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陆建军和陆建民送了苏敏牙膏票,牙刷票; 香皂票之类的好几种。
  反正都是些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的票。
  收到票苏敏就先对照着账本儿把自己的‘欠债’先还清。
  等把帐还完; 苏敏也就只剩一张牙膏票了,而苏敏的牙膏也正好见底了; 准备快过年的时候和知青们一起去县里的时候再买一管儿。
  苏敏都忍不住怀疑陆家两兄弟给的补课费是按着自己的欠账本子给的。
  不过仔细想想,现在欠的票都是今年欠下的。
  以前欠的过年的时候就直接拿钱结清了。
  而一个姑娘家一年大概会用几个香皂几管牙膏也都是能估算出来的。
  可以说陆家兄弟给的这份里也是用了心的。
  很快,一九七五年一月一日到了。
  距离一九七七年又近了一点。
  另一边,就如陆建军想的那样; 今年最有名的电影就是《闪闪的红星》; 而且不仅厂子爱看这部片子; 其他领导也被厂长推荐的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所以最后报名节目的很多都是《闪闪的红星》里的歌曲; 有唱歌的,有乐器演奏的; 还有大合唱的。
  不过还好陆建军报节目报的早,最后他不能唱三首歌; 只能从三首里边选一首。
  陆建军对此也有心理准备,决定唱《映山红》这首歌。
  这首是他弟陆建民唱的最好的。
  他们报名的时间早,节目也被安排的比较靠前。
  等两人唱完; 掌声阵阵。
  厂长还问他们两个:“你们唱的倒是很标准啊,我也是把这部电影看了五六遍才能跟着唱下来。
  看来你们是下了大功夫了啊,这电影你们看了有几遍啊?”
  陆建军主动让弟弟回答,陆建民挠挠头:“我和三哥只看了一遍电影。”
  黄厂长问他:“真的只有一遍?没有说谎?”
  陆建民点头:“是啊。”
  “那你这记性倒是挺好的,竟然看了一遍就把三首歌全记住了。”
  陆建民忙忙摆手:“我可没有那么厉害,我只记住了一点曲调。是我们大队有一位知青唱歌很厉害,她只看了一遍电影就把这三首歌都学会了。我们是和她请教的。”
  黄厂长听了感慨:“竟然真有人只听了一次就能记住三首歌啊。”
  他心里觉得这样的人当知青未免也太可惜了,但这话他不能说出来。
  于是就说:“好,好,等以后有了时间,你和你哥再把剩下的两首唱来听听。”
  这次的演出陆建军是挺满意的,他的目的也不多,就是让自己弟弟能给黄厂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虽然不知道以后是个什么样儿,但是在十年内,工人也还是一种很拿得出手的工作。
  就是比起军人来也是不差的,毕竟不用和家人相隔两地。
  要是四弟能转正,不仅工资更高了,就是以后找对象选择也能更多点。
  漂不漂亮倒不是很重要,长得漂亮除了可能生出来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好看点也就没什么其他好处了。
  相比起来,还是说话能说到一块儿更重要些。
  回了家夫妻两个也不至于只能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或者根本无话可说。
  自家弟弟怎么也是个高中生,最少得找个识字的。
  要是那种因为家庭原因没有读过书,但是愿意学的也行。
  自家弟弟教弟媳学,也能增进感情。
  千万别找一个没文化不说,还坚定的认为读书无用,我文盲我自豪的老婆。
  这样的姑娘村子里不少,觉得女孩子就不应该受教育,不应该学文化。
  娶了这种妻子,或许会将丈夫服侍的很好,可夫妻之间又怎么能让一个人去服侍另一个人呢。
  而且万一再生个女儿,妻子再把这种思想传给女儿,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
  其实如果苏敏苏知青不是下乡的知青,而是本地人,那陆建军一定支持自家弟弟找她处对象。
  毕竟苏知青是难得的为人处世落落大方,遇到困难也不自怨自艾,而且知恩图报。
  要不是随时可能回城的知青身份,真的是挺适合处对象的。
  陆建民见自家三哥走神了,问他:“哥,你想什么呢?”
