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策(黯然销魂)-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月二十七日,上阳北上增援的一百万大军陆续抵达。

从此,上阳北方军,集结一百五十万本土军,一百万仆从军。总兵力高达二百五十万。

北唐南方军团,总兵力一百六十万。

上阳北方军团,总兵力二百五十万。

四百万大军集结在上千里的战线上,形成决战前的最后对峙。

若然计入一定会参战的战灵军,双方参战总兵力,至少将会高达五百万。规模之大,可谓空前。

在人皇王朝之后,这将是规模第三大的决战。最后一个人皇王朝之后的五十年中,曾发生过一次双方投入兵力高达八百万的惊人规模战役。

双方总计投入五百万大军,这是千年来,完全进入百国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决战。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沉默的东洲,一动就是千年来最大规模的决战。外界各路人马,包括各国,纷纷派遣大量的人马前来聚焦。

各路人马,凭种种情报来估算,推测认为王策的战灵军数量应当在一百万到二百万之间。

认为王策的战灵军,有三个来源,一是北策府的收购,二是北唐的收购和提供,三就是王策亲自在鬼界肆虐抓来的。这显然是很有道理的。

恰好,也自问自答的解释了,王策为何这些年来,大多数时间都跑到鬼界和鬼军过不去。他王策,分明就是在鬼界抓战灵,壮大战灵军嘛。

一个“神炼师”的谎言,把全世界都忽悠到沟里去了。

王策能解释吗?那就让那些人,继续慢慢在沟里边寻找“真相”吧。

当然,王策肯不肯解释,都不重要。人家有眼睛来看,有脑子来想。王策杜撰的,关于战灵军的来历等说法,已有很多的破绽引起各路人马的怀疑了。

杜撰的说辞,能瞒一时,瞒不了一世。

尤其密阳战役,是战灵军首次大规模,持续长时间的与人类征战,暴露的许许多多东西,足以让人诞生足够多的怀疑。

秦军,一色是玄鬼上阶,甚至更强大的战灵。这就是最大最首当其冲的破绽。此类破绽很多,也不必赘言,总之,足以戳破王策吹出来的谎言气球。

“这次肯定瞒不过去了。”

王策展开心相,隔绝话音,他对白起道:“一次密阳战役,基本就让所有人产生怀疑了。再来一次南北决战,我相信他们肯定会发现很多。”

白起微笑:“主公,索性瞒不过去,那便也不必瞒了。”

王策咧嘴,嘿然:“我也这么想。就算是我杜撰的,又如何。今时今日,又有几个人能奈何我。”

咂咂嘴吧,他不无遗憾道:“可惜,还没突破为武帝,不然……就是抗上无上武帝,我也不担心。”

王策收回杂念,乐呵呵地扫视白起蒙恬王翦,卫青霍去病等等名将:“诸位,此战该如何打,就要劳烦诸位来帮我参谋一二了。”

“这,会成为一个传奇。”

……

说轻一点,这是入冬前的最后一战。能不能安心过冬,迎接年节,就看这一战。

说重一点,这是决定东洲霸权归属的一战。

从没人想象,也没人敢把这么重要的一战,投放兵力高达四百万规模的大决战,交给一个年纪不满三十的年轻人来统帅。

不论唐帝是任人唯亲,还是绝对宠信。外界对唐帝的勇气,绝对是大加赞许。

好战如大律,也不敢轻率在大规模战役中启用年轻人当统帅。以王策的年纪,这时候根本应该还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中级将领。

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坚忍果断,心理顽强,甚至在必要时残忍好杀,这些是一个大军团主帅首先必须具备。

放在王策的位置上,如果主动送八十万将士去死,就能取得战役胜利。你能不能狠下心,主动送他们去死?

如果需要你屠杀一百万战俘,才能达到战略胜利,你敢不敢下这个毒手?

