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冒险(楚白)-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一定。”程鹏摇头,“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简单、粗暴、有效。”

“哦?”众人齐声讶然,连连追问。

其实大家这都是明知故问,那个“简单、粗暴、有效”的办法几乎尽人皆知,只是很多事情,大家在心里面明白就行,说出来那就不怎么妥当了……

所以当程鹏微微一笑,仿佛玩笑一般说出:“杀了他老爹跟哥哥,他自然就是皇帝了,这招自古以来就被人用惯了,每一个皇室成员都无师自通——而且是业务精通,唉!天家无情啊!”的时候,他们便出手了。

“胡言乱语!”常言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主公被人如此讽刺,身为臣子的若是再没有一些表现,当真就该死了。所以李世民部下众人中,一个穿着红衣的女子和刚才便要出手的黑脸大汉齐声怒喝,同时出手。

这两个人的武艺都非同寻常,那女子出手间剑气飞扬,用的乃是一柄系着长长红绸的宝剑;而黑脸大汉手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杆钢鞭,挥手间劲风呼啸,犹如平地里刮起了旋风一般。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那女子到也罢了,但这黑脸大汉出手时的威势,便是一直冷淡沉着的师妃暄也不禁轻声惊呼,显然是吃了一惊。

红拂女,四星中段,“剑器舞”的创始人。

尉迟恭,五星入门,隋末唐初第一猛将。

众玩家早已用评估指令知道了这两个人的身份,并且安排好了对策。此时一见二人动手,乔喜立刻挥动缅刀迎上了红拂女,而程鹏则取出一杆二星白银级的长枪挡住了尉迟恭。

人影闪动、金铁交鸣,兔起鹘落间双方便交手好几招。

乔喜的刀法学自《大唐游侠传》世界的顶尖高手大侠段珪璋,基础极为扎实,后来又跟着侯希白学习,将花间派的武功化入刀法之中,端的是自成一派。此刻出手,只见刀光如雪,偏偏姿态清雅,毫无半点烟火气息,配合他一身文士青衫,当真是飘逸潇洒,犹如世外仙人。

他的对手红拂女身为剑器舞的创始人,出手也是极为华丽,红绸翻滚如江海波涛,剑光纵横若神龙夭矫,每一个动作却又多合于音律,仿佛不是在生死搏杀,而是在翩翩起舞。加上她本人的确是美丽异常,顿时让人有目眩神迷之感。

这一对打得飘逸好看,而另外一对就截然不同了。

程鹏的武功走的是朴实遒劲的战场路子,纵然有机巧变化也只是辅助,而那黑脸大汉尉迟恭同样身为战场上冲杀出来的勇士,出手同样刚劲猛烈,没有任何虚招花哨。

二人甫一交手,便打得劲气激荡,周围的桌椅地板顿时遭了秧,支离破碎不在话下,偶尔被双方同时击中的,甚至会直接变成粉末,连一块稍稍大一点的碎片都找不到。

银白色的长枪和黑黝黝的钢鞭带着呼啸的风声,不时在空中相撞,而两件兵器的主人也抓住任何可能的空隙,以拳脚互相招呼,竭尽全力要将对手迅速击毙。

只是他们都没能如愿。

程鹏心中暗暗皱眉——这尉迟恭明明只是初入五星,还没能领悟“领域”的奥妙,出手间也只是稍稍有些圆熟如意的雏形罢了,偏偏那一条钢鞭神出鬼没,总是能挡住自己的长枪;而他的拳脚功夫虽然稍稍逊色,五星级角色的身体素质却又比程鹏高出很多,纵然挨了一两下也全然不买帐,实在难以拿下。

他却不知道尉迟恭的心中更是震撼——扬州程鹏乃是近年来横空出世的年轻高手,有许多骄人战绩,尤其几次孤身踏破大军,更是得了“破军”的美名。但他却自信程鹏定然不如自己,常常说若是双方交手,定要斩程鹏于马下。今日一见,原本气息感应之下程鹏确是要比自己弱了一些,但真正打起来却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钢鞭招数竟然拿不下对手,反而在拳脚间吃了一些小亏……

当真是岂有此理!

若是这样继续打下去,随着敌人渐渐“熟悉”了程鹏和乔喜的招数,他们只要找个机会亮出神将器,必定可以依仗神兵的优势一举毙敌。

但师妃暄在这里,李世民会让自己的部下当着“贤人”的面上演全武行吗?

