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策(黯然销魂)-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你,为了达成战略,故意葬送了五十万将士。然后,又把五十万将士当成弃子丢给敌军。你亲自葬送了百万将士,战后,会不会独活?”

皮小心和军务参赞瞠目结舌。

王策摇头,他知道,不论此战胜败,傅希文都会做出一样的决定。因为,被他抛弃的百万将士,一直在他的心里。

就像傅希文说的,心死了。当他两次把百万将士当成弃子的时候,就已经杀死他自己的心了。

甚至,在决战一开始,傅希文就已经做好战败的准备,用自己来交换上阳残部安全撤退。

王策仰望天空:“一将功成万骨枯,他做不到。我猜,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统军将领。”

“他,首先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其次,才是一名伟大的军事统帅。”

冬季,有大雪。雪缤纷,为一名绝世名将的陨落送行。

……

上阳军战败,举世震动。

战区一带,早云集各路人马,亲眼目睹此战过程和结果,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说天下震动,绝对不为过。

南北之战,是千年来参战兵力最多的大战,是决定东洲霸权归属的一战,直接地说,影响的是东洲一统变局。

间接地说,王策和北唐呈现了足够强大的实力,成为反抗人皇的最大旗帜。种种相关,都将因此战而诞生极大的变化。

四大人皇一统制霸的格局,被王策和北唐异军突起,直接联袂打破,因而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上阳北方军,辖本土军一百五十万,仆从军一百万。

持续一个多月的大会战,只发起过两次大规模决战。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然而,最教人意外的是,恰是这一头一尾的两次战役,决定了最终的胜败。

王策身为北唐军大统帅,是他生平第一次真正的统帅人类大军作战,他的表现被认为可圈可点,也被认为非常惊艳,是一代名将。关于这一点,其实还有很大的争议。

但,王策在大会战中,动员的军事力量,让九洲所有人为之震惊万分。

据有心人的推算和统计,王策出动了不少于两千万的炮灰军团,两大主力战灵军一百四十万(秦军只出动了一半)。

这些数字太过惊人了。

成功歼灭约百万上阳北方军,近百万战俘,仅有五十余万,在王策故意放开防线的情况下,侥幸逃得一命。

北唐南方军,战死三十余万,伤者无数。在战灵军的辅佐下,战损相当低,为北唐军保全元气。

王策麾下炮灰军团阵亡一千七百万,两大王牌军团战损近八万。

这是一个罕见的辉煌大捷。王策名气大振,堪称光芒万丈,然,他无心去掩盖,也掩盖不住傅希文的万丈光芒,蔚为此战中最耀眼的两个人。

从王策派遣参战的战灵数量,就能看出,上阳军此战必败。

在败象未露之时,傅希文就发现必败,并凭惊艳的才华,一举扭转。前三阶段的战役,他完美无瑕的战术,在战后成为各国的经典战术运用战例。

第四阶段战役,是注定惨败的,却恰恰是傅希文堪称伟大的战略最巅峰最闪耀的时刻。一连串的战术,促成了惊天的战略逆转局势。

从必败的处境中,傅希文动用一连串战术,不惜葬送百万大军,也从空白处,巧妙之极的促成了两个机会。一个是绝对逆转的机会,一个是不胜而胜的机会。

率东路精锐,集中歼灭北唐军,一旦成功,北唐必将元气尽失,等于不败而败。

如果王策没有那么多主力战灵军,被逆转,几乎是一定的。

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非战之罪。

凭此战的一系列精彩绝艳的战术战略,故去的傅希文成为载入史册的伟大军事统帅之一。

“也许,傅希文不见得喜欢这个荣誉。”

王策听到这些评价的时候,嘴角微翘,说不上是讽刺,还是别的什么。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人已经来到北唐东北战区。

第652章 忘情天子,皇族灾难日

冬季,东洲和北洲的气候都寒冷了。唯有海洲,气候宜人。

这青山环绕的山谷中,尤其的温暖如春,分外的教人感到暖洋洋懒洋洋。

谷中,遍布鲜花绿草,青色的茅屋边缘,许多爬山虎悠然的形成绿色的墙。

“纪千败,剑圣。可叹,可惜。”

