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彪悍媳妇-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程宁怕瓜瓜记不住,又说一遍,“下雨了喊妈妈收衣服,不要忘记。”
爱人基本待在屋里,瓜瓜只要睡醒就闲不住,这里跑跑那里跑跑,肯定比爱人更早知道外面有没有下雨。
瓜瓜依旧点头,“知道啦爸!”
见瓜瓜回去,周程宁才把院子门给拉上,上班去。
瓜瓜回来,徐香娟问了瓜瓜一句,“瓜瓜,爸爸有没有跟你说什么?”
瓜瓜:“爸说下雨让妈妈收衣服。”
果然是这样,徐香娟无奈,她男人这新鲜劲什么时候能过去呢。
或许是周程宁催得紧了,徐香娟半下午去收内裤袜子,干了,他回家知道干了肯定得高兴坏。
晚上周程宁回家,徐香娟都没等他开口,“已经干了,放你平时放的地方,以前的我给扔了,锅我也给刷了在烧热水,两锅水,够用了吧。”
她不扔难道还等他自己扔?他怎么可能舍得扔。
“够用的。”周程宁表情先是开心,后来是肉疼,再后来仿佛是说通自己,释然了。
徐香娟知道,结婚后,家里最抠的其实是她男人,孩子们的爸爸。
严格在遵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晚上又是瓜瓜提早跑回来,这小家伙她是知道的,只要一感到不对,比如爸爸要留下来干活或者什么,不能刷锅碗洗漱完就回里间睡觉,立马自己跑回来。
徐香娟下午给自己、瓜瓜和牛牛都洗了一澡,给小娃娃洗澡就是折腾人,不过洗完人也清清爽爽的了。
也是昨晚注意到天越来越黑了,徐香娟就在厨房间也准备了盏煤油灯,他们家厨房间不容易潮,就算在里面洗澡,水倒地上了,也是流外面去。
今晚上瓜瓜牛牛都睡了,徐香娟本来不打算催的,但想着晚上洗澡洗太久,着凉了怎么办?
赶紧去看看在磨蹭什么呢!
徐香娟:“阿宁,洗完澡早点回来睡觉,别磨蹭太久,容易着凉。”
厨房间门合上了,她就在外面说话,说完准备回去。
今晚上还真凉嗖嗖的。
只是没等她转身,厨房间门就开了,徐香娟:“洗完赶紧穿上衣服裤子,几岁人了?还是瓜瓜这种三岁小孩吗?瓜瓜都知道冷了喊妈妈给她添衣服。”
“里面暖和,娟你进来。”周程宁还在擦头发,身上就有件贴身的。
徐香娟进去厨房间,的确比外面暖和。
徐香娟:“没带衣服吗?你怎么还那么瘦?饭都吃哪去了?”
肋骨都能很清晰看出来,她也没心情欣赏什么,只有心疼。
“衣服带着的,放那边盆里,我…我每顿饭都吃很多的。”他还觉得自己胖了。
徐香娟:“午饭在学校也正常吃吗?”
他每次都吃很干净,一粒米饭都没剩下,“我自己都吃光的。”
“那以后继续好好吃饭……你头发不滴水了就回里间擦,别在厨房间待太久,赶紧穿上衣服,我先回去了。”徐香娟也没待太久,说完离开厨房间了。
周程宁在厨房间先是慢慢悠悠穿上里衣里裤,再慢悠悠回里间爬床上,徐香娟正打毛线衣,见周程宁回来也没多瞧几眼,打了一会儿毛衣,收个小尾,把毛线筐放好,“凑过来让我摸摸头发干了没。”
听爱人这么一说,周程宁立即乐颠颠把头凑过来。
徐香娟伸手往周程宁头发摸了一把,“差不多干了,你把你那条擦头发的毛巾拿过来,给你换条干的,再擦一会儿就可以睡觉了。”
直到熄灯睡觉,从头至尾,爱人都没提到给自己新买的贴身衣物。
周程宁还想爱人问他,穿着什么感觉,可爱人没问,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觉得穿着很舒服呢,而且还是新的。
徐香娟则是想着,赶紧给她男人打件毛衣,这样大家就都能看出他穿新衣服了,让他也能高兴高兴。
还有啊,以后让不让阿宁抱瓜瓜呢,阿宁那么瘦,瓜瓜那么沉……但抱瓜瓜或许也算是锻炼身体的一种?
