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舅舅是很不幸的。他本来是家里的幺儿,看得最“娇”的。但是他的命运从小时候的一次发高烧开始就改变了。听老妈说当时非常凶险,小舅舅已经烧得神志不清,浑身抽搐。他们连夜把小舅舅送到县医院,虽然抢回来一条命,可是医生说是急性脑膜炎,拖了太久了,会有后遗症。
本来家人以为他会和一些得这病的小孩一样痴傻,结果在医院住了几天,小舅活蹦乱跳的好了!还以为是老天爷保佑,他逃过一劫。结果过了好几年,他都读初中了,脑膜炎的后遗症才显现出来——他得了癫痫,俗称“羊癫疯”。
当时的人们愚昧,认为羊癫疯是一种脏病,病人甚至比痴傻都受人歧视。毕竟发作起来非常骇人,迷信认为是中了邪,有脏东西附身。在家发作之后,小舅马上就被外婆退学了,一直把他拘在家里没怎么出门,到哪里都派家里人看着。
外婆爱子心切,为了小儿子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的隐瞒,使得小舅的病情一直不为人所知。后来外婆又托人在很远的地方给他说了一个媳妇。结果这并没有给小舅带来幸福,而是把他们夫妻二人都拖入了不幸的一生。
58 命运
不能苛责为儿子操碎了心的外婆,她想着小舅结了婚,有人知冷知热的照顾他一辈子了。但是以欺骗为前提的婚姻有怎么会幸福呢?外婆还在的时候,她对小舅妈是百般地好,就是因为心立亏欠,觉得对不起人家。小舅妈虽然愤怒被欺骗,但是木已成舟,很快又怀了表弟,婆家每个人也都对她殷勤倍至,她也就认命了。
但是好景不长,外婆早早的去世后,大舅,二舅因为工作原因也都搬出了村子,到镇上去了。老家就只剩下小舅一家,外公是个不管事的,小舅本来就因为是老幺又生病被外婆惯得任性,再加上长期吃药,脾气非常暴躁。没了外婆的管束,不仅对舅妈不好,甚至会动手打老婆。
他只是生病,并不是傻子,能够感受得到媳妇对她的厌恶、瞧不起,因此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舅妈本来就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只是看着婆家人好才留下来。夫妻两个相看两相厌,成天吵吵闹闹。这是那个年代不兴离婚,世俗对离婚太过严苛,娘家也不同意舅妈回去,他们早就已经散了。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夫妻俩也磕磕绊绊地过来了,表弟也在他们的争吵声中长大。因为父母的关系紧张,表弟从小也不爱读书,叔伯们找的正经工作也不去,让他去学门手艺又怕吃苦。很早就出门打工,那么多年一分钱也没挣回来过,甚至一度和家人断了联系。等大家再知道他的消息,却是法院的传票。他因为寻衅滋事罪被判了三年。
接到传票的时候,小舅都四十岁的人了,还在老妈面前哭得像个孩子。唯一的孩子坐了牢,还是远在皖北的监狱,他伤心难过,不知所措。还是表哥和弟弟安排车子,带小舅去安徽看望儿子。而后的两年他每年都不辞辛苦大老远地去探监,怕儿子在狱中受苦,盼着儿子早日回家。结果在离表弟出狱只有半年的时候,他去世了。
谁也没预料到他的去世。年前回去的时候,小舅还很开心地跟杨小贝说,这两年年粮食价格好,他攒了一点钱,把家里的房子装修好了。等儿子回来,再帮他说个媳妇,让他定下心来过日子……结果仅仅过了两个月,杨小贝在上班的时候接到老妈哽咽的电话,说小舅走了。
为了多一些收入,小舅在没人愿意种的在山顶的旱地种了十来亩地。那里离村子非常远,也根本不会有人走过去。他在地里给庄稼打农药以后,去一个仅有半米深的水塘里洗手时癫痫发作,一头栽了进去。
