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年超级学霸-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论文中写的一模一样,如果只是背会论文的证明过程而没有理解论证的核心思想,肯定做不对。我命题你还不放心么?只要我有心拦着那些硬套答案的学生不让得分,就算把论文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抄也抄不对!”
  卫鹏听苏娇杨这么一说,立马就想到了苏娇杨那‘灭绝师太’的称号,顿时就乐了。
  灭绝师太的威风真是不减当年啊!
  卫鹏站在苏娇杨旁边幸灾乐祸,教室里的学生却听得傻了眼。
  苏教授,您是魔鬼吗?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的昨天的昨天的!我去睡觉了,今天的更新上午写!这高利贷更新真是要命啊……利滚利还不完的感觉。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藜麦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9章 投稿来啦!
  离开教室回了国重,苏娇杨将那些她写在活动黑板上的论证过程稍微整理了一下,坐到办公桌前,开始动笔在纸上写沙跃宁猜想的论证过程。
  她同《数学纪年》实在是太熟了,哪怕闭上眼睛,也能将论文按照《数学纪年》编辑部喜欢的格式写出来,对于发表过那么多篇国际文章的她来说,语言也不再是问题。
  绿油油的灵感发夹持续发挥着作用,苏娇杨提笔写论证的过程像极了‘下笔如有神’。
  论证步骤虽然多,但苏娇杨的数学直觉强,很多过程都是顺其自然便写出来的。
  两个半小时候,月亮已经爬上树梢,苏娇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思路卡顿,便将全部论证过程写了出来。
  她估摸着苏爸爸和苏妈妈已经在家做好了饭等着她,便将手稿装进袋子里,打算带回家再检查。
  次日,苏娇杨将检查无误的沙跃宁猜想证明给《数学纪年》编辑部寄了过去,然后便又一头扎进可控核聚变的大坑中去了。
  虽然是坑,但她有精卫填海之心,有愚公移山之志,纵然这坑再深再大,他也有信心将这个坑给填起来。
  ————————————————
  地球的另外一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数学纪年》编辑部的编辑们聚在一块儿开着日常会议,所有编辑们都在感慨收稿的不容易。
  倒不是说没人给《数学纪年》投稿,身为国际数学界的顶刊之一,《数学纪年》编辑部的邮箱永远都是被塞满的,只不过投稿来的很多文章根本不具备见刊资格。
  主编说,“我们期刊已经连续十三个月没有收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了,而我们的老伙计《数学科学》上,连续涌现出了两篇关于纽曼猜想的文章,国际数学界对那两篇文章的评价十分不错,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
  一个资历挺老的编辑小声问,“我们也不想坐以待毙啊,可是人家不往我们这儿投稿,我们能怎么办?”
  “没人投稿的话,那就主动联系那些同我们编辑部关系友好的专家和学者,邀请他们来给我们投稿。”主编看了看坐在左右手两边的编辑,道:
  “你们每个人都同不少国际数学界的专家学者接触过,主动同他们联系吧!还有一些人需要重点联系,那就是我们《数学纪年》邀请的审稿人,很多审稿人都是相当优秀的学者,看他们手头有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哪怕不算特别出众,我们也可以考虑发表!”
  那个曾经同苏娇杨有过好几次密切合作的编辑愁眉苦脸地说,“我倒是同那华国的娇杨苏联系过,可她是研究应用数学的,当年证明了黑德尔猜想以及霍达猜想之后,所有人都对她寄予厚望,认为她是最有希望证明沙跃宁猜想甚至是纽曼猜想的人,可惜她改变了研究方向,去研究经济学去了……”
  “现在我听说她同数学界唯一的交集就是《应用数学》那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期刊,说它不好,其实它出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说它好,它出的那些成果又同理论数学沾不上边,只能算是数学的边缘。”
  听到‘娇杨苏’这三个字,《数学年刊》编辑部内的许多编辑都摇头不已,主编更是扼腕痛惜。
  “哎,可惜了,数学天分那么好,生在一个无法自由搞学术研究的国度,只能不断地将自己的天赋浪费在一些无用的地方。”
  “我猜测她应当是已经放弃理论数学了,不然她怎么会这么多年都没发表过一篇与理论数学相关的文章?不奢望她能再发表出与证明黑德尔猜想、霍达猜想那样有分量的文章,好歹拿出一些她新研究出的成果来。”
  有一个编辑心态不错,开玩笑道:“人家想研究什么,那是人家的自有,同我们有什么关系?再说了,我们可不能肯定人家就再也不研究理论数学了,万一人家一直在研究呢?”
