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俏七零-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说的什么话?孩子高兴也来不及呢!再说我现在也没事,正好有个猫给我作伴。”杨,又问了外公外婆好,听说他们现在身体健康,还能下地干活呢,又担心地说,“即使是现在检查的结果好,也不能掉以轻心,说不定几个月就发生了变化,让芬姐经常回去给亲妈她们量量血压!”
  “放心好了,我们都很注意。慧芬每个月都会回去,大哥也没断过药,现在基本都控制住了。”易二哥说。当初查出来有问题的时候,所以的人都唬了一跳。医生说糖尿病和高血压这种病是不能治愈的,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控制”。要不是小贝提醒,谁没事会去医院呢?
  这几年下来没断了药和检查,情况没有恶化,爹妈还感觉身体倍棒。爹就不用说了,娘是闲不下来的,总是要下地干活。对此医生说她操劳了一辈子,一下子停下来反而容易生病,只要注意不太过劳累就好。想不到小贝这么远也牵挂着,这让易二哥特别感动。
  这么说杨小贝就放心了,矛头又指向二舅,“你也是!常年在外面跑,饮食不规律,吃得也不健康,休息又休息不好……”“我知道我知道,要多锻炼,勤检查嘛!你都说了多少遍了!”易二哥也是怕了小贝,虽然是关心自己,但是有时候他觉得小贝比老婆都管的宽,没事就要唠叨。
  关键是,老婆现在都不敢唠叨自己了!在家他就是老大,总算体会了一把翻身做主人的滋味。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有一个成语叫“死灰复燃”,还有一个名词叫“请外援”。媳妇不敢管自己,小贝又管不到自己,然后她们俩就联手了……
  有了小贝撑腰,媳妇管起自己的饮食起居简直不要太理直气壮。偏偏自己还没有办法反抗,归根结底,媳妇是爱自己的,听易家人都有遗传疾病,不好好管理的话有早逝的危险,媳妇紧张兮兮得恨不得吃饭都用量的,他能怎么说?

  ☆、第323章 顿悟

  痛并快乐着的易二哥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事实就是尽管他打了一个翻身仗,最后还是免不了得了个“耙耳朵”的美名。试想一下,连吃几碗饭都有人管着,吃完了还要被赶去散步,他不是耙耳朵谁是?
  大家说起别后的生活,合作社那边早就有了固定的运营模式,周品正也早在几年前就彻底地退出了管理层,只保留股份而已。如今的总经理是易二哥,副总是王大成,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老人,也都是合作了那么多年的伙伴,周品正根本不会担心那边的情况。
  周品正这边的菜篮子也上了轨道,他已经取得了专营资格,从当地政府那里拿到了土地,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倒是杨小贝,当初创业的时候,她是发起人,排头兵,现在也无所事事地待在家里,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妥妥地家庭妇女一枚。她开玩笑地说起,“这难得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我现在完全变成了米虫了!”
  易二哥正色说道,“怎么能这么说呢?虽然现在说男女平等,但是谁规定女人就必须上班?你觉得在家就是米虫,那你嫂子、慧香她们,难得都是米虫?”
