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球博物馆-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小清就在这知识的海洋里游了整整三天。
  看了三天的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看饶鑫的书,以及他从欧洲带回来的资料,吴小清才可以在不借助搜救队帮忙解释的情况下,大略明白里面说的大部分内容的意思。
  也只是大略的大略而已,因为材料里的很多话都是欧洲人说的,他们说话自然存在着本国家和文化的特有语境,要准确的理解这种语境,靠短短几天时间的临时充电,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
  许多事情,在不了解之前,人们往往会不以为然,把这些事情当做与自己生活毫不相关的点缀。
  这种感觉吴小清自然是再明白不过,因为对于以前的吴小清来说,这个世界整个就是模糊而陌生的。就好像隔了一扇磨砂玻璃去看东西,不管看什么,永远只有一个大概的痕迹。
  开公司,吴小清只知道当老板要挣钱,那挣来的钱给员工们发工资。但,也就如此了。钱怎么挣来的,每个员工什么职责,总经理是干啥的,总监干啥的,员工们又负责什么工作,什么职位对应什么技能,什么技能又对应多少钱……该用多少钱找来对应的人,公司的制度有什么意义……
  这些都不需要吴小清来考虑,他也没有考虑的能力。
  执行任务,他只知道要救人,见死不救是不好的。但具体怎么救,每个方案背后的可行性还有经济代价,跟地球这边怎么配合,每一个行动背后的可行性……
  以前的吴小清不能理解,从一方面来说,是因为他知识积累很差,名义上是初中毕业,其实也就一个小学毕业生水平。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懒。这种懒是他因为长期缺乏家庭的有效管束,自暴自弃产生的后果。
  如果没有搜救队,如果没有这次任务,如果没有这次手术……可以想象,吴小清也许会在地球上出人头地,以现在青蓝咨询的规模,以及以后任务的需要,不要说出人头地,就算是再往上,有更大胆一点的目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
  但一个人的成就是一回事,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些成就,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吴小清还只是过去的那个吴小清,那哪怕他成了世界首富,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陌生的。
  低文化导致的认知局限,会让他一辈子都在一个小圈圈里打转转。也许他在地球上的日子是天天开豪车,住别墅,找一个,或者一群漂亮的女朋友……就这么幸福的过下去了。
  搜救队需要他,他也许会多干几年——但不会太长,因为一个人变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特别是在有钱之后。不需要他,那最好了。按照搜救队保密的需要,肯定会跟吴小清做隐蔽的切割——自此之后吴小清就是一个普通的有钱人。
  吴小清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这次手术,简直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逼着眼睛走过了一次悬崖上的独木桥。
  回过头来,看自己这样一路过来的情形——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一点小问题,现在的自己,可能就在大阳村的那条河底下,慢慢地腐烂了。
  现在,整个世界对吴小清来说,都开始变得清晰了。
  吴小清开始回忆当初搜救队和自己接触时,以及和沈长文接触的时候,说过的那些话……
  他觉得,也许,就是因为当初自己足够笨,才会被搜救队选中。
  因为,现在变聪明起来的吴小清已经开始意识到,面对一个聪明人——哪怕这个人是他自己,任谁都不会觉得轻松。
  然而,变聪明的大脑又让吴小清知道,世界上比当时自己笨的人虽然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也相当巨大,搜救队却唯独选中了他,必然存在“笨”之外的一条或者许多条理由。
  而这些理由,到目前为止,许言不知道,王有全不知道,沈长文不知道,俄国人不知道,变聪明了的吴小清,也不知道。


第244章 一个文明成熟的标志
  饶鑫的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他开始自省的时候。
  一个人自省,最大的理由就是因为他对现状,或者对未来不满,不成熟的人不满,会把目光投向周围,投向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他所处的一切环境,家庭,朋友,工作……而一个成熟的人,却总是在看自己。
