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90年代学渣逆袭-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里哪里,是我们沾了韩小美同学的光啊,你们不知道,现在整个省台都在说,谁要是采访到了韩同学,随便什么新闻,保准能评上年度好新闻!”肖月华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这个年代国内一个高中生能得到m国大导演的认可,还要买她的版权,那可不得了!相当于半个诺贝尔奖的分量了吧?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三天
韩小美猜的没错,后续的报道出来之后,车成筠和韩爸他们算是彻底忙起来了,全省各地都有人打电话过来问泥鳅什么时候能出来,有想做善事替老百姓解决销路问题的,也有自己做餐饮,确实需要稳定优质的货源的……总之,等到韩小美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水产养殖基地第一批投放的泥鳅苗,基本上已经被预订一空了,后面源源不断打电话过来“想支援贫困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热心老板,只能遗憾地决定等下一批了。
“哈哈哈小美,你车叔叔说了,等今年咱们养殖基地分红的时候,他要代表乡里,单独给你发个大红包!没想到啊,本地新闻竟然影响这么大!”韩爸在电话里激动道。
“那是,六点半到七点那个时间段,除了本地新闻大家还有别的可以看吗?”简直是霸屏好不好?韩小美在心里吐槽道。
“对了爸,你和车叔叔说一声,等开春了,咱们那里不是有黄条鱼吗?买个十几条腌一下,那天去采访的记者和两位主任每家送几条过去,两位主任再加两瓶酒两条烟吧,人家帮忙归帮忙,我们该表示的还得表示的。”韩小美不忘叮嘱道。
“我正想跟你说呢,你和你车叔叔想到一起去了,他今天也问我呢,说想找你打听一下两位主任家里的地址,人家帮了我们这么大一个忙,我们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啊。”
“不用地址,爸你们把东西准备好,拿到我这里来,我送到罗主任那里去,怎么分他会去分的,意思到了就行。”韩小美无奈道。
作为一个不知道送礼为何物的外星人,短短几年内就熟练地掌握了人类的送礼技巧,不得不说,韩同学真是一个入乡随俗的好外星人!
韩小美特意叮嘱韩爸去买黄条鱼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鱼产量少,而且非常娇气,现在还没有能人工养殖成功的,而且每年只有开春那段时间捕捞上来的黄条鱼才最肥美。
本地人吃黄条鱼,新鲜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对半剖开之后,拿盐薄薄地抹一层,腌制半天之后,拿出去暴晒两天,等到表面发硬之后,取下来放在阴凉的地方吹两天风,等到风干之后,拿松柏叶熏到金黄色,吃的时候切成块,只需要放一点点菜籽油和拍碎的蒜瓣、干辣椒等,味道就非常好,本地人都好这一口,因此每到开春世界,很多大爷大妈不惜凌晨两三点起来去菜市场蹲守,也要买到两条黄条鱼腌了给家里人尝鲜。
在他们h市,开春的时候能拿两条腌好的黄条鱼送人,那可比送人家高档烟酒还要受欢迎,烟酒什么季节都能买到,新鲜的黄条鱼可不好买!
韩爸接到女儿发布的任务,正想挂电话,没想到女儿却喊住了他。
“爸,先别挂电话,有个事情要跟你说一下。”
“啥事?”
“上次你不是让妈寻摸着再在城西这片买几个老宅子吗?妈那边说看了一个,觉得还不错,而且关键是院子很大,虽然比别人家的贵了点,但是等以后城西那片拆了的话,说不定再加点钱能换两套房子,妈说让你明天抽空过来看看,觉得合适就赶紧定下来。”韩小美解释道。
“这么快?”韩爸诧异道,他压根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找到合适的房子,因为现在市区到处都在拆了盖新小区,早就听说城西迟早也要拆了,这个时候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把房子卖了?
