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她三婶明显是很不愿意苏敏嫁进去。
  就是苏敏救了她的小儿子和两个孙子,她还是不愿意苏敏成为她的儿媳。
  虽然陆家家境好,但苏敏嫁进去未必能过得顺心。
  以前她想撮合陆建军和苏敏,那是因为苏敏身体没问题。
  但现在,不好生孩子,不结婚还行,结了婚就好像低人一等似的,总免不了要受委屈。
  在刘霞看来,苏敏当前最重要的不是结婚,而是趁着年纪小先把身体调养好。
  那次苏敏去县医院的时候刘霞和医生打听了,医生说苏敏宫寒,还营养不良,确实是会影响生孩子。
  而且她发育的也不好,不建议这个年纪就结婚,不说不好有孩子,就是有了孩子,大人也很难健康的把孩子生下来。
  但是苏敏调养几年,到了二十五六再要孩子,应该就没问题了。
  可你十八岁嫁人,到了二十五六,七八年没孩子,这乱七八糟的闲言碎语都能把人逼疯。
  嫁了人过得不如意,心情不好反而还要拖累身体呢。
  那还不如先养好身体,等将来再找一个喜欢苏敏的小伙子处对象。
  在刘霞看来,陆建民就不错。
  虽然他没有他三哥那么多心眼子,但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好啊。
  就算没有陆建民,那还有男知青嘛。
  男知青结婚比较晚,就像现在和苏敏差不多大的周康啊,郑卫民啊,还有新来的刘红军啊郑爱国啊,他们总有是二十三四结婚的吧。
  她是真觉得苏敏先不结婚比较好,现在有着陆家这恩情,让他们帮着办什么事儿不好。
  就是去读个大学也不错啊。
  大学毕业,再分配个工作,正好苏敏也二十三四了。
  那个时候找个大学同学也可以。
  选择未必不如现在多。
  刘霞见苏敏也不想嫁,就问她:“你想要我怎么帮你?”
  苏敏赶紧说:“你快去陆家,就说我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打算。我救人那是见义勇为,不求回报的。你让陆建军别来求娶我。”
  说着苏敏都想捂脸:“天啊,这件事真的实在是太尴尬了。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这种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的段子啊。”
  小说里苏婉逼着陆建军娶她,但因为她只是苏敏后妈的女儿,陆建军自然不会答应。
  可现在,陆三山陆队长,陆建军的亲爹逼着陆建军娶她,而她又刚刚救了陆建军的亲弟弟和亲侄子们,陆建军很有可能无法拒绝。
  苏敏先是同情了一下陆建军,又接着同情了一下自己,我这行情是差到什么地步了啊?
  怎么人家报恩第一反应就是把她娶回家呢?


第50章 
  陆家; 苗翠花正扯着嗓子喊:“不行,我绝对不能让我三儿娶一个不下蛋的母鸡,我绝对不答应。”
  陆队长也在沉默的抽着旱烟。
  平心而论,苏知青可以说在女知青里是最能吃苦的一个,脑子机灵,为人也正派。
  要是身体没问题,那和自家儿子是最般配不过了。
  但是她不好生养; 这一点对于陆队长这个自小被他爹灌输只有生了孩子; 陆家的根才不会断的人来说,实在是个大问题。
  陆家人丁兴旺; 就算是建国之前,那样动乱的环境里,家里的长辈还是互相帮衬着把他们拉扯大了。
  到了六零年,苦日子又来了; 他的亲兄弟; 堂兄弟; 每家都有没了的孩子。
  就连他家; 虽然没有到了断粮的地步,但到了后头村里就有些乱了。
  没粮的担心明天就会被饿死; 有粮的担心明天粮食就会被人冲进来抢光。
  就算他们陆家人多,他手里还有木仓; 但也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
  担惊受怕中,翠花也流了一个女儿。
  没了这个女儿,她对陆向红就更疼爱的厉害了。
  他们家男孩的名字一向都是国; 党,军民。
  一家也生不够四个男娃。
  就像他家老四,生了四个,最后只有卫国和卫民活下来了。