  的确,上一辈的外婆、还有姑姑她们就不说了,就说两个舅妈和二姨吧,现在用不着她们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难道就是在家里无所事事吗?大舅是公务员,还是个小干部,舅妈却还是农村户口,更加没有工作。她跟随丈夫在单位的房子里生活,带两个孩子上学,买菜洗衣服烧饭,管理一家的饮食起居,把一家人照顾得好好的,谁说起她都要竖大拇指。
  二舅妈自从嫁过来也没有下过地,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更是连责任田都租出去了,难道她就每天在家琢磨着和二舅吵架?杨小贝仔细回忆了一下,她也一辈子都没有上过班,但是她的文化水平要比大舅妈高,当年也是在村办厂子里做过会计的。二舅成天在外面跑,舅妈就在家做账、核算成本,给丈夫做了一个掌柜内当家。那是二舅家的条件最好,虽然是二舅最会挣钱,但也离不开舅妈会理财的原因。
  至于二姨就更不用说了,她是活得最洒脱的。上辈子和丈夫感情不好,她就一门心思自己做生意,慢慢地把小买卖做成了大门面,攒的私房钱直接给表弟买了一套房!这辈子呢,嫁给了王大成,他是个老实的,两口子正好互补,得到股东们的一致同意,早就在合作社做事了。
  还有谁呢?嗯,老妈……怪自己不好,早早地把她拉上了车,现在开起了诊所。现在已经没有了村卫生室的编制,早就彻底的成为了私人诊所,老妈可不像自己和老爸那么“蠢”,只要经营得好,其实私人诊所的盈利还是很可观的。哪怕诊所的利润不高,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在这里。
  这么看来,好像是自己想岔了?杨小贝心想,还是狭隘了啊!总感觉没有工作就心慌慌,可是很多女人一辈子都没有工作,并不意味着她们就白活了,没有做出任何贡献。
  “小贝啊!每个人都有她的价值。在我们眼里,你早就过了需要用工作来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了,现在体会你价值的地方不在外面,而是在家里啊!”还是旁观者清,易二哥走的时候说的话意味深长,让杨小贝如醍醐灌顶,瞬间开朗。
  是她长久是固定思维让她钻了牛角尖,自己不是罗子君,周品正也不是陈俊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地在家等老公养活。正如易二哥说的那样,她早就不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了。
  当然她也不是没有可能会成为糟糠之妻,不是有很多例子,夫妻一起打拼出来以后,妻子回归家庭,男人却在外面乱花迷了眼,最终始乱终弃。关于这一点嘛……杨小贝却从来没有担心过。不是对周品正一辈子不变心的蜜汁自信,而是——当一个人要变心的话,无论你做什么,多优秀,都是无法挽回的。
  往往看见那些渣男振振有词地说,“因为你邋遢、懦弱、无能、没有梦想……”,狗屁!全部都是借口而已。罗子君说的对,当初是他让我不要上班,一辈子养我,如今却嫌弃她无所事事,没有职场女性有魅力,哪里来的脸呢?
  杨小贝再没有安全感,也不会堕落到担心这些事情——那才是最大的不自信,而女人往往越不自信,才越会做出一些让男人反感的举动。那么……其实自己可以放下心防,潇洒地做一个自在的全职太太,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给家人打造一个温馨、甜蜜的港湾?
  一个女人,能照顾好一家老老少少,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文能辅导孩子功课武能自己拼出一份事业,没有几个人不尊重她,也绝对不会没有自信,浑浑噩噩地生活。
  心里这个坎走出来了,才发现自己完全是在杞人忧天、无病呻吟。与其有哪些时间去思考,还不如花费那些精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装饰自己的家,还有……继续探讨和婆婆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杨小贝想,光这个课题她都可以研究个几年了。顺便在合适的时机,可以买买股票,买买房子嘛,既然周品正喜欢做实业,不喜欢这些投机取巧的事,那么这些没有技术含量(请问哪些是不需要技术含量的?)的事情,她可以抽空做做嘛!
  毕竟有那么大一个漏不捡,就好像看见无主的宝物不取,眼睁睁看别人瓜分一样,总觉得太浪费。杨小贝想好了,她也不贪心,反正吧……随随便便买一点好了,不影响历史的进程为前提吧。
  若干年后,周品正辛辛苦苦地把菜篮子工程发展壮大,拥有了十几个蔬菜基地和浦海最大的批发市场,整个城市的蔬菜有一半都来着他的公司,因此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肯定。在取得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还成为了优秀商人代表,市政协委员等等头衔,志得意满地终于在小贝面前炫耀一把的时候,崩溃地发现……
  人家“随随便便”买的一些产业和股票,几乎都没有动过脑筋,付出过多少精力,名下的财产却早已超过自己了……
  可怜的娃,这辈子都甭想在老婆面前抬起头来。

  ☆、第324章 扯淡

  自从上次周品正回来以后,不知道和婆婆说了什么,她又没事人一样继续出现了。虽然大家都当没发生过什么一样照常过日子,但是杨小贝知道,各自心里都有一根刺,一旦再出现问题就会爆发出来。
  关于这一点,杨小贝深入地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婆婆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呢?