  因为成熟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如果要改变现状或未来,那唯有从改变自己开始。
  以前的吴小清,其实在开始尝试着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模糊的认知了。只是,他那时候的条件,并不足以支撑自己完成这么困难的转型。
  吴小清所作的,只能算是尝试成熟——但如果没有搜救队,他恐怕需要尝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饶鑫小说里的这句话,是为了带出下一个命题。
  他说,一个文明成熟的标志,也往往是一个文明开始自省的时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地球文明,简直就是一个多月前的吴小清。也开始尝试着多看书,多学习……但最终一做题目,还是一塌糊涂。
  说实话,以前的那个吴小清,根本不可能站到整个文明的高度,来看自己生活的星球,以及看待自己的生活方式。
  别说是他了,就算给吴小清送去美国当了总统,也没闲操心什么文明……地球从来是一个务实的文明,这就跟以前的吴小清一样的务实——没钱花了去借,借不到了去骗,实在不行就卖家当,家当卖完借高利贷……最后还不起钱了——这一点吴小清比总统们要强,反正没听说过总统们被债主逼着自己跳河的——被上吊的倒有几个。
  就这一点来说,吴小清还算有点光棍精神。
  现实中的地球文明,其实是一个比吴小清更彻底的无赖。
  几乎长着眼睛的人就能看明白,这样的地球文明,其实已经在不可避免的陷入危机了——虽然,在眼镜中,地球文明似乎还是非常的安全。
  如果说,聪明有什么地方让人不舒服的话——那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愚蠢逐渐失去耐心,甚至觉得难以忍受,就是最大的症状了。
  就这一点,饶鑫显然也跟吴小清有同感。所以他才会写这么多的小说——一般来说,写小说的人,都是一肚子的话憋在肚子里,难受的要命,最后索性就全部吐出来让自己爽快的。当然,顺便要是还能挣几个钱,那便更是痛快了。
  饶鑫显然有着对理想中的文明,或者说,对乌托邦的具体形式,有着自己清晰的想象。
  这些想象当然是全无根据的,因为以人类目光的科技水平,还没有接触过任何外来文明。或者说,接触过了,但人类自己完全没有察觉——比如搜救队。
  但这些想象,却又是存在一定说服力的。
  这种说服力不是指想象的某些细节得到了证据支撑,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饶鑫的小说完全就是漏洞百出。
  毕竟饶鑫自己不过也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他既不可能去外星球一个个考察回来写报告,又没有搜集队一样的人带他去做任务,对技术细节的掌握,也完全不如专业的人员。
  这种说服力,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就像数学,由几条也是想象出来的公理进行推演……最后,构建出了一座宏伟的数学大厦。
  饶鑫的这座“乌托邦”大厦现在还不算宏伟,在接触到青蓝咨询之前,也许他自己也没有认真的想过,如何把自己认知中,想象中的外星文明严谨的表达出来——毕竟,只是写小说的话,就随意的多了。
  但青蓝咨询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专门来干这个事之后,饶鑫就开始,真的把这事正儿八经的,当个科研项目来干了。为此,他还专门去请教了一些大学的老师,谨慎地的就调研型的课题做了一些了解。
  基本上,吴小清现在面前的材料里,所有的问题,都是饶鑫设计的。
  这种设计的对错姑且不论,吴小清也才执行过着几次任务,说到对文明的理解,也并不见得就懂的很多。
  按照吴小清从眼镜里,看到那些文明数量,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肯定的——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海量的文明!而这些文明很多都会产生危机……而这种危机,对搜救队所属的文明来说,是很有拯救的必要的。
  而搜救队让自己来跟饶鑫谈话,用以自然是再明白不过——饶鑫的研究,是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的,无论这种意义是正面还是反面。
  现在看来,更多还是一种正面的——尽管搜救队一个字也没有提,但从搜救队支持饶鑫做这个项目,又把饶鑫留在公司,还专门给自己翻译饶鑫弄出来的材料文本……显然在搜救队看来,这些东西很有存在着特殊的意义。
  而这种意义,对他们接下去执行任务——不,很可能,就是这一次执行任务,都有着莫大的关联。
  ……
  到空间站时,吴小清发现,其他人都已经到了。
  王有全就在传送点边上,看来也是刚过来没一会,正在用手机尝试着操作飞剑呢。吴小清直接帮忙了——他毕竟之前就有过不少的练习经验。
  进去的一路上,平时话很少的王有全就开始说话了:“那边谈判谈成了!一下子拿回来六块电池!就是那种反物质的!”
