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7章 美食传递的幸福
陈馨没有去管电视台那边的操作,因为有人给她博客下留言,说是有发现一位叔叔跟她所讲述的钱大爷的儿子有诸多相像的地方,但是那位叔叔十几年前因为救人被撞断了腿,现在一个人居住,她也不敢去求证。
陈馨希望能得到那位叔叔的照片,于是跟留言的读者私下联系,对方是她现在还在读大学,约好等放寒假的时候回去找机会取得照片了再跟陈馨联系。
除开这个消息外,陈馨的博客留言的人多了起来,还有些人自己不擅文字,就希望陈馨能去他们家乡,把他们家乡的美食和故事也展露给更多的人知道。陈馨觉得是个好机会,她想要打造自己成为网络美食推广者,完全可以依照读者们的爱好进行深度挖掘。
不过要做这件事必须得长期策划,非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了。再加上程洁他们单位的报道任务也还没有完成,所以当务之急是先做完这边的工作再说。
白梦清看到陈馨忙得不可开交,连去医院陪伴她的时候也是带着笔记和资料过去的,还在不停的跟人打电话确定行程。
但是陈馨虽然很忙,却忙得很开心,有时候遇到好玩的事,看到推荐的美食,也会跟白梦清分享。
黄总公司那边的翻译工作现在陈馨已经顾不上了,在跟黄总沟通后,陈馨将这份工作转给了白梦清。
“你天天躺在床上也不是个事儿,做翻译吧,咱们的本行,我也在陪着你,如果有疑问还能现场给你解答。”
厚厚的一叠待翻译的资料放到了白梦清的床头,还有一本厚厚的专业字典,都翻得有些泛黄了。
白梦清原本下意识想要拒绝,但是在摸到这些资料之后,在看到陈馨鼓励的目光后,她手指一紧,压住资料,狠狠的点头。
最初的翻译有点困难,却也没想象中的难。因为陈馨之前的初稿在,她只需要熟悉一段时间就能上手,多翻译一些资料,该记得的专业词汇也就顺理成章的记下来了。
第二样登上博客的菜叫做豆豉蒸昌鱼。
陈馨没有用世人皆熟知的黑豆豉,而是用的古镇特有的水豆豉。
水豆豉是淡淡的黄色,还保留了黄豆原本的形状和颜色,但是味道跟黑豆豉相差不大了,只稍微没有那么咸。
这道菜也是从钱大爷那里学来的。钱大爷住在江边几十年,靠打渔为生,他们家的荤菜也多以鱼肉为主。
据钱大爷说,他老伴儿在的时候,只鱼就能做出二三事道花样来。这个水豆豉蒸鱼也是钱婆婆生前最拿手的,整个古镇都知道要吃鱼得去钱家。
钱大爷家蒸的鱼多以江鱼为主,但是陈馨今日选择的是鲳鱼。鲳鱼鱼并非武昌鱼,而是海鱼的一种。陈馨选择的是最普通的鲳鱼,一条大约就半个巴掌大。
将鲳鱼洗干净,剪去头后,用盐、料酒、胡椒腌十分钟。另外切了姜片、蒜片、大葱头和干辣椒。干辣椒只需切成指节长的小段,抖去辣椒籽即可。
蒸的时候,以葱头垫底,铺上一半的姜片和蒜片,再将鱼铺上去,上笼蒸十五分钟。蒸好之后只将鲳鱼拨去姜片蒜片和葱头,头朝外尾巴朝内的摆放入圆盘中,在尾巴处放一团煮好的面条,点缀些葱花。
摆盘的时候另外垛锅烧油,下入剁细的五花肉丁,放入剩余的姜片蒜片和辣椒节爆炒,肉粒熟透开始炸油时放入一勺老抽,半勺黄豆酱,三分之一勺糖,最后勾稀淀粉入锅,翻炒匀后将肉酱淋入蒸好的鱼身上即可。
这道菜跟普通人想象中的清蒸鱼有些不同,因为海鱼不如河鱼肉细嫩,但胜在刺少,所以蒸出来的鱼肉老人也可以吃。而老人大多口味比较重,平常的清蒸鱼他们吃着就显得寡淡了些,这样浇上肉酱之后,鱼肉多了份厚重的味道,却又因为海鱼本身味重而不容易被肉酱压制。
除开这种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肉酱蒸鱼外,陈馨还特意做了清淡口味的蒸鱼以作对比。
清淡口味的蒸鱼她选择了这边常见的清波。清波肉厚又细嫩,大多人不喜欢用来蒸,觉得清波不容易入味和蒸透,掌握不好火候的人常常是外面的鱼肉已经老了,而内里还没有熟透。
陈馨蒸清波也是整条来蒸,但是在蒸鱼之前她做了改刀处理。
鱼头和鱼身不需要分开,但得从鱼的背脊处下刀,延最中心的鱼脊的两边将鱼身的整刺取出,取的时候两端链接处需要用剪刀剪断,不伤及鱼身跟鱼头相连。取出鱼骨之后,整条鱼除了头盒尾,便没有硬骨了。