  “在数与形大统一理论的研究领域中,这都过去了这么多年,她依旧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数学科学》上发表了几篇看似比她的论文要高明一些的论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创新性,就是根据她原先的思路继续往下做……”
  “乐观地说,我觉得《数学科学》上发表的那几篇论文都没什么价值,哪怕同一个研究领域的人不停地吹捧,我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如果顺着原先那几篇论文的思路就能做出新成果来,娇杨苏为什么不自己去做?”
  “在数与形大统一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她就是最高点,就是权威,我想她一直没有做出成果,或许是遇到了以我们的境界根本触摸不到的瓶颈了呢?”
  “也或许,是她觉得按照原来的思路,只能勉勉强强将霍达猜想解决掉,沙跃宁猜想与纽曼猜想需要构建别的方法呢?”
  “别人用了几十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她能够解决一个,我觉得已经十分不容易了,哪能强求她将三个猜想全都解决?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攻克沙跃宁猜想呢?”
  “总之,对于这种情况,我还是蛮乐观的。”
  《数学纪年》的主编摇头说道:“可不能这么乐观的想,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说不定她早就放弃了。”
  这话刚说出口,一个助理就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连门都没有敲,那助理脸上满是喜色,“主编!主编!来自华国的那个数学家又投稿了,和之前一样,好厚一摞!她在信封上写着,她已经证明了沙跃宁猜想,您快来看看!”
  那主编的眉头已经蹙得老高,他原本还想呵斥这助理几句,结果就听到了助理的话……这会还能开的下去?
  一群编辑就如同恶狼遇到了小肥羊,沙漠中快渴死的旅人遇到了矿泉水一样,全都‘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脸上满是紧张之色。
  距离那助理最近的一个编辑手脚麻利地抢过稿件来,飞快地拆开,拿到苏娇杨手写的稿子,飞快地分成好几份,就在会议室中,便把稿件给所有编辑们平分了下去。
  至于他自己,那个编辑给自个儿留了最下面的一份,他迫不及待地的翻到了最后,先看了结论之后,脸上就有了笑。
  “这娇杨苏在结论中十分笃定地说,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沙跃宁猜想顺利证毕。甚至她还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写了一句,相信以沙跃宁猜想与霍达猜想作为基石,在不久的将来,纽曼猜想也将会被证明。”
  “主编!这篇文章的质量绝对够!”
  主编面对如此咋咋呼呼的下属,有些无语,但此刻心情激动的他绝对说不出任何埋怨之话来,他同那助理说,“你去给所有编辑都泡一杯咖啡,再拿一些演草纸来,现在由所有的编辑一起来核算论文中有没有明显的错处。”
  “另外,你去联系一下一直都在关注沙跃宁猜想的那些数学家,就同他们说,华国的娇杨苏投来了证明沙跃宁猜想的稿件,问他们有没有时间参与到审稿工作中来?”