  吴小清哦了一声,并没有特别的激动。这事其实在言修他们出发的时候,吴小清就跟搜救队讨论过了——所谓的九大派完全已经没有了主动权,再有三昧真人这个前任掌门出马,投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不投降也没有什么……叶夫根尼在这里坐镇,随时准备扔第二颗核弹。
  搜救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哪怕反物质电池他们一块也拿不到,靠着这一战,在击垮九大派之后,他们也可以在电力塔恢复之后,组织起升天境的所有人,把他们当做电力来源——让他们补充电能到反物质电池里来。
  当然,这样一来这次任务肯定会大大延期,也许会多出三五个月的时间……但比起九大派存在的风险,这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让吴小清动容的,是王有全说的第二个消息——搜救队找到了一个存在隐形装置的巨大空间。
  按照搜救队的猜测,关于这个文明重生的秘密,还有电力塔自动修复——甚至外层空间自动修复的秘密,很有可能就藏在这个隐形空间里。
  “地方特别的大,又黑……就跟一个大水箱似的,”王有全拙劣的形容了一下那个隐形空间的模样,“搜救队说,还能听到声音。”
  “声音?”吴小清看了一下眼镜,搜救队并没有对自己说话——看起来应该还在地球。
  任务成功了,自然之前的大批*的预备订货,就要立刻中断,还有电池的生产线,也要马上停下来——多耽搁一个钟头都是几万块上下的成本。
  搜救队虽然有钱,但还没有有钱到可以拿钱当水漂的时候。处理这些临时的事务性问题,对搜救队来说才是当务之急。
  而这里,对搜救队来说,其实不过是告一段落。既然搜救队打乱了自己看书的安排,让自己来空间站,显然是想让他亲自来执行这个任务了——他的这幅眼镜,也是观察这种隐形目标的最好帮手。
  沈长文,叶夫根尼还有许言都在,两个教授此刻正在兴奋的讨论问题,许言在一旁傻傻的听着,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嘴。看到吴小清和王有全之后,立刻喊道:“过来看看!又有新发现了,老毛子刚看见的,这东西可以做隐形衣!”
  叶夫根尼发现的东西其实并不奇怪,在这之前,吴小清曾经发现过了。
  在短发客的手机被送回空间站,里面的图像被分析之后,叶夫根尼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那类似波一样的光学现象,并不是空气本身的震荡和扭曲。
  叶夫根尼作为一个*方面的专家,对于空气的特性还是非常了解的,要在空气中产生这种视觉可以察觉的光波不是不可能,但无一例外,需要巨大的能量。
  比如飞机和火箭,在推动的时候,强大的热能就会在空气中造成显著的密度差,形成小范围的折射,让空间出现分层,甚至进而出现波的痕迹。
  但如果仅仅是飞剑这样的冷飞行物,以低速小范围进行转动——几乎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后果。
  叶夫根尼提出的假设,是这种隐形装置是一种类似膜的软性材料——他的这种假设,现在已经得到了一部分验证。
  短发客在他的指挥下,现场通过另外几把飞剑快速切割了目标区域,然后把剑整个用塑料袋包括,原样不动的送了回来。
  沈长文刚刚在显微镜下,对几个特定区域做了细致的观察——利用特别的染色技术,他们成功的观察到,在飞剑外表,有非常少量的细微不明材料滞留在飞剑上——不属于剑体的一部分。
  从这些材料的结构层次来看,它们显然也不是升天境内,其他那些沈长文等人已经了解过的普通粉尘。
  目前还暂时不清楚这种材料的隐身原理,但这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已经得到了确认——材料很轻,很软,网状结构,很容易被切断又很容易重新粘合——看模样像是固体,但却具备着液体的性质。
  这种材料在非染色状态下是完全透明的——折射度跟空气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如果这东西飘在飞人世界的空中,它们几乎不会被察觉,更不用说被研究了。
