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俏七零-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给我不就好了吗?

    此时他还在为了杨家的经济创新而绞尽脑汁呢,既然兔子短期内没有进展,看来还是要从水产这块来做大做强。现在农家小户式的操作太小家子气,如果想要增加收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货物运得更远,盈利才会更多。这样零售肯定不行,最起码要做成批发模式,掌握渠道,才能掌握货源和市场。

    杨小贝也知道这样是最好的办法。但还是那个问题,她没人。杨家就不用说了,最厉害的大伯让他收收货就不错了。易家也就二舅能担当重任,可是他也只是小打小闹,左手右手倒一下而已,要说再长远的目光,还得杨小贝耐心培训才成。

    还有一个问题,这也是她一直心里比较疑惑的,让她迟迟下不了决心搞大事情。“你说,如果真的弄成批发商,二道贩子什么的,会不会被打成投机倒把份子啊?”

    呵呵。

    要是杨小贝不是一幅诚心请教的样子,周品正几乎以为她已经摸清自己的底细,特地来讽刺自己呢!

    用这个问题来问自己,使周品正想起来“请君入瓮”这个成语来。这要让自己怎么回答?告诉杨小贝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这个坑爹的罪名被迫躲到这来了?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她也知道这个罪名,说明消息还是蛮灵通的,应该……不会认为这是个了不得的大罪吧?还有,如果她也在担心会不会触犯这些东西,是不是意味她非常了解,以及有可能并不赞同呢?

 第七十二章 洒脱

    周品正的心砰砰地跳,开始了激烈地思想斗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他把自己的情况抛明,不用再语焉不详地跟杨小贝打马虎眼。说?还是不说?

    正当他努力地想着怎么样整理语言时,杨小贝眼前一亮,“锅盔!”扔下纠结不已的周品正就跑到前头去了。

    白云县的锅盔跟有名的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锅盔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当然了,除了他们都是用面粉制作的。制作锅盔要先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细听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所以这边的锅盔也叫“鞋底板”。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

    这一切在三两分钟完成,师傅将面饼迅速贴进了炉膛里。大约也不过三两分钟,便用一把专用钳子,轻轻从炉膛里将体积增大近一倍的锅盔取了出来,直接递给站在一旁的食客手上。这时候的锅盔,外焦里嫩,松软适宜,拿着似乎有点烫手,吃着却感觉挺好。是杨小贝从小到大最爱的美食。锅盔不贵,现在也不过三、五毛钱,但是印象中大街小巷角落里总是香喷喷的味道,她回来这么久却还一次都没有碰见过。想不到今天和周品正走到快到主街的时候,却发现了这个意外的惊喜。

    “老板!给我来两个咸的!”杨小贝高兴地跟老板要了两个,豪气地请周品正吃这个本地特产。锅盔这个东西,一般人还真没有一口气吃几个的,一个管饱。吃锅盔一不要工具帮忙,无论是筷子还是勺子;二不要菜肴佐餐,不管是咸菜还是鲜菜;三不要桌椅板凳,锅盔就适宜站着吃或者走着吃。有人吃烧饼要一碗豆腐脑,说干嚼咽不下;吃饺子还得配一碗汤,理由是原汤化原食,唯独这锅盔,好像没这么多讲究,无论是形式还是价格,锅盔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众食品。

    其实在老家的美食,还就是在这些街头巷尾,小摊上面的小吃最好。像烧饼、米粑粑、发糕、苕面窝、豆皮等。每次杨小贝心心念念地要大老远跑到街上来,就是为了寻一口吃的。很快两个热腾腾的锅盔就出炉了,这东西要趁热吃,冷了就不灵了。杨小贝他们俩一人一个,边啃着边往街上走去。

    周品正看着杨小贝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想想还是算了。目前只是他一个人的纠结,说给杨小贝听,她介不介意不说,也总是一个负担。她还是这般开心、快乐就行。至于其他的,还是留给自己去承担吧!

    不过在来到这里,准确地说再遇见杨小贝之前,他还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走在大街上,捧着一个比自己脸还大的面饼边走边啃,形象实在不敢恭维。不过人家女孩子也这么吃的,周围的人也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他又咬了一大口。嗯,香!好吃!