  陆建军看他一眼,说:“在想你以后要找个什么样儿的对象。”
  陆建民不信:“哥,你这是在哄我呢吧,你干嘛要想我以后会找个什么样儿的对象啊。
  我看是你在想你要处个什么样儿的对象,被我问着了,就拿我做幌子了。”
  陆建军说他:“尽瞎扯。”
  等联欢会结束,黄厂子还特意和陆建军陆建民说:“整个联欢会看下来,还是你们两个表演的节目最好,值得表扬。”
  陆家两个兄弟忙说:“多谢厂子夸奖。”
  这一下子露了脸,陆建民开心的不得了,回到宿舍还在和他哥说:“哥,咱们可要好好感谢人家苏知青。”
  陆建军现在是正式工,已经有资格分单人宿舍了。
  但他在分房上没什么能说得上话的人脉,暂时也没有要结婚的打算。
  就是结婚估计老婆也得留在家里,就和大嫂二嫂一样,在村里挨着家建个小院子就成了。
  所以他也不着急分房子,没有费心思往这处上使劲儿。
  只是想法子和弟弟两个人住一间宿舍,这宿舍就他们兄弟两,住着也挺方便的。
  宿舍只能放的下两张床和一张写字桌。
  挺小的,但因为住的是亲兄弟,也没有什么不自在的。
  陆建军坐到他自己的床上,往后仰着身体靠着墙,说:“咱不是给苏知青不少票吗?
  以前咱的票都拿回去给娘了,娘全给陆向红用了,家里都没留什么。
  这次给苏知青的票还是拿上回苏知青还回来的布票和人换的呢。”
  陆建民说:“那票是人家苏知青费时间教咱们,咱们给她的工钱啊。
  可现在黄厂子都夸了咱们,说明人家苏知青教的挺好,这就得给人家感谢礼。”
  陆建军说他:“得了吧,你的事儿八字还没一撇呢,送哪门子的感谢礼啊。
  我看你就是想发善心。”
  陆建民就说:“哥,也不是我想发善心,只是一想苏知青和向红一个年纪,再想想向红过的日子有多好,就觉得苏知青挺可怜的。”
  陆建军说:“远的不说,就是咱们村儿过得不如向红的就多的是,你怎么不去帮啊。”
  陆建民理所当然的说:“因为苏知青又帮我们了啊。
  我看苏知青挺可怜的,帮了她一次,也算无愧于心了。
  之后我应该就不会再帮她什么了,毕竟我也没这责任啊。
  再说苏知青也不是那种得靠着人一直帮她才能活下去的人。”
  “敢情这就是你帮人的理由啊,觉得苏知青是自立自强的人,只是遇见了不好过的坎儿?”
  “对啊,而且这坎儿也只是不好过,但苏知青也能自己过去的。
  你看她没票买棉布,那就去黑市买麻布,麻布衣服不如棉布的好穿,但也能穿啊。”陆建民说。
  “所以你觉得苏知青不会赖上你,你才去帮她的。”陆建军问陆建民。
  “对啊,因为这件事对我来说不难,也不麻烦。
  小刚他们攒下挺多快过期的布票,我正好知道他们想出手,所以就帮了苏知青一把。
  可能让苏知青弄到布票挺难的,但对我来说就还行。”
  陆建军没想到自己弟弟把这事情想的这么明白,又问他:“那你为什么要把咱俩新发的布票放进去啊。”
  “因为我不想再拿回去给向红了,她觉得咱们两个的票给她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长这么大,她有什么好吃的没有一次分给咱们。
  咱们有厂子里发的工作服,就连爸那里都有两身你给他的工作服。
  嫂子们又有哥哥们给寄来的布票,这票咱们也用不着。”
  “所以不如把票给苏知青?”陆建军问他。
  陆建民奇怪的看着自家哥哥:“你怎么会这么想呢,自然是卖给苏知青啊。
  苏知青缺布票,咱们又有多余用不着的,不如卖给她。
  换来的钱够咱们去看场电影了。”
  陆建军奇怪:“你怎么会觉得把票给苏知青,苏知青会补你钱啊?”
  “因为我知道苏知青不是那种喜欢贪人小便宜的人啊。
  但我没想到她竟然把布票还我了,然后又被陆向红看见。”
  陆建军还是觉得弟弟的思维很奇怪:“可苏知青给了你十块钱,最后你花了十块五毛钱,还和苏知青说剩下两毛,也就是说你贴近去了七毛钱。”
  “对啊。”
  “那你既然觉得苏知青是个不会贪小便宜的人,那她又为什么没还你这七毛钱?”
