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演的戏也是南平的戏份,演的也是一个工人从本来清贫的日子到加入南平家具厂之后,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让很多工人感同身受。
  很多人在加入南平家具厂之前,日子过的很清苦。连对象都找不到。连个窝都没有,只能和兄弟姐妹们挤在一张床上。
  直到有了南平家具厂,大伙儿才算是过上了好日子了。先是住上了环境很好的单身宿舍,后来又靠着厂里盖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厂里待遇也好,加班经常有奖金。各种名目的奖金全都用来算作加班费给大伙儿。让大家即便再辛苦,也心甘情愿,甚至高高兴兴的抢着干活。
  唱的歌也是编的和南平家具厂有关的词儿。这是找一个退休的音乐老师编的。
  歌词短小,曲调简单。工人们听了几遍就记住了。然后跟着一起唱。“我家在南平,南平有家厂,厂里都是小木匠……它给了我粮,给了我窝,更给了我幸福的生活。”最后唱着唱着,都把自己感动哭了。
  哭完之后就进厂里继续加班赶工。


第227章 
  这次十一广告可以说是十分别出心裁了。
  让其他厂里始料未及。之前南平的宣传工作一直做在前面的,其他厂里跟着学着做,怎么样也是有些效果的。
  所以这次,大伙儿还想看看南平有什么新的招数搞宣传,都盯着电影厂那边。谁知道人家这边就开始搞起了报纸连载了。
  说实在的,一直到故事结局的时候,他们都没想到这是南平为十一打广告的。他们只以为是宣传工人,顺便宣传南平。但是其他厂里都有这种宣传故事,所以也不稀奇。
  只是南平的故事格外吸引人而已。
  一直到最后……
  大家闻到了宣传的味道。
  果然十一的活动几天的销售结果出来之后,南平果然被抢售一空。其他厂里啥也不想说了。也不想再和南平比了。这还怎么比啊。难不成也去写故事?
  可人家这故事写的也真够……没法形容。
  省城家具厂这边,孙厂长也是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的。
  厂里可真是各种方法也用了。学人家打广告,买南平的木料。一开始是有些用处,可只要南平那边供货量加大了,他们这边就没机会了。
  他们只能捡南平剩下的客户。人家买他们的家具还只是勉勉强强的。
  听那些售货员说,那些客户还念叨,说厂子没人家出名,做的东西没人家好,这价格还一样贵。
  孙厂长心里觉得苦巴巴的。这价格之前一直是这样的,难道还能突然降低?再说了,他们的东西用料和做工那也不差啊。
  他不觉得和南平有多大的差距。
  就连南平现在搞的皮质家具,布艺家具,他们省城也搞了。可那些老百姓就是不买账。
  因为湖江有家南平家具厂,他们省城家具厂就受到了冲击了。
  最让孙厂长郁闷的是,现在省城好多单位都宁愿找南平家具厂订购家具,也不找他们了。因为南平名声大,还保修。还搞什么量身定做。关键是省军区也找人家定了家具,那说明质量过关。
  孙厂长坐了很久,终于下了一个决定,想要亲自去南平家具厂考察一下。
  之前都是碍着面子,觉得自己一个省城家具厂去下面厂里考察,有些没面子。可现在人家省城家具厂都是两千人大厂了,比自己规模大,而且效益还特别好。
  现在去可不是面子问题了。人家还不一定让他去呢。
  甭管咋样,孙厂长还是打了个电话给南平那边。让他们和苏曼说一声。
  苏曼接到丁玲汇报的消息之后,就道,“确定是省城家具厂的孙厂长?”
  丁玲道,“确定了。”
  “那我们当然是欢迎他的到来的。待会儿我正式电话邀请他。你让后勤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务必要让人感受到回家一般的周到待遇。”
  丁玲:“……”有必要吗,赵县长他们来的时候都没这待遇。厂长这是有啥打算吗?
