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运惊喜地问:“那功绩簿可是法家半圣商鞅的文宝‘立木法典’的一部分?”
  “正是。商圣的法律以严苛著称,所以人族每个人的功劳都会被记录,绝不可能有半点问题。”
  方运点点头,心知商鞅严苛,曾被人称之为酷吏,甚至也曾反对儒家和纵横家。后商圣辅修儒学,并发现过于严苛的法律为秦国留下的隐患,虽然依旧反对纵横家,但不再反对儒家思想,并重塑成圣根基,获封半圣。
  商鞅变法前,为了取信于民,曾把一根木头立在秦国国都的集市南门,并出示公告说要是有人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则赏赐十金。没有人相信,于是商鞅发布告示提高到五十金,一个人抱着试试的态度把那木头搬到北门,立刻获得五十金的奖励。
  “立木建信”“商鞅立木”轰传秦国,成为商鞅变法的基础,而商鞅封圣后的圣基文宝便是著名的“立木法典”,那不仅仅是一部律法,还是一套无比严苛的功绩体系,成为圣院考察人族良才的基础。
  据说孔圣曾认为商鞅的立木法典太苛刻,有法而不仁,但后来却亲自把立木法典设为圣院律法根基,后人不得擅改。
  从那以后,法家地位得到提升,成为显学,而法家弟子无不敬佩孔圣的胸怀。
  于兴舒道:“你才华惊世,在成大学士之前可以在朝堂上历练,但成大学士后,若非杂家修权术,圣院才是你的根基,在立木法典上力压群儒才是正道。左相和剑眉公同为大学士,那左相虽然权倾朝野,可始终拿剑眉公束手无策,甚至曾被剑眉公在朝堂之上斥责也不还口,就是因为剑眉公在立木法典的军功比他多。”
  “学生明白。”方运道。
  于兴舒脸上闪过一抹怪异的神色,轻咳一声,道:“我任定海将军多年,过几日要去圣院报告东海事项,会顺路去一趟悟道河。”
  “预祝将军成功悟道。”方运现在已经不会再劝什么。
  “只是试一试而已,就如同学子科举前都要去拜武侯祠或各地的半圣祠堂一样。”于兴舒道。
  方运心想这是把悟道河和半圣祠堂并列么?
  随后于兴舒道:“我们本以为你会在军中默默无闻,可没想到你会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既然连军中都不能让你变得平凡,只能为你改名了。以后你这个身份就以兵家传人的身份出现,名为‘房兵’,这个名字很普通,你只要不暴露,没人会把你跟方运联系起来。”
  于兴舒一脸的无奈。
  “好,以后我正式化名房兵,身份是兵家传人。”方运记住房兵这个名字。
  于兴舒点了一下头,道:“我得到两份情报。第一份是来自庆国的,诗君首徒会亲自把诗君的七夕诗送来,作为祝贺我玉海府七夕词会的贺礼。七夕词会上,我景国人若是能做出好词,他们不会生事,若是做不出好词,诗君首徒必然会出面力压我景国文人。”
  “那些人还不死心?”方运用手指了指天空,暗指杂家的那位半圣和纵横家的几位大儒。
  “连陈圣都无法阻止他们,你更不能。”于兴舒道。
  “唉……”方运一声长叹,既然已经被卷入圣道之争,就只能一步一步走下去,胜,或者败。
  “第二个情报是龙族传来的,蛟王睚眦必报,他会在最近发起复仇行动,不过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充分准备。”
  方运脑海中浮现蛟王离开前那憎恨的眼神。
  “还有一件事,柳子智从京城回来为柳子诚奔丧。”
  “谢将军提醒。”
  这么多事交织在一起,方运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若是过了这个坎,就能安然参与十国文人齐聚的中秋文会,然后入圣墟,若是过不了,只能缩在军中继续研读兵书。
  方运正要离开,就见于兴舒似乎收到鸿雁传书,不过因为是密文,看不到文字鸿雁,只能通过于兴舒的表情和动作猜测。
  不一会儿,于兴舒轻叹一声,道:“昨日开始长江泛滥,水量暴涨,江州各地都有大雨,看来洪水期要来了。我江州河流无数,春天从不缺水,但再过一个多月就要秋收,一旦形成水涝,农田被淹,必然会减产。各地文官即将组织人手举办止涝文会,我还要在玉海城防海妖江妖,圣院去不成,悟道河也去不成了。”
  “不知属下有什么可以帮得上的地方?”