谷中,茅屋前的石桌石凳前,一名容颜儒雅的男子发色半灰半黑,发出不胜惋惜的叹息。

这男子有一种独有的气质,无法模仿,也无法复制,像是一半冰山一半火焰,热情和冷酷,霸道和温柔,奇妙的共存在这么一个人身上。

“我却要说,壮哉!”杀帝淡淡地说,傲气不改。

哪怕眼前这位气质矛盾,一半冰山一半火焰的男子,乃是成名二百年,真真屹立在世界之巅的那个人。

这男子笑了:“我是感慨,未能与纪千败和剑圣交手,乃是一个大大的惋惜事。”

“听说过‘神将’吗。我见过一次,与之交手一次,我与那人都没尽全力。”

杀帝冷淡,他不知道“神将”这个人:“你何必说这些,去就去,不去就不去。”

这男子没答话,继续说:“一番交手,我没胜,他没败。”

杀帝神色更冷:“你在耍我?当今世上,还有能和你比肩的人?”

“有。临天无敌,杀生龙将。”这儒雅男子,长发披肩,看似散乱,却是梳理得很好:“还有,这个‘神将’。”

杀帝凝视半晌,终于被话题吸引:“神将?无上境?据我所知,这世上早已没有纯血神族了。”这是宋武神亲口说的。

“纯血神族?有什么相关?”儒雅男子惊讶,他似乎不太懂,神族距现在太遥远了,很多东西都已经失传了。

杀帝恰好知晓:“混血三代以内,才有资格被称为纯血神族。”

他一顿,不耐烦道:“你究竟是去不去,只消一句话。”

这儒雅男子认真地想了想:“我记得,你说你见过杀生龙将,为何不去找他。”

杀帝的脸上涌现一道青气,他和杀生龙将是见过一次,但彼此性格都太硬,互相看对方不太顺眼。他和龙将在一起,八成会互相打起来。

这长发男子想了想:“我为什么要去,是你欠那个王策的人情。不是我。”

“人皇。”杀帝强调。

这长发男子不以为然:“人皇又如何?人皇也不敢对我大声呼来喝去,人皇敢凌驾在我之上?人皇一统天下,与我何干?吃苦受难的人,肯定没有我。”

杀帝的脸色发青,拍案而起:“你们这些无上境,当真不可理喻。”

长发男子叹气:“你不是我,却不会知晓,一旦修成无上境,会多么无聊。”他叹了口气:“要什么有什么,谁都怕你敬畏你,寿命又无法增加了。”

“修炼?前边无路了。”长发男子自嘲:“一旦修成无上境,那就无所事事,再无追求和意义了。”

杀帝不是无上境,却隐约品味出这男子的寂寥。五百年人生,一旦没了追求,那真的就剩下寂寥和无趣了,长发男子终日懒洋洋的隐居在这里,其实就是没追求导致的。

杀帝摇头,用力的甩掉杂念,冷笑站起来:“你不去就罢了。”

“不过。我倒是要提醒你一下。”

杀帝想起来之前,王策交代过的一句话,他冷笑:“王策说,如果我能找到无上武帝,他就能找到武神之路。”

长发男子忽然一下子僵硬住,腾地一下消失不见,一把抓住杀帝的肩膀,眼睛放光:“你没说错?当真?”

“有种你不要跟我来。”杀帝冷笑,甩掉这家伙,化光而去,余音萦绕。

这男子笑了,笑声渐大,竟如疾风暴雨一样猛烈起来。痴了一样念念有词:“武神之路,武神之路!”

“哈哈哈,如斯有趣的事,岂能没有我忘情天子参与!”

