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球博物馆-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大的,产量越小的东西,自身的复杂度就越高,对加工的要求也就越高,就越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在这里,那些每一艘都比航母还要大上几倍的攻击舰,似乎仅仅只是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就已经开始成型……这种制造速度和感觉,和人类熟悉的工业生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反而更像是叶夫根尼了解过的,生物制造蛋白质的模式。
  对,就是生物。
  叶夫根尼突然明白了,这一点。
  如果把视野放大过来看,整个这一颗星球,整个现在环绕他们的这个黑暗的空心地下世界,简直就是一颗巨大细胞,而这些飞行器,就好像是细胞内自发生产的蛋白质。
  是仿生学!智体,或许联邦也是这样,是在模拟细胞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业统筹……
  这些空中自由飘散的加工工具,每一个就像细胞内单独的某种酶一样,它们只负责单独催化某个零件的生产,甚至不会仔细看零件的数目……这跟严格一对一的工业生产完全不是一回事。
  确定了这个思路之后,再重新观看这个混乱的加工现场,叶夫根尼立刻就有了全新的认识。
  对于智体这种高度发达的智能来说,混乱并不是一个能够影响生产的要素。说句很不好听的话,只有地球人那种脑子简单的生物,才会对整洁有着更高的心理需求——因为地球人的大脑根本处理不了这样复杂的环境,他们周围这景象,普通地球人连看都看不过来,又如何能够实施统筹管理呢?
  但是对于高度智能的AI,智体来说,这种高度混乱的关系才是一切效率的来源——整个生产过程他们几乎不需要等待。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在一块区域里集中生产的,假如飞船需要生产一亿种零件,那它就可以安排这一亿种零件全部放在同一个地方。
  地球人的工业生产方法,就好像把这一亿种零件按照先后顺序编好号码,然后按照1234的顺序主次安装,前后顺序只要一出差错,整个生产可能就要面临停顿和重新来。
  后来地球人搞出了标准化流程,其本质也不过是把这一个亿的零件拆分成一百个一百万,每一个一百万内部还是按照这个顺序生产,只是最后形成的这一大块零件再拿到这一百里来拼。
  这种生产方式就好像是拼图游戏中,先把所有的拼图标注好号码,然后按照一个确定的顺序关系来拼。这种拼图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性强,对地球人来说,类似航母这种重要的大型项目,速度慢一点没关系,但质量和稳定性一定需要保证。
  但智体这边的思路显然完全不同。
  同样是拼图游戏,外星人就是一个天才般的小孩——他把拼图随意的往地上一撒,然后手里抓到哪块拼图,就把哪块放到该放的位置上去了。整个过程中他不仅是一只手,而是无数只手来进行。
  几乎可以这样说,智体这边的“生产”,几乎就是在所有原料刚刚加工完毕之后,就瞬间被无数的飞行加工工具给拼凑到一起来了。这种效率跟地球人的工业生产思路完全不是级别的。
  很显然,智体现在这种生产模式更适合在宇宙的无重力环境,或者是星球内部……
  叶夫根尼几乎可以想象,如果在整个星系内,毫无差别的进行这样规模的生产……那生产速度将会达到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他甚至有一种隐隐的担心,如果物资的供应跟不上这样的生产……
  叶夫根尼似乎突然明白了智体叫他们来参观的意思。
  “你要开始进攻了?”
