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热情的想要送到派出所去提议,理由是人家公安也要过年,就不麻烦人家了。她拎着行李慢腾腾的朝西街口走,说不定运气好,能碰到赶集回家的板车什么的。这里不像之前她在外打工的地域,人与人之前都是很有人情味的,帮忙搭个手一般
都不会拒绝。
还没走到街口,就听见前面一阵喧哗,一大帮人,中间还裹着一副担架,火急火燎的往这边赶。县人民医院就在前面不远,杨小贝赶忙往边上让让,那帮子人呼啦一下就过去了····唉?中间有几个怎么那么眼熟啊?略略一想,我了个去,那个跟在后面跑的气喘吁吁的青年,不就是年轻版的老爸吗!她没有多想,赶紧拎起箱子也跟在后面追。于是街上的人就看见一帮老乡在前面跑,一个小姑娘在后面追。不知道的还以为抢了她的东西呢!
杨小贝一边追一边回想,刚才那些人除了老爸,还有大伯、二伯、大姑、姑父,还有好像是邻居韩家的几个伯伯。这么多人一早上急急的过来,到底是谁生病了?情况一定很不好,要不然大家不会跑的都穿单衣了。
华夏的人们都是爱凑热闹爱八卦,已经有消息灵通人士在说了:“听说是一个妇人难产,大出血快不行了,家里人送过来的。”没听说家里哪个亲戚在79年难产的啊?倒是二伯家的小儿子平哥是79年生的,至于什么时候出生,有没有危险,她还真不知道。不管了,还是先赶过去看看能不能帮忙再说吧。
老街一共也不长,医院转眼就到了。杨小贝赶紧往急诊室那边跑,果然乱哄哄的一帮子人都挤在那边。一个穿白大褂的男医生气的直叫唤:“都出去!都出去!家属进来!你们这么多人,叫医生怎么看病?”可大家都像没听见一样,七嘴八舌的给大夫讲病人的情况。二伯蹲在地上的二伯母旁边,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
5 杨小妹
大家都还在没头苍蝇似的,老爸已经独自去挂号急诊号回来了。看见大伙还围着二伯母,赶紧招呼大家让开。急诊医生总算挤进去了,他掀开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被子,杨小贝已经眼尖地看见褥子都被血浸湿了。看来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后世二伯母活的好好的,可是从家里抬到县城,少说也要快2个钟头,出血量已经不少了。
医生也知道情况不好,赶紧让家属抬起来往手术室去。一听说要动手术,别人还没怎样,担架上昏昏沉沉的二伯母倒先哭开了:“他爸,你好照顾好容儿啊····”杨小贝一脸黑线,二伯母一向就是这样,没事都要一惊一乍的,估计到现在连县医院都没有来过,现在听说要动手术,以为自己活不了了……
一直沉默地杵在旁边的爷爷脸先撂下了,这败家娘们!就是不知事,哪有这么咒自己的?二伯也是板着一张脸:“瞎讲八讲!(土话,瞎说的意思)没得事!医生看看就好了嘛!”老家的人们都十分讲究忌讳,特别是过年期间,“死”字可不能轻易说出来。二伯母
一向是混不吝的,自己就先嚷开了。边上的大姑、韩家伯伯都过来劝了几句,才忙乱中把她送进了手术室。
接下来就只有在外面等了。大家伙一早上团年饭都来不及吃,就空着肚子往县城紧赶慢赶,这会儿终于把人送进了手术室,都松懈下来,在走廊里面或坐或站。老爸又已经去交好费回来了,他年级轻脑子灵活,又是读到了高中的文化人。在外面这些跑腿、打交道的事情都是他出面。这时才发现他们旁边站着一个穿着打扮格格不入的小姑娘,正一脸激动的望着他们。
杨小贝预言又止。人倒是都熟,可怎么称呼呀?大庭广众之下总不能叫老爸、爷爷、伯伯吧!杨家人也是有点蒙,这个小姑娘直愣楞的望着他们,穿的那叫一个精致,一看就不像普通人家的小孩,可是,长的怎么那么像杨家人呢?
呃····杨小贝实在不知道怎么搭话,只好装傻了:“请问你们是姓杨吗?”她一开口,大姑就冲过来了:“小妹,你是不是小妹撒?”“不是,我叫杨小贝!”大姑抱住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开了“小妹啊!小妹你终于找回来了,你咋这么多年才回家啊····”杨小贝直接懵圈了,这是什么神展开嘛!
