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球博物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码要保证,他们运去的人能够生存,而不是从一个灾难点,运到另一个灾难点。
  如果,最坏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吴小清一直往前开,一直没有找到大陆,那他们就必须考虑,在现有的,未被淹没的区域中,找一个或者几个区域,作为救灾中心来经营,那所谓航向的问题,也就自然不成为问题了。
  这个补充方案很自然得到了吴小清的支持,比起在诺亚号的轮机舱里被支使的团团转,这个任务显然更适合吴小清一贯的浪漫主义思维,一个人开着一艘摩托艇飞驰在洪水中,为一千多人开路——这简直就是为吴小清量身打造的任务。
  不过吴小清还是稍微关心了一下鳄鱼的问题,虽然他身上带着枪,可被鳄鱼咬住的时候,吴小清可不敢保证自己还能有机会拿枪出来反抗。
  “鳄鱼是两栖动物,他们只会在靠近陆地的水域活动,他们的主要捕食对象还是陆地生物,你只要不靠岸,是没有多大危险的,再说了,就算你被咬住,还是可以传送回来。”
  吴小清看了看搜救队,搜救队认可了沈长文的解释。
  “那还等什么,马上出发吧。”反正吴小清现在是再也不想去轮机舱了。


第19章 这就是神
  诺亚号上专门准备了两艘摩托艇,就是为吴小清和沈长文准备的,操作很简单,单向航程差不多有150公里,如果算上额外携带燃料,轻松达到七八百公里不成问题。因为吴小清的眼镜可以作为搜救队的传送定位仪,所以吴小清暂时不用担心危险和返程的问题。
  如果吴小清开出去七八百公里都找不到大陆,那就意味着诺亚号可能航行一个星期都没办法到达——以他们目前的航海水平,只敢在白天行船,而且航速不敢提高。
  如果真是这样,那搜救队就要考虑,直接在几个岛上设立救灾中心的方案了。
  摩托艇的航速世界记录是一百多公里每小时,吴小清是新手,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航速被搜救队限制最高只能开60,按这个速度来计算,吴小清此次任务最长需要近15小时。考虑到出发的时间已经是下午,所以可能还需要吴小清连夜驾驶。
  这会很辛苦。
  但也很刺激,起码吴小清本人不觉得会存在什么问题。
  吴小清出发的时候,船上有金族的人几乎都来到甲板上送行,蟒和他的儿子也跟着人群出来凑热闹,所有人稀奇的看着吊车慢慢把那个金属的小船放到水中,还有人在打赌那个船会不会沉。
  “阿爹,那个就是星神吗?”蟒的儿子指着坐在船上的吴小清问,吴小清的金色头发和夹克衫在有金族里面也算是一种标志性的装饰了,对小孩子来说尤其感觉霸气。
  “对,那是少星神。”蟒刚来有金部落不久,对三位星神还不是很了解,只是从其他人嘴里听说了一些故事。
  “偷米饭给我们吃的那个星神吗?”
  “是的。”
  “星神是不是又要去偷其他好吃的东西了?”蟒的儿子现在天天盼着的就是吃饭时间,“他不怕水里的大鱼吗?大鱼也是神,他们打起来谁厉害?”
  “星神厉害。”蟒亲眼见过弩杀大鱼,以及电鱼的场景,星神掌握的力量是超出他理解的。
  说话间吴小清已经坐上了摩托艇,他尝试这发动了一下,摩托艇的引擎声把所有围观者都吓住了,看来这不是船,这又是天神驾驭的某种神兽。
  摩托艇在水面上迅速飞驰的时候,蟒的儿子兴奋的拍着手掌叫嚷起来,在他看来神的座驾比水里的大鱼还要威风,它在水里游动的动作灵活飘逸,甩起来的浪花甚至能泼到甲班上。在绕船一周之后,神驾驶着这神兽,飞一般的朝着远方的水域而去了。
  这时候,甲班上的人群已经开始议论纷纷起来,大家都开始猜测,神可能是帮助他们去寻找陆地去了,有舟族也曾经去寻找过陆地,他们划了整整七天,也没有找到水的边际。如果是神的话,那肯定能去找的更远。
  “神会找到我们家吗?”蟒的儿子又问。
  蟒刚想说,他们的家早就被淹没了,但他愣了一下,没有说出口,过了一会,喃喃道:“会的,神会帮我们找回失去的一切。”
  “神会去很久吗?”