  她的前半生,自己无从参与,也无从得知她以前的脾气秉性。但是有一点让婆婆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那就是丈夫的早逝。公公正当壮年,五十左右的年龄就得了急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走了。
  打击来得如此突然,让周家人好久都缓不过神来。特别是婆婆,她一辈子都依附于丈夫生活,基本上没有操心过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突然之间丈夫走了,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只有一个刚刚成年的儿子和自己相依为命。
  但是周品正又叛逆不听话,婆婆于是陷入了纠结、彷徨、责任、恐慌等等情绪交织之下。久而久之,都有一点神经质了,想掌控一切,偏偏什么都掌控不了的人,又很容易变得偏执。
  比如儿子的婚事,还有孙子的养育等。有时并不是不能理解子女的理由,但正是她的做法遭到了反对,出于“刷存在感”等等隐秘的心思,她就会因为反对而反对,到最后变成了不是反对,而是坚持要这么做,不想被孩子颠覆她的想法。
  这种表现,恰恰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体现。自从退休以后,婆婆就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生活。她的朋友不多,精神世界也不丰富,除了家长里短,几乎没有值得关注的东西。子女们也不在需要她,有什么事情,都是直接通知一声,让老人格外落寞。杨小贝想,也许婆婆需要的不是听她的,而是尊重?
  为了这个疑问,她还特地去找了大姐——小姐完全不靠谱,每次回来都开口要东西提要求,不添乱就行了。大姐这么说,“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懦弱,在厂里被欺负了都不敢出声,还是老爸去找的单位领导。而父亲去世后,也许是为母则强吧,她选择强势起来,只是有些过了。”
  大姐能够理解母亲的改变,但就连她也接受不了。如果说以前的老娘懦弱得让人着急,现在的她则是强势得不讲道理。哪怕是作为子女,无论怎么跟她说,她就是不听。
  老人年纪大了,总有一些小毛小病。周母有风湿,还是工作时留下的老毛病。发作起来痛苦不已,可以一旦好了,再让她吃药治疗那是打死也不干,每回都能把大姐气得够呛。可是下回疼起来的时候,又要把大家全部折腾回去——一趟又一趟,周而复始。
  也许她认为自己好了就不要麻烦孩子们,在他们面前保持强势的模样。其实她不知道,平时大家可以利用休息天去带她看专家、做理疗,一旦犯了病,大伙儿只好全部请假轮流照看着,哪个更麻烦?偏偏她现在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自己都已经绝望了。
  大姐很通情达理,她对小贝说,“你现在和妈妈相处的时间长,她的性格就是这样,你要多担待些,不要把她的话往心里去。你放心,哪怕你们闹起来,我都会理解的!”话里的意思是,多半还是老妈作的!
  杨小贝苦笑,“我哪里会没事找她吵!只不过有是时候实在是说不通,不吵起来就没辙!”她是无聊还是虐待狂?每天都和老人家针锋相对?可是有时候真的是哭笑不得。
  上次吃红烧肉拉肚子事件,其实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正好诚诚吃了很多水果,杨小贝以为水果不新鲜,没有想到菜上面。第二次的时候,诚诚又拉肚子了,两次唯一共同吃过的食物就是红烧肉,于是杨小贝对婆婆说,“孩子的肠胃不适应这么油腻,以后不要烧了!”
  谁知道婆婆嗤之以鼻,“咱们这里的娃哪个不是吃红烧肉长大的?这个嘛最补了,人家想吃还吃不到呢!”
  可是诚诚不是在这边长大的,可是诚诚还没有习惯浓油赤酱……怪我咯?怎么可能?不可能的!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吃红烧肉拉肚子的,肯定是你给他吃了别的东西……
  沟通不了,杨小贝只好单方面地控制孩子的饮食。可是婆婆居然趁她出去了偷偷给孩子吃,事后被抓包还振振有词地说孩子馋得慌,看孩子可怜才特意做的……可诚诚最听话了,才不会明知道自己禁止他吃而去要求。
  当然了,他还是个孩子,在美食面前管不住自己的嘴很正常。何况还有奶奶鼓励他吃,结果就……后来孩子也知道错了,拉肚子拉得愁眉苦脸的,还跟自己道歉。可那不是道歉的事。
  如果是别的事情也就算了,但是关系到孩子的身体,让诚诚遭了这么大的罪,这是杨小贝最受不了的。明明自己已经提出了问题,可婆婆就是不相信也就算了,为了表明她没错,还特地又做了让孩子吃。哪怕后来诚诚又拉肚子,证明是红烧肉的问题,可她还是不低头,“都是外地人的错,明明别人吃红烧肉都好好的……”
  杨小贝这个气呀!那花生也不是毒药,海鲜也是美食,偏偏有人一碰就有生命危险呢!个体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合着诚诚不能吃红烧肉,还是她的错?
