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剪春[封推]-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大力得意的嘿嘿直笑,不小心扯动了脸上的伤口,自己也痛的哎呦一声。
    “还有你,蒙大力!”春妮掐着小腰站起来,蒙大力头皮发麻,这丫头一叫自己全名指定没好事。
    “咋地了?”
    蒙大力装傻。春妮不吃他那一套,杵着他的额头训道:“打架就打架,怎么还能拎板砖呢?万一给他砸坏了,咱们几家都得担责任。”
    “不能让他欺负你。”李小球用帕子捂着自己的嘴角嘟囔道。
    蒙大力狂点头。
    春妮长叹一口气,说实话这事做的最不对的是自己,没事挑衅那胖子做什么,若不是小球和大力拼死的帮自己,说不定自己现在就是被揍的那个了。
    “这是咋回事?你们几个为啥打架?”保卫处的莫向北冷声问道。
    “这还看不出,两个打一个,还趾高气扬的,还不是仗着自己走后门的关系?孬种!”高树自以为抓着了春妮几人的把柄,从人群后得意洋洋的站出来。
    “你说什么?”蒙大力气的蹦起身来就要揍人。
    李小球一把拽住蒙大力,口里淡淡道:“我俩都是一年级的,还能欺负个三年级的?”
    “那咋了?好汉双拳还难敌四手呢!”高树就是看这几个孩子不顺眼,挖苦道。
    这话说的在场的小学生都心有不忿,就他任冬瓜也算是好汉?仗着他爹的势力在学校里耀武扬威,居然连个小姑娘都抬手要打,简直是个无赖。
    莫向北是一个退伍军人,平时只管学校纪律,听了高树的话便有了偏见,皱着一双毛毛虫似的眉头就要教训蒙大力两个。
    只听“哇”的一声,那个粉红衣裳的小姑娘拉开了嗓门嚎啕起来,“我不要上学啦!考试不让抄还要挨打。哥哥护着我,还要被坏人冤枉,没有天理了!”
    春妮这副小孩身子泪水下的也快,嗓门哭起来也甚是洪亮,很快便把各个年级的老师都吸引了过来。
    黄老师推开众人,一见当中春妮哭的可怜巴巴,心里母性大发,抬手推了高树一个趔趄。
    “高树,你是当老师的吗?为人师表呢?就非要和一个七岁的孩子置气吗?如果你再这样,咱们就到罗校长那里评评理,别总在这欺负我学生。”黄老师平时温温柔柔,发起脾气来也不容小觑。
    旁边的学生有气不过的,七嘴八舌的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高树低眉耷眼的不再说话,莫向北则红了脸膛。
    黄老师单身又漂亮,家庭成分也不错,学校几个单身男老师都对她存着几分小心思,莫向北自然也有那小九九。
    如今因为高树的几句话在心上人面前落了丑,莫向北更是厌恶这个嘴损人丑的高树。
    “好了,好了,明天就开始放寒假了,你们都回家去吧!以后不许再打架,否则个个找家长。”
    莫向北吓唬了一番,扯着哭丧着脸的任冬瓜去擦药,没办法,谁让人家有来头,这样青肿着脸回去也不好跟他爹交代。
    任东瓜一双绿豆小眼儿恶狠狠的盯着那三人,咬牙切齿的恨道:“别得意,早晚让我爹收拾你们!”
