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也出钱,但是我们占的就要多点。要不然我这又准备地,又出主意的……我就算同意,我们厂里同志也要对我有意见啦,说我胳膊肘往外拐,自己厂里就能搞起来的,非得让给其他厂。大家都是做厂领导的,也都知道身不由己。咱们得民主,得服众。我要是这么搞了,我这个厂长以后还有啥威信?一个不为厂里谋福利,把好处往外送的厂长,他们都能对我满意?”
这话可让朱厂长和高厂长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们总不能说工人意见不用考虑吧。
他们要是敢说出这种话,以后别在工人阶级里面混了。
苏曼又道,“将心比心,你们自己有钱有地,会来找我不?”
“……”这话就太直接了。高厂长和朱厂长心虚。觉得那肯定不会找啊。
因为心虚,他们倒是对苏曼要求没那么高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儿,再去为难苏曼,确实有些不大好看。关键是人家也说了,要顾着厂里其他人的意见呢。
当然,心里这么想,嘴上还是要说漂亮点。
朱厂长虚伪的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小苏啊,你这话可说的太见外了。咱当然也要找你啊。咱三家那是过命的交情,是不是?”
高厂长含糊的点头。
苏曼道,“那这事儿,你们准备咋样,按照哪种方法合作?”
朱厂长道,“我个人认为,还是你们出地,我和老高出钱。老高,你觉得呢?” 出钱只是一时的,可带来的收益那是一直有的。以后自己服装厂的货那不是也能有个地方存放吗?”
高厂长当然也是这么想的,“我同意。”反正自己厂里到时候就拉砖出来。钱都不用拿。
苏曼高兴道,“那这事儿咱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拿着苏曼拿回来的那块地皮的图形商量着怎么建仓库,建设多大。需要花多少钱。这事儿得赶紧搞清楚,然后抓紧时间把仓库给建起来。
苏曼就直接甩了一份预算表给他们。这就帮他们省事儿了。
高厂长和朱厂长看了之后,心情更复杂了。
有了这层关系,三家之间的合作就密不可分了。高厂长寻思着自己和苏曼之前还有个强强联合的合作项目,比如说买家具厂的东西,就可以获得砖厂优惠的事儿。
现在正好朱厂长在这里,他就准备把朱厂长给拉下水。
就主动提出了这事儿。
朱厂长道,“我们的衣服不愁卖。”
高厂长酸溜溜道,“是不愁卖,十多年了,之前三百多人,现在还是三百多人,你是觉得自己干的挺好是不是?”
朱厂长:“……你自己不也一样吗?”
“我们还收了个二厂呢。你们呢?”
“我们……我们这不是也和北河那边搞合作,在那边请临时工吗?”
“那为啥不干脆多请几个正式工呢,还不是因为养不起?我们厂里现在可是下定决心大干一场了。这么好的事儿别说我们没带着你。回头我和小苏都赚好处了,你到时候来找我们,那条件又不一样了。”
朱厂长:“……”
苏曼觉得这果然是老朋友之间互相了解一些,瞧瞧高厂长这句句都直击朱厂长心口了。
朱厂长仔细想了想,就提出合作也没关系,但是他们服装厂要和家具厂一样,只要买了他们服装厂的服装,就能在砖厂便宜拉砖,可以在家具厂便宜卖家具。毕竟我们的名气,是我们三家里面最大的。我们的服装也卖的很远的。”
高厂长:“……”
苏曼比高厂长有底气,自信道,“卖的很远是真的,可这名气……服装的竞争可是最大的啊。首都的服装,上海的服装……省城的服装……”很多话直接省略,可这其中代表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我们的家具可不一样了,已经在省城那边站稳了脚跟,口碑和省城家具厂也不相上下了。”
朱厂长放弃了和家具厂平起平坐的想法,但是要保证和高厂长平起平坐。就是如果在服装厂买服装,可以在砖厂便宜拉砖。谁让高厂长这边名气最小呢。而且砖块成本还那么低。
高厂长:“……”
高厂长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了。说来说去,还是烧砖厂让人瞧不起了。
有啥好瞧不起的,他好歹也是个大厂。
回厂里去了之后,他就把崔向北给请办公室来了。
把自己在家具厂这边的糟心事儿就和崔向北说了。