这时候,鱼身下刀,均匀间隔两厘米到三厘米的样子,要注意刀尖需离鱼背一厘米以上,否则很容易断裂。
等到两边的鱼肉改刀完成,取大鱼盘,将抹好盐胡椒的鱼肉放入其中,鱼头鱼尾对称摆放好,鱼身稍微往外拨开,在中间原本鱼骨的位置放入提前泡好的粉丝。而鱼身因为张力,肉与肉之间将断未断,呈现出花刀式样。
上笼蒸十分钟,鱼肉变白即可端出。倒去蒸鱼时产生的汁水,在鱼身上淋入蒸鱼豉油,粉丝上撒蒜末和红辣椒碎,烧一勺热油淋上去最后在鱼身上摆两株香菜增色即可。
第二种蒸鱼上的红辣椒可要可不要,皆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定。
两盘鱼摆放在一起,各有各的特色,让人见之食欲大开。
这一期的故事有三个,钱大爷和钱大妈几十年不变的爱情,李大爷跟妻子的阴阳相守,还有张大爷和张大妈平凡中见真情的相濡以沫。
网友在陈馨的博客下留言,说照着她的食谱做了两盘蒸鱼,跟丈夫和孩子一起分享,好像能从中感觉到那份浓浓的亲情。
还有读者说她在单位看了这篇博客,本打算周末回去做给家人吃,哪里知道周末加班,等她回家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是不擅厨艺的老公下厨做的饭,本以为将就对付一顿就行,可揭开盖子发现是两道蒸鱼的时候,眼泪瞬间就下来了。老公说他手艺不好,切鱼的时候弄断了鱼身,让整盘鱼没有那么漂亮了,请她见谅,说以后多做几次肯定会比现在好。她说这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蒸鱼,不会再有第二盘有这样的味道。
第88章 一起去旅游
陈馨看着网友们的留言,和晒出来的照片,笑得合不拢嘴。
有厨艺高手,也有厨房白痴,大家做出来的成品千奇百怪,还有人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改动,但是其间浓浓的幸福是不变的。
“我最大的满足就是看到我的菜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陈馨对着电脑笑得开心,一旁的白梦清若有所思的看着她。
“清清啊,你过年前有没有什么事,如果没事儿,跟我去张家村那边玩几天好不?我带你去吃杀猪宴。”陈馨合上电脑转头看白梦清,就看到对方先是犹豫,而后十分肯定的点头。
“好,我没有其他的事,补考也已经申请了,差不多跟期末考一起进行。然后就是毕业论文,初稿已经交上去了,等到开学再修改一下应该没有问题。”
白梦清家里父母都忙,她爸仕途又升迁了一步,过年正是最忙的时候,天天要跟大领导一起出去拜年慰问什么的。而她妈妈的生意也是在过年这段时间最好,得坐镇公司指挥。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不去爷爷奶奶家的话,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之前她还能自己出去跟初高中的同学一起玩,自从出事之后,她就不太乐意出门,现在身体不好也就对老同学那些蹦迪唱歌的行为更不感兴趣了。
既然确定寒假前白梦清跟她一起来个短途旅行,陈馨就要提前做准备了,订票订旅馆什么的都得提前计划好。
她们打算一路坐火车前行,中途会在两个古老小镇做短暂逗留。
其中一个小镇的特色是做豆腐,各种各样的豆腐能做出七八十道菜来,而且豆浆豆花豆腐块豆皮都渗入到小镇人的一日三餐中。
还有一个小镇的特色是手工,他们那个小镇是少民聚居地,家家户户的女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绣技。从小女孩能拿针开始就要学习刺绣,小到手巾书包,大到衣服鞋袜,一家人的穿戴都是她们一双手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这一次他们俩出游的计划被程洁知道后,要求两人随时传照片回来,她们不能出去玩,就等着看两人的照片过瘾了。