    仇恨的种子已种下,不知日后会长出什么样子的果实。任冬瓜与春妮三人的恩怨,一直牵扯到日后的很多事情,此是后话。

  ☆、第二十六回 包豆包

寒假到来,年节将至。
    满族的妇女整年的操劳,每天要做饭、洗衣、缝缝补补、照看孩子、喂养家禽家畜……
    她们有着做不完的家务活,如今到了腊月就更忙了:煮腊八粥送灶神,扫房,清理家什,擦洗家具陈设,整理祭祖器具,拆洗被褥,淘米(黄米)和面、包豆包、蒸豆包、包饺子,做冻豆腐,烀猪肉,糊棚裱墙,贴棚花,墙画、窗花……
    春妮一个小闺女也在家里忙的团团转,拎着一根小鸡毛掸子四处掸灰,然后用抹布将家里家外的桌桌角角擦干净。
    香芬正忙着淘米,这是满族人家种的黄米,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是糜子或黍子去皮后的制成品,因其颜色发黄,因此统称为黄米。东北人喜欢吃的“年糕”是由黄米制作而成。
    香芬现在淘米要做的是满族特色食物——粘豆包,俗称黄米团,淘米在这里有特殊含义,先用热水把黄米浸泡,然后用拉到生产队的磨米房粉碎为粉末。
    磨成粉之后马上用很大的两个陶盆和面,放在炕头最热的地方等着面的发酵。后来的饭店里的豆包面没有经过发酵,所以味道也大打折扣。
    等到豆类都用大锅煮熟后,就用手攥成球形的疙瘩,放到室外零下三十几度的温度下冻结实。
    这些工作一般都是满族妇女的活计,男人们从不伸手帮一点忙。但关德疼媳妇,磨米煮豆子的事他全包了,剩下包的活计才轮到香芬和春妮。
    包出的粘豆包要吃到开春的,所以要一下子包很多出来,春妮、虎子也洗了手过来帮忙。
    包豆包的活计太过机械枯燥,所以几个相熟的邻居都带着自家的黄面和豆馅儿过来一起包,你包你的,她包她的,围坐在大盆旁有说有笑,格外热闹。
    李小球也跟着香芬一同来的关家,李小球一年赚了不少钱,翠兰和他身上的棉袄都是新做的,连豆馅儿都比往常要多了许多。
    春妮笑着招呼他们上炕来做,李小球的脸蛋不知是冻的还是羞的,红扑扑一片,摘下了头上的棉帽子不好意思的挤到虎子身旁坐了下来。
    这些满族妇女们每个都喜欢唠嗑,看几个孩子包的无聊,就开始讲起“老虎妈子”、“秃尾巴老李”等瞎话(故事),唬的几个孩子小心肝砰砰跳,她们便得意的哈哈大笑出来。
    小球坐在炕头,拿眼偷偷觑着春妮。见她一身家常小袄,长发不似往日上学绑成的两条麻花辫,而是总归为一束,梳了个油光水滑的长辫,愈发像个大姑娘了。
    心里好似小猫抓挠的一般细痒,小球的脸蛋更红了。
    虎子不耐烦的捏了一只豆包,扎着两手歇口气,见旁边的李小球脸红成了猴屁股,不由拿手杵了杵,好奇的问道:“你这脸是冻伤了吗?咋这红捏?”
    小球的脑袋更低了。
    豆包要集中不停的蒸上几天,蒸好的在笼屉上用木头板分开放到盖帘上,再拿到储藏室冻硬后装入大缸里。
    虎子、春妮抱着小二黑(从蒙家要的狗狗),三双眼睛巴巴的看着热气腾腾、黄澄澄的粘豆包。
    香芬忍不住一乐,捡了一小盆,“给,你们两个馋猫先吃几个顶顶肚子。一会儿把这一笼屉豆包给你玛发送去。”
    春妮虎子小小的欢呼一声,小二黑也通人气似的跟着快乐地汪了一声。这粘豆包热着时候蘸白糖吃,又甜又黏又香;等在外面冻的邦邦硬时,掰下一个来啃,便是另一种风味了。
    春妮带了一笼屉的粘豆包去了老关头家,屋里也一样围坐着好几个人,炕头歪着抽烟袋锅子的是老关头,旁边盘着腿一张老脸笑成老菊花的正是关婆子。
    怪不得关婆子笑的灿烂,原来是关二梅领着孩子回来了,关二梅生的闺女马香桂比春妮大了一岁,一张脸长的跟马家人一样的鞋拔子脸,一双三角眼很是看不起人。
    看见春妮进来不客气的道:“你来干啥?”
    春妮不理她,和关二梅打了个招呼:“大姑啥时来的?”
    关二梅不太喜欢这个侄女,却也不能当着老关头的面不吱声,只哼唧着回了一句:“晌午来的。妮儿过来坐啊?”
    春妮客气了一下,方笑着对关老头说:“玛发,玛姆,这是我家刚出锅的粘豆包,你们尝尝?”
    关老头自然是乐的眉开眼笑,正要接过春妮手里的笼屉,关婆子阴阳怪气道:“哎呦,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你就拿来这么点,打发叫花子哪?”