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大军团统帅,姑且不说管理,不说作战的复杂,就说这些基本必须具备的素质,就真的不是一般高级将领能具备的。

不论九洲,不论中国古代,都是将星如云。可真真要说善于大军团的,真的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

九洲也好,地球古代也好,很多名将都有统兵上限。超过,就等于超过他的能力范围。其实很多名将战场惨败,名誉扫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

外界纷纷扰扰,质疑王策是否能成为这一战的合格统帅。

却也只有袁川等少数俘虏,以及颜鼎等人,才依稀知晓,外界有多么低估王策。

王策未必是一个多么出色的中级军官,真要统辖千人或者五千人跟熊式武和高岱等大战一场,多半能把王策锤得漏尿飙屎。

但他王策肯定是一个合格的,出色的大军团统帅。唐帝选他来坐这个位置,有其他用意,但也多半是因为,整个北唐只有他王策具备这种素质。

袁川敢发誓,王策逼降大世军的时候,绝对流露过“不投降,那就统统死”的意思。

中肯一点,这是决定东洲格局的一战。单纯从战役意义来说,北唐胜,则将会形成南北相持不下的格局。上阳胜,东洲一统必成定局,并在与大律的赛跑中夺下先机。

上阳胜,没什么好说的。可如果是北唐战胜,那战场外的意义,就太多太重大了。

北唐胜,北唐就是一统大战中的第五强,是反抗人皇的最强大旗帜。

不喜欢人皇的人,一下子就会发现“诶?我找到组织了”。而这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许多一言难尽,也不必赘言。

……

千年来,投入兵力最大的大规模决战,战争脚步正在走近。

唐帝深悉此战,对北唐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也深悉,整个北唐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王策更适合成为统帅的人了。

唐帝不是“不扯后腿就不舒服斯基”,他亲笔书写的特旨,跟着诸相如屁股后边就来了。

特旨只有一个意思:在战争结束前,王策对从二品及以下的人事任用,特许前线独断裁决之权。

就是说,凡是从二品副都督以下,王策想任命谁,就任命谁。看谁不顺眼,就请对方玩儿“吃饭睡觉打豆豆”的游戏。不必请奏,不用皇帝和朝廷批准,只需报备。

独断裁决之权,对王策来说,好像不怎么稀罕。可这一次,却是包括从二品,这绝对是石破天惊的权力。

宫泰平从第一天就被王策吊起来当成豆豆施虐,加上这个史无前例的大权,南方军团上到都督,下到总镇,没人敢吱声了。

王策没多想,心想这道旨意来的恰好。

在投放兵力高达四百万的大决战中,北唐现在的最大作战单位是一路三万人,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王策下令,在不打乱编制的情况下,分别按三路,以及五路,临时增设“军团”这个最大作战单位。

六府一百四十万野战军,王策一道命令下来,在不打散原有编制的前提下,以每一路为单位,三路或五路合并为一个作战军团。

除了亲卫军等,直属都督府和大帅府的人员,以及后勤辅兵以外,拢共临时组编为十大军团。

解世铣等五大都督,第一时间表示支持。他们也不瞎,现有的作战单位,绝对无法满足作战需要,临时混编是必须的。

以路为基础单位来混编,是最为妥当的,绝对不会造成战斗力减弱或者配合问题。

其实,不光是北唐军增设作战单位,临时混编调整。

上阳军一样在陆续的为了接下来的大决战而增设了类似的作战单位,并且也在做相当大的调整。

这一波调整不小,但基本也是心里有数,有条不紊地进行。

皮小心调任为大帅亲卫军统领,卞应晟挂从二品头衔,调任为其中一个军团统帅。

西策府十万精锐,临时编组为一个军团,由钟云寂升任从二品都督,统辖西策军团。

燕自愁挂从二品副都督衔,暂时调出作为其中一个军团统帅。

熊式武挂从二品荣衔,出任其中一个军团统帅。

北唐军团,上阳军团,都在沉默的为大决战做最后的调整和准备。

统辖一个庞大的军团,真的会有各种琐事,王策被烦得都想一头撞死了。

“主上,少主真的成?”

说话的是费饮血,唐正耀亲临前线,他和顾锋不便露面,和王策说了一下就飘然走了。也不晓得为何,会回了京城。

“为什么不成?”唐帝轻松的微笑,如果忙得肠子打结的王策看见,也不晓得会不会鼓起勇气掐死这货。

唐帝忽然无声一笑:“战灵军来历之说,处处破绽,如今已经取信不了旁人了。”

费饮血不再考虑这:“主上,你的计划,真的能成?”

