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夜回到七零末-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赵国生对这些明面上的人情往来一向是不管的,他也管不过来; 做不到刘兰秀那样细心和贴心。
现在啊,他只想抱着他的大孙女亲上几口,这个小家伙,几天不见; 嘴更甜了,哄的赵国生心里甜滋滋的; 一路的疲惫都减少了几分。
“美丽; 去把给小铃铛的香香拿过来。”他的宝贝孙女可别被晒黑了,白白胖胖多看好,黑胖黑胖的都辣眼睛的辣的他有心理阴影了。
直男癌的赵国生完全不懂女孩子“香香”的区别; 只知道搽香香后很好看。
“爱华,你去收拾下小铃铛的衣服,晚点我带她回老家,巧儿这大肚子的,你们也不好照顾小铃铛。”有了香香,再也不怕宝贝孙女黑胖黑胖了。
赵美丽:“……”
怎么不见她小时候被她爸这么宝贝着?哼,香香?一个夏天,就她大侄女那满村乱跑的性格,还得黑胖黑胖的黑胖下去。
默默有点醋味的赵美丽在看到大侄女湿漉漉的大眼睛亮晶晶的盯着她时,她心又柔软的一塌糊涂,很不争气的用手摸了两把那肥嘟嘟的可爱小脸蛋。
“小姑姑也搽香香,爱漂亮。”小家伙甜糯糯的声音奶声奶气的一撒娇。
赵美丽:“……”
哼哼哼,哎呀,怎么能这么可爱?
“爸,要不我和巧儿也一起回去住?”赵爱华小心翼翼的试着询问?
赵家村明明就是他的家,可为什么他会心虚呢?每次说到回老家常住就没底气。
大抵是想出来住县城的是他们,现在要爸妈照顾想住回去的还是他们,所以才底气不足吧。
“那太好了,你姆妈还想着这段日子搬到县城来照顾巧儿。”他还怕刘兰秀单独来照顾儿媳妇会不习惯呢。
好吧,是怕他们婆媳在单独的环境下会起间隙,容易闹矛盾。
“爸……我……”赵爱华黝黑的脸上不自然的闪过几分自责。
“去去去,收拾东西去吧,趁着你大舅子借了车,快把我和你爷爷奶奶几个送回去,你和你媳妇?等孩子生了再回去,不差这几天。”赵国生见不得他一副我错了,我有罪的傻样。
只要几个孩子不当啃老族,他和刘兰秀保证老年会过得有滋有味,不用人养。
当然,能时常让孙女回去看他就更好了。
“爸,不让我和巧儿现在回去啊?”赵爱华显然还有点脑子转不弯。
“你脑子有毛病啊,你媳妇就这几天要生了,回去干嘛?等生了又送县城医院来?”要不是怀里抱着大孙女,旁边不远还坐着巧儿她娘家哥嫂,赵国生真想大声吼死他。
第一波分完,天色也不早了,他们还要回去赶晚饭呢。
有车就是方便,半个小时,连人带“货”全部安全到家。
“吃了晚饭再走啊。”刘兰秀再三挽留道。
“不了,巧儿她嫂子还在家等着我回去吃饭呢。”真吃了饭再回去,那得什么时候?不说别的,他们刚回来,家还没收拾利落呢。
“那回去开车注意安全啊,下次叫上你爸,一起喝酒。”赵国生打断了他们的“客气话”,按实际的说。
这人和车刚走,门口就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好奇的邻里邻居拉家常。
“呀,刚才那是谁啊?看着好像是你儿媳妇她娘家的哥哥?”
“哟,赵老头?你们两老口子享福了,北京怎么样?都去了那些地方?”
“瞧着这一麻袋一麻袋的?这么多东西?都买了什么?”
“啊,有没有去□□?看没看升国旗?”
“什么?你们两老还去爬长城了?真的假的?长城高吗?”
