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零小娇女-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下午三点多,室外的光线却不甚明亮,天空灰蒙蒙的,偶尔有一阵风掠过,裹挟着飞雪在街道上滚过,留下轻飘飘的痕迹。
到底是要下雪,还是夜晚来的太早的缘故,谭笑无心注意。
踩着咯吱吱的雪,脑海里回想着上辈子尹家兄妹所遭受的那些苦难,慢慢地向前走着。
为了给尹骁凑上高中的学费,周淑英跪了一家又一家,身后跟着已经长成如玉少年的尹骁。
尹骁上高中连来回的车费都舍不得花,一两个月回来一次,来回一百二十里地,全部靠腿。
尹娟和尹翠因为交不起学费,每学期都要被老师赶回来几次,课本是抄别人的,作业本是黄表纸,身上的衣服一两年也不见有一件新的。
曾经以为跟自己并无多大关系的过往,认真想,竟然像幻灯片一样变得无比清晰,谭笑甚至看到了尹骁倔强的表情下面,眼底那一抹自卑和恨意。
恨?为什么会有恨?而且是一种极强的恨意。
谭笑身子一激灵,猛然恢复清醒,觉得冷飕飕的,茫然四顾,发现她竟然站在尹骁家门前的大道上,再往东,就是屯子口了,怪不得冷风嗖嗖的,吹的她浑身打哆嗦。
也不知道自己在这里站多久了?有没有被谁看见,尤其是有没有被老尹家的人看见。要是看见了,会怎么想?
觉得自己是幸灾乐祸看热闹?还是会以为自己想过来表示一下关心却又不敢靠近?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还是赶紧走吧。
稀薄高耸的杞柳帐子后面,尹家院子里空无一人,连那条没事喜欢高声吵闹的狗也不见踪影。谭笑很担心,徘徊在三,还是转身离开了。
……
结婚这些年,王佩今年第一次不再犯愁春节咋过,腊月二十,全家四口人,开着三轮车去了一趟县城,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但凡是家里缺的,十有八九都买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谭叙,四口人中,只有他是第一次来县城,高楼、小汽车,百货商店,看的他眼睛都不够用了。
虽说最高的楼不过六层高,全县也就两三栋;小汽车一上午也没见几辆,可那屁股后面突突突往外冒着的白烟,谭叙怎么都闻不够。
还有各种各样的灯笼、鞭炮。大红绸子的灯笼,上面还印着金字,比范海洋去年买的还好看。划炮、摔炮、小烟花,眼瞅着胸前的布兜子就装满了,谭叙乐得嘴都合不上。
王佩也挺高兴,不仅买了去年说的现成的、带着花边的对联,就连自己剪的挂钱也买了人家剪好的。
雪糕搬了一箱子,糖块买了四五种,各种水果都是一拎一丝袋子,根本就没问过最低能买多少。
谭笑也有收获,在县城唯一一家新华书店里转了一圈,购入一本《新华字典》,几本五六年级数学习题集一套初中一年级语数英习题集,外加一本《牛津英汉词典》
一本英文词典要五十六块钱,而且是全店里唯一的一本词典,结账时,收银员把谭守林父女俩从头看到脚,眼睛里的怀疑差点就要写在脸上了。
“一共九十八块二毛。”
谭笑从兜里拿出十张大团结,放到柜台上,收银员的目光由谭守林转向谭笑,再次从头到脚地审视一番,最后慢腾腾地找了一块八毛钱,把书和词典装到一个塑料袋里,递给谭守林:“大哥您家有人会英文?”
“啊?那道没有!听说上初中要学英语,早早给孩子买了,提前学一学。”
“你家孩子明年上初中?”
“不得,还早呢,她才上小学一年级。”谭守林摸了摸闺女乌黑光洁的发顶
父女俩转身离去,留下一脸被雷劈了表情的收银员姑娘。
眼瞅着父女俩走出书店的大门,女收银员嗤笑着骂了一句“傻逼!”,可惜谭笑和谭守林没听见,就是听见,也一定装作没听见。
在东北这么民风彪悍的地方,遇上这种事,换成谁,也得骂上一句,傻逼已经算是嘴下留情了。
“爸,你咋不问问我买英语词典干啥玩意儿呢?”走出书店,谭笑忍不住问道。
谭守林摆摆手:“那有啥好问的,你既然买,就说明你有需要,有需要就买呗,咱家现在也不差你这个钱。以前是爸没本事,挣不来钱,让你和你老弟受屈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你们想买啥就买啥,爸不管!”