  “这个……我不知道。”蟒不敢肯定:“也许很久吧。”
  “那,”望着远到肉眼看不到边际的茫茫水面,蟒的儿子露出明显的担忧:“少星神吃什么呢?在哪里入睡呢?”
  “这个……我不知道。”蟒还是不敢肯定,他来的时间不长,没有看到过吴小清吃饭入睡的情形。
  “那不是很危险吗?阿爹,你总是告诉我要远离危险,每一个阿爹都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远离危险,为什么少星神反而自己跑进去呢?”
  “因为,”这一次,蟒回答得很快:“这就是神。”
  这时,太阳又被云朵遮住了,然而,诺亚号的人群还是分明看到,离去的少星神身上,分明披着一层层神圣的光辉。
  ……
  因为吴小清的离开,轮机舱没人值班,诺亚号不得不停止航行,就地停泊在水中。乘着这段时间,沈长文还要赶紧赶回地球。
  沈长文和吴小清已经开始意识到,光靠他们三个,仅仅是控制一艘船,就已经几乎耗尽了所有精力,实在是没有能力再做更多了。如果要救更多的人,就必须要在地球上,寻求更多的合作方式。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互相交流,沈长文现在已经基本搞清楚搜救队的一些行为逻辑了。搜救队所谓的救援,其实跟地球上很多自然保护区所谓的生态保护一样,是有一整套的理念和逻辑的。
  在地球上,对于动物保护这个概念,在沈长文很小的时候,他跟其他人一样,最容易想到的画面,就是把动物好好的关进笼子,好吃好喝的供起来,养的肥肥胖胖的,然后让他们养一堆后代,这就可以了,任务完成。
  但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动物保护必须跟整个生态结合起来,在草原上,单独保护好兔子,可能反而会把草原毁灭干净,最后兔子也无法生存。所以动物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详细解释甚至可以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同样,搜救队所谓的文明救援,同样也是如此。
  救援的常规概念,就是把人从危险地方救出来,对于吴小清来说,就是这么理解的。但沈长文清楚,搜救队对整个救援的体系,都有着自己的原则,有些原则是因为技术限制,比如就沈长文知道的,传送技术原则,为什么每次让他过来的时候,都要先传送到吴小清那里,再从吴小清家里传过来,为什么他们要开着船这么费力的救人,而不是直接简单的把人都传送到一起。因为传送技术需要精确定位,地球上有现成的坐标,只要带着GPS,就可以完成;而在这里,只有靠那副眼镜,还有搜救队本身的视觉来进行定位。
  还有一些原则则是工作原则,或者说,是搜救队所属机构或者文明的,某种道德准则。虽然不知道这些道德准则的来源,但沈长文不难猜其中大致的规定。
  首先是最大程度的保障文明之间的独立性,他们曾经建议直接把原始人救去地球,但搜救队却声称宁可不救人,也不能这么做,这就说明,独立性原则是高于救人的,按照搜救队说的,不遵守这个原则,连地球本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其次是被救援文明本身的原有秩序。沈长文本来是打算直接教这些原始人阿拉伯数字,还有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这样起码方便彼此之间交流,但搜救队坚持否决了这一点,宁可彼此语言不通,互相翻译,甚至彼此之间产生歧义——比如那些原始人对他们很多行为的解释,什么星神十戒之类的东西,还有很多神话般的迷信,其实都可以避免,但搜救队从来不去解释。
  搜救队不对原始人解释,甚至也几乎不对他和吴小清解释,他只告诉他们他的决定,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决定,沈长文完全只能靠自己猜。而猜本身,就已经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地位。
  高等文明是不可能去猜低等文明的想法的,就像人类不会去猜猴子的思维模式,因为后者对于前者基本是完全透明的。
  沈长文开始有了一个判断,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卖房子加入到这件事当中的最大原因——搜救队所属的文明,很可能,远远超出了地球文明。
  刚开始的时候,沈长文并没有轻易的下这个判断,超导材料,直接的思维交流,传送技术……这些虽然不可思议,但却也不是远远无法理解。地球上从来没有人见过外星文明,谁也不敢说,这些有别于地球的技术,是超越了地球一千年,或者仅仅几十年。所以一直以来,沈长文都没有急于下判断,因为不清楚对方和地球的技术差距,自然也就不可能清楚对方可能的目的,双方也就完全不存在交流的基础。
