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彪悍媳妇-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小朋友进来厨房间,瓜瓜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妈妈,牛牛一边附和。
  没想到小朋友还能说这么又道理的话,徐香娟:“妈妈以后为自己漂亮。”
  周程宁跟着进来厨房间:“漂亮不是非要冻腿,漂亮和保暖不冲突,妈妈不打扮也很漂亮。”
  徐香娟:“不说漂不漂亮了,瓜瓜牛牛先去外面坐好等饭吃,爸爸留下来给你们端饭端菜。”
  两个小朋友听妈妈的话出去等饭了,牛牛还正常,瓜瓜不知道是不是长身体,饿得快,吃东西也多,下午四点多回饭馆和弟弟分小碗的米线,再加吃了一个太阳蛋,过两个钟头已经饿了,晚上肯定还要吃一碗米饭。
  徐香娟:“知道不能不给我面子了吧,你以后再要‘教育’我,两个孩子就来教育你了。”
  周程宁:“吃到教训了,以后教育娟要背着瓜瓜牛牛。”
  徐香娟:“少来,把土豆丝端出去,饭还要再热一会儿。”
  周程宁听话把土豆丝端出去,两个小朋友看爸爸的眼神不太友好。
  周程宁觉得晚上还是要教育两个小朋友一番。
  自己教育不够,得让爱人帮着教育。
  。。。
  徐香娟周五接人依旧继续接,只是她还没接几次,那位之前一直在楼下等先生的太太已经没再出现。
  她家阿宁没说她不用再来接,那周五还是去接他。
  只现在她是骑车去的,毕竟走去接人还是比较累,回去一起骑车也行。
  虽然路上要各自专心骑车,说不了几句话,但是手挽着手去停车的地方还能说几句,夫妻的二人时间实在太少,有些话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这点接送的时间可以说不少话了。
  转眼到了12月底,饭馆把麻辣烫也放在菜单里面了。
  徐香娟花了1500元买来冰箱,放麻辣烫食材的冰柜没有找到,但是有冰箱比没有方便很多。
  所有事情亲力亲为还是挺累的,虽然说到了12月,算是接近年底,徐香娟还是招来了一个大姐干活。
  新来的大姐姓杨,是管伯父部下的妻子,丈夫早年因公殉职,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光靠补贴根本不行,人又老实木讷,之前一直做临时工,赚不了多少,孩子最大那个也才读高中,等读大学了,需要着钱呢。
  杨大姐主要的活是洗菜和给赵阿姨打下手,杨大姐不出厨房,除非特别忙,一般时候都待在厨房,徐香娟给的同样是30元每月。
  其实并不算多高了,但是她会每天把一些菜给阿姨和大姐带回去,这样也是替她们省钱了。
  很快要到九零年,现在的物价已经在一个末尾了,到时候工资工钱随着钱的价值跟着上去,她的饭馆食物价格同样得涨。
  她也看好一家店面,交了房屋定金,签了书面合同协议,总价10万,她自己存下来加上贰别分红有三万三千,直接把三万当定金交了。
  剩下的三千,一千五买冰箱,一千五平时店铺的流动资金,买菜肉米面。
  现在指标放开,新店面地段还不错,面积大,离学校不远,住户也有不少,寒暑假学生老师回家,不担心没有几个客人。
  周程宁现在工资已经涨到100每个月了,是大家都跟着涨,不是他一个人在涨。
  虽然大家都涨了,但他还是觉得惊喜,只是这惊喜在爱人买了店面之后就转变成忧虑了。
  店面之前他有跟着看,看了几家,爱人现在买的这家,是看过最满意的,只是当时他以为爱人要先攒几年再买的,毕竟10万不是小数目,何止不是小数目,对他来说是天价了。
  现在再看他的100每月,根本不够,太少了。
  买的时候爱人同样没有瞒他,签订协议他也在的,剩下七万分期付,要在三年内还清。
  顿时有了负债,他真的不能像爱人那般淡定。
  12月终究不是很平静,因为负债,饭馆关门时间都延迟到晚上七点了。
  牛牛见妈妈给客人称好麻辣烫食材,收完钱了,坐在妈妈身边问:“妈妈,表叔什么时候来我们家饭馆玩?”