  陆建民说:“当然是因为苏知青不知道该给我多少钱合适啊。
  给的太多,三块五块的苏知青承担不起。
  给的太少五毛一块的,一是有可能直接给少了,二来这东西的帐算清了,人情的帐又该怎么算。
  所以不如先不给,而是把这事儿记心里头。等以后有了机会再还就行。
  你看,这不是很快就有了机会。”
  陆建军觉得四弟说的也有道理,但问他:“你怎么能知道苏知青是什么想法啊。”
  陆建民说:“猜的啊,管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现在从明面上看上去就是这么回事,那我就当的确是这么回事不就行了。”
  陆建军听了感慨:“我都不知道你是大智若愚了,还是大愚若智了。”


第36章 
  陆建军有的时候觉得自家弟弟真挺让人头秃的; 说了想送苏知青一些棉花当感谢礼,就开始四处寻摸着要买棉花。
  但棉花是好买的吗?有票也买不到啊。
  尤其现在入了冬,那更是供不应求。
  陆建军怕他没经验被那些专盯投机倒把的人抓住,只能让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
  每当这个时候,陆建军就理解了小时候大哥二哥带自己时的无奈。
  他喜欢吃烤黄鳝,五六岁的时候就想自己下水去抓黄鳝。
  还是两个哥哥拦着自己,然后一边教训自己一通; 一边下水帮自己把黄鳝捞上来; 还要给自己烤好。
  当人哥哥真的很不容易啊。
  现在话是答应下来了,但该从哪儿买棉花呢?
  供销社肯定买不到; 这种紧俏的东西全都被走后门的买走了。
  百货大楼也是一样的。
  那就只能看看跑过新疆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地方的货车司机手里有没有存货。
  或者是看看途径这些地方的火车工作人员手里有没有。
  陆建军倒是认识一个开货车的,也是因缘巧合下结识的。
  当时货车司机李哥正在追扎他车胎的小孩子,陆建军就顺便帮他追住了人。
  李哥一听陆建军第一次来找他办事,就是想要一些棉花; 当场答应。
  但是他也实话说:“小陆啊; 我能帮你买到新棉花; 但是我手里也没有了。
  所以这价格我只能帮你说和说和; 但是不便宜。”
  陆建军问:“那大概是个什么价格呢?”
  李哥伸手比划了个七,说:“一斤棉花最少得七块钱。而且量也不多; 你要是想做棉被什么的那就别想了。”
  这价格确实不便宜了,做一件棉袄怎么也得两斤的棉花; 再加上布,最后得二十多呢。
  要是再做棉裤,又是二十多; 一身下来就得四五十。
  像他爹在村里头种地,辛辛苦苦两年时间也就是能挣个五十来块。
  但陆建民说苏知青只想要一个够做棉马甲的棉花。
  可见苏知青脑子还是清楚的,知道愿望不能说的太大。
  最后陆建军还是拜托老李买了十块钱的棉花。
  老李手里也有布,还是印着红色花儿的那种布,老李说这布做棉袄可好看呢,姑娘们都喜欢。
  是的,老李以为陆建军是想给他对象淘换东西。
  陆建军也没多解释,主要这事情越解释越乱。
  看着那绿色的底子上印着大红色花朵的布,陆建军是不太相信现在的姑娘们都喜欢这种布。
  这是什么布啊,也太丑了吧。
  但老李不至于说这话来骗自己。
  最后陆建军还是让老李给自己裁了够做一件马甲的花布。
  这布老李没和他多收,只要了三块。
  老李说这布其他人得卖五块钱。
  陆建军不敢相信真有人花五块钱买这么丑的布。
  但自己也没比别人好多少,不也是掏了三块钱。
  可他觉得自己买这布不是因为老李说的姑娘们都喜欢。
  而是因为这布比供销社的布厚实。摸上去手感很好。
  这么一块布去供销社花布票也得一块七八。
  现在老李这不用布票三块就买到了,仔细想想也还是赚到了。
  不过当司机真赚钱啊,不仅工资高,福利好,而且还能赚外快。