    这老婆子,见天的挑刺,春妮心里愤愤道。面上却不露声色,只笑着辞别了老关头:“玛发别下炕,外面冷。我娘等我吃饭呢,我先回去了。”
    你不待见我,我还不待见你呢!春妮最讨厌这样的农村老刁婆子,生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拼命的给媳妇脸色看。
    不喜欢春妮这个女孩儿倒也罢了,连虎子这么个长孙都不受待见,偏疼那马香桂和小儿子,可见人的心眼长偏了,怎么它都正不回来了。
    春妮对关婆子的挑理根本没放在心上,她现在一心想着的是乌拉镇上的年画节。
    每年快到腊月二十三时,乌拉镇一带的集上就开始卖年画了。各地的画商背着各种年画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可街上摆的都是年画,供南来北往的人们挑选,当地百姓称“年画节”。
    在这年画节上,不单单卖年画,还卖对联、福字、天地、门神、挂笺……还有剪纸。这里卖的剪纸非常丰富,一些巧手的人往往在年画节上把剪纸带来,也能卖上几个钱。
    满族的女儿家每一个都是剪纸的好手,在活计较少的冬季,她们经常走街串户的交流新花样和技法。
    春妮最最热衷交流,每听说谁家起云子(剪好了的剪纸样子)了,她都第一个颠颠的“跑云子”,恨不得将所有新鲜的花样都学到手。连香芬都被她的劲头给唬住了,偷偷跟关德嘀咕着:“咱家莫非又要出一个剪花娘子不成?”

  ☆、第二十七回 一剪成名

谷淑珍的爹爹从外面捎回来一副别致的年画,村里几个小丫头都聚在她家观赏。
    那年画还未贴在墙上,用一张报纸卷着放在炕柜里,淑珍见人来了才从柜里拿出来,慢慢的打开让人看了看,却不许伸手摸。
    杏花和她关系好,特准她摸了年画上抱着金鲤鱼的娃娃。谷家两个女孩子,求子的念头比谁都强烈。
    一般农家的年画都是把图案剪好,贴在一张白纸上用烟熏出来的。这样的年画制作简单,且几乎不用花钱。而这幅彩色的印刷年画则要花上好几毛钱,在农村孩子的眼里又新鲜又好看。
    春妮有点动心了,像这样的年画制作水平如此粗糙,还能吸引这么多人的喜爱,若是自己画出几幅更加新颖别致的年画来,趁着过年也能小挣一笔。
    思来想去,春妮还是联系了李小球和蒙大力一起想法子。这年画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步骤。
    首先就是画师起稿,将定稿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七十年代的画师想破头皮也就能画出那几样,门神啊、鲤鱼送子啊、充其量能画个财神出来就不错了。
    没办法,经过特殊时期后很多民间老艺术家都去世了,很多画家还未成长起来,且思想观念里还不敢搞这些文艺的东西,尤其是在落后的东北地区,文化观念更是落后。
    春妮前世虽不大接触年画,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就财神一个题材她都能画出十几个不重样的来。
    李小球头脑灵活,一下子就想到了年画的商机,双眼迸发光彩,主动揽下了去镇里买纸买颜料的活计。
    蒙大力不堪示弱,说蒙军在镇里印刷厂有认识人,拜托蒙军区镇上一趟,看看能不能采纳春妮的年画。
    春妮欣喜过望,忙去白六爷家寻了些简单的颜料调和好,在白六爷的指导下画了几幅作品。
    一副《财神到》,不同于往常那个不苟言笑的财神形象,春妮画了一个胖滚滚笑呵呵的财神,手里捧着一个硕大的金元宝,帽子、衣饰上皆带有金钱的图案,旁边堆着一口聚宝盆,里面流出数不清的金银财宝;旁边还有一个白胖的童子,手里捧着一只玉如意。
    金红为主色,为的就是突出财神的喜庆,笑呵呵的福相也能让人心情愉悦,谁迎了财神入门不高兴的笑哈哈呢!
