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皇霸业-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周国是目前最为强大的国家,即便楚国拥有战车,但如果攻打周国,引来周国的反击,两国之战,楚国未必能获胜的,强大的周国,并不需要如何表现,就可以让周边各国忌惮。
  而东面,嬛、方、舒三国,也不需要过于担心,本来以往这三国联合,就以防守为主,很少主动出击,更加上现在,因为吴国的侵略性,让三国四处拉拢其它小国,周寒对他们更加放心了,先不说三国此刻联合其余小国,主要以防御周、吴两个大国为主,这些小国联合,必然分歧颇多,能不能成功联合还是一回事,真让这些小国联合起来了,他们也必将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光是互相扯后腿,就能让他们乱做一团了。
  而有这些小国在中间,周寒也不用担心立刻面对更东边的吴国。
  至于西面就更简单了,虽然向国在去年的攻周中,主力部队大部分成功撤回了向国内,但向国的屯田兵也为了拖住周军而被全部俘虏了。
  虽然这些屯田兵的战斗力很差,但是,他们是向国的主要劳力。
  向国的人口因为连年征战,再加上地域在中原较为偏远,根本无法与周国相提并论,但这次攻打周国,他们的兵力却几乎与周国相当,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屯田兵,是向国内的成年劳力。
  而屯田兵在周国被俘虏,也代表着向国将缺失大部分的劳力,今年里,没有了这些劳力的耕种,向国的粮食产量将呈现山体滑坡式的滑落,而往年的粮食都因为攻打周国而用掉了,没有了粮食,连耕地都没人了,向国此刻连担心周国是否会进攻都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严重缺乏粮食,如果一直如此,那周国进攻向国后,恐怕为了粮食,向国百姓甚至会主动开门迎接的。
  “你之前说过,在舒国以南,是游灵河,而游灵河以南,则是乱、毛等小国,是吧?”周寒向瑞木萌确认。
  “是的,主人,不过他们将游灵河称为安盈河,意为保佑富饶的意思。”瑞木萌解释道。
  周寒的点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脑中突然有个想法,以后或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
  周国占领了虢国的消息,陆续被周国周边各国知道了,但正如周寒所预料的,各国都非常冷静,至少是表面上非常冷静,只是从各国而来定居的人,日益增加,其中有多少,是外国的探子细作,就未可知了。
  因为在明面上,原虢国的岐山城,没有归顺周国而独立,导致岐山城辖下的百姓惶恐不安,时常担心突然一日,周国大军进攻。
  因此,有不少百姓为了躲避周国可能的进攻,而主动向岐山城周边的城池迁徙,最多的,当然是向银山城和松花城了。
  岐山城城守朱子尾面对日益流失的百姓问题,非常烦恼,好在他知道自己是听从了周国国君的命令,而没有让岐山城投降周国,并非故意独立的,因此他不担心周国会突然进攻,毕竟自己已经向那个周国的国君表明了归顺之意,日后只要周国需要,自己便可开门献城,说不准看在自己主动献城,让自己继续当这岐山城的城守呢。
  虽然如此想着,但朱子尾对能不能继续当城守一职,并没有太大信心,能做到城守,他的政治能力是不低的,可以很轻易的想清楚,自己是旧虢国的城守,为了加固统治,没有一个国君会放心的继续任用前敌国之人为官的,即便要任用,也需要考察一番,并且将自己调离远离岐山城的地方。
  在朱子尾思考之时,一名文吏走进他的公房中,向他禀报:“大人,有人求见。”
  朱子尾听到后,皱眉呵斥:“我不是说了吗?没有重要事情,谁都不接见。”岐山城的未来已经确定了,现在他只要保持低调就行了,以免被那个深不可测的国君误会,他尽可能的不理政事,虽然以往他也没怎么理会过岐山城的政事。
  但那文吏却苦着脸说道:“大人,那人持有向国手令,似乎是从向国来的使者。”