十一月初,秋风送爽,各家各户忙着秋收、晒谷稻,徐香娟也收到了来自华都的包裹。
哥姐的包裹都是直接送爸妈那边去的,送她家来的,八成就是小姑的。
很早时候有包裹得自己去县城领,后头放村里,大喇叭喊,现在方便了,能送到家门口。
瓜瓜看到有人送东西到家里,就想知道是什么,磨着妈妈开包裹,以前在外公外婆家见到包裹,里面都有好吃的。
徐香娟一句,“瓜瓜,这是爸爸的包裹,得等爸爸回来才能开。”
瓜瓜小小的脑袋充满了大大的疑惑,“为什么要等爸爸回来?”
家里妈妈才是老大,爸爸不是听妈妈的话吗?爸爸的不就是妈妈的吗?
徐香娟耐心解释,“这是爸爸的姑姑寄给太爷爷的,太爷爷还记得吗?住在草房子里的太爷爷。”
瓜瓜三岁小孩记忆力虽然不大好,但太爷爷还是记得的,“记得,太爷爷,草房子。”
徐香娟:“给太爷爷的,就得爸爸回来再打开,知道吗?”
“知道。”瓜瓜不纠结了。
给住在草房子里的太爷爷,太爷爷太瘦了,肯定饿肚子没饭吃,有吃的要给太爷爷。
徐香娟这时候也不想给瓜瓜讲什么大道理,弯弯绕绕只要小娃娃纠结起来也能弄疯大人,见瓜瓜不缠着要开包裹,就把包裹拎到里间去,别说,分量还是有的。
等周程宁回来,徐香娟说了包裹的事,“姑姑还真给咱寄包裹了,就等你回家看看是什么。”
周程宁刚回来,就急着吃晚饭,对于包裹的兴趣显然没有晚饭大,“睡觉前看就行。”
等两碗米饭下肚,感觉活过来之后,周程宁道,“我休息日就带给爷爷,瓜瓜和爸爸一起去看太爷爷好不好?”
徐香娟最近忙,虽然她不用下田,但还得给她下田的爸妈做饭,要带牛牛,还得准备冬天的衣服,牛牛的小棉被……要过冬就是忙了。
现在基本都得自己动手,哪来的钱买呢,家家都拮据,能自己动手做,就不浪费那个钱。
瓜瓜:“嗯!妈妈,我要糖,给太爷爷。”
小家伙应该就是自己想吃糖,“整天就知道糖糖糖,是给太爷爷还是你自己藏着吃?”
瓜瓜:“给太爷爷。”
“只能两颗糖,多了不给。”家里也没水果糖,她从她妈那里拿的,她爸妈偶尔吃糖,多数给小孩,小孩就她家里的,她都截着不给,糖是三岁小孩想吃就能吃的?
“好吧。”两颗就两颗,总比一颗好,总比没有好。
晚上家里人都洗漱完回房间,瓜瓜难得没有立马去睡,看爸爸拆包裹。
徐香娟:“姑心真大,这怎么能直接放包裹里寄过来呢,有信没?我看看多少,对对。”
她发现一个厚信封,打开看吓一跳。
这会儿没百元大钞,最大的就大团结,她看看厚厚一叠,不少呢,这个怎么能直接放包裹里。
她家阿宁这会儿一个月工资才37元,薄薄三张大团结,感觉不出厚度。
周程宁找到另外一个信封,“这里还有信,我看看。”
“瓜瓜,别以为妈妈没看见,拿出来,少一个明天早饭不给你吃。”眼尖看到瓜瓜抱着一个罐头藏身后,徐香娟立马要瓜瓜拿回来。
瓜瓜犹豫了会儿,最后还是把罐头从身后拿出来。
小孩子就得从小事开始教,虽然瓜瓜以后有出息,但三岁时候有小动作,当妈妈该教育的还是要教育,“以后不许拿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的东西,知道吗?”