    浦海人怎么说呢?有的时候再穷,出门还是要弄个假领子,收拾的光鲜亮丽的。仪态吗要好的,有一些穷讲究也的一定要讲的。总是自认为是大城市,有一种逼格高高在上的感觉。像在大街上豪放地吃着东西招摇过市,会被认为是很没品位的。哪怕资源匮乏,土豆还要拌个沙拉,番茄也非得弄成罗宋汤。就算周品正一向还算是离经叛道的存在,但是从小在那里长大,一些所谓的“教养”还是刻在骨子里的。

    不过在这个地方,虽然贫穷,但是他反而感觉大家活得更加自在。就拿他们刚刚讨论的投机倒把来说,这里的人们似乎觉得并没有什么。如果农民们想办法养活自己,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也是他小叔为什么让他过来的原因。

    哪怕在最最混乱的时期,在这块土地上仍然是相对保持平静的。这里的人们总是特别乐天、淡然。无冤无仇的,谁也不会把谁往死里整。上头下来的文件,到了这里往往是敷衍了事,走个过场。就像这个吃东西一样,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何必在意那些莫须有的东西,非要把自己弄得不舒服呢?渐渐地他也意识到这一点,完全放开了。

    他一个人呆在这里时间长了,有了几个比较熟悉的人。比如杨家、刘大厨等,他们总是非常洒脱,对,就是这个形容词。跟他们一比,自己明显是“端”着的。这会让别人很不习惯,也就的杨小贝接触浦海人多了,知道他们就是这个德行不在意。是啊!人生在世,随意就好。周品正现在已经很随意地边吃边和杨小贝聊着天,还在街上溜达着。

    因为有了美食,杨小贝的注意力早已经转移了,她现在的目标是买一些食品储备,还有一个礼拜她们就要回家了,在这之前她要把这几天的蔬菜、肉类等准备好。还要准备一些带回家的东西。趁现在过来先看起来。

    有很多东西都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比如肉,偌大的县城,也是几天才杀一头猪,想吃肉你得算准时间再排队才能买到。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只要你有钱,总是可以变通的。比如和刘大厨那边说好了帮她留两斤肉,钱就用两斤黄鳝来抵。刘师傅当然乐意帮忙,对他们来说,每天有肉联厂送过来,不过两斤肉而已,对比黄鳝现在肯定后者更受欢迎一些。

    老妈还是很节省的,她坚决反对每天大鱼大肉。虽然咱现在不差钱,但是过日子不是这么过的,每天单独小灶大油炒小菜,这日子在学校里已经首屈一指了,不年不节的做啥还要买肉呢?杨小贝说不过她,虽然特别想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可惜掌勺的不是她。也只好当做减肥,每天素食主义。

    不过马上要回家了,她们出来一个月,回去是不是得给家里带点好吃啊?两家都还有小孩子,得买点零嘴,再割点肉,回去一家人好好吃一顿。

 第七十三章 假期

    因为上次已经如此操作过一次,所以今天杨小贝熟门熟路地又往招待所这边过来了。这次有周品正一起随行,本来态度一向和蔼的刘大厨等人更加热情了,现在不是饭点,本来工作人员们都在大堂聊天打屁,见到他们来了赶紧倒茶的倒茶,搬椅子的搬椅子,当客人一样招待起来。

    周品正一个人住在这边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招待所应付一下,他不差钱,出手又大方。招待所的服务员和厨师们都跟他打成一片,比在杨小贝面前的笨拙完全的判若两人。而杨小贝家现在给餐馆供货,最近的干煸鳝鱼、爆炒鳝段十分火爆,县里的几个领导每天都要来吃,招待客人也得到了赞赏。最近招待所的众人都得到了表扬,大家对自己找上门来送货的杨小贝也很有好感。

    有个大婶见他们一起过来,还开玩笑打趣你们是不是在谈朋友啊?被杨小贝轻描淡写地以他们是浦海的熟人而化解了。大家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个会普通话的小姑娘和小周这么熟悉,原来人家在浦海就认识的啊?他们都是一个地方来的,自然要亲近一些。周品正对杨小贝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能力叹为观止,不过这样也好,他们年轻男女在一起,不编一个好的理由总会有八卦的人说三道四的。

    听说了杨小贝的来意,刘大厨表示完全没有问题。大家说好了时间,等杨小贝后天回家的时间直接过来取就行。因为正好大家在一起闲聊,杨小贝也顺便问了一下他们的意见。这个水产可以再多收购吗?如果量大了,县城里吃得消吗?要不要运到更远的地方去?