  徐香娟被牛牛一提醒,才想起来该去姑姑家拜访的:“平安吗?好长时间没见了,可能读高中学习比较忙,等休息日我们一家人去看表叔。”
  今年过年还是准备回去的,虽然待的时间会比去年少,但到底是重要的节日,还想回去过,拜访姑姑一家,可以顺便问问平安回不回去。
  听到读高中会比较忙,牛牛都没心情长大了。
  姐姐小学都比幼儿园要早上学晚放学了,表叔读高中更加没时间,没准像爸爸一样,天黑了才能回家。
  不知道儿子小脑袋瓜在想什么,徐香娟继续忙活去了。
  麻辣烫销量还是很可观的,成了九生饭馆除卤味之外的另一代表菜。
  今天是周五,到了时间,徐香娟让赵阿姨在柜台这边先收钱称麻辣烫食材,瓜瓜在旁边帮着,她先去接人。
  华都的冬天很冷,徐香娟出门把围巾帽子手套都戴上了,人也裹得像只熊,现在她可不要美丽了。
  “不要愁眉苦脸了。”徐香娟接到人了,挽着周程宁手臂。
  周程宁:“娟,你冷不冷,要不以后不用来接我了?”
  用的问句语气,徐香娟听出来了,她家阿宁没有那么坚定:“还好,反正这学期也没多久,我穿得很暖和了……阿宁,后天我们去姑姑家一趟吧。”
  听到姑姑,周程宁才意识到这几个月都没去过姑姑家了,因为负债而愁苦的表情立马不见:“是该去姑姑家一趟,看看平安,高中学习压力比小学初中要大,我可以适时开导平安。”
  徐香娟认同平安压力大的结论:“平安压力应该是很大的,以前有空还会过来,现在不见人,好久没有音信……时间过得可真快,又几个月晃过去了,要不是牛牛问表叔了,我都没意识到已经好久没见平安。”
  也是他们做大人的疏忽了,牛牛都还记得表叔呢。
  周程宁:“娟,我们到时候带什么去看平安?天气冷,牛奶都是凉的,在家里我们还给小朋友热牛奶,平安在学校读书哪有时间热牛奶。”
  按照平安家的情况,送肉油也不实际,姑姑姑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在家的。
  给隔壁的奶奶送也很奇怪。
  徐香娟想起来学校这茬了:“是啊,我之前听平安和牛牛说过,读高中会住校……我们后天去,平安可能还在学校没回家,拎东西过去没人。”
  她没为负债发愁,为该带什么礼发愁了。


第150章 
  周程宁压根没有送礼的经验; 走到停自行车的地方,夫妻俩还是决定晚上回家再想。
  到了饭馆已经差不多晚上六点半; 接近饭馆关门时间。
  徐香娟做主提前挂上了关门牌子; 里面还在吃饭的客人就等他们吃完。
  饭馆里头客人没坐满,瓜瓜牛牛已经在空桌上坐好吃晚饭了。
  现在关门时间已经延迟,两个小朋友又得早点睡觉,所以吃饭就不用等爸爸妈妈了; 毕竟除了周五妈妈接爸爸饭点不在饭馆,别的时候在饭馆都是忙的。
  牛牛已经在用筷子,不太熟练,但看着他用筷子努力吃汤粉的样子; 觉得挺能让别人有好胃口。
  这会儿已经挂了关门; 没有新的客人,不用忙活,徐香娟给自己来了一碗手擀面,给阿宁则是一份米饭和菜分量十足的盖饭。
  阿宁上班加上上课,一直到六点; 回家路上还有半个小时,肚子肯定饿,每到要上课的日子,晚饭都能比平时多吃。
  赵阿姨和杨大姐就让她们各自吃了晚饭回家去,剩下收尾的活她来做。
  等爸爸妈妈开始吃饭; 瓜瓜已经吃完; 又从妈妈这里分了几筷子手擀面; 至于牛牛,粉还只吃了一半。
  牛牛:“妈妈,辣椒。”
  徐香娟见牛牛指的桌面上的辣椒油,拿了辣椒油给牛牛舀了一点油到粉上。
  雪白的汤粉加了些辣油,汤上橘色油慢慢扩散,只是加的并不多,所以半碗粉并没有辣。
  牛牛和爸爸一样喜欢辣,但父子俩的喜欢有区别。