名字一样(听起来差不多),年岁相当,长得一看就是老杨家的妹子,大姑笃定这就是自家的小妹回来了:“才十岁就丢了,现在才找回来哇,小妹你吃苦了哇····”
杨家兄弟姐妹7个,杨奶奶生完最小的小姑姑没几天就生病走了。那个时候大姑已经十几岁了,小妹就是她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的。后来才不到十岁就丢了,村里人都说是拐子拐走了,找不到了。现在一看都大姑娘了,老天有眼啦!总算是又找回来了!
老爸和大伯他们听见大姑一顿哭,再看看被抱着一脸懵圈的小姑娘。怪不得人家跟着一路跑到医院里来呢!虽然丢了这么些年,看见自己人还是认得的哟!
这真是意外之喜,大家都激动坏了!特别是老爸,小妹丢的时候他还小,记得家里阴云密布,爹和哥哥们四里八乡都找遍了。后来都说找不回来了,他还偷偷哭了几场。爷爷一直板着的一张脸也凑过来,仔细看看杨小贝,他一向沉默寡言,这会子也说不出个啥,只是用他那蒲扇一样的巴掌在杨小贝的头上秃噜了一下,生疼!
这这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被大姑温暖的怀抱包围的,杨小贝偷偷的想。家里是有个最小的小姑在很早的时候丢了,到她穿回来的时候都没有消息,大家都已经闭口不谈很多年了。现在她一现身怎么就被当成小姑了呢?最关键的问题是,年龄根本对不上的好吧!
杨小贝1981年出生,属鸡的。到2017年过好年就36岁,本命年了。虽然她脸嫩总是被认成二十几岁,可是她刚才默默地算了一下,老爸今年才20,听说小姑比他还小两岁,那现在岂不是只有18?她心再大也不会觉得自己只有18岁吧?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沉浸在惊喜之中。一个个的过来关心久别重逢的杨小妹。看大家这激动的模样,杨小贝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说自己不是小姑?那是谁?老爸几十年后的女儿?别搞笑了,现在老爸都还没有结婚呢!好吧,貌似这个身份是目前最靠谱的!
年龄的问题先放一边,倒是能够理解为什么都相信她是杨小妹了。从小她就长的像老爸,大眼睛、浓眉毛、皮肤白。
以前听姑姑们说起,老爸和小姑姑长的很像,都是随奶奶。小姑姑离家的时候还小,女大十八变,再加上各种巧合,还有杨小贝悲催的不敢说出的真相……
阴差阳错间,这就变成了既定事实。大姑就知道一个劲的抱着哭去了,其他人还有点反应不过来。爷爷咳嗽了一声“咳,有什么事情回家再说,小妹这是从哪里回来的?饭吃了没?”这回儿医院的其他病人和医生护士也听说了这桩奇事,都过来围着看热闹,这让爷爷很不习惯。
“……我从浦海回来的,今天早上才到,正想办法回家呢!”酝酿了半天,杨小贝也叫不出“爹”来,差着辈分呢!等年轻的老爸稀奇的挤过来叫小妹,大冬天的她冷汗都要掉下来了,这叫一个尴尬啊!可想而知后面还有多少尴尬的状况在等着她,唉!这冒充身份也不容易啊!
“怎么去这么远?小妹你受苦了……”大姑一听眼泪又止不住了。倒是大伯见识多,看着杨小贝穿着行李都不凡的样子,劝了几句“好了好了,小妹大老远的回来,肯定累坏了,启民先带妹妹去过早,等这边差不多了我们就回家!”老爸高兴的答应了一声,小妹回来他可高兴了,这回他就不是家里最小的那个了。以前他还小不懂事,这回一定要好好照顾妹妹!