“小崔啊,我们要有集体荣誉感,要争口气啊。不能让人把咱们的脸面踩在了脚底下了。咱这张脸还得捡起来,还要让人看得起。”
崔向北努力的憋着笑,皱着眉头,装作凝重的样子。
“行,我这阵子都会一直在砖厂里面。我们搞出来的新瓦片已经有眉目了。我看很快就能出成绩了。”
高厂长道,“那养猪的事儿怎么办。哎,你说林书记怎么就把你给安排去养猪了。”
崔向北道,“没事儿,我最近都一直管着砖厂这边,等入冬了,下雪之后田地里没活儿干了,我再安排养猪场的事情,也没我多少事儿,我就搞个培训,不耽误砖厂这边的工作。”
高厂长就放心了,“你是个好同志,我还是相信你的。”
他觉得只要不和家具厂那边对上,小崔也是个信得过的人。努力上进,技术过硬。
……
甭管心里是不是痛快,三家之间各取所需,合作关系到底是敲定了。
除了互相帮忙之外,还合作建仓库。这以后的关系式铁一般的牢固了。
苏曼戏称他们三家为铁三角强强合作。
朱厂长却很看不上烧砖厂,觉得最多是两强合作。苏曼的脑子强,他们服装厂的实力强,带着烧砖厂这个拖油瓶。
苏曼私下里就安抚他,这事儿没法少了烧砖厂。以后他们建设起来了,用砖的地方少不了。得罪了老高,人家不给你拉砖,你还得去别的县里拉。
转身又去和高厂长说,你也别不甘心了。谁让服装厂现在干的红火呢。等烧砖厂靠着服装厂这边带动起来了,发展出去了,成为千人大厂了,到时候还担心自己牛气不起来?
两边心里想开了,舒坦了。这关系就稳了。然后出钱的出钱,出砖块的出砖块。
很快就请了县里的建筑队去挖地基了。担心县里的建筑队人不够,还在县城郊区这边的生产队和农场请了人过来当临时工一起挖地基。
场面搞的这么热热闹闹的,自然也瞒不住县里其他人。
知道那地皮现在被苏曼拿了,用来建厂房和仓库的,开始也没多想。结果很快他们就发现烧砖厂是那个的老高,还有服装厂的老朱总是往那边跑,就知道不对劲儿了。
哪个厂里也不是铁桶一般的。这事儿三家人没去宣传,可以没故意守着消息。毕竟迟早要对外宣布的。
所以很快外面的人就知道他们三家合作建仓库的事儿了。
大伙儿一想,这不对劲儿啊。
建仓库还要合作一起建?那边那么多空地,犯得招吗?这关系再好,也不至于穿一条裤子啊。不担心以后麻烦的?
家具厂准备在那边建厂房,顺带在那边建个仓库也不奇怪。可服装厂和烧砖厂没事儿去那边建仓库干啥啊?服装厂就不说了,烧砖厂那砖块还需要仓库?
大伙儿想不通,就去找高县长。觉得有必要把这事儿弄清楚。要不然心里不踏实。
高县长自从上次薛主任的事儿之后,就没有以前那种锐气了,人变得平和了许多。也不掺和这些事儿。不过好歹是自己这边比较亲近人,所以就去找林书记问了问。
林书记现在和高县长关系好了很多。工作上合作的也挺好,所以也没啥不能说的。
不过这事儿他自己还真的不大清楚。
之前只知道是给家具厂那边去了。
后来烧砖厂和服装厂怎么扯进去了,他还真不知道。
对于这事儿他也不怎么掺和,毕竟是单位的事儿,他们这些县里领导管多了,很容易让单位那边的领导做起事来不方便。影响这些厂领导对厂里的管理决策。
不过高县长过来问了,林书记也不能不给面子,就给苏曼打了个电话,问这情况。
苏曼当然没把准备利用仓库赚钱的事儿说出来,回头林书记要说她不务正业了。不好好的搞好家具厂,还来搞什么码头仓库。
没准到时候还得开个县委会议,把她那好地皮给拿走了。
就扯了个理由,说是服装厂和烧砖厂以后运量挺大,也是要临时停放货物的。虽然说这砖块可以露天存放,可为了给砖块留个好品相,还是不要风吹日晒的好。然后三家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就合作建仓库了。
苏曼是这么和林书记说的。
林书记又把这话转给了高县长。
高县长就感慨道,“老林,还是你的眼光好。你看看这几家和你关系好的单位,多团结啊。建个仓库都在一起建。这下面的人团结,就不怕办不成事情。你挑人的眼光,比我好。之前棉麻厂的陈厂长是我提上去的,我记得和小苏还是一起提的。现在小苏是干出成绩来了。那小陈倒是好,花光了棉麻厂的老本搞了一批机器回来了,结果工人不会用,这严重耽误了生产工作。”
说起自己那些人,高县长现在是越来越无语了。
林书记道,“折腾就折腾吧,只要不出大乱子就行。下面的人愿意折腾,说明他们都在努力工作。没在位置上混着。你看我之前不是也在县里搞个食品厂吗,选的人也不行,这么久了也还是个四十多人的小厂。红火那么一阵子之后,后来就没效益了。你再看小苏,从一个人没有,到现在一两百人了,那不就是折腾出来的吗?”