  智体脸部形象在飞行器的前方面板中出现了:“看来你们已经理解了我们的战争法则。”
  “这不仅仅是你们的……”在地球上同样如此。
  在开战前,一个国家拼命的制造战争武器,那在掏光口袋里最后一分钱之前,肯定会想方设法把这些武器投入使用。叶夫根尼在了解这种生产方式的一瞬间,就已经意识到这种生产模式根本就不存在生产速度的限制。只要智体愿意,他可以无限的扩张这样的“生产车间”……而唯一限制他这么做的要素,也就两种可能,第一是信息的遮蔽,在行星内部生产,不会被联邦的人看到,生产速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但军事的突然性得到了提高。第二,那就是行星本身的质量……
  叶夫格尼不知道他所在的这颗行星究竟有多大,但是从身后以及眼前的景象来看,现在的他位置显然已经处在行星的边缘区域。但他和刚开始出发时那样,依然很难感受到重力的存在,这只有一种解释——这颗行星本质上已经不剩下多少质量了。
  一旦这颗行星的质量完全被耗尽,那就肯定只有战争这一条路。
  “我希望贵文明可以保证中立,”智体说道,“如果你们明白我们这种生产的方式,那你们也肯定能明白,我已经别无选择。”
  是的,智体没有了选择。如果他不开打,整个生产线就会停顿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智体这个文明的新陈代谢暂停了。而他的对手联邦文明却不会,联邦拥有着更多的行星和资源……从长远看,如果智体始终保持目前的被动防御状态,他注定会被联邦消灭。
  单纯的和平对联邦单方面有利。
  所以智体会邀请他过来看现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告诉搜救队——他这么做不是不尊重搜救队文明,而是他自身已别无选择。


第309章 欠揍
  是的,别无选择。
  眼前看到的情景,结合吴清发来的那些信息,两者大概印证了叶夫根尼的这种猜测。
  吴清和沈文都已经注意到,在太阳系风云这款游戏中,玩家如果选择了智体这一方,总体的战略是简单而清晰的。
  只要不断的制造飞船,等攒出足够数量,压上去打就是了,依靠打下来的星球实现下一轮的循环。
  而对于联邦,则要复杂的多。
  按照地球人的定义,联邦首先是一个议会制的国家,国家宣战需要经过议会的同意,而要让议会同意对AI宣战,首先需要让议会相信AI们对人类是具备威胁能力的,然后还要让大家愿意支付代价来进行抵抗。
  这两点哪一点都不好干。
  先说第一点,要让一部分人相信AI具备威胁能力。
  这听起来有点荒唐,AI和联邦之间已经正儿八经进行过好几次战役了,可是在整个联邦内部,似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目前这样的战争态势是政府刻意主导下的产物。
  这跟太阳系风云这款游戏还有很大的渊源。
  在太阳系风云里,很多玩家在玩联邦这个文明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种比较刁钻的攻略。在游戏的设定中,执政官要想得到宣战权,就必须先让普通人意识到AI的可怕,和文明的危机已经近在眼前。
  可按照AI的思路,在把一颗行星的质量全部利用完之前,越早开战对自己也就越不利。
  在AI叛乱之前的数千年时间里,AI技术一直就是整个文明的骨架,可以说,几乎整个联邦文明的现状,就是基于AI技术发展起来的。
  无论是行星殖民,还是游戏开发,其中都应用到了大量的AI技术,就说叶夫根尼现在看到的,这种细胞式仿生学工业体系,一看就知道是在A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联邦人的视觉系统,甚至可以说,以任何天然进化产生的碳基生物的视觉系统,都不可能适应这种全方位立体的视觉处理方式。
  哪怕AI现在占据了太阳系中15颗行星的两颗,但在整个联邦的舆论中,还是把AI看成是联邦培养的一个子系文明,地位有点像宠物甚至是亲人——在AI技术还没有被禁止的时候,相当一部分AI就已经具备了这种情感代替功能。
  联邦就好比是一个原始社会的普通猎人,而AI则可以看成是一只还没有长大的老虎。幼年的老虎当然不是人类的对手,不但不是对手,可能看起来还蛮可爱的。可理智的人都清楚,等这头老虎彻底长大成年之后,“公平”肉搏的话,人是无论如何不是对方的对手的。
  这几乎是一种悖论——在老虎还小的时候,联邦人下不去手,或者是舍不得打,而到老虎长大了,联邦人却又打不过。
  在太阳系风云中,玩家想到了一种简单的办法来打破这个悖论——故意失败。
  在AI还没有能力的时候,主动去跟AI宣战,可是暗地里却故意制造一起失败——然后就能让所有人都看清,AI的确是有危险的!