    说起这个,长居县城的众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一言我一语地跟杨小贝提意见。首先县城的居民们也都爱吃这口,但是下馆子太浪费,最近单位的人吃的多了,家庭主妇们也想去市场买,但是根本买不到。如果现在拿到市场零售,应该销量也会非常好。这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之前杨小贝担心可能会卖不掉,或许会被嫌贵,但是现在反馈下来大家还蛮有购买欲望的,自然价钱也没有问题。虽然贵了那么一点,但是买上一斤两斤的打打牙祭也不错。加上马上到清明了,大家都要去祭祖上坟,完了以后也要聚一聚,主妇们想办法弄点好菜也是有面子的。

    刘师傅在外面的人面广,他提供了另一个信息。现在市里也有高档的餐馆里卖鳝鱼,但是那价格比他们这边翻了倍还不止。听去过的人说吃的人也不少,要的杨小贝他们量大的话,有办法运到市里去肯定价格还要高。

    这也是杨小贝一直想的出路。如果运输问题能够解决,就算的马上天气暖和了,鳝鱼这些东西卖到市里去的价格也不会跌,只是具体操作起来她还不知道咋办。周品正听到这里,马上知道自己该干嘛了。

    相比杨小贝要上学,家人要上工不同,他现在完全就是无所事事的状态。时间,他大把大把的。运输?车他会开,再想办法搞定一辆车就OK了。但是——要想个办法参与进去不是?等他们从招待所出来周品正执意要送杨小贝回学校。顺便在路上跟她提起了想“入伙”的事情。

    “你想入股?帮忙跑运输?”杨小贝再也想不到,周品正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按照他的说的有时间有经验的话,直接自己做生意不好吗?虽然他在这里是外地人,但是他叔是县里的书记,想也知道没有人会排外。他提出要参与进来,与其说是入股,还不如说是帮忙。现在她意识到两人之间的问题,在还没有捋顺之前有点不愿意在这些方面纠缠。

    见杨小贝一付惊讶却不情愿的样子,周品正急了。他把什么问题都考虑好了,结果人家却说不带你玩,这样不好!

    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自己目前闲居在此,想做一点事情又因为吧是本地人没有门路的苦闷心情表达出来,见他又露出这幅有点委屈又有点无奈的表情,似乎想说:我想做点事情容易嘛!杨小贝也是无语了。明知道他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可是人家偏偏想和你一起做事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在线等,挺着急的。

    到最后她也不可置否,到了学校就和周品正告别了。管他呢?想不明白就先无视好了,反正现在也没有人逼她想清楚。呵呵,她就是这么的洒脱(鸵鸟)!

    转眼就到了回家的日子,杨小贝和老妈兴奋地收拾东西准备放长假了。卫校和其他学校一样,学生很多都是来自更加偏远的地区,大多数都是住校。学校也不像初、高中那般死板。所以学校规定一个月放一次假,把所有的星期天都攒在一起放。一直到后来杨小贝上学的时候,因为已经是双休就调整为两周一放假,上10天放4天假,不要太爽。所以卫校一直都是县里其他学校羡慕的对象。现在也不错,平时课业也并不重,一下子放四天感觉不要太好。

    把给孩子们带的瓜子、糖果等零食收好,还有一些行李也打包,等下次二舅来带回去。再去招待所拎上早就预定还的肉,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反正放假时间长着呢,她们也不着急,慢慢往家里溜达。这次周品正没有出现,上次分别的时候,他感觉是不是最近的行动太明显,才让杨小贝对自己有了一些不自在。正好他也在想办法弄一辆车。县里是没有多余的让他随便开,他想去市里看看,顺便也可以考察一下。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有一些性子急的樱花树都已经含苞待放了。柳树的枝条也全都绿了。在这个季节一切都是草长莺飞,充满了活力。走在已经遍染了嫩绿色的山路间,只觉得心旷神怡。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悠闲自在,快乐无比。

