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皇霸业-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豆毕竟在许多百姓之中,还是属于喂食牲口用的,让他们突然转变观念,种出来给人吃,他们无法立即转变。
而种植土豆,虽然征收的赋税少了,可是土豆种出来后,能不能成功卖出去,卖出去的钱,够不够在付了那六成的赋税后,还能让家里人不饿肚子,这又是跟重要的事了。
如果种出来的土豆,卖都卖不出去,那农户们就惨了,他们很可能连那六成的赋税,都无法交足,也没法用卖土豆的钱来买粮食给家里人吃,没有粮食,他们就只能吃那喂食牲口的土豆来过冬了。
没有钱,他们甚至无法安稳的度过冬季,说不定在冬季中,全家就因为缺少取暖的物资而冻死。
不过好在距离明年春季,耕种土豆的日子前,还有四个月的时间。
叶玉良打算在这几个月里,宣传土豆,让更多人对土豆作为主食产生信心。
秋收大宴后,叶玉良招来了上京城内,一些大的走商们,并亲自烤出土豆来,让他们品尝。
毕竟,收购贩卖土豆,需要的主要就是这些走商们的行动,如果他们收购土豆,并且价格不太低,农户们才敢大量的种植土豆。
而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动作。
上京城中,或者说不止上京城,整个周国,凡是国家署衙,在招人力时,都会提供一日两餐作为酬劳,这是惯例了。
叶玉良招来了各署衙的头头们,让他们将提供的食物酬劳,全部换成土豆为主食。
因为土豆的种植和烹饪,是国君号召的,所以高常庚等人,非常配合,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叶司农,你还要派人收集一些容易将土豆做得好吃的烹饪方法,一并宣传出去。”在一致同意将食物酬劳中的主食,换成土豆后,司行刘年提议道。
毕竟如果土豆还像以前那样做,只会让如今已经富裕起来的上京城百姓更加厌恶土豆而已,一种食物的发展,离不开怎么将它们做得好吃,且容易烹饪上。
上京城已经是个美食之都了,许多上京城百姓都越来越对美味的食物,有自己的观点,如果土豆还是那样难吃,他们就不可能尝试购买土豆,也就不能让土豆流通起来。
作为司行,刘年很轻易的就看出了这一点。
叶玉良点点头说道:“等会我就会入王宫,请求国君赐予烹饪方式。”将土豆烹饪得好吃,且烹饪方式最多的地方,就是王宫的厨殿了,在经历过今年的土豆大盛宴后,没有人会不同意的。
除了土豆在上京城中造成的轰动外。
上京城中,还有一项行为,突然流行起来。
那就是挥舞羽扇。
在王宫秋收大宴上,周寒挥舞着一把羽扇,在大宴上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让众多的周国官员们看着眼热。
一把羽扇没有多少钱,但却看起来非常帅气,且可以与国君同样喜好,一些善于拍马屁的官员,第二天就让人买来了羽扇,一整天一整天的挥舞着。
上京城中,不出数日,就可以经常看到有人挥舞着羽扇交流,这样奇怪的流行,就在上京城中普及开来。
到九月底时,羽扇就已经供不应求了,好像出门不带个羽扇,就落伍一般,即便是池欣荣这样的辅军将军,在军中,除了训练外,也会举着一把羽扇,模仿这周寒的动作。
而且因为秋收大宴中,参与的人中,来自周国各地,因此举扇出门的行为,就非常自然的传遍了整个周国除了丰穗城地界外的其余地方。
要知道,九月底,天气已经越来越凉了,很快就是冬季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却举着一把羽毛扇子,根本不正常。
好在如今已是临近冬季,在这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从外地赶来周国的,所以此刻在上京城中,任何人都知道这举羽扇的行为的由来,也就没有人会觉得整个上京城中,尽是神经病了。
那曾被周寒救过的卖羽扇的男孩,在周寒离开后,就每日在南一环的坊市贩卖羽扇。
只是再那次周寒为他缴完摊费后,他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些收取摊费的人了。