  两位教授现在在讨论的,是这种材料的隐性原理猜想——透明和隐形,在需求上可以说完全是南辕北辙。隐形要求的是完全遮挡住目标区域的反射光线——不仅遮挡,还要伪造出完全一致的背景。
  “在地球上,对隐形材料主要的设想是两种……”
  “第一是想办法伪造隐藏信息——就跟变色龙一样,把自己完全和环境融为一体,达到隐形。”
  “第二种是让光线折射,把隐形物后方的光线通过某种方式放到前面来,变向屏蔽了自身的光线。”
  “前者应用很广,但更多只能说是伪装,后者是真正的隐形,但几乎没有成熟的东西。”沈长文专业虽然是材料学,但搞低温材料肯定跟这些东西扯不上太大关系,再加上在场听他解释的人的知识层次,只能说得比较浅显。
  相比起来,叶夫根尼更具备想象力一些,在看到吴小清之后,他一边打招呼让吴小清过去,一边下判断:“以我对这个文明的了解,我觉的更多是你说的第一种——但不是伪装。”
  “吴小清,我记得你曾经描述过那些制造幻觉的机器……这对于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启发。”


第245章 仙人饲养设备
  叶夫根尼提到的,自然是吴小清之前,在九天门遇到的九天幻境。
  九天幻境的运转模式和原理,搜救队之前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里面那些三维的投影,自然都是人为制造播放出来的影像。
  这很好理解。
  但如果仅仅是幻觉,并不能真正困住一个人。
  幻觉的本质不过是图像信息,三维图像充其量不过就是空气中的光学幻象,本身并不存在实体。
  在对方没有引起警觉的时候,这种单纯的幻象可能还能形成视觉欺骗,但一旦这种欺骗被对方意识到之后,幻象的本质,其实不过就是信息遮蔽罢了。
  所谓三味幻觉,跟用强光手电去照敌人眼睛,本质上能够达到的目的不过是一回事,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比如说纯粹的黑暗空间,强光手电可能还更管用一些。
  真正能够让这种幻觉发挥作用的,是九天幻境出现的时候,那一层切断幻觉“视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薄膜材料。
  吴小清曾经和言修很多次穿越过这种薄膜材料,但当时他们并未对此在意——他们当时更关注幻觉世界中的那些信息。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这种薄膜材料,才是这个九天幻镜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东西。
  吴小清的眼镜中,现在还记录有当初看到九天幻境出现时的录像资料,通过慢镜头回放,很容易看清楚,那些巨大的幻觉本身,是在九天幻境开始工作的一瞬间就已经出现的,但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背景还很正常,透过幻象还能清晰的看到背景远处的岛屿。
  但仅仅过去几秒钟之后,那些画面便都消失了。
  遮蔽这些画面的,是从整个“视界”外围,逐步扩展开来的一种,带着高度弹性的材料,在慢镜头中,这种材料就如同是一大团透明液体被泼到某个看不见的球形表面上一般,逐渐的蔓延浸润开来。
  但所有人都清楚,升天境本身就是一个无重力的世界,九天幻境所处的区域,也就是九天门的外围地带,也不存在什么球形的透明物体。
  所以这些扩散,以及球形的蔓延过程,都应该是这种材料本身的特性。
  从一开始它们的表现来看,这种材料似乎更像是一种液体,但如果放大某些局部,仔细看这些材料的扩张面,就会发现其实更接近固体的表现。
  液体在进行扩散的时候,通常是因为重力的作用,从更厚的地方向着更薄的地方自然蔓延——而在无重力环境中,因为不存在重力导致的差距,基本都只会在液体张力的作用下形成大大小小的水球。
  但是在吴小清记录下来的画面中,那些物质扩散时的模样,分明就像一种固态材料一般——是从前面薄的地方受力,然后后方厚的地方被这种力量牵引才进而变薄——整个过程看似是液态扩张,可实际上,更像是某种固体形态的活动——就像一团被叠好的床单布料,被人拽住一个角,然后拉扯抖落开一样。