没有人知道小舅挣扎了多久。等舅妈天黑了没见他回来找过去的时候,整个水塘里不多的水都已经全部被他搅成了泥。小舅的鼻子、嘴巴、全身都是污泥,他是窒息而死的,在仅仅成人半个小腿的水塘里。请村里人抬回去后,他唯一的儿子不在,只好请侄子和外甥去主持丧事,端盆守灵。给他擦身的时候,因为淤泥太多,怎么都擦不干净,几个人想到还在监狱的兄弟,眼泪实在是忍不住,都抱头痛哭了一场。
当时的情形太凄惨,不止是亲戚,连村子里面的人都无不落泪。杨小贝想着赶回去参加葬礼,被老妈劝住了。小舅属于横死,要尽快上山的,等她回去一切都已经处理好了。而表弟那边,由于是突发事情,来不及跟监狱申请丧假,加上他只有几个月就要回来了,怕他性子冲动,知道这件事情后情绪激动做出不好的事情,还一直瞒着他。
可想而知,等半年后表弟回来的时候,还一个劲地问爸爸去哪里了——之前怕他追问,舅妈骗他说出去打工去了,表弟还一直担心爸爸生病,在外面犯病了怎么办。当时舅妈痛苦失声,带他去看他爸的灵位,他才反应过来,他爸已经不在了。
表弟在小舅的灵前跪了三天,又在家陪了一个月明显苍老的母亲,就出门打工去了。他进了工厂,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再也不会抱怨,也不会调皮,仿佛换了一个人。可是人不能回到过去,他不任性了,可是他的父亲也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因为癫痫,小舅的一生都不知道幸福为何物,也因为癫痫,他失去了生命,连儿子都没有盼回来。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眼前的这一场重病。
杨小贝心急如焚,她不停地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前想起来这回事情。主要是见到小舅的时候,他才是一个小孩子,跟她印象中的小舅完全对不起来,老妈也是很久之前说起过一次他小时候患病的事情,她早就忘记了。
事实上她的内疚是多余的,之前小舅好好的,就算她想起来了告诉外婆他们,谁又会相信呢?
易慧芬猛然见到杨小贝,惊得连眼泪都忘了流了。她并不知道杨家就在这边,“小贝!你怎么在这里?”
小弟前一段时间下雪天贪玩着了凉,一直都发着烧。妈让他平时多照看着点,可是她没有在意,结果今天晚上发现小弟已经高烧昏迷了!易慧芬吓坏了,小弟怎么都叫不醒,还抽了起来,当时婆婆就流眼泪说小孙孙不行了。爸妈赶紧收拾东西,抬上小弟往医院赶。一路上妈都不停地叫着小弟的魂,叫他跟着一起走别丢了……
她正六神无主的时候,杨小贝忽然气喘吁吁地出现了,她情急之下差点叫错,“妈……大妈,芬子姐,小弟怎么了?”
易婶子对这个在家住了几天的杨家姑娘当然印象深刻,不同于易慧芬,她知道杨家就住在这一带,晓得她是认出自己这帮人才赶过来的。
“小贝!小弟发高烧,快不行了!呜呜……”见到杨小贝,易慧芬仿佛见到了亲人一样,妈还没有说什么,她就带着哭腔向杨小贝倾述。
这个时候杨老汉也带着两个儿子赶到了。之前杨小贝突然冲出去,嘴里还叫着家婆,可把杨老汉弄得一头雾水,还以为她中邪了呢!这会儿赶上来一看,原来是易家人。之前她在易家住了几天,看来是认出他们才跑出来的。
59 药品
大家都是附近村子的,不是熟人也都认识。杨老汉和易家人打了个招呼,问需不需要帮忙。病人只是一个小孩子,易家人已经足够多了,被客气地拒绝了。这当口也不是叙旧的时候,杨老汉开口让杨小贝先回去,明天再去医院探望。人家现在还要赶路救命,就不要耽误事儿了。
见爷爷简短地和对方说了几句话,外婆他们就要继续赶路,杨小贝急坏了,你们怎么都不听我说话!她大声地喊道,“我有药!救命的药!”