  甚至他们赚的外快不不比平时的工资低呢。
  虽然司机跑长途挺累的,但是一个月能挣个一百多也很值啊。
  陆建军觉得自己高中刚毕业那会儿还是见识浅,只觉得钢铁厂就是好单位了。
  只看工资,没想过私底下能赚到的外快。
  像他们钢铁厂,也就只有死工资拿。
  而且跑长途也可以增加不少见识啊,这可是呆在厂子里所比不了的。
  陆建军有些觉得遗憾。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买到了陆建民再三强调的够做马甲的棉花。
  不仅如此,连做马甲的布也买好了。
  也算是完成陆建民交给他的任务了。
  之后陆建民上班,没什么假,就催陆建军回村一趟,好让苏知青能早点穿上新棉衣,不至于再受冻。
  陆建军快被他烦死了,在村里有炕,炕可比他们睡的这床暖和多了。
  再说现在都腊月了,这些天也不用干什么活儿,能有什么受冻的机会啊。
  但犟不过陆建民,陆建军就骑车回了村子里,没先回家,免得因为一点棉花家里又闹起来。
  陆建军直接去了刘霞家,这个时候陆云也放寒假了,见了陆建军就喊他哥,还和他问好。
  反正自小陆向红除了嘴巴比陆云会说道以外其他地方都比不了陆云。
  而且陆云也不是嘴笨,是人家知道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不该说。
  陆建军也和她打了招呼,背着自己的布包进屋去找刘霞了。
  他先把来意和刘霞说了,又说:“嫂子,苏知青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这次建民已经被厂长记住了。
  以后我再想办法帮他转正就容易多了。”
  刘霞听着感慨人家陆建民就有这么为他打算的好哥哥,而自己家丈夫那大哥呢,就知道拖后腿,找麻烦。
  烦都要被他烦死了。
  她也知道苏敏这次帮忙作用要真是有这么大,那陆家两兄弟送些棉花也不算太厚的礼,接了也没什么。
  要是陆建民真转正了,一个月多出来的工资就够买这些棉花了。
  陆建军又说:“不过嫂子,这话儿该怎么说还是得让您帮着想想。
  一来是不好坏了苏知青的名声。
  二来我又怕向红知道了闹腾。我总不能想着感谢人家苏知青,到最后反而是给人家添麻烦了。”
  刘霞就说:“放心吧,我就说这是我托你买的。
  正好我结婚的时候也准备了过年要做新棉袄用的棉花。
  我就说我的棉花不够让你帮忙买的。你买多了,剩下一点我就匀给苏敏了。
  至于这布,就说我不喜欢这个花色就行了。”
  刘霞也是真不太喜欢这种绿底子红花儿的布,觉得搭配的实在是太奇怪了。
  她拿手比了一下,果然把手衬的又黄又暗,想来穿上也不见得能把人衬托的多好看。
  这布要不是绿底子就好了,哪怕是粉色的底子大红花儿呢,于是她就问陆建军有没有这个样儿的布。
  陆建军:并没有感觉粉底红花比绿底红花好在哪里。
  算了,他是男的,自然是不可能了解姑娘们的审美的。
  于是就和刘霞说:“那这件事就麻烦嫂子了,至于布料,只有绿色底子印红花的那一种。”
  刘霞遗憾的叹了口气。
  苏敏收到这份回礼的时候挺惊讶的,没想到这两兄弟被厂长夸了还会给她补个礼。
  而且这礼还是棉花花,她心心念念的棉花花。
  到了冬天以后她除了太阳特别好的时候会出门,其他时候都是窝在被子里头的。
  因为真的很冷。
  耳朵冷,脸蛋冷,脖子冷,上身冷,胳膊冷,腿冷,脚冷,没有一处不冷。
  苏敏的脚和耳朵已经生了冻疮了,每天痒的要死。
  要不是她一直把手捂口袋里,说不定手也冻伤了。
  现在有了棉花,自己就能再保暖一点,真是想想就激动啊。
  最起码除了马甲还能做个耳朵罩子。
  至于那块花布,苏敏只能说:“这布手感这么好怎么花色这么丑?”
  刘霞就说:“是吧,这底子要是粉色或者紫色才会好看啊。”
  苏敏:……粉色或者紫色……
  请问你是认真的吗?
