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这个大家人口,两人也有些激动和高兴。
两人都算是战乱时期失去亲人的人,没啥亲戚,曾经的大家庭早就四分五裂。
所以看到这样齐整的一家人,就特别感触。
李淑华当即就和李春花亲切握手,然后介绍自己和崔卫国,“同志你好,我是李淑华,这是我爱人崔卫国。我们是崔向北的父母。今天特意来拜访你们的。”
“哎哟亲家,真客气。走走走,咱坐着说去。我这一看着你呀,就觉得亲切。”
李春花将苏铁山推过去招呼崔卫国,自己则拉着李淑华的手,亲切的带着她去坐。
林雪菊和宋玉华这两个人媳妇则负责泡茶倒水。孩子们乖巧的站在边上看着家里来的客人。
至于三儿子也是乖乖的站着等着老爹老娘吩咐。
李春花就给他们介绍了这么一大家子人。
李淑华笑着给几个孩子掏红包。
三个孩子高兴的接了过来。小米粒接了钱就往奶那边递,“奶给收着。”
李春花顿时笑眯了眼。
小草和小石头看到奶收到红包那么高兴,也忍痛的将红包交公,“奶给咱收着。”
李春花无奈道,“咱家的娃就是这样,都特依赖我。”
李淑华则动容道,“你们这一大家子人可真热闹,让人羡慕。”
第243章
听到这话李春花心里就响起警铃了。孩子生谁知道痛。要是能选择,哪个女人又愿意生这么多呢,这不是怀上了吗?而且老苏家也是独苗苗一个,她也想着多生几个,有要是苏铁山对她不好了,她也有个依仗。
现在可不同了,听说现在县里有计生用品呢。讲究的人家用了这个,就能不怀上孩子。
李春花可不想自家闺女以后生一堆孩子。
所以她摇头叹气,“热闹啥啊,要我说还是生一个两个好。这不是我们那会儿国家需要人吗,咱就可劲儿生。现在时代和咱那时间不大一样了,不能再这么生了,要我说啊,生个一两个就成了。甭管男娃女娃,只要出息都好。看看我家闺女就比儿子出息。一个闺女用三个儿子换,我都不乐意。”
三个儿子:“……”
李淑华笑道,“苏曼确实是个出息的好姑娘,我喜欢的不得了。昨天见到之后啊,我就打心眼里认定她了。感谢你们家培养了苏曼这样的好姑娘。”
“我也认定你们家小北了,勤快又聪明。我看着比我亲儿子都觉得人亲切,恨不得天天在我跟前看着。感谢你们家养出这么好的男娃。”、
苏曼和崔向北互相看了眼,脸上双双露出笑容。
这边苏铁山和崔卫国也聊了起来。
苏铁山是个地道的老农民,知道崔卫国当兵的,还是老革命,可敬佩可高兴了。拿着自己都舍不得抽外国烟就他尝,还道,“我小闺女对象孝敬我的。”
崔卫国刚点上烟抽了口,就想起苏铁山嘴里的小闺女对象是谁了。顿时心里酸溜溜的了。
这小子,一根烟丝都没给他买过……
苏铁山又和崔卫国说起自家儿子,叹气说三个儿子当初没一个能送去当兵,真是可惜了。
崔卫国好奇道,“咋就没送呢?”他觉得老苏家这三个男娃身板都还挺不错的。
苏铁山抽了口烟,“每个队里的名额不多。人家娃有学历,名声好的,就给选去了。还有些家里是有党员的,政治条件过硬的,也能选上,咱家当时除了穷,没别的优势。咱隔壁队里,和我们家老大一样大的,人家去了队里当兵,回来可不一样呢,那一身军装穿着可精神了。”
崔卫国问道,“就不怕孩子去了艰苦的地方吃苦头?”