  于兴舒摇头道:“若是今年的大雨不成灾,有没有你都一样。若是真的灾遍江州,你一个人也做不了什么。只是传书中说只有江州下大雨,其他州和一江之隔的庆国却无雨。希望只是天象,不是龙宫从中作梗,否则陈圣闭关,事情会变得无比麻烦。”
  方运知道他公务繁忙,道:“若是大人有差遣,属下必当遵命,若是无事,属下告退。”
  “嗯,明日你会更名为‘房兵’,改去一卫一营,整个卫三千人都不会有人认识你。你所在的营也不用出城巡逻,避免麻烦。这些日子你全力准备七夕词会要用的词,不能让庆国人比下去。”
  “属下遵命!”方运道。
  方运手持雨伞离开,回到自己的营房中,这里的人已经获得相应的功绩,兴高采烈。
  所有人通过考功,有的人会在几天内退伍离军,有的会被分入军中各处,离别之愁在屋里酝酿,众人慢慢说着军中发生的大事或有趣的事情,排解忧愁。
  定海军不是府军,不得饮酒,众人连大醉一场的机会都没有,只是决定明早在食堂吃一顿便各奔东西。
  倾盆大雨持续下着,黑夜过去,到了清晨依然没有停歇。
  早晨醒来,方运站在营房门口,皱眉望着白茫茫的雨中世界,要是再这么下去,一旦玉带河、平湖等水溢出,玉海城必然内涝,给居民带来极大的麻烦。
  突然,天空骤然变亮,方运下意识眯起眼。
  就见玉海城正上方出现一片圆形的晴朗天空,乌云全都被排开,而且圆形的晴空在迅速扩大,不一会儿就扩大到整座玉海城的上空。
  玉海城晴了,但玉海城一里之外依然下着瓢泼大雨,落在头上砸得人生疼。


第161章 半圣钦点
  方运想起县试的时候看过这一幕,是圣庙的力量排开乌云,防止城市内涝。但圣庙再强也只能笼罩一座城市,城市之外的农田无法得到帮助,必然会被大量的雨水淹没,从而导致根部坏死,而且因为没有太阳照射,不怕水的农作物也会减产。
  什长洪城疑惑地说:“这两天真邪门,十多年没见这么大的雨了。一下就下一天一宿,而且一直保持这么大,莫非是有大变?”
  又有一个士兵问:“会不会是龙族在行云布雨?”
  “应该不会吧,可能是龙族发生什么大事了,比如那个龙子龙孙死了,群龙一哭,十国连绵大雨,这事都发生过。”
  “雨这么大,李大人会出手吧?”
  “若只是一府的大雨,李大人可以借助大儒真文和圣庙的才气强行驱散,可这是一州的大雨,大儒亲至才行。”
  方运越发觉得这雨奇怪,但自己终究只是个秀才,别说三族大仇,两国矛盾,就连这一州气候都无能为力。
  “走吧,吃散伙饭去。”
  一营一百多人陆续来到食堂,但和平日比,食堂显得有些空旷。
  今天的饭菜格外好,除了没有酒什么都有,众人一边畅谈一边吃饭,许多老兵说着说着哭了出来。
  多年的战友之情无法就这么割舍,多年的军旅生涯也不可能放得下。
  最后,一百多人联合起来,一起给方运敬茶。
  “方师,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若是您有需要,只要一句话,我必千里驰援!”
  “恩师,等我高中举人那一天,一定先向您报喜!”
  “我们这些江州人已经决定,等日后考中秀才,就成立一个‘方社’,以您为社首,团结在一起,一起步入朝堂,一起杀妖灭蛮,一起闯荡十国!”
  “恩师,我等以茶代酒,感谢您的再造之恩!日后若有机会,必当效犬马之劳!”