  她想不通,只能照办。
  等丁玲走了之后,苏曼坐在办公室里面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省城家具厂这是憋不住了。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湖江有了南平,那就注定了省城家具厂要被压制。而随着南平家具厂规模越来越大,省城家具厂只会被压缩生存空间。
  如果省城家具厂只图生存,那也容易。但是显然,家具厂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
  有需求就好,有需求才能有更多谈的可能。
  苏曼可还惦记着合并的事儿了。
  南平要办万人大厂,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大厂何止万人。南平如果不是缺乏人才,超过万人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一个地区的人才有限,不能滥竽充数。苏曼宁愿办了万人大厂之后,再去其他地方开分厂,找新的人才。
  比如如今很多国营大厂,都是开了一家总部,全国建分厂。
  苏曼不说全国建立分厂,至少也要有几家分厂。
  南平地理交通还是不如省城,苏曼只有将省城这个地盘拿下来,作为跳板,辐射其他省,才能达到开分厂的目的。
  虽然这个目标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还很长远,但是未雨绸缪还是可以的。
  她拿起电话,满脸笑容的给孙厂长那边打了过去。
  电话接通之后,苏曼就诚挚的邀请孙厂长来厂里参观指导。“孙厂长可是老厂长,老前辈了,我还盼着孙厂长过来指导指导呢。”
  孙厂长听到苏曼这丝毫没有傲慢的语气。倒是觉得这年轻厂长还挺懂事儿的。没因为有些成绩,就对老同志没礼貌。
  不过能干出这样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总不至于那么蠢。
  两人定好时间之后,孙厂长就让人去准备了。
  苏曼也在厂里做了准备,还让人搞了个欢迎横幅。还把这事儿和南平家具之乡小组汇报了一下。
  赵县长道,“这不是来学习的吧。”
  她道,“他们学去了也没用。如今的南平可不是别人学学就能超越的。咱们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已经很深刻了。其他人再学,那也是模仿。他们越学习,只能证明我们南平越好。”
  赵县长就放心了。
  他也一向不管厂里的事儿。以前是分工明确不好管,现在是不能管了。苏曼现在可是两千人大厂的厂长,而且在工人同志之中十分有威望。在南平说话分量也不一样了。
  她乐意说一声,那是对他这个县领导的尊重。要是不乐意说,他也不能随便批评。
  等以后万人规模大厂办成了,南平县领导还真的管不着他了。就和小冶县的钢厂领导一样。敢和县里领导叫板。
  不过即便这样,赵县长也要坚持让苏曼不断壮大。因为这对整个南平有好处。也是他个人政绩上面闪亮的一笔。
  商量好了之后,赵县长就安排程副县长到时候去厂里和人见见面。虽然人家那厂子现在他们也不大看得上。可好歹是从省城来的省级单位。怎么样也要给省里那边一个好的态度。不能让人觉得难平抖起来了。
  程副县长欣然接受任务。
  到了约定好的这天,孙厂长带着点儿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南平县。一路上,他都在想着自己可能遭受到的待遇。虽然那个苏厂长是挺客气的。但是保不准其他人私下里如何笑话他们省城家具厂。
  等到了南平家具厂,受到了厂里工人们热情的欢迎之后,孙厂长这颗心才算是落下了。再看看那挂起来的横幅,还有自己身上挂着的红花,孙厂长觉得这南平家具厂的人果然不一样。
  苏曼笑着道,“欢迎孙厂长莅临指导啊。”
  孙厂长还是个知道自己如今地位的人,连忙道,“莅临不敢当,只是上门来考察学习了。你们南平家具厂如今可是发展迅速,这速度让人拍马不及。”
  苏曼道,“这也是多亏了领导的支持和老百姓们的信任。也不全是咱们自己的功劳。孙厂长,咱先去招待室里面休息休息。待会儿我亲自带着你参观一下子厂子。今天可要多待,下午我还打算带你去下面的木材厂实地考察呢。”
  这正合孙厂长的意思。
  好不容易来这么一次,那当然是要多看看才行。
  到了休息室里面,程副县长也过来待客了。作为一个副县长,在门口接待单位的同志不合适,只能过来作陪一下而已。
  两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就一起参观家具厂。
  孙厂长到家具厂的时候,就觉得这规模很大。没想到进来之后,里面空间还更大。而远处还在不断修建。可想而知这南平家具厂的目标了。