  爸爸是真能吃辣,牛牛学着爸爸,吃汤面汤粉之类都要加辣,妈妈说没有大人在,不能自己给自己加辣油,牛牛也怕把辣椒油罐弄倒了,所以都是等妈妈在的时候给他加。
  徐香娟饭馆的辣椒油是真的要加很多才会辣,喜欢辣的人,能把她小半罐辣椒油霍霍掉,阿宁就是这样,吃一大碗面,需要加不少辣椒油,尤其是冬天,牛牛和爸爸不一样,牛牛只是看爸爸加了辣椒油吃很香,把辣椒油和增香挂钩了,光看到汤粉上有点辣椒油的颜色,都觉得味道更上一层。
  牛牛爸爱的是辣的味道,牛牛爱的是辣的颜色。
  周程宁把自己碗里的卤鸭掌给爱人和瓜瓜牛牛各自夹了一个,他还有白萝卜丝、辣炒土豆片、白菜炒豆腐和一根卤鸭腿,够吃的。
  徐香娟让牛牛吃卤鸭掌的时候小心点,骨头要及时吐出来。
  “牛牛,后天去见表叔,你要给表叔带什么过去?”徐香娟实在想不到别的主意,居然问起了正专心吃鸭掌的牛牛。
  牛牛听了妈妈的话,吐出一小块鸭掌的骨头:“送这个。”
  牛牛小胖手指了指自己的正在吃的鸭掌。
  周程宁觉得牛牛是个实在的小孩:“娟,可以的,我们在饭盒里装上卤鸭掌,早点去,平安在家能给他午饭添道菜,现在天气冷,还能留着晚上再热着吃,辣椒油可以给平安装两罐送去。”
  饭馆的辣椒油都是爱人自己做的,辣椒油可是一绝,做麻辣烫也用到了自制的辣椒油,辣椒油的消耗比醋要快多了。
  周程宁反正很同意送辣椒油和鸭掌的。
  父子两个的话不是很靠谱,但徐香娟隐隐有些心动,问瓜瓜的意见:“瓜瓜你觉得呢?冬天送什么好?”
  “穿上毛线衣服的热水袋,爸和牛牛说的鸭掌辣椒油也可以。”
  瓜瓜虽然不吃辣,但是也根认同家里卤鸭掌和辣椒油的美味,送给平安表叔肯定可以。
  热水袋则是她的宝贝,当然推荐。
  周程宁原本没主意,但是两个小朋说了,他又觉得都行:“热水袋可以的,毛线外套,平安在学校也能用上,暖手。”
  他觉得爱人做的毛线套很洋气,年轻孩子肯定喜欢。
  徐香娟大概有了主意,热水袋是可以加进礼品清单里的。
  北方城市现在供暖并不全面成熟,也不是在乡下,可以烧炕,住居民楼很多都是用暖炉子,姑姑是在公安系统里工作,虽然和消防不是很有关系,但是和消防也有接触,不太赞成用暖炉子,平安在家里基本靠穿得厚实过冬,和他们家没两样。
  现在热水袋也还是橡胶制的,有味道,长得也不好看,所以她做了毛线套,能隔味道还能保温,使降温变慢,不那么烫手,牛牛和瓜瓜隔三差五要换毛线套,除了要清洗,也是存了类似给娃娃换衣服的心情想法去换,所以她做了好几个,可以直接套好给平安。
  表叔对牛牛瓜瓜很大方,两个小朋友肯定也不介意把毛线套送给表叔。
  。。。
  周日去看望姑姑一家,徐香娟真的完全参考了孩子们的意见,热水袋还凑了两个,放在好看的袋子里显得不那么随便。
  辣椒油带了三罐,现在是冬天,不容易坏,可以放久点。
  鸭掌鸭头装了一饭盒,用网兜兜着,如果没人他们带回家自己吃也行,有人在就是添菜。
  除了这三样,徐香娟还买了茶叶,这是给大人的,茶叶是三哥寄过来给他的。
  三哥现在在做茶叶生意,三哥岳父家就是茶农炒茶的,三哥原本不做茶叶生意,但最近几年心思活泛起来,开始卖起茶叶,还给爸妈哥哥姐姐妹妹各自寄了两罐,有红茶绿茶。
  徐香娟早先拆过一罐绿茶,给阿宁提神用,后来发现阿宁真要困了,喝茶也还是犯困,放在一边又觉得浪费,所以她用茶叶做了几道有关茶叶的菜,直到把茶叶用差不多了,才没觉得心疼。
  三哥卖的茶叶价格可不便宜,找毛线套的时候无意看到没拆过的红茶,觉得可以当礼品送出去。
  茶叶是给姑姑和姑父的,另外就是家里做的腊肠扎了一捆。
  比较零散的礼品,没花多少钱,但心意肯定在的。
  “你们找寸心一家吗?”