……

北唐,东北战区。

王策不冷,进入武宗之境,身体透彻无比,岂会怕冷怕热,纯粹习惯的跺跺脚。感觉很怪,才在南方战区经历了从热变冷。就来到了天寒地冻的东北战区。

东北被东宁入侵二千里,唐帝似是很有信心,根本没有终止巡视天下的迹象。当然,也只有王策猜到一二,不是不终止,而是人根本不在。

东北危急,始终需要有人来主持的。

颜鼎是王策推荐来东北的,干得不坏,但初次统御大军的他,也不算太出彩,总有出纰漏的地方。还是那句话,很多名将其实都有统军人数的上限,才能体现名将的才华。

颜鼎有统御大军的潜力,但一边管理几十万大军,一边又要注意各个方面,一边还要从战略战术角度来通盘指挥作战,真的需要一些时间。

战败千里,这是颜鼎就任东北以来,面临绝对压倒性敌军,所贡献的战绩。错非他防御出色,而换一个人,只怕被打退三千里都会出现。

上阳军战败,南方平定无战事。鉴于东北局势,“唐帝”和军机院本来下令,调王策北上担任东北战区最高统帅,被王策拒绝了。

王策的意思很简单,南方战区安稳了,兵力也就宽裕了。颜鼎正在适应大军团作战,表现越来越好,不妨继续给颜鼎机会。

北唐志在天下,不能也不该次次都靠王策来统帅大军,有必要放手培养第二个第三个能统御大军团的军事统帅。

末了,“唐帝”和军机院都接受了。不过,仍然担心东北战事,于是,就调王策北上督战,出任“监军”。

王策的职责是督战,并指导作战。然而,其实他基本什么都不过问。

上阳军战败,是十一月中旬。王策为战区扫尾,解散军团这个临时作战单位,重新算功劳等等,并重新升迁安置大批作战出色的将领。

光这一些,就忙碌了十来天。末了,才抽调管缙云,卞应晟几名高级将领,带着一批神化高手北上。

凭南北之战的全歼大捷,取得北唐四百年来最辉煌最大的胜利。不光在北唐,在整个九洲,王策声势如日中天,无人能及。

一举奠定王策的名将地位,更加是北唐头号名将,在北唐南方军团的威望之高,几可一手遮天。哪怕是在北唐,声威也是直逼唐帝。

南北之战,乃是公认的十年来最重大战役之一。王策以不大的代价,基本全歼上阳北方军,影响力之大,绝难想象。

据说律帝私下说过:“王策这家伙,怎么干什么,都能那么成功?”

律帝是不是真说过这句话,无人得知。但,南北之战后,最震动,最上蹿下跳的就是大律。

王策北上之时,大律就加大加快了对北策府的军事行动。并宣布两个震动天下的人事任命,分别征召致仕的前两代名将:北陆侯和百里侯。

北陆侯和百里侯的起复,就是盲人也看出来,针对的是王策。

大律军机堂,三番四次召集各路高级将领,集中研究如何对付战灵军,也不是什么秘密。

能被当世唯一超级大国如此大张旗鼓的慎重对待,王策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骄傲一下下呢?

王策北上督战,挟以歼灭上阳北方军的赫赫战威,东宁军直接全线后撤五十里,摆出一派“打死老子也不出来的样子”。

百万东宁军主力,居然被一个人的到来吓成这么一个造型,一下子引为笑柄。

用东北军将士的话来说,就是:“咱们王大帅都还没抛头露面,就把东宁军吓坏了,等大帅露个面,岂不是能吓得东宁军尿裤子。”

鉴于北方王天天悠然遛狗,东北军将士有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乌龟,整天就在前线对东宁军“遛乌龟”,直把东宁军气得肠子发青。

海棠姑娘揪心战事,逮着未婚夫质问:“你北上干什么呢,来玩儿啊。”

“我忙。”王策只好对这一根筋的傻姑娘叹气:“不要看表面,我是真忙啊。”

“忙什么?”

“等人!”王策抓头皮,似乎单纯地笑笑:“等忘情天子这三大无上武帝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哦,还有一个。顾博。”

……

北唐,京城!

“不!”

凄厉绝伦的嚎叫,震荡在京城的天空。

火焰燃烧,黑烟弥漫,为北唐京城的银装素裹添上了几分不详的色彩。

京城百姓,鼓壮着胆色,纷纷钻出屋子来,骇然看着那火焰和黑烟诞生的许多个地方。有人大喊,一指:“那是皇宫!”

更多的人大喊起来:“看,天上好多人在飞,一定是武宗和武帝。”

一直沉浸在南方大捷带来的欢欣中的百姓们,惊讶愤怒的向天上那些飞来飞去战斗的武宗或者武帝们怒吼怒骂,直觉的相信一定是东宁和大律的,再不然就是上阳派来的。

无非就是想趁陛下不在京城的时候,给京城制造混乱。统统都是混蛋。

京城百姓们猜错了。

这些忽然杀来北唐京城,在这里肆虐的人,不是大律,不是上阳,与东宁扯得上干系,但不是东宁人。而是神恩会。

“不!”