  那助理风风火火地取来了咖啡和演草纸,《数学纪年》的编辑就忍不住动笔开始验算。
  在座的编辑最差也是国际知名大学数学系的博士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研究工作(或是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心灰意冷,或是认识到自己天分的不足,觉得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在数学上有所建树,或是因为贫穷)。
  这些编辑们可能会因为研究方向的不同而无法完全读懂沙跃宁猜想的证明过程,但是根据苏娇杨的论文去验算论证过程中有没有明显的错误,那完全不是问题。
  论文的验证工作当下就展开了,《数学纪年》的主编助理联系到相应的专家学者之后,那些专家学者们一听当初解决了霍达猜想的人又解决了沙跃宁猜想,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丢下了手头的工作,参与到了论文的审核中。
  苏娇杨自认为自己写的论文相当朴素简单,都是最基本的理论变式,实际上对于其它学者来说,这恰恰是最难的地方。
  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像苏娇杨一样‘多栖’,很多学者都是从入行开始,一直到躺进棺材撒手人寰,一辈子都在研究同一个领域,擅长代数的人不一定擅长几何,擅长几何的人不一定擅长代数,而在苏娇杨的论文里,则是将代数与几何运用到了妙到毫巅的地步!
  种种数学方法,都在一念之间千变万化!
  《数学纪年》又不是第一次见到苏娇杨的论文,早知道苏娇杨这论文是什么套路了,因此那主编助理在请审稿人的时候,直接将研究不同领域的专家都给请了几个来,简直就像医院里各科室主任医师齐聚一堂来为病人会诊一样……如此高的待遇,实在是古往今来都没几个人。
  不过如果苏娇杨的论文真能够证明了沙跃宁猜想,那就算再多请几个专家来,也配得上这种逼格。
  “亲爱的汤姆孙,你擅长这个,你看看娇杨苏的运用方式有没有问题?该死,怎么会有人擅长这么多种方法!上帝是给她安了一个黄金镶钻的脑子吗?”
  “老皮特,你应该冷静一点,娇杨苏的论文就是这样,她是被缪斯女神特别关注的数学家,你刚刚发出的惊讶是没必要的,因为好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惊讶过了!如果哪天她的论文变得规规矩矩,那我们才应该惊讶呢!”
  作者有话要说:  老皮特,哈哈哈哈,就和我们说的老王老张一样(灵感来源于先生)
  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今天还会有两更的!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春雨厦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轻语 80瓶;梦浮生 44瓶;程恋轶 35瓶;圆滚滚的圆圆、石莉莉1994 20瓶;一只小凤凰、芹菜香菜 10瓶;andy 5瓶;请不要让我书荒、梦醒时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0章 四十不惑
  苏娇杨投给《数学纪年》编辑部的论文,足足让那些汇聚而来的学者耗时一月,才堪堪审了出来。
  这么多人汇聚一堂,每个人都只盯着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去挑刺,依旧没有挑出任何的毛病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篇论文已经达到了无懈可击的水平。
  《数学纪年》编辑部决定,再次给苏娇杨的这篇论文安排到增刊上去,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研究成果来单独发行公布。
  录用稿件的邮件在太平洋上漂了大半个月,还未漂洋过海抵达华国,苏娇杨就又给《数学纪年》寄出了一份投稿信。
  这份新的投稿信与纽曼猜想有关。
  ————————————————
  当初苏娇杨将沙跃宁猜想证明完之后,抱着试探的心思去琢磨了琢磨数与形大统一理论的终极问题——纽曼猜想。
  纽曼猜想不愧是让国际数学界的一众数学家们困扰了大几十年的问题,确实有难度。
  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苏娇杨觉得,这纽曼猜想似乎也没有众人口中所说的那么难。
  起码不是那种令人发指的难。
  苏娇杨抱着试探试探的想法,提笔做了做推理论证,然后就停不下来了。
  这次闭关,时长二十四天,苏娇杨创下了近五年来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旷工次数的最高纪录!
  不过收获自然是有的,苏娇杨出关时,纽曼猜想已经变成了纽曼定理。
  自此,数与形的大统一理论正式完成,困扰了国际数学界百八十年的问题终于可以盖棺定论,告一段落了。
  苏娇杨回头去看自己论证霍达猜想、沙跃宁猜想以及纽曼猜想的历程,很多之前想不明白的问题都在片刻间想明白了。
  就在这时,沉寂多年没有大消息,偶尔提示一下苏娇杨完成支线任务的智障系统突然给苏娇杨弹出一连串提示来。
  “恭喜宿主学完《数学——上帝的语言》,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密码,即将开始扬帆远航的新征程!”