“去部队咋会吃苦呢,至少能吃上饱饭。不比一辈子种地强?要是干得好,立了功,以后还能当个小干部,要是能转业回来了,那也是好单位。不过现在也都好,都有一门手艺了,我也算放心了。”苏铁山难得的得意了一下。
崔卫国听出来了,他觉得当兵啥的是艰苦的,可对于一些农民同志来说,当兵可能还是家里娃的一个好出路。
当初他要是送小北去了部队里面,不止强迫了儿子,还占了一个名额了。
崔卫国就笑了,不想当兵就不当兵,咱国家的好娃子多着呢。不缺好兵。
吃饭的时候,老苏家也不讲究,用的是家具厂做的那种大圆桌,一个大大的桌子,一家人围桌在一起吃饭。因为是小年,也算是吃个团圆饭了。
崔卫国拿着酒杯给苏铁山还有李春花敬酒,感谢他们在南平对自己儿子的照顾。
“自己人,不客气。”李春花立马道。巴不得女婿天天来家里住着,一点都不嫌麻烦的。
吃完饭之后,苏曼就和崔向北一起领着李淑华两口子游历南平。
他们两人在首都,一般都不会离开。今年也算是个特例了。
走在厂区里,看着工人们积极精神的样子,看着大伙儿安居乐业搞生产,心里欣慰不已。
“小北,咱爷俩走走。”崔卫国喊了崔向北一声。
崔向北现在也不闹别扭了,听到这话就和苏曼说一声,然后跟着崔卫国往另外一边走。
李淑华还有些担心,就怕这爷俩又吵起来。
这边,崔卫国背着手走在厂区里面,他身边崔向北双手插兜。
崔卫国看了眼身边的儿子,儿子都已经比他还要高大了,“小北,心里还怨我吗?”
崔向北哼了一声,道,“我不是那种小气的人。”
崔卫国道,“虽然你不小气,但是我还是得和你说一声,爸对不住你。”
“……”崔向北被他这突如其来的道歉弄懵了。他们爷儿两,从小就是吵闹到大的。
谁也没服输过。
看着他爸头上银白的头发,他抿了抿嘴,“怎么突然说这个了?”
“我这两天想了挺多的。想起以前特别多的事情。以前我和你妈就经常念叨,希望早点和平了,以后咱们的孩子们也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了。再也不用经历流血牺牲了。可后来我想法就越来越偏了,总想让你继承我的意志和事业。想着我的儿子应该不怕苦,去最艰苦的地方。和我一样上阵杀敌。小苏没说错,其实我这个当爹的,确实不够爱你这个儿子。是我对不起你,亏欠了你。以后,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违法犯罪,我都支持你。”
“……其实吧,我也不是那么爱你这个爸。”
崔卫国:“……”
崔向北道,“这感情的问题吧,咱两就抵消了。至于你撕掉我通知书的事儿……人这辈子谁没犯过错呢,小时候我还给你的车子轮胎给刺破了呢。既然你诚心道歉,我原谅你了。谁让我在这里遇到苏曼了呢,所以你走运了。要不然咱这辈子见面都要吵架,你会失去我这个优秀的儿子的。崔卫国同志,你以后记得对我好点。”
听到儿子这带着点桀骜,吊儿郎当的语气,崔卫国眼睛一瞪,“咋了,老子道歉,你是不是挺得意的?”
崔向北点头,“是挺得意的。毕竟这辈子可能也就听这么一次了,我要回去慢慢回味。”
崔卫国气的想要脱鞋子了。
崔向北见状,赶紧转身就跑了,朝着李淑华他们的方向跑去。“妈,苏曼,我爸要抽我!”
崔卫国:“……”
崔卫国和李淑华两口子在南平也就待了一天,就要回去了。
他们这次本来也只是过来看崔向北,陪着他过年的。现在看他有地方过年,也就不担心了。他们就准备回首都去了。那边一些老朋友过年的时候也要走动。而且单位里面的工作也不能放下太多。特别是崔卫国还惦记着赶回去和军营里的战士们一起过年。
至于崔向北,当然也没让他跟着回去。
崔卫国放话,让他就在这边好好学习。
湖江省的省城车站里面,崔卫国指着崔向北,“你给我好好学,学出个名堂来,要不然我就和苏曼说的那样,不学好就不认你这个儿子!这是苏曼说的,你认不认同?”
苏曼:“……”
崔向北道,“说得好像我挺想认你这个爸一样。你就不怕我故意不学好,就为了不认你这个爸?”
