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夜回到七零末-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句不好听的,几十年前,兵荒马乱的,那些长辈是死是活都说不定。
  但是有一点值得怀疑,就是她婆婆所说的人穷志不穷,不愿去抢吃的,都凶残到合伙打劫了,还谈什么人穷志不穷的?
  嗯,看着她婆婆矮小柔弱的身形,估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糖葫芦,噢噢,姆妈,还是你最好了,比我爸还要好,不过,对我最最好的还是我爷爷奶奶。”已经看得出墙头草趋势的赵爱强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甜言蜜语技能满格了。
  这一瞬间,赵国生脸皮再厚也忍不住发热啊,这绝对不是他教的,真的,她发誓。
  不过,看样子赵父和赵母很吃这一套,眼睛眯笑眯笑的,满是溺宠的神色。
  刘兰秀:“……”算了,名次能排在赵国生前面就行。
  赵美丽:“……”呵呵,这小子,嘴里没一句实话,油腔滑调的,还不算男人就开始不可信了,果然,还是她爸最实诚。
  赵爱文:“……”噢,他要保持低调,继续微笑,划水就好。不过,弟弟,哥实在有点想恶心想吐。
  “同志,这糖葫芦怎么卖?”刘兰秀秉着勤劳朴实的称呼才不会错的原则问。
  这年头,出门在外还没后世那么自由自在,所以称呼别人和他人交流,尽量向红宝书方面靠近。
  没背过红宝书的刘兰秀只会干巴巴的称呼同志,带着朴实的笑容。
  “啊,大姐。”
  “噢,同志,那要看你买什么味的糖葫芦了。”显然这家店是私营个体户,而且是个年龄不大的小女孩,大概是假期来自家店帮忙的,很明显不适应同志这个在她看来老旧的称呼。
  这也让赵国生感到新时代真的来了,只是他龟缩在一个较为偏远的小山村里,信息落后,感受不清晰。
  “都有什么味的啊?”刘兰秀没察觉到称呼上的区别变化,倒是对糖葫芦种类很是感兴趣,转头笑着询问赵母:“姆妈,你和爸喜欢什么味的?”
  “有山楂的,有苹果的,还有……”种类还挺多的,红艳艳的糖葫芦,一串串的,煞是好看。
  “我和你爸牙不好,给我们俩买一串山楂的尝尝味就可以了。”他们又不是小孩子,也就尝尝就好,图个新鲜,回忆下过去。
  “同志,给我们一人来一串,要不一样口味的啊。”
  “好呐。”
  太阳偏西,慢慢西行,烈日炎炎的太阳也随着西行而暗淡的有金黄色变成暗金色,一阵微风,清清淡淡,吹散了几分闷热。
  数来惧怕炎热的赵国生竟然破天荒地的忘记酷暑,兴致勃勃的逛了大半个下午。
  晚上他们一家人又土包子进城的去了全聚德吃烤鸭。
  不知道是不是赵国生的错觉,他总觉得悲北京这座城市很热情,包括人和景,从来没有感觉到后世网上所说的排外。
  可能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对这座城市来说只是一个过客。
  何为过客,过客,过客,客人而已,所以体会不到压力,也就感受不到排外。
  拖家带口的旅行,有好也有坏,好处是一家人在一起,心情会更好,坏处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放肆玩。
  好比现在,夜里八点多,赵国生抽搐着嘴角陪着一家老小在宾馆里坐着看电视。
  你说,这都什么事?这可是北京啊。
  八几年的北京夜景?你不想去亲眼目睹下?
  八几年的北京夜生活?你就不好奇?
  ……
  全部的好奇被赵父赵母一句夜里出去不安全,这里是北京,孩子要是走丢了,找都找不回来。
  呵呵,十五六岁一个的大小伙?那个人贩子敢偷?牛高马大的反揍坏人一顿才是吧?