高县长叹气,觉得这也就让他自我安慰一下了。实际真相还是自己选的人没啥本事。
因为这事儿,高县长在回复棉麻厂和烟草厂这些单位的时候。就忍不住教育他们,“别总是盯着别的单位。多想想怎么发展自己管的厂子。以后不是关于自己厂子发展的事情,别来问我。我也不是管闲事的人。”
“……”
建设仓库弄起来的小风波也算是应付过去了。苏曼叮嘱高厂长和朱厂长,一定要守口如瓶。不能说咱这仓库用来盈利的。一定要在投入使用之后,让人觉得咱这是自己用不完,废物利用的。
要不然就等着把建好的仓库奉献出去。
朱厂长和高厂长当然不乐意了。这要是真的献出去了。家具厂可啥损失都没有,自己这边掏的钱不就打水漂了吗?
两人保证啥话也不说。连码头那边都去的比之前少了。
厂房的面积建设毕竟还是比较大,好在请的人多。所以在六一年的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地基已经挖好了。甚至已经填了石头做好了地基。就准备往上面码砖块了。
……
因为天冷了,苏曼也就没之前那么舒坦了。
她这身体是早产,又营养不良,本来就比别人差。平时就算尽量吃好一些,也不长肉。遇着冷天,那就畏寒。
苏曼自己给自己穿了羽绒背心和羽绒袄子在衣服里面,也就暖和一点点。
白天在单位还算好,坐在烧着炭炉子的办公室里面,好歹能烤烤火。晚上就没那么舒坦了。
班上也不可能有炉子,她倒是可以买一些便利的暖手宝,可也不能在外人面前拿出来用。就只能弄个老式铜炉用。等课上完了,她这边的炉子也冷了,也没地方去换炭。
出门的时候,一股北风出来,苏曼就缩了缩脖子。
抬眼看了看,没看到崔向北,她也没刻意去找人,就往家具厂那边走。
没一会儿,她就听到身后传来嘎吱嘎吱的踩雪的声音了。
“苏曼,等等。”
崔向北小声喊了一声。
苏曼觉得这可真是稀奇了,平时崔向北讲究的很,就一直默默跟在后面,没想到这次还喊她了。
她停下步子小声道,“怎么了?”