  他顿时心头涌上了不好的预感。这要是南平真的搞成了万人大厂,他们湖江家具厂还真的只能苟且维持生存了。
  接着他又看了家具厂内部的一些分区,可比省城家具厂要好太多了。
  再看看厂里工人精神面貌。看看这些厂里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真的是太不一样了。
  果然,人家能发展的好,是有原因的。
  越看,孙厂长心就越凉。
  他本来准备过来学经验的。可看来没有什么好学的。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
  苏曼看到孙厂长脸色变化之后,也装作没看到,依然热情的招待他,并且火上浇油道,“那边的空地都是我们厂里的。等明年这个时候,估摸着厂里能有五千人的规模了。县里就给我们多批了一些地。”
  孙厂长:“……”
  中午美滋美味的吃完一顿饭,苏曼和程副县长又领着孙厂长去看林厂。
  有了好的吉普车,路上也少受罪了。到了木材厂,苏曼就领着孙厂长去看木料。看他们的林场。
  苏曼指着那一大片的林子,“这就是我们的后方大基地啊。目前我们每个公社都已经有了木材厂了,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木料。不只是为我们厂里,还给全国其他地区的木材厂供应木料。反响都很不错。”其实和别的地方木料也差不多但是老百姓就认这个牌子。
  孙厂长觉得心越发的凉了。不管是从原材料,还是从工艺规模上来说。这南平都是要独霸湖江的了。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这林场也支持不了多少年吧。”
  苏曼道,“是啊,所以我们一直在植树造林。”
  “光靠土地可不行。咱湖江的粮食产量都很低,更何况是这些树木。总不能学国外用化肥种树吧。别说咱湖江了,就是全国也没这个条件。我们国家才引进化肥生产链,产量低,连湖江都没分到化肥种地,用来种树就更不可能了。”所以这林厂也风光不了多久的。中间的空窗期,就是省城家具厂机会。
  程副县长道,“这种事儿是无法避免的,不过那时候我们南平还是能找到合适的木料来源的。”
  苏曼却凝重的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多谢孙厂长提出的宝贵意见,回头我得好好想办法。”
  孙厂长看她还真的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顿时噎住了。什么意见啊,听不出来他这是在说风凉话吗?


第228章 
  看完木材厂,苏曼和孙厂长上了吉普车里面。
  见孙厂长脸色郁郁,苏曼笑着道,“木材的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孙厂长别替我们担心了。
  孙厂长心道,他哪里是为了什么木材厂担心,他是替省城家具厂担心。
  木材就算出问题,那也是十来年之后的事儿了。那时候,南平家具厂发展到了多大的规模,谁也说不清楚啊。而省城家具厂,在不在还是一说。要是效益太差,没准到时候家具厂就要被取缔了。改成其他厂子了。
  这也不是没有发生的事儿。
  苏曼问道,“对了孙厂长,不知道如果想在省城那边盖厂房,哪些地区比较合适?”
  孙厂长问道,“南平要去省里盖厂?跑那么远去做什么?”
  苏曼道,“厂里有计划在那边开个分厂。”
  程副县长:“……”小苏这语气让人听着有些熟悉。
  孙厂长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南平还想进省城?“我看你们南平这地方挺大的,也不至于要去别的地方开厂子吧。”他说这话的时候,面上的客气都有些挂不住了。这南平是不想给他们活路了。偏偏现在个单位之间是兄弟单位,还不能记恨人家。要不然就是思想觉悟低。
  苏曼云淡风轻的解释道,“这也是为了以后着想,您也知道,省城那边地理位置好,我们如果在省城那边有分厂,以后一些偏远地区就可以走火车运送了。不像现在这样,还要颠簸着用车子送。成本太高了。厂子是肯定要建的,迟早的事儿。所以想先打听打听那边的情况。”
  孙厂长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今天来这里,真的是啥用处都没有,坏消息倒是听了一堆。他一点也不想帮助南平这边出主意。“我对这方面也不是很熟悉。毕竟省城变化挺大的。”
  苏曼也不怪他,笑着道,“那我下次自己过去考察一下。”
  回到厂里之后,孙厂长就提出要走了。他不想再看下去了,没意思。
  苏曼道,“哎哟,咋这么快就走了。我这还想和孙厂长你合作一把呢。”
  孙厂长道,“咱们两家能怎么合作?”