这爹当的,可真够大气的!
正文 第183章全家下馆子
“爸你刚才咋不扯个慌儿呢,我才一年级,你说买英语词典给我看,等咱走了,人家指定在后面说咱俩是大傻子!”
“扯谎干啥?我花钱买我的东西,又不是不给她钱,她还能管得着我买来干啥用呀?觉得咱傻就傻呗,嘴长在人家身上,爱说啥说啥,说了咱也丢不了一块肉。
再说了,人不到万不得已,能不撒谎就别撒谎,笑笑你给爸记住了,一个谎儿,可是要好多个谎儿来圆的,没人喜欢说谎的人,更没有人喜欢说谎话的小嘎!”
“嗯,我记住了!”
“大姐,你买的啥玩意儿?咋这么老厚呢?你瞅瞅妈给我买的手枪,好看不?打子弹的,还带亮呢,这样一勾,就能往出射……”
谭叙眼睛只在谭笑怀中瞅了一眼,待看见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立马把身上挎着的一把玩具枪摘下来往谭笑面前推,口齿清晰、语言流畅、兴奋非常地当起了解说员。
“小叙,子弹可就一袋子,你别到哪都打,到时候打没了,我可没有地方给你买去!”
王佩双手拎着装有花生、木耳、榛子的各种颜色塑料袋,忍不住出声提醒谭叙,小小子见到枪啊、刀啊的眼睛都直了,让他看个车的功夫,一袋枪子半袋都不剩,其实她之前结账的时候,悄悄多买了三袋子弹,只是现在不能跟谭叙说。
谭守林上前从王佩手中接过塑料袋放在车上,“东西是不是买的差不多了?还差啥没买?眼瞅着中午了,带俩孩子找地吃个饭吧!”
“爸咱吃啥?下馆子吗?”
谭叙只剩半袋子弹的沮丧还没来得及升起,就被谭守林一句带孩子吃饭给屏蔽了,天大地大,吃喝最大,先不说吃什么,光是到县城下馆子,回家说出去都贼拉有面子。
谭守林大手一挥:“下馆子!吃啥你们到时候自己定,想吃啥吃啥,往饱了吃,管够!”
“噢!噢!下馆子喽!”谭叙一蹦老高。
王佩瞪了一眼谭叙,看向谭守林:“喊啥喊!咱去哪儿吃啊?”
“妈,咱还去咱俩上次去的那家吧,我觉的饭菜挺干净的。”去哈尔滨看眼睛的时候母女俩下过一次馆子,当时吃的还不错。
“老板娘是个利落的人,店里看着也挺干净,那就去那家吧,都上车,赶紧过去把饭吃了,别耽搁时间。”
90年代的拜泉县城还没有多大,启动车子,谭守林在王佩的指挥下,几分钟就把三轮车开到了那家叫惠英饭馆的店门前。
把车子停好、锁好,人都下了车,王佩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车上的东西咋整啊?没有人看着,还不得让人拿光了呀!”
“一人拿一点,都搬到饭店里面去吧。”谭守林出主意。
王佩摇摇头,“算了,还是你先进去,瞅瞅店里人多不、能放得下不再说,万一放不下就白折腾了。就是放的下也还是得留人,别的都好说,这一箱子雪糕可咋整,到屋里还不得都化了呀。”
“那咋整?要不然咱俩换着吃,你先吃,吃饱了出来换我?”
“大妹子,东西都搬进来吧,有雪糕是不?没事,放我家后院,你们走的时候再搬出来,大姐我给你保证,一根都不带少的!”
不知道啥时候,谭笑先跑进了店里,把扎着围裙的老板娘引了出来。短头发的老板娘不知道是不是穿的多的缘故,看起来似乎比夏天的时候胖了不少,一张圆脸红扑扑的,额前的头发丝上,还有水珠在闪烁,可见厨房有多热了。
“有大姐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孩子他爸,赶紧往屋里搬东西吧,还有你们俩,也都赶紧的,都不饿是吧?”
把一般的年货放在桌子底下,把雪糕箱子搬到后院露天的地方,一家人坐回选好的座位,老板娘拿着菜单过来。
“大妹子,这是你家的小小子?长得可真秀气,跟个小姑娘似的!你说你家这俩孩子是咋长得,咋一个比一个好看呢?你们两口子可真有福气呀!”