  平时买回来的蔬菜,要么就随便冲一下算完,要么使劲地洗到青菜都变成烂咸菜……吃不完的,哪怕还要一根也不能丢,留着第二天吃不能浪费。烂掉的水果,非得把坏的挖掉吃,不能丢……都是苦日子过来的,勤俭节约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用不了那么省了啊!
  当温饱不是问题以后,首先考虑的是健康。哪怕在婆婆嘴里的“外地”,当天吃不完的饭菜也会给猫猫狗狗或者当猪食。有时候杨小贝很想怼她,说好的大城市,城里人呢?
  婆婆一直说,浪费粮食可耻。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几个孩子都是这么带大的,她吃了一辈子隔夜饭了,也没听见哪里不好?杨小贝无言于对,除了消极抵抗,实在没办法跟她讲道理——难道做和科学实验,或者通过几十年的实践来证明?那不是扯淡吗!

  ☆、第325章 秘诀

  杨小贝觉得很头疼。她不是情感专家,无法找到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只能用笨办法……见招拆招啰!反正她有的是时间,对吧?
  可以预见的是,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自己都得和婆婆斗智斗勇,朝着和谐统一的目标而奋斗。比如现在——“妈妈,您今天买的鱼可真新鲜!”“那可不!要说海鲜,还是我有经验。我看你连几种带鱼都分不清楚吧?”周母略显得意地说。
  杨小贝默。带鱼可不就是长长的,银灰色的海鱼嘛?她看上去都一样的啊!可婆婆偏偏能分出东海带鱼、南海带鱼、非洲带鱼等等好多讲究,还总是说,“侬不懂嘛不好瞎买,东海大带鱼才最好吃,别的不一样的!”好吧,鬼知道这些都一样长长的带鱼有什么区别?
  诚诚喜欢吃带鱼,还有大闸蟹。现在正是吃这些的时候,家里买的就多了一些,婆婆那个挑剔啊!要么“带鱼买错了,被别人当冲头宰呢!“。要么“大闸蟹不肥,全部是空壳!”一脸的嫌弃。
  杨小贝再能干,对这些老家没有的河鲜海鲜还真分不明白。吃她是会吃的,什么样的好吃,怎么烧都如数家珍。可到了菜市场,那五花八门的摊位上各种各样的品种,分分钟能把她绕晕掉。这一点上,会过日子的婆婆自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了嫌弃她的理由。
  “你们内陆地方没有这些好东西,自然是分不出的,没事,多买买,货比三家就好了。”这是婆婆现在的进步了,知道不当着媳妇的面说“外地人”,改说“你们那里”或者“内地人”,不知道是不是港剧看多了。
  不同的地域,饮食风格差异巨大,如果说浦海这边现在东海的渔业资源还没有枯竭,最丰富的是海货,那老家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山珍。各种野生菌、野生动物都是鲜美无比,也不能说哪个就更高贵,再说了,她能和婆婆去争这个吗?只好受教地说,“知道了,我以后多学着点。”
  媳妇听话,肯跟着自己学习,而不是又开始各种不服气地争辩,这个态度让周母十分满意,越发卖弄起来,“你看这大带鱼,眼珠子大大的,黑黑的,肉厚实尾巴短,就是东海大带鱼,肉是最嫩最好吃的。那眼睛是红的,尾巴尖长长的细细的是南海带鱼,肉有点柴,不好吃……”
  还有这种说法?杨小贝从来不会烧带鱼,以前也就是在饭店上看到端上桌的成品,没头没尾的,鬼知道是什么东海南海?还有大闸蟹,“九雌十雄”她是知道的,什么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在她看来都一样的嘛!