“所以妈才说儿女都是债啊!那户人家就一个儿子,说是在j省省会工作,相中了那边一个本地姑娘,那姑娘家里条件挺好的,没别的要求,就要求他们家能在省城给买个楼房,老夫妻俩虽然是工人,但攒了一辈子也没攒到这么多钱啊,没办法,只能卖了老房子凑凑了。”韩小美叹息道。
“那我明天就去!”韩爸立刻答应道。和韩小美不一样,他倒是很能理解这对老夫妻的决定,如果韩小荣今后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就缺一套房子的话,他们夫妻砸锅卖铁肯定也要给儿子买房子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恨自己能给的太少。
“老张,给我半天假呗?”挂上电话,韩小美拦住了准备去开会的张伟忠。
“你又想去干啥?韩小美同学,你自己算算,你开学到现在一共缺了多少课?全校学生加起来都没你请假多!”张伟忠看了看还有点时间,也不急着去开会了,停下脚步开始教训学生。
“行,那我去上课了,下个月辩论大赛别找我了。”韩小美撇撇嘴,背着书包作势就要转身。
“等等!我的小姑奶奶!我就唠叨两句都不行吗?”张伟忠被自家学生秒杀,无奈低头,“好了好了,回头给我补个请假条,去吧!好好准备辩论大赛啊,咱们学校这次能不能一雪前耻,就看你的了!”
“放心吧!您看我什么时候得过第二名的?不是我说上一届,走后门就走后门,比赛的时候还要塞关系户进去,别人家学校可不会跟你客气的。”韩小美挥挥手赶紧跑了。
张伟忠无奈一笑,韩小美的话虽然难听,但道理却是真真的,别的比赛就算了,辩论比赛这种需要团队协作配合的比赛,塞个脑残猪队友进去,杀伤力等同于给对方提供了攻讦自己的完美突破点,随便说出一句脑残的话,都能成为对方反攻的焦点……啧!谁家把自己孩子走后门塞去辩论队丢人?这怕是后妈吧?
韩小美跳上公交车,刚到城西公交站台,就看到韩妈和吴姥姥正和一帮老太太在那边晒着太阳撸槐花。这个季节正是槐花盛开的时候,新鲜的槐花拿来做槐花团子,晒干了之后拿来做蒸菜都好吃,因此,家庭主妇们闲着没事,就会去城西河坝那边打许多槐花回来。
刚打下来的槐花是带着梗的,要晒了做干菜,就要把梗去掉,主妇们一人面前一个大竹篮,左手拎着槐花梗,右手沿着根部一撸,洁白的槐花就如雪花般落到竹篮里,空气中漂浮着阵阵槐花的甜香。
“妈!”韩小美蹲下来搂住韩妈的胳膊,“阿姨们下午好!”
“现在不是上课时间吗?你怎么现在跑过来了?吃饭了吗?”韩妈挑出一串看起来很干净的新开的槐花递给韩小美。
韩小美接过来撸了一把新鲜的槐花塞到嘴里,他们村里的孩子都这么吃的,每逢槐花盛开的季节,孩子们放学路上都会摘几串刚开的槐花,边走边吃,新鲜的槐花里面有着饱满的蜜囊,刚放进嘴里的时候是一股清香味,咀嚼了几下就有槐花蜜的甜味了。
“吃过啦,中午在食堂吃的,今天不是补习班上课第一天吗?我早点过来,等下万一要是家长们有什么问题,我在这里也比较清楚。”韩小美吃完一串还想去拿,被韩妈拦住了,“少吃点,等下回去给你做槐花团子吃。”
“哎呀向红妹子,你这闺女可真是又漂亮又能干!小小年纪就能给家里挣钱了,哪像我们家那个,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看闲书,回回给我不及格!”旁边一个胖乎乎的阿姨羡慕地看着韩小美。
如果换做是其他孩子大白天的翘课回家,他们早嘀咕上了,可是,换成韩小美,大家只会觉得,不愧是省状元啊,天生就是读书的料,你看看人家,大白天的不上课,回回还能考全校第一!
这个年代住在城郊平房的邻居们,并没有后世住楼房那么封闭,大家闲着没事就互相串门,早就知道新搬来的韩家大闺女是个神童,不但中考考了全省第一,写的文章据说连人家外国的报纸都夸她写的好,还有什么外国的电影导演想把这个文章的故事买下来拍电影,这事儿还上了本地新闻,很多人因为这个特意看了两次本地新闻,一次直播,一次第二天回放,就因为里面出现的那个小姑娘,竟然就是他们身边的邻居!
这简直太神奇了!
不过,羡慕归羡慕,韩家那个补习班附近的邻居却是没有一家报名的,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没钱!
开玩笑哦,一个月就要1200块钱,抵得上他们全家几个大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了,有的人家干活的人少,一个月收入还没有这么多呢,都拿去上补习班了,全家人喝西北风去?
