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大姐果然震惊了,“哟!小贝这么聪明啊!”这怎么可能嘛?人长得漂亮时髦,听小弟讲年纪轻轻就是医生了,又这么聪明能干,她不禁为小弟提了一口气——这么看来,小弟好像除了是城里人,哪哪都配不上人家?
要知道周品正此人,虽然在老娘心里那的一等一的好,但是在街坊邻居眼里,并不是一个走正统路子的人。有钱有如何?这年头第一吃香的是工人,像周大姐这种纺织女工,找婆家那是最好找的。工资高,又光荣,虽然辛苦了一点,但是说出去都有面子。所以周大姐嫁得不错,在婆家也很有地位。
第二等就是军人,不过聚少离多,有心疼女儿的人家并不是好的选择。现在形势好了,传统的教师、医生等等也是黄金职业。像周品正这样的,要学历学历没有,要工作工作没有,有钱又如何?谁知道以后怎么样呢!所以人家介绍的对象要么就是乡下的,要么就撒家里条件很差、或者女孩子条件很差,把周母气得够呛。
假如杨小贝是本地女孩子,有固定的工作,还是女孩子当中最吃香的“医生护士”“老师”之一,关键还年轻漂亮,估计她的父母脑子坏特了才会选择周品正这种“小瘪三”。可惜老娘是个拎不清的,就看着人家是外地人,就死活不同意。
杨小贝默默的转移了话题——揪着一门方言秀优越实在让她很不习惯,咋没有人为了她一口标准的鄂北话震惊呢?鄙视之!“大姐今天休息?工作忙吗?”她也不会聊天,为了不把焦点在聚集在自己身上,关心起了人家的工作。
说起工作,那是周大姐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她挺起胸膛说,“可不是!这个月我轮夜班,可辛苦得很!”纺织厂的机器不停,工人都是三班倒连轴转,夜班虽然辛苦点,但是有补贴福利也好,其实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但是杨老汉完全不明白纺织厂有啥可骄傲的,他还想着这闺女每天通宵干活,可比咱农村还要辛苦,对人家今天才现身的怨气就立刻没有了。瞧瞧!跟自家二姑娘差不多大,多沧桑!
周大姐万万没有想到,就自己的工作就把杨老汉的气给消了。她们又聊了一下彼此的工作,当得知杨小贝小小年纪,自己开了一个诊所,还会接生什么的,周大姐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怎么了解的越多?越觉得小弟够悬呢?说起自己的工作,人家“偏远山区”的小姑娘也能说上几句,什么现在用的什么织布机啊,纺的是多少支的纱啊,知识面之广让人诧异。周大姐觉得这天不能聊下去了,她得回去梳理一下,到底要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个“未来弟媳妇”。
又对杨老汉的病情表达了一下关心(虽然她也不觉明历),周大姐就告辞了。本来是抱着审视之心,带着优越感而来,结果被现实狠狠打脸,几乎有些狼狈而去。问题是有苦说不出,周品正乐滋滋的送大姐下楼,还一个劲的感谢她来医院。杨老汉也态度转变,认为人家女娃上班多辛苦,还来看自己,多有诚意!
杨小贝则是为了不把天聊死,搜肠刮肚的回忆以前看过的一本,上面有描写纺织厂的内容,特地拿出来和周大姐聊聊,以投其所好。她哪里知道这个年代消息闭塞,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一个外行对人家的工作说得头头是道,多打击人家的自信心?
然后除了周大姐,大家对这次会面都感觉良好。特别是周品正,对大姐能够过来探病,就表示了对杨小贝的认可,在回来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打击后,总算看到了曙光。大姐走的时候脸上诡异的表情被他理解成为震惊——瞧我说的果然没错吧!只要见到小贝,就没人不喜欢的,家里人也肯定会接受的!
从满心颓废到充满了斗志,周品正握拳表示:坚持就是胜利!破天荒的晚上都没有去医院陪床(杨老汉动手术他都守在医院好几天了),打算回家好好去跟老娘磨。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杨小贝他们离回家的时间也不长了,事不宜迟,必须在出院的时候得到母亲的首肯,还要邀请杨家父女去“看家”呢!