  “恭喜宿主获得穿梭急救仓(无使用次数限制)一艘,在宿主遇到生命危险时,可以紧急启用瞬时穿梭模式,请宿主提前设定好回归着陆点,便于瞬时传送。”
  “预祝宿主能够掌控卫星轨道,心怀上帝造物的密码,去衡量判识众生的轨迹与宿命!”
  苏娇杨目瞪口呆地看着出现在自己眼前的那艘由光影交织而成的穿梭急救仓,久久无法回神。
  当然,更令她震惊的是,她不久证明了个纽曼猜想吗?怎么就变成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密码了?
  掌握上帝造物的密码能干啥?
  能给她凭空变一个水杯出来吗?
  苏娇杨捏了个兰花指,心里想着变变变,朝着桌上用力一点……险些把手指给戳废了!
  更让苏娇杨觉得难堪的是,她怎么这么二?
  鬼知道这系统提示的那句‘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密码’是什么意思,她居然幻想自己真能造物……一定是当初在杜家庄插队的时候,她听的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太多了!
  还有那‘心怀上帝造物的密码,去衡量判识众生的轨迹与宿命’,她又不是神棍,要判识众生的轨迹与宿命有什么用?上街去支个摊子给人算命吗?
  ————————————————
  时隔大半月之后,《数学纪年》单独发行了增刊,将沙跃宁猜想被证明的消息传递了出去,《数学纪年》再次成为数学界的焦点。
  编辑部的主编走路都带着风了,用华国的话来描述的话,这位主编心里美得就像是腾云驾雾了一般,脚步飘飘忽忽,明明没有沾半点酒,整个人却像是醉了一样。
  这位主编最近过得那叫一个顺畅,简直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娇杨的第二次投稿到了,这篇论文更厚,单单是厚度便是之前证明沙跃宁猜想那篇论文的两倍多,负责收发稿件的助理扫了一眼那信封上写着的论文名称以及作者名字,险些将厚厚一摞论文给丢出手去。
  这篇论文是证证证证明纽曼猜想的?
  是他所想的那个纽曼猜想吗?该不会是什么同名的猜想名字吧……
  如果论文作者的名字不是他所认识的‘娇杨苏’,而是其他学者,怕是这个助理就有权力将这本厚厚的论文归结为天方夜谭。
  可论文作者的名字是苏娇杨,那情况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助理赶紧把这件事同主编说了,主编懵了足足有十分钟,他亲自拆开苏娇杨寄来的投稿包裹,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去,确定那稿件中间没有夹带任何与愚人节相关的东西后,这才赶紧让那助理召集所有的编辑开始初次验算,以及联系审稿专家事宜。
  审稿专家们接到《数学纪年》编辑部主编助理的电话后,没有一个人的表现能算是冷静,有人质疑,有人狂喜,还有人像是魔怔了一样喋喋不休……等这些人汇聚在《数学纪年》编辑部时,再一次论证开始了。
  纽曼猜想的难度要比沙跃宁猜想的难度高上一个等级,论证起来自然更耗费时间,好在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去两月时间,《数学纪年》再次刊发了一本增刊。
  正是这本增刊,直接将《数学纪年》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力排名提升到了第一的位置。
  ————————————————
  数与形大统一理论从幻想变成现实的消息在短短三两日内便传遍了整个数学界,并且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其它学术领域蔓延而去。
  数学是绝大多数学科的支柱,首先于数与形的差异,很多学科都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猜想,如今数与形大统一理论已经形成,其余的学科都会跟着更上一层楼。
  消息传回国内时,《百姓日报》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则消息,湘南省平沙市刚成立不久的省电视台也约到了苏娇杨,给苏娇杨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
  主持人问,“苏教授,听说您证明了纽曼猜想,你能说一下您现在的心得体会吗?”