在一个月后的摊费到期后,他仍在坊市中卖羽扇,他想在那些收取摊费的人来收取摊费前,再离开,另找地方贩卖羽扇,只是他在南一环坊市一直待到了秋收节后,都再没有见到那些收取摊费的人,就仿佛他们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这让他这几个月以来,一直提心吊胆的担心那些收摊费的人突然再次出现。
羽扇并非什么高贵的东西,原本在七月初,天气开始转凉后,他不应该再继续贩卖羽扇了的,只是男孩家穷,且他并没有其它的手艺,除了制作羽扇来卖,他根本找不到其它赚钱的方法。
如果不是他会挖野菜来填腹,光靠售卖羽扇,他根本无法活下来。
好在现在不用再交摊费,让他能继续在坊市中售卖羽扇。
九月中旬,就在男孩准备彻底结束售卖羽扇之时,大批人跑到坊市中,购买羽扇。
男孩平日里三五日才能卖出一把的羽扇,在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就全部卖出去了。
甚至那些没有买到羽扇的人,在知道他还会来卖羽扇时,向他订购了许多羽扇出去。
这让男孩被吓呆了,他不知道为什么羽扇突然这么好卖了。
因为羽扇本就不是什么昂贵且必须的东西,因此在坊市中卖羽扇的本就少,大多数都是走街串巷的杂货郎,会有几把羽扇兼着售卖。
男孩的羽扇,已经是上京城中最多的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羽扇变得这么好卖了,但还是让男孩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羽扇全被卖出去了,还有许多人向他定做了起来,只要在三天内交出去,就能换得大量的钱财,有了这些钱财,他就可以购买田地种地了,也可以换得足够的粮食,不用再经常饿肚子了,甚至还可以购买一些劣质皮袄,过上一个比起往年,更加暖和的冬天了。
但他也非常害怕,因为向他购买定做羽扇的人,都是些非富即贵的人,许多人的名号官位,他根本没有听说过,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些定做羽扇的人,他一个也惹不起,如果他不能将羽扇尽快做出来给他们,自己就没有好下场,说不定会无声无息的消失。
男孩突然想到了那些收取摊费的人,他想到,就是从那个收取摊费的首领,在收取了那个为自己付了一个月摊费的贵公子的钱后,他就再也没有看到那一伙收取摊费的人了,一个都没有见到过,甚至那些收取摊费的人的家人,还来寻找过,他们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男孩更加害怕起来,他很害怕自己也会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
在售卖完羽扇,并强制让自己记住有多少大人物向自己订购了羽扇后,男孩就扛起自己那空空的草棒,一溜烟的跑了,他担心自己再待在城中,会有更多的人向自己订购羽扇。
羽扇的制作,是很繁琐的,平日里他都是在空闲时做出一些来,放在家里,等到夏季再拿到县乡去售卖,今年是第一次来上京城中,因为他在荣宝县听说上京城的繁华,也许能卖出更多的羽扇,让他过得更好一点。
此时虽然他家中还有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羽扇,但完全不够那些大人物分,他必须回去没日没夜的做羽扇,才能满足那些大人物们的需求。
羽扇的突然流行,也吓着了周寒。
在秋收大宴后,他偶然出宫闲游,才发现大街小巷里,许多人都手举羽扇,仿佛举个羽扇就会显得高贵一些似的。
周寒不知道为什么羽扇突然流行起来,急忙让易忠去打听,一直打听到丞相府,才得知是他的原因,让羽扇流行的。
说实话,那日在文武殿大宴之时,主要是因为文武殿中,因为人太多,所以殿内温度比较高,再加上他喝了不少酒,身体被酒熏陶后,感觉很热,就拿起羽扇扇了起来,而且在说话间,也让他找到了一丝诸葛大仙的感觉,只是没想到自己的突然行为,会突然造就了周国的一个流行行为。
看着大街小巷的羽扇,周寒突然有些无语,也让他对自己的威望有了深刻的意识,他在周国的一举一动,都已经成为了众人效仿的对象了,他说的话,也将是名言警句。