崔向北几步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来,往她手里放。
苏曼捏了捏,也是个铜制的炉子。上面裹着一层布,暖烘烘的。造型和她用的那个炉子还挺像的。
苏曼还没说啥,崔向北就道,“借给你的。我有两个,用不完。明天你还给我就成了。”
这语气泾渭分明,苏曼连拒绝的话都没得说了。
“……谢谢。”
崔向北就笑了,“不谢,你以前还借钱给我买红烧肉了呢。”
这多长时间的事儿了,还记得。
苏曼笑了笑,将炉子抱在手里,也觉得暖和多了。“你这炉子烧多久了,我那炉子两节课没上完就冷了。”
崔向北道,“我出门的时候烧的,揣怀里,它就冷的慢一些。”
苏曼心里微微一动,点点头,丢下一句“难怪了。”转身又继续走。
崔向北也没再找她说话,不远不近的走着。
快到厂子的时候,苏曼才问崔向北养猪的事儿安排的咋样了,有没有啥困难。
“没,我都做好安排了。先跟着我这边培训几天学点基础知识,再安排去省里那边实践学习。开春就能开始抓猪崽子养猪了。县里这边大概过三天就开始开培训班了,到时候你二哥也会过来的。”
他平时看着不着调,可谈起工作的时候就显得稳重。苏曼听他这些安排,也觉得安排挺妥当。就没再问,直接回厂里去。
崔向北还嘱咐她道,“记得明天把炉子带给我。”
苏曼回头看了他一眼,心道崔向北这是干啥啊。一个炉子,他平时也不是这样的作风啊。
一直等到第二天,苏曼这边抱着个冷冰冰的炉子放学了。崔向北又给她塞了个暖炉,她才知道崔向北这还真的准备了两个炉子。每天换着给她带暖炉过来。
苏曼道,“你自己不用?”
崔向北伸出自己连手套都没带的手,“我本来是准备自己用的,可我身体太好了,冬天都不觉得冷。所以用不上了。”
苏曼:“……”虽然知道这是崔向北找的借口,可她这心里还是有点儿羡慕嫉妒恨。
也许是因为天太冷了,还起着风,苏曼觉得这雪夜里有个人说话,也是好事儿。
所以就有一搭的没一搭的说了几句,“你小时候吃啥长大的,身体这么好?”
崔向北有点高兴,说起话来都带着暖气,道,“其实我是早产儿,听我妈说我以前都差点养不活。后来是正好部队驻扎的地方有牛羊,我小时候就喝着牛奶和羊奶长大的。有个叔叔以前是少林出来的,学了点功夫,从小我跟着学,所以身体越来越好了。”
苏曼还真不知道崔向北是个早产儿,这早产儿和早产儿之间,差距太大了。
崔向北不知道苏曼心里想啥,看着苏曼过的严严实实的样子,心里也琢磨着给苏曼弄点羊奶和牛奶喝,给她把身体补补,都是早产儿,可能都有点用处。苏曼就不会这么怕冷了。
不过他也知道,送来了,苏曼也不会收。让人知道了,影响也不大好。
等以后……等找机会还是要让二柱同志给她妹子弄点奶喝。二柱同志如果找不到,可以找他借,毕竟他和二柱同志关系好。
对了,这次正好二柱同志要来学习。
……
大桥湾大队老苏家这边,苏二柱终于享受到了一把当初老三进城的之前的那种待遇。
全家人围着他打转,鼓励他,和他谈心。
苏二柱觉得骄傲极了。
他这次进城可不光代表这大队,还代表着公社。
今年大桥湾大队的几头大肥猪,送了四头去了公社之后,程书记可笑眯了眼。
加上知道林书记之所以要在全县鼓励养猪,也是和大桥湾这边成功养猪有些关系。所以对大桥湾夸赞不已。
连带着苏二柱这个大队饲养员也水涨船高。
这要算起来,他可是崔向北这个总指导员的亲传弟子了。
而且还养出了一窝猪出来了。
程书记觉得苏二柱同志这养猪技术,在全公社,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所以任命苏二柱同志为北河公社养猪技术指导员。代表公社去县里学习。
等他学回来之后,就给队里其他饲养员做培训工作。
所以苏二柱这糊里糊涂的,就成了公社小干部了。说起来,比他那两个哥还要风光。毕竟手底下也算是管着点人了。公社那些养猪的,那不都要听他的吗?
连李春花都在家里念叨,“二柱啊,娘就知道你是个有出息的。你在你们哥三儿里面最有出息。啥叫好饭不怕晚,这就是你。难怪你和你爹长的最像呢。”
苏二柱道,“你之前不是说大哥和老三像吗?”