从南方战区返回京城没几天的唐峥,痛苦万分地看着京城处处被点燃的火头,被烧毁的房屋,被杀掉的皇族子弟,发出疯狂的吼声!

一条淡淡的身影,悄然无息的出现,一把穿透唐峥的护身罡气,啪啦一下就把唐峥的脑袋捏爆了。

“漏网之鱼。”寂灭冷冷的甩掉血水:“杀!”

无数皇族成员,被冷酷的神恩会武帝武宗们袭杀。唯一驻留在京城的诸子学士,碍于行动不快,根本无法救援,也无法保护皇族。

这一天,京城处处是火焰,处处是鲜血。

神恩会挟怨而来,奋力屠戮北唐皇族,短短半天,无数或许杰出或许平庸的北唐皇族被杀。

其中,唐峥作为北唐最后一个皇族武宗,他的死,代表皇族武力的全面衰弱。仅仅只剩下一个皇族武帝,唐正耀。

这是血与火的一天,是北唐皇族的灾难日。

第653章 皇子殇,北唐皇储疑云

北唐京城之乱,以飞一般的速度传播,让所有人为之吃惊不已。

燃烧的,流血的一天,让整个北唐京城,陷入死寂中。

大批官员,大批百姓,更多的皇族成员,悉数在这一天身死。成为北唐的灾难日。

神恩会肆无忌惮的行径,让九洲各国为之震惊,为之侧目,也为之诞生兔死狐悲的悲愤。如果神恩会突袭的,不是北唐,而是他们,能否抵达?

神恩会惨遭王策的绝户计重创,沉寂数年之后,重新以一次无底线的突袭作风,震惊天下人。一时,似乎风头无限,然而,此举也激怒了天下人,为神恩会的最终败落埋下了祸根。

对于北唐人来说,这一天是最惊悚最痛苦的一天。

整个东北战区,从颜鼎以下的高级将领,再到将士们,无不愤怒而悲怆。

京城之乱,死伤上万。其中,神恩会突袭的,乃是官员和皇族为主,非富即贵,和平民不是住在一块。是以,百姓伤亡不大,反是官员和皇族伤亡很重,尤其后者。

平民,武者,官员,皇族。死伤无数,触目惊心。

亏得是冬季,大雪缤纷,神恩会点燃的火头,没能扩散开,被大雪给熄灭了。不然的话,在这么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季,一旦烧毁房屋,百姓流离失所,也不知会冻死多少人呢。

神恩会真真是造孽了。难怪会激怒天下人。

然,北唐京城之乱之后,瞩目的种种许多,其中最为外界和北唐人瞩目的,俨然正是皇族的衰败。

没人知晓,神恩会和北唐皇族有多深的仇恨。

但今次,皇族是神恩会突袭的首要目标,死伤二千余直系和非直系皇族成员。此次京城之乱,基本把北唐所有重要皇族成员,一扫而光。

不要说三代五代以内的直系,就是七代九代以内的,也基本就剩下小鱼小虾两三只。

唐峥之死,代表皇族武力的破落,整个北唐皇族,就剩下一个唐正耀,以及三四个侥幸逃得一命的皇族武尊。从十余年前,四名皇族武宗,十余名皇族武尊,快速的衰败下来。

京城之乱,引发的连锁效应不少。

官员这个倒是小事,只要有位置,你害怕没人想当官?关键是皇族死得太多了。

三十年来,三次大乱,北唐皇族都很受伤。第一次,是三十年前的兵变,皇族那一次死的不多,但也不少,因而被波及,被冷落的不少。

第二次是十四年前的叛乱,唐帝下旨,凡是参与和卷入叛乱的皇室和外戚,悉数被株连,光砍头就砍了三天三夜。

第三次,就是今次了。

仔细说起来,外人和自己人,无不感慨,北唐皇族真真倒霉透了。短短三十年,三次大事件,让北唐皇族死伤殆尽。

北唐四百年,皇族成员不算太多,经过这三次,基本上所有主要成员都死光了。剩下的小鱼小虾,也基本没什么好说的。

然,最要命的是,今次死的人当中,包括六皇子。

六皇子被杀,七皇子失踪。

从唐帝数,往上三代,往下三代,基本在三次变乱中死光了。根本没人,也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北唐继承人的问题,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