“……”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的,很是好奇的问。
这时候就是赵家婆媳“大显身手”使劲吹嘘,嘚瑟显摆的最佳时刻了。
同样也是这对婆媳最为默契的时分,你吹一句,我补吹一句。
吹嘘的此时还不忘拿着特产出来给邻居们尝尝味道。
那些关系更密切的还会偷偷塞一点特产让他们拿回家。
几个孩子也有各自的朋友圈,各自口若悬河的在小伙伴面前吹牛,说着这趟北京之旅的所见所闻。
哪怕赵美丽也不例外,叽叽喳喳的“炫耀”着,符合着她十七八岁的真实年龄。
赵国生:“……”
他又累又渴,还被蚊子咬,真想坐着静静地歇会,最好还能吹点风。
不过,看这情景,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饭。
哎,刚才就不应该让王家那小子先走的,没了外人在,就像没了约束,吹起牛逼来更加的夸张。
“国生,回来了?叫上爸妈和孩子们一起去我家吃饭吧。”赵福生不知道什么时候穿过人群站在他身后拍了下他肩膀。
“大哥。”太好了,他真的饿了,赵福生的出现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解救了他。
都是乡里乡亲的邻居,总不能无缘无故的直接赶人吧?
这会子正好,特产也分了,牛屁也吹了,各自都满意了。
再有什么,那就等明天了。
“大哥,你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回来?”赵国生奇怪的问。
“我那知道你们那天回来,估算着就这几天,爸妈的性格我还不了解吗?真能安心在外面玩个十天半个月?就算花你的钱,他们也舍不得啊,想着这出去也好几天了,你们差不多也该回来了,这不,你嫂子说这几天我们中午饭和晚饭吃晚点,就怕你们赶着饭点回来吃不上饭。”这也是老二家,要是老三家,他才不愿意管呢。
“哈哈。”赵国生摸着后脑勺露着憨厚的笑容。
第235章
有眼色的邻居们在一阵起哄和羡慕中纷纷离去; 留下一屋子老赵家的人。
“二哥; 二嫂,你们也真是的,回来也不捎个信,好让我和宏生和接爸和姆妈啊。”姗姗来迟却又恰当时机出现的王梅芳两口子来了。
这话真假难辨又有几分真心?以赵国生的对她以往的了解,不难听出其含义。
好在赵国生也不在意这个智商时常掉线的弟媳妇说的话。
“要你接什么接?我又不是没长脚?”赵母难得炫耀一下的好心情被这个短见识的儿媳妇一句话说没了。
不会说话可以不说话; 没人当你是哑巴。
一听这话就言不由衷,假的很。
“奶奶,有没有给我买好吃啊?”赵爱泽迫不及待的跑到那堆麻布袋旁边,毫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动手翻了起来。
那架势,感情这里是他家; 这堆东西也是他的一样; 一点不需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其实赵爱泽也没有坏心眼,大概在赵父赵母那这样“肆意妄为”惯了; 要真在别人家,他还是很有分寸的。
“赵爱泽,你干嘛呢。”感觉很丢脸的赵宏生怒气冲冲的吼了他一声。
“大晚上的,吼什么吼?孩子不就是想看看爸妈买了什么吗?这里又没有外人。”有什么关系?王梅芳无所谓的瘪了瘪嘴。
听听; 听听这话,刘兰秀第一次有撸起袖子给自家妯娌一巴掌; 呼醒她; 呼死她。
小心眼的刘兰秀自动理解翻译出王梅芳的言外之意,那堆东西是赵父赵母买的,既然是父母买的; 作为儿子,见者有份,可以挑选着平分了?
“老二家的,那你就说错了,我和你爸这一趟还真没花钱买东西,那全是国生买的,我们也就跟着去见见世面,看看□□,爬爬长城。”不用刘兰秀开口,赵母很清楚明白的说出来堵住王梅芳的嘴。
这个儿媳妇越来越不像话,想到自己以前被这么个目光短浅的人给糊弄住了,也是识人不清。
还好现在看清也不远,真等她老的动不了才认清,那时为时已晚。
儿子孝顺?管不住老婆,再孝顺有什么用?靠他们两口子养老?悬啊。
“爸,姆妈,秀萍在家做饭呢,这会差不多了,你们和二哥一家一起过去吃饭?”不愿意加入战场的赵福生立马转移话题。
老二家的是什么人?他早就知道,所以没必要去多费口舌。
“啊,那爸妈你们先去,我和国生把猪喂了再去。”刘兰秀至始至终没发表任何意见,哪怕内心吐槽要爆表也强制克制住了。
因为她知道,有赵父赵母在,不是个好时机。
“不用了,你们家的猪,还有爸妈家的猪都已经喂了,倒是鸡,你晚上再清点下。”赵福生快言快语,倒也直爽。
“那行,再等一下,把国生给你们买的特产带回去。”趁着兄弟几个都在,能一次解决最好,她可不想单独再给老二家送一次,鬼知道她到时候又会抱怨什么。
说着刘兰秀在赵美丽的搭手下,麻利的拿出两大包,分别提给赵福生和赵宏生。
至于被怒吼的赵爱泽早就被两个鬼机灵的赵爱强和赵爱文两兄弟哄骗着说笑着跑出去了。
嗯,在维护家庭利益这一方面,赵家几个熊孩子特别精明。
这个精明的前提是相对的,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仁,我就对你不义。
“……”就这些?显然王梅芳不太满意,在几个麻布袋和手中这个相对看起来很“渺小”的小包而言。
那几个麻布袋都装了些什么?怎么都不打开来看看?