  关于这块布,女知青们很鲜明的分为了两波。
  苏敏朱红许安安卫国觉得这布太难看了。
  苏小云魏婷赵宁宁秦静却觉得这块布实在是太好看了,想让苏敏把布换给她们。
  苏敏当然是拒绝啊,这么好摸的布,自然是拿来做内衣啊。
  苏敏现在的内衣穿的太旧了,说实话,有点磨皮肤。
  她本想着年前去县里看看能不能买到做内衣的布。
  虽然她还是没有布票,但是她现在已经没有负债了,偶尔再和人借一下就没太大的压力了。
  毕竟还起来会容易很多啊。
  朱红听了苏敏的打算眼前一亮:“这块布要是做衣服穿真的会很丑,但是做内衣说不定反而会挺好看的。”
  于是最后这布就到了朱红手里,苏敏拜托她要做一个背心,最好可以做两个裤衩。
  当然苏敏是会付工钱的。
  这个时候苏敏就会感谢老天爷,虽然把她坑这里了,但是身边还是好人多。
  而神奇的朱红最后不仅完成了苏敏的要求,还超额给苏敏做了一个小吊带。
  就是只能包裹住胸部的长条形,然后上面缀着吊带。
  而且为了舒适前边胸部是由两块比较大的碎布拼成的,后边就是五六块碎布了。
  苏敏惊奇的问朱红:“红啊,你怎么会想到要做这个的?”
  朱红:“剩下的布料只能做这个了。
  我还想说不准能做一个肚兜呢,但是拼凑了半天发现布实在是不够用。
  对了,余下的碎布头你还要吗?”
  苏敏摇头:“不要了。”
  这种布就是拿来补补丁都太显眼了。
  至于她的新内衣如果穿坏没有同样颜色的布料该怎么办?
  苏敏表示,内衣穿到该打补丁的程度也该换新的了吧。
  朱红抓着一把碎布条,说:“既然你不要,那我们几个就都把它们分啦。”
  苏敏好奇:“这些碎布条能做什么啊?”
  朱红:“做头花啊,这样鲜艳的颜色绑头发上挺好看的。我会帮你和刘霞都做一个的。
  苏敏并不太想要,但是又觉得或许可以试试。
  于是就说:“那谢谢你了。”


第37章 
  到了腊月; 知青们就开始盼着分鱼分肉了。
  杀猪捕鱼可以说是每年的重头戏。
  捕鱼在先,今年腊月初十就进行了。
  男知青周康奇怪的问:“怎么今年比往年提早了七八天啊?”
  陈卫民知道的比较多,说:“可能是年底有几家结婚的,家里要宴请人,总得有个稍微能拿得出手的大菜吧。”
  朱红听后说:“原来是他们这些人去找大队长们通融的啊,借他们的光,我们可是能提前吃好的了。”
  苏敏说她:“量还是那个量; 提前几天吃就和占了大便宜似的。”
  朱红理所当然;“能早吃到自然是占便宜啊。”
  捕鱼男知青们要参加; 至于女知青们都是结伴去看热闹的。
  苏敏和朱红还有苏小云走一起,一路上苏小云就不停的念叨鱼怎么做好吃。
  听得苏敏和朱红一直流口水。
  走她们前边的卫国和许安安回头说:“苏小云; 你说的这么多,是不是都会做啊?”
  苏小云说:“要是做肉我可能不拿手,但做鱼我可擅长了。
  我和你们说,我们那儿也是禁止私自捕鱼的; 但这东西怎么能禁的住啊。
  不是我吹牛; 我们去了海边; 不下海; 只偷摸着在海边捡,都能捡到肉吃。”
  朱红惊奇的说:“你们海边岸上还有鱼啊?”
  苏小云被她的问题逗笑了:“怎么可能?鱼又不能离开水生活。
  海边的都是海螺啊; 螃蟹啊,虾啊; 等到海龟上岸产卵的时候,好多龟蛋。”
  朱红羡慕的说:“岂不是说你们每天都能吃到肉?”
  苏小云摆手:“那倒不是,我小时候都和跟着我哥去的; 我妈不让我一个人去海边。”
  苏敏问她:“也就是你很擅长做鱼啦?”
  “对啊,鱼我是从小做到大的,哈哈,这次你们有口福了,放心的把鱼交给我来料理吧。”
  许安安惊喜:“那可就麻烦你了。”
  她很喜欢吃鱼,但知青们都没什么会做鱼的,每年分到鱼也是蒸熟。
  知青们都觉得好吃,但她却觉得和记忆里的味道差远了。
  到了河边,河面结着一层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