    白六爷看了也心生欢喜,提笔用花鸟字画了一幅年画。这花鸟字,又叫龙凤字。它利用特制的多彩画笔,一气呵成,能快速绘出简洁的物形、螺线等代替文字的笔画。
    利用字里藏画的结构形式,巧妙地融字、画于一体,表达出吉祥喜庆等多种效果,同时又增强文字的意趣及视觉的吸引力。
    这种字体既有传统国画的干净利落,又有西洋画的鲜艳色彩。飞龙、舞凤、花草、小鸟、蝴蝶、鱼儿相映成趣,令人百看不厌,有“书法家难起笔,画家难润色”之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白六爷画的是一幅凤凰戏牡丹吉祥图,构思巧妙、妙趣横生、气势宏大,十分壮观。
    三个孩子围在一起啧啧称赞,白六爷得意的捋着胡子,喝着茶水,享受着小徒弟殷切的捶腿捏肩。
    蒙军的人脉很广,他印刷厂里的朋友将春妮的画作带了过去,厂长见着便是一喜。
    这样好的画功和好的题材可不多见,厂子翻印的是南方传过来的新样式,却没有这几张来的新颖。
    一边让蒙军联系画工继续作画,另一边则让刻工将画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线版,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
    然后让工人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分别刻制出几种颜色的套印版;
    等刷工将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将白纸数百张固定在刷印图案的位置上,再将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将纸覆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再用棕刷平刷画版上的纸。
    如此刷完,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这样,新一批的年画便印好,只等商家过来批货了。
    春妮画多了年画,觉得这木版年画与民间剪纸有着相似之处。想当年自己曾经参观后蔚县剪纸,它就是在刺绣花样的基础上吸收武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色彩、造型手法发展起来的。
    蔚县剪纸浓艳的色彩是其突出的特征,虽用刀刻,但为了承载色彩而减少了镂空,用于造型的阳线被阴线代替扩大纸纹的面积。
    想到此处,春妮又制作了一批带有满族风情的剪纸,吸收了木版年画的风格和蔚县剪纸的特点,将要表现的形象删繁就简,尽量去掉多余的形象,抛弃圆满的构图外形,使外形随主题形象而定。
    这样的彩色剪纸,构图更加饱满完整,点、线、面造型元素结合,装饰性更加明确、简练。
    这种彩色的剪纸图案无论是贴在窗户上、门上,还是棚顶,都自成一副画面,新鲜又漂亮,比平常集市上卖的红色剪纸更具观赏性。
    李小球借着便利,从印刷厂直接进了最新一批的年画在年画节那天摆起了摊子。
    色彩鲜艳、内容新颖的年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李小球摊子前围了一堆四里八乡的人,吵着问价钱。
    果然是比普通年画要贵了几毛,但过年就是图个喜庆,人们也舍得花钱买个新鲜事物,纷纷一拥而上掏钱购买。
    这还不算,别的摊子知道了印刷厂新出的年画,也纷纷进了许多过来。李小球又默默的摆出了另一样新鲜东西——彩色剪纸。
    最大的一幅彩色剪纸挂在最中央,剪的是满族祖先**哈赤,身形魁梧,眼神凌厉,拉着满弓要射向远方;头上半悬着一只振翅的海东青,羽毛根根分明,利爪如铁钩,只等主人一声令下便扑向猎物。
    人物的线条粗犷,可人物的面部表情包括衣服上的褶皱都刻的栩栩如生,那只象征满族图腾——海东青,更是霸气无边。
    “好!”人群里传来惊叹。

  ☆、第二十八回 冰车

“这是谁家的手艺?当真是一绝呀!”集市上的人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着。
    印刷厂的订单更多了起来,喜的厂长合不拢嘴。主管选材的赵能不仅涨了工资,还在厂里开了表彰大会,乐的他一下班就去找蒙军喝酒。
    蒙军也是高兴,多喝了几杯,让赵能派了辆小货车给拉回了村里,蒙军捂着怀里的一沓子分红钱,想着春妮那几个孩子,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春妮难得清闲,跟着虎子去了小河边。河水早已结冰,变成了村里孩子的游乐场。
    淘气的男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式各样的冰车,在小河上游高处,刺溜一下滑下来,又刺激又好玩。
    早期的冰车是从雪上爬犁演变过来的,它可以更适用于封冻的江面及河面拖拉物品速度更快,时间应该是解放前期甚至更久远。
    后来随就演变成孩子们的玩具。它的出现基本上和一些老的传统物件及文化是一个演化过程。
    女孩子们也不甘示弱,拿着小鞭子在冰面上抽起了冰猴儿。冰猴,又叫陀螺,是一种儿童玩具,而“抽冰猴”是用绳子绕在陀螺上,然后用力一拉,冰猴就在冰面或雪地上旋转起来,接着玩者对它不停地抽打,是它在冰面或雪地上长久地转动。
    这种玩具,一开始就产生于冰雪文化之中,因为专门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玩,木陀螺在冰雪上也发滑,所以是典型的冰雪文化。后来,这种玩具太好玩了,于是聪明的孩子们就在木头疙瘩尖尖的底上按上一个滚珠,这样在夏天平光的土面上也可抽着玩了。
    在冬季的时候学校还会组织抽冰猴比赛,在相同时间里,看谁的陀螺旋转的时间长,转的好不停下来;谁就是第一。所以,这时候的孩子都是抽冰猴的好手。这两种游戏都是东北特有的,别的地区没有冻的这般结实的冰面。
    又一架冰车从春妮兄妹身旁滑过,上面的男孩挑衅的叫着:“关爱国,不敢上来滑冰车,改和妹子抽冰猴儿啦?哈哈!”
