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火热年华-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是谁呢?我也不知道我是谁。”
她看着老人,老人也看着她,两个人无声地对视了有十秒钟,老人终于转过脸去,闭上了眼睛。
房间很大,除了这张大床之外,还有宽大的书桌,满面墙的书架,靠着窗放着一张安乐椅。
晓玉记得以前跟着爷爷写字的时候,自己在书桌旁研墨,爷爷就坐在那张安乐椅上闭目养神,电唱机放着黑胶唱片缓缓地旋转着,音乐低沉舒缓地响着,有时候是世界名曲,有时候是民族乐曲。
晓玉记得有一首老歌,女声无奈惆怅地用英语唱着,“当我们年轻时,五月风光令人陶醉,你许愿你爱我,当我们年轻时。唱罢春天之歌,那欢乐的音乐低回,你许愿说你爱我,当我们年轻时。你说你爱我,我们俩相依偎,我们欢语,我们忍泪,告别难分离;当春之歌重唱,那五月清晨仍常回忆,别忘记旧情,当我们年轻时。。。。。。。。。”
邓爷爷每次听到,苍老的脸上都会浮现一丝柔情。
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拥有过美好的回忆,就像邓一楠说的,他这一生算是功德圆满了。
“孩子,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说过你会与我们邓家有很大的瓜葛,你还记得吗?”老人重新睁开眼睛,看着她。
谌晓玉点了点头,她记得。
那时候她刚刚重生而来,对自己命运充满了迷茫。
“你刚才听到了,我们邓家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懦弱,有的人的确是自私自利,翻脸无情。”老人苦笑了一下,“我这一辈子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教育好几个子女。。。。。。。”老人叹了一口气。
“爷爷,您别这么说。您看一楠哥多优秀。”谌晓玉不忍心,连忙安慰他。
“一楠是我唯一的安慰了。”老人喘了一口气,目光中露出了一丝忧虑,他看着晓玉,顿了一顿,有点艰难地说,“孩子,虽然你不说明,我也知道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有些话,原本我想等到你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再说,不过,看来,我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就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来直去吧。一楠是我最看重最喜欢孩子,他的聪明程度,思想深度远远高于他的父辈们。他是我们邓家唯一能成就大事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太顺了,一直没有受过挫折,特别是在感情上非常脆弱的,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地方。我看出他对你。。。。。。。。”老人又停了停,“如果我们邓家有福气与你有缘,倒也是一段佳话。”老人停住了,目光殷切地看着谌晓玉。
谌晓玉咬着嘴唇,垂下了眼睛,脸上烧得通红,她知道老人想表达的意思,但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说自己还小,没有想过这些,还是很说自己对邓一楠只是朋友之情,不论怎么说,她都没有办法满足老人的想法,只好沉默不语。
老人似乎是读懂了她的沉默,微微点了点头,又说,“缘分天定,如果真的与你无缘,还是请你记得我说过的话,高抬贵手。”
从邓家出来,天色已晚,
谌晓玉回头再看着那栋小楼,除了邓家的窗口之外,家家灯火辉煌,隐约有孩子在啼哭,有人在哼歌,日子安闲而平常。
“他们真的会搬走吗?”谌晓玉问。
邓一楠点点头,“家里已经接到政府的通知了。过些时候会有人来做他们的工作。”
“你们一家人真的要住那么大的房子?”刘璐璐疑惑地问,小嘴暗暗撇了撇,心里不平衡。
“这房子本来就是我们家的,是当年爷爷白手起家,赤手空拳地挣了来的,现在不过是把以前属于我们家的东西,归还给我们。”邓一楠不以为然地说。
“可是我们家那么多人才住那么点小的房子。”璐璐不服气地说,她拉着谌晓玉,“晓玉,你说对不对?是不是不公平?”
“多劳多得,这房子是我爷爷劳动所得,怎么能说不公平?”
“你爷爷是大资本家,怎么可能是劳动所得,他就不是劳动人民。”璐璐撇了撇嘴。
“我爷爷是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民族资本家,好了吧?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我爷爷是冒着生命危险,给新四军送过物资,送过弹药,解放战争的时候,支持过人民解放军,这些都在档案馆里写着呢,怎么就不是劳动人民了?”