第210章 质问
抱着这种蜜汁自信,周品正兴冲冲的回到家里。周母不关心杨家人的情况,自然也不知道杨父懂手术,还以为前几天态度太激烈,儿子已经死心所以不回来了,正忐忑着呢。
这不周品正回到家,她一改前几天横眉冷对的样子,对他嘘寒问暖起来,“阿正啊,你吃饭了没有?中午我去买点带鱼,做你最喜欢的红烧带鱼好哇?”如今也不像前几年最艰难的时候,什么都要配给。只要有钱,都能够买到比较紧缺的东西。
带鱼周品正是喜欢吃的。在白云两年时间,所谓的海货,就只有“海带”而已!有一句俗语叫“鸡肉鱼,海带皮”,说的就是最高的生活水平,最好的饭菜了。毕竟身处内陆地区,别说是吃,大家一辈子见也没有见过海鲜。周品正本来就好这一口,闻言还真有点馋老娘的拿手好菜了。但是……
“好啊!妈你多少一点,等会我帮小贝他们也送一点去。”周品正是故意的,就是想看老娘是什么反应。
周母满心的欢喜被兜头一盆凉水倒下来,恨得直搓牙。但是想到这几天宝贝儿子对自己不理不睬,也不回家,她又有点心虚不敢发火了。不为别的,周母这个人,从前就是没个主见的。那时听丈夫的,后来听儿子的。儿子不在就听大女儿的,总之一辈子习惯了依附别人。
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想法,想要在儿子婚姻上发表意见。但是事实证明,结果极其失败,耽误了儿子好几年不说,人家还直接找了个自己最看不上的外地媳妇。她想摆摆母亲的谱吧,儿子直接不鸟自己了。这又让下决心想要达成目的的周母无所适从。
自从丈夫早逝,她的生活重心就是这个宝贝儿子。这两年儿子犯了事不在家,她都是惶惶然,一点点事情就要叫两个女儿回来。但是人家也有家庭、子女、工作,总归不那么方便。因此她日日夜夜都盼望儿子回家。这次周品正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又被自己“作”走了,要说不懊恼是不可能的。
周母没有说话,默默的拿着菜篮子去菜场买菜。她也不是妥协,而是在这几天终于想明白了,之前的策略是不对的。儿子上是个犟脾气,自己这个老娘还不知道?怎么就脑子坏掉了跟他作对呢?要知道越是反对,就越把儿子推到另一方去。当年工作、相亲,哪个不是这样?
她也想明白了,儿子愿意回来,就赶紧好好笼络好他。母子之间只要说好了,他就会听得进去。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不听,只要经常回来,自己把他栓的牢一点,等那边时间一长淡了,事情怎么样谁知道呢?
她也是过来人,知道男人都是冲动的。特别儿子年纪不小了,第一次动心,总是那样轰轰烈烈。他哪里知道要结婚,要一起生活得面对多少事情。自己两个女儿也都是相亲成婚,当年说什么爱情肯定没有,现在还不是过得好好的?对了,还有两个姐姐帮忙劝说,肯定会让他改变主意的。
算盘打得好好的周母,自然不知道周大姐差一点点就叛变了。要不是撤得快,就已经和小弟一样被女神俘获了。所以等到她烧好饭菜,打算和儿子好好吃饭谈心的时候,得知了这个消息,不由得气急败坏起来。
“什么?大姐去医院探病了?她怎么没有跟我说?”好悬没有发火,周母勉强控制住自己,抻着脖子问道。
“大姐说先过去看看小贝,回来再跟你说。对了妈,说真的,你见过小贝就知道了,大姐对小贝印象可好了!”说起这个周品正就开心,真诚的对母亲建议。
“是……吗?”周母咬了咬牙,瞬间有一种冲到大妹家里去质问她的冲动。不是说好的不理那一家人的吗?这边家里人都不出面,她倒要看看别人有没有那么厚的脸皮上门来。就算是去,也要好好跟人家说说,让他们认清一下现实,怎么着?还相谈甚欢?!