瓜瓜:“知道,橘子。”
徐香娟:“外婆家院子有橘子树,等橘子黄了妈摘给你吃。”
瓜瓜声音细弱蚊蝇,把橘子罐头推回去,“嗯。”
周程宁找到封信,“娟,有1000,信上姑说了给我们家小孩三百,剩下七百给爷爷换好被子好衣服过冬。”
徐香娟听了就立马安排道,“棉被在我爸妈这里买就好了,我妈有攒新棉花做棉被,棉衣这些,这月去百货大楼买车的时候去给爷爷买好了,顺便再买点补品给爷爷。”
见瓜瓜没再给她出幺蛾子,徐香娟打开信封数钱。
一百张大团结,有她封坛子里的一半了,姑可真阔气。
她想想,上辈子她不说,但意思就是让她男人和家里那群奇葩断干净,所以也不清楚那边的事,只知道姑姑在华都。
如果不是在做生意买卖,那这笔钱绝对是不小的支出了。
爱人的话周程宁向来没有不听的,“都听娟的,这罐头姑说一个橘子给爷爷,剩下两个…剩下两个给咱家。”
周程宁留了个心眼,没说信里的原话,原话是剩下两个给瓜瓜尝尝味。
给瓜瓜的,当然不能直接说给瓜瓜,不然瓜瓜要抱着罐头不放了,而且刚才爱人才训了瓜瓜一顿呢。
徐香娟点了一遍大团结,没错,正在点第二遍,闻言,“明天开一罐,给瓜瓜吃几口。”
哥姐也送过罐头,但不是经常送,偶尔几次瓜瓜还是小不点,吃不了,她自己在爸妈家尝尝就回来了。
瓜瓜阿宁应该没吃过的,干脆明天开一罐让父女俩尝尝。
“好妈妈!”瓜瓜听到明天可以吃罐头,高兴的不得了,就差跳起来了。
徐香娟纠正:“别好妈妈了,这是爸爸的,不是妈妈的,瓜瓜该谢谢爸爸。”
点了两遍没问题,徐香娟开始分钱,分出七百和三百。
瓜瓜是有眼力见的小孩,“好爸爸!”
“瓜瓜,虽然是爸爸的,但要吃的话,得妈妈同意才能吃……娟,还有一罐奶粉、两只风干的酱鸭和一根大火腿,一只酱鸭是给爷爷的……姑说过年会回来家一趟。”
周程宁已经有阵子没吃到肉,见到肉,已经在想象味道多美妙了,爱人做素菜都能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肉菜做了更好吃,他还记得汤汁鲜美的鱼肉和炖鸡有多香。
徐香娟:“没别的了?”
周程宁再看一遍信的内容,“没了,就这些。”
钱才是大头,虽然姑说300给孩子花,孩子哪用花这么些钱,周程宁想着,他的三轮车有着落了。
徐香娟:“行吧,钱我先收着,到时候再说,酱鸭你这次休息日带瓜瓜去的时候拎上,我给蒸好,那天拿个竹篮给你装上,钱先不给爷爷,看买剩下多少,剩多少给多少,你和瓜瓜干脆留下来和爷爷吃个午饭。”
周程宁觉得为难:“给爷爷的,我和瓜瓜留下来吃不好吧。”
徐香娟知道老人的习惯,如果阿宁和瓜瓜都不吃,爷爷没准还存着不吃,很多老人家东西存坏了都不舍得吃。
“你们留下来爷爷胃口还好点,难不成走了被周小弟周小妹抢?我是明白了,你们家周小弟周小妹就是出头鸟,你爸妈有啥坏念头都让他俩小的做,他俩做着就做习惯了,嘴巴毒得很。”
周程宁:“娟,你说……”
“说什么?”