  苏曼就笑着道,“孙厂长今天也看到了,咱们厂里实在太忙碌。说是两千工人,可生产车间才一千多人呢,人完全不够用。这阵子大伙儿天天熬夜加班,身体都要熬坏了。我心疼他们,不舍得他们太辛苦了,就像看看能不能请省城家具厂这边帮我们接一部分单子呢。到时候贴我们南平的标志就行了。”
  “……还能这样?”孙厂长吃惊道,完全不知道还能有代加工的说法。“可那家具是咱们家具厂生产的,那不是欺骗老百姓吗?”
  苏曼摆摆手,“可不能这么说,原材料还是用我们自己厂里的,生产的款式和要求都按照我们厂里来。只是工人用了你们的工人而已。严格上来说,你们的工人都是老师傅,那做工肯定不比我们差。那这和南平的不一样吗?说白了,我们就是借你们一个车间,借你们的工人,帮我们做东西而已。不知道孙厂长能不能帮这个忙。”
  孙厂长当然不想帮忙。他觉悟也没这么高。并不想帮助南平家具厂。
  可是省城家具厂要效益啊,要是能接一笔单子,就能多赚点钱了。
  苏曼道,“工人的工钱,车间和机器设备使用费用,我们都按照厂里的待遇给怎么样?另外我们每个月都会给一些工人发福利,到时候替我们赶工的工人,我们一视同仁。”
  那就相当于工人是由着南平家具厂这边养着了,还能赚一笔车间和设备费用。
  孙厂长没法不心动。要是以前,他肯定不屑一顾。现在可轮不到他傲气了。
  他故意装作认真考虑的样子,片刻之后才开口,“其实我们家具厂也挺忙的。工人们忙的脚不沾地啊。我这次也是忙里偷闲过来的。所以本来这个忙,我们是帮不了的……”
  苏曼一听就道,“那我们岂不是还要去外面找家具厂帮忙?”
  孙厂长闻言,也不卖关子了,赶紧道,“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就算再忙,咱们两家之间也是兄弟单位。该帮忙的事儿还是要帮忙的。”
  苏曼笑着道,“那就好了,我就放心了。那要不孙厂长今天就住厂里了,明天一早咱把这事儿合计好了,你明天直接电话联系省城那边,咱早点定下来,也可以早点加工。这省城太远了,来回不方便。耽误事儿。”
  孙厂长赞同的点了点头。
  晚上安排孙厂长吃好去休息之后,苏曼就召开了一个厂领导会议。
  “订单太多了,工人同志太累了。总不能让他们熬坏了身体。而且我坚信慢工出细活,老百姓既然信任我们,我们也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以后西边的单子就给省城家具厂那边代加工了。等出厂的时候贴我们南平的标志,老陈你安排一个信得过的人过去监督质量,记住,要比在我们厂里的时候更加严格。咱们可是付了钱的,理直气壮点。对了,这个严格的要求只需要对他们领导说就行了,在工人同志面前,尽量温和待人。”
  她就是要趁着还不是自己厂里的工人的时候,就可劲儿将人给憋过来。反正到时候被埋怨的也不是自己厂里这边。
  陈明华刚要点头,就听苏曼加了一句,“机灵点,嘴要能说的。”
  “……”陈明华一脸不解。这搞生产任务,还要嘴能说?“要说啥?”