“一楠哥,我争不过你,反正你们家就邓爷爷和邓奶奶两个人,住那么大的一栋房子就是不公平。”璐璐说着,扭头便走。
谌晓玉赶紧拉着她,劝道,“璐璐,你生什么气啊,又不是让你们家搬走,再说了,政府也会安排好这些人的去处,说不定比原来的住得更加舒服呢,所有这些都是政府得政策,与一楠哥有什么关系?你跟他生气。”
是啊,跟邓一楠有什么关系,这是时代的步伐匆匆向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舒服。”璐璐小声嘀咕着。
“不舒服什么啊,你想想你那时候成天穿着你姨婆从香港寄来的衣服去显摆,人家范文娟她们是不是心里也不舒服,这是一个道理。你有海外关系你就不说了啊?”
她看着眼前这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得益者,一个是落实政策的资本家,一个是有海外关系,怎么都比她要强得多啊。
刘璐璐眨了眨眼睛,没办法反驳,噗嗤一声乐了。
邓一楠也笑了。
谌晓玉嘻笑着拍了拍璐璐,挽着她的胳膊,“走吧,走吧,回家吧,反正我才是那个最没有好处的。”
对,她是一点都沾不到光的那个,所有的财富积累都要靠自己。
“我送送你们吧。”邓一楠说,看着谌晓玉的眸子若有所思。
冬日的夜空,高远澄净,星子在深蓝的夜空里闪耀,如同钻石一般璀璨。
三个少年人在这样的星光下一路走着。
“对了,邓爷爷跟你一个人聊了什么啊?”刘璐璐忍了半天没忍住,还是问了出来。
谌晓玉本能地瞥了一眼邓一楠。
视线正好与他的询问的目光碰上了。
“没什么,就是交代我以后的事情。”谌晓玉含糊地说,“算起来我是他老人家的关门弟子呢。”
“是啊,我的字也是爷爷教的,算起来我是你的师兄呢。”冷不防,邓一楠说。
“啊哟,你们两个这哥哥妹妹的。”璐璐嘻笑道。
她不说则罢,一说这两人脸上都不好意思了。
☆、第57章 渐行渐远
因着邓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邓一楠每天都要去爷爷奶奶家陪伴。
而谌晓玉也想多去看望老人。
毕竟是她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教导她的人
她想,就算是谌晓玉有着来自前世的思想与见识,也抵不过老人那久经岁月磨砺的睿智与犀利。
临近期末考试,校园里愈发安静,篮球架下几乎空无一人,就连平时热闹的操场也变得冷冷清清。
谌晓玉和所有的同学一样,每天忙着期末总复习,但是她比别人多了一项事,就是放了学之后去奶奶家,看望邓爷爷,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吃个饭,再回到自己的家里写作业。
奶奶家比自己家要远两站公交车的路途,不远不近,总是尴尬,等公交车吧,一等半个多小时不来,走走又要走半个小时。
晓玉总是走路去,再走路回,回家复习的时间耽搁了不少,晚上熬得晚,脸色苍白,眼睛下面总是有两个黑眼圈。
有天中午吃过中饭,邓一楠到初中部找谌晓玉,告诉她自己骑车上学,“以后你放了学跟我一起走,这样要快一点,比你走路要节约十几分钟呢。”
谌晓玉想了想,点头同意,十几分钟的时间可以背一篇课文。
邓一楠见她同意了,温和地笑了笑。
站在初中部大楼的走道上,他的身后是冬日阴霾的天空,北风嘶嘶地吹着,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晃着。
他穿着一件咖啡色羽绒服,特别俊逸。
“一楠哥,谢谢。”谌晓玉低了头诚恳地说。
想起邓爷爷跟她说过的那些话,脸上有几分羞赧之意。
看着眼前这文静的姑娘,清澈的眼睛,邓一楠怔了怔,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摇了摇头,“没事啊,反正是顺路。”
说完他就将手插在裤子口袋里,慢慢悠悠地走了,在楼梯口遇上了晓玉她们班主任曾老师,邓一楠非常自然礼貌地和曾老师打着招呼。
曾老师“哦哦“地回应着,然后愣愣地看着他施施然离去。
她也知道邓一楠是来找谌晓玉的,按说这是需要加以干涉的,但是面对着这个自然大方的男孩子,曾老师就是说不出一个“不”来。
私下里她甚至想,这两个孩子在一起还挺般配。
刚开始的时候,邓一楠到初中部的教学楼,整个一栋楼的女生都会探出脑袋瞧热闹,现在他来的次数多了,大家都知道是来找谌晓玉的,都见怪不怪了。