  卫民的两个哥哥全是那几年没的。
  小孩不够吃,身体养不好,病了没法治。
  村里有几户人家,那几年后儿子都没了,现在也绝户了。
  陆三山儿子多,他也没想着要让儿子和他似的每人再给他生五个孙子。
  但每家最少得有两个儿子吧。
  陆建军自己最有本事,他大哥二哥当兵是出息,去了部队上也全是自己往出拼。
  但最开始进部队还是家里出的力。
  可他三儿子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进的厂子,这在整个公社都是独一份儿。
  陆三山对这个儿子期望极大,盼着将来他能当个厂长,副厂长的。
  现在要让三儿子这辈子都没后,他心里是不愿意的。
  可是苏知青不仅救了他小儿子的命,还救了他的大孙子和二孙子。
  而且他儿子还在那么多人面前轻薄了苏知青。
  自己总得给人家一个交代吧。
  所以他就做了这么一个决定,还让卫民家的去打探打探苏知青的想法。
  陆建军沉默着,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想娶苏知青,但人家苏知青可没想过和他处对象。
  苏知青拼着命救了三个小的,自己还非要娶人家,在爹看来这件事是报恩,估计苏知青觉得这是在侮辱她的人品呢。
  可自己不娶吧,那件事已经发生了,那么多人都看见自己亲苏知青了。
  那些背后议论他陆建军去了厂子里也听不见。
  苏知青总是要上工的,到时候别人就会说苏知青被人亲了,不清白了。
  或者笑话苏知青被人亲了,那个男人还不负责,她是个没人要的可怜虫什么的。
  这些话一次两次按着苏知青的性格必然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可日子长了,闲言碎语多了,听着也难免觉得心烦。
  陆建军真想回到过去给自己一个巴掌,自己那个时候怎么就急傻了,都没有看看苏知青是不是闭过气去,直接就给她渡了一口气。
  不对,要是真能回到过去,他要先给陆向红一个巴掌。
  让她撺掇着三个孩子去河里抓鱼,家里就欠她那一口鱼肉吗?
  差点没让三个孩子和苏知青都没了命。
  陆大嫂和陆二嫂彼此看了一眼。
  刚才公公说让建军娶苏知青这事儿的时候她们都很惊讶。
  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不说苏知青是救了三个孩子,只说她还和建军有了肌肤之亲。
  两个人都嘴对嘴了,这建军要是不娶人家,那就是耍流氓,这耍流氓是要判刑的。
  甚至严重的要被枪毙呢。
  于是两人私底下商量了一下,这会儿就让建民还有知道消息赶来的孩子姥姥姥爷,舅舅舅妈们去陪着三个孩子,她们就来找公爹陆三山了。
  她们问陆三山:“爹,您真决定让建军娶苏知青了?”
  陆三山没有理会叫骂的苗翠花,说:“嗯,大男人敢作敢当。”
  陆大嫂就说:“爹,既然您决定了,我和老二家的就想和您商量个事儿。”
  “说吧。”
  陆大嫂就说:“爹,苏知青身子不好咱们全村子的人都知道。但现在她救了大毛二毛一命,可以说要是没有苏知青,三个孩子估计已经……”
  说着陆大嫂就后怕的流出了眼泪。
  她男人在部队里,只有儿子和她相依为命,可这么一眨眼的功夫,这孩子就在鬼门关走了一趟。
  要是没有苏知青,孩子出了事儿,她们也活不下去了。
  于是就说:“爹,我和老二家的商量了一下,要是建军要娶苏知青,就把大毛和二毛过继给苏知青。苏知青救了他们的命,他们认苏知青当娘这也是应该的。”
  陆建军是知道两个嫂子有多看重这两个独子,忙说:“嫂子,你们可不能这么冲动啊!”
  这孩子过继出去,那就是别人的儿子了。
  要是真过继过来,以后两个嫂子指不定怎么后悔呢。
  陆三山也发话:“你们先别操这个心。就是过继,那也是等建军三十了,苏知青还没生个孩子,那再考虑过继。再说除了你们家,我们老陆家人多着呢。有的人家孩子多的实在是养不起,到时候挑一个过继一个也成。”
  陆建军:这怎么都考虑到以后孩子的事情呢。你们就没想过人家苏知青很可能根本就不会答应这件事吗?