从杨家村到县城,急行过去还要两三个小时,而现在哪怕是县医院,医疗条件也简陋得很。急性脑膜炎最要紧的一是要降体温,而后要抗生素、病毒治疗。到医院太远,小舅还要高烧好几个小时。目前的抗生素除了青霉素、链霉素等,没有其他更好的。但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有限,这点从这个年代的儿童大量的脑膜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可以得出结论。
急性脑膜炎起病急,病灶位置使青霉素等抗生素很难到达。而新的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头孢三代、四代,可以轻易透过血脑屏障,并且对敏感细菌有效,抗菌谱广。杨小贝自己在药房工作,每年回家总会给家里父母带上一些常用药。虽说现在抗生素管控的严,但是作为内部员工,用很小的手段就能买到。
这次回来,她准备了感冒药,解热镇痛药,头孢,还有给老妈带的最新的降压药,林林总总也有一大包。本来是为了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小舅现在是急性发作期,按照道理应该要足量、静脉给药,但是现在就算是到了县医院,也只是肌肉注射青霉毒而已。杨小贝相信,在小舅基本没有接触过抗生素的情况下,她只要给他足量口服,应该就可以遏制病情。
心急如焚的易家人本来已经迈开了脚步,听杨小贝大喊大叫的,又停了下来。救命的药?如果真的有,那肯定是要试一下的,毕竟病人已经拖了很长时间,情况也非常危急,不知道能不能撑到医院。
见他们停下脚步,杨小贝赶紧拉着外婆的手说:“家……婶儿!我家有从浦海带回来的药,是进口药!效果绝对比县医院的药还好!”听她这么说,外婆越发犹豫了,还是外公关键时刻拿主意,手一挥道;“去杨家!到医院太远了,幺儿怕是撑不出,有药就先用!”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西药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易家本来不觉得杨小贝是外人,又听她说是从浦海带回来的进口药,于是外公下定决心,大家马上调转方向,往杨家屋场抬过去。
杨启泰被爹叫起和二哥一道赶来,就听见小妹三言两语的把易家人往家里带,赶紧又跟着往家赶。他忧心忡忡地对小妹说,“你有把握吗?耽误别人看病就麻烦了!”
这也是杨老汉想问的。小女儿说有药救命,他没有拦着的道理。可是万一到时候药不行,或者是迟了,耽误了病情,人家的孩子在自己出了事,咋整?
杨小贝脸色严肃,但是很有信心地跟老爸保证:“没事的哥!我心里有数,我的药绝对要比县医院好,不会耽误了病人!”不说小舅是自家人,就算不是自家人,作为一个曾经的医学生,作为医生老爸培养的接班人,她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小舅步前世的后尘,再挣扎几个小时,造成永久的脑损伤。
她回来了,带着远超于时代的药品。今晚冥冥之中又让她截住了去医院的小舅。这让杨小贝相信,她一定会改变小舅的命运,一定要让他不再一辈子受病痛之苦,不再让外婆、母亲为了小舅而伤心流泪……
时间紧迫,一到家杨小贝就安排老爸去生火烧开水。现在手头只有口服药,她得先让小舅物理降温,把抽搐缓解了,再想办法给他喂药。
先去打了一盆冷水,现在是午夜,冰冷的水最起码也只有1。2度,比体温高多了。杨小贝用手感觉了一下,估计小舅最起码烧到了四十度以上,整个脸都是通红的,神志不清,时不时地强直性抽搐。她赶忙用冷水毛巾放在额头、耳后,脖子等处,并交代外婆不停地更换毛巾,保持温度。
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在手心、足心保持温度,等水烧得温热的时候,杨小贝就让大舅他们把病人放在澡盆里,全身用温水浸泡起来。
这冷热交替的,让大家摸不着头脑。这往头上用冷水敷,刚刚还听小贝抱怨没有冰,这靠谱吗?可不会把脑子没烧坏,反而冻坏了吧?这着急上火了,又给孩子泡澡……
但是很明显的,泡了一会儿病人抽搐的情况好转了很多。大家见有效果,都振奋起来。杨小贝接着往澡盆里加热水,保持温度,又不停地呼唤小舅的名字,希望能够叫醒他。如果实在不行,就只好强灌药了。
还好,在冷热交替的刺激下,过了一会儿小舅的眼睛睁开了。外婆简直喜极而泣。这时候水也开了,杨小贝马上让外婆给小舅喂药。
如有布洛芬就最好,儿童高烧38。5度以上,只要口服后半小时内就会降下来,效果非常显著。可是家里没有小孩,杨小贝也没有预备来到几十年前救小舅。还好她带了常用的阿司匹林——物美价廉,实用性广,简直是居家旅行、穿越救人的必备良药。