  就像开着航母的美国人不需要理会夏威夷岛上的土著,一个普通人类不需要理会地上的一只蚂蚁窝一样,如果沈长文真的只是蚂蚁,那他能做的只有想办法沾到巨人的脚后跟上,但如果他发现对方仅仅是个身体巨大,脑子简单的恐龙,那恐怕就要掏出RPG来一发了。
  现在沈长文基本已经做出了判断,对方很可能隶属于某一种高等文明,按照吴小清经历的来看,很可能他所在的高等文明已经处于无法挽回的绝境,而从他本身搜救队这个名字来看,他这个智能个体之前从事的工作,很可能跟救援其他文明有关。
  沈长文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倒不是技术,虽然搜救队表现出来的技术的确不可小视,但更多的判断基础还是来源于搜救队的这种原则性。越高等的文明,往往表现出来的是越高的道德,沈长文很难想象一个文明的个体,在自己文明已经几乎灭绝的情况下,一心所想还是拯救其他文明,是一种什么心态。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种文明太傻,但在沈长文看来,恰恰相反,这可能是最高明的一种宇宙范围内的战略投资。
  同样的道理,在现在的沈长文看来,搜救队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比地球高出无数个等级的文明高度,选择加入搜救队的事业,也是一种前途无量的战略投资,卖房子来参加搜救队,在沈长文的概念里,就好像玛雅人拿着黄金投资阿里巴巴一样,这是跨越文明和时代的投资。
  现在,这份投资有了一个很好的追加投资的机会,搜救队在救援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在沈长文眼里,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按照他们之前的会议讨论,未来还需要招募人手,来建设一个简单的救援中心,这个救援中心应该有一些简单的建筑,可以给原始人遮风挡雨就可以了。
  虽然这个救援中心还没确定位置,但沈长文觉得,必要的前期工作已经可以开始了。
  “陈舍,是我,对,还在越南呢?有事要麻烦你一下,你认识工程设计方面的人吗?有个小工程,要出几个方案,对,价格好说。好,我等你消息。”
  设计方案的人是没问题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方案用在什么地方,甚至连方案到底有没有被使用都无法知道,咨询的名义沈长文已经想好了,就用电影顾问的名义,至于什么电影,这谎话都是现成的——原始人灾难片!至于他们信不信,那就跟沈长文无关了。
  关键还是施工人员的保密,这是计划中最难以保密的部分,首先要让这些施工人员毫无知觉的通过传送门,然后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施工……这,的确很难办。
  沈长文在吴小清家里,一边挠着脑袋,想着计划的每一个细节,一边无意识的踱着步。
  施工人员最好是文化水平比较低,那样的话就方便自己编一些谎话忽悠他们,其次还要吃苦耐劳,别干了一两天就嚷嚷回家,人员频繁流动对于保密问题是致命的。最后,人越少越好,人越少,保密就越简单,盖房子,如果只是救灾的钢板房的话,有挖掘机……两个人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那么,自己应该是找两个互相不认识,而且最好不会彼此交流的人,最最理想的,应该是两个聋哑的文盲工人……或者退而求其次,找两个……
  想着想着,沈长文不知不觉,就随手在桌子上摸到了一张小纸条,他拿到面前随手看了看,发现是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越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石强。”
  这个公司沈长文专门了解过了,查吴小清底的时候就去接触过,就是一家专门连坑带蒙骗傻子的小额贷款公司,现在大学里这一类小贷公司到处都是,他们学校不少的学生都借了贷款,最后被逼着让家长来还账的事情已经出了好几次了。
  吴小清是自己没钱还,最后被逼着跳河,然后遇到搜救队,出来的时候拿着一大块银锭到处卖,才把钱还上的,也就是因为他卖超导线,才会让自己有机会认识他,继而搭上搜救队这条线。
  对,对,对!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沈长文猛的一拍自己脑袋,他突然有了更好的主意!