当然不会。

所以他很快便阻止了这场战斗。

说实话,他真的很希望将这些说话顶人心肺的家伙干掉,但既然连部下之中最厉害的尉迟敬德都出手无功,那么再打下去也只是徒然失了风度而已,实在没有必要。

李世民那边不打了,程鹏和乔喜也只好收手——再打下去,只怕师妃暄就要出手帮忙了,他们此来主要是摸摸对手的底细,现在任务已经完成,自然也不是非得将敌人力毙于此。

反正……陷阱已经埋下去了,下次交手的时候,便是红拂女和尉迟恭的死期!

“这位乃是襄樊的寇少帅吧?”师妃暄仿佛完全没有被刚才激烈的战斗影响,微微颔首,以一种犹如吟诗般优雅的语调问道,“听少帅所言,似乎对于为君之道也颇有心得?”

寇仲哈哈一笑,朗声答道:“不敢说有什么心得,只是比这位秦王殿下要更懂得一点点罢了。”

这近乎狂妄的话让李世民的部下又都变了脸色,就是李世民本人也一脸讶然——他对于为君治国之道颇有自信,而区区一个寇仲,出身草莽、既没名气也没实力,凭什么说这样的大话?

“正如我刚才所说,这位秦王殿下是个好丞相,却做不了好君王。”寇仲侃侃而谈,“略去身份不提,他刚才说的那些方法,统统都只是丞相的范围,没有真正说到君王所应该做的点子上。”

“愿闻其详。”这一下连师妃暄也好奇了,和声追问。

寇仲又是一笑,说出了他的见解。

正确地说,是当初出发之前,侯希白帮他拟定的答案。

第5章唇刀舌剑

寇仲,扬州人氏,祖籍不明,混混出身,没上过学,粗通文墨,尚无表字……

最后这一点是很诡异的,古人但凡有点身份的,无不请师长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字号,但偏生《大唐双龙传》世界里面的NPC们,十个倒有九个没表字,也真是一桩怪事。

据说游戏策划组曾经去当面请教过撰写原著的黄易先生,结果得到了“我塑造的是一个胡风盛行的世界,所以没有表字可言”的答复。

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大冒险》忠实地体现了这一点,NPC们几乎都没有表字。

当然,这是题外话。

有没有表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寇仲没上过学。

特别强调这一点,绝非某人歧视学历不高的人士,只是要说明一下,寇仲实实在在不可能在为君治国方面拥有比李世民更出色的才能。

倘若李世民是一品的丞相之才的话,寇仲充其量就是个二三品的将军之才,还属于不宜独领一军的那种。

像这样一个人,要说武力超过李世民,大约还是很可能的;但要说他在政略方面能超越中国历史上前三位的明君唐太宗,那简直连小孩子都不会信。

但寇仲偏偏就敢这么说,而且显得底气十足的样子。

所以就连一直很淡然的师妃暄也忍不住提高了几分音调,出声追问。

面对着众人怀疑的目光,寇仲笑了。

“刚才秦王殿下说的那些的确都很好,一条一条切合时弊,不愧为大才。”他先是小小地恭维了李世民两句,却又转头说道,“但秦王殿下的很多说法,其实都有些问题——比方说‘乱后易教’这一条——诸位可曾见过训虎?训虎的一个关键就是要给老虎吃熟肉,不让其有扑杀生灵的机会,不激发其本性中残暴的一面。如今乱世,百姓行路间都常常带着兵器,性格之中凶悍的一面已经渐渐激发,如何能够再以单纯的‘教化’来令其重归和顺?”

“所以说要偃革兴文……”

李世民的话刚说了一半,便被寇仲打断:“我之所以说秦王殿下只是丞相之才而非帝王之才,一个关键就在于此。民众有血性斗志,并非坏事,只看如何引导而已。汉家子弟多负弓提剑,所以能扫荡匈奴,广大汉室。若是将民众的血性斗志用文化来抹杀,那么再有外敌入侵,当如何自处?”

“某当提兵克之!”尉迟恭大喝。

“吹牛谁不会!”寇仲冷然道,“你们李家现在还跟突厥关系暧昧呢,怎不见你提兵去克了颉利可汗?”