崔卫国又想脱鞋子了。
李淑华道,“你们父子什么时候能不吵架。”
顾城和孙琴站在边上笑。
能吵起来还是好的。要是哪天父子两人相顾无言了,那才不好呢。
等两人上了火车之后,车子开动起来了,崔向北跑车窗那边喊崔卫国,“爸,总有一天我会比你强!”
崔卫国也朝着车外喊道,“老子等着你!”
苏曼:“……”
……
这个除夕崔向北是在老苏家这边过的。以前刚搬来城里的时候,苏铁山和李春花都还打算着回乡下过年。
可来了这边之后,习惯了也就不想折腾了。儿女在的地方都是家。
这一年比往年都要过的红火。家里有肉有白面。老人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
晚上一家人吃饺子,听收音机。
崔向北则拉着苏曼在楼下炸炮竹。孩子们都喜欢跟着小北叔叔玩。看着他将炮竹炸的噼里啪啦的,高兴的直拍手。
等炮竹炸完了,石头和小草就一人拉着一边要他继续炸,小米粒则还想爬他背上去。
崔向北摊手表示炸完了。孩子们不信,扯着他的袖子不放人。崔向北干脆就伸手,把三个孩子抱成一团转圈圈。
“哈哈哈哈,小北叔叔真厉害!”
孩子们高兴的咯咯笑。
苏曼站在旁边笑着看着,觉得这会儿的崔向北又像那个还没长大的中二少年了。
789道,“他一定会是一个好爸爸。可惜你们不能耍流氓,他当不了爸爸。”
苏曼:“……”
第244章
苏曼曾经也有一个‘好爸爸’。他高大、儒雅英俊。
小时候苏曼也曾活得如同一个小公主一般。爸爸出差回来,带着她和妈妈去游乐园玩,或者一家人去旅游。
每次她走不动路了,她爸就会抱着她坐在脖子上。一点儿也不顾及形象。
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和妈妈就是爸爸心中最爱的人。
可最后呢,心变了之后,就和变了个人一样,那么陌生。一个家少了一个人之后,就破碎了。
崔向北和孩子们玩累了,就让他们上去找爸妈,自己赶紧去找苏曼。刚刚被缠着了,他都没好好陪苏曼了。初二就要离开了。
看到苏曼一脸惆怅的样子,他道,“苏曼,你怎么了?”
苏曼道,“你刚刚抱他们转圈圈,我有些羡慕。”
崔向北楞了一下,随即灿烂的笑了起来,蹲下身子就将苏曼大腿抱住,轻松的将人给抱起来了。
抱着她转了好几圈,“还羡慕吗?”
“不羡慕了。”
崔向北高兴的笑,“那我再转转,你还想怎么做都行。只要你高兴。”
“我还想骑你脖子上。”
崔向北:“……”
大年初二,各个工厂就抓紧赶工了。这会儿工人可没有所谓的春节长假,能在家过个除夕就不错了。
苏曼这边要开工,崔向北也要回学校去了。
他本身是没有假期的,但是知道自己今年毕业之后就要跟着教授进实验室,很长时间都不能出来了。
所以这个寒假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后一个长假了。愣是给自己争取了下来。
两人第一次相处了这么久又分开,都有些舍不得。苏曼从大年初一惆怅到大年初二,早上没精打采的去了一趟办公室那边,看着办公室里今年的工作计划之后,心情就调整好了。中午回来还有时间来哄心情有些不开心的崔向北。
给崔向北收拾行李的时候,她兴匆匆的往他包里塞东西。
“吃的,喝的都准备好了,都记得带着。别让人在家里惦记着。”
“这天还冷着,早上跑步的时候也得多穿点。”
“学习重要,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
这可把崔向北说的心里热乎乎的。也忘了舍不得离开的事儿了,反而开始担心自己走了之后,苏曼会惦记他。这惦记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他打起精神鼓励苏曼,“苏曼,你也别惦记我。你放心,我今年一定能毕业。等我毕业之后……”
毕业之后更忙了。
苏曼笑着捏他的脸,“等你毕业的那天,我去学校看你。咱们一起庆祝。”
崔向北笑了,使劲儿的将人搂在怀里。
李春花还准备进门帮着收拾东西的,看着两人这样,又钻了出去。心里想着年轻真好。
她年轻那会儿……也还不错。老头子从地里干活回来,都要给她带点儿野果子。
苏曼厂里工作忙,也只能将人送到车站这边。崔向北坐在车上招手让她先回去。看着直到车子动了,苏曼都一直看着自己的时候,他心里就满涨涨的。他想,不管以后多长时间,苏曼送他的场景,他永远都会记得。