周昊刚好年前有假,就拉着易佰非要跟着她们。
“易佰跟他。妈妈闹得有点僵,母子俩现在一见面就吵,易佰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去了。年后易佰爸爸就要从江景调回来,到时候有老爷子居中调和会好一些,为了缓和他们母子的矛盾,我觉得适当的分开一段时间比较好。”
易佰妈不知道怎么回事,钻到牛角尖出不来了,觉得自己明明是为了儿子好,却被儿子如此嫌弃,顿时受不了这个委屈,天天哭,还被老姐妹撺掇到易佰的单位去哭,气得易佰差点没冲到那个女人家里把她儿子拖过来揍一顿。
“避一避也好。”陈馨想到那个老太太也觉得头痛,她后来还来过医院一次,拐弯抹角的问白梦清是真的没有跟她儿子谈恋爱吗,弄得白梦清尴尬得不行,最后还是白梦清的主治医生把老太太劝走的。
当时陈馨不在,是护工在场,过后给她说了这事儿。陈馨没在现场都能感觉到尴尬,更别说当事人白梦清了。弄得后来易佰都不敢进医院大门,只委托周昊和陈馨帮忙给白梦清道歉。
“若是易警官跟着我们一起,那不是更让他。妈妈误会?”白梦清皱眉。
“不给他。妈说就行,走的时候我们分开走,谁也不告诉,他们咋知道我们是一起走的?若是有人看到,还可以说是半路上遇上的,人家又不可能跟着一路,拆穿不了。”
白梦清也只是觉得易佰的妈妈有点执拗,对易佰并没有厌恶的感觉,一起就一起吧,旅途上多两个男人作伴也安全些。
车票是周昊解决的,买了四张软卧,刚好一个车厢,门一关谁都看不见里面有哪些人。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被人撞见并误会。
张璋是第一次跟这么多人一起出去玩,还有两个叔叔陪着他,高兴得不得了。加上男孩子本来就对军人和警察有种天生的仰慕,所以在张璋的眼里,两个叔叔就是保护他小姨和姨姨的盖世大英雄。
第一个小镇离他们大概有十个小时的车程,下午七点半上的车,八点不到开车,要到凌晨五点四十才到站。
这个时候小镇的出租车不多,毕竟没有发展起蓬勃的旅游经济,车站门口拉客的也多是面包车,到小镇才三块五一个人。
四人跟另外一对小情侣拼了车,找了个看上去还不错的面包车问了价格后就上车了。一路上那老乡不停的跟他们搭话,似乎想要让他们包车旅游。
但是这边的旅游景点本来就不多,一个地下溶洞还隔得挺远,坐车都要半天时间,一天玩不了来回,还得在当地住一晚。这个时候景点旁边很少有大型酒店,都是当地人的家庭小旅馆,卫生条件极差,陈馨不太愿意带着孩子去。
那对小情侣也没啥兴趣,直接就拒绝了司机的推销。后来这面包车司机的态度大变,车开得极为狂野,弄得小情侣中的女孩子差点直接吐在车上。
白梦清还好,被陈馨和易佰夹在中间坐着,车辆颠簸的时候,易佰很小心的护着她,努力让她不被触及骨折的位置。
到了小镇之后,小情侣想要跟司机理论,却被陈馨和周昊劝住。
“他就是个地头蛇,你们现在跟他闹起来,当心其他人在这几天里跟你们下绊子。先玩着,等走的时候直接投诉他,或者在网上将他的所作所为曝光。不过你们也得有个心理准备,来这种还没有规划好的古镇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撞运气的行为,他们都是乡亲,肯定维护自己人,你就算投诉也不一定能得到受理结果。”
这样的事情不但现在有,以后旅游市场规范了依然存在。这就是眼界和格局决定的,只有狠狠吃过亏,才会思量着去改变作风。然而那个时候想要扭转已经变差的印象,所要花费的心力和金钱绝对远远超过现在。
第89章 豆腐宴
顺着街道往里走了好长一段路之后,陈馨对照手上的地址,敲开了一家小院的门。
“你们就是丙子说的那个什么美食家吧?快来快来,我把房间都收拾好了。”女主人热情的迎他们入内,搓着手问他们想吃点什么。
“没关系的阿姨,丙子介绍我们过来,说您做菜的手艺顶好,你做什么我们吃什么,不挑的。”
陈馨过来的目的就是想要发掘地方美食,自然是主人家做什么拿手吃什么。
