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些日耳曼部落的踊跃参战,阿米尼乌斯自然是欢迎之至了;不过,考虑到这些拿起武器保护自己部落的战士都是他们各自部落的主要青壮力量,阿米尼乌斯也是给每一个经过的部落都留下了一定的粮食,然后再允许他们的战士跟随自己出发。
阿米尼乌斯不希望这些日耳曼部落的勇士们跟随自己去进攻侵略者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和部落要忍受饥饿的压迫;毕竟暂时没有了这些青壮以后,那些小部落可没有办法依靠老弱妇孺去打猎。
不得不承认,心怀日耳曼民族的阿米尼乌斯真的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伟人;他的举动再次为他赢得了无数的欢呼与尊崇,而他只是用自己的善意和微笑来对待自己的同胞而已。
原本只需要两天,最多也就只需要三天就能走完的路程,硬生生的被阿米尼乌斯走了五天;这倒不是说阿米尼乌斯不愿意尽快去增援巴达维部落,只是一路上的各个部落实在是太热情了。
面对同胞们的热情,盛情难却的阿米尼乌斯只得无奈的放缓了自己大军的速度;当然,阿米尼乌斯的放缓速度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最起码阿米尼乌斯麾下又增多了整整一万五千大军!
不错,就是一万五千名日耳曼战士;在这短短五天的时间里,阿米尼乌斯以自己无与伦比的威望,吸引了下日耳曼地区各个日耳曼部落的一万五千名战士自愿加入了阿米尼乌斯的军队。
而阿米尼乌斯之所以愿意接受他们的加入,只不过是为了集结更多的力量去进攻入侵巴达维部落的不列颠蛮族而已;在阿米尼乌斯看来,等自己彻底消灭了入侵者的军队以后,这些自愿加入自己麾下的战士们都会被就地解散的,因为他们的部落根本离不开他们。
拥有了这一万五千多下日耳曼地区的战士加入以后,阿米尼乌斯麾下的大军数量已然突破了五万之众了;浩浩荡荡的大军,就这么来到了巴达维城附近,出现在了巴莱纳斯的面前。
当兰加迪斯率领着五千哥特部落的骑兵出现在巴达维城附近以后,巴莱纳斯的心里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立即就命令自己麾下的战车部队,对突然出现的这支骑兵发起了主动进攻。
城墙上的巴达维部落首领伊特里留斯和特里尔部落首领黎克伯吉斯却是在发现了这些哥特骑兵以后,就露出了狂喜的神色;连最东方的哥特部落的骑兵都出现在战场上了,阿米尼乌斯的主力大军肯定也来到了附近,那可是整整三万五千人的援军啊!
由于阿米尼乌斯的大军在路上多耽误了三天左右的时间,这三天也让伊特里留斯和黎克伯吉斯过的煎熬不已;他们一面鼓励所有的战士们援军很快就要到来了,另一面却是在心里暗暗着急阿米尼乌斯的援军怎么到了预定的日期还不来?
要不是率领数个部落联军增援巴达维部落的是阿米尼乌斯阁下,伊特里留斯和黎克伯吉斯都要怀疑是不是中间出现什么问题了;但是,率领联军增援的就是阿米尼乌斯无疑,出于对阿米尼乌斯的信任,伊特里留斯和黎克伯吉斯只得摁耐自己心中的疑虑。
现在增援的部队终于出现了,伊特里留斯和黎克伯吉斯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来了;日耳曼蛮族最精锐的哥特骑兵,与不列颠蛮族最精锐的战车部队,双方的人数都在五千左右,这两者的对决立即就吸引了战场上所有人的目光。
就在不列颠蛮族的战车部队气势汹汹的杀向哥特骑兵的时候,哥特骑兵们也是发起了自己的冲锋;就在双方越来越近距离已经不足百米的时候,原本笔直冲锋的哥特骑兵们却是极为灵活的一分为二,直接就从敌人战车部队的两翼飞驰而去。
战车部队一旦形成冲锋的阵势以后,要想调头或者转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稍有不慎的话,整个战车就会侧翻倒地,战车上的战士们就会与战车一起车毁人亡。
所以,战车部队看似无与伦比的冲锋却是没有办法转向的,只能选择一往无前的往前冲去;要想掉头或者转弯的话,就必须将战车全部停下来,之后才可以缓缓的完成掉头或者转向。
哥特骑兵们灵活的避开了敌军战车部队的冲锋以后,立即就调转方向,对着敌人战车部队的后方展开了反冲锋;看着后面冲锋而至的敌军骑兵,不列颠蛮族的战车部队根本就不敢停下来,但他们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战车撞到远方的丛林中啊!