北唐和王策联袂,已露千古霸业的曙光。

南北之战,王策统军击败上阳北方军,北唐一战取得最要紧的霸权和气势,击败上阳一统东洲,是指日可待。

偏偏这时,发生了京城之乱。

唐帝老了,身体一直很差。谁能在未来,继承北唐?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皇位之争,往往是一个从上而下的变数,乃至引发变乱,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西梁就是因皇位之争,内乱不绝,才被北唐轻松吞并。

放在今时今日的北唐,却不是争不争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继承人的问题。

唐帝有七个儿子,二皇子,大皇子和五皇子,三十年前,陆续因病去世。当然,是不是病死的,那就没必要探究了。

三皇子在十四年前,参与叛乱,自缢而死。

去年,四皇子在前线巡查,被大世军率高手突击反攻得手,四皇子和皇族武宗唐正珏因而身死,引发唐帝震怒,以此为借口易帅,王策失踪数年后,再次华丽登场。

就剩下年纪比王策大一点的六皇子,以及大约二十岁上下的七皇子。

京城之乱,六皇子被杀,七皇子莫名失踪。

从唐帝数,往上三代,往下三代,直系皇族在三十年来的三次再难中,断续的死光。

不是争不争皇位,而是根本没有候选人了。

剩下的皇族成员,和唐帝的血脉相隔太远了,凡是有本事,有能力的,在过去三次的变乱中,都陆续冒头死光光了。剩下来的,血缘又远,又无能,根本不能指望。

京城之乱后,唐帝无法再继续巡视,下令回转京城。

唐帝还在返回的路上,北唐皇族和官员,都已在惶惶不安,发出了各种声音,一边善后一边也在私下讨论继承人这个最核心的问题。

北唐局势大好,甚至隐隐足以抗衡大律。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继承人,所有好局面,都将在唐帝死后,毁于一旦。

谁能继承北唐皇位?

没人敢公然讨论这个,但私下里,却终于还是有人提出了这一个皇位继承人选。

王策!

……

东北,风雪肆虐。

“七皇子失踪。”

王策轻柔的咽下笑声,也许因为七皇子以前年纪太小,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这个最小的皇子。

唐帝一直老,一直身体差,却又一直没死。四皇子和六皇子的年纪渐渐大了,年纪大,就不太适合继承皇位。也是因此,年轻的七皇子这两年,才渐渐被注意。

王大年垂首,没敢看王策,他低声道:“大人,内阁要求两衙,必须加派人手搜索七皇子的……下落。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特务集团只忠于,也只服从皇帝,内阁无权下令,只能说是协商和要求。没办法,皇权被限制太大,皇帝有必要维持皇权威严,各国的各大势力,都默认皇帝在特务集团这个领域的话语权,不会轻易干涉。

不过,王大年话语中的忐忑,不是因为内阁的要求。

王策笑笑:“找,为什么不找,大年,你怕什么?怕我不想找七皇子?”王大年嘿嘿干笑,没敢吱声。

京城高官中,已经有人私下提出王策了。暂时还没人敢公然讨论这个话题,也没人敢公然把皇位和王策扯上关系,但在私底下,这个提议得到了很多官员的认可。

这许多声音,外人或许不知,但肯定瞒不过南衙。王大年甚至有一份名单,上边的名字一色是赞同王策继承皇位的官员。

万一找回七皇子,王策就绝对没希望了。王大年不知道自己的老板对皇位怎么看,但他不敢擅自做主。

王策笑了笑:“派人找,能抽调多少,就抽调多少。”

王大年应声去办了。

找回七皇子?王策嘴角微微上翘,怎么会找得回来。

海棠姑娘不喜道:“你笑什么呢。莫非你想当皇帝。”王策顿时哭笑不得,这是在吃流无瑕的醋吗。

王策只好摸摸下巴:“我估计,找不回七皇子了。”

“为什么?”海棠姑娘真的很单纯呢,轻松一句,就让她心思转开了。

“七皇子,是被人给带走了,某一个不想他死掉的人。”王策笑笑。

如果我没猜错,老谈,是你干的吧。王策心里有数,七皇子八成没死,而是被人悄然带走了。那个人不是谈季如,就是犀利哥。

“为什么?”海棠满腹不解。

王策哑然:“七个皇子当中,七皇子年纪最小,比我小,年仅二十余岁。”他笑眯眯,看着满脑门都是问号的姑娘:“你说是为什么?”

比阿策年轻,有什么问题?海棠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