“有啥福气呀,孩子多了都是累赘,这一年到头为了他俩累死累活的就别提了。快过年了,饭店的生意不错吧?”
“嗯,冬天进城的人多,比夏天的时候好一些,你们一家人吃点啥?小姑娘要不要瞧瞧菜单?看看都想吃啥,想好了叫大姨就行!”夏天的时候谭笑会看菜单的事情给老板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嘞大姨,你先忙去吧,我们看好了喊你。”
店里的客人多,老板娘没有多余的时间跟人聊天,客套两句,就把菜单放在桌子上走了。
一家四口八双眼睛盯着菜单不放,三个人看得懂,一个人凑热闹,看来看去,都把眼睛放在了谭守林脸上:“吃啥呀?”
“都瞅我干啥呀?来之前不是说好了嘛,你们想吃啥吃啥!爱吃啥吃啥!闺女,你点!”
谭守林把菜单往谭笑面前推过去,豪言壮语说得容易,可这下馆子,他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一点谱也没有。
谭笑拿起菜单不着急看,先问谭叙:“老弟,你想吃啥?”
“吃肉,我要吃肉!”
要说原来的日子苦,一年到头也吃不起几次肉谭叙见到肉挪不开眼睛还可以理解,可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家里的肉可真没少吃。
先不说前段时间杀的那口大猪和七八只大鹅,就是平时,王佩也是隔三差五就买点肉回来,可即使这样,谭叙仍然无肉不欢。
见到肉两眼冒绿光,哈喇子流到脖子上去,用他妈的话就是“我不是你妈,肉才是你妈,见到肉比见到我亲多了!”
正文 第184章溜肉段和溜肥肠
粗略在菜单上扫视一遍,谭笑看向王佩:“妈,咱们不要炖菜了,要一个溜肉段,一个溜肥肠,再来一个东北大拉皮怎么样?菜盘子大、菜码子也不小,三个菜够咱四口人吃了。”
“我看行,上次咱俩吃饭的时候,老板娘不是说他们店里溜肉段做的好嘛,那咱今天就点一个溜肉段尝尝。孩子他爸,你看咋样?”
“你们觉得行就行,三个菜够吃不?点够吃了,别饿着谁,咱不差那点钱!”
“饿不着,咱先吃着,要是不够就再加,也来得及。妈咱主食吃啥?馒头还是米饭?”
谭叙一手一只筷子,把碗当成鼓来敲:“米饭,我要吃白米饭,雪一样白的!”
一样的粮食,大米贵不说还不顶饿,农村人上地干活,如果午饭吃的是大米,天没黑肚子肯定就先咕咕上了。
换成吃馒头,三四个大馒头下肚,月亮头上走,甩开膀子还能再铲一条垄,所以农村人的主食都是以白面为主,当然前提是吃得起才行。至于穷的只能吃高粱米和玉米面的人家就另当别论了。
“吃米饭就吃米饭,你敲碗干啥呀?你当这是你家呢?赶紧把筷子给我放下,没个规矩,谁教你的?”
王佩压着嗓子没好脸地把谭叙一顿骂,她是最讲规矩的人,人要脸树要皮,干啥都讲点规矩才行。
谭守林把话接过去,“小叙想吃米饭那咱就吃米饭,反正吃啥都一样,大不了多吃点,再说车上还有吃的呢,饿了也不怕!”
难得带儿子出来下一次馆子,谭守林大度的不行。
“你就惯着他吧,瞧瞧他那样,都被你们俩给惯成啥了?”
王佩不满地抱怨一句,转身高喊:“老板娘,点菜啦!”