然而,自家上不起,能看看上的起的也好,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知道自己这片出了个省状元之后,街坊邻居出门跟人侃大山腰杆子都挺拔了不少,你说你家住楼房?切全市楼房那么多,你看看哪个小区出过省状元?
哦你说你们小区出过省状元,那人家上过外国的报纸吗?没有?很好!我们有!嘿嘿就是这么嘚瑟!
女儿回来了,韩妈和吴姥姥也没心情和街坊闲聊了,将撸回来的槐花塞到编织袋里,一家三口回到自家小院,韩妈将撸好的槐花摊平放在院子里铺好的塑料袋上面晾晒,韩小美在一边帮忙,吴姥姥从没撸的槐花里挑了十几串新开的,撸下来拿去洗了。
洗干净的槐花要使劲儿攥掉水分,放入两勺面粉,打两个鸡蛋进去,加盐后,搅拌均匀,放少许花椒粉,然后就是考验技巧的时候了。
吴姥姥做了一辈子槐花团子,几乎每年都做,经验十分老道。只见她两只手虚拢着,拿一些搅拌好的槐花和面粉放在手心,三两下就团成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团子,小心翼翼放入铺了蒸布的蒸笼里。
大半盆的槐花一共做了三个蒸笼的槐花团子,吴姥姥将三个蒸笼架在一起,放在大柴锅上,柴锅里放入半锅水,盖上盖子,大火蒸几分钟,好吃的槐花团子就做好了。
蒸熟的槐花团子,可以蘸着辣椒酱吃,也可以等凉了之后,下油锅炸了吃,韩小美特别喜欢吴姥姥做的油泼辣子蘸槐花团子吃,既有槐花的香甜,又有辣椒油的鲜香,百吃不厌!
第一百六十四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四天
女儿难得过来这边吃饭,韩妈自然不会只准备一个槐花团子,晒好槐花之后,韩妈擦了擦手,拿了钱包就出门了,直奔城西这边的菜市场。
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那种集中的农贸市场,说是菜市场,其实就是两排沿街的用石棉瓦搭起来的挡雨的棚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卖鱼的、卖肉的、卖菜的都有,韩妈知道女儿爱吃水产,买了一整条约莫成人手臂长短的黑鲢,让卖鱼的帮忙杀了,鱼头单独剁下来,连着一掌宽的鱼肉,准备待会儿买块嫩豆腐回去做鱼头炖豆腐。
鱼肉拿来做一个红烧鱼块,下面铺一层大白菜叶子和自家做的粉条,味道不要太好。看到有新鲜的泥鳅,一问居然要两块钱一斤,韩妈撇撇嘴,没舍得买,反正韩爸每次来的时候肯定会带些泥鳅过来,家里从乡下收的不论大小才八毛钱一斤,还比这个新鲜呢。
没有买成泥鳅,韩妈跑去买了两块豆腐,准备回去用自家带来的萝卜,给女儿炸些豆腐丸子和萝卜丸子吃,家里还有过年吃剩下的新鲜猪肉,看了有卖兔肉的,又去买了二斤兔肉,准备等下做个干锅兔肉,他们三个人,外加俩保安,差不多够吃了。
因为晚上和学生们说好的六点半开始上课,因此,韩妈回去就忙着开始做饭了,炸了一大堆萝卜丸子、豆腐丸子、猪肉白菜丸子等等,刚炸出来可以当零食吃,等凉了之后,吃饭之前舀点儿骨头汤,把丸子下到里面滚熟了,再撒一把菠菜叶子进去,就是好吃的丸子菠菜汤了。
干锅兔肉炒好之后,韩妈切了两个大土豆,将简单炸了一下的土豆片铺在锅底,把干锅兔肉倒进去,吃完兔肉之后,吸饱了兔肉汤汁的土豆也非常好吃。
“妈,还是你做的饭菜最香了!”韩小美吃的头都不抬,哪怕章家小院那边的牛大厨手艺再出众,韩小美也还是觉得妈妈做的家常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你慢点吃,小心鱼刺。”韩妈笑眯眯地夹了一块刺少的鱼腹肉放到她碗里。
“放心吧,姥姥不是说吗?我三岁就学会自己吐鱼刺了!妈你别把锅巴铲了啊,等下我要吃红糖锅巴。”韩小美吃着碗里的还不忘锅里的。
“慢慢吃,就知道你爱吃那个,刚才我已经塞了一把稻草进去给锅巴捂着了。”吴姥姥笑眯眯地看着外孙女。
吴姥姥做的红糖锅巴真是一绝,大柴锅做好饭之后,下面就会结一层厚厚的锅巴,把上面的米饭盛出来,单留锅巴,然后点燃一把稻草塞到灶膛里,听到锅巴发出响动的时候,舀几勺红糖,均匀地洒在锅巴上面,然后就等着灶膛的温度隔着锅巴慢慢融化红糖,融化后的糖汁顺着锅巴的缝隙渗透进去,将原本金黄色的锅巴染成了深褐色,看着不太好看,但吃起来却特别好吃。
今天韩小荣不在,所以,一大锅的红糖锅巴都便宜了韩小美。韩妈和吴姥姥是不肯吃的,一个是人老了啃不动,一个是只要看着女儿吃的开心就满足了。
韩小美也没有推拒,因为她知道,他们家的长辈都这样,哪怕自己一口不吃,只要看着孩子吃的开心,比自己吃了还高兴呢。这是属于长辈的爱,她上辈子不曾拥有,这辈子,谁也别想从她手里夺走!