等周品正高高兴兴的拿着装好的饭菜出门,后脚周母就上大妹家去了。她知道大妹这个月晚班,白天都在家。坐了半个钟头公交车,从南昌路赶到大妹家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进门就大声喊叫大妹出来。
“亲家,什么事儿这么着急?大妹还在睡觉呢!”大妹的公公给接了一杯水过来说道。他其实对这个亲家特别不感冒,没有文化,更没有城府,以前亲家公在还好一点,这两年有丁点大的事情都要来找儿媳妇,明知道儿媳妇上班辛苦,家里都不敢耽误她休息,偏偏这个当妈的不管不顾,总是来找她。
周大姐上午去了医院,本想着下午补一下觉——晚上还要上班呢!这刚睡下老娘就在外间叫,她就知道自己去医院的事情被知道了。认命的起来让她进房间说话,要不然等会儿大呼小叫的,又要被人瞧不起了。
“大妹!你怎么回事?说都不说一声就去医院见姓杨的?你说他们了没有?”一进门周母就连珠带炮的问话,她憋了一路,都憋坏了。
打了个呵欠,周大姐疲倦不已。但是还是打起精神来跟老娘解释,“我是想先去看看,你以为我们躲着不见就好了?小弟那样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到时候闹起来,我们对人家一点也不了解,说都说不过他!”
“那……那也要跟我说一下,我好想办法让他们死心!”周母不甘的说。她又不敢也不愿自己去医院,怕儿子生气。还指望这女儿去打头阵呢!
“有什么好说的?人家就住在医院,这几天刚做了手术,我打着这个借口去看看正好。要不然到时候大家见面了尴尬不?”周大姐不以为意,知道老娘想听什么,就把去医院的见闻详细的跟她说里一遍。
“这么说,你觉得人家小姑娘又漂亮,又有学历,还大方懂事,很配阿正?”周母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个大女儿平时不是很精明吗?怎么会跟一根筋的儿子一样,一见面就被人家给忽悠住了?怎么可能!肯定是阿正知道家里人要去,教那个女的学出来的!
不对!这个思路不对。现在是不管人家怎么优秀(笑话!不漂亮我儿子能看上吗?),而是身份!身份的问题。自己儿子这么好,外地女人嘛玩玩就好了,还想嫁到我家里来,没门!
第211章 口味
周品正自然不了解老娘誓死捍卫家庭成员成分的决心,他正为了老娘和大姐态度的软化儿高兴呢!献宝似的把手里的饭盒递给杨小贝说,“快点趁热尝尝!这是我妈烧的红烧带鱼,是她的拿手好菜!”
……杨小贝爱吃海鲜,可她唯独就是不爱吃带鱼。可是人家兴冲冲的带过来的,最关键还是传说中的周母烧的,这就有点尴尬了。
不吃好像浪费了某人的一片苦心。杨小贝若无其事的打开来用筷子夹了一块——说实话,卖相不怎么好,酱油也放得有点多,但是周品正喜欢吃,这就是所谓的“妈妈的味道”吧!尝了一下……唔,还是不好吃。
勉强但是不让人察觉的吃完一块,杨小贝拿过碗筷来让爷爷尝一下。杨老汉在家的时候本来是秉承“定食”,即定时定点吃饭,不是吃饭的时候坚决不会吃东西的。但是现在住在医院也没有什么事情,聊天也没法好好聊,加上女儿和周品正弄了一堆的零食,还有来探病的人送的东西,床头柜上面都快摆不下了,也就被劝着时不时吃一点。
这不,周品正又弄了什么海鱼过来,还说是老娘特意烧的,那就尝一下吧!结果刚吃了一口,杨老汉的眉头就皱起来了,“这鱼是不是臭了?”
“哈哈!”杨小贝笑得不行,她可不是觉得带鱼一股子味儿呢!“不是,这鱼就是这味儿!”可不能让爷爷觉得人家是给臭鱼吃,她忍着笑说道。
“不是说海鲜是好东西,这也不怎么好吃嘛!”杨老汉撇了撇嘴。他这回出来,也算是吃了不少好东西。可现在他就想吃碗腊肉炖萝卜,再加上辣子,那才够味儿!这几天吃的没滋没味的,有时候还是甜的,他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这海鲜,小妹和周品正也给他打过,什么贝壳、海鱼,自己也叫不出名字,在浦海这边也不贵,据说他们吃肉更困难,吃海鲜并不稀奇。但是杨老汉吃下来,倒觉得还没有家里的黄鳝、鲤鱼好吃。口味不和是一个方面,还有他老是觉得海味太腥,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好吃。
带来的“好菜”得不到欣赏,周品正也不尴尬。这不是地域差异嘛,自己刚开始去鄂北的时候,不也是吃不习惯那边的口味——就算的炒个青菜也要放辣酱,没有辣椒就不会烧菜了。从来不用酱油,也不会放糖,除了辣椒,就是辣椒。喜欢吃腊味,无论是什么都能够做成腊味——鸡鸭鹅、猪、羊、鱼……
浦海人不习惯吃腊味,觉得有一股烟火气。所以大家的生活习惯是很不同的。庆幸的是,小贝在浦海呆了很多年,可以适应这边的口味。而自己为了她也是苦练吃辣,现在不禁烧的一手鄂北菜,还能吃得下辣椒了呢!