被骂了的谭叙,一点也没生气,热烈地盯着厨房口看,只是筷子规矩地放在桌子上,再也不敲了。
溜肉段,外酥里嫩,色泽金黄、酸甜可口。溜肥肠,咸香劲道,大拉皮,晶莹透亮、绵软爽滑。
菜端上来,谭叙的嘴巴就没合起来过,小筷子用的贼溜儿,左一筷头子又一筷头子,碗里的菜都冒尖了,吃着碗里的,看着盘里的,眼睛瞪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大。
一顿饭功夫,两个白瓷碗,冒尖的米饭,谭叙竟然吃的一口都不剩,更不要说吃了多少菜。
吃到最后,嘴角流光,脸蛋通红,左手时不时地摸摸鼓溜溜的肚皮,眼睛盯着渐渐空了的菜盘子,就是不说吃饱了的话。
最后还是王佩怕他吃坏了,一股脑把剩下的菜扒拉到还没吃完的谭守林饭碗里,算是结束了这顿饭。
“这几个菜做的真不赖,快赶上孩子她大伯的手艺了。”吃完最后一口饭,抹抹嘴角,谭守林满足地说。
谭守木喜欢吃、爱研究吃,也会做吃的,屯子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喜欢找他给掌勺,不知道他的手艺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还是以前就好,不过谭笑知道,她这个大伯的厨艺那真不是盖的,吃过几次,非常好吃。
王佩怕谭守林惦记穷的叮当响的谭守木,接过话头:“今天这菜下料足。我爹活着的时候说过,溜肉段必须要用精瘦的里脊肉才能做好,前腿后腿,或者旁的地方的肉儿都不行。”
谭叙吧嗒吧嗒嘴,“妈,这菜真好吃,又酸又甜的,你会做不?咱家以后也做行不?”家里吃肉,不是一锅炖就是白水煮,香归香,但却没有这些酸酸甜甜的味道好。
“你就长了个吃心眼,还咱家也做行不?你妈我要是也会做,就不种地了,咱家也能开饭店。”
被训了的谭叙伸了伸舌头,也不生气,只是一脸的意犹未尽。
谭笑在一旁拆她老妈的台,“其实只要料全,这些菜也没啥难做的,老弟你喜欢吃哪个?溜大肠还是溜肉段?等过年我试着做做看。”
“姐你真会做?大肠和肉段我都稀罕,到时候我给你烧火咋样?我保准把锅给你烧的热热的,指定不会灭。”
“行,说好了,我做的时候你烧火,咱俩一起给爸妈做饭吃。”
饭馆不大,每张桌子后面此时都有吃饭的客人,小姐弟俩说话的时候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因此他们的话不少人都听见了。
虽说小姑娘一口一个老弟,小男孩一口一个大姐,可俩孩子坐在一起,一般高,又都长得好,怎么看都像是一对双胞胎。
稚嫩的童音说着大气的话,逗得周围的不少人都露出了笑容,一时间谭笑她们这一桌成了饭馆的焦点。
“老板娘,你这账算错了吧?咋三个菜九碗饭才二十五块钱呢?”菜单上写着价钱,王佩早就算好了连饭带菜要二十八块钱,给的钱也是正好二十八块,没想到老板娘却退了三块钱回来。
“大妹子,没算错账,本来一共是二十八块钱,这不马上就过年了嘛,我顶是稀罕你家这俩孩子,给你们抹去三块钱,就当过年我这个当大姨的给俩外甥压岁钱了。”老板娘说话的时候下巴点点谭笑和谭叙,一脸的慈祥。
还没等王佩说啥,谭守林先不干了“那哪成啊!你们开店做生意也不容易,挣得都是辛苦钱,可不能让你们亏着!该给多少给多少,不用抹!”
老板娘笑的愈发的灿烂,“大兄弟一看就是个实在人,要不我说呢,啥父母啥孩子,第一次见着你家这闺女我就稀罕,你家我大妹子我见过,是个伶俐的人,但是我没见过大兄弟你啊,我当时就寻思,这么机灵的小姑娘,爹妈指定都错不了,今儿个一见,可不正让我说着了嘛!”
谭守林还要说话,却被王佩在桌子地下狠踹了一脚,不得已闭紧了嘴巴。
正文 第185章爸爸的心事
“让大姐见笑了,我家孩子他爸心眼实在,不会说话。要不怎么说这人和人之间要靠缘分呢,今天本来我们在东大街买东西,孩子他爸说饿了,在那块找个地方吃口饭,没想到我家姑娘把你这记得清清楚楚的,他爸开车她指路,就又开到大姐家来了。下车就往店里跑,说是要去找那个面善的大姨。”
“可不是咋的,我就说我们娘俩有缘分……”
“那谢谢大姐了,啥时候下屯子一定要到我们家去吃顿饭,虽然没有你这里手艺好,可都是自家种的东西,干净好吃。”
“那必须的,大妹子进城就到店里坐一坐……”
饭钱还是那二十五块钱,货物搬上车,王佩和老板娘已经亲近的跟一对亲姐妹似的,三轮车突突地响,谭笑坐在车斗上,一脸的尴尬。
尴尬的不是自己,而是替老板娘,唠的那么热乎,连王佩家住哪个乡镇都不知道。
给抹了三块钱就抹了三块钱呗,还不是想着拉个回头客,却非要往自己这个小姑娘身上扯,现在完了吧,聊了这么半天,活耽误多少!