吃完饭,韩妈和吴姥姥收拾碗筷去了,韩小美走到隔壁去看了看补习班的教室。
和半个月前相比,现在的教室简直是大变样了,墙面是新粉刷过的,原木色的单人桌椅整齐摆放在屋子里,一共4排,每排8个人,看着既宽敞,又不会因为距离黑板太远伤着眼睛。
和寻常人家的堂屋不一样,这个由堂屋改造成的补习班,屋顶上垂下来足足六个一百瓦的大灯泡,连老师讲座上都悬挂着两个大灯泡,不过,对于女儿的这种近乎奢侈的决定,向来节俭的韩妈却是大力支持的,这些灯泡也是她亲自去买的,特意挑了最好的牌子。
对于韩小美的疑惑,韩妈难得狡黠地对女儿悄声说道:“小美,你就一直没有发现,小荣屋子里的灯泡,比你屋里的瓦数大了一倍吗?”
韩小美:⊙o⊙!
“你弟没你这么自觉,晚上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打瞌睡,我就故意把他屋子里的灯泡换成大功率的,我就不信等灯那么刺眼他还能睡得着!”韩妈恶狠狠地说。
韩小美:→_→
不过,不得不说,韩妈真的把这个补习班布置的和给自家孩子布置的书房一样了,原先破损的玻璃窗全部换成了新的,悬挂着米色的窗帘,单人课桌配的是舒适的靠背椅,椅子上面铺着藏蓝色的手工缝制的坐垫。
正看着教室后面的黑板,想着要不要在上面写些什么的时候,门外传来一男一女的声音,韩小美笑了笑,赶紧走出去,迎接今天来上课的两位补习老师。
两位老师一个是在二中教了十几年语文的中年男子,姓张,一个是三中的英语老师,姓王,也是四十多岁的年纪,胖乎乎的。
张老师和王老师其实都是教学水平很不错的,但是没办法,这个年代不管做什么都要托关系走后门,张王两位老师都是从乡下花了很大功夫调到市里的,能有学校肯要他们就不错了,至于编制?慢慢熬吧!每年上面给学校的编制名额就那么一两个,十有八九都是给人预定下来的,哪里轮得到他们?