唐帝眯眼,一边咳嗽一边眺望,天边晚霞像渗血一样。

“为什么不成?”

许久过后,他这么说。

第623章 传奇主帅

一条不存在的缓冲界线,宽百里,蜿蜒千里。北唐军在北,上阳军在南。

对北唐,对上阳,这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战。外界称为“南北之战”,恰如其分。

巡察前线的时候,王策偶尔会感到一种莫名,来历奇怪的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勾起了他记忆最深处的某些不舒服的记忆。

乍看,大世军置身事外。然而,其实很悲哀的一个事实是,上阳军和北唐军占领了本来属于大世的领土上,并准备在这片土地上发动决战。

这撕开了王策记忆深处的某一个伤疤。

北唐军在临时混编,上阳军虽然蛋疼,但也没闲着,照样在临时整编。

一路太小,一府太大,也太模糊了。

一府,其实相当一个战区,不是标准的作战单位。实际上,一府有多少人马,这放在任何国家都不一定。像大律的东北府,多的时候五十万。

好比北唐八府,多的有三十多万的,少的只有二十余万。升格不久,来不及扩编的西策府,更加只有十万呢。

路,作为一个作战单位,在今次的大决战中太小。府,不算作战单位。

军队的事,很多时候是差不多的。上阳军的做法和王策一样,三路或者五路暂时合并为一个军团。

上阳的本土军一百五十万,暂时混编为十大军团。仆从军一百万,也暂时混编为十大战时军团。

乍然一看,上阳军二十个战时军团,对上北唐军十个军团,理论上胜算极大。

不过,外界普遍认为,战灵军才是关键。王策有多少战灵军,战灵军有多么强大,这将会成为南北之战的决定性军事力量。

军务参赞,大体就是一名军官的助理。

军机参谋,相当军师,或者半个参谋长。多数军官的军机参谋,都属于军官自己的军事幕僚。

各级的军事参赞,参谋,以及将官,聚集一堂,纷纷展开讨论。

傅希文这个大统帅,神色冷峻,瞄了四大副帅一眼,又瞄了一名老太监,一名皇族武帝。

本土军两大副帅,仆从军两大副帅。此外,老太监和皇族武帝,名义上一个坐镇本土军,一个坐镇仆从军,名义上的坐镇和保护,其实有没有监军的意思,那就不好说了。

反正,换了是谁,也不会轻易的把全国一半的军事力量,交在一个人的手上。

就像某些人说的,战败也罢。战胜的话,这北方军团往后,还有人知道上阳皇帝吗?恐怕就只知道他傅希文了呢。

当然,上阳皇帝作为人皇,如果这都怕傅希文篡位谋反威望太高,那就太扯淡了。纯粹是规矩,也不想开先例罢了。

唐帝敢于把北唐大半的军事力量,交给王策一个人,很放心很淡定。这种事,也就只会发生在北唐,只会发生在唐帝和王策之间。

独特的,复杂的关系,也决定了唐帝和王策之间这种信任,注定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

