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他们相反的是,北河公社这边的猎物反而没多少了。
  毕竟这种东西也不是说一直打就一直有,而且好多猎物被打得直接吓跑了。
  好在北河公社这边已经吃了第一遍的好处,所以也不慌。
  而且综合服务厂这边也一直在给他们找工作。
  这不,大队里面的女同志做服装的手艺培训好了之后,苏曼就和县里的服装厂谈了这个情况。问他们还需不需要更多的工人干活,如果不需要,她就要去省里服装厂去了,她们已经找到路子了,可以和人谈谈。但是要优先照顾县里服装厂,所以特意过来问问。
  “要啊,当然要。”朱厂长立马道。
  “有多少人都成,只要衣服做合格,还保持之前那个质量,咱不怕多。”反正不怕卖不出去的。
  这话朱厂长说的十分有劲儿。
  从之前的几次合作里面,朱厂长已经尝到了甜头了。花的成本不高,但是这效率却贼高。
  这样说吧,请临时工或者正式工,每个月都要给固定那么多工资,可她们每个月不一定能干那么多活。但是请公社的同志就不同了,人家是干多少拿多少。保质保量。
  就上个月他们服装厂就超额完成任务了。还受到了县里的表扬。
  朱厂长心里就有自己的打算了,想要拿出更好的成绩来。之前还担心北河公社这边的能力达不到他的野心,这会儿听到苏曼说又有一大批的人来干活了,他自然十分乐意。
  就等着年底再爆一次产量,到时候没准能够评一个积极先进单位。
  见朱厂长这么笃定的样子,苏曼就和他商量其他问题了。
  首先这个价钱要提一提了。至少要提8分钱。
  朱厂长有些不乐意,“怎么突然就涨价了?”
  苏曼道,“我们也是没办法。之前是想要小打小闹一下,所以公社这边也没花什么资源来搞这个,赚多少就给多少社员们。可现在人多了,咱要管理,要安排场地,还要占用一些资源。公社也需要花销。朱厂长,你看这个价格就算涨了,但是也是远比你们工人工资要低的。咱可没乱开价。毕竟我们主要是为了社员。涨的这点,也是为了保证扩大生产之后的一切消耗。”
  这种消耗的问题,朱厂长当然明白。摊子大了,就要消耗的多了。
  只是涨价这种事儿,总让人心里不踏实。
  苏曼就道,“这个价钱确实不高,如果去省里,我还要给他们加点儿,毕竟这路上运输偶尔还需要我们跑。”
  听到苏曼这话,朱厂长心里就犹豫了。苏曼这话里的意思,她还能去找省里的服装厂啊。
  那种大单位下的单子还要多呢,而且价钱也给得起。
  人家省城的工人工资都要更高。
  总而言之,苏曼这要是直接拿这个价去找省里那边,人家肯定不会嫌贵。
  两人扯皮拉筋的谈了谈之后,最后每人让一步,每件衣服增加5分钱的工钱。
  苏曼拿着谈好的协议,回来就安排各个大队组织女社员工作了。
  这事儿由大队部的妇联主任来管理。毕竟工作的都是妇女同志,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然后让大队部安排一间空房子给她们当工作的厂房。
  这消息一下来,各个大队又热闹起来了。
  之前去公社做衣服的只有一小部分人。没有抓住机会,大伙儿心里也后悔,之前没积极的参与培训。后来队里搞培训,大家就参与了,心里又有些担心,见着这么多人参加培训,公社能安排这么多人工作吗?结果现在公社还真的给安排了。
  按着之前做竹编的流程一样,苏曼也让他们自己签了意向书,表明知道工钱,也同意这么干。
  当然,不管是竹编还是服装,都是先记工分,然后统一发放。
  流程走完了之后,就开始开工了。
  这事儿让郝主任也心情愉悦的不得了。
  自从苏曼走了之后啊,她这心里就不得劲儿,觉得做事儿都缺了几分精神,现在这么大的事情由着妇联来协助,这再次体现了妇联的重要性啊。
  她心里觉得苏曼还是很重视妇联的。
  于是这提拔下面的人来公社的事儿,她还私下里找了苏曼。想问问苏曼的意见。
  苏曼笑着道,“我这边也只能提供一个参与培训人数作为参考了。至于其他人,我觉得都是好同志。”