  一家人停在姑姑家门口,敲门敲了几下没人回,牛牛还喊表叔开门,平安不在家。
  徐香娟是想干脆找个邻居问问平安大概什么时候会回家,一直不在家他们也就不来白等了。
  还没等问,一个买菜回来的大妈就问了他们一家人。
  徐香娟点头:“是的,我们来找姑姑。”
  “寸心住院了,住了两个月,夫妻两人工作忙本来就不着家,平安读高中,住学校的,放假应该是去陪着自己妈妈了。”
  听到大妈说姑姑住院,徐香娟立马问起缘由。
  原来是打击一伙木仓。击犯受伤的,不是中了木仓伤,是因为这个大案子,姑姑一直处于高压状态,精神不济,带病还是坚持工作,在缉拿过程中腿严重骨折。
  还好成功缉拿罪犯团伙,不然真的损失太大了。
  姑姑到现场进行部署,大妈话里就是姑姑实在命大好运气。
  的确,能不命大运气好吗?徐香娟都被吓到了。
  徐香娟:“婶,你知道是哪个医院吗?”
  “知道,我们邻居一起去过,原来是华都第一医院,后来转到华都骨头科比较知名的第二去休养了,我去过第一,没去过第二,但是你们打听应该能打听到的,没准还能遇到平安。”
  徐香娟:“谢谢婶啊,我们这就去医院看看。”
  想想都感到后怕,徐香娟带着周程宁还有孩子们立马转了路,去看姑姑。
  第二医院还是问了路才找到。
  到了医院已经接近十一点钟,徐香娟问了护士骨科病人周寸在哪个病房。
  周寸心这个病人情况比较特殊,上个月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探访,这个月隔三差五也不少人,护士当然知道是在地,但又不确定这家人是不是危险分子,说不是很清楚,代替他们去问问同事。
  说是去问同事,但其实就是去找病人家属问问,认不认识来访的一家人。
  徐香娟现在可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就等着护士问问姑姑有没有在,不在又是白走一趟。
  这会儿医疗技术没那么先进,姑姑严重骨折的话可得休养很长一段时间,不然后遗症都够人受的。
  “妈妈,姑奶奶生病很痛吧。”牛牛和姐姐都怕医院,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牛牛。
  徐香娟摸摸牛牛柔软的头发:“嗯,很痛的,但是现在已经不痛了。”
  周程宁:“娟,我们家要不要给姑姑添笔钱,家里还剩的钱不知道够不够。”
  他现在也很急,虽然过去两个月,但是他知道生病住那么久,肯定花钱如流水。
  “到时候问问,大不了借钱给姑姑。”徐香娟顿时觉得店面买早了,但是钱已经花出去也收不回来。
  已经住院两个月,姑姑家里的钱肯定掏了不少,再有钱都该少了大半。
  宋平安听到护士过来告诉他有人来看望妈妈,问认不认识,听护士描述,他知道是表哥一家人,忙说认识,去楼下接人。
  看到平安,徐香娟确认姑姑的确在这里,一家人跟上平安去病房,路上徐香娟还小声问平安关于姑姑的状况。
  到了病房,牛牛和瓜瓜都不敢进去,夫妻两个提着东西进去了。
  “表叔,姑奶奶是不是以后不能走路了?腿断掉就不能走路了。”牛牛好怕看到断掉的腿。
  很明显小朋友是误解了什么,平安耐心解释:“没有断腿,只是骨头折了,能好回来的,腿还在。”
  瓜瓜:“表叔,为什么要那么久啊?姑奶奶都住了两个月还没好吗?”
  弟弟之前身上起蚊子包,去医院屁股针打一针就好了。
  瓜瓜不知道弟弟具体什么病,就知道弟弟身上起了很多蚊子包,妈妈和爸爸带上她,把弟弟送去打针的。
  不用一天,打针十秒都没有,就听弟弟打完针哇哇哭了半天。
  瓜瓜认知就是待医院越久越严重。


第151章 151
  待医院越久; 说明当时的确很严重,但休养两三个月情况应该好些了。
  外面小孩子大孩子在小声说话; 徐香娟和周程宁进去病房里和姑姑说话。
  见姑姑脸色还行; 徐香娟放心下来,姑姑住的单间,病床的床头柜已经摆满了水果鸡蛋,地上也放了不少; 她把自家带的东西一起放在地上。
  病房里现在就只有姑姑半靠在床上。
  徐香娟:“姑姑,你住院了怎么不让平安和我们说一声,要不是平安太久没过来,两家没联系一阵时间; 我们去你们家; 都不知道你住院了。”
  周寸心:“这有什么好说的,我都快好了,不用担心……别和你们爷爷说。”
  徐香娟:“这怎么能不担心,姑姑,你钱还够不够的; 不够我们家还有。”
  她懂姑姑的心思,作为孩子,她不想让父母担心,但作为父母,能不为孩子担心吗?