逼于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勒紧手中的缰绳,将战车的速度放缓下来;就在他们的战车慢慢减速的时候,兰加迪斯亲自率领的五千哥特骑兵就气势汹汹的杀过来了。
失去了最具威力的冲锋优势以后,不列颠蛮族的战车部队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罢了;接下来,兰加迪斯的哥特骑兵们,就用自己手中的骑兵枪好好的教训了一番不列颠蛮族的战车部队,让他们明白了到底谁才是蛮族世界的最强骑兵!
超过一半的战车被摧毁当场以后,剩下的战车已然被损失微乎其微的哥特骑兵们包围在了一个圈子里;在呼啸狂奔的哥特骑兵们的包围中,不列颠蛮族的战车部队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麾下最精锐的战车王牌遭此重创以后,巴莱纳斯立即命令数千不列颠蛮族最精锐的不列颠精锐武士,前往战车部队所处的包围圈去解救那些陷入重围的战车部队。
就在此时,不远处的丛林之中却是涌出来了密密麻麻的的日耳曼战士;这些日耳曼战士的出现,让被困在城中的日耳曼战士们都开始欢呼雀跃起来,他们等待的援军终于来了!
看到这些突然出现的大规模日耳曼军队以后,巴莱纳斯的心里也是震惊不已;日耳曼蛮族不是已经被尤利乌斯家族打的岌岌可危了吗?这里的军队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难道日耳曼蛮族击败了尤利乌斯家族的军队??这怎么可能?!
就在巴莱纳斯震惊不已的时候,城墙上的日耳曼战士们也是彻底懵了;越来越多的日耳曼战士从丛林中走了出来,规模最少已经有两三万之众了,但他们却还在源源不断的出现,阿米尼乌斯阁下不是率领了三万五千大军前来增援吗?可眼前的大军怎么看也不止三万五千啊?!
很快,更为让人震惊的事情就出现了;巴莱纳斯的不列颠蛮族大军在面对突然出现的大规模日耳曼大军时,立即就放弃了对巴达维城的包围,而全部集结于巴达维城的正面,也就是巴莱纳斯主力大军所在的位置,但他们的后面的不远处竟然也开始源源不断的有军队出现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配合默契”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如果说前方出现的日耳曼大军,只是让巴达维城内的日耳曼战士们和巴莱纳斯感到震惊的话;那么后方出现的未知势力大军,却是让双方都感到异常诧异的存在。
在巴莱纳斯看来,自己的后方怎么可能出现一支高卢蛮族的军队呢;阿莱西亚部落的入侵战争不是已经失败了吗,这支突然出现的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己方的援军啊。
在城内的日耳曼战士和阿米尼乌斯率领的援军看来,巴莱纳斯身后出现的这支高卢军队必然就是不列颠蛮族的援军部队;毕竟日耳曼蛮族和高卢蛮族之间可谈不上有丝毫的交情,双方除了在战场上厮杀的你死我活之外,就没有其他任何交集了。
就算是这支高卢军队是巴莱纳斯的援军,那他们的出现位置也足够诡异的了;因为这支部队出现的方向恰好就是不列颠蛮族大军的正后方,那可是不列颠蛮族的比利时地区,难道这支高卢大军是从比利时地区过来的?不列颠蛮族真的会允许高卢蛮族的军队从比利时经过吗?