  朱子尾一听是向国的使者,立即紧张起来,在回到岐山城后,他已经打听到,周国之所以攻灭虢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虢国与向国联手,由虢国牵制周国的大军,再由向国进攻周国。
  只是可惜的是,向国的进攻失败了,除了主力部队仓惶逃回后,屯田兵和辎重兵都被周军俘虏了,向国龟缩防御,不敢动弹一下。
  现在却听到向国派遣了使者来,那恐怕是要拉拢自己的,毕竟岐山城居然有胆子在虢国被灭之际,不顺应周国。
  只是只有朱子尾知道,岐山城早晚都将是周国的一员,自己早晚都将归顺周国,而如果让那个霸气侧漏的国君知道自己见了向国的使者,让那国君误会岐山城要投靠向国,自己就完蛋了,岐山城就完蛋了。
  “让他们滚。”朱子尾大声怒吼着,让文吏和守卫,将向国的使者赶出岐山城去,他的夸张做法,主要是要让外面的人知道,岐山城并没有与向国同流合污。
  “朱大人何必大怒?大怒伤身啊。”在朱子尾的怒吼声中,一个轻而清晰的声音,从门口传进了朱子尾的耳中。
  朱子尾看到不知何时,一个他从没见过的人,站在了那文吏身旁,微笑着看着自己。
  “你是谁?谁让你进来的?来人!将他给我赶出去!”不用想,这个人就是那个向国的使者了,但真正让朱子尾愤怒的是,没有他的允许,外面的人居然敢让这个向国使者进入城守府中,而让他心中惊慌的是,如果他与向国使者见面的消息传出去,那不管他如何解释,都会让国君误会自己与向国苟合了,毕竟没人会相信向国的使者在没有自己的允许下,就能进入城守府的。
  “城守大人何必如此?”来人不慌不忙,似乎根本不担心被丢出去的走进朱子尾的公房内,将一封信递给朱子尾:“请城守大人看看这封信后,再决定是否将在下赶出去。”
  看着递到自己面前的信,朱子尾脸皮都扭曲了,犹豫了一下,考虑到现在即便将这个自称是向国使者的人赶出去,也无法避免的被国君误会了,再加上他也十分好奇信中到底会写什么,让自己转变新意。
  纠结了一番后,朱子尾盯着那向国的使者,缓慢的伸手接过信,决定看看信中有什么,如果其中有向国的机密,或是可以利用的东西,他就可以以此向国君报信,让国君知道自己并没有倒向向国。
  看见朱子尾沉默而缓慢的从自己手上接过信,那向国使者脸上的笑容更深了,眼睛都眯得和月牙一样。
  “出去吧,让人守候门外,我没有通知前,任何人不许进入我的公房。”朱子尾看了一眼那笑着的向国使者,再看向那呆愣住的文吏,开口让文吏离开。
  在文吏关上房门离开之后,朱子尾才打开信看了起来。
  只是随着看到的信的内容,朱子尾的神情变得惊骇起来,眼睛挣得溜圆,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一封不长的信,朱子尾看了足足有大半个时辰,仿佛才看完。
  当从信中内容回过神来后,朱子尾长呼了一口气,神色难看的看着那向国使者问道:“你们想要我做什么?”
  那向国使者,这时才向朱子尾笑着说道:“城守大人,在下并非向国的使者,不过是借用了向国的通行手令罢了。”说完,他向后退了两步,拉开与朱子尾之间的距离,然后向朱子尾躬身行礼道:“朱大人,在下乃是英雄会申常,是来帮助朱大人的,请您放心,我们是您的同伴,绝不会害你的,不如说,我们是来请您与我们一同完成我们的心愿。”
  虽然向国与虢国的联手是因为英雄会,但英雄会的存在十分神秘,等闲的城守一职,是完全不知道的,而虽然周国通缉了英雄会,但因为岐山城独立于周国之外,因而朱子尾完全不知道这个组织在周国的地位,但即便他知道,信中所说的事情,也让他无法拒绝与这英雄会合作,应该说,如果不与这英雄会合作,自己的下场,将会非常凄惨,这也是这个叫申常的人,说得如此动听,但朱子尾脸色仍非常难看的原因,没有人喜欢被威胁到自身及全家性命的。


第四百章 风国求援(第二更)

  周寒不知道远在岐山城的事情。
  九月初,土豆基本成熟,周寒为了这个冬季不因为饥荒而饿死太多人,赶紧让古紘召集人,抢收土豆,而为了增加人手,就连被发配到银矿中挖矿的人,都被临时招回来了。
  银山城的所有改造都已经停止,除了去抢收土豆的人以外,剩余的人被召集起来,在废墟中,抢建房屋,否则没有足够的房屋,百姓们就不能安全的在大雪中生存下来。
  由于从上京的支援及时到来的关系,城中的官政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因此百姓的调动异常的顺利。