只有一帮调皮的男生,一看邓一楠跨进初中部的大楼,就会怪声怪起气,整齐划一的大叫,“谌晓玉,谌晓玉。谌晓玉。”
这会儿,整个楼都能听到他们的叫声。
谌晓玉的应对措施就是不理不睬,听之任之,跟没事人一样。
她返身回教室写作业去了。
“看那对面的俏姑娘,修长身材看那前面的俏姑娘修长的身材娇模样长长的头发嘛黑又亮走起路来又摇又摆啦啦啦啦。。。。。。。”那帮皮学生嘎声嘎气地唱着,一首经典歌曲被他们唱得痞里痞气。
直到曾老师在楼道上大喝一声,“唱什么唱,都给我睡午觉去。”
这帮人才做鸟兽状散去。
过了一会儿,谌晓玉从窗户口,看到路重庆也慢慢腾腾地从走道走了过来,从后门溜了进来,径直坐在了桌位上,嘴角挂着冷冷的笑容。
他看也没看谌晓玉,推了推前排的罗昕芳,“把你的物理作业给我抄一下。”
罗昕芳回过头,有点惊讶地瞪着着他,“我还没写完呢,欸,路重庆,你不是多长时间都不抄作业了?”
路重庆已经有段时间不抄作业了,遇到不会的题目,谌晓玉会耐心地给他讲解。
路重庆的聪明程度与邓一楠有得一拼,所有题目,只要谌晓玉讲一遍他就能懂,就是没耐心,往往听了一半,就不耐烦,但是作业是不抄的。
现在他又开始故态复萌,别说罗昕芳惊讶,谌晓玉也有点吃惊。
“路重庆,我的物理作业做完了,你要是不会,我讲给你听。。。。。。。”她开口道,虽然自从“溜冰场”之后,谌晓玉多多少少离路重庆远了点,但是作业方面她还是帮他的。
“老子就是爱抄罗昕芳的,关你什么事。”路重庆冷冷地瞥了她一眼,懒洋洋地说,“罗昕芳,你快点写。写好了给我抄。老子先睡会儿。”说完他就伏在桌上,埋着头,闭上了眼睛。
谌晓玉吃了个瘪,再加上罗昕芳一直瞅着他们,脸上是一副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的表情,谌晓玉心里火大,面上是压着,冷冷地了说了声,“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说完,就低下头,继续作业。
路重庆闭着眼睛,装作没听见,胸口却像是被什么撞了一下,又冷又痛。
曾老师进了教室,看着正在座位上低头赶作业的谌晓玉,蹙了蹙眉心,还是走到她的面前,敲了敲她的桌子,让她到教室外面单独谈心。
“谌晓玉,最近要期末考试了,要专心致志地复习,老师对你的期望值很大,不要为其他的事情而分了心,知道了吗?”
她含糊其辞地说着,谌晓玉低了头乖巧温顺地听着她的教诲。
虽然你们都是学习好,表现也很优秀,但是学校明文规定是不能谈恋爱的,曾老师想这要不要把这句话说出去,只听见谌晓玉小声说,“曾老师,一楠哥的爷爷是我的书法老师,他得了胃癌,最近快不行了。。。。。。。”
曾老师吃了一惊,嘴里的话噎在那里没说出口。
谌晓玉的书法水平不错,还在学校书法比赛中得过奖,曾老师当然知道谌晓玉的书法肯定是诱高人指点的。
听她如此之说,曾老师只得无话可说,又叮嘱了几句,便放下心来。
下午放学的时候,天上飘落小小的雪花。像是细盐撒落在空中。
谌晓玉去高中部的自行车棚外等邓一楠,她的手里还拿着历史课本,细密的雪花落在她的头发上,长长的睫毛上,变幻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儿,衬得眼睛湿漉漉的,乌黑动人。
邓一楠推了一辆二八式“永久”牌自行车,掸了掸座椅上的雪花,冲着谌晓玉微微一笑。
然后跨坐在上面,等着谌晓玉坐稳了,才稳稳地骑着。
“明朝建朝是哪一年?”邓一楠突然问,“不许看书哦。”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谌晓玉一愣,随即明白邓一楠是帮她复习。“请简述一下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谌晓玉合上书本,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句一句的回答着问题。
自行车转过高中部的教学楼,就是初中部的操场,此时暮色已晚,又是下着小雪,冷冷清清。
空旷的操场上传来“哐,哐,哐”拍球的声音,显得格外单调。
谌晓玉转脸望去,篮球架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孤独地运球,看到他们骑过,顿了下,然后用力一个远投,篮球狠狠地砸到篮板上,哐当一声,又落尽篮筐。
“建文改制是哪一年?”邓一楠又问了一遍。
谌晓玉如梦初醒般,“啊,你问什么啊?”