一脸不舍的送走了人,苏曼立马坐上吉普车回厂里办公了。
789:“……”
……
整个南平家具厂新的一年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今年一开年,又是一大波的新的工人入厂。
对于每个厂子而言,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就意味着实力的增加。
这次不止南平这边招人,连省城那边也招了不少人了。
光是新年招工,厂里就招收了一千人。分别安排在木材厂,家具厂,仓库,以及省城分厂那边。
苏曼看了一下招人的名单。尽量的将南平人留在南平,省城人给分省城去。最起码在住宿上面会容易解决一些。
除了家具厂招工之外,铜四角成员其他厂子也在开年招工了。
他们虽然没有苏曼的家具厂发展大,但是苏曼的铜四角协议一直在,倒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效益。如今厂子的规模也是慢慢增大,虽然不如家具厂这样夸张,但是一年增加个几十个工人还是可以的。
赵县长他们看到开年就多了这么多工人之后,心里也是高兴不已。
现在南平的工人家庭已经越来越多了。按照这个趋势,南平以后可以做到家家户户有工人了。
南平家具之乡,指日可待。
不过苏曼对于这个现状倒是没怎么觉得欣喜。
这些都是在计划之内的结果。毕竟之前他们的那些广告和推广可不是白干的。如今南平家具厂已经是全国闻名了。后期只要按部就班的继续推广,不让老百姓忘掉他们的南平家具厂,保证生产质量过关,就能保证厂子发展了。
不过苏曼对于这个发展并不是很满意。
她的目标是将南平家具厂做到全国第一。让湖江家具成为行业的标杆。
这个任务可不是轻易能完成的。可苏曼这边时间也不够多了。现在已经是六四年。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到时候的社会环境下,可没现在这么方便。所以苏曼现在对于发展还是很迫切的。
苏曼把厂里的工作理顺,安排出去之后,就琢磨着今年家具厂的大发展了。
她想了几天,就想起了上次崔向北给她爸带的那盒外国烟。
如今可是有外国人来国内的。
这些外国人也会从国内进口一些东西回去。比如说国内的瓷器。这个是从古到今都被外国人喜爱的东西。
而国内的家具,貌似还没有走这条路。
苏曼琢磨着可以走一走。
现在国内的老百姓对于国外的东西都挺买账的。比如进口商品价格那么贵都有人买。
如果南平能走出口这条路,那么南平的家具在别人眼里,又要上一个台阶。
虽然这种情况让人挺无奈,但是却也是不得不承认现实。
只要走通了这条路,不止多了一个大的销量,可以大笔的赚外汇之外,还可以带动国内的销量。
以后南平家具厂自然而然的就能成为国内标杆产业了。
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走上出口这条路呢。
这些外国人这会儿一个个眼界挺高的。瞧不上国内的东西。瓷器也是因为国内悠久的历史,才能走这条路。
家具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除非能够打动这些资本家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钱。
苏曼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复习一下英语了。
当然,在这之前还是要先找找门路。
苏曼就给省城那边的孙厂长打了电话。
孙厂长这个人虽然说思维模式跟不上,但是他的经验和门路还是很多的。
听到苏曼问起外销的事儿之后,他惊讶道,“外销?苏厂长,你不是准备走外销吧。这可不容易,就是那两家最大的厂子也没走这条路啊。”
“是没走成,还是没试过。“
“……应该是么试过吧,毕竟咱们也不一定能见着面。那些人来了国内之后,都有专人陪同。见面的机会都很少。而且挺难打交道的。人家来这边,是盯着咱们这个市场的。他们的外销产品卖的老贵了。前几天我孙子……”
话题就扯远了,苏曼道,“等等,我问你,他们有往咱们这边出口过家具吗?”