第三百二十三章 国君的铁锄头与王妃的金扁担(第一更)
周国新元九年春,二月初二。
春季,春耕之时。
今年的春季更是忙碌。
自蔡国被攻占后,周国再次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因为蔡国被攻占,成为了周国的丰穗城,而安思城,也公开表明安思城成为周国的一城,这让周国的名声越来越大。
去年的大比试和厨艺大赛,也让周国的安定富裕,传遍了周边各国,甚至往更远的方向传播。
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人,前来周国定居,周国的人口在这两年里,飞速发展。
原本十分缺人的丰穗城和安思城,也因为人口的大量迁徙,而缓解了许多。
再加上因为周国稳定富裕,周寒又不时做出一些辅助,让不少原周国的百姓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在这个没有太多夜间娱乐,也没有小雨伞的世界里,关灯造人,就成为了许多周国百姓自然而然做出的事情了。
而家里人口多了,就需要更努力赚钱养家,这让周国的发展更加快速。
今年的春耕,除了老样的五谷外,还多出了许多人种植土豆。
经过叶玉良在去年冬季中的努力,更多的人选择在今年春耕之时,拿出一半的田地种植土豆。
当然,这也多亏了那些走商们在百姓中承诺,会以高价收购土豆的原因有关,毕竟如果种土豆比种五谷更能赚钱养家,那谁都会去做的。
周寒也在王宫里,开辟出了一小块田地。
王宫扩建开后,王宫内多出了许多空地,原本是需要建造宫殿的地方,被周寒开辟出了一块十丈大的田地。
这并不是周寒想要与民同劳作,纯粹是无聊罢了。
在刚过完新年的一天早上,周寒抱着瑞木萌,从睡梦中醒来,突然想起了自己在丰穗城中,因为极度无聊,而开垦的那块地来。
“也不知道那些种子,种出了什么样的花?还是都枯萎掉了。”躺在床上的周寒喃喃自语,因为为了逃避那极度无聊的丰穗城,周寒就没再注意那些他种在丰穗城王宫里的花了:“嗯?当时到底种的是花还是作物?”他甚至连当初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种子,都记不清了。
也许是因为当初在丰穗城中极度无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所以周寒那时每日照顾田地,好不快乐,他甚至当时还写起了种植日记,只是那些种植日记,都丢在了丰穗城的王宫之中。
因为当初丰穗城人手紧缺,且周寒在王宫花园中种植的,也不大,更不是什么紧要植物,所以周寒想来,荀季是不会派人去照顾自己的那块地的,而没了照料,也许去年还能勉强存活,过了冬季,现在恐怕再次荒芜了起来。
想到在丰穗城中照料那块地的快乐,周寒立刻从床上爬起,让侍从为他找来农具,在王宫里,选取了一块地方,开垦起来,当然,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些禁卫军士兵在开垦,他毕竟是国君,又不是农民,他只想享受种植的那段快乐,开垦的辛苦,就由其他人承担了。
虽然如此,但周寒也拿起了一个锄头,费力的刨着一小块地方。
“国君的锄头,也是铁的,而不是黄金的,嘿嘿。”刚开始开垦,周寒突然脑海中,冒出了那个关于皇帝的金锄头的那个笑话来,他不由自主的乐了起来,如果现在让他再听到有人谈论皇帝的锄头是不是金的,他一定严肃的告诉他们,金子太软,用来锄地根本不适合,所以皇帝的锄头是铁的而不是金的。
周寒有一下每一下的锄着地,脑袋里却因为那个皇帝的金锄头笑话,而脑洞大开,因为那个金锄头的笑话,他又想到与之相关的,关于皇后的金扁担的笑话。
“这个可以是金的,嘿嘿。”周寒立即让涂悦,去让人打造一个金扁担。
如果说自己是那个皇帝,那皇后就是程紫柔了,反正他也不可能让程紫柔真的用那金扁担去挑水挑粪,制作一个出来,以后有听到有人谈论皇后的扁担是不是金的时候,他就拿出来,告诉他们,皇后的扁担真的是金的,还是量身定做的。
涂悦觉得国君疯了,不仅亲自拿锄头下地开垦,还让自己去用黄金打造金扁担。