“呵呵,是我考虑不周,你们不习惯吃这个口味。杨叔,最近饭菜吃得不合口味吧?明天我在家烧点老家的口味带过来!”周品正不好意思的说。
“没事!这还有几天就出院了,那么麻烦干嘛?你帮我谢谢你娘,麻烦人家了!”杨老汉以为人家不方便过来,还特地烧了饭菜送过来,觉得人家太客气了。他又不是讲究的人。杂粮饭都能吃,糠饼子也吃过,现在每天大鱼大肉的,有什么好挑剔的?再说了,平时还有麦乳精、饼干什么的吃食,一点都不会饿着。
这几天病房里面的几个病友也混的有点熟了,语言不通不要紧,大家都是国人,连蒙带猜加手势,渐渐的就能够交流了。杨老汉是闷得发慌,加上第一次出门,好奇心很重。人家则是对这一家的关系感到好奇,特别是周大姐来过以后,那更是……不八卦一下就不配叫国人了。
“哟!这是亲家做的?倒是蛮有心的,这个季节带鱼不好买。”老头子说道。他们家条件不是很好,这几天见人家一个外地人吃的喝的比自己还好,心里就有点酸。不过强撑着面子,就想打听打听,好背地里看笑话呢。
这几天他们也琢磨明白了,那个姓周的小伙子是本地人,家里条件好不错,就住在医院这块。而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在跟人处对象,所以才把老爹带到浦海来瞧病。这种事情他们也见得多了,前几年的时候,那些回城的知青心肠硬的,就甩甩手回来了。有些个仁义的,把一家子带过来,那就是寄生虫,就靠男方家里。
谁也不想这样,都是错误的政策惹的一些冤孽。回到城里要工作没有工作,要房子没有房子,一家大小十几口,都挤在一个小亭子间里吗,这样的人家多了。实在没有办法,还有很多又拖家带口回到外地去了,毕竟外地农村虽然穷,但是落户安家没有问题。
饶是这样,远在外地的知青始终是亲人,逢年过节好回来,父母亲戚病了咬回来,紧俏商品也指望着家里帮忙弄,对原本的家庭来讲,也是很不轻省的。更别说以后涉及到父母财产的分配,遗产的继承,都是一个烂摊子。这样的家庭在浦海很多,老头子也看得多了,想想周品正的年龄,还以为他也是知青呢。
“是的,我也是第一次来浦海,过来就住院了,还没有见过面呢!”杨老汉没有想那么多,这两天他也跟这个病友聊得很好,不管人家那些隐隐约约的优越感,大家不同省份,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一些他们年纪大的人关心的时事政策,包括历史、变化等,说起来也蛮开心的。
旁边的阿婆忍不住说,“亲家几年了?你住院也不来看,这也太不像话了!”又看看杨小贝,说道,“咱们囡囡长得噶漂亮,找到依么是烧高香了,还不好好对依!”阿婆就喜欢漂亮额小姑娘,加上杨小贝经常帮着打饭、把吃食给大家,都对她非常有好感。但是周品正平时沉默寡言,又不喜欢和年纪大的人噶生活,大家对他倒是淡淡的。
杨老汉这才意识到人家以为小妹已经结婚了,有点尴尬。作为未婚男女来说,他们走的的确太近了。在老家还好,都还收敛一点,到了这边那是只要在一起就黏在一起,不让人误会才怪。
他不好意思说自己女儿还是在处对象,只是模糊的说,“亲家身体也不好,我也住院,就不来了,等出院的时候再见面。”
第212章 出院
阿婆撇了撇嘴,说道,“我说老杨,咱们女方可不能太小气,这亲家过来,接到家里是正理,你住院也要过来探病啊!孩子是嫁到他们家,怎么能跟外人一样呢?”她看热闹不嫌事大,非要把事情说得很严重。
周品正和杨小贝在收拾,听他们这么说,不由得相视苦笑。有很多时候,明明不关自己的事情,但是旁观者比当事人还着急,很多事就是这么搅和坏了。但是你要说人家是故意的,也不会,大多数人也都没有坏心,但往往就办了坏事。
杨老汉本来心里是不舒服的,但是怎么说呢,小妹现在和小周还没有定下来,双方父母见面,在医院的确也不像话,他也能够理解。再说人家姐姐也在手术后过来探病,在礼节上面来说,只是没有那么殷勤,并不算很怠慢。