  “啧啧!怎么会一样呢?好的清水大闸蟹,捏起来腿是硬邦邦的,软哒哒的就没肉。肚脐眼要鼓起来才壮,金爪黄毛的才是清水蟹,搞得不好人家给你毛蟹的……”婆婆说起来头头是道,杨小贝听得云里雾里,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是一口吃的,哪里来的那么多讲究?浦海人真的擅长螺丝壳里做道场,什么都能整出道道来。这要是在我们老家,只要是能吃的,管它什么品种呢?话说银环蛇和菜花蛇不是一样的一锅炖吗?也没觉得不同的种类味道有什么不同的。
  好吧,也许咱内陆地区的人活得是有些粗糙?杨小贝两辈子加起来活了几十年了,头一次开始怀疑起来。说实话,她一向是觉得什么几几年的红酒,哪里的咖啡等等真的有多大的区别,真要说的话,有钱人的世界让人绝望得不懂吧?
  反正她现在也不知道有钱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就几个大闸蟹都让人绝望了,还能不能好好过日子了?果然有钱人的世界让人瑟瑟发抖哈!
  不懂归不懂,但是杨小贝态度良好,学习认真,得到了婆婆的好评。只要不跟她顶牛,她还是很乐意跟媳妇搞好关系的。毕竟她的年纪也大了,一旦闹得不开心就心慌气短,再说了,媳妇还有儿子这个外援,哼!
  说起来就有气,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子,一结婚就有了媳妇忘了娘。这大概是天下做父母最心酸的事情了吧?明明自己才是他最亲密的人,可是现在人家最在乎的是媳妇,唉!
  特别是周品正,现在也蛮有威信了,可这种威信用在老娘身上,可真有点吃不消。就说上次吧,诚诚拉肚子,明明都不是自己的错,可是他一瞪眼,自己莫名就心虚了,只好灰溜溜地答应不生气,继续过来帮着照看孙子。
  想着想着,周母的火气又上来了,可是看着儿媳妇恭恭敬敬地跟着自己做事,又不好意思发出来——咱也不是无理取闹的人,对吧?孩子们都离不开自己,儿媳妇什么都不懂,孙子可怜见的,刚从乡下回来……自己不看着点,到时候一股子外地人的习惯怎么办!
  这么一想,火气又压下去了。淡定,淡定!自己可是要时刻盯着才放心的,这要是发了脾气,下回不好意思上门,又要儿子亲自来请,老是这样的话,没得让媳妇看笑话!
  杨小贝根本不知道,她埋头处理带鱼的功夫,婆婆的心思千回百转,在刁难媳妇和配合媳妇上面左右挣扎,最后又得处了好好过日子的结论。这要是在从前,早就莫名其妙开始说风凉话,她听不下去开始冷战或者热吵,最后不欢而散……
  女人的心,比天气善变多了,何况是更年期老女人。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杨小贝最近对婆婆的攻略颇有成效,最起码她学会权衡利弊,会思考了!
  秘诀就在于一个字——哄!不管婆婆说什么,不要从正面去反驳,也不能彻底推翻她的看法。而是要赞美,认可,先百分之百的同意,然后一顿夸奖,最后提出一点小小的意见……这个时候,往往婆婆也不好意思说不,半推半就地就按照杨小贝的想法来了。
  其实每次婆婆硬起来不妥协的时候,正是她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也许是恐惧被孩子们嫌弃,也许的感觉自己的无知或者跟不上时代,都会让她的心态失衡。但是如果反过来,你赞同她,需要她的时候,她又凭啥和你作对呢?

  ☆、第326章 对策

  说白了,老人年纪大了,处于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不自信阶段时,后辈最需要的不是纠正她,而是陪伴。
  “老小老小”,老人其实和孩子有很多共同之处,需要的是耐心地引导和肯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她能做什么,该怎么说——那样会让老人更加迷茫和不自信。
  有时候想想,婆婆拼命地表示反对,和晚辈们对着干,何尝不是一种引起你注意的方式呢?从很早的时候,周品正就离开了家,两个姐姐也很少回来,婆婆一直都是一个孤独地生活,仿佛大家都把她遗忘了,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所以当她出场的时候,才会拼命地和大家唱反调,让你一次次地去找她,和她商量。这种行为跟孩子故意犯错引起大人的注意一样。可是她的办法很拙劣,越是这样不通情达理,越是让孩子们反感,就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