“我问的是建文改制哪一年开始算起的?你不会了吧?”
“你才不会呢,我刚才是没听清。。。。。。。”
邓一楠骑车的速度很快,转眼之间就出了校门,谌晓玉转过脸去看操场,隔着霏霏的雪花,那个身影越来越模糊。
☆、第58章 未雨绸缪
考完试就是寒假了,日子到了腊月二十三,一年之中最后一个月也要快过去了。
谌晓玉住在奶奶家,大清早就被鞭炮声叫醒了,睡眼惺忪地坐在被窝里,揉着眼睛问奶奶,“今儿是几号啊,就开始放鞭炮了?”
奶奶敲着她的脑袋;“哎呦,侬这个小朋友啊,是前几天考试考得糊涂了?今天二十三了,是小年了啊。还不赶快起来。”
谌晓玉一听,怔了怔,反而“咚”地一声,又躺倒在被窝里,咬着枕巾,恍恍惚惚着想着事情。
很快又是一年了啊。
自她重生算起,这已经是第三年了。
前世,1983年的自己尚在稀里糊涂的过日子,妈妈去世,老爸再婚,因为与学生谈恋爱,单位里名声不好,事业上一蹶不振;那个叫吴彤的后妈刁钻小气,自己则孤单叛逆,学习成绩中不溜秋,忐忑胆小地暗恋着路重庆,小心翼翼地躲在一边,偷看着他飞扬跋扈,招摇过市。
而今,不管如何,总算是日子总是有所不同了吧,不管是不是达到自己的预期,她都要给这两年的自己点个赞。
辛苦了,谌晓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哦。
“快点起来啊,小懒猪,今天文光店里要拜灶神,我中午要去帮忙的。”奶奶隔着被子怕打她,催她起来。
“好嘞。”谌晓玉懒洋洋地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哆哆嗦嗦地穿衣服,洗漱,吃早饭,刚刚吃完饭,就听见璐璐在窗口叫她。
“晓玉,晓玉,炸炒米的来了,我们快去炸炒米。”说着就一阵风儿似得闯了进来,怀里还抱着一个大大的塑料盆。
谌晓玉一听兴奋了起来,连忙手脚麻利地从厨房里翻出一袋玉米,抱着大塑料桶,拉着刘璐璐就往院子大门口跑去。
她从小就喜欢吃爆米花,后来那微波炉的爆米花再也没有当初的味道。
“炸炒米啊,炸炒米。。。。。。”院子大门口,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个黑不溜秋的铁护葫芦一般的炸炒米炉子,眼巴巴地看着那老人一圈一圈地摇着手柄。
“爷爷,还要多久啊?”心急的孩子凑在老人身边迫不及待地问着。
“快了,快了。”老人一边悠闲地摇着手柄,一边吸着烟,慢条斯理地回答。真正到快把那铁葫芦竖起来,原本凑在面前的孩子,全都捂着耳朵,飞快地跑开去,一边跑还一边叫,“爷爷,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啊。”
伴着“咚”地一声巨响,雪白的炒米从那黑铁葫芦里流淌出来,孩子们一片欢呼。
老人把炸好的炒米倒在那家孩子的米袋里,那家的孩子一边自己吃着,一边抓大一把炒米散给周围的孩子。
一小把米,就能炸一大盆炒米,甜香扑鼻。
孩子们抓着就往口里送,满足地笑着。
璐璐和晓玉跟着一帮孩子后面排队,天气冷,刘璐璐一边搓着手呵气,一边跺着脚,小脸冻得红彤彤的,眯着眼睛笑嘻嘻的。
昨天发成绩报告单,她的成绩进步了,在班级的排名也从入学的时候后十名,进入了前三十名之内,算是中等生了。
多亏了谌晓玉,考试前那段日子自己忙复习,还帮着她复习。
所以一放假,她又粘着晓玉了。
“哎,今天二叔的店里要祭拜灶神,刘叔叔也去吧?”谌晓玉问。
祭拜灶神是腊月二十三的习俗,谌文光的店又是个饭店,这是祭拜他们的保护神呢。
“不知道,应该会去吧。反正他没事干。”刘璐璐表情突然有点落,她轻轻叹息了一声。