“兵从民中来,有勇悍之民,便有勇悍之兵,所以民风勇悍并非坏事。”寇仲话锋一转,开始立题,“我以为乱世之后,当立法度、重规矩,令百姓有法可依,使官吏有法必依,百姓虽勇,有官府为调度,则非但不能为害,反而能够壮大国家。”

“严刑峻法,岂不是暴秦那套!”红拂女立刻反驳。

寇仲顿时大摇其头,叹道:“人不怕见识少,只怕不读书。寇某自从少帅军建立,便常常求学于贤,多少读了一些书——这位大姐可能不知道,其实汉初的法律比起秦朝来,丝毫没有减轻,几乎是一脉相承。”

“那为何暴秦二世而亡,两汉却绵延数百年?”

“秦之亡,关键在于‘滥用民力’,阿房宫、长城、北方戍卒、南方征讨……天下能有多少民力可用?被其消耗殆尽,百姓忍受不住,自然要反秦。杨广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失了天下民心的么!”寇仲摇摇头,长叹一声,“若是杨广能够薄徭役、少征伐,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又不是失心疯,何苦做这造反的杀头买卖!”

这话说得众人尽皆叹息,寇仲却又说道:“秦王殿下说‘中土既安,远人自服’,寇某也很不以为然。北地苦寒,诸胡皆仰仗牧业,生性凶悍,常思对中原下手,中土再怎么安定,也不过更加激起他们的贪欲罢了。”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寇仲先是引了一段古文,接着解释道,“这执干戚舞,乃是宣示自身武力,令有苗明白打不过,才能使其臣服。光靠修文,那是不够的!”

他并没有给李世民留下对答的时间,而是声音猛地一高,大声说出了自己对于为君之道的见解:“以寇某之见,为君之道首先在于选拔人材,因为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人去做,且不说我们只是凡人而不是圣人,就算上古圣王也需要臣子辅佐,所以选拔人才可谓重中之重!”

“选拔人才的方法,当以科举为主,但科举的项目要更丰富一些,凡属文化、武艺、兵法、吏治、农耕、工艺……只要是于国于民有用的,都应当设立科举,让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有晋身的机会,既可以充实国家,也可以号召百姓积极向上。”

众人纷纷点头,深感他所言极是。

“人才充足了,就该使用人才,这要求君主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去影响国政,尽可能多地听取百官的意见,毕竟多人的智慧定然胜过一人,何况文武百官多是杰出之士,才能未必在天子之下。轩辕黄帝尚且要问道于广成子,我辈凡人切不可自高自大,治大国若烹小鲜,国之大事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多讨论讨论,多采纳众臣意见,可以避免犯错。远的不说,倘若杨广能够多听听众臣的意见,大隋天下何至于崩坏至此!”

众人又纷纷点头。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军政了。自古以来常有军人乱政之事,由寇某读史所见,其根源在于两处:一是高官对于军队的掌控太强,二是军人对国家的向心力不足。对于前者,可以采用裁撤亲兵部曲、经常调动防区之类的方法来避免;对于后者,则要通过优待军属、厚恤烈属的方法来收拢军心,通过设立军校,让中下军官集中学习忠君爱国之道,再令士卒也日日颂扬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双管齐下,当能防止军人乱政。”

众人之中发出啧啧惊叹,显然这段话大出意料,便是李世民和师妃暄也为之震撼。

“下一个问题便是要抑制门阀,自古以来,高姓大族多拥有极大的势力,乃至拥有自己的军队,渐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譬如当今之世,四大门阀皆控制着大量的军队,无论谁当天子,都免不了与世家共天下,如此人材为门阀所得、官吏军民皆为门阀所掌控,便埋下了日后祸乱的根源。不仅如此,凡遇危难之时,高姓大族往往将自家的安危至于国家之上,毁国以保家,卖国以求荣,此风断不可长!是以寇某才提出要抑制门阀,乃是为千秋百世定计!”

李世民的部下们脸色都有些难看,李世民自己也不禁苦笑——他李家就是当今四大门阀之一,偏生的的确确为了自家利益和突厥勾搭不清,寇仲这番话掷地有声,犹如铁锤当头砸下,砸得他们说不出话来。

“最后一条便是废除魏晋以来喜欢玄谈的风气,重视实用。凡举文化农桑工艺军战种种,皆需花费时间人力去做,决不能只靠空谈。玄谈之风只是徒然浪费时间,既不能强国,也不能兴业,甚至不能用以教导学生,要它何用!”寇仲说完了这些,长长地吐了口气,“我的为君之道,便是如此!”