这家的女主人是陈馨网友丙子的表姨,嫁到这边有二十来年了,学了一手好手艺,做的豆腐堪称一绝。
丙子表姨家的豆腐全是手工古法制作,完全不沾机器。磨豆浆也是用的老石磨,专门雇了四位老人帮忙推磨子。之后的烧豆汁,滤豆渣也都是旧时作坊的一整套流水程序。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吃起跟机器制的口感完全不同。
镇上也有其他的豆腐坊,生意怎么都比不上他们家,常常是他们家豆腐卖完了才有人去其他家买。
丙子表姨拿手菜有三样,烧豆腐,烘豆干,小葱拌豆腐。
这三样听上去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越平常的菜才能越让人品味出其中的真功夫。
烧豆腐有两种,一种是素烧豆腐,这类菜通常老人喜欢吃,白菜木耳加上豆瓣酱炒过之后加入清水跟豆腐,烧至入味后,调入稀豆粉,最后撒一把葱花或者是韭菜花。还有就是肉沫烧豆腐。
这个肉沫烧豆腐跟世人熟知的麻婆豆腐有点类似,但不同的是这个肉沫突出的是咸香,炒肉的酱用的是自家做的黄豆酱,里面还有大颗粒的水豆豉,炒好肉之后放入豆腐烧制水干即可。这种豆腐要用老豆腐,吃的时候豆腐诸多蜂孔,一咬下去,肉汁从蜂孔中挤出,混合了豆腐特有的香味,越嚼越好吃。
烘豆干是小镇男人们最喜欢的,拿来下酒特别的好吃,有嚼劲,越嚼越香。这豆干要趁还未风干的时候就浸入卤汁,夏季泡半天,冬季泡十八个小时以上,主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判断时间。泡好后的豆干放在竹篾上,一层一层的间隔十来厘米,上烘房炭火慢慢烘干。中间要不时的关注,上下层的豆干要根据干燥程度进行位置调换。
烘好的豆干用竹篾条串起来,挂在檐下风干,放上两三月都不会坏。吃的时候取一串下来,用热水漂洗掉上面的灰尘,沥干即可。这种豆干拿来佐酒最佳,丙子的表姨爹就靠这个豆干,每天二两小酒,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最简单也最不简单的就是小葱拌豆腐。
拌豆腐得选嫩豆腐,需要这个的必须得提前预定,第二天上门取就好。
四四方方的一登豆腐,用锋利的菜刀快而准的切片,不能让豆腐垮掉,直接整登放入盘中,然后调好佐料,先将小葱切好铺在豆腐上,再将佐料淋在小葱上。吃的时候筷子用力得轻巧。太轻夹不起来,太重又会将嫩豆腐夹碎。所以做拌豆腐的火候是最难掌握的,整个小镇能将这种不散块的豆腐做好的只有丙子的表姨。其他家要么只卖烧豆腐,要么就是豆花。
丙子表姨中午给他们做了烧豆腐和拌豆腐,说晚上再给他们弄豆腐宴。
陈馨在饭前就跟他们说了自己要拍照,选了个位置不错光线很好的地方,将做好的几盘菜放上去,用的是农家土碗,桌子上还专门垫了一张淘来的粗布蓝花布,配着原色的土陶碗和用嫩竹削制的竹筷,一张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农家美食照片就出炉了。
丙子表姨看着很新鲜,一直在旁边笑呵呵的。陈馨想了下,问二老介不介意照片被放到网上。她详细的跟二老介绍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又让他们打电话给孩子征求意见,最后丙子表姨一家都很乐意,特别是丙子表姨的小女儿,嫁到临镇的满花还巴巴的让男人骑摩托车把自己和儿子送回来。
中午的午餐很简单,陈馨就拍了几道菜,还有丙子表姨跟她丈夫的照片,大菜要等到晚上,故事也要晚上才说。
一整个下午,陈馨拿着相机跟在丙子表姨身后将她做事的照片拍了一整套,而丙子表姨爹沉默寡言的汉子照片也入镜了,目光温柔缱绻的看着妻子。
“我女儿女婿也做豆腐卖,在他们那边的镇上,生意还不错吧,只是两个年轻人比较懒,一周总要休息一天,今天听说你们要来,我女儿就挂了牌子出去说明天休息,巴巴的跑过来了。”
丙子表妹满花笑得灿烂,露出一口白牙,抱着儿子跟在妈妈身后。