“有倒是有,不过数量特别少。毕竟不好运输,而且因为价格太贵了,所以能买得起的人非常少。也就是以前那些大资本家买得起了。哎,那些人是真有钱。”
有就好。
苏曼脑子里已经想到了如何去谈这笔生意了。
卖家具这种事儿,当然是找同行比较好。
人家既然能把家具卖咱国内来,咱就顺着这条线卖出去。
她又问道,“这些人一般在哪里可以找到?”
“……苏厂长,我说这么久,你还没改变想法?”
“你觉得我是那种会知难而退的人吗?咱要迎难而上。老孙同志,你太不了解我了。”
你要是知道当初我是打开始就图谋你厂子的,你就会更加了解我了。
孙厂长就无语了,只能让苏曼去找外事部的人问问。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下。但是机会很少。
找外国人,苏曼当然还是要经过正途的,不能私下里联络。要不然以后说不清楚。
只不过说要让家具出口这种事儿,听起来太不靠谱了。
要是这么直接说出去了,估摸着领导也不会重视,觉得她异想天开。
苏曼在办公室里坐着揉脑袋,想了好一会儿,这才想了个好主意。忍不住摸着下巴笑道,“这老孙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她拿起电话,就给程副县长那边打了个电话过去。
“老程,我苏曼。最近工作开展的怎么样?听说去年粮食收成也不是很如意啊,我心里挺替你着急的。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咱们县里穷,弄不到化肥。你说要是咱有一家化肥厂子,咱粮食还不可劲儿长?”
电话那头,老程直叹气。道理当然都知道,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苏曼道,“老程,到了我们家具厂回馈南平的时候了。我决定为县里引进一条化肥生产线,成立一个我们南平自己的化肥加工厂。”
程副县长差点吓得摔掉了电话。
“苏曼,你别骗我哟。这种事儿可开不了玩笑的。”
“我说的是真的,只要咱县里能和人家接上头,我就能砸锅卖铁也要搞到一条线。”
“……”程副县长沉默了一会儿,“小苏啊,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又想干啥了?咱可是老搭档啊。”
苏曼叹气,“也没啥,这不是想到上次孙厂长说咱那林木长得慢吗,我就琢磨着还是要有化肥。要不然几十年以后,那些后代子孙不是得骂死我吗?我就想到这了。老程,你尽管去和上面申请吧,路子找好了之后就和我说,我替你出面。出钱出力的事儿,交给我就行了。”
第245章
苏曼说的这个理由还是很能站得住脚跟的,毕竟当初孙厂长说起化肥种树的事儿的时候,程副县长当时也是在一边的,知道这事儿。也知道苏曼很重视林木的事情。
本来程副县长也不敢相信苏曼会拿家具厂的资源为县里办事儿,但是现在涉及到了家具厂,他觉得苏曼这话不是开玩笑,那肯定是真的。
而且这件事情的诱惑太大了,程副县长内心深处也不想管那么多了。甭管苏曼想干啥,只要能把化肥生产线弄到手就行了。
“那小苏啊,这个事儿我得找县里商量,看看能不能联系到上面的化肥厂子。”
苏曼当然不能让他们直接找化肥厂那边。她需要的是和外事部门接触。“老程,人家化肥厂那边也是刚引进的几条线。全国这么多县城,咱去要一条,别的县城就不能要?不说我们了,就是小冶县都能要的起。所以上面不会开这个先例的。”
程副县长有些着急,“那可咋办?”
“当然是直接从国外引进了。咱自己从国外搞的,别人还能说啥?有本事让他们自己去搞去。”
程副县长又惊呆了,“从国外?小苏啊,你确定不是和我开玩笑吗?”
苏曼在电话这头翻白眼,“你看我是个喜欢看玩笑的人吗?”
“这倒不是……可你有把握吗,这和外国人打交道可不容易。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就喜欢剥削人。”
“没事儿,咱穷成这样,没啥好给他们剥削的。反正老程,我只有本事从外事部门这边搞到生产线,要是化肥厂那边,为没辙。”
程副县长能怎么说呢,毕竟有求于人。当然是人家说啥就是啥了。
而且苏曼说的也挺有道理。从化肥厂那边引进技术,绝对是不可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