“都是你爹的亲儿子,肯定像你爹啊。可你还是最像的。不止长得像,这沉得住气的精神也像。”
苏二柱心道自己这不是沉得住气,这是因为之前没机会啊。
他那平时话很少的爹苏铁山一边抽烟,一边道,“你是个有出息的,给咱老苏家长脸了。去了县里好好学,别以为自己会了就嘚瑟,不好好学。回头让人赶上来,看你咋办。”
被老爹夸了,苏二柱顿时豪情万丈。他爹一般不夸人的。他忍不住嘚瑟道,“哎哟爹你放心,我肯定好好学。”
苏铁山道,“那是必须的,你要是不学好技术,让咱北河的猪养不好,你就是北河的罪人。到时候我和你断绝关系,把你交出去让那些人随便处分。”
“……”
第156章 (抓虫)
能去县里参加培训的人并不多,每个公社也就一个人。一些人口众多的公社最多也就安排两个人。
因为人不多,县里也挺好安排。统一安排住在县里的招待所,一个房间睡六个人,才三个房间就搞定了。
吃饭也方便,各个公社那边送了粮食过来,自己人养自己人。县里这边也没负担。
苏二柱坐着车子到了县里之后,开始还有些高兴,见着县委大院之后,就开始紧张了。
战战兢兢,手脚都不知道怎么走路。给自己鼓起勇气要进去,心里又有些不敢。他琢磨着是不是要先去找小妹,让小妹领着他进去。
“二柱哥。”
崔向北笑着从大院的门卫室里面走了出来。
看到崔向北的那一刻,苏二柱觉得自己看到了救星。
从来没觉得崔知青这样好。以至于连崔向北那句二柱哥都没注意到。
“崔知青,你也来了呀。碰到你太好了。”
崔向北笑了,他就是特意过来等着的。
正好这几天下雪,砖厂那边的工作也有些影响,崔向北就在县委这边搞培训。
他心里也挺乐意,这样一来,离苏曼也更近了,平时送苏曼回家也挺方便。
然后想着苏二柱要来了,他觉得是不是该请苏二柱吃个饭,毕竟是从一个大队过来的。还一起养过猪,关系那么好。不请吃饭,以后回大队去了,多不好意思啊。
崔向北就觉得这顿饭必须请。
“二柱哥,我先带你去报到,东西放下之后,就去吃饭。培训工作下午开始,现在不着急。”
苏二柱这才听清楚崔向北喊他二柱哥了,顿时眼睛一瞪,“崔知青,你喊我啥?二柱哥?”
崔向北:“你这不是比我大几岁吗,在外面总要注意一点。”
“别别别,千万别喊我哥,我喊你可以,你别喊我。你咋能喊我哥呢,我当不起啊。我喊你哥,喊你师父也成。”
苏二柱觉得自己是个有原则的人。
他自己打架打不过崔向北,那就该认崔向北做哥。人阿基崔知青还教他喂猪了,让他去了公社当指导员,当干部。这简直就是改了他的命啊。
苏二柱现在心里是感激的不得了。心里就把他当师父看待了。
要不是崔向北比他小,他都还打算着以后给崔向北养老的。
“真的,千万别喊我哥,要不然我心里觉得亏心。”
崔向北:“……行吧,二柱同志。你高兴就好,咱先去放行李去。”
苏二柱住的也是多人宿舍,进宿舍的时候,宿舍已经来了几个人了。这些人看着都比苏二柱有文化,还有人戴着眼镜。
这一看就是各个公社在公社里面挑的人,没在生产队挑人。
也就苏二柱是从生产队来的社员。
看着这些人穿的体体面面的,气质看着像干部,苏二柱有些自惭形秽。
崔向北就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这是北河公社的苏二柱同志,因为他养了一窝猪养的好,所以县里才决定在全县鼓励养猪,他技术上面还是不错的,你们多交流。”
苏二柱一听这话,顿时有了底气,抬头挺胸,脸上冒红光。
大伙儿本来还没把苏二柱看在眼里,听崔向北说这情况,立马都看向了苏二柱。
都热情的和苏二柱打招呼。
苏二柱觉得自己这前面几十年是白活了。活的特别的糊涂。以前咋就没想过好好过日子呢,让自己活的像个人样呢。
享受了众人的热情之后,苏二柱这才晕晕乎乎的跟着崔向北一起出去吃饭。
第一次进国营馆子,苏二柱激动的不得了,看着对面的崔向北,他心里感激的不得了。眼睛都差点红了。
特别是等吃完饭之后,崔向北还给了他一罐奶粉。
“这咋好意思呢,我喝这个多浪费啊。”苏二柱是真的感动的要哭了。
这崔知青对他也太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