“到时候我该怎么回,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给姑写信的事。”
徐香娟又不是没应付过极品亲戚:“你就说你们再不好好照顾爷爷,我们家把爷爷接过去,以后让姑直接把东西全寄我们家好了……周程宁,我可告诉你了,我只是说说的,别真把爷爷接过来,家里还有俩小孩带不过来呢。”
而且爷爷不一定愿意过来住,虽然不知道当初爷爷怎么住进茅草屋子里去了,但这几十年住着,肯定也比较习惯一个人。
周程宁还真想过,不过很快自己否认自己了,他都是“倒插门”,如果爷爷再住进来,岳母对他印象肯定更不好。
“没有的,不把爷爷接过来,娟,我听你的,知道该怎么说了。”
第018章
等到了休息日,周程宁拎了小袋米,挎着一个竹篮,去爷爷家里了。
瓜瓜不仅没要爸爸抱着,手里还抱着一小袋南瓜饼。
妈妈做的南瓜饼,说只要到爷爷家,她就可以吃两个!所以拿着南瓜饼的瓜瓜,心情十分雀跃。
本来人小走路不快,但想到去爷爷家就可以吃两个南瓜饼,瓜瓜也难得跟上了爸爸平时走路的速度。
还得爸爸在旁边喊走慢点。
瓜瓜还没到茅草屋子前就喊道:“太爷爷!”
看到太爷爷,瓜瓜立马冲过去,周程宁在后面跟着是心惊肉跳,喊瓜瓜不要跑。
还好小家伙没有摔倒,不然回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和爱人解释。
“瓜瓜来啦。”周爷爷见到曾孙女,放下手中的活,展开笑容,眼角皱纹加深。
周程宁解释自己爱人为什么没来,“爷爷,娟这会儿忙,给岳父岳母做饭还得忙着过冬的事,就没过来,我和瓜瓜来看您,还给您带了酱鸭过来,这是姑寄给您的,娟已经做好了,我和瓜瓜中午和您一起吃饭。”
“吃午饭我去让大寸家做,我们去隔壁吃。”如果爷孙俩还好,随便对付对付就过去了,这小曾孙女来吃,得让大寸家准备。
虽然自个儿子一家抠门,但他这老人家有点要求,还是能做到的。
“太爷爷!吃南瓜饼!”瓜瓜从小布袋里拿出南瓜饼递给太爷爷,南瓜饼个头不大,瓜瓜一手刚好握住一个。
周爷爷摊开掌心,瓜瓜放上去一个,又从布袋里掏出第二个放太爷爷手上。
分给太爷爷两个,瓜瓜跑到爸爸身边,给爸爸一个,好啦,剩下两个就是自己的了!