丙子表妹的听力有点问题,是小时候发烧弄成中耳炎,没得到及时的治疗造成的,听力没有完全消失,但是不凑近了跟她说话她是听不到的。这样的一个女孩子搁其他家里恐怕会很受磋磨,但是丙子表姨跟她丈夫却更加心疼小女儿,营生的手艺也是丙子表姨一手一脚教出来的。现在满花嫁了人,婆家因为满花有手艺,对她也还不错,小两口单独住在一边,做点生意养活自己完全没有问题。
满花过来之后,很羞涩的看着陈馨和白梦清,一直抱着小儿子当挡箭牌,从儿子的襁褓后偷偷的看两个大姐姐。
满花的男人是本地的少民,有些黑瘦,对满花是真心的疼爱,过来之后二话不说就帮着丈人丈母娘做事,还不时的探出头来看满花,就怕她抱着孩子磕着碰着自己。
他们这边是混居地,汉族和少民都有。满花是汉族,她男人是少民,所以两人并没有受生育计划的限制。他们抱着过来的是小儿子,家里还有个大女儿,在读幼儿园,由满花的公婆接送,今天他们走得急,没有去接女儿一起。
满花的儿子小名就叫豆豆,最喜欢吃外婆做的豆腐羹,一个人能干掉一小碗。才九个月大的豆豆长得白白嫩。嫩跟嫩豆腐一样,见人就笑,露出两颗小米牙,特别的招人喜欢。
第90章 坑人啊
除了照片外,陈馨还拍了一段视频,是丙子表姨端菜上桌和女儿女婿还有陈馨他们一起吃饭的小片段,重点在桌上丰富的菜品,还有丙子表姨抱着外孙笑得开心的样子。
一桌豆腐宴按照六道凉菜十二道热菜两点甜品的标准来做的。凉拌豆腐、卤豆干、葱油豆皮,豆腐鸡丁、豆丁虎皮蛋、豆丝白肉卷,三荤三素六道凉菜咸甜口味都有。十二道热菜除了常吃的豆腐菜外,考手艺的镶豆丸,包芯豆腐,一品豆腐等等也上了桌。但是最得两个女孩子喜欢的还是那道醉豆花。用醪糟、冰糖、枸杞加栗米粉熬煮刚出炉的豆花,不需要加太多东西,就那一丝丝原滋原味的甜就足以让小姑娘们爱不释口。
“我觉得这个豆腐脑儿好吃,跟我在江浙一带吃的好像不太一样。”
“这个豆腐脑是我婆婆最拿手的,后来传给了我,熬这汤所花的功夫不小,配料多得你想都想不到,熬好的汤加入稀豆粉和豆花,再加酥肉油渣一起,这是我们家几十年都吃不腻的早餐。”
丙子表姨给易佰又添了一碗,还给掰了块油酥饼让他配着吃。香酥化渣的酥饼和细腻可口的豆腐脑儿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互相映衬搭配,顿时让易佰惊为天人。
周昊的口味清淡一些,更喜欢一品豆腐和镶豆丸。
一品豆腐就一块巴掌大见方的豆腐,看上去清汤寡水,可这汤是用的熬了十个小时以上的老汤撇去油皮,再加入山珍炖煮,最后出锅的时候只要豆腐跟汤汁,其他什么都不加,要的就是这个鲜味。
还有镶豆丸,是豆腐块儿下油锅炸后,用刀隔开炸硬的豆腐皮,取出里面的豆腐,只留下一层皮,然后将加了冬笋、香菇、藕丁的肉泥塞进去,再下油锅炸一次,沥干油后炖烧而成,多是做成鱼香味。
一顿豆腐宴其实还没有将小镇上的豆腐做法做完,但是基本上经典的做法都囊括进去了。
陈馨他们在小镇吃了三天,第一天是在丙子表姨家吃的,第二三天则是在小镇上品尝的其他人家的豆腐菜。
论味道和火候,还是丙子表姨手艺好,但是下街新叔家的豆腐炖鱼又是非常棒的味道了,麻辣鲜香的味道闻着就很开胃,而鱼肉特别的嫩,又入味,一条手指长的鱼直接一抿就骨肉分离,刷出来还是一条完整的鱼骨。
他们在这边跟新叔一起吃饭喝酒,刚听完新叔和新婶的故事,还没等陈馨说啥,就听到隔壁街那边有人在叫什么打起来了。
小镇都是木头的二层三层楼房,街与街离得很近,就是前后屋的距离。刚好新叔家的屋子在下街的后场口,跟旁边那条街只隔了对面周家一座楼。听那声音,该就是周家传过来的。
新叔皱眉:“周家两口子又在闹什么?”
“好像不是周家两口子在闹,是周婶跟外乡人打起来了。”
他们这边多少还是有点游客的,暑假的时候最多,现在寒假,除了大学生和单身青年外,一般全家出游来这里的很少。
新叔放下筷子,让陈馨他们慢慢吃,说自己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新叔以前是村委的,后来跟村长不合干脆辞职开了一家饮食店,另外就是做养殖。他养的鱼特别好,十里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