哼,她可不相信去了趟北京,光买了点特产回来?肯定还有好东西没拿出来。
要不是赵宏生怒眼瞪着她,她真的很好奇的想瞧一瞧。
最后王梅芳是被赵宏生半拖半拉不甘心的带走的。
“兰秀啊,你弟媳就是那么个眼皮子浅的人,别当会事。”赵母能怎么办?都是儿媳妇,除了安慰几句还能干嘛?就是安慰几句她都找不出好的理由来开脱。
刘兰秀:“……”
呵呵,她就知道婆婆在这类事情上一般都是和稀泥,因此她才不急着发表意见。
“姆妈,没事,我们快去大哥家吃饭吧。”不当真?可是王梅芳说的就是心里话啊。
赵国生:“……”蚊子好多,他好饿。
赵福生家
“国生,上次你跟我说买房的事,我认真想了想,觉得很对,现在已经看好了房子,就等着过户了。”赵福生喝了口酒像是下定了决心。
“这是好事啊,大哥,要是买房后手里困难了就跟我说,多了拿不出,几百千把块钱还是可以的,再多就要提前说了。”对于这个大哥,赵国生还是很相信的。
“知道你的意思,放心吧,大哥真有困难会开口的。”听他弟这口气,家里还是有点存款的?不错。
赵福生想了又小声的说,“你这话不要在外面说,你好不容易攒了点钱,留着给我侄子侄女读书。”赵家村,赵家村,祖上都是一家人,要是别人知道他弟家有这么多存款,甚至更多钱,开口借了怎么办?
“嗯。”赵国生无奈的叹了叹气,为什么他哥觉得他是个耿直的大傻子呢?
这话也是看对了人才说的啊,换成老三家,同样是亲兄弟,他敢说吗?或者对着赵宏生可以悄悄地的说,至于王梅芳,只有呵呵两字。
为了更安全着想,他连赵宏生也不会轻易说。
他赵国生看起来像神经病吗?逢人就说我家有钱?有存款?
“房子买在哪?”赵父冷不丁的插了一句。
“镇上小学旁边。”赵福生想也没想的回了句。
“那挺好的,以后等你搬去镇上住了,还可以在学校旁边开个小商店。”刘兰秀也忍不住出主意,还是这次去北京见识多了才想到的。
“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得等几年,等镇上发展起来了再说。”赵国生笑着补了句。
“……”
几个长辈煞有其事的对还没到手的房子展开了美好的畅想,但是真正的户主,赵爱民低头老实的吃饭,一言不发,一副长辈说什么是什么的表情。
“还有这是先不要说出去,老三家哪里也不要说。”赵母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陷入了沉默。
这确实是一个现实又费心的问题。
赵国生和刘兰秀一听这句话,条件反射的对视一眼,心虚的低头扒饭不吭声。
“咳咳,其实我也打算在县城买套房子。”趁机把下一套要买的房子事情说出来。
就算以后发现他买了两套房子,那也很好接受了,既然能买一套房子,那就能买两套房子。
“你们两兄弟钱够吗?”赵父沉默了会问。
这是好事,孩子们上进,能在城里买房,他们高兴啊。
“够,买房的钱我早就预留出来了,所以,大哥,之前我说的话还是有效。”赵国生笑着不好意的说。
“好家伙,看来这几年你确实挣了钱。”赵福生兴奋的一掌拍在赵国生肩上,很替他这个弟弟高兴。
赵国生:“……”
“那就好。”赵父当然知道他二儿子这几年挣了钱,就是不知道挣了这么多?县城的一套房子啊?