“还有啥要买的不?没有咱就回家了啊”
“应该没啥了,等我看看。”
王佩把车上的东西一顿翻,还是没想起来落下啥没买。一家人藏到厚被子下面,迎着北风向家的方向驶去。
虽然身下是软茸茸的麦草,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可寒风依旧肆虐着寻找空隙往谭笑她们身上钻,谭笑按照老妈的吩咐,乖巧地把脸埋在被子下面,可谭叙这个小毛猴却时不时地掀起被子一角,偷偷向外面张望,惹得谭笑一路上不停地冲他喊叫。
过年前几天,王佩把家里的冻货都从仓房取出来,烀猪蹄、烤猪头、熬猪头焖子、煮大肠、烀肘子……忙的满头大汗却又精神抖擞。
结婚这些年,头一回儿有机会大展厨艺,王佩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势必要让家里的大人孩子过好嘴瘾,也顺便让屯子里的人都知道,谭守林家过年穷嗖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连着几天,家里的肉香不断,谭叙也由原来的围着锅台转到后面的不怎么过问了。
“姐,咱俩玩耙溜去吧,你先拉我,我再拉你。”
耙溜又叫爬犁,是东北地区漫长的冬天独有的一种交通工具。没有自行车以前,爬犁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走亲戚、串门子,雪地难走,大人们就用爬犁拉孩子、放拜年的礼品。
最近几年,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爬犁逐渐演变成小孩子们玩得玩具。
随便找一个斜坡,把爬犁放在坡上,自己坐上去,双手滑动,顺着陡坡滑下去,飞一般的感觉绝对是一种刺激的体验。
这地方把这样的游戏叫出溜滑,出溜滑虽然有意思,可下坡刺激上坡难,尤其是还得拖着一个比自己重的木头爬犁,谭叙玩够了出溜滑,今天想叫谭笑跟他互相拉着在雪地上走。
谭笑回头瞅了一眼爸爸闪身进屋的背影,把耙溜的绳子套在身上,“坐上去,我拉你到屯子西头,你再拉我回来。”
雪地路滑、还是顶风而行,谭笑简直是使出了吃奶的劲才勉强拉着谭叙往前一步一步挪动,脸蛋通红,不知道是寒风吹的还是出力热的。
走了一半路程,谭笑丢下拉爬犁的绳子,一屁股坐到旁边的壕沟边,吭哧吭哧喘粗气:“不行啦,你下来,让我坐一会儿吧。”
“姐你累了?那咱们往回走吧,你坐上来,我拉你。”
长安七屯西边地势高、东边地势低,本来从东向西就是上坡,再加上今天西北风呼呼地吹,谭叙不想受那个累。
“你倒是不傻!”
谭笑“嗤!”了一声,慢慢把屁股从地上挪到爬犁上,双腿盘好,双手握住爬犁两侧的木板,等待启程。
“姐,我前儿个在西头瞅见咱爸了。”
“西头?咱爸去谁家?”
“好像是孙雪她奶奶家,我跟王民在他家苞米栏子里玩来着,瞄了一眼,像是咱爸。”
“行了,我知道了,你别跟咱妈说。”
“嗯呐”
下坡本来就容易,身后又有风吹,谭叙几乎是用跑的拉着谭笑走。
老爸这两天有心事,吃的饭没有之前多,话也比原来少,眉毛总是拧成一个疙瘩,老妈这几天忙着过年的事情还没有发现,等她缓过劲来指不定要生啥事呢。
原来不知道老爸是因为啥,刚才听谭叙这么说,谭笑算是找到问题的症结。要过年了,不仅劳碌了一年的大人孩子需要过年,孤单的老人也需要过年。
奶奶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爸爸这个孝子,肯定是想过年的时候把老太太接到家里来。
不光是这样,谭笑早就听说,奶奶在孙雪她奶奶家住的不咋顺心,孙雪她老叔,也就是老谭太太的亲侄子,曾经酒后放话,明年他就要结婚了,到时候老谭太太要是还不走,他就把她的行礼丢到北大道上去。
虽说是酒话,可到底是酒言无状还是酒后吐真言,那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是怎么把王佩说通的,第二天早饭快吃完的时候谭守林叫住自己的俩孩子:“吃完都先别走啊,把衣服啥的穿好了,跟我接你奶奶去!”
“接我奶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