杨小贝望着眼前青春年少的老爸,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在念高中吧!个子不高,1米72的样子,穿一件旧旧的大棉袄,因为之前跑的热了,还大敞着漏出里面更旧的线衣。衣服肯定是捡前面哥哥姐姐的旧衣穿的,不大合身,显得越发的瘦小。但是浓眉大眼的,精精神神的,此时正热切地望着她笑。
6 大团结
这笑容如此的熟悉,小的时候,每次老爸都这样宠溺的抱着她笑。后来家里经过几次事件的打击,弟弟出生后,经济越发艰难,他的理想、抱负都一再的失去了。老爸也渐渐的总是叹气,眉头都锁了起来。这样充满生气、热情洋溢的
老爸,让杨小贝不禁泪湿了眼眶:“老……哥……”
“哎”杨启泰开心坏了,哥哥姐姐们都大了,小的时候就数他和小妹最要好,小妹也最黏他。她看见大姐、大哥和爹没哭,一见自个就红了眼眶。“没事了,回来就好了!我带你去过早,然后等二嫂好一点我们就回家,大嫂肯定已经把团年饭做好了,咱们回家过个团圆年!”
“我已经吃过啦!你们都还没吃吧?”杨小贝知道家人都一大早临时赶过来的,肯定没有吃东西。街上吃食贵,大家都没有打算花那冤枉钱。打算忍忍等回家再吃。可是两个小的年纪轻不经饿,还是让他们俩去外面吃一点。
这二伯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手术室出来,大家都忙活了一早上肯定早就饿了。还有帮忙抬担架的韩家伯伯,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等下要是二伯母情况好的话还要往回抬呢。可是自己也没有钱,刚才吃的几个包子还是人家友情赞助的。杨小贝有点为难,她倒不是担心二伯母,后世她还活的好好的呢!而且刚才还中气十足的嚷嚷。估计应该是单纯性的子宫出血,只不过现在生小孩都是自己在家里生,跟过鬼门关似的,家里人看二伯母出血不止,都慌了神。
杨启泰被小妹拉着出来,听见她说想让大家都去吃早餐,不禁看着她白嫩嫩的脸蛋想到,小妹果然是从浦海大城市回来的,没有吃过苦。这点饿算什么?早些年饥荒的时候,成天吃糠咽菜也是寻常。况且家里紧巴巴的,二嫂如今还在手术室,可不能乱花钱。
“小妹你真的吃了吗?没事的,我们都不饿。今天过年,等会回家有好吃的呢!白米饭管够!”杨启民耐心的跟小妹解释,他打算给小妹买个包子,自己并没有打算买,可是小妹坚决不要,说已经吃饱了,急的脸都红了。
不孝啊不孝!杨小贝眼见大家都不吃东西,就蹲在医院走廊里面干等着,心里面特难受。特别是心疼老爸,一直都听说年轻的时候家里又多穷,可是亲眼看到还是心里酸酸的。她暗自下定决心,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来到这里,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让家里过的好一些,帮老爸一定考上大学,让他不用一辈子都留着遗憾……
可是,眼前的首要问题是让老爸他们吃饱饭。杨小贝没钱,可背包里有吃的啊!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她蹲下来拉开拉链,就埋头在包里一通翻。杨启泰见小妹打开她那个奇怪的大包,在一堆花花绿绿的东西中捣鼓。那些东西的颜色可真鲜艳啊!小妹的包和箱子也都好漂亮,浦海的东西看起来就是不一样。
“……哥,你吃这个面包!”偷偷的在背包里面把包装袋撕掉,递给老爸一个面包。肉松起酥的,压的有点扁了也看不出原来的形状。还有一包梳打饼干,是独立简装的。包装上面什么都没有,太合适了!
面包,饼干杨启泰只是在书上面看过。还真没有吃过呢!因为连县城里都只有一家副食品商店里有的卖,普通人家根本就不会买这些金贵的吃食。何况家里穷,他到现在包子都没有吃过几回。学校里面别人吃白米饭,家里没米了,爹硬气不愿意去借,他就扛着一袋红薯去学校。还是同学们看不过去,每个人匀了一点米给他,才吃上红薯饭。
咬了一口面包,又香又软,里面好像还夹了肉和油(其实是起酥),说不出来怎样的好吃,反正是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杨启泰又咬了一大口,忍住了吃光它的冲动,“我拿去给爹他们吃吧!”。和小妹一起把吃的给大家分一分,每个人吃了几块饼干垫一垫,面包都没舍得吃,留着给二伯母了。
大家都称赞浦海的东西就是好吃,这个饼干怎么做的跟鄂北的不一样,香香脆脆,还是咸的!杨小妹也是个好的,大老远的背这么多东西回来,杨家的娃一个个的就是懂事,孝顺!