第20章 大场景,大制作,大骗子?
  沈长文走进咖啡厅,大概看了一下,就看到里面有张桌子,一个女的站起来对自己打招呼:“沈教授吗?这里。”
  沈长文走过去才发现对方是个女的,长的还不错,难怪陈舍给自己电话的时候,还暗示自己正青春年华——这小兔崽子。
  “是董小姐吗?”沈长文跟对方握了握手。
  “对,董媛,你可以叫我小董。沈教授喜欢什么咖啡?”
  “黑咖啡吧,”沈长文叫来服务员,“你们这有什么吃的吗?”
  “刚做的蛋糕和曲奇,还可以现做三明治和汉堡。”
  “来两个三明治吧,多放点肉,”然后沈长文又对董媛笑笑,“见笑了,忙了一早上都没顾得上吃东西。”吴小清刚走,很多原来交给他办的琐事,沈长文不得不自己亲自去做,他毕竟是快50岁的人了,做这些事情精力明显有点不够用,在船上跑两个来回,肚子就给折腾空了。
  “没事,您随意。”
  沈长文说话间又拿出一个小本子,是他在来的出租车上,自己想到的有关设计上的一些要求,他仔细的回顾了一下自己记录的一些点,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对董媛说:“那我就开门见山了,我没接触过工程设计,要是说的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提。”
  董媛很大方的点点头:“您是甲方,尽管吩咐。”
  “不知道陈舍有没有跟你介绍,这样,我从头开始说起。首先这是一个电影里要求实现的工程,但不是布景的那种,而是可以真正使用的实景。因为是电影的内容,所以工程上,必须考虑符合电影的基本设定。”
  董媛听的很认真,没有表示出疑问,沈长文就继续了下去:“这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嗯,两个地球人穿越到原始社会,然后在那里帮助一群原始人度过大水灾。这个工程就是作为这个救灾的中心用的。导演对这个工程有三个要求,第一简单,影片中这个工程应该是两个人手把手就可以搭起来的简易工程,这一点很重要,也必须保证,电影里可能还需要拍他们两个干活的镜头;第二,能遮蔽普通的风雨,有一定的保温能力;第三,要有隔离功能。”
  董媛拿手机录着音呢,看到沈长文不再继续,就问:“就这么多?”
  “就这么多。”
  “那我问几个问题吧。”
  “好。”这时候沈长文的三明治也送了过来,他一边吃一边听。
  “你说的工程,是不是不局限于建筑,我的意思是,比如钢板房那样的简易房,可以接受吗?”
  “可以,没问题,只要能住人,哪怕是茅草房都没问题。”
  “总共要住多少人?”
  沈长文想了很久,说:“暂时按四五千人的规模来算吧。”
  董媛忍不住笑了:“这只是拍电影,沈教授,不需要真的按这个人数吧,说实话,两三百人住的简易房,看起来规模就很大了,四五千人的房子,只让两个人来干,哪怕是最简单的组合式板房,起码也要半年到一年。”
  沈长文仔细的想了一下,又摇头:“不行不行,这个电影导演喜欢拍的就是大场面,四五千人是肯定要的,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加。”
  “给这两个人多长时间?”
  “大概是一个礼拜到半个月。”
  董媛又笑了:“你们编剧当初设计剧情的时候就没考虑过合理性吗?当然,现在电影也没那么严格。如果真要让两个人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弄出来给四五千人住的地方,那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搭帐篷了,就是那种军用的大帐篷,一个能塞进去上百人的那种,这还得是两个非常熟练的老手。”
  沈长文总不能说这个SB编剧就是自己吧。隔行如隔山,还真是这样。沈长文原来以为找两个人随便像搭积木一样,搭一点房子出来很容易,可是现在被董媛一提,这种想法的确是幼稚了一些。四五千人,听起来不多,可都拉出来做早操,能密密麻麻的铺满几个足球场。
  沈长文想了一会问道:“那帐篷是不是比简易房的成本要高一些?”