伊特里留斯和黎克伯吉斯两人面面相觑而不明所以,阿米尼乌斯的心里也是有了无数的疑问;唯有巴莱纳斯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无论自己身后的这支高卢军队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能够从这样的位置出来已经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看来自己的比利时地区应该是凶多吉少了。
卡拉贝斯并没有打算让战场上的诡异气氛再继续保持下去,在命令阿米诺斯率领重装步兵和青年军们列好整齐的战阵以后,福尔库斯的森林猎手部队也进入到了前线战阵的后方保护区域;之后,这个严密的战阵就开始往不列颠蛮族大军的方向继续推进了。
与此同时,伊丹的骑兵军团也是在卡拉贝斯的一声令下,对不列颠蛮族大军后方的主帅阵地发起了冲锋;这样的一幕,彻底让不明所以的日耳曼蛮族首领们全部懵圈了,他们完全不明白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支突然出现的高卢军队会率先进攻不列颠蛮族的军队。
不明白归不明白,被后方军队打乱阵脚的不列颠蛮族大军可是己方大军最好的进攻机会了;阿米尼乌斯当即就对自己身边的将军们下达了全线进攻的命令,四万五千日耳曼蛮族的战士就这么乌压压的杀向了前方的不列颠蛮族军队。
眼看着城外就要打成一锅粥了,城内的日耳曼战士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了;尤其是阿米尼乌斯的全部大军都投入战斗以后,伊特里留斯和黎克伯吉斯也是命令城内的战士们打开城门,对城外的不列颠蛮族大军发起全面反击!
不管是有意也好,还是无意也罢,迅速进攻而来的日耳曼大军只是进攻那些不列颠蛮族的战士们,而没有去管同样与不列颠蛮族军队陷入厮杀的高卢军队;伊丹的骑兵军团在完成了一次冲锋,彻底打乱了不列颠蛮族军队的军事部署以后,也是快马加鞭撤离了战场。
这次,是卡拉贝斯麾下的第一军团投入战斗了;除了缓步推进的重装步兵和青年军以外,森林猎手们的攻击却是被限制的很严重。所有陷入混战的区域,无论是第一军团与不列颠蛮族的混战,还是日耳曼蛮族与不列颠蛮族的混战,都被卡拉贝斯严令不许攻击。
因为战场上的军队数量直接超过了十万,整个战场也就显得异常的庞大;几乎整个巴达维城外的空旷地都成为了战场,血腥的厮杀在每一处空旷地上展开着,混乱的战斗几乎让森林猎手们根本找不到可以放心大胆的齐射区域。
事实上,仅仅是接战前射出了十三轮的箭雨以后,森林猎手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去使用箭雨攻击敌人了;混乱的战斗已经让整个战场都乱成了一锅粥,厮杀的彼此三方之间,唯有依靠军服的颜色来区分敌我。
身穿蓝色军服的不列颠蛮族军队,成为了身穿暗红色军服的日耳曼蛮族军队和身穿深绿色军服的卡拉贝斯军队共同进攻的对象;而日耳曼蛮族军队与卡拉贝斯的军队之间,却在不列颠蛮族这个共同敌人搏杀之下,默契的保持了彼此之间的互不干涉。
卡拉贝斯的军队之所以会使用深绿色的军服,而不是尤利乌斯家族的红色军服,就是因为卡拉贝斯的麾下军队主要是由高卢蛮族战士构成的,高卢蛮族是崇尚绿色的民族;再加上在丛林密布的高卢大地作战,绿色军服却是有利于大军的行动隐蔽,卡拉贝斯也就使用了绿色作为军服的颜色。
不过,高卢蛮族的军队也都是使用绿色作为战士们军服的颜色;为了在战场上与敌人区分,卡拉贝斯就使用了与高卢蛮族军队淡绿色不同的深绿色,这就有了卡拉贝斯大军的军服颜色。
区区三万五千左右的不列颠蛮族大军,陷入了阿米尼乌斯的五万日耳曼大军和巴达维城内的三万日耳曼大军的进攻之中,再加上卡拉贝斯投入战斗的一万三千大军,那可就是将近十万大军了。
面对近乎于三倍于己的敌人,巴莱纳斯的不列颠蛮族大军再精锐也是无力回天的;要知道,卡拉贝斯的一万三千大军可都是精锐之师,阿米尼乌斯麾下的一万达姆部落战士和五千哥特骑兵也都是整个日耳曼蛮族都数得着的精锐部队。
仅仅是这两支军队的联合进攻,就不是不列颠蛮族可以轻易相抗衡的了;更何况包括这两支军队在内的将近十万大军的围攻呢,失败对于巴莱纳斯来说,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为了避免巴莱纳斯逃出战场,伊丹的骑兵军团在完成了冲锋任何以后,就一直游弋在战场的边缘地带,防止任何不列颠蛮族战士的逃跑;而兰加迪斯的哥特骑兵,也在全歼了不列颠蛮族的战车部队以后,也是在战场的外围地区警戒,随时准备清理那些想要逃跑的敌人。