  家里虽然没多少钱了; 但她问二蝶或者管倩家借钱都行; 她们两个心胸不狭隘; 她也不是借钱不还的人。
  不知道需要多少钱,但凑凑总能凑出来。
  徐香娟这会儿庆幸认识管倩和单南蝶,在异乡工作生活,没事情还好,出了事情也有能伸出援手的人。
  周寸心:“你们自己的钱留着自己用,我够的,你们姑父嫌钱多,我可以出院了还非得留着我在医院烧钱……不需要小辈给钱,你们姑父有钱。”
  徐香娟听姑姑的话,见姑姑表情也不似作假,才放心下来。
  “石膏才刚拆下来,还得拄着拐杖,出什么院?”宋卫力刚才去买午饭了,在门口看到儿子和两个小朋友在说话,大概知道是妻子侄子的孩子,平安之前经常去找两个小朋友,在家里也会提两个小朋友多么可爱,又多么聪明伶俐。
  他们夫妻两人忙,妻子不是华都人,侄子侄媳妇来之前,没有一个亲戚在,他虽然是华都人,但是爸妈孩子都不在华都,在外面定居,他还是老来子,妈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去世了,爸在平安读一年级的时候去世。
  爸妈还在的时候,几个哥姐还会几年回来一次,爸妈不在了,哥姐基本不回来,没有亲戚,平安身边除了上课同学,也没有同龄人,从小性子乖巧,看不出来喜好。
  他觉得这样不好,平安需要和同龄的人相处,这样才不会太孤僻。
  但是想想他们夫妻两人忙,孩子没有家长陪,欠孩子的很多了,再教育实在过分,干脆不提。
  平安讲到两个小朋友,他才知道儿子是喜欢和小朋友相处的。
  两个小朋友在这里,就是侄子侄媳妇过来看望病人了。
  和两个小朋友打了声招呼,宋卫力进去就听到妻子这样的话。
  姑父个子算高,中年的年纪,头发还是浓密的,长相英正,也没有大肚子,看着可靠。
  大概是最近在照顾姑姑,脸上有的是忧愁和刚生出来的不悦。
  他脸上的不悦也不是给人脸色,纯粹听不得姑姑不把自己的骨折当回事。
  姑父回来,姑姑就和哑巴了一样,没说话。
  徐香娟当然也能理解,如果是阿宁做这么个工作,因为工作受重伤还不当回事,她会生气。
  病人如果还要坚持工作,也该有愧疚的自觉,姑姑就有愧疚,而且明显是怕姑父生气阻挠她工作。
  周程宁搭话:“是,姑姑,我听说骨折在拆石膏后还需要走走锻炼,不用走太多,慢慢习惯走。”
  宋卫力仿佛是找到宣泄口,和侄子侄媳妇埋怨起来:“你们姑姑真的要愁死我了,石膏还没拆的时候就在拼命走,想快点出院,医生都说不能走那么多,偏不听,非要我生气一顿才肯安稳下来,从来不珍惜自己身体。”
  周寸心:“我现在能拄着拐杖自己走,你别操心我了,忙自己的事情吧,人就得多走走,不然身子得废了。”
  徐香娟:“有条件还是在医院多待些时间,等好差不多再回家,毕竟医院医疗条件比家里好,有什么事了医生也可以及时过来。”
  宋卫力:“就当给她放长假了。”
  周寸心不想再说这个事,转移话题:“娟,你和小宁还有两个孩子没吃饭吧,卫力,你给他们50,让平安带出去吃饭,医院的饭菜不好吃,我现在吃的也是你们姑父在医院外面带的。”
  最后一句话是和夫妻两人说的。
  说到午饭,徐香娟把装了鸭掌和鸭头的饭盒找出来,打开还是温热的:“这本来是给姑姑你们一家午饭当道菜的,趁热带过来,没想到你们不在家,不过带医院也一样,姑父,我现在也不知道姑姑能不能吃,不能吃就你和平安吃了吧,我和阿宁还有两个孩子出去吃就好了,我们来看望的,要什么钱,自己带钱了。”
  徐香娟吧饭盒交给姑父,和姑姑还有姑父说了一声先去吃午饭,吃完再回来。
  姑父带来的午饭,看分量是一家人吃的,他们家就不打扰了。
  出去病房,徐香娟让平安进去吃饭,带着瓜瓜牛牛离开医院去外面吃午饭了。
  直到走出医院,牛牛才开口:“妈妈,表叔说姑奶奶的腿没有断。”
  徐香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