寇仲这番对答,不仅言辞流畅毫无凝滞,甚至连思考的功夫都没用,比起李世民刚才想一想说一说的表现,当真是判若云泥,配合他英武的相貌和豪迈的气质,顿时使人为之一震,油然生出“此人才是王者气象”的感觉。

便是心志坚韧的李世民和早已淡泊如水的师妃暄,也为寇仲的气势所摄,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的一个部下才气急败坏地叫道:“你不过是区区一个村长乡老之流,有什么资格发这种大话,谈天下大势!你有什么资格谈什么为君之道?”

寇仲轻蔑地一笑,根本就没有理睬他。

现在主客易势,占了上风的是寇仲他们,寇大少可不是那种“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该把右脸也伸出去让他打”的孱头,他奉行的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刚才李世民怎么无视他们,他现在就同样把无视还回去。

“秦川公子,对于寇某所说的为君之道,你以为如何?”

师妃暄微蹙蛾眉,多少有些为难。

平心而论,正如寇仲刚才所说,李世民的论点虽然很好,却不过是丞相之才,而寇仲所说的才是王者的堂皇大道,两者相比,高下立判,寇仲的确比李世民更加适合为王。

但这只是就“人”而言。

要成为王,最重要的不是王者本身,而是王者所能拥有的势力,王者所能够集合、能够调动的资源。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任你有天大的本事,手头上空荡荡的也玩不出花样;而只要资源足够,势力强大,就算是庸人也能坐享其成,安安稳稳当一辈子的太平皇帝。

寇仲吃亏就吃亏在“根基浅薄”。

他的少帅军迄今不过才占据了差不多小半个荆襄,作为这一带核心的襄阳城还没能拿下来;部下虽然号称五万之众,但真正称得上精兵的也不过就四五千人;麾下众将之中几乎没什么闻名遐迩的名士大将,也没什么著名的高手,就连唯一的一个大将程鹏,其实也还不算是天下最顶尖的人物……

像这样一个人,便是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怎么能获得天下?

更重要的是,寇仲的少帅军已经奉了魔门花间派宗主侯希白为官学的山长,摆明车马是要支持魔门复兴。佛道两家和魔门的恩怨纠缠了数百年,根本没有和平相处的可能,她又怎么能够支持一个和魔门关系如此密切的人呢?

可是……她的理智告诉她,寇仲的的确确比李世民更有才能,更适合作为天下之主!

其实李世民也并不见得合适,正如刚才寇仲等人所说,李世民不过是秦王,并非储君。若是要荣登大宝,免不了行一些非常之事。但一个人若是连自己的父亲和兄长都能下得了手,她身为佛门中人,又怎敢把天下托付给如此凉薄冷酷的恶棍?

一个连亲人都不爱的人,当真能爱天下人?

纵然她反复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以小仁害大仁”之类的话来说服自己,却终究跨不过心中“道德”的那道门槛。

师妃暄左思右想,只觉得越来越为难,怀中的玉玺也仿佛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烫……

突然间,她灵台一清,这才发现玉玺果然在发生变化!

这一惊非同小可——和氏璧乃是千古奇珍,气息变幻莫测,有时候能够益于修为,有时候却会引发心魔。想来自己刚才便是因为过于沉思,不知不觉间竟然被和氏璧引动心魔,几乎将多年的修养毁于一旦!

明白这个之后,师妃暄哪里还敢继续停留,立刻便站了起来,对寇仲和李世民微微欠身,说道:“二位的高见,令秦某茅塞顿开,大有耳目一新之感。原本应当好好向两位继续请教,只可惜秦某有要事在身,不可久留,只得就此告辞。希望日后能够有幸与两位再深谈一番……”

她一边说着,一边朝着窗户走去,然后便这样犹如行走一般退了出去,顷刻间消失在窗外的楼宇之间。

队伍程鹏:寇仲哪来这么厉害的见识?这已经完全超出他的水平了吧!

队伍乔喜:这是出发之前侯希白老大专门替他拟定的台词,你当侯老大的“纵横家”身份是假的么!