伊丹和兰加迪斯并没有任何的交流,但他们却默契的将整个战场的边缘地带分成了两个区域;巴达维城的东面和北面成为了兰加迪斯的哥特骑兵巡逻的地带,而巴达维城的西面和难免,则是成为了伊丹的骑兵军团警戒的地带。
在日耳曼蛮族大军和卡拉贝斯大军的联合绞杀之下,三个小时的时间,巴莱纳斯的三万五千大军就付出了将近两万人的伤亡代价;而日耳曼蛮族的军队也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尤其是那些下日耳曼地区自愿加入战斗的战士们,他们的经验不足成为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致命缺点。
久经沙场的不列颠蛮族战士,让初上战场的日耳曼蛮族战士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血腥厮杀;即便是如此,日耳曼蛮族大军中的精锐部队和战斗力彪悍的第一军团将士们,也让不列颠蛮族的军队明白了什么是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
要不是巴莱纳斯的麾下有一支凶悍异常的掷头兵,在用极其残忍血腥的方式拼命死战的话,剩下的不列颠蛮族军队早就全线崩溃了;就算是有了这些掷头兵的搏杀,那也不过是暂时稳住了不列颠蛮族军队即将崩溃的士气而已,根本无法挽回他们的败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斗的渐趋白热化,这些凶残的掷头兵们也很快被淹没在日耳曼战士们的人海之中;最后剩下的,也就是那些不列颠蛮族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不列颠武士和精锐不列颠武士了。
其他所有战斗力稍差一点的不列颠战士和图腾战士都已经死伤殆尽了,甚至连巴莱纳斯本人的亲卫都已经全部投入战斗并消耗殆尽了;而巴莱纳斯,也成为了不列颠蛮族大军中正在拼命厮杀的一员,披头散发的摸样让人完全无法想象他昨日的自信满满。
越来越多的日耳曼战士冲杀到巴莱纳斯的面前,想要击杀这个不列颠蛮族大军的最高统帅,但却都被那些对巴莱纳斯忠心耿耿的不列颠战士们击退;连续打退了十余次这样的进攻以后,这些精锐的不列颠战士们,终于放弃了抵抗而打算护送着巴莱纳斯逃离战场。
数百名最精锐的不列颠武士组成的突击集群,不惜一切代价的连续突破了无数日耳曼战士的拼死进攻,护送着巴莱纳斯往战场的外围而去;就在他们即将死伤殆尽,却也成功的将巴莱纳斯护送到了战场的边缘地带时,伊丹和兰加迪斯的骑兵却是同时杀到了!
卡拉贝斯的高卢精锐骑兵可比不上日耳曼蛮族最精锐的哥特骑兵,就在伊丹的骑兵对那些不列颠战士右翼发起冲锋的时候,兰加迪斯本人已经率领着哥特骑兵们直接击溃了不列颠战士们的左翼,并成功的将巴莱纳斯击杀当场!
当巴莱纳斯的头颅被兰加迪斯用骑枪高高举起在战场上的时候,只剩下不足五千人的不列颠蛮族军队终于丧失了全部的战斗意志;他们在日耳曼战士的人海中,放下了自己的武器,选择了用投降来结束这场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战斗。
“第五百七十章·暗中结盟”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随着巴莱纳斯的身死和残余不列颠蛮族战士们的投降,这场不列颠蛮族与日耳曼蛮族之间的战争也是彻底结束了;或许,在阿米尼乌斯等人的心里,他们还需要继续进攻不列颠蛮族占据着的比利时地区,才可以彻底结束这场战争。
但是,已经占领了比利时地区的卡拉贝斯却是明白,眼前的不列颠蛮族军队覆灭以后,不列颠蛮族在大陆上的全部势力算是真正的连根拔起了;日耳曼蛮族与不列颠蛮族的战争也是正式结束了,剩下的关于比利时地区的问题,就需要悲歌死士们从中斡旋了。
虽然战场上不列颠蛮族的战士们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了,但是日耳曼蛮族的战士们和卡拉贝斯麾下的将士们却都是不敢轻易放松下来,他们都担心刚才还配合默契的另一方,会突然再次发起进攻,谁也不知道彼此之间的默契还可以保持多久。