  这就好像人主动把小老虎弄的不高兴,然后让他在自己身上挠上几道痕迹,或者干脆咬出点血来,这样打死这只老虎的理由就变得相当充分了。
  太阳系风云是一款出的很早的游戏,在人类与AI正式宣战之前就已经有了。但讽刺的是,人类最终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结果——恰好很符合许多玩家玩的这种故意战败战术。
  政府因此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怀疑,这些人到现在都在断定,目前联邦所有的失败都是人为制造的,政府败的越惨,他们就觉得政府演的越假。
  在游戏里,玩家制造的失败还往往都是一些彼此相持不下,然后微微弱势的失败,可是在现实中,几次决战无一不是政府巨大的惨败。
  就比如说政府军撞进减速带失败的那一次吧,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故意开车不踩刹车然后一头撞上去一样……
  游戏里的玩家可以通过前期的故意战败,让所有联邦公民感觉到真切的危机感,这样可以保证在前期就获得大量的名义支持,在军事上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自然获胜的概率也就更大。
  许多联邦人现在就怀疑,说不定执政官现在这样搞的目的,就是为了麻痹他们。
  第二点那就更难了。
  要让一个文明支持战争,这就意味着整个行星上大量的资源都要朝着战争方向靠拢,资源是什么?是大量本来可以用于做游戏存储器的质量,是大量可以供游戏服务器运行的能源,甚至大家玩游戏的自由。
  前面两个倒还好,特别是这第三个……
  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光是无数的虚拟游戏世界还体验不过来,谁会愿意被政府一纸法令,就被征召为军人,然后自己的命运不再受自己的控制——他们会被安排住进攻击舰,不断的执行来自军队的命令。如果战事一切顺利还好——但,如果真如政府现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无能程度……那大家从军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军事对抗中,他们连一个真正的敌人都没办法找到和面对,同样是敌人,同样是攻击舰,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对方,不过是智体无限复制出来的,一段段程序而已。
  按照联邦军方医疗机构的统计,入伍的军人在普遍服役三个月后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和死亡恐惧,慢半年后稍微淡化,但会因为攻击舰本身的环境出现心理上的麻木和冷漠,服役一年以上会患上孤独症,两年服役期满回来之后,往往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适应才能回归正常生活。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建立在正常服役的前提下——也就是说,没有参与过战争。
  对于参加过战争的士兵来说,几乎每一批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都会产生严重的被害妄想症——患者主要的症状,就是不断的检查飞船的各种数据和结构,确保非常完全正常,没有一丁点问题,同时也没有被任何敌人锁定。
  然后就是长时间的失眠——许多人做梦都梦到自己在梦中被击毙——在战争中,AI利用人必须睡觉这个特性进行长时间的疲劳袭扰战术,已经是一种常规战术了。
  这种对战争的恐惧随着退役士兵们的渲染,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便变得更为可怕,厌战、恐战情绪在整个联邦不断的蔓延,甚至出现了许多士兵宁愿故意犯罪来逃避征兵的例子来。
  联邦政府之前还企图推动过一项法案,要修改法律条文,把法律中许多徒刑和驱逐刑改成强制服役。
  这种企图当然飞快地失败了。
  ……
  在接到叶夫根尼发过来的消息之后,搜救队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吴小清和沈长文。
  在看完全部消息之后,吴小清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他们竟然没被抓住?”