队伍程鹏:原来如此……

第6章前路如何

“干!”

洛阳西南寇仲等人下榻的小酒馆,包厢里面气氛热烈,众人觥筹交错,正在欢庆胜利。

几个小时前,他们和李世民在师妃暄面前一场舌战,寇仲以一番精彩的言辞折服了师妃暄,更说得李世民哑口无言,他的部下们也像是斗败了的公鸡一般垂头丧气,一行人雄纠纠气昂昂地离开了酒楼,得胜还朝。

现在召开的,就是庆功宴。

“阿仲啊,今天你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呢!”程鹏笑道,“以前只知道你有急智,口才不错,却没想到你居然还能说出这么一大串治国的道理来!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

“大哥你不知道,自从花间学院建立之后,侯山长就说‘为人君者,不可以不学治国之道’,然后就每天早上抓了仲少去上课,凡属兵法政略、历代兴衰、地理人文……只要他觉得有用的,统统都教。”徐子陵大笑着给寇仲泄密,“那些天他每天眼圈都是黑的,吃饭的时候都会不时冒出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道易也’……”

“子陵你怎么揭我的短啊!好不容易才出了一次风头……”寇仲不满地嘟嚷着,却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看来侯宗主的教导很有效嘛,你居然能说出刚才那段话,这水平当真是厉害了!”程鹏回忆着刚才李世民那颓然的表情,就忍不住想笑,“真看不出来,原来侯宗主他还是个厉害的老师啊!”

“大哥你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又是徐子陵在泄寇仲的底细,“虽然给他上课的是侯山长,但他学的东西可是十几位博学的先生们联手编纂的,那些先生们都是诸位异人兄弟花大力气请来的,一个个都厉害得紧,简直跟鲁妙子大师有得拼!十几位大师给他开小灶,他当然突飞猛进。”

“而且啊,刚才他说的那段话,其实有很多是事先拟定的。”乔喜提着酒壶给大家斟酒,笑呵呵地说,“来之前,大师们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跟各路英雄打口水仗的情况,总共拟定了两百多条应对方案,其中光是对付李世民的方案就有四套——在来洛阳的路上,少帅他可是连骑马的功夫都在背书的。”

“唉!往事不堪回首啊!”寇仲摇头叹气,满脸唏嘘,“不过总算是完事了,今天这场舌辩之后,想必我寇某人的雄辩之名便能传遍天下,以后大约不用再学这些了吧……”

“你这就错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区区一场辩论尚且要花如此多的苦功,遑论治国!”程鹏面容一肃,认真地说,“寇仲你日后是要君临天下的人,多学学为君治国之道,才能开创出太平盛世。天下百姓已经吃了很多年的苦,君王有君王的责任,你既然已经坐上了这个位置,就得多加努力,再苦再累也不能退缩。”

寇仲放下酒杯,毫不犹豫和退缩地看着程鹏的眼睛,很认真地点头。

“大哥教训的是,是我有些怕苦畏难了。这趟回去之后,我一定继续向父子们和侯山长多多请教,认真学习治国之道,不是像现在这样纯粹靠背,而是真正把它们吃透学懂!”

程鹏看着寇仲认真的样子,终于笑了。

“你现在的样子,真的像一位王了……”

“可惜石龙师傅和娘亲看不到了。”徐子陵突然叹道,“要是他们看到仲少有今天,不知道会有多开心呢!”

夜色渐渐深了,酒宴也落下了帷幕。

众人休息之后,程鹏却没有急着睡觉,而是拿出了乔喜给自己的“少帅军目前情况介绍”,仔细翻阅起来。

目前的少帅军占据了襄阳以北的南阳、新野一带,麾下有百姓大约十万人。但为了不贻误农务,加上武器盔甲跟不上,常备的兵力只有五千,其中大约还有一千人是玩家。

这点兵力在这个动辄几十万大军的时代当真不算什么,但寇仲并非孤立无援的,自从侯希白说服了魔门之后,魔门的几个代言人都派出了使者和他联系,比方说身为大明尊教前代原子的王世充,就许诺说要跟他平分天下;而雄踞南方的豪雄萧铣更是说出了“只要寇仲你能通过圣门的考验,萧某愿率四十万大军追随麾下,绝无二心”的惊人之言。

所以说,寇仲的前景其实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