事实上,真正的比较担心的还是卡拉贝斯一方的将士们;毕竟,经过了这一番血腥的战斗以后,卡拉贝斯麾下的一万三千将士已经只剩下八千之众了,而日耳曼蛮族的八万大军,却只是损失了两万人左右而已,还都是损失的那些战斗经验不足的战士,那些精锐还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以卡拉贝斯的八千兵力,对阵日耳曼蛮族的六万大军,卡拉贝斯麾下的将士们不担心才怪呢;不过,战场上的尴尬局势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日耳曼战士们将投降的不列颠蛮族军队全部押走以后,阿米尼乌斯就在亲卫们的护卫下来到了卡拉贝斯的不远处,对着卡拉贝斯笑问道:
“不知道贵军的统帅怎么称呼啊?刚才的战斗,我们日耳曼将士们非常感谢你们的加入和配合;这次能够这么顺利的歼灭这些不列颠人的军队,真的多亏了你们的协助。”
卡拉贝斯从阿米尼乌斯的笑容中不仅没有看到丝毫的奸诈,反而感觉到了对他传达的浓浓善意;于是,他也是策马往前走了几步,然后笑着回答道:
“你可以称呼我为卡拉贝斯,不列颠蛮族是你我共同的敌人,这场战争既是你们与不列颠蛮族的战争,也是我们与不列颠蛮族的战争;所以,我们只不过是打了一场巧合的战争而已。
至于我们的身份嘛,从我麾下的将士们来看的话,他们绝大部分可都是高卢战士;难道你就不觉得我们会是高卢人的军队吗?”
卡拉贝斯的反问却是换来了阿米尼乌斯的哈哈大笑,他坦诚的看着卡拉贝斯,摇摇头道:
“卡拉贝斯将军,既然你会率领军队进入我们日耳曼人的下日耳曼地区,并且从后方对不列颠蛮族的军队发起进攻,我就知道你们不可能是高卢人的军队;如果你们要真的是高卢军队的话,以我们日耳曼人和高卢人的关系,恐怕你们刚才就和不列颠蛮族的军队站在一边了。
我要是没有猜错的话,你们应该是悲歌死士口中的神秘朋友吧;悲歌死士是我们日耳曼人最可靠的朋友,也是这次拯救我们日耳曼民族的大恩人,你们是悲歌死士的朋友,就是我们日耳曼人的朋友,今天晚上一起来参加我们日耳曼人的篝火宴会吧!”
阿米尼乌斯确实拥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智慧,无论他是怎样猜出卡拉贝斯与悲歌死士的关系的;既然话已经说到这里了,那么卡拉贝斯也就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的确就是悲歌死士的朋友。
日耳曼蛮族的将士们知道眼前的这些人都是悲歌死士的朋友以后,也就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开始热情的与这些刚才配合默契的朋友们打招呼问好;这样的场景,倒是让没有见识过悲歌死士在日耳曼人心中地位的卡拉贝斯感到惊讶异常。
对于日耳曼蛮族的所有人来说,悲歌死士早就在很多年前就是日耳曼人值得信赖的好朋友了;有很多日耳曼战士,他的父亲拥有一些悲歌死士朋友,他自己本人也拥有悲歌死士朋友,悲歌死士在他们的心目中几乎就成为了朋友的代名词。
更为重要的是,悲歌死士从来就没有要求日耳曼人为他们付出过什么,反而是他们经常在方方面面救济一些需要帮助的日耳曼部落;仅此一条,就足以让重情重义的日耳曼人对悲歌死士怀有感恩之心了,并愿意对悲歌死士拿出他们的真心。
在不久之前尤利乌斯家族对日耳曼民族的入侵中,要不是悲歌死士在各个日耳曼部落之间奔波传递消息,日耳曼蛮族就算是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也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尤其是在美因茨部落抵抗尤利乌斯家族入侵的过程中,阿瑞斯和他率领的三百多名悲歌死士给予了美因茨部落至关重要的帮助;毫不夸张的说,要是没有悲歌死士的帮助,日耳曼人还在于尤利乌斯家族你死我活的战斗着呢!
有了悲歌死士的这层关系存在以后,阿米尼乌斯与卡拉贝斯之间的关系立即就融洽了起来;那些普通的日耳曼战士也是拿出了最大的善意去对待卡拉贝斯麾下的将士们,整个战场上的氛围立即就变得其乐融融起来,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尴尬和戒备。
留下普通的战士们打扫战场以后,阿米尼乌斯就盛情邀请卡拉贝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