“你们几个小子,都不是小孩子了,爱民都当爸了,爱文,爱泽也要上高中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们几个心里有数啊。”小孙女更不用说,聪明着呢,不用赵父提醒。
赵父赵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家里的秘密需要避开老三家?就像他们从来没想过真有一天去北京看□□一样。
心脏在左边,一直是偏的。
仔细想想,这事也不算偏心不偏心的问题。
第236章
吃过饭; 又打包了一份回去给躲在他们家阁楼上养胎的大侄儿媳妇兰花。
夜里; 本来很疲惫的赵国生因为晚饭饭桌上的一番讨论,他更加确定心中那个想法,那就是在家里开个小卖部。
不说发大财,发点小财还是可以的。
虽说他投资大儿子和姐夫那个木材生意已经上路开始盈利了,但是; 那事他始终插不上手。
就这样闲置在家也不是一回事,如果出去找工作,他又不太乐意,毕竟他认为合适的,人家又不要他; 要他的; 他又不乐意了。
所以,在村里开个小卖部最合适不过了。
一边顾着泥鳅黄鳝的买卖; 一边买车后在镇上或者县城这条路上跑,顺便进货,一举两得。
赵国生越想越觉得可行,便把这个想法和刘兰秀说了。
没想到刘兰秀一听; 没有反对,沉默着在认真思考。
赵国生一看这样; 心里有底里; 这事八成是成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刘兰秀就同意了。
说做就做; 赵国生趁着送东西去赵父赵母家的时候,把这事和他俩老提了。
“爸,姆妈,我打算在家里开个小卖部?你们觉得怎么样?”赵国生很期待的询问意见。
“钱够吗?你不是说要在县城买房子吗?”赵父摸着腰间的旱烟,看了眼赵国生,又伸回手,怕一大清早抽烟被儿子说教。
“钱倒是够了。”就是怕人手不够啊。
“钱够了,那你就去做吧,我和你姆妈没意见。”你都想好了,他能说什么?要是之前,他还会说几句,现在吗?听儿子总没错。
毕竟儿子短短几年挣了一套县城房子的钱啊,还有能力带他们俩老去北京旅游。
再说了,他也觉得每次买东西不是去镇上就是去县城,太远了,不方便。
赵家村地理位置不错,隔壁还有好几个村子连着呢,据他所知,还没谁家开了小卖部?
一个是没本钱,二个是家里不够宽敞,三个是没几个人想到这上面去。
“就是,想开小卖部就开小卖部吧。”赵母也笑着表示赞同。
赵父赵母之所以这么爽快,也是赵国生这几年十分靠谱的形象奠定的。
“爸,姆妈,我是这么想的,要是我家真开了小卖部,你俩老也别种地了,来帮我看店怎么样?我和兰秀也忙不过来啊,巧儿马上生二胎了,小铃铛也被我接回家里来带了,我时常还得跑县城去卖黄鳝泥鳅和进货啊。”俩老人年纪大了,不看着他们,老是大中午的扛着锄头出去,万一中暑倒在地上都没人知道。
这老人一倒地啊,容易引发老溢血,这个病一发,轻者修养几个月,重者容易瘫痪。
“啊,不种地了啊?”赵母想着不种地?心里不踏实啊。
“姆妈,我说的不种地,就是你们俩老不要下田下地了,让我们年轻人来干农活。”就知道他姆妈舍不得吗那两亩地,能卖几个钱?他们又能吃多少?
“行,我们俩老听你的。”赵父瞥了眼赵母点头。
“哈哈哈,那我们就享福了。”见老头子答应,赵母也不能多说什么了,想想能这么早就享福,不也很好吗?
“那行,爸,姆妈,就这么说定了,要是你们不答应,我还真不想开小卖部。”忙不过来啊。
“好,答应了。”
“那……爸,姆妈,工资你看怎么给?”亲兄弟,明算账,这亲爹妈又怎么开工资呢?