最重要的就是口服头孢胶囊了,小舅生病浑身难受,还被逼着吃这些特别大,还花花绿绿的药丸,不停地大哭抗拒。这个时候可由不得他,被威逼利诱着吞了一大把药进去,小舅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去管他的感受,大人们只看到了小舅从刚开始的神志不清,到现在中气十足的大哭,明显好转了很多。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看来杨小贝没有说大话,她果然有办法。又听见她说吃好药两个钟头见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不由得连连点头,继续给小舅泡澡、降温,等药效发散起来。
60 好转
易慧芬被安排和杨启泰一起去烧水,她哪里来的心思,只是坐在灶头前面默默地流眼泪。杨启泰一个人忙前忙后的弄得差不多了,见到火光映衬的那张泪颜,不禁心疼地说,“不要着急,小妹肯定有把握的。”他不知道易慧芬是自责没有照看好弟弟,还以为她是为弟弟的病情而着急。
易慧芬闻言泪流得更凶了。从发现弟弟生病严重起,家里人都忙成一团,年迈的婆婆带着几个小的还有嫂子在家,就她非要跟着一起去县城。虽然没有人责备她,但是她的心里更加内疚了。都怪自己,成天胡思乱想的,连小弟的情况不对也没有及时发现。现在小贝说有好药,也不知道管不管用。如果小弟真的有个不是,她可怎么办……
杨启泰见人家哭得更伤心了,实在摸不着头脑,只是默默地陪着她。他也不问了,给易慧芬端来一杯开水,见她一路跑来灰头土脸的,又一直哭,弄得像个花猫似的,又把小妹的毛巾拿过来给她擦脸。
现在谁要是跟易慧芬说话,她就只会更难受。可是杨启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一旁陪着,给她细心的照顾。渐渐地,她的情绪平静下来。外间一直在要水,他们俩就一直守在灶头上,心里面憋得慌,她开始对杨启泰说起来事情的启末。
杨启泰安静地听着,他觉得易慧芬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孩子。对于弟弟的病,其实哪怕她注意到了,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之前听小妹说了,好像是什么脑膜炎,发作起来非常凶险。再说,家里不止她一个人,她还有哥嫂、父母等,只是因为母亲交代过她,她就把责任全部算到自己身上。杨启民觉得她又诚实善良,又很可爱……
并没有多劝什么,杨启泰反而对易慧芬说起小妹来。她是在浦海的卫生学校学医的,都快毕业了因为要赶回老家,放弃了学业。易慧芬没有听小贝说起过这件事,闻言十分好奇,而且听说小贝是学医的,无端又多了几分信心,再加上听说小弟退烧了,才放松了不少。她莫名地觉得对杨启泰很信任,听他温和的跟自己说话,自己急躁的心情就缓和了许多。
小舅对药物的敏感出乎杨小贝的预计,吃过药仅仅半个小时,烧就退了。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小舅居然睡着了。之前还一直喊头疼来着。忙活了一宿的大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危险已过,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易家众人对杨小贝感激不已,特别是易慧芬,拉着她的手眼泪汪汪的一个劲地道谢。喂老妈你这样的琼瑶作风我实在是伤不起啊!从记事起,老妈一向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没想到还有如此软妹纸的一面。又见到老爸一直守在一边想安慰又不知道怎么安慰的表情,杨小贝头都大了。
老爸!你可千万别被老妈的这付面孔吸引啊!要不然后期落差太大,说不定会怀疑人生……
等外婆把熟睡的小舅安置在老爸的床上后,天都已经蒙蒙亮了,大家累了一夜,爷爷让易家人众人囫囵休息一下,等会吃完饭再说。老爸是不用睡了,他今天还要上课,本来就要早起。听说他是今天去学校,打扰了半夜的易家人非常不安,耽误了人家休息不说,还耽误杨家人家的学习。老爸并不在意,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告别了杨小贝就匆匆启程了。
“这话怎么说来着!哎,我们实在是太麻烦你家了!”外婆是个最讲究的,此时分外觉得惭愧。杨老汉不爱听了,“乡里乡亲,怎么这点忙都不让帮了?小妹还在你家住了好几天呢!“
两家大人互相客套的戏码,杨小贝可没精神搭理了。昨天晚上她统共就没睡上两个小时,这会子已经东倒西歪了。易慧芬还想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她觉得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小贝的谢意——结果发现小贝已经歪在椅子上打呼噜了。
易慧芬又心疼又好笑,忙招呼哥哥们帮她把小贝弄到床上去睡。看着她睡得像个小猪似的,自己心里的大石头放下后也困了,不一会儿也歪在床上睡了过去。等外婆过来的时候,见她们像两姐妹似的,头碰着头睡着香甜着呢!