  “现在做这个判断还太早,”搜救队指出叶夫根尼的意见,“我们现在只能判断,你们的复制体,现在的确存在着。”
  沈长文看着电文中,属于“自己”写的那部分,忍不住点头道:“还别说,真像是我的手笔。”
  吴小清倒是没有太多这个感觉,电文中的吴小清说话在他看来有点太光明,太正义了:“是不是假了点?如果真要是我们被抓,应该第一时间想到保命才是。他们竟然还开始关心起任务来了?我觉得不像。”
  沈长文看了吴小清一眼:“我们没有真正经历这些,谁也说不好在这种环境下的表现……不过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同意叶夫根尼他们的意见,我相信他们的电文应该是真诚的。”
  那就只有第二个问题了:“你们觉得,他们知不知道自己有可能被监控?或者说,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做出的一切行为可能是被诱导的?”
  吴小清很直接的摇头:“如果是沈长文和许言……有可能会,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虚拟世界。但是我……我不认为自己会不知道自己的现状。”
  吴小清跟A文明是打过交道的,从那次之后,吴小清在心理上已经有了某种防线了。
  在第二地球的经历他现在还记得一些,在那里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分辨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了。
  理论上来说,自己的复制体也应该跟自己拥有着同样的判断里。
  就光从这一点上来说,吴小清觉得这些信息还是可信的。
  “我也倾向于你的这种分析,”搜救队补充了一下,“还有另外一个证据,也可以间接证明他们说话的可信度。”
  “什么?”
  “智体。”
  沈长文和吴小清顿时就明白了搜救队的意思——是啊,他们的信息一到,智体就带着叶夫根尼去看战争的准备了。这是为什么?
  是正好在时间上巧合吗?
  要说是巧合,这也太怪了一点。
  很显然,是智体也相信,到目前为止,联邦还没有得到他们的复制体。也就是说,整个联邦的舰队,还是跟以前一样,是真实的联邦人控制的飞船。
  面对这样的联邦军队,智体显然还是有着相当的胜算。
  “他现在告诉我们,很有可能还有另外一种目的,”搜救队又说,“我们的意识复制体现在还在联邦手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跟联邦为敌的,这就等于我们和联邦为敌。起码现在,他相信我们不会贸然插手,起码不会帮助联邦来对付他。”
  吴小清和沈长文互相看了一眼,吴小清长叹了一声:“他算的够精明的。”
  沈长文也说:“现在我们的确很难下这个决心去插手……如果我们帮助联邦,就等于拿我们的热脸去碰联邦的冷屁股……”
  吴小清扯了一下嘴角:“还不是态度上的问题,关键是智体现在摆出这样一副态度,其实已经是在暗示我们——他们不介意和我方在某些方面合作。”
  沈长文立刻明白了:“你是说……他让叶夫根尼看到军队,是在暗示可以帮助我们夺回我们的复制体?”
  “不一定是夺回……摧毁也可以,”吴小清道,“但,只要我们这么干了,就等于和智体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盟友。”
  对吴小清的这个分析,搜救队立刻表示了同意。
  “这个SB联邦,”看到电脑上那个另一个自己发送过来的信息,沈长文感觉都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我们本来是过来劝架的,现在非要逼着我们去打他……真是欠揍啊!”


第310章 关键战役
  联邦真的是欠揍!