他虽然身为内侍总管,但家中也是有田地的,他自然知道金扁担根本用不了,因为金子太软,且太重,这么长的金扁担搭在肩膀上,除非潘雄那样的武将,否则任何人都会把腰压得直不起来,更别说用金扁担来挑水了。
但周寒的威望一天打过一天,现在的涂悦,根本无法劝阻,也不敢劝阻国君要打造金扁担的想法。
他急忙一面让人去司空署,联系司空高常庚,为国君打造一条金扁担,一面让人起通知温太后,他自己则亲自跑去,找程紫柔去,他觉得,此刻能劝说国君的,只有温太后和程王妃了。
温太后与程紫柔,在周寒带着一众禁卫军士兵在王宫里开垦之时,就已经知道了,但她们觉得国君不可能坚持得下来,不过是国君兴致所致,过了兴头,也就不会继续了,所以没有在意。
再加上周寒陪温太后与程紫柔吃饭之时,都会将身上打理干净,让她们看不到周寒耕作的痕迹,因此她们更是觉得,在王宫里耕种,是周寒的一时兴起了。
温太后在听到侍从所说,国君不仅每日都花费大量时间在那小块田地里,还让人去打造金扁担。
“胡闹,哀家知道了。”温太后听到侍从的报告,摇了了摇头,有些无奈,这次国君的兴致时间太长了,她决定等与国君吃饭时,说他两句,但还是并没有太过在意。
温太后知道,国君从出生后,就锦衣玉食,尽管跟欧阳丰学过那什么拳法,也随军出征过,但种地,可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所以她并不担心国君能做得多长时间,等国君兴致一过,受不了辛苦,自然就会放弃了,只是她对国君要打造金扁担有些无语。
在国君的父亲那段时日时,周国弱小而贫穷,温太后虽说是当时的王妃,但也没有见多太多的黄金,能有些金首饰,还是周寒的父亲送的,更别说拿出这么多的黄金,来做一条金扁担了,哪怕现在周国已经富裕了,她任然对用大量的黄金来做一条金扁担而感觉太过浪费。
当涂悦来到程紫柔的紫瑶殿时,程紫柔正带着周寒的儿子小跬,学习走路呢。
小跬已经两岁多了,已经学会了如何称呼周寒与程紫柔,虽然说得还有些不标准,甚至一着急,还会说得很含糊。
平民家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有许多就会走路了,但身为国君的公子,小跬大多时候,不是被程紫柔抱着,就是被侍女奶妈抱着,根本没有机会学习走路,甚至连地都不敢让他碰一下。
如果不是周寒扶着他在床上开始学习走路,也许到三四岁,小跬才有机会碰地呢。
在小玥儿出生后不久,温太后曾在一次晚饭时,与周寒说过,他是在三岁,才开始学习走路的,这还是被周寒的父亲,前任周国国君对于温太后如此溺爱周寒,看不过去了,才要求的。
程紫柔开心的教导小跬走路,小跬已经在床上,学习过走路了,虽然还有些跌跌撞撞的,但至少不会这么容易跌倒了,此时,在他的身边跟着两名侍女,只要他一有跌倒的迹象,两名侍女就会瞬间将手伸出,扶住小跬,让他无法跌倒在地。
当程紫柔听到涂悦亲自来告诉自己,周寒不禁热衷于耕种,还要打造金扁担时,她只是觉得好笑,并没有太过在意,她根本没有想到,周寒打造的那条金扁担,是给自己的。
“小跬,想不想看看你父王种地的样子?”程紫柔看着焦急涂悦,突然想带着小跬去看看周寒耕地,她也十分好奇国君耕地的样子,虽然从周寒开始耕地,到今日已经快一个月了,但因为那个地的位置比较偏僻,且靠近牛马棚,有些臭,她都没有去过。
“想~想~”小跬着急的向程紫柔扑来,让他身边的两个侍女紧张不已,他大声的用含糊不清的话,告诉程紫柔自己的想法,只是不知道,他是想看周寒,还是想看种地,或者是想看周寒种地的样子。
当程紫柔带着小跬,跟着涂悦来到周寒开垦出的那块地前时,周寒已经是满身尘土了,但他并非在开垦,而是在撒种子。
因为地并不大,且撒种子也比较轻松,周寒是自己亲自来做的,没有让任何人帮忙。
因为地并不大,周寒也就没有随意的将种子撒出去,而是那根木棍,在已被开垦的松软的农地上,隔上差不多的距离,就点上一个洞,然后将一颗种子放进去,用泥土将种子埋好。
他种的,是辣椒和土豆的种子,辣椒的种子,是从林中海那得来的,因为辣椒不多,他将大部分都给了叶玉良,让司农署去在试验田里耕种,而自己拿了一小部分在王宫里耕种,辣椒已经经过催芽了,所以按照林中海所教的,十天半个月就应该可以长成,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收获,也就是说,夏初,他就可以用辣椒来做菜了。