易婶子不禁感叹着,别看芬子平时大大咧咧的,可是找朋友的眼光可真不赖。要不是她认识了杨小贝,带她到自己去玩。哪里会有昨天她听到声音追出来,并且有好药来就救幺儿?这就是老天注定的事情,是菩萨的旨意啊!
虽然杨老汉劝大家休息一下,可是小儿子还在病中,谁又能放下心去睡觉呢?除了易慧芬,其他人都只是坐在堂屋里。爷爷见状又叫二伯喊媳妇起来烧饭,家里也没啥好菜,“把兔子弄一只吧!”又生起炉火,邀大家去火炉房坐。
大家本来又累又饿,在杨老汉的安排下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又烤着火,总算是觉得舒坦了。经此一事,本来只是点头之交的两家俨然成了通家之好。易先生放下心来也是口若悬河地和杨老汉谈天说地,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居然发现还蛮谈得来的。杨老汉很有水平,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庄稼汉。易先生说话风趣,也不是酸气冲天的清高人。双方都觉得很意外,相谈甚欢。
等杨小贝睡足了觉起来,小舅已经醒过一次,按照杨小贝的交代吃过药又睡了。问过他的吃喝排泄,杨小贝认为炎症已经被控制,病人的代谢也正常,这才真的放下心来。要知道原本的小舅也是没有失去性命,当时在县医院住院后痊愈,也是什么事情都没有。癫痫是后续续发性的,无法预测,无法治愈。
希望这次因为及时退烧,及时抗生素对症治疗,能够让小舅逃过这场噩梦吧!
处于谨慎,杨小贝还的建议外公他们带小舅去县医院检查一下。不过现在没有核磁共振等检查设备,哪怕是县医院也不过只有一台X光机。也没有其他的病理检测手段,估计也检测不出任何问题。
61 看中
杨小贝把自己的想法都跟外公说了,他们商量了一会,还是外公果断地说,“我们就不去医院了!现在吃了进口药,去县医院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还不如留在这里。”在农村人朴素的思想里,一事不烦二主,再说他们已经找杨家就医,现在好一点了反而要走?咱不能敢这样的事儿!
外公他们理解的和杨小贝说的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但是算了,外公说的很有道理。小舅已经用头孢了,去县医院用目前的药品已经起不到什么意义。至于检查,呵呵,现在的医院不会像后世一样进去就迎面拍过来一叠化验单、检查单,现在的小舅烧已经退了,多半是不会给安排检验的。
一个白天过去,小舅的情形已经好了很多,甚至要吃的,要下地玩。既然没有再反复,已经在人家这边叨扰了这么久,外公他们就准备告辞了。杨小贝不放心,又舍不得外婆他们走,一个劲地挽留。
乡下人头疼脑热的,能下地吃饭,就算是好了。外婆他们哪里肯还全家留在这边?连易慧芬也是不让的,她性子太不稳重,而且……外婆心里有一些想法,现在还是不要让大女儿住在人家家比较好。
没办法,杨小贝把药品、注意事项等都跟外婆仔细地讲了又讲。一盒头孢,两板24粒,之前因为是重症首剂加倍,加上白天吃了2次,现在也还有16粒。按一天两顿一次2粒的剂量可以吃4天。千叮嘱万嘱咐小舅必须把这些药丸吃光,不能因为好了就停下来——一旦反复就麻烦了,再说脑膜炎这种病症可不能在症状消失后就停药,必须持续巩固给药才行。
见杨小贝说的这么严重,外婆很慎重地答应了。杨小贝又把阿司匹林给减了两片下来放在一起给外婆收好,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小舅再次发烧,一定要及时吃退烧药,再和昨天一样的无理降温。经过昨天杨小贝的指导,家里人都已经学会了,于是连连点头。
直到实在没有什么可交代了,杨小贝才念念不舍地送外婆她们回去。易慧芬也舍不得她,两人手牵着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