“怎么了?”谌晓玉问道。
“唉,我爸爸啊,他们西华楼饭店现在不比以前了,没多少人来吃饭了,我爸爸经常是闲着没事干。”
“没事干,就正好可以休息休息。”谌晓玉嘴巴里安慰着她。心里却是有数的,现在个体户的饭店越来越多,服务态度好,讲究个薄利多销,饭菜价廉物美,当然受到欢迎。这些国营老店的员工,依然抱着铁饭碗,爱理不理的态度,又没有创新精神,当然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
现在还不到最悲惨的时候,再过五、六年,到80年代后期,很多人企业面对效益滑坡,员工“下岗”,大批的工人失去工作,流向社会。
前世,刘叔叔是在80年代末下岗的,心里不如意,每天在家里喝闷酒,喝醉了就骂人,现在想想,璐璐当初一心要嫁个有钱人,不完全是虚荣心,为家里减轻负担也是主要原因。
“休息什么啊。我听我妈说是没奖金,就靠那点死工资,还要被东扣西扣的,拿不全。我妈天天抱怨,呆在家里真的是烦。我们家那屋子小,又不隔音,不想听都不行。”
“哦。”谌晓玉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
“不过我妈说,亏了你二叔还每个月给他点那个什么。。。。。咨询费,好歹还有点外快贴补。”刘璐璐说。
当初是谌晓玉介绍刘叔叔去二叔店里帮忙的,饭店刚开业那段时间,亏了刘叔叔是内行,进货,采购,后厨,都是他一手帮着把关,二叔才能很快地上手,饭店的经营没走弯路,生意蒸蒸日上。
难得的是二叔在这一点上做得漂亮,记着刘叔叔的好。
二叔的饭店生意越来越好,小小的门面经常是人满为患,他已经叨咕几次要扩大营业了。
不过,保守的爷爷一直给他负能量,天天教育他“你挣点吃饭的钱就可以了,莫要贪心,小心树大招风,以后被人家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
“璐璐,哪天你问问你爸,要是有一天我二叔的店扩大经营,他会不会和我二叔一起做啊?”
如果刘叔叔真的到了“下岗”那一天才想着要自谋生路,不如现在给点暗示,让他有个思想准备。
“你二叔的店要扩大啊?”刘璐璐好奇地问。
“可能吧,我听他说过几次。不过我爷爷奶奶都不同意,他们说,现在我二叔就忙着挣钱,也不谈个女朋友。”谌晓玉苦笑。
这些当父母的,儿女谈恋爱要烦心,不谈恋爱也要烦心。
“是啊,我前几天还听我奶奶说和我妈说呢,,你奶奶托我奶奶给你二叔介绍对象,我奶奶让我妈打听打听。”
“是吗?”谌晓玉刚想说什么,就听到后面的人催促,“两个小孩子别光顾着聊天,快点往前排了。”
这声音听着熟悉,她们一回头,只见邓一楠也抱着个饼干桶在后面排队。
☆、第59章 幸福满满
“一楠哥,你怎么也来了?”刘璐璐热情地招呼着。
现在她和邓一楠的关系近了许多,看见邓一楠再也没有以前小心翼翼的畏惧了。
邓一楠是学霸,是帅哥,可是学霸帅哥也是个人,也会来炸炒米的,不是吗?
“是啊,一楠哥,你怎么会来啊?与”谌晓玉奇怪。邓家的人,莫说是现在落实了政策,社会地位与广大人民群众拉开了距离,就是在不久之前,邓一楠肯定是不会挤到他们一帮小屁孩中间买炸炒米。
“怎么?你们能来,我就不能来啦?炸炒米的香气都老远就闻着了。勾得我馋虫上来了。”邓一楠笑着乜了她们一眼。
“一楠,你也来炸炒米啊,你爷爷身体怎么样啊?”排队的邻居中有大人,见着邓一楠,询问着邓爷爷的状况。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