  “当然是可劲儿夸我们厂里的工人福利好,待遇好。厂里工人生活多幸福了。要让省城的同志知道,虽然我们厂子在县里,但是我们的生活档次一点都不比省城低。我们生活的非常幸福。要让省城家具厂的工人羡慕嫉妒。”
  蒋晓亮道,“苏厂长,我咋感觉,咱厂里有大动作。”
  苏曼笑着道,“事儿没定下来之前,你们自己猜吧。等我交代你们的任务完成了,有了好的效果,我再和你们说。”
  万一走漏了风声,让省城家具厂那边有了警惕心,那可就不好办了。
  看几人还是一脸好奇的样子,苏曼认真道,“我这是在考验你们应变能力,以及观察风险的能力。你们自己脑子想想,不过我交代你们的事儿,你们自己去做,不要随便往外说。”
  苏曼可很少强调保密问题的,这次特意提了,大伙儿就觉得这事儿可能有些大,所以都严肃保证会保密。
  第二天一早,苏曼就将要给孙厂长的订单给他看。订单不少,都是西部地区的。那边不能走水运,只能走火车。交给省城家具厂代加工,就能直接运送到火车站去,不用厂里这边搞运输了。
  孙厂长挺满意的,有了这笔单子,厂里也能红火一阵子了。就算厂里赚的不多,可是好歹给外人看着,也好看一些了。
  他自己满意之后,就用苏曼的办公室电话,给家具厂那边打了电话。将这边的事儿和那边几个副厂长说了一声。
  省城家具厂的副厂长可惊呆了。孙厂长这去了一次南平,还搞到了订单?老厂长挺有本事的嘛。
  这种事儿当然是同意的。
  于是孙厂长坐着车子回省城去的时候,脸上是一脸笑容的回去的。
  两天之后,厂里这边用大货车把那些原材料往省城那边拉。跟着一起去的还有陈明华安排的一个质检主任。
  这质检主任也是位老师傅,姓蔡。嘴能说,办事也沉稳。他出发的时候,苏曼又特意私下里嘱咐了他几句,可把他激动坏了。觉得自己这次任务是苏厂长亲自交代的,是光荣的任务。必须要圆满完成的。
  人和车队走了之后,苏曼就开着自己的吉普车去了县政府。
  “赵县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赵县长正在戴着眼镜办公,听这话就道,“南平家具厂好消息还少了?”
  苏曼笑着道,“这和您也有点关系。那个孙厂长不是来我们这边考察吗,我寻思着他们也挺艰难的,担心到时候省里那边看他们太艰难了,心软了要帮他们也搞建设咋办呢?所以我就给了一些单子给他们,让他们代加工。”
  赵县长好奇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您这不是就可以和地区领导汇报吗,说这是您安排的。那地区领导和省里领导这不是还要夸您一句重情重义吗?”
  赵县长:“……”
  “最重要都是,让省里领导看到,咱们南平富裕了,不止是带动南平,也能带动兄弟单位。这样一来,他们对我们以后的帮助就更多了。要是能给咱们在省城那边划一块地方做仓库就更好了。咱厂里现在这个发展,必须要在省城有个大仓库,才能保证正常出货了。地段不用太好,够大就行。”
  赵县长咳嗦一声,点头道,“嗯,有道理,别的倒是无所谓,关键是这个仓库是要建的。这样吧,到时候我就和地区那边汇报一下。小苏啊,那给省城家具厂的单子大不大?”
  “当然大了,西部那边的都给他们了。咱现在厂里最不缺的就是单子了。都排在年后去了。”
  赵县长觉得十分有面子。
  等苏曼一走,他就给地区那边打电话了,当然,他还是有些良心的,没一个人独吞好处,而是和苏曼一起平分,说是两人一起合计的,觉得该带动兄弟单位。总不能自己吃肉,连汤也不给人家喝。”
  还别说,海书记挺高兴的。毕竟自己管辖区域的单位发展的这么好,这个项目也算是成功了一半了,现在还能带动省里兄弟单位。他们这些当领导的也觉得脸上有光,觉得自豪。
  “你们有这个心就很好。咱们共同富裕,就是要不分你我,能帮就帮。”
  赵县长道,“对,您说的对。对了海书记,那个仓库的事儿……”
  “地区这边会给你们申请一块地的。地段不会太好。毕竟这好地段都被占了。”
  赵县长笑着道,“没事儿,小苏说了,地段不重要,够大就行。她是内行人,她这么说那就没错。”
  有了帮助兄弟单位这件事情在前面,申请地皮的事儿,自然也顺利许多。省里觉得南平家具之乡果然是有成效的,不止带动了整个南平的县城和农村,现在还能带动省城的兄弟单位。值得表扬和鼓励。而省城的市政府这边也不好不同意这事儿。毕竟省城家具厂属于他们市里管辖的单位。现在人家表现的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