  董媛轻轻搅动着咖啡勺:“不是高一些的问题了,这么说吧,帐篷的人均居住成本最低也要三四十块钱,是最低,这就是厂家基本不赚钱的底线了。按你说的五千人计算,这就是25万,如果是市场价,那起码要50万。50万要是全拿去买钢板做简易房,都可以给十几万人住了。”
  “那也没事,这电影不差钱。”
  董媛摇头:“不光是钱的事,如果你只有两个人,那种最省钱的帐篷是没工夫搭的,你能买的就是那种最简单的旅游帐篷。如果是一两个还好,你这要住5000人,这些帐篷堆在一起,只要是下雨,就会进水,只要是刮风,就会吹散,更不用说5000人在里面吃喝拉撒……当然,这是电影,不会真有那么多人。但就是这么多帐篷,铺开来恐怕你们根本也不好管理。”
  董媛说的都很在理,管理问题的确是……野蛮人要是都在船上,或者在一个大洞穴里,倒也简单,反正都集中在眼皮底下。可到时候分去了成百上前的帐篷堆里,光靠他们三个……光是想象那种屎尿遍地的场面,沈长文都觉得可怕。
  “我倒是有个想法,”董媛说,“反正你们电影里拍的也是原始人吗,也别讲究条件了, 也别想是盖房子还是盖帐篷了,就用这钱租一台挖掘机,地上直接挖一排长坑,两边做出入口,人就住在坑里,挖好之后,头顶上用钢板一盖,这就是现成的地窝子。”
  “这……要是下了雨很麻烦吧。”
  “你们拍电影么,还要这么严格干什么,”董媛又解释,“就算是有下雨的戏,那也没事,你们把地窝子挖在地势高的地方,最后再注意留几条排水沟,保证不会有积水。”
  “那保暖问题怎么解决?电影里的设定挺冷的。”
  董媛奇怪道:“反正你们拍电影不是吗?原始人还怕什么冷,不都是光膀子穿兽皮的吗?”
  “导演要求高,这是大制作,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到。”
  董媛好奇了:“哪个大导演?是国内的吗?”
  沈长文嘘了一声:“暂时保密。”
  “如果真要这么讲究,那也不难,挖坑的时候注意,多挖一个深槽作为烟道,最后铺一根钢管在里头,外面单独设个炕,到时候就跟暖气片一样。”
  “还是按之前说的,你出个图吧,到时候我们让工人照着做。”
  董媛有点不好意思:“这点事根本算不上设计,用不着出图,我给你们画个示意图就行了,施工的都懂。最多我收你一点咨询费,这要是算设计我会被陈舍笑死的。”
  “没事没事,”沈长文坚持道,“就按我们之前说的价格,你出图。”
  然后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补充:“都是投资方的钱,董小姐没必要客气。”
  董媛也就不再推辞了:“行,等你们具体的场地信息给我,最迟两天时间就可以给到你。”
  “可以,那就这么说定了,”沈长文这也差不多吃完了,“有什么疑问给我发信息,再见。”
  “再见。”
  沈长文离开了咖啡馆,转身又走进了街上不远处的一家浴室,本来他跟石强约的是饭馆,但因为和董媛聊的时间长了些,石强等的有些不耐烦,就去了浴室泡澡。刚刚过完春节,天还很冷,很多南方人都有泡澡的习惯。
  沈长文本来是打算来门口等的,但是他刚走进门,就看见两个身材壮硕的大汉朝他打招呼:“沈长文吧,强哥让我们在这等你。”
  跟着俩人一路往洗浴中心走,最终到了一个包间,有个光着身子的男人正赤条条躺在床上抽烟,沈长文跟他对视了一下,疑惑的问道:“石强?”
  对方似乎一点避讳他的意思都没有,只是瞥了他一眼,吐出一个大烟圈:“对,是我,想借多少?”
  “什么?”沈长文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第一次借?不懂规矩啊,”石强随手从边上拿出一个公文包,抖出里面好几刀人民币,以及纸笔,“先写欠条,借多少自己想好,入手七折,一个月还三分之一,还半年,懂了吗?”
  沈长文这才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