别看老师这个职业表面上光鲜,其实,没有编制的教师是很苦的。一个月才四百多块钱,这个工资相比农村代课老师来说已经不错了,但是,农村代课老师花费少啊,可以自己种菜养鸡,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不像在城里,就像韩妈说的那样,出门买根葱都要花钱,四百多块钱,也只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罢了,需要夫妻俩都出来工作,家里才能存得住钱。
张老师当年之所以离开他深爱的乡村中学,想尽办法调到城里,就是因为他爱人得了糖尿病,这种病需要定期去大医院检查,还要买药、打胰岛素,继续留在农村的话,他老婆的病就麻烦了。因此,张老师只能选择带着老婆回到城里。
可是,糖尿病的治疗花费很大,张老师每个月几乎一半的工资都拿来给老婆买药了,家里还有个上小学的儿子,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为了补贴家用,一直在外面带补习班。这次也是多亏了他认识邹亮磊的那位教育局的亲戚,听说韩小美这里的补习班待遇比外面高点,特意把张老师介绍了过来。
不得不说,在已婚妇女眼中,甘愿为了患病的妻子放弃理想和坚持的张老师真是值得她们敬佩的,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这么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个好男人,而她们也愿意成全这样一段美好的爱情,当初张老师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正是邹亮磊的亲戚帮忙给他想办法调到了市里的。
和张老师相比,胖乎乎的王老师就比较可怜了。王老师原本也是农村代课老师,年轻的时候长得漂亮,机缘巧合下嫁到了城里,在婆家的帮助下调到了三中,不过她婆家也不是那种很有背景的,能帮她调到城里就不错了,编制什么的就没办法了,原本一个女人每个月能有四百多块钱收入也算不错了。
可是,王老师第一胎生了个女儿,这让她的生活立刻变得艰难起来。
这个年代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非常严厉,王老师这样的要是敢生二胎,不但要罚款还要丢工作。王老师就不太愿意,而且她也很爱自己的女儿,不愿意为了生儿子而委屈了闺女。
这样一来,王老师的婆家不高兴了,公婆和丈夫都劝她干脆辞了工作,反正一个月四百多块钱也不算什么,还能安心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呢。王老师根本不愿意为了二胎放弃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婆家和丈夫却觉得她忘恩负义,因为三中这个编外教师的工作原本就是婆家帮她弄来的,结果儿媳妇调到了城里,却不愿意给他们家生儿子,这怎么成?
王老师的婆家也挺狠,假装默认了王老师的反抗,私底下却悄悄让儿子和厂里另外一个女孩子好上了,直到那个女孩子也怀孕了,偷偷去查了怀的是男孩之后,一家人才对王老师摊牌,请她为他们家大孙子“让路”。
王老师也是硬气,当场便说要去法院告她丈夫重婚罪,“你们不让我和我闺女好过,你们全家都别想好过!法院一告,你儿子准得被判刑,还要丢工作!咱们鱼死网破!”
原本得意洋洋的婆家顿时害怕了起来,他们也没有什么很厉害的背景,万一儿子真被儿媳妇告了,丢了工作就麻烦了。
不过,王老师这么说,并不是想继续和丈夫过下去,这样的一家人,她早就不想继续过下去了,说去告他,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和女儿争取一笔抚养费罢了。
最后,王老师叫来了娘家人,从婆家拿走了他们家在城西这片的一个不值钱的砖瓦房,外加两万块钱的离婚补偿,也不提什么女儿的抚养费了,反正就算提了他们也不会给的,女儿也归了她,正好,她婆家也不太想要个孙女,两万块钱买断一个孙女成年前的抚养费他们都觉得亏了呢。
就这样,王老师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搬到了城西,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幼托班,王老师每个月花三十块钱,把女儿寄放在信得过的学生家长那里,白天上课,晚上抱着女儿批改作业,挣的钱一分都不敢多花,为了省钱晚饭经常是两个馒头就打发了。或许就是因为面食吃多了,真个人都开始发胖了,不过,反正她也不想再找个男人结婚了,她不想让女儿受委屈,哪怕一个人过,也要让女儿得到她所有的爱!
韩小美敬佩这样独立自强的女人,也愿意为了王老师和她的女儿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
“一晚上两节课两个小时,一节课18元钱,包一餐宵夜。您可以把女儿放在我妈妈和我姥姥那里,反正我妈经常念叨着要带孙子,我弟才上初中呢,先让她带带您家宝宝熟悉熟悉。”韩小美笑着说。
韩妈在一边哭笑不得地指着她闺女,却并不反对女儿的话,实际上,当初坚持要留下王老师的就是韩妈,作为女人,她更能理解王老师的坚持,为了女儿的幸福,当母亲的真的什么都能豁得出去!
第一百六十五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五天
带王老师和张老师去看了老师们备课改卷子的办公室之后,补习的学生们也陆陆续续来了。
不出意料的,好几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小汽车送来的,气派的小汽车,差点把他们家门口的小路给堵上,引来一堆街坊邻居站在门口看热闹。
一共三十个学生,没一个迟到,都在六点半开课之前到了,大多数都提前了半个小时,有的大概家长实在不放心,还磨蹭着留在韩家院子里不想走,韩小美干脆让韩妈和吴姥姥去邻居家借了一些凳子回来,摆在补习班后面的空地上,不放心的家长可以留下来,第一天上课,允许试听!
第一天上课,韩小美并没有要求两位老师讲太多内容,看看距离上课时间还有一会儿,教室后面已经坐满了家长,人数加起来比学生还多,韩小美无奈一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