他老头子一个,有什么打紧?怠慢就怠慢吧,反正离得这么远,以后基本也不会走动。他心里不舒服的是,小妹怎么办?周品正是鞍前马后,忙里忙外的,一点毛病挑不出。和小妹的关系也好,两个人恨不得成天在一块。可是就像这位病友说的,她是出嫁,是要嫁到人家家里,面对所有的周家人。
昨天的大姐看来还不错,爽气,坦诚,一看就不是难相处的人。杨老汉想要是周家人都这样的,小妹也不会受委屈。但是明显他母亲不是这样。这几天周品正都不回去了,和小妹经常在一起背着他说话,他又不傻,肯定知道他母亲那边有点不对劲。
但是今天又托周品正带了菜过来,虽然不好吃,那也是到现在为止周母第一次有了存在感。这种猜猜猜的游戏让一向直来直去的杨老汉很恼火,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不满意大家坐下来真刀真枪的谈,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小妹跟着回老家,凭她的条件找什么样的不行?何必在这离家千里的地方受委屈?
日子过得很快,就在周母的纠结,杨老汉的期盼中,出院的日子到了。早前就说好了,杨家人急着回家过年,出院后就去周家吃个饭,然后就直奔火车站了。周品正想要带杨叔去逛逛,买买东西,被坚决拒绝了——他是来看病的,又不是来旅游的。再说了,本来他就有一口气,在事情没有定下来之前,他可不想再接受周家的东西,不占这个便宜。
他的手术很成功,现在虽然还只能坐轮椅,但是右腿已经又了知觉,之前的缺血等症状都已经缓解了。现在只需要时间的回复而已。杨老汉很满意,医生说了,只要一定的时间,右腿可以完全恢复,到时候干活都不要紧。这下他就不会是废人了,总算没有白折腾一趟。
因为周品正这几天两边张罗,爷爷身边不能离人,杨小贝也没有机会去现在的浦海逛逛。爷爷恨不得飞回去的心伤不起,她也只好陪着他收拾包裹打算回家。票都已经买好了,晚上的卧铺,等去周家一趟就直接送去火车站。
周品正这回不跟着回去。他也两年没有回家过年,家里就老娘一个很是凄凉,这次回来了,自然不会那么快就走。再说年前没有机会,他还要等年后把房子的事情弄好,要是能够买到房子,还要装修、准备结婚的一应事宜。家里老娘是指望不上的,除了捣乱啥都不行。两个姐姐也都有工作,只能是他一个人张罗。那以后是自己和小贝的爱巢,还有他们的婚礼,他肯定要好好策划准备,争取把最好的给小贝,不让她受委屈。
出院的时候,周品正非常懊恼,“好不容易来一趟,也没有出去玩,也没有给家里买东西。实在的对不住大家!”他倒是想多买一点,可是小贝一个人要带着坐轮椅的杨叔,最好的什么都不带才方便。
“要不?还是我送你们回去吧?”想想还是不放心,周品正又突发奇想,想跟着回去。
“开什么玩笑?马上就要过年了,你送我们回去难道转身再回来都要在火车上过年,伯母一个人在家你不陪,去火车上折腾几天干嘛?脑抽了!”杨老汉还没有表示出来反对,就被杨小贝霹雳巴拉的说了周品正一顿。这不是把她往火堆上面烤吗?恐怕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有了媳妇忘了娘”的媳妇,何况是本就态度晦涩的周母呢!
周品正被一阵数落,他也不生气,小贝说的有道理。虽然他不放心杨叔他们回去,一万个想跟着送回,但是这样一来,在老娘面前无疑是火上浇油。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想要在家转变牧区的态度(至少不让她捣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