想到剁椒鱼头,红辣兔肉,酸辣鸡丁,周寒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当看到程紫柔带着小跬来时,周寒很是高兴,特别是看着小跬那蹒跚的步伐,让他开心不已。
“小跬,要不要来试试?”当小跬花费了很大力气,来到田地边时,周寒俯下身,问他。
“父,父王,要,要。”小跬也激动的回答,他从来没有见过田地,非常好奇,也非常开心。
周寒带着小跬,种下种子,玩得不亦乐乎。
程紫柔看着父子两玩得开心,她也很开心。
“王上,急报。”正在周寒全家欢乐的时候,潘雄一脸焦急的冲了过来,他身后跟着牛力,也是面色沉重。
因为禁卫军的制度,平日里,潘雄和牛力很少在一起来见周寒的,但也说明了有重要的事情发生,这让周寒不禁皱起眉头来。
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然而来的威胁(第二更)
听到潘雄的疾呼,周寒意识到情况很严重,他立即让程紫柔带好小跬,迎上了潘雄与牛力。
“何事?”
“王上,向国与虢国有动静,太尉大人已经在文武殿内,等着向您报告了。”潘雄没有直接说是什么事。
听到是向国与虢国的事情,再次让周寒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不知道这两个国家,这个时候会冒出什么事情来,但不管如何,这确实是十分紧急的事情。
听到欧阳丰已经在文武殿等待了,周寒不敢再耽搁,他让程紫柔带小跬继续玩,他则领着涂悦潘雄几人,前往文武殿。
当周寒来到文武殿时,除了欧阳丰以外,还有一人也在,这人并不是周国的人,而且周寒对他还有些印象。
“嗯?崔松?你怎么来了?”来人,是中山国曾经来过周国,作为使者的崔松。
崔松在看到周寒进入文武殿后,急忙起身,向周寒行礼:“属国下臣崔松,见过周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没有人称呼周寒为周公了,都不约而同的称呼周寒为周王,让周寒略微有些暗爽,毕竟周王比周公的称呼要更霸气,周公这个称呼,总让周寒觉得是在叫周公梦蝶的那个周公一样。
“中山国有什么事需要你前来的吗?”周寒疑惑。
中山国成为周国的属国,也有三年的时间了,一直以来,中山国都非常平静,虽然知道向国并没有攻打中山国的意思后,中山国也没有对成为周国的属国而有什么怨言,一直都很准时的进贡,甚至在贡品的质量上,也没有做什么花样,非常老实。
因此周寒对中山国的感官还是非常好的,人以礼待我,我以礼待人,这是周寒一直以来秉承的原则,所以他在去年秋季听闻中山国没有丰收,粮食有些紧时,也让程道仲以近乎白给的价格,提供给了中山国一些粮食,让中山国得以平安度过冬季。
“周王,一个月前,有一支向国的走商车队,在向国与我国的边境处被匪贼袭杀,我们一直都找不到拿伙匪贼的行踪。”崔松说道。
“嗯?”周寒没有回答,而是满脸疑惑的等待崔松细说,走商被匪贼袭杀,这是很正常的事,即便是如今已经非常安全的周国,还时常发生走商或是游人,被匪贼劫掠的事情,说句实话,在周寒眼里,那是小事,根本不值得崔松出使周国的,更何况那还是在向国境内,那是向国的事情,跟中山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看到周寒脸上的疑惑神情,崔松苦笑了一下,向周寒解释道:“本来被匪贼袭杀,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向国派人来,说是拿伙匪贼,是我中山国的军队做的,让我中山国交出凶手,否则誓不甘休。”
周寒的脸上疑惑顿消,神色凝重了起来问道:“那你们中山国,有没有派兵进向国做匪贼。”他没有立刻断定,因为军队做匪贼,也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那些小国,养护军队需要不少的钱粮,在国家储备不够之时,就会让军队扮作匪贼,到周边的国家去劫掠填补,甚至一些军队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