    虎子朝那孩子挥了挥拳头,从兜里掏出一个漂亮的大陀螺,递给春妮道:“小妹,你自己玩冰猴,哥上去收拾收拾那几个小子。”
    春妮穿了一身厚厚的红棉袄,围着一条厚实的羊毛围巾,只露出一双大大的杏眼,冲着虎子点点头,瓮声瓮气的道:“你玩去吧,不用管我。”
    这时候的冬天可比九十年代的时候冷多了,夸张点说:吐口唾沫,没等落地就变成冰坨了。
    春妮本不想出来,但总闷在家里也不好,这才跟着虎子出来透透气。看一群孩子玩的热火朝天,心里也起了几分玩意。
    “春妮——”
    蒙大力一眼便看见了春妮,滑着冰车赶了过来。他头上戴着一顶狗皮帽子,身上的蓝棉袄上滚了不少的雪,脸上红彤彤的,不知是冻的还是热的。
    “你自己来的?要不要坐我的冰车?”
    蒙大力的冰车是单腿冰车,俗称“单腿驴”,也有叫“单腿雷子”的,材料也是一木头为主,用一根冰刀在底下,速度及灵活性都很好,就是滑起来平衡特别难掌握,需练习一段时间方能滑的起来。
    若是新手上去,一个掌握不好,很有可能会摔个狗呛屎,重则还会摔伤。
    春妮性子本就喜静,对于这危险的事物根本不敢冒险尝试,刚想摇头拒绝,身边又滑过来一架冰车。
    冰车上坐着的正是李小球,过年这段时间卖年画、剪纸什么的着实挣了不少钱,他身上穿着一件崭新的军绿色大衣,头上戴着垂着两耳的解放帽,长长的睫毛上好似还带着一层冰霜。
    “春妮,坐我的冰车吧!双腿冰车,安全的很。”李小球轻蔑的瞥了蒙大力一眼。
    顿时,两人的目光如闪电般在空中相聚,霹雳啪嚓的电光直闪。
    春妮扶额叹气,“你们俩自己去玩吧,我才不要坐冰车呢!”早熟的孩子真的不好惹。
    蒙大力见春妮谁的冰车也不坐,心里略略失望,却仍朝李小球做了个鬼脸,转身滑开。“春妮,我去给你弄两只冻秋梨吃,你等着!”
    “哎——,我,不吃——”蒙大力滑的飞快,哪里听得见春妮的拒绝,春妮泄了气。
    “他走了,你正好坐我的冰车。”李小球两眼发亮,站起身来笑道。
    “小球,你玩吧,我害怕这个。”
    “怕什么,你来。”
    李小球个子不大,力气却不小,一把将春妮拽到冰车上坐下,他就跪坐在春妮身后,没等春妮回过神来,挥舞着两只冰扎,嗖的一声滑了出去。
    李小球的冰车是双排的,却依旧灵活的很,在冰面上来去自如,春妮适应了一会儿,这种在冰面飞驰的感觉实在很美妙,不由开心的咯咯笑了出来。
    “好玩吗?”李小球滑了一阵,累的呼呼喘息着,脸上却是一片得逞后的狡黠。
    “嗯。”春妮点了点头,“是挺好玩的。你这冰车哪里弄的,好像比单腿的滑的还快呢!”
    小球咧嘴乐了,“这是我自己做的,用了书上的法子。把冰车下面的铁条做成菱形刀状,在冰面上滑的就快了。”
    真是聪明啊,一个不过八岁的孩子,春妮赞赏的想要去摸摸小球的脑袋,却被他一闪头躲了过去,“别总摸我头,会长不高的。”
    小球的两腮鼓起,配上他狭长清澈的凤眼,格外的可爱。春妮忍不住伸手禄山之爪,狠狠的捏在他两颊上,捏的后者龇牙咧嘴不敢反抗。
    “春妮,别闹,我不是小孩子了。”
    一张小包子脸的萌正太一本正经的说他自己不是小孩子,春妮这个里子怪阿姨狂笑不止。
    冰天雪地里的两个孩子,躺在洁白的软绵绵的雪地里,一红一绿,恰似一道绝丽的风景线。
    童年的天真与回忆,久久的留在李小球心中,旁边的那个女孩儿不仅是玩伴儿,也是心底最重要的那个人。

  ☆、第二十九回 剪花娘子

窝棚屯的老关家出了个剪花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