  众人纷纷感谢,然后一起喝掉杯中的茶。
  方运看得出这些人非常真诚,心中感动,竟然真有点想把这些人收为自己的学生。
  早饭后,方运带着自己的行李来到定海军的一卫一营,成为五队五什的一名普通士兵。
  接下来的几天,方运过得很平静,就是出操训练,然后去藏书室学习兵法,每晚在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心神入奇书天地中,或精读众圣经典,或写经义策论,偶尔会研究三十六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
  方运一开始还把围魏救赵和第六计声东击西弄混了,但仔细看后发现,从战略角度来看,围魏救赵更胜一筹。
  声东击西是让敌人不知道攻击哪一个目标。
  而围魏救赵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用了这个计谋,那么敌人就会被己方所控制,不得不来救援,已经接近阳谋的层次。
  围魏救赵起源于战国时期,当年庞涓攻打赵国,孙膑为救赵国,假意攻击魏国的襄陵,而庞涓明知道孙膑是佯攻魏国,但却不得不放弃赵国来保魏国的襄陵,最后战败。
  一旦围魏救赵用出来,敌人的目标和行动等于被我方控制,敌人除了拼命别无他法,达到了兵法极高的境界。
  方运又想到兵家和纵横家,发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兵家和纵横家的理念是一致的。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兵圣孙子的思想,跟纵横家的理念不谋而合。但问题在于,兵家会做好伐谋失败的准备,然后发动战争赢取胜利。可纵横家的‘谋略’‘外交’一旦失败,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反而会让国家陷入泥潭。正是因为如此,秦之后纵横家或被杂家吞并,或入兵家,几乎销声匿迹。”
  “怪不得兵家法家的成就都远高于纵横家,怪不得纵横家没有封圣,是因为纵横家缺少了‘长久的根基’。恐怕纵横家自己也知道,所以才想联合蛮族,一旦跟蛮族联合成功,那么两族就要不断外交,两族关系不断,纵横家的根基就在。”
  方运想通好,继续深研兵法,没有急于把第二计围魏救赵写成。
  时间一天天过去。
  六月二十号之后,又是《圣道》月刊编审们审核诗词文章的时候。
  “从四月的《圣道》开始,五月,六月,到下个月的七月,每一个月都有方运的诗文。这月的《平湖送张破岳》的诗名虽然俗了点,但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是咏荷绝唱。目前只是鸣州,酝酿一段时日,可能镇国。唉,以后我可以说是看着方运的诗词变老的。”年纪最老的孟大学士道。
  “是极。您老的眼光真不错,从第一次见方运的诗文就推崇备至。”那中年安大学士道。
  “七月的《圣道》上就刊登方运这首诗?”另一旁的葛大学士问,同时拂着他的长须。
  “这个月的诗文很少,方运之前所作的《三字经》就刊登吧。这《三字经》虽然简单易懂,但却对蒙童大有用处。江州各地已经试用《三字经》教学,我派人暗访,成效极佳!可上《圣道》。”孟大学士道。
  “不妥,再押后吧。”葛大学士道。
  那安大学士一看心中暗道不妙,葛大学士是武国之人,自然要稍稍压着方运,而孟大学士十分欣赏方运,已经把《三字经》压了那么久,要是这次还不让上《圣道》,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葛大学士何出此言!”孟大学士扭头紧盯葛大学士。
  “《圣道》或取其才气,或取其义理,可此文虽有教化之道,两者都不可取,怎能上《圣道》。”
  “那《百家姓》是才气冲天还是义理精深?”孟大学士反问。
  “那是半圣钦点!莫非孟兄想把此事闹到东圣大人面前?”
  这下轮到孟大学士无言以对。
  安大学士道:“既然两位有争议,那按照惯例,交由大儒决定吧。”
  孟大学士伸手拿起《三字经》,道:“请罗文宗定夺!”
  大儒若有一文传天下,且才气已经达到极致,接近封圣,则可获封“文宗”,获封的人数只比半圣多一些。
  “孟兄请!”葛大学士镇静如常。
  三人走到一处大院子里站定,三人面前有一栋小楼,小楼的门紧闭,门上有一块牌匾,上书“洗尘”二字。
  孟大学士向小楼内一拱手,道:“我等为《三字经》起了争执,还望文宗定夺。”
  “进来吧。”
  小楼的大门打开,正厅最深处摆着一张和床一般大的长椅,一个其貌不扬的干瘦老头正在侧躺在上面看书,没有丝毫传说中大儒的儒雅之相,但三个大学士没有异样神情。
  罗文宗不情愿地坐起来,把书放到一边,无精打采地看着三个人,双目无神。
  那安大学士低下头,心想不愧是著名的懒文宗。
  三个大学士沉默,等罗文宗定夺。
  足足过了半刻钟,罗文宗才懒洋洋道:“那《三字经》有教化之功,可上《圣道》。但若不上,也没什么关系。你们自己拿主意吧。”
  三个大学士见怪不怪,孟大学士道:“我们无法决定,只能由您决定?”