瓜瓜最近都没能吃到小零食,有南瓜饼简直高兴坏了。
南瓜饼虽然是炸出来的,但口感不油腻,带着南瓜的清甜,外皮薄脆内里绵软,就算是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吃一两个,周爷爷见人手都有,就吃了一个南瓜饼,不喇嗓子,甜汁汁的,好吃,吃完一个,周爷爷把剩下一个放在碗里,等明天再吃。
周程宁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在家里什么地位,别说现在,小时候在家里干活爸妈都嫌他吃稀饭吃第二碗浪费家里粮食,“爷爷,就不去我爸妈那了,他们没准会嫌我和瓜瓜浪费粮食,在他们那里我和瓜瓜也吃不饱,而且娟蒸了酱鸭,香喷喷的,我们三个吃就好了。”
“瓜瓜想不想去那里吃饭?”周爷爷选择性忽视孙子的话,问瓜瓜。
瓜瓜摇摇头,手上还拿着咬了两口的南瓜饼,“吃嘎嘎。”
鸡是喔喔,鸭是嘎嘎,瓜瓜原本以为是喔喔的,妈妈说是鸭子,鸭子就是嘎嘎了。
平时都是一个人吃饭,家里碗筷不够,“那好,太爷爷给瓜瓜去隔壁借碗筷,程宁你去浸米。”
上次周爷爷激动喊了小程宁,这会儿瓜瓜在,倒不适合带个小了。
“爷爷,不用借,我带着的,您就坐这儿继续串手串,我去淘米,娟今个儿也让我给您带了些新米过来,混着吃。”他家娟已经提前打算好了,为了别吃饭吃闹心,自家带碗筷过去。
周爷爷更多时候是喝稀粥的,米也是隔壁给的陈米,吃起来带着尘土的味道,得泡久点味道才小,虽然米浸泡久了会流失营养,但这被米虫蛀得七七八八的米,也没什么营养好说了。
周程宁知道爷爷把米放哪的,就在箱子里,他今天带了5斤新米过来,当然不打算中午吃新米,中午蒸饭就新米混陈米。
爷爷这里的陈米真的比较劣质,混着肉眼看见的泥沙,味道也大,而且装米的袋子也不大,还有米虫,周程宁把爷爷的米袋拎到院子里晒晒,舀出小半碗去小溪边洗。
他们村临溪,村里几乎没有水井,都用的溪水,溪水不像井水,溪水会跟着天气变热变凉,秋天的溪水已经带着凉意了。
瓜瓜跟着爸爸来到溪边,“瓜瓜,以后没有跟着大人,不能来水边知道吗?”
自从瓜瓜会说话,能听懂话之后,当爸妈的,说最多可能就是知道吗。
“知道。”瓜瓜就站在爸爸旁边,她站着倒和爸爸弯腰蹲着差不多高。
女儿应了,周程宁就继续洗米,溪水清凌凌的,阳光照耀下透亮澄澈,把被米虫蛀空的米淘掉,洗了几遍感觉差不多了,带着大半碗水回去,不忘记一手牵上女儿,省得女儿摔倒,小溪边上的石子路难走。
毕竟还是小孩,瓜瓜在不是很熟的地方,选择性依赖爸爸,等爸爸也回去草房子了,就在爷爷身边,问太爷爷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还想学太爷爷串手串。
手串绳是有扣的,周爷爷给曾孙女扣了一串在手腕上,三岁小娃娃手腕虽然肥嘟嘟的,但也细,得调节,调好了,瓜瓜有手串,立马跑去给爸爸看。
周程宁刚把篮子里的酱鸭放箱子上,准备去摘些野菜做野菜汤,见状,先夸了好看,再牵着女儿手去茅草屋外头,“爷爷,你给这手串会不会被发现?”
周爷爷:“按斤称的,缺点不会发现,里面也有废料,给瓜瓜戴一串不会被发现。”
听爷爷这么说,周程宁才放心下来,“瓜瓜是要和爸爸去摘野菜还是留在这里跟太爷爷串手串?”