  整个扩张的速度几乎是爆炸一般的,在几秒钟之内,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全部被笼罩在内。
  除了这种膜材料出现时的画面,还有膜材料被穿透时的景象——就是吴小清离开九天幻境时的情形。
  以吴小清的视角来看,就是以黑色背景为主的虚拟世界突然就消失了,他们顿时离开了那个幻觉世界。但是等他们回头,去看刚刚逃离的幻觉世界时,发现里面却依然一切如常——之前能看到的幻象全部消失了,只有留在里面的人还看的清清楚楚。
  叶夫根尼对此提出了一个猜测——这种膜材料本身并不是具备什么隐形功能,而是他们本身就是某种图像产生装置,可以将其理解为某种柔性屏。
  所谓的隐形,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扭曲光线,而是很简单的一种光学模拟。
  就好像许多电视广告做的那样,如果一个屏幕中播放的画面内容,和屏幕背后的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而屏幕本身又不被注意的话——那这种屏幕就是最理想的隐形材料了。
  而这种膜材料很有可能还是双层的,在外面播放的是周围的环境影响,让自身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不引起任何人的怀疑,而在内层,播放的画面却又截然相反——比如纯黑色的背景。这种背景颜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切断内部的人和外部之间的空间联系——就像古时候看西洋画片,都要弄一层布蒙住观众的头,尽量保持内部缺少光线。
  电影院也是类似的设计。
  而这种膜材料,就是一种专门制造电影院光学隔离机制的东西。
  之前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升天境的所有法器,其实本质上不过是原有文明中,常规使用的一些用电器,乾阳指的功能很可能是空间站用于检修设备用的激光切割器,玄铁盾不过是一块电磁铁,灵石不过是电池……
  照此来进行推论的话,这所谓的九天幻镜,原有的功能很有可能不过就是高级版的家庭影院,真正三D版的投影仪。
  而这种膜材料,对制造这些设备的原有文明来说,很可能就像地球人当初发明画片时,顺手拿来用的一种普通材料而已。
  但这种材料却在不经意间——不,应该,叶夫根尼几乎肯定,是故意的——掩盖住了这个文明内最大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当吴小清离开九天幻境之后往回看,以及那个短发客在看到空荡荡的巨大空间时,他们表面上都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但实际上,他们这个“没有看到任何东西”本身,就是这种膜为他制造出来的某种假象。
  理论上来说,这种膜材料可能在这颗星球任何一个角落出现,而不被人发现……
  进一步来说,如果这种东西满世界乱飞,到处去放尸体,确保不被人发现,那它们也一定发现了许多东西。
  也就说,搜救队他们的整个行动,很有可能全程都被这些隐形的观察者们注意着。
  只是这些观察者对吴小清并没有敌意——他们对这个世界本身也没有敌意。他们只不过按照某种固定的行为逻辑来办属于自己的事情,比如说,释放出某种机械昆虫来腐蚀处理尸体,搜集尸体的DNA信息,比如把制造出来的,全新的“人类身体”重新投放到环境中……
  叶夫根尼的这种猜想把现场的人都听愣住了。
  这种解释虽然离奇,很却很符合这个文明的存在事实——因为这个文明本身就是一个被圈养的文明。他们本身并不掌握真正的技术和资源,所拥有的一切,现在的这颗星球,不过是那个圈养他们的高级文明,给他们制造出来的一个笼子而已,只不过这个笼子比地球大了几倍而已。
  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