    山上有一种野生的兰花,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品种,但是它是最早开放的花朵了。其他的草木都还没有发芽,它已经把蓝色的小花开遍了山坡。杨小贝乐滋滋地东跑西跑,摘了一大捧在手上,哪里还知道累?被老妈一个劲的叫住不要再跑远了——怎么跟没长大的孩子似的,几朵野花也能开心成这样子。

 第七十四章 惊喜

    下午的时候俩人才到达韩家冲,还好之前就有先见之明,准备了干粮在路上吃了。到易家还有很长的路,出门也快一个月了,易慧芬还从来没有离家这么久过,这会儿也急着赶回家,谢绝了杨家的留宿,她只是短暂的休息了一下就告辞回家了。

    到家后自然受到容姐的热烈欢迎不提,她带的零食也使她再次获得了“姑姑最好”的赞誉。不过最大的惊喜还在等着她,二伯告诉她说,前几天兔子下崽了。

    因为一直都没有动静,最近大家都比较疏忽了。再加上最近家里都起早贪黑地忙着抓黄鳝,除了每天例行公事地丢一些菜叶进去,这两只野兔子已经久不关注,直到那天母兔揣了窝才被爷爷发现。一看还真不少,有8个小崽子,像个小老鼠似的粉嫩嫩的,眼睛都没有睁开,闭着眼睛吱吱叫着。

    大概是刚抓回来的时候受了惊吓,过了一段时候兔子们发现日子也蛮好过的,不愁吃不愁住,每天还有人伺候着。这不才定下来心来繁育后代。结果第一窝就不少,想起兔子的孕期只有一个月,繁殖周期也只有40…50天,就算的任它们自由发展,算2个月一窝一年也不少了。杨小贝喜笑颜开地蹲在兔笼面前看了好久,把两只兔子都盯得焦躁起来了才意犹未尽地走了。

    晚饭当然的丰富的“大餐”,农家除了过年时候的年猪,一年四季是绝少买肉的。平时都是自家菜园子里有啥吃啥。要是有客人来了,天热的时候好解决,河边湖泊,扛着鱼叉去一趟,多多少少会有收获。虽说是公家的,但是大家打几条自己吃没有人会说什么。至于冬天,不是有腊肉吗?如果是贵客,那就少不了要把家里的老母鸡杀掉一只了。俗话说“女婿上门,老母鸡吓掉魂”,说的就是实情。现在乡下人都没有买菜的概念,再说了,就算你想买菜,也没人卖啊!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菜地里的白菜萝卜都已经老得不能吃了,新种的菜才把种子下下去。现在也没有后世那么多丰富的蔬菜品种,所以大家平日里都是以咸菜、腌菜、萝卜干、鱼干这些干菜下饭。难得在这个时候吃上一顿新鲜肉,虽然是为了节省分成好几份炖萝卜干吃,大家也都非常满足。二伯母呵呵笑道,“都说腊肉好吃,叫我讲还是新鲜肉最好吃啊!”可不是,腊肉从腊月开始一直要细细地吃到来年四、五月份,天热了实在放不住了才会吃光它,再好吃的美味也吃不出来了。

    爷爷一边喝着小酒——有好菜必喝酒,这是在辛苦工作之余最大的享受了。谁让自家的女儿孝顺,能想法子让家里赚钱不说,去上个学还要给自己带烟带酒回来呢?他心里面美得很,也难得对平时没好声气的儿媳妇开开玩笑,“不是鲜肉和腊肉的区别,是有和没有的区别吧!”