“串。”瓜瓜跑太爷爷这里去了,刚刚和太爷爷说过很多话,算是和太爷爷熟了,这会儿她想玩珠子。
不带小孩自己走也方便,周程宁见瓜瓜去玩珠子,自己去摘野菜。
小时候都吃惯野菜了,周程宁知道野菜哪长得比较多,很快摘好,在溪边洗干净就回来帮爷爷串手串。
瓜瓜先开始还认认真真要学手串,后来小爪子实在不灵活,就在那“炒珠子”。
两只小爪子铲着珠袋里的珠子,有时候就是抓起来再扔进去,乐此不疲。
周爷爷没有打扰曾孙女的兴致,尽管小娃娃已经影响他的速度了,不过看着活泼的小娃娃,老人家还是挺乐呵的。
周程宁回来也没拦闺女,放好野菜就去帮自己爷爷串手串。
差不多时间,周程宁就去忙活午饭了,他在家里帮忙爱人做饭,焖饭煮饭还是会一些的,先把饭放炉子上焖了。
爷爷茅草屋没有烟囱,不下雨都是在外头烧饭,安全点,炉子不轻不重,还能搬得动,周程宁大概感觉了风向,准备做饭。
炉子烧火,没有煤球,烟更大,滚出来的都是青灰色的烟。
小时候跟着爷爷,家里米不够,基本做的稀饭或者加了番薯土豆的稀饭,干饭很少做,多数时候还是爷爷去做,周程宁只会煮稀饭,但稀饭吃不饱,喝了几碗都是水饱,很快饿了,单身的时候焖不好饭,做饭半生不熟或者焦黑,结婚三四年,慢慢也做熟练了,饭焖好就盛出来,开始炒野菜。
周程宁带了几瓣蒜过来,就是想野菜汤不那么苦,后来改变主意了,煮汤就加几片野菜,剩下的加蒜炒了。
爷爷家里有粗盐,不过放久化了,凝成一块一块的。
饭做好可以开饭了,周程宁喊爷爷和瓜瓜来吃饭。
家里就俩板凳,瓜瓜人小站着吃,她自己没意见,而且她站着吃还方便,吃了爸爸夹给她的野菜,得出个结论,“妈妈做饭好吃。”
爸爸做的不好吃。
周程宁夹了一根鸭腿给爷爷,怕爷爷不要,又说:“爷爷你吃,瓜瓜有一根了,啃得动的,瓜瓜都啃得脸脏兮兮了。”
他家娟把酱鸭切段炒了处理,盛盘加上适当的料酒葱姜等佐料蒸好的,尽管冷了,而且不算入口即化,但这种冷了更有滋味,老人也还能啃得动,他闺女三岁小孩啃起来都不费劲。
见爷爷吃了,周程宁高兴起来,随口问自己女儿,“爸爸做饭呢?好吃吗?”
瓜瓜犹豫了会儿才说,“好吃,但没妈妈好吃。”
妈妈做的最好吃。
爸爸告诉过她,要会夸别人,不能用别人的缺点笑话别人。
周程宁不知道因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让自己免于一次伤害,高高兴兴摸了摸女儿的小脑瓜,真是他的乖女儿。
吃完饭,周程宁就去小溪边洗碗,瓜瓜继续待在太爷爷身边“炒珠子”,想起来就问,“太爷爷,是不是没人听我爸爸的话?”
周爷爷好奇曾孙女小小年纪怎么问出这种话,“瓜瓜怎么这么问?”
瓜瓜和爷爷解释,“因为爸爸听妈妈的话,爸爸听太爷爷的话,爸爸也听我的话,我听妈妈的话,没有人听爸爸的话。”
反正结论就是没人听爸爸的话。
周爷爷想起来隔壁之前说的闲言碎语,问瓜瓜,“瓜瓜,在家里爸爸是不是过得不好?”
“爸爸过得好!妈妈说瓜瓜太胖了,要把吃的都给爸爸吃!爸爸吃很多饭,比瓜瓜吃得多!”小女娃语气还挺不服气。
妈妈让爸爸吃第二碗饭,她要吃就不行,过分。
周爷爷听了倒是安心不少,“瓜瓜,不是没有人听爸爸的话,你爸爸在当老师,瓜瓜知道老师吗?”
瓜瓜没少听妈妈说到老师,“知道!妈妈告诉我以后上学要听老师的话,不许调皮捣蛋!”
周爷爷:“这就对了,有很多人听老师的话,瓜瓜爸爸就是当老师的。”
小曾孙女可比孙子伶俐,说话清清楚楚,人也自信不怯懦,以后肯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瓜瓜:“太爷爷,我爸爸听我的话,是不是不能当我的老师了?”
小女娃问题多,而且要把老人家绕进去了,周爷爷干咳一声,在想该怎么回答,还好周程宁及时回来。
“爸爸!”
“瓜瓜怎么了?”周程宁把自己东西装进篮子里,询问扑过来的瓜瓜。
女儿扑过来这神情,一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