这一个忙碌的营帐当中。很多人在忙于研究,并尽量制定作战方案。也有人在看傅希文。

傅希文本身,彻头彻尾的是一名文人,乃至文官。军政分家一千年了,他能成为大军统帅,真的是一桩很奇妙的事,也许是千年来最奇妙的主帅了。

傅希文作为一名从骨髓里,都透着斯文气质的文人,以及上阳高级文官。本身十多年来的故事,也是九洲一个不大不小的传奇。

十年前,傅希文还是一名典型的地方文官。十余年前,假不死鸟宣告乱世来临,上阳在南部和两个中等强国发起征战。

仓促之间,上阳一个不小心,前线溃败,被人攻入国境。敌国派遣大量高手,实施斩首战术,击毙多名军事主官。

结果,大军兵临城下。傅希文作为一名地方官,硬着头皮率领士气低落的地方军,就地抵抗。不但抵抗住敌军的入侵,反而击败了敌军。

后来,大约七八年前,上阳等三国的交战成了大混战,两国联袂攻入上阳,一度差一点攻入上阳京城。

傅希文再一次被动卷入战争,地方军将领无能,他只好再一次指挥十多万地方军和野战军的混合,展开一次大战,再一次击败敌军。初步展露统帅大军团作战的才华。

虽是展露军事才华,傅希文也没进入军方系统,仍然作为高级文官。

直到四大人皇诞生,上阳首先集中力量,要击败两个老对手,为此展开多线作战。

和北唐等各国一样,承平多年,军方的老牌将领都不太靠谱,年轻将领又暂时来不及出头。就像北唐花了十年,才让大批有才华的,能干的年轻将领出头,取代老将一样。

当然,将领的事好解决,磨练磨练就有了。奈何,和各国一样,除了大律,九洲各国都没有大军团决战的经验,不要说兵力百万的,就是总兵力五十万的战役都很少有。

上阳要灭掉两个老对手,发动的是举国之战。这时,前线的几次溃败,才尴尬的发现,军中几乎没有善于大军团决战的。

傅希文的表现,被人记起来了。也暂时被军机院征用,派遣到其中一路前线。

傅希文一上前线,就再一次展露军事才华,他所在的那一路势如破竹。

凭惊人的军事才华,积攒威信。最终,他成为其中一支上阳军的主帅,通过一次规模上百万的大决战,击败,并灭掉一个国家。

从一个充满文人气质的文官,成为高级军事统帅,傅希文是一千年来的第一个,可谓传奇。

乱世十余年来,有大军团决战经验的在职统帅,不会超过十个。有百万规模决战经验的,不会超过五个,傅希文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富传奇性的一个。

单纯说武道修为,一名小兵都能轻松的杀死傅希文。他无疑是九洲所有高级军事将领中,个人武力值最弱的。

傅希文心知,如果没意外,如果此战胜利,他也差不多等于退休了。

不过,此战能胜吗?

综合种种情报,傅希文心里委实没有多少底气。

他的对手,是素来狡诈多端的天妖王策。

他和王策在差不多的时间成名,他身怀贤哲心相,王策身怀诸子心相,他的武道修为是罡煞境,王策的修为是琉璃境。

他是上阳数一数二的高官。王策是北唐独一无二,乃至一手遮天的“北方王”,甚至自立北策府。

他的名气,更多是在战场,集中在各国军方。王策的名气,却是名震天下。

十余年来,九洲所发生的每一桩最重大的,能载入史册的大事,都或多或少的有王策在其中搅合的身影。

倘若后人翻看历史,一定会发现,王策是这一段时期,这十多年来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人之一。

也许没有之一。

当然,战场和名气和武道修为,都没有多少干系。

傅希文一点也不担心王策有多强,有多大的名气,他担心的是……王策的狡诈多端。他担心的是……战灵军。

……

临河蜿蜒向南,奔流不息,一直汇流怒江,穿过中南部,进入东洲和中洲夹缝中的扁三角形状的瑞海,原来叫“锐海”。

临河上,很多船只频繁的在江面行驶。

不少船只上载的物资,都是上阳从占领的归降的各国中搜刮的战略物资,频繁的从各地通过河运运输返回上阳。

大小数百上千的船只,组成一批船队,向北方行驶。

莫要说上边的旗帜鲜明,就是这么大的船队,相信凡是有一点正常人思维能力的,也能看出这是上阳军的后勤物资。

上阳北方军团,总兵力二百五十万,人吃的马嚼的,每一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

上阳国内,以及北方军团的后勤部门,已经为此操碎了心。

船队有武帝率领的大批高手坐镇,充满警惕。

然而,再是警惕,也架不住突然爆发的袭击。

一转眼的工夫,交替盘旋在船队上空,专门负责监视的武宗,很快发现大批黑点快速逼近过来。上阳武宗发出尖锐呼啸:“大批高手来临,小心敌袭!”

“上!”坐镇船队的武帝,凛然厉喝一声,率领大批神化高手,轰然呼啸从船上一窜飞天,一心想要把来袭的敌人拦截在船队之外。

劈里啪啦的阵阵光华,浮耀在天空中,分外的迷人。

嗖嗖,刷刷。

数声之中,数名武宗狼狈不堪的被来袭的高手轰击,宛如流星一样坠落在河谷边上。

这名上阳武帝惊怒交集,一眼看去,顿时寒毛炸开!