  至于城墙的修补,自从周寒指出那些修补城墙的匠人偷懒之后,虽然孔肖已不再负责政事一块了,但他还是以国君书记官的身份,向古紘提议。
  虽然古紘并不认识孔肖,但他的官职却在周国内大名鼎鼎,因此,不愿意因为这点小事得罪孔肖,甚至希望借此向孔肖示好的古紘,将对那些修补城墙的匠人的处置,完全交给了孔肖。
  一向谨慎的孔肖自然不会就此得意,而是先向周寒请示了一番,而周寒,也不会为了几个匠人而费心,更何况这些匠人的确做得不好。
  因此,孔肖向高阳借了一队罪赎军,将那些修补城墙的匠人聚集起来,以反抗周国,偷懒怠工为由,将六名为首的匠人,当场斩首,并悬挂城下示众,以此督促其余匠人尽力去做事。
  孔肖并非因为这些匠人偷懒怠工而杀他们的,他有的是办法让这些匠人努力干活,真正让他气恼的,是自己因为这件事,在国君面前丢脸了,甚至因此让国君看低了自己,他的目的,是在周国,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位高权重的存在,但如果因为这点小事,让国君小看了自己,那早晚有一天,自己会失去国君的重视,甚至因为被忽视而被开革出去,而被国君开革出去,也就代表自己在周国的仕途,再无任何希望了,毕竟没人会招募敢招募被国君开革的人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已经十年了,因此周寒对冬季的状况非常熟悉。
  即便银山城的冬季,比起上京还要寒冷,雪还要大,但早有准备的周寒,还是让城中的百姓,舒服了不少。
  至少在雪停之时,周寒偶尔能听到从王宫墙外,传进王宫中的,百姓对周寒的高呼和赞颂。
  虽然仍有不少百姓因为冬季中缺乏御寒的措施而冻死,但仍然比往年,在虢国的治理下被饿冻而死的人要少多了,特别是与去年冬季对比,更是优越了许多。
  艰难的过了冬季后,新年刚过,大雪刚停不久,周寒就下令春耕了。
  因为去年秋收的经验,周寒知道了银山城的冬季气温较上京更为寒冷,因此土豆的生长也会更为缓慢,而为了能有足够的粮食,让整个银山城和松花城地界中的百姓,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周寒下令提早春耕,给土豆更多的时间生长,这样得出的土豆会更饱满,更好吃。
  而在气温还是回暖之后,除了春耕外,城中的改造建设,也继续开动起来了。
  但没过多久,古紘就愁眉苦脸的来向周寒汇报了。
  “王上,铜矿和食盐的价格大幅度涨价了。”这两样是十分重要的东西,铜矿现在在周国,主要以打造农具所用,而因为银山城的冬季更为寒冷,国君又要提早开垦土地,土地因为气温还没回升,比较坚硬,极易损耗铜制农具,而如果铜矿的价格大幅提升,那许多人将无法打造农具,也就无法进行耕种了,至于食盐,就更重要了,没有食盐吃,百姓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无法干活,这极大的影响到银山城的建设,而长期没有足够的食盐,会让百姓虚弱无力,更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怎么回事?”这的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周寒怎么都没想到,怎么才一个冬季,就出现这么大的问题:“是不是向国和吴国封锁了边境?导致铜矿和食盐送不过来?”银山城的铜矿来源,一向是自西边,向国更西的山丘地带流出来的,大多数必须通过草原和向国,而草原人一向喜欢抢劫商人,因此许多商人更愿意从向国走,如果向国封锁了边境,那就能控制住铜矿流入银山城,流入周国了。
  至于食盐,则一直是东面,或是东南面的国家中,流出来的。
  但古紘还没有说话,孔肖抢先解释起来:“王上,向国与吴国并没有封锁边境。”他自被解除了政事之后,为了帮助周寒,帮助周国扩张,经常去与那些来往于银山城的走商闲聊的,因此他对其中的缘由非常清楚:“王上,据臣了解,是东面的各国出了事情。”他停顿一下,继续说道:“臣听从东面而来的走商说,吴国攻下彭国和陈国后,导致沿海一带的国家,因为紧张,无法大量制作食盐贩卖了,而也因为吴国的原因,导致那些国家,为了防备吴国的扩张,不得不大量购买铜矿和铁矿,制作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其价格出得非常高,因此很多商人都愿意将矿石运送过去售卖。”