这时已经在医院呆了差不多1个多钟头,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医生走出来一边脱手套一边对围过来的杨家人讲:“没什么大问题,打了止血针已经止住血了,你们去个人把钱缴一下,抬回去了要吃好一点。病人失血量还是蛮大的,要多补补,”二伯跟在医生后面一迭声的答应,又问起一些注意事项。爷爷还是安排老爸去交钱,杨小贝也跟着过去看。
老爸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布包,是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爹让他装起来的,之前挂号,手术费已经交了十几块,现在就剩一把零碎了。杨小贝盯着这一把十元,五元,还有分分角角的毛票,从穿越过来就变成的黄鱼脑子总算想起来了——这不是大团结嘛?我有啊!
其实还真不怪她没想起来。前些年的时候,她从买的一本旧的辞海里翻出来夹的整整齐齐的一叠大团结,1956版的,那个时候早已经停止流通了。(这个是笔者的真实经历,品相还蛮好的)问了别人都说这个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也不怎么值钱,毕竟存世量太多了。她一直把这些钱放在皮夹子里,都忘了这回事儿了。这钱她也从来没花过,还真的跟这个时代对不上号!
7 钱啊钱
这不管什么年代,医院总是不那么让人愉快的所在。高高的收费窗口上面还焊着拇指粗的钢筋,里面的人板着脸孔啪的一下把单子扔出来:“一共十八块六”。杨启泰松了口气,还好,钱够的,要不然又要厚着脸皮找别人借了。他把钱仔细的数了又数,才点出来交到窗口里。
杨小贝看着老爸手里的钱,交了以后就真的只有一些分币角币了。看来家里真的不是一般的时候不宽裕,应该是赤贫才对。现在的物价低,工资水平是工人每月36块五,农民就不说了。在公社里辛辛苦苦干一年,每天都要出工。到年底算账的时候,首先要公社的帐面盈利。比如有的公社太穷,年年都是亏欠,就别提分钱的事了。如果公社比较富裕,也不是每家都能分红。就以杨家为例,家里面只有爷爷一个壮劳力,子女7个,全部都读过书。所以家里人口多,要么太小,大的又要读书“”,一年下来都是入不敷出的。
不是那个那个年代的人永远都不懂,总觉得他们愚昧,不让小孩读书。殊不知读书总没有填饱肚子重要的。奶奶去世的早,爷爷也一直没有续娶,但还是咬牙让所有的子女都上了学。他虽然是农人,却知道不读书不明理得道理。只是大的几个都不是读书的料,勉强读完小学、中学就回回家做工了。只有最小的启泰从小就聪颖,每个学年都是名列前茅,连老师都说是个读书种子。所以爷爷默默地咬牙一路供老爸读到了高中。
爷爷的这种举动,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壮举,乡间说起来都是要翘大拇指的。但后果就是,这么多年下来,本来就是标准贫下中农的家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
所以虽然是过年,别人家都年底结算下来,能分到几十、一百不等的钱,杨家却几乎没有多少结余,爷爷每年还要折一些换成粮食,(这个时候家里没有土地,可以分钱也可以分粮食)家里人无所谓,杨启泰要上学,学费是一项,学校里的米、菜也是要自带的。现在家里一共也就二十来块,是爷爷早就攒着的学费,这下医院走了一遭,只好到时候又要跟老师说说好话,拖欠一些时候了。
杨启泰把心里的烦闷压下去,其实二哥的学习也很好,只是他看家里困难,读完初中就早早的辍学了。这两年结婚、生女,今天又生了次子,日日也紧巴巴的。虽然当初哥哥姐姐们都承诺帮衬他,让他不要多想好好读书,可这年头谁家又过的好些呢?听说今年可以恢复高考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说运气好,对他来讲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读下去,考大学?家里已经欠了很多外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自私自利,拖累了家庭,他更不敢说不读了,爹肯定二话不说一顿好揍。虽然是最疼爱的小儿了,但杨老汉一向棍棒底下出孝子,什么道理都不会说,揍一顿先。
现在妹妹回家了,别的先不想,总算是一件大喜事。其它的过年以再说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杨启泰若无其事的把剩余的钱收起来,和杨小贝一起赶去拿了药,和大家一起抬起二嫂准备回家。
杨小贝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她皮夹子里一共有十张大团结,按照现在的购买力可以办好多事了。首先,她耿耿于怀的要让老爸和爷爷他们吃饱饭总算是可行了。趁别人抬担架,拿行李的工夫,杨小贝一把抓住老爸:“老……哥,我有钱,回去的时候还是去吃点东西吧!”见老爸还是不赞同的表情,她又说:“刚才我也没吃饱,看见你们就追过来了,包子钱都还没给人家呢!”