一名持青色宝剑的青衣人,竟自轻描淡写的转眼斩杀两名上阳武宗。这两名上阳武宗,赫然竟连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这恐怖的,收割生命的宝剑刺入喉咙。

这上阳武帝睚眦欲裂,发出怒吼扑上前去!

这青衣人抖动手腕,青色的宝剑,转眼横空。宛如凭空出现的一道恐怖闪电,俨然把天和地都打得粉碎。

一道恢弘的剑气,转眼横扫激荡。轰隆隆的剑光把河谷,生生是削出一条直苗苗的峡谷来,整条临河仿佛化为水龙王的咆哮。

青衣人轻描淡写的用剑尖一点,河流宛如一匹布被挑起来,在空中熠熠发光,像一条玉带一样萦绕,酝酿恐怖的力量轰击!

这名上阳武帝凄厉狂呼,狼狈不堪的被这青衣人短暂的几招逼得上蹿下跳:“半帝王魂,是你!”

青衣人淡淡的,冷漠的目光流露一缕杀意,弹指一动,天地间仿佛充满了金色的沙粒。

不漏之沙!

第624章 难,难,难

很多很多年前,人类和神族对未来有分歧。

人类尝过第一代人皇集中资源和力量,从而大发展的甜头,认为九洲不该分为太多国家,而是由下一个人皇来率领。

神族则在第一代人皇身上,发现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化”,力排众议认为不该再有人皇,而是分为多个国家更适合。

九洲是置于一个国家的统治下好,还是分为多个国家好?这个引爆人类和神族矛盾的分歧,今天还是没人知道答案,也没人敢断言。

今时今日,不可否认,神战后三千余年的十代人皇,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太大的文明发展,也没给百姓带来太好的生活。

恰恰相反,进入百国时代的一千多年来,是民生发展得最快也最好的时代。

九洲没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不过,各国都把修筑官道当成较为重要的内政措施。

富饶的东洲各国,把官道修筑得犹如蜘蛛网一样密集。和平年代,是否给百姓带来好处,这就见仁见智了。

战争年代,这些密集的官道,也给后勤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快,跟上!”

一名军官站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一边挥手一边大喊:“跟上,再赶路一百里,就能和主力会合了。”军官说的主力,是后勤主力,有大批神化高手坐镇的那种。

战时,没人会轻率的把神化高手分散使用。所以,小股的后勤运输部队,是得不到武宗武帝保护的,除非会合在一起。

辅兵各自或拽或是推着大量的车子,运输着大量的粮食等各种物资。

这些物资,统统是上阳在中部一带的占领区搜刮得来的,有别河运,这里是由辅兵来就近从陆地运输往前线。

“天上那是什么?”有人发现天空中的黑点。

这军官一眼看向随军的一名武尊,这武尊两眼发直,脸皮抖动一下,大喊:“走,是北唐的神化高手!”

话音未落,这武尊果断拔腿就跑。是,武帝武宗不会屠杀这些辅兵,但杀他这个武尊,绝对不是问题。这帮辅兵把东西一丢,转身就跑了。

这不算逃兵。没人会那么缺心眼,那么盲目的要求普通士卒和神化高手为敌,其实相反,这种逃跑是被鼓励的,总比留下来挑衅神化高手好吧。

一会儿的工夫,这批北唐派遣的以老许太监为首的神化高手,抵达此地。

老许太监等人降落下来,各自郁闷地看着这些被倒出来散落一地的粮食,俘获的希望落空了。

一直以来,袭击敌军后勤,把敌军后勤俘获,转化为自己的物资,这是很被向往的办法。

多年前,运输粮食会用大包小包,后来有神化高手靠类似渔网的东西,袭击后勤,再一网打尽俘获回去。

然后,各国处心积虑的想方设法俘获敌军后勤,也一边处心积虑的避免自己的后勤物资,被敌人俘获。

总之,大家都变着花样来。以至于,今天大家都很难俘获敌军后勤物资了。

“烧了吧。”一名武宗苦笑,取出火油。

老许太监拂袖,把所有粮食卷在一起,点燃火油把粮食给烧掉了。

半帝王魂率队,袭击后勤船队,损失超过十万石(一石五百斤),也就是五千万斤军事物资。四名武宗战死,一名武帝被重创。

唐正耀率队,袭击陆地后勤,损失三万石军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