“要什么工资?没听说过给儿子干点小事还要钱的?”赵母瞪了他一眼,很不满的说,那意思好像是赵国生拿他们当外人了。
“不要钱那可不行啊。”赵国生怕被老三家的指桑骂槐的成天乱说。
“不要钱,你家伙食好,我跟你姆妈就在你家吃饭,怎么样?”赵父觉得这也算是老二故意设法想着给他们俩老养老吧。
谁让他儿子好几次过来,好巧不巧的不是碰到他们俩老在在剩饭剩菜,就是大中午不在家的出去除草了。
一次是巧合,说上几句,他们也没放在心上。
二次是巧合,笑哈哈的打马虎糊弄过去了。
三次就很尴尬了,面对儿子很没底气的辩驳。
四次,呵呵,他们俩老像犯了错的小学生,被赵国生训了。
这不,现在都不让种地了。
脑补过度的赵父赵母自恋的认为赵国生想开小卖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他老俩找事做。
于是心中既然感动又是欣慰。
“要不干脆搬去跟我们一起住?反正美艳那屋一直空着呢,就不用等再过些年,有更多钱了,在旁边起一座几层的小洋楼再搬了。”赵国生早就想过了,给赵父赵母养老的问题,不是他家就是大哥赵福生家。
想来想去,还是他家最宽裕,他自己来给俩老养老最放心。
“搬你家去住?”赵父有点犹豫,赵母有点心动。
人老了,就喜欢家里热闹。
“这会听我的,就这么决定了,今天就搬,上午你们先收拾下东西,下午就搬,这事我会和大哥和宏生说的。”早搬早了事,别磨磨唧唧的又出什么意外。
这事他和刘兰秀早就商量好了,就差赵父赵母同意了。
不等赵父赵母反驳,赵国生就走了,先去了趟大哥家,后又去了趟赵宏生家。
赵福生对他竖起大拇指表示赞美,说他在起房子之前就问过赵父赵母要不要搬到一起住?顺便把房子也起在一起,赵母那时候毕竟偏心老三,觉得自己还能干活,没点头。
现在被赵国生说服了,赵福生也松了一口气,有人看着他爸妈,总不会再出现那种摔跤的事了。
赵母上次摔伤了腰,他现在还心有余悸呢,对老三媳妇的态度也相当不满。
赵宏生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看起来有点不得劲,估计他也有过想给赵父赵母养老的想法。
而王梅芳乐呵呵的笑着不要钱的夸赵国生孝顺,夸的赵国生一阵阵的心虚。
第237章
有王梅芳那个大嘴巴在; 不用做任何宣传; 赵国生要在赵家村开小卖铺的消息已经传的人尽皆知。
再加上赵父赵母突然参加住到赵国生家,这一消息更加确定了。
搞定赵父赵母后,赵国生第二天就去县城询问相关手续问题,顺道把小卖部所需的货架和柜台要求跟赵爱华提了提,让他在家快点赶工出来。
这年头; 工商局还不如后世那么完善,可以说,如果他不去办理这个手续,其实也没人去多管闲事。
一个山村里的小卖部,谁知道?谁去查?
也就赵国生比较讲究; 喜欢一步到位的把手续全部办齐全了。
任何事; 能不让人揪到小辫子就不让人揪到小辫子,更何况现在办手续可比后面办手续简单多了。
再加上有个在政府部门上班的亲戚; 巧儿她娘家大哥愿意帮忙去跑手续,赵国生就更顺利了。
他只需要寻找安全且方便的进货渠道就行了。
有人忙着做货架和柜台,有人帮着跑相关手续,他自己也勤快的在县城找进货渠道。
一切安排妥当后; 赵国生终于决定要买车了,在这之前; 他必须要弄出一个驾照来。
“文涛啊; 你知道哪里可以学车吗?驾照要多久才可以到手?”赵国生抱着大孙女笑眯眯的问。
“怎么?国生叔你要买车?”冷不丁的被赵国生这么一问,他真有点反应不过来。
因为赵国生在他心目中,那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啊; 就算有那么点见识也洗脱不了他没文化的本质啊。
这年头,学车的人不多,更不用说驾照这回事了。
基本上都是无证驾驶,只要不跑长途有编制的工作,只是在县城和乡下转转,谁管你有没有驾驶证?
“这不想在村里开个小卖部,想买个三轮车进货。”四个轮子的小汽车,他买不起,也舍不得买啊。
“正好我们单位也有人在学车,我把你的名字也报过去吧。”王文涛想了想这也不算什么事。
就在赵国生为开小卖部的事情忙碌时,他再次当了爷爷。
巧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