  郝主任道,“那就按照培训情况来参考。上次我下通知的时候也是这么通知她们的。能够安排女同志参与培训,完成这项工作,那就是好同志,是干得了实事的。”
  说完之后,她又特意提了一句,“我觉得你们大桥湾那个小刘就不错。人挺积极的。你们大桥湾大队参与培训的妇女同志是最多的。还经常过来汇报情况。”
  苏曼照例还是笑了笑,“她平时确实很积极。”
  没两天,郝主任就从下面提了两个人上来了。
  是顶替之前的王芳,还有苏曼的职位的。
  其中一个就有大桥湾大队的刘主任。现在应该叫刘干事了。
  不过她这主任也就是个名头响亮,其实级别不高,光杆司令,真正算起来还比不上公社干事。最重要的是基本上没啥升职机会。
  所以成了刘干事之后,她反而兴奋的不得了。
  郝主任有心照顾苏曼,找她谈话的时候,还特意提了一句,“小苏总说你们大桥湾大队的妇联工作做的不错。我也觉得不错。小刘啊,你过来之后,要尽快熟悉工作,争取更加进步。”
  刘干事听了之后,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了。
  她之前想过找苏曼这条路,但是苏曼只答应说会给她指点一下工作。没说要给她说好话啊。
  结果人家这不声不响的,背着她就帮着说了好话……
  这真的是无名英雄啊。
  心里惦记着以后有机会也要回报一下。老苏家人可都很积极呢,有啥好机会也要记住他们家一点。
  大桥湾大队调走一个妇联主任的事儿,在公社里面不算啥,但是在整个大队还是一件稀奇的事儿。
  她们觉得自从苏曼去了公社之后,大桥湾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连干部也跟着沾光了。
  哪里也少不了小心思的人,就想着能不能跟着沾光。
  做衣服的时候,女同志们就围着宋玉华,“玉华,苏主任就没想着给你们安排啥职位?”
  宋玉华不咸不淡道,“我们都有工作啊,下地干活也是工作,咋还要小妹安排?”
  “话不能这么说,当干部还是要更好的。”
  宋玉华就道,“干部哪有那么好当的,有本事才行。咱没这个本事,也就不想了。组织上选人,那也是有要求的。咋能让我们小姑子安排,她也不是这样的人。”
  宋玉华觉得这日子挺好的,挺知足。没想过去做自己没能力做的事儿。更不想给小姑子拉后腿。
  听到宋玉华这么说,大伙儿就熄灭了心思了。
  人家自家人都不沾光,其他人就更别想了。
  ……
  公社的女人们忙碌起来了,苏曼又盯上了男社员们。
  之前打猎辛苦,现在别的公社加入之后,北河公社这边倒是不用继续打了。因为打也打不了多少了。其他一些小猎物要留着以后可持续发展。
  于是就开始让大队里面搞培训,男人们学木匠。
  实在不行,就学竹编吧。竹编这个生意苏曼是准备一直搞下去的。食品厂那边以后肯定会越做越大,这个生产量也会加大。即便食品厂这边不需要这么多,还可以找其他的厂子啊。而且就算不给厂里供货,也能编生活用品,比如说箩筐,竹床之类都行。反正就没给他们闲着,都找了事儿干。
  崔向北不乐意干这种手工活,他觉得没意思。
  没意思的事儿就不想干。但是大家都忙碌的时候,他一个人闲着,总觉得不得劲儿。特别是看着那小干事每天那么积极,他就更不得劲儿了。总不能连一个小干事都比不上。到时候见了面,人家又要教育他几句。说他思想觉悟不高,不积极,还摘公家的野栗子。
  和他同样不想干这种手工活的还有苏二柱。听都听不懂,看都看不懂。啥还要画图,还要认识尺子之类的。完全不懂。
  他本来觉得是自己没文化的原因。但是看到崔向北这个城里来的知识分子也这样,他就乐了,觉得这和知识无关。
  就念叨道,“崔知青,可能咱两这种英雄好汉就干不了这种细致活,咱要做更汉子一点的活。”
  崔向北心不在焉的问道,“你觉得什么活比较汉子。”
  “……我觉得杀猪就挺好的,我妹子之前还念叨,说想让大队里面养猪呢,以后没准我还真能杀猪。”
  崔向北一琢磨,就和郭队长请了个假。想出去一趟。
  郭队长问他,“你出去干啥?这不是才来几个月吗?你家里在京市,你这怎么去省城?”