  好吧,撇了眼水灵灵的小女儿,也不是没可能


第228章 
  尽管赵国生找各种借口和理由在暗搓搓的想办法说服家人; 可是说服的话还没说出口; 又一次次被自己无情的驳了回去。
  一个人的辩论赛,如何精彩的辩来辩去也毫无意义。
  因为; 他实在做不到单独把两个老人独留在宾馆里担惊受怕的等候。
  这年头终究不是灯红酒绿; 黑夜如昼的“不夜城”。
  就算条件允许,赵国生也不敢带着两个老人家夜里出去“浪”啊; 一个不小心; 脚下一滑,那不得愧疚的死啊。
  漫无目的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时间往往悄无声息的溜到了平常休息的点; 人体生物钟一到点; 赵国生慢慢觉得犯困。
  “两个臭小子还看电视呢?还不去洗澡?准备睡觉了,明天一早你们还去不去□□广场看升国旗的了?”赵国生习惯性的操心唠叨起来。
  刚说完两个儿子又把眼神看向刘兰秀,意思她该带着小女儿陪赵母回她们房间了。
  收到视线的刘兰秀默契的点头表示知道了。
  出门在外; 安全意识要提高; 哪怕你住的地方再好再安全也不能忽视; 把门锁好又检查了下窗户,赵国生这才松了口气对赵父说:“爸,晚上我们父子俩睡一张床,他们两兄弟睡一张床?”
  “行吧。”赵父习惯性的把手伸到腰间去摸烟杆,这才想起烟杆没放在身上。
  原因就是赵国生无意之间说了一句话; 城里人在公共场合不抽烟。
  赵父自认为算不上城里人; 但是他也是一个很有个人素质的人,怕自己忍不住抽上一口。
  “爸; 这宾馆什么都好,就是床小了点。”赵爱强语气遗憾的看着崭新白净的床单说到。
  赵国生:“……”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啊。
  嗯,再看看两个光长个子不长脑子的儿子,也在怀疑会不会拥挤了点?
  “要不我再开一间房?”赵国生不确定的问?
  他们住的是双人房,床不够大,一般是两个住的,他们是四个人住。
  之前没考虑那么多,想着两个人一张床,老的老,小的小,七个人,四张床,两间房,够住。
  还是经验不足啊,这也再一次告诉赵国生,孩子们真的大了。
  “不用了,爸,挤一挤就好。”赵爱文微看了赵爱强一眼摇头,装作无所谓的笑着说。
  在某种程度上,赵家孩子中,夹在中间的两个孩子,赵爱文和赵美丽两人最敏感,最懂事。
  好比如现在,他敏感的想多了,误以为他爸在节省。
  事实上,是赵国生不放心老人和孩子单独住一间房,尤其是在第一次出远门的情况下。
  “好了,都早点睡吧,要是觉得挤就打地铺吧,这地上多干净多平啊,男孩子不要那么娇气。”赵父作为一行人的最大boss,一语定音。
  夜里躺在床上,赵国生有点睡不着,倒不是认床,就是有点别扭。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四十岁的老男人,这个年纪了还和老父亲躺一张床上,很违和。
  好吧,赵国生就承认吧,换谁,一个男人躺在你旁边,还是紧挨着的那种,你能立马入睡?
  房间里的其他三个人就没闲心思想那么多,坐了几天的火车,又新奇的逛了一下午,疲惫又兴奋的迷糊着睡着了。
  哎,赵国生突然发现他有点向“老妈子”的方向发展了,感觉整天有操不完的心,特别是来北京旅游。
  果然熊孩子是所有少言寡语父母迈向操心唠叨“老妈子”父母的恶源。
  不行,他一个大男人不能这么发展下去,会提前秃顶的。
  依稀模糊中,赵国生的散发思维大脑终于败在了身心疲惫不堪的肉体上,在呼噜声中睡去。
  第二天,凌晨四点,热情好心肠的宾馆服务人员负责任的做着免费的叫醒服务。
  一番洗漱后,赵国生不放心的搀扶着赵母,两熊孩子肩负起保护赵父安全的责任,一左一右的陪在身边,刘兰秀则牵着赵美丽。
  借了宾馆的手电筒,一家人像走夜路一样往□□广场那边赶。
  一路上断断续续的碰到不少人,有本地人,也有不少像他们一样的外地旅游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群人中,中老年人占多数,其中好几家和赵国生家一样,一家老小三代人一起来的。
  等赶到□□广场的时候,哪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观看升国旗的群众。
  这时天已经开始渐渐泛白了,估摸着时间,早上五点多左右。
  没一会儿,原本还有点叽叽喳喳小喧闹的声音戛然而止,严肃,寂静。
  几位军人迈着整齐划一的坚定步伐举着国旗而来。
  奏国曲,唱国歌。
  没有人指挥,所有人在音乐响起的时候,不约而同自发的唱起了国歌。
  “起来”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民……”
  迎着朝阳,不知为何,一边唱着国歌,眼睛发胀的红了匡,有的泪浅的已经流出了泪水。
  莫名的激动?感动?斗志昂扬?热血沸腾?