  苏娇杨把手一摊,无奈道:“我很愁啊!”
  主持人:“???”她预感到苏娇杨可能会不按套路出牌,心里已经有些忐忑了,可脸上还得强挤出个微笑来,“您方便说说,您愁什么吗?”
  苏娇杨开始诉苦,“我只是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出来,让大家都看一看,并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啊!之前我公布发展经济学的成果也好,公布计算材料学的成果也罢,甚至是与纽曼猜想相关的霍达猜想与沙跃宁猜想,都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动静,这次怎么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还有,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搞研究,不想将时间花在各种没意义的酒局与饭局上,这现在闹大了,肯定会有人要求我召开一次会议,来当着国内外学者的面阐述证明纽曼猜想的全过程,这倒不是什么难事,真正的难事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安置那些国内外的学者啊!”
  “他们远道而来,总得拿出我们的待客礼仪来。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其他,我们都得拿出礼仪之邦的诚意与大气,可我哪有时间张罗这些事儿?眼看着手头的项目就要到截止日期了,具体的成果还没有研究出来,我很有压力啊!”
  苏娇杨简直就是来搞笑的,她用三言两语就将自个儿在那些观众心中的高冷形象给摧毁了,她成功地树立起一个相当接地气的形象来。
  岁月不饶人,哪怕苏娇杨如今的精气神并不比当年差,可岁月依旧在她身上留下了衰老的痕迹。
  坐在录播室里的苏娇杨看着早就没有所谓的少女感了,她身上有的是那种平淡与无谓。配合着她的话去理解,别人肯定会想到,这是一个除了科研之外,什么都不会往心上放的女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
  那主持人为了不冷场,偷瞄了一眼提早准备好的问题,赶紧又问,“苏教授,那您是怎么看待您做出来的成果的呢?您又是怎么看待您现在这份工作的?据我所知,您已经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十多年了,您觉得这十年里,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话题突然变得深沉,苏娇杨也不好再刻意地接地气,她认真斟酌了一下之后,回答道:“我是怎么看待我做出来的这些成果……这些成果或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很重要,但立足于现在来看,是无法为我带来口粮的,所以我并不会觉得这些成果比农民们从地里头种出来的粮食要优越什么,都是努力的结晶,平凡而不凡。”
  “我是如何看待这份工作的……还是那句话,和别人没什么区别,都只不过是为自己谋生,为国。家为社会谋进步的方式罢了。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员,我想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且去不断地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我这份工作虽然说起来体面,但在我看来,也再平凡不过。”
  “你问我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是国重内所有员工脸上出现过的表情,有人因为项目进展得不顺利而嚎啕大哭,有人因为研究成果得到了突破而兴奋至癫狂,当然,还有所有研究员在研究岗位上展现出来的韧性与坚毅,都是我最难忘的事情,也是国重给予我的最大的财富。”
  苏娇杨说的都是她的心里话。
  四十不惑,她早就过了为那些平凡琐事而操心的年龄,如今一心想做的,只有尽快将可控核聚变的问题给解决,不然怕是之后她再也没办法给自己挽尊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从明天开始两更吧……日了这么长时间的万,我太累了,想歇歇,嘿嘿,这本书快完结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喝粥熊猫 30瓶;初欤 15瓶;帐号太多登陆太麻烦 10瓶;箬雪 2瓶;凤凰花又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1章 旋风打脸
  可控核聚变的问题是在次年三月初解决的。
  当那机器巨兽在鹏城边缘的一处临海地段轰鸣着响起,一台台新式磁流体发电机也跟着运转起来时,人们才真正地意识到,可控核聚变问题被解决了。
  地方报纸的记者、京城来的《百姓日报》的记者,甚至是被隔离带挡在远处的那些围观群众,此刻都陷入了狂欢之中,唯有真正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人依旧保持着冷静。
  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