  崔向北道,“我去买一些书,想学点别的东西。”
  郭队长担心道,“你还惦记着考大学?”
  “……我想学养猪。山里没吃的了,总要想办法弄点肉吃。”
  “……”
  郭队长觉得这知识分子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


第73章 
  崔向北到了省城之后,就去了省城最大的书店里面找书。
  这类书当然是有的。他之前想考大学,了解过一些专业,知道农业大学就有相关专业。
  找到书之后,他脑子有一瞬间的迷茫。
  其实之前考大学,他从没想过要搞农业方面的东西,他想理科成绩不错,想去学数学。
  在学生里面有这么一种人,他就是不听课,看看书,就能学好一门学科,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有这个效果,也就这么一两门。俗称偏科严重。
  崔向北就是这种人。其他文科方面的知识觉得学的没意思,所以就没怎么学,就是理科知识学的还不错,靠着这个分数拉高了总分,还考上了首都的一所重点大学。
  大学梦破碎之后,他当时挺迷茫,又很愤恨。于是下了乡。来这里之后他觉得生活更没意思了。
  这会儿拿着养殖方面的书,他自己都没搞明白,自己怎么就想着养猪了。
  一直到付账的时候,他都没想明白。
  想了半天,他最后的结论是,自己可能是受到那个小干事的影响了。
  看她整天一副积极向上的样子,做事风风火火的,让人看着那样子就闲不下来,闲着就觉得不自在,好像挺荒废的样子。正好那小干事又有想要搞养殖场的意思,他觉得自凭着这些老乡们来养猪,肯定是没大用处的,干脆就跑过来找点儿书看,用书本上的知识养猪。没准能够让那小干事刮目相看。
  光买书当然不够,崔向北又到邮局那边打了个电话。
  联系的是他的一个亲戚。
  这亲戚也在省城这边,在省政府上班。
  当初下乡的时候还说要找关系,给他安排个轻松的活,他没同意。
  要是走了这关系,他这辈子在老头子面前都抬不起头了。
  转接了几个电话,总算是联系上了。这会儿又是中午,两人约着在省城东方红国营饭店吃饭。
  崔向北就背着自己的书包往国营饭店去。
  “小北啊,你可算是联系我了。你说说你,来了这里也不和我联系。还和你爸怄气呢。”
  来人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小平头,戴着眼镜。有点儿硬汉的气质,又有些文人的气息。看到崔向北站在国营饭店门口之后,他就赶紧拉着人往饭店去,边走边教育。
  崔向北道,“顾叔你可别先提他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事儿。”
  顾城当然知道那事儿,知道的时候他也挺生气的,还和崔向北他爸大吵了一架,说他这是犯罪。
  但是那个老顽固一辈子就是那个脾气,你骂他,他嗓门更大。
  顾城自己也觉得挺可惜的。他自己也是大学生,很希望后辈们念大学。
  但是崔向北他爸不一样啊,自己念书不成,后来糊里糊涂的就当了兵,然后还干的很不错。就一心一意的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走这条路,是男人就该走这条路,念那么多书干啥。还说你要是你个闺女,老子就让你去念了,你不去我也让你去。但是你是个男娃啊,男娃念那么多书干啥?