  还有一种自豪感和悲伤感。
  等等?各种情绪。
  不同年龄的人在听到国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像赵父赵母是感受祖国过去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想起伟人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更加觉得现在的美好生活来自不易。
  而几个孩子们呢?斗志昂扬,有种想要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也感受着先辈们的不容易。
  “老头子啊……”许是想起了什么,情绪不稳的赵母抓住赵父的手臂,六十几岁的老人哭的像个小孩,满脸泪水。
  “早就不打仗了,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哥他们几个或是和你一样,逃荒逃到外地去了。”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赵父只能这么安慰她。
  几十年都过去了,要是几个大舅哥还活着,打完仗就应该回来了,哪怕村子里的人当时都逃荒了,真要找人也应该找得到。
  毕竟村子里有些人已经返回去住了,他们也给原来村里的人留了口信,留了现在赵家村的地址。
  这么多年,一直了无音讯,等待的人只剩下赵母了。
  父母早就去世了,留下的唯一遗愿就是想让参军未归的两个儿子回来上一炷香。
  而赵母今年都六十岁了,她的哥哥?


第229章 
  凶多吉少这个残酷的事实; 没人敢说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 老一辈等待的人都已经逝去,同辈的谁也不是缺心眼; 专往赵母心口窝插刀。
  所以; 到赵国生这一辈,基本上没人了解情况了; 只知道赵母不是赵家村本地人; 是外地逃荒过来的,家里人失散了。
  所以,赵国生现在是丈二的和尚; 摸不着头脑。
  好端端的; 他姆妈哭的那么伤心?
  细听,好嘛,他似乎听到了一个埋藏在他姆妈心底的大秘密。
  可是; 这种秘密谁愿意知道啊; 既不能
  安慰好又不能解决; 况且没提到一次就会硬生生的搓到他姆妈心窝。
  总不能让他去发寻人启事吧?
  他姆妈的哥哥,也就是他舅舅,两个参战的老兵要是活下来,今年保守估计接近七十岁?
  打仗哪有不受伤的?以为人人都是他们村里的二大爷,一生简直就是奇迹啊; 抗日?国共?抗美援朝?打了几十年仗; 这个勇猛不怕死的二大爷愣是没受过什么大伤,现在还吃啥啥香; 有事没事还爱后辈的事,整天拐着拐杖在村里教训着六十几岁的“毛孩子”。
  嗯,赵国生忽然明白了,明白他爸妈为什么那么敬重二大爷了。
  不光是二大爷长辈和军人的身份,还有一种精神寄托吧。
  或许他姆妈幻想着他两个舅舅也在某个地方这般被人照顾着好好活着。
  算了,回去后跟大女婿说说,看他小子有没有办法,发动点关系偷偷找找吧。
  看着满脸泪水,无助又显可怜的赵母,赵国生于心不忍。
  “好了,别哭了,别让孩子们笑话。”赵父很自然的侧着身子挡住了赵母的正面。
  虽然理解,也感同身受,但是他不想孩子们因为这事而影响难得来一次北京的机会。
  老夫老妻了,赵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赵母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她悄悄的擦干眼泪,平息好有感而发的难过心情。
  其实只要没人听到赵母那几句话,谁也发现不了什么,原因嘛,此刻大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些差不多的情绪和红着眼眶。
  “姆妈,爸,我们先找个地方坐一会,等人少点了再去找个饭馆吃早饭?”赵国生考虑到刚才他姆妈宣泄情绪后有点小疲惫。
  “爸,我们回宾馆吧?这时候回去还能再睡一会呢?”赵爱强看天色还早,想回去睡个回笼觉。
  “那你自己回去吧,我带着你哥和你姐吃过早饭后还想在□□广场照相呢。”这个懒货,赵国生故意装作认真思考后回复他的逗他。
  “那我不回宾馆了。”他可答应了同学,回去后跟他们说北京的趣事,嘴巴干巴巴的说,哪有实实在在的照片来的干脆利落?