  “我不想决定啊。”罗文宗慢悠悠地道。
  “罗大人,请您务必决定。”孟大学士丝毫不畏惧一代文宗。
  罗文宗连声叹气,正要说话,房间内突然凭空传出一声冷哼,四个人身体一抖。
  一直懒洋洋的罗文宗几乎是从椅子上跳下来,光着脚站在地上,低着头。
  “罗小懒!”
  一百多岁的罗文宗听到东圣当众叫自己少年时期的外号,心中苦闷,哭丧着脸道:“在。”
  三个大学士急忙闭紧嘴,生怕笑出声来。
  “圣院的《三字经》非方运亲书,此刻方运不便见客,七夕那日,你前去玉海城,要来他亲手所书《三字经》,此文要在八月《圣道》之上刊登。”
  罗文宗小声问:“东圣大人,这《三字经》也让我等大儒精研?不必了吧。”他没有明说方运那篇《非礼之礼》的传天下经义让大儒学习,因为屋里的三个大学士并不知道此事。
  东圣王惊龙的声音再度响起:“八月的《圣道》头版为《三字经》留好,我亲笔题字。”
  房间里的四人听到这句话,只觉自己的脑袋爆炸了似的,耳边嗡嗡作。
  之前反对《三字经》上《圣道》的葛大学士全身发软,虚弱地喃喃自语:“半圣钦点!竟然和《百家姓》《千字文》一样成为半圣钦点?”
  他只觉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房间,自己竟然敢阻拦半圣钦点的《三字经》上《圣道》,那几乎等同祸国殃民!
  安大学士同情地看着这位武国人,上一个庆国大学士因为想压方运的诗词,被迫离开圣院,现在这位武国大学士也待不久了。
  罗文宗深吸一口气,恭敬地问:“我取来《三字经》后,送往东圣阁让您批注?”
  东圣那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李文鹰那小家伙气运加身,为《三字经》注解,虽有疏漏,但文中无错,我便不插手。你无须送到东圣阁,我只是题字而已,你取了《三字经》原稿,送入众圣殿即可。”
  四人目瞪口呆,比听到半圣钦点还要震惊,根本不敢相信!
  “东圣大人,真把《三字经》送入众圣殿?这……这……”一代文宗竟然说不出话来。


第162章 三重杀机!
  这几个月一直对方运推崇备至而饱受压力的孟大学士差一点要大笑起来,他的资历在圣院是深,年龄最老,是很受敬重,但年纪大也证明没了潜力,再难有所突破成就大儒。
  方运又是圣院的话题人物,再加上最近卷入圣道之争,许多人纷纷避而不谈,就他脾气直,一旦有人说方运的不好他必然支持方运,久而久之,就被一些人排斥,但也因此获得另外一些人的赞扬,所以他才能一直坚持下来。
  现在方运的《三字经》竟然被半圣钦点进了众圣殿,而且他是力推的,这必将成为他的一大功劳,说不定能因为这件小事而青史留名。
  最重要的是,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孟大学士已经年过七十,可笑起来跟个孩子似的。
  安大学士则长长松了口气,幸好自己一向秉承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其实他也不太看好《三字经》,但本身喜欢方运的诗词,又认为孟大学士刚正秉直,所以一直当和事佬,没想到最后逃过一劫。
  此刻罗文宗已经完全忘记那个让他难堪的小名,他现在眼里心里满是《三字经》。
  身为大儒,他要比所有人都镇定,所以他第一时间想的是《三字经》本身,至于外号、荣辱或者得失,过眼云烟而已,不能在他的心里留下丝毫的痕迹。
  葛大学士本来就后悔阻拦方运,听完《三字经》要入众圣殿,眼前发黑,身体轻晃。
  他呆立片刻,自责又痛苦地道:“众……众圣殿?这《三字经》能增我人族大气运?其实际作用还在传天下之上?是了!是了!此文才气不显,又无精深义理,那应该和《千字文》等一样,有着莫大的教化之功!我却没能看破,我有罪啊!我要是知道此文有如此大功劳,绝不敢阻挠啊!我真是蠢,方运明显是有封圣的资质,我怎么就看不破!东圣大人,我求自罚十年,无论去三蛮还是去两界山,我都愿往!”
