我爸也不让沾酒。”

    说完,悄悄凑到小虎身边,“等我满十八就能喝了,我姐说的,到时候咱们一起喝。”

    小虎羡慕地看了他一眼,点头应好。

    见他们兄弟两个处得来,李国梁也不多话,得赶紧把手头的活干完去廖家帮忙。

    “我觉得国梁这孩子不错,他今年是多少岁数来着?”廖妈帮着给廖青梅递东西,边关心地问着这事。

    廖妈以前在鞋厂就没少给人牵红线,这大概也是上了年纪的妇女们的共同爱好。

    这不,刚见过李国梁,廖妈就开始关心起他的终身大事来,廖青梅刚想回自己不清楚,廖妈自己就先想了起来,“三十了吧,比铭朗大点,也就他们当兵的成家晚,在村里他这个年纪,早几个孩子的爸了。”

    “我得留意看看,咱厂里可还有好几个不错的闺女,就是国梁脸上那疤有点吓人,但那也不影响啥,我留言着,肯定有……”

    廖青梅真心觉得,以后让廖妈开个小卖部实在是太大才小用了一些,得开个婚姻介绍所才对,才不白瞎了廖妈这一身本事。

 第四十九章 老家的来信

    重调味的晚饭没有得到廖妈的青睐,倒是廖爸对此非常喜欢,尤其有李国梁搬来,廖青梅放在冰柜里冻过的啤酒配着,大热天里吃着肉喝着酒,最适合不过。

    “这事我看成,不过啊,你们做生意归生意,不能把利益看得太重,那些偷工减料,缺斤少两的事情不能干。”廖爸跟李国梁碰了杯,家里的生活因为什么好了起来,廖爸自然知道。

    钱是好东西,又是顶顶不好的东西,单看这世上那么多人走上歪路,真是天生的吗?不能,还不是为了钱为了利益。

    人们为什么追逐权利,大半还是为了利益。

    廖爸虽然相信自己的孩子,但也怕财帛动人心,还是先打好预防针为好。

    “是,叔您说得对,您放心,我李国梁以人格担保,老实本分地做生意,我也不求大富大贵,够我们爷俩生活就成。”后头这话他是看着正和廖昊宇抢肉串的小虎说的,李国梁这边没什么亲人,就一个后来娘跟着继大哥生活着,人家也不用他管。

    至于小虎,李国梁答应了他奶奶,要照顾他长大成人。

    廖爸点点头和李国梁碰了一杯,看了眼正和廖昊宇凑一起嘀咕着什么的小虎,看着李国梁欲言又止。

    “叔,您别担心,小虎还小呢,我不能让他一直就这么跟我混着,他不愿意读书,等我手头松快了,就送他去学门技术。”李国梁心里早有了打算。

    见他有章程,廖爸也不再多说什么,和李国梁继续喝酒。

    当天晚上小摊就支了起来,廖妈不顾劝阻特意去摊子上支应着,还真别说,这小摊一开来吃新鲜的人可不少,还有不少是看着廖妈的面子来的,廖妈人脉广,往那里一站就是活招牌。

    这一试味就不大愿意走了。

    几个人份子钱一凑,来一盘肉串加香脆的烤馒头片和几样份量十足的小菜,再来一瓶冰镇过的啤酒,总共也花不了几个钱,既能饱肚还能解馋,忙绿了一天的疲惫都随着那沁人心脾的凉意散去。

    摊子开到后来,事先准备的肉菜根本就不够,这么大个厂区,四个大门出来,就算只有四分之一,这四分之一中又只有一小部分光顾廖青梅的摊子,也够他们忙活的。

    廖妈都忙着跑前跑后地帮着收拾,更别提专门给跑腿的李国梁和廖昊宇了。

    光啤酒,两人就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先是从租房把常温的送到廖家冰着,再把先前冰好的取来,累得是够呛。

    晚上收摊后,连钱都来不及数,大家各自回家,这会人都累摊了,只想好好休息。

    廖青梅躺在床上还寻摸着,冰柜最好还是要放到租的房子那里去,先前买冰柜时,李国梁的房子还没租好,放在家里实在是太麻烦了。

    还有……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再醒来时已经天光大亮,廖青梅换好衣服出门,正好赶上廖昊宇晨练回来,手里拿着报纸和信。

    信?

    廖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