  休息了下,等人散去后,他们也找了家饭馆吃早饭。
  这年头,大家都喜欢在□□广场前和伟人一起照相。
  先是一张大合照,赵父赵母站中间,其次是赵国生和刘兰秀两口子,再就是三个熊孩子。
  又让赵父赵母两人单独照了一张合影,赵国生和刘兰秀带着孩子们又合影了一张。
  个人照就没照了,一个是贵,二个是没必要。
  早上的活动结束了,上午是去伟人纪念馆参观。
  下午去体验了胡同文化,这是赵美丽提出的,也是得到大家一致赞同的。
  不问路,光靠他们几个人瞎逛的路盲能力,一行人兜兜转转的在胡同里打转。
  要不是老的老,幼的幼,赵国生又是一副憨厚老实面相,刘兰秀一看就是乡下妇女,这来来回回的在胡同里转悠,人家实在忍不住的热心提出帮忙,询问他们是不是走亲戚,找不到地方?
  窘迫的赵国生逼着自己保持尴尬而不是礼貌的微笑,不好意思的说明了来意。
  好在人家真心热情洋溢,乐于助人,得知他们从外地来北京旅游的,完完全全用实际行动表现了后世那首歌里的歌词,北京欢迎你,欢迎你来做客。
  热忱的有些招架不住啊,还想挽留他们一家留下来吃晚饭。
  不管是不是单纯的嘴上说说,这种邀请确实令他们一家人对北京这座城市更有好感。
  拒绝后,在返回宾馆的途中顺便找了家饭馆吃了顿地道的北方菜。
  第三天,赵国生领着他们去爬长城。
  不是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吗?既然来了,怎么能不爬长城呢?哪怕这炎炎夏日,也挡不住他们爬长城的好汉心。
  虽说赵母的腰伤已经好了,在夏天来临的时候也丢掉了拐杖。
  但赵国生还是隐隐的担心,六十岁的老人腰伤痊愈能痊愈到哪里去?肯定比不得从前了。
  这兴头上,赵国生也不敢打扰他姆妈的“雅兴”,总不能事到临头了,让他姆妈一个人不爬长城吧?
  还是让她一个人坐缆车?
  长城,无论来爬过多少次,每次来都被震撼到,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啊。
  面对着烈日,迎着闷热烫人的阵风,赵国生小心翼翼的紧跟着赵母身边,以防意外。
  因为太阳暴晒的原因,他们每爬上一个亭哨,赵国生和刘兰秀会以小心中暑的理由半强迫的让两个老人休息下,喝口水,或者吃点食物补充体力。
  水和食物还是刘兰秀准备的,她可比赵国生细心和想的周全多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也不算很累,爬的越高,似乎看到的景色越美,有种山水画的错觉,要不是亲眼目睹,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要是用相机拍下来,会有种ps后的假,就是好看的有那么惊人。
  还好水带的足够,不然半道渴的嗓子发哑。
  “小妹妹,在长城可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哦?”不远处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说教,小姑娘家人也很不好意思,拘束着低着头一个劲的一起道歉,并且捡起了扔在地上的垃圾。
  “还好我们没乱扔垃圾。”刘兰秀一脸耳红脸赤的羞愧,一只手里的纸袋装的是他们一路上食物吃剩的垃圾。
  一开始她也不在意,随地而扔了,被赵国生捡了起来,说在出门在外,有素质有礼貌的人是不会随地大小便,吐痰,扔垃圾等。
  搞得她挺不好意思的,也跟着默默捡起来收拾好。
  再加上赵国生活学活用的用实际情况来说,爬长城这么累,要是人人都随地扔垃圾,那维护长城的工作人员都多辛苦?
  换句话说,要是你看到长城上满地垃圾,你还愿意爬吗?