  “如此甚好。”
  葛大学士羞愧离开洗尘楼。
  孟大学士看着他的背影,点头道:“同样是为难方运失败,事后的解决办法却不一样,庆国人直接离开,武国人却坦然赎罪,武国人终究比庆国人有骨气,怪不得可以力拒蛮族而不落下风。”
  安大学士道:“谁能想象《三字经》有那么大的教化之功。仔细想来,《千字文》也好,《百家姓》也好,都是‘字’,而之后蒙童要学的诸如《论语》《孟子》等众圣经典,都是‘意’,字和意之间,缺了太多太多,蒙童在学众圣经典前,应该学学别的。”
  “以前也有人想过,可我们终究知道的太多,想得太多,反而不适合编写启蒙读物。这个方运,恐怕就是在悟道河边想通这些,等开窍后才慢慢完善。”
  “是啊,不知道他还会写出什么启蒙读物。只此一本《三字经》,就足以让他名传千古!”
  罗文宗轻叹,道:“我怀疑,他之前之所以并不出众,恐怕就是在思索如何弥补‘字’和‘意’之间缺失的环节,思索如何弥补教化之道,但在外人看来却是木头脑袋。等他悟通这教化之道后,豁然开朗,才学一日千里,所以能在请圣言中无错。”
  两位大学士连连点头,这种说法最为合理,因为类似的事情的确发生过。
  “希望他能继续完善教化之道,哪怕其后的启蒙读物不如《三字经》,但只要能弥补教化之道,他的功劳都远超我等!”
  安大学士突然疑惑地问:“我前些天还查过‘立木法典’,功绩簿上没有记录方运的功劳,难道商君的法典忽视了他?”
  罗文宗道:“恐怕不是没有,是你我看不到。”
  安大学士立刻露出释然的笑容,道:“我钻牛角尖了,众圣必然不可能任由他真正的功绩曝光,不知道他到底还有多大的功绩没被公布。”
  孟大学士道:“我最期待第一次公布他功绩的时候,会多到什么程度。”
  “是啊……”
  圣院内发生的一切无人外泄,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日子离七夕文会越来越近,而七月一日的《圣道》刊出后,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许多人相信若是几十年内没有咏荷诗压过这句,那么这首诗必然能晋升为镇国之诗。
  军中的消息很难传到外面,但外面的消息都能传到军中。
  方运这次真正静下心来当兵和学习,不到七夕绝不离开军营,甚至也不关心外界,但因为一个什十五人都在一个房间睡觉活动,还是听到了许多消息。
  江州各地频频举办止涝文会,所有的书生士子轮番出面,甚至出现过数百读书人一起写止涝诗词的壮观景象。
  频繁的止涝文会减轻了大雨,但也仅仅是减轻而已,雨仍然在下,江州今年注定减产,众多官员已经开始向各地收购粮食,避免江州粮价过高。
  方运还听说江州的翰林和李文鹰大学士多次出手,都多次减轻江州的灾情,但始终无法让大雨止住,哪怕用大儒真文也不行。
  很快又有新的流言,这次大雨跟四海龙宫有关,似乎动用了什么特别的神物,连大儒来了也无用,必须要半圣出马才行。
  时间就在各种流言中慢慢流逝。
  七月流火,天气转凉。立秋之后的夏雨成为秋雨,遥遥望去,整个江州都被乌云和阴雨笼罩。
  七月六日的傍晚,方运心情极好,因为明天可以休假,趁机回家。
  吃过晚饭,方运回到营房前纳凉,而其他士兵正在门口闲聊。
  过来的人越来也多,不多时,一个黑脸士兵匆匆走来,大声道:“你们听说了没有?青江蛟王宣称江州连绵不断的大雨和水灾是为了报复方运!”
  “什么?怎么跟方运有关系了?一个妖王报复一个秀才?”
  “那蛟王说,方运吃了他儿子的龙珠,让江州人交出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