  崔向北他妈倒是争取了一下,但是斗不过家里的男人,先是吵,后来就哭,哭完了之后冷战。
  这些招数都没用,崔向北他爸甚至公然放话,不许汇款,不许寄东西,让他自己吃点苦头。要是发现寄东西汇款,就给他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至于找关系安排好岗位,那就更没可能了。他爸发话了,谁要是帮忙,割袍断义。
  最后的结果就是,顾城没帮忙安排什么职位,只让人将崔向北给分这边来了,这边虽然也干旱,好歹也有口吃的,不至于让崔向北给饿死了。
  顾城在窗口去点了饭菜,崔向北就跟着一起端菜。知道崔向北在下面日子可能过的不大好,还特意点了一些红烧肉啥的。
  “本来要带你去家里吃的,可你婶儿今天没准备好菜,咱今天中午在外面对付一顿,晚上就在我家里去吃去。你婶儿知道你过来了,可高兴了,说要去弄点好菜。说是那个什么熏兔子肉,让你尝尝鲜。”
  崔向北:“……”他忍着好半天没说那兔子可能就是自己打的。
  这事儿也不知道省城这边知不知道,感觉弯弯道道挺多,他想了想,就没说。
  两人吃了半天之后,顾城又道,“在下面日子过的怎么样,吃得饱吗?”
  “比不上在家里,但是也还还行。”反正自己能找吃的。
  他道,“顾叔,我这次来就是买点书,然后就是想去咱们省里的养猪场观摩学习。”
  因为年成不好,加上下面技术不行。整个省城也没几家养猪场,省城附近就有一家。
  这里的养猪场可和下面不同,这边已经开始搞猪饲料吃了。
  顾城差点没噎住,“你去养猪场参观什么?”
  崔向北道,“就看看,想学点东西。在下面总不能什么都不干。我也不爱种地。”让他天天扛着锄头每天在地里干一样的活,他觉得自己能憋死了
  “那你就喜欢养猪?”
  “……”
  见崔向北噎住了,顾城哈哈的笑了笑,“行吧,你想去就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要看多长时间。”
  “就两三天就行了。我就请了几天的假。”
  顾城当然同意了,这就是个小事,回头让自己的秘书带他去转转。”
  吃完之后,顾城还是问了一句,“你真的就怨你爸了,不和他联系?”
  “……我觉得我们没法沟通,不想和他沟通了。反正沟通就是吵架。”
  他爸强制性的规划他的人生,他偏偏又是个天不怕地不怕,不服管教的性子。反正两人处不到一起去。
  顾城也没多劝。难得孩子来一次,总不能让他心里不痛快。这两父子都是倔脾气,谁也不会服输。
  吃完饭,崔向北继续在书店里面看书,晚上就去了顾城家里。
  顾城是省里组织部的,而且还是副省长之一。家里条件很不错。但是平时也挺节俭的。要不是崔向北这次过来,他媳妇都舍不得买肉菜。
  晚上一起吃了熏兔肉,又做了一条鱼。
  顾城和顾夫人也生了一儿一女。可惜这两个孩子都不爱念书,所以很早就参军去了。平时很少回来。
  顾夫人道,“小北啊,你常常来省城看我们,婶儿给你做好吃的。顾亮和顾敏都不在家里,我和你叔也闷得慌。”
  崔向北点点头应了。不过他觉得可能不会经常来这边。
  下乡是他自己的决定,能不来麻烦人,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听到崔向北要去学养猪,顾夫人也愣了片刻。
  最后艰难的憋了一句,“养猪也挺好的,现在这个也算是技术工种了。咱国家缺技术工人。”
  第二天一早,崔向北就在顾城的秘书的带领下去了养猪场里面了。
  当他离养猪场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就闻到一股味道,离的越近,味道越浓重。
  等他走进了养猪场里面之后,他就确定,这味道确实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然后他强忍着跟着带他参观的工人走了一圈,看到那猪圈里面堆起来的一坨坨……
  旁边的工人还挺热心的教导他,“这里面定期都要清理的,就算养猪咱也要保持干净。要不然就容易得病。这么多猪,要是病了一头,其他的也要遭殃。还要定期给他们用水冲个澡。咱们这里是科学养猪,和其他小型养猪场是不一样的。”
  崔向北:“……”
  对于崔向北请假去省城的事儿,苏曼也听苏二柱念叨过两次,倒是没放在心上。
  等过了几天,苏曼从公社回来的时候就碰到了崔向北了,他好像刚从外面回来,背着个书包走在她前面。走路还是那个德性,但是人却有些蔫儿吧唧的。
  似乎听到后面的脚步声了,他就回头看了一眼。
  看到苏曼之后,他微微愣了一下,眼神似乎有些惊讶,然后又露出一种震惊的神色。
  这复杂的神色都让苏曼以为他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了。她回头看了眼,啥也没有啊。
  苏曼道,“崔知青,你咋了?”