    爷爷只上过几年私塾,但是他的睿智是杨小贝一直都记忆犹新的。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刚刚买了电视,为了追剧她那是连吃饭都端着饭碗,看得俩眼珠子恨不得钻进电视里面去。爷爷实在看不过去了,说道,“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她才惊觉一切都是假的,只是表演出来而已。从那以后她的理智就回来了,在全民追剧的时代,唯独她从来也不感兴趣。就像爷爷说的,为了一些虚假的东西哭和笑,太傻。

    后来条件越来越好,大鱼大肉都吃腻味了。当老妈抱怨怎么现在的菜都不如以前好吃了,爷爷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只有米饭不会吃腻,等饭都吃腻了,也就活到头啦!“。爷爷就是这样,无论穷苦还是富裕,他从不怨天尤人,也不会得意忘形。什么物质上的要求都不在意——除了二两烧酒,一锅烟袋,就别无所求了。

    所以杨小贝记得给他带了一把叶子烟,还有一瓶好酒回来。姑姑们也是这样,每次回来看爹的时候都会买一些烟、酒。让爷爷在辛苦劳作之余也享受一下。但是作为“小女儿”,这还是他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孝敬,感觉特别欣慰。算计着明天把抓获的鳝鱼留个两斤烧给孩子们吃。本来平时这都不算个啥,但是现在不是要卖到一块钱一斤嘛,什么东西不好吃偏要吃这口?所以哪怕到现在都抓了百来斤了,自家却一次也没有留下来吃过。

    家里这些油盐酱醋的小事不提,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气温暖和起来,也到了播种的时候。特别是杨小贝带回来的这些据说是国外的蔬菜瓜果,由于特别精贵,更是得到了家里十二万分的精心培育。

    山里的土地肥力有限,杨老汉老早就把地都翻好,熟土也都准备起来,用农家肥灌透后再挑到地里均匀地洒下去。不比后世的复混肥科学配置各项营养比例,现在的肥源就只有农家肥,堆得多了容易把种子烧掉,所以要费很多功夫去处理它。等地里准备的差不多了,特地等杨小贝回来再把种子种下去。毕竟都是没有种过作物,还是要它看着放心一些。

    杨小贝哪里会真的咱们种这些作物?她只会吃,特别会吃!但吃再多也不能够给她任何提示。唯一能有所帮助的还是之前包装袋上面的一些说明介绍。她又全部给爷爷说了一遍,至于实际怎么操作,那还是要依靠爷爷丰富的经验来慢慢摸索。

    现在自留地里还种着麦子。只有先把种子都种在菜园子里。别的还好说,唯独西瓜要的地盘大,菜园子明显种不下。还有玉米,哪怕一小袋也蛮多的,而且玉米种植的时候间距大,需要更多的地盘。但是麦子要6月才会成熟,怕是等不了的,爷爷比较愁这个。这个问题恰恰是杨小贝少数能够回答的。

    后世很多人家种西瓜都是“套种”,就是在麦田里掏出一陇来,先把西瓜种上。等西瓜长到要牵藤的时候正好麦子熟了,可以给西瓜腾出地方来。这也是农民们在类似的矛盾中想出来的好办法,有时是套种棉花,或者别的作物,不耽误农时也不耽误地,十分经济。杨小贝在外面见得多了,自然知道了这招。

 第七十五章 播种

    问题完满解决,于是大家又花了两天利用上工的间隙在麦田里掏出来几陇地,打算等苗出齐了在移栽过去。现在早晚温差还是很大,加上担心会有“倒春寒”,到时候就损失惨重了,爷爷又用稻草铺在种好的种子上,洒水保湿。接下来就要时刻关注种子的发芽情况,一旦冒头,就要用篾片撑起来,再把稻草覆盖上去。如果白天温度太高还要及时撤掉,晚上再盖回去。

    如果有塑料薄膜就方便多了,可惜现在还没有大量上市,属于金贵的高科技产品。不过好在农家有的是时间去殷勤它,只要不犯懒就不会出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本来就说的农事。特别在种子时期都是要细心呵护的。最近公社也很忙,虽然分田到户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总有些受影响,出工干活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但是身为农民是不能看着土地荒芜,耽误农时的。那简直就是在犯罪。

    农民是无比珍惜并热爱着这片土地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再贫瘠的田地也要想办法去耕种。他们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二十多年,整个农村的土地大面积的抛荒。当种地的收入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外面的诱惑又越来越多,年轻人再也不会像先辈一样老老实实地守着田地了。他们放弃了锄头,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称号——农民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