  两天后,搜救船上,吴小清和沈长文看到从叶夫根尼那边,传送过来的最新战役进展,忍不住再次感慨道。
  虽然搜救队没有向智体表明明确的态度,可智体那边却非常配合的,让叶夫根尼随时汇报整个战役的进程,俨然已经把他们当做同盟来看待。
  智体的这种做法固然让他们觉得舒服,可同样也是忍不住警惕——毕竟它代表的是一整个文明。
  智体的舰队已经开始移动了,从之前叶夫根尼参观过的那颗星球,也就是联邦太阳系最外层的第十五颗行星,开始以缓慢的进军速度出发,前往第十四颗行星,动员的全部舰队数量超过三百多亿艘。这个数量级已经是地球人很难想象的了。搜救队现在都不用看叶夫根尼的报告,仅仅是用光学仪器查看星空,就能很清晰的发现舰队的存在。
  在星空中,这支新出现的舰队就像是围绕着太阳系最外层出现的一条钻石项链,在黑色的宇宙背景下闪闪发亮。据搜救队分析,整个舰队开始行动的时候,甚至对其他行星的既有轨道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扰动。
  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联邦方面显然也是注意到了,同样,搜救队可以看到从太阳系内部的十几颗行星中,每一颗中间都开始出现大量的可观测点,开始朝着太阳系外层的方向逐渐运动。
  和智体庞大的舰队相比,联邦这次出动的舰队毫无疑问就要少了很多,不仅仅是光点的数量,还有密度以及加速度——后者往往意味着质量的大小。
  虽然动员的军队更少,但就搜救队的分析,联邦方面其实还是有着不小的优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此次智体舰队攻打的目标,也就是第13号行星,联邦称之为黑星,基本已经彻底要塞化了。整个行星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屯兵站。
  吴清传送过来的游戏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充分揭示了联邦和智体之间的战争逻辑。
  在星系作战中,对双方来说,除了舰队的数量,另外一个最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在己方控制之下的重力点。
  虽然所有的舰队都是按照在星系环境中航行设计的,从星空中看起来,每一艘战舰都仿佛是这星系中的一颗尘埃,自由自在地四处漂浮。
  可了解过细节之后就会知道,在太空中,所有的物体最缺乏的,就是空间上的自由。
  在太空中,飞船做出任何的动作都需要消耗能量,包括最基础的加速,减速,绕行,躲避……因为飞船本身的质量庞大,所以细算下来,任何一个细微的战术动作,消耗的能量都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而太空中广袤的区域,以及敌方可能的埋雷和偷袭动作,让能量的负担更是变得捉襟见肘。
  沈长文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一艘普通的攻击舰,要把它从普通的静止状态加速到基础的第三宇宙速度——仅仅是能够脱离行星的引力,需要耗费的总能量,几乎就顶的上地球上一整个市区的电力消耗。而这样的飞船,智体有三百多亿艘。
  这还仅仅是最低消耗的行军过程,如果遭遇到了敌人,有必要进行战术机动的时候,随便一艘战舰的瞬时功率,恐怕都会超过地球上任意一个国家总发电效率的瞬时功率。——就算把地球上全部的能源拿过来支援外星人战斗,都没法完全控制其中的任意一艘飞船。
  智体和联邦采用的标准能源有两种,第一种是提取后的聚变燃料,可以通过聚变炉转换成通用的电力。第二种就是反物质,通过湮灭反应,反物质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超高的瞬时电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主要永远提供飞行器基础的能源保障,类似内部的能源使用,以及武器系统的消耗,后者是临时使用——使用的限制自然也就最高。
  即使是以联邦和智体的文明程度,反物质这种能源现在也没有完全的成熟——之前他们待过的升天境,就是反物质技术成熟的典型——反物质燃料已经可以极为方便的保存和存储了。但是在联邦军队中,每艘船上携带的反物质量都是有限的——这有限的珍贵能源主要是让飞行员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临时机动逃生所用。
  所以就目前来说,双方在战略上,依然不过只有传统动力的行动速度。
  智体的舰队行动了整整54个小时,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了长明星,并以长明星为驻地,开始建立起了战线。
  联邦的侦查船队几次试图越过智体的前锋部队,扰乱整个智体的行军进程。
  他们的行动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长明星的质量虽然大不如第十三号黑星——本质上长明星是一颗通过“人工填埋”形成的人造行星,不被计算在15大行星的范畴之内。但总也比普通的舰船质量要大的多。虽然距离形成稳定重力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但为前锋提供驻地,建立主场优势的效果始终还是有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舰队入驻,长明星和第十五颗行星的巨大轨道之间,舰队开始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悬臂,这条悬臂由300多亿搜舰船组成,以他们出发的行星为起点,以最终的长明星为终点。搜救队大概计算了一下这支舰队的行进速度——如果要以目前的速度,让全部的舰队都到达长明星,需要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是前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