  再看看那家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育,似乎也很没面子的。
  被赵国生说几句总比被外人来说教的好。
  这也给赵父打了预防针,完全做到了不在公共场所抽烟。


第230章 
  听老人说过一句话; 上山容易下山难啊。爬长城容易; 下来的时候就困难了。
  一个是体力不支的问题,在爬上长城的途中已经耗费的差不多了; 这会下去; 身上的体力还没有彻底恢复,双脚有点发酸发软。
  二个是心理作用和视线上带来的压力; 爬长城的时候; 心里有一股劲,想着一定要爬到最高点,而下去的时候就没自我暗示的鼓励了; 还有下去的坡度很影响人的视线; 有些角度看起来像九十度,感觉完全不敢下去。
  好在赵国生一家人都不是什么娇生惯养,什么脏活累活没干过?上山劈柴; 下河挑水; 都不在话下。
  不过; 赵国生还是很不放心的搀扶着赵母,生怕他一个不注意,他姆妈就滚下去了。
  幸好赵国生的担心是多余的,别看赵母人老又瘦弱矮小,先前还有过腰伤; 架不住这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太太; 不说底子扎实,那也是很有“上山劈柴; 下河挑水”的经验啊,那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的很。
  要是这会有人在长城直播他们两老,视频弹幕肯定会被“别人的六十岁”给刷屏的。
  呵呵,赵国生被自己脑补的搞笑画面给逗笑了,不免也幻想着自己六十岁的时候还能不能爬的上长城?
  坐车返回宾馆后,第三天的北京之行算结束了,这时离傍晚还有一段时辰。
  几个精力充沛的熊孩子也感到了丝缕疲劳,没再积极嚷嚷着吵着要出去逛,老的小的彼此之间都很有默契的冲了个凉在宾馆里半躺半靠的眯眼歇着。
  “美丽,你不是一直想去清华、北大看看吗?明天一早我就送你们三姐弟过去,就一个上午时间让你们好好逛,我和你们姆妈带着爷爷奶奶去买特产。”好不容易来一趟北京,怎么不去大商场里买买买呢?
  好多东西在他们县城哪里,那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啊,下线已久的购买欲望蠢蠢欲动的在赵国生心底躁动。
  “好的,爸,你就放心吧,我会看好他们两个的。”赵美丽一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考不上清华北大?还不能去看两眼安慰下吗?
  “爸,我们可以一起去啊?先去学校看看,完了再去逛商场?”赵爱强两边都很想去啊,既想见识下所有学生梦寐已久的两所最好学府,又舍不得放弃跟着去买买买的宰他爸妈一笔的好机会啊。
  “只能选一个,我还不知道你小子在打什么主意。”刚洗完他们几个换下的衣服准备去晾的刘兰秀听到了,好笑的忍不住插嘴说。
  “……”
  好难抉择啊,赵爱强低着头,似乎真的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好啦,国生,我知道你的心思,怕我和你爸累着,放心吧,我和你爸什么苦活累活没吃过?现在不就多走几步路吗?我们俩吃得消,再说了,我和你爸一辈子都读过什么书,心里很羡慕那些上过大学的,对这两个学校很好奇。”谁还没有过想读书的念头?当年家里穷啊,人都快吃不上饭了,哪里还会想着读书识字?整天想着能吃饱饭就行。
  赵国生:“……”他真没想那么多,一门心思沉浸在买买买而又不被刘兰秀说教的思维中。
  “啊,既然这样,那听姆妈的吧。”赵国生有点心虚的挠了挠后脖颈掩饰着。
  “奶奶,你累了吧?我给你按摩一下。”马屁精赵爱强上线,装模作样的跑到赵母背后给她捶背。
  赵爱文撇撇嘴,小声的嘀咕了几句后,也很有望风使舵的潜质,有样学样的帮赵父捶起小腿来。
  赵美丽:“……”
  目睹一切的她有点三观尽毁,似乎她的两个又一次刷新了对他们“厚颜无耻”的认识,抽搐的嘴角别过头。
  然后,她可耻的选择了“同流合污”,眯笑着眼,笑盈盈的讨好她姆妈去了。
  因为,赵美丽意识到,在这个家里,她再“一意孤行”的保持“清高”,很容易被动摇在爸妈心中的no1的地位的。
  嗯,就是这么自信。
  赵国生:“……”
  总感觉这场面和谐的有点“辣眼睛”?
  不对,为什么他们姐弟三个都选择了讨好的对象,他是被嫌弃了吗?
  还是说,他是多余的?
  难道,在孩子们心目中,他真的是家里食物链最底层的生物?
  得亏赵国生心态好,摇摇头,闭上眼睛表示无视,继续在心底填写着明天要买的后购物清单。
  换一个人,不知道他心态蹦不蹦。
  来北京旅游第四天。
  上午参观了清华、北大,顺便尝了尝其中一所学校的食堂,不说味道如何,价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