杨家人虽然穷,但从来不坑蒙拐骗、耍奸卖滑,品行那叫一个正直。爷爷的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要是知道子孙里面有谁占别人小偏宜之类,话不多说,一巴掌就上去了。听见杨小贝这么说,老爸只好同意了,两个人跟爷爷打了个招呼,先行包子铺去了。
老张师傅已经在装门板。传统的店铺都是这样,大门是一块块长条的木板
拼装起来的,一块压着一块,特别结实牢固,等闲是撞不开的。当然,每天开门关门都很费工夫,所以后世早已经看不见这种大门了。因为还要敢着回家团年,还有一点包子没卖出去也算了,留着正月里走亲戚送礼也蛮好的。
表笑,在这个年代亲戚之间随礼,都是以食物为主。毕竟离饥荒年代过去不足十年,现在虽然能吃饱饭,物资也并不是那么丰富,所以大家最亲睐的就是吃的。包子、馒头就是很好的礼了,再讲究就是油条、麻花,过油的东西。实在是没钱买这些,拿一袋子白米也很有诚意。当然官面上的又不一样了。在乡下,什么六个核桃、黄金搭档之类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但是到杨小贝穿过来的时候,送礼也渐渐的浮夸了起来。
“张师傅,包子还有吗?”杨小贝赶紧问道,“哟!是你啊?你这是……”老张师傅见杨小贝又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个年轻的后生,手里还拎着她的箱子。
“正好碰到我哥他们来县城了,张师傅,他们都还没过早,你包子还有剩的吗!”老张师傅高兴了:“那敢情好!包子还有十几个,你要多少?”他倒没问钱的事,毕竟小姑娘已经找到家人了。“您帮我全部包上吧!还有我之前吃的一起算钱!”
“好咧!”张师傅手脚麻利的给杨小贝拿一张大报纸把剩下的包子都包起来,一共结了一块五,把跟着的杨启泰心疼坏了。小妹真是不会过日子,过个早就花了一块五,他都可以在学校吃一个月的菜了。可是她刚回来,也不好说她。杨启泰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好好跟妹妹谈谈。
杨小贝在背包里打开皮夹子,摸出来一张大团结,可把张师傅愁坏了,往两旁的店家走了一圈,才把找头凑齐了给她。杨小贝接过张师傅递过来的一堆毛票,转身就往老爸的口袋里揣:“哥,你帮我收着!”
8 菩萨
杨启民有点懵,赶紧放下手里的箱子想把钱掏出来,却被杨小贝按住手,“哥,我这边还有钱,这些零钱你帮我拿着,有时候要买东西还要你帮我呢。”她这么说,再拿出来就见外了。杨启民只好把钱默默地收起来。小妹大手大脚的,放在她身上说不定没几天就花光了,还是我帮她拿着好一点。俩人拿着包子跟大伯、二伯他们会合,正好每人两个包子,大家也算垫了下肚子。
农村人干体力活,都是大肚汉,这大肉包杨小贝吃了一个就饱了,对爷爷他们来讲也就半饱。最晕的是,担架上面的二伯母吃完两个包子,嚷嚷着还要吃,二伯只好把自己的给了她。杨启民刚刚吃了面包,把自己的包子匀了一个给二哥。好吧,能吃是福,看二伯母这胃口,果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啊!
回家的路当然不那么赶了,大伙轮流着抬着担架,想着回家就有丰盛的团年饭吃,脚步就更加轻快起来。杨小贝的箱子被老爸一路抗回家,连背包都被大姑抢过去了——没办法,走到一半她就走不动了,别说行李了,自己都恨不得让别人背一背。后世她死宅谈不上,出门却是少之又少。成天就单位、住处两个地方打转。以前还喜欢去逛逛街什么的,自从网上购物兴盛,基本上已经几年没怎么逛过街了,有什么缺的都是直接在网上下单,要是实在要买衣服鞋子,也是直奔商场,一次性买好就搞定了。有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去短途旅行,也是尽量挑轻松的。有一次心血来潮去爬了一次山,简直差点死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