  只是铁矿本就价格比铜矿高不少,因此在售卖上,没有铜矿卖得好,所以现在是铜矿吃紧。
  据孔肖探听来的消息,吴国在东面,所向披靡,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与之正面对抗的实力的。
  之前周寒已经判断过,吴国暂时不是周国的问题,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打脸了,吴国确实不是周国的问题,但吴国的影响,却对周国很严重至少是银山城一带,在南面,可以从南边和西边获得食盐和铜矿的补充,但运送来北面,路上的损耗和花费,就大了不少,还不如加价从商人手中买呢。
  周寒思考良久,只能说道:“孔肖,给你个任务。”
  “臣听凭王上吩咐。”孔肖正色向周寒行礼。
  “你想办法,挑起嬛国等国的注意,让他们来封锁到吴国的边境,尽可能禁止商人送矿石去卖,不能将矿石运送过去,那就只能就地售卖了。”周寒沉思一会对古紘说道:“至于食盐,从新阳城送过来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食盐只要注意,就可以储存很长时间。
  孔肖的眼睛亮了起来,让嬛国等国封锁边境,那些商人憎恨的,也只会是那些小国,对周国毫无影响。
  “探子和细作,寡人会让他们配合你的。”周寒说道。
  孔肖和古紘,在周寒这里得到办法后,立即行动了起来。
  过了五日,周寒在王宫中,看着古紘送来的工作细报。
  一名禁卫军前来禀报,有从上京城送来的急报。
  周寒听到急报这两个字,眉头就皱了起来,因为这两个字就代表着坏消息,没人喜欢听坏消息。
  负责传信的,居然还是上回传达风国独立消息的那个传令骑兵。
  传令骑兵一见到周寒,立即单膝跪下禀报:“王上,风国求援。”
  “什么?”周寒以为自己听错了,把进攻听成了求援。
  那传令骑兵只能再说一次,让周寒知道并不是传令骑兵说错了,也不是自己耳背听差了。
  “求什么援?他们不是独立于我周国之外了吗?寡人还没有找他们麻烦呢,他们居然还敢向我们求援?”周寒听到风国求援,气愤难当,在周国为难之时,风国不仅不想着为周国分担,反而要落井下石,现在不知遇到了什么情况,居然还厚着脸皮向周国求援。
  传令骑兵解释道:“风国在去年秋,听闻向国被我国击退,并且虢国被我国攻打下来的消息后,派人向上京请求再次成为我们的属国,但程公并没有答应,并发书信给风国国君,将之骂了。”他话音一转,说到风国求援的原因:“在风国以南的齐国,在今年刚过完新年之后,向风国正式宣战,风国自知无法抵挡,便派人来上京,请求周国看在风国曾是周国属国的份上,派兵支援。”
  周寒摸着下巴,齐国向风国宣战,他是知道的,而且齐国并不是只想风国宣战,而是同时向一个叫做鲁国和焦国,三国同时宣战,非常嚣张,这些并不是细作传来的消息,毕竟细作的动作还比较慢,而齐国位置又与周寒所在位置正好相反,即便细作再神,也无法这么快传来,齐国宣战的消息,他是通过系统通告知道的,毕竟宣战是正大光明的行为。
  同时与三个国家宣战,既是说明了齐国的强大,也说明了其中有猫腻。
  周寒猜测,在齐国周边,并不止这三个国家,因此他猜测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他还没想通的问题。
  至于对风国宣战,周寒初步认为,齐国是不会与风国正式开战的,毕竟在风国以北,就是周国,而占领了风国,齐国即便再强,一旦与周国接壤,就必然会将精力的大部分,放在周国上了,这样一来,他就被拖住了,哪能向现在一样,同时与三个国家开战呢。
  更何况,风国如此弱小,向风国开战也不值得,涂浪费时间和金钱。
  不过这就让周国有了可操控空间,周寒思考良久,对传令骑兵说道:“告诉程公,齐国是不会与风国开战的,因此,让上京给寡人狠狠的压榨风国,寡人要上京将风国拆得粉碎,然后如同遇水则溶一般,融入周国之中。”简而言之,就是要毫无障碍的吞并风国,还必须让风国感激涕零,这样周寒才能消除被风国落井下石的愤怒。