  崔知青立马往前面跑了几步,“没事,我要赶紧回去了。”
  然后拔腿就跑了。
  边跑的时候,还边闻了闻自己的胳膊。
  苏曼挑眉,压根就不知道他这是在干啥。不过也没多想。反正就是个不定性的小子。只要不惹事儿就成了。
  ……
  十二月中旬开始,天气就越发的冷了。北河公社也越发的忙碌起来了。
  都在忙着年底的工作总结汇报。
  今年还要搞联合演出,已经确定联合演出开始的时间了,就在15号。
  按照各个公社妇联搞出来的演出胆子,这演出一直能够演到春节去。
  当然不是每天都演,而是隔一天演出。还要将天气不好的日子算在里面。
  这个工作任务是不归苏曼来管的,但是这事儿是她提起来的,她也是最清楚的。公社又是第一次搞这个。于是郝主任就把她给请过去帮忙了。
  苏曼一算圣母点的收入,也没有犹豫就答应了。算是给自己赚外快了。


第74章 
  这次演出是整个县里的大事儿。
  先是在各个公社搞演出,为了照顾一些大队,还要在公社里面选一些场子比较大的大队来搞演出。基本上一个公社就要演几场。
  现在地里没啥活了,每天出门晚,回来的还早。看演出的时间也有了,完全不耽误工作。
  先是在北河公社这边演,然后依次的去别的公社。
  演出工作准备了这么久,实际上让苏曼管的事儿没多少了。
  故事都编排好了,找的学校那边老师写的。人多力量大,写出来的故事多,再一筛选,不比苏曼这个半路出家的写的差。而且有位老师还觉得李春花上次那个花大娘深入人心,所以这次排故事,人家直接给编了个续集了,还说要是通过了,就要写序列故事。
  后面丁敏和程晓红也一直盯着排练的工作。加上演出队的人也算是老戏骨了,有经验,所以排练工作也做的很顺利。
  要让苏曼做的就是和其他公社妇联的协调问题,还有表演当天的旁白工作。这都是苏曼之前一手做的,程晓红和丁敏倒是也跟着苏曼学过。但是到底没单独做过这样大型的活动。不管是郝主任还是她们自己,都有些不自信。所以必须把苏曼请出来压阵了。
  因为演出的事儿,整个南平县下面的公社更加热闹了。
  之前因为打猎,给大家带来了点儿盼头,县里社员们都很高兴,现在又要搞演出,都觉得这日子好像是做梦一样的。
  而且知道一个队里要搞几次演出之后,大伙儿就更兴奋了。
  虽然每次演出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地点不一样而已。但是大伙儿觉得这完全不是问题。只要是演出,他们宁愿多看几遍。凑凑热闹。
  第一站当然是北河公社这边了。
  北河公社妇联这边热热闹闹的接待了从其他公社过来的演出队。
  这次倒是没说要给给车子加油了,自家给自家加油。连伙食都自家负责。免得回头不好算账。
  演出第一站是在北河公社的镇上演出,还是之前那块空地。
  虽然天气已经冷下来了,也阻挡不了大伙儿的热情,都高高兴兴的过来看演出。
  有些老年人不用打猎,也不用下地,就带着自家的小辈们走几里路来公社看演出。
  公社中学的学生们也都就近来凑热闹。
  有人约苏秋月。
  苏秋月眼睛水汪汪的看了看窗户外面,感受着大伙儿兴奋的笑容,最后看看自己课本,悲壮的摇头,“不了,我还是学习吧。”
  不学不行啊,谁让她上次那个成绩单作假太严重了,严重偏离实际水平。导致她现在拍马都赶不上。
  她现在连家都不敢回,就怕碰到她妹子问成绩。
  同寝室的女孩见她这样努力,就道,“你妹子都是厂里的主任了,你还担心以后?她还能不照顾你?”
  真的能不照顾!她就是能这么狠心!
  而且自己还被抓小辫子了!
  苏秋月抿了抿嘴,“我不稀罕,我要靠自己的能耐。好歹也是当姐姐的,让妹子照顾,是不是太丢人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