  既要让风国成为周国的一部分,又要让风国的人感激涕零,也就是被卖了还要帮自己数钱,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周寒对上京城的一次考验,这次离开上京也有两年的时间了,上京城必须离开他以后,也能独立起来,否则会让自己太过劳累的,周寒可是很懒的人啊。
  传令骑兵听不懂周寒的话中意思,但他只要能将话传回去就行了,因此在确定周寒没有什么要交待的事情后,就赶紧离开了,急报除了汇报外,也包括快速回禀。
  在传令骑兵离开后,殿房中,徒留周寒一人,在那阴险的笑着,十分诡异而可笑。


第四百零一章 回上京(第一更)

  “需要有人坐镇啊~~”周寒感叹。
  他身为国君,虽然自任命为大将军,但他毕竟不是大将军,身为国君也有国君的事情,不可能一直呆在银山城的。
  现在银山城虽然正处于虚弱当中,但周边各国,也暂时没有威胁,更何况他并不是将全部的军队都带走的。
  只是如果他离开之后,就没有足以在银山城坐镇的人了,这是个问题。
  以前还可以让欧阳丰来坐镇,但自从欧阳丰被虢国的廉仓打伤之后,虽然已经恢复了过来,但也让周寒发现,随着周国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欧阳丰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再辅佐自己,坐镇防守了,这也是他将欧阳丰升为太尉,明升实降的原因。
  而欧阳丰也是明白的,因此才会向周寒提出要去书院教书。
  但如今周国的将领很多,只是能有能力,有威望担当大将军一职的人,却一个都没有,身为大将军,除了智慧以外,还必须拥有足以让全军信服的威望。
  如鲁厚言和孔肖,智慧是有了,但威望不足,经验也稍逊了一些,而卓远、高阳等人,在他们各自的军中,威望是足够了,但并不足以让全军信服,而且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在智力和远见上,就差了不止一筹。
  为此,周寒招来了孔肖,书记官就是这样的存在,如同参谋一样,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官职,至于用不用,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孔肖进入王宫后,听到国君召见自己的原因,思考良久,问道:“王上,您以为各军中,谁更为稳重且能够听得进建议呢?”
  “你的意思是?”周寒沉思着问道。
  孔肖说道:“王上,大将军还是您,您不一定要新任命大将军。”他笑道:“您想要的,无非是能够守住银山城的人,那为何不选任一名性格沉稳,而能听得进去建议的人呢?”看着周寒思索的神情,他继续道:“性格沉稳,就不会因为敌人的激将法,而被引诱,而能听得进建议,即便战略观弱一些,只要王上能够派遣有足够智谋的人来协助,一样可以将银山城稳稳守住的。”
  周寒听完孔肖的话,恍然大悟,这样也是一个极好的办法,毕竟他只是需要人守城,而非让守卫银山城的人有战略意识而去进攻别国,那确实只要让一个稳重的人来守卫就行了,至于拥有谋略和智慧的人,那就多了去了,而且一个不够,那就多派遣几个就行。
  “你认为,各军中,谁性格比较沉稳,适合坐镇银山城?”周寒似笑非笑的看着孔肖问道。
  孔肖赶紧向国君作辑,面向下方,不敢去看周寒答道:“臣入周国日子较短,对各军的将军都不熟,无法为王上解答。”自己成为国君的书记官才一年不到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又大多都是在银山城里,对周国的将军们根本不熟悉,贸然回答,只会让国君觉得自己不稳重。
  更何况,即便知道,孔肖也不敢回答,能坐镇银山城,必然是国君信任看重的人,这对于将军们而言,必定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自己来周国,是为了仕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