  再说他要娶苏知青,也不愿意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娶。
  好像他娶人家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做出了多大的妥协似的。
  又好像苏知青靠着这大恩嫁进他们家似的。
  他要是娶苏知青,也要把话说的明明白白的。
  他是喜欢苏知青这个人,没有什么恩情不恩情的考虑。
  苏知青救了三个孩子,他感激的不得了。
  但他娶苏知青,只是因为喜欢她。
  自己不能让爹妈看不起她,不能让其他人都看不起她。
  苗翠花走到陆队长跟前:“不行,不管你怎么想的,我不能娶这么一个丢人的儿媳妇。”
  陆三山叹了口气:“在整个大队,还有人比你闺女丢人吗?你还是先想想她该怎么给嫂嫂们赔礼道歉吧。”
  中午从河边回来,把三个孩子哄好后,陆大嫂和陆二嫂就把陆向红打了一顿。
  陆家两个嫂子平时也都是讲理,要脸面的人。
  她们嫁的好,男人是军人,虽常年不在家,但军人家属这个身份很受人尊敬。
  公公和三个小叔子也都好相处。
  自嫁进来,她们两人孝顺公婆,对小叔子小姑子也好。
  但人都是有底线的。
  今天这事儿陆家两个嫂子想起来都还是浑身发软冒冷汗。
  还好孩子没事,要是孩子有个万一,她们,她们拼着进监狱被木仓毙的后果也要和陆向红同归于尽。
  陆大嫂还好,她从没和人动过手,就是打陆向红,也只是瞎打一通。
  陆二嫂就不一样了,她本来就泼辣,从小和男娃子打架打大的。
  儿子是她的心头肉。
  陆向红差点害死二宝,这简直是直戳陆二嫂的命门。
  她又是掐又是踹,把陆向红打的鼻青脸肿。
  头发都被拽掉不少。
  甚至好几回她都要掐着陆向红的脖子说要把这个祸害掐死。
  还是她娘家人拦住了她。
  作为父母的陆三山和翠花婶子,也只能看着自己闺女被她大嫂二嫂打的嗷嗷叫。
  他们这会儿根本不能插手,不然就真寒了两个儿媳妇的心了。
  何况两个孙子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妈都在,他们总得给亲家一个交待。
  就是最疼陆向红的翠花婶子都没说让两个嫂子原谅这小姑子的话。
  只是放话说,自己当以后就没这个闺女,
  陆队长又说翠花婶子:“你也别破罐子破摔。唉,她真是除了惹事什么事情都不会做。”
  翠花婶子不说话了,这件事要是追究源头的话,自然是怨她的女儿陆向红。
  陆向红下了半年的地,比以前强了点儿,虽然回了家还是不干活,但好歹会干地里的活儿了。
  苗翠花还觉得她改好了,正想着劝劝陆队长,开始给陆向红相看吧。
  闺女到了年纪,总是要嫁人的啊。
  经过这半年,之前发生的事儿也过去了。
  既然向红改了,那她的哥哥嫂子就不该还揪着当初陆向红偷了建军建民的布票和钱还冤枉大毛二毛的事不放了。
  翠花婶子正打算摆摆当娘的架子,让他们原谅向红。
  至于老大家和老二家说的以后不和向红交往的事情自然也不做数了。
  现在虽然不少人知道向红毛病不少,可就冲着娶了她有四个有能耐的哥哥,照样求娶陆向红的人不会少。
  可今儿这事之后,老大家和老二家不会再有原谅向红的余地了。
  以前那毕竟只是冤枉孩子,这回直接害的三个孩子差点没了命。
  苗翠花疼陆向红,但也不是不疼小儿子和大孙子。
  她的女儿差点把三个孩子害死,想起来她就气得发抖。
  看着三个哭成一团的孩子,她都觉得自己没脸见人。
  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才把女儿教成那个样子?
  以前她总觉得陆向红长大就懂事了,可她十三岁不懂事,十五岁不懂事,十七岁不懂事,现在十八了,怎么还是不懂事呢?
  她哄着三个孩子去河里摸鱼就够胡闹的了,没想到在她大嫂问的时候还胡说,说孩子在屋子里玩呢。
  要是她早一点说实话,三个孩子何至于受这样的罪?
  苗翠花实在是想不通陆向红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总不能把她打死吧。
  经过这事儿,陆向红和哥哥嫂嫂们的情分是彻底没了。
  刘霞进门的时候见陆家静悄悄的,推门进去,没想人还挺多。
  除了三个小的,陆建民还有陆向红,其他人都在。
  她也没磨蹭,直接把苏敏的意思说了,说苏敏觉得自己年纪小,不考虑结婚。
  陆队长就说,那可以让陆建军等她几年。
  刘霞就说苏敏并不打算嫁给陆建军。
  陆建军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个什么感觉,说他没期盼苏知青答应这桩婚事,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他不想就这么娶了苏知青,一点儿也不庄重。
  但心里还是想着万一苏知青也喜欢他呢。
  果然他还是想多了。
  苗翠花咕哝了一句:“就她个不下蛋的母鸡,还瞧不上我们家建军?”
  陆队长瞪了她一眼,既然苏知青不同意这件事,那再让陆建军娶人家那也说不过去。
  就说:“好吧,那就当此事没有发生过吧。至于苏知青,明天我们一家会去知青点好好感谢她的。这个她就不能再推辞了。”
  陆家送谢礼那都是苏敏该得的,刘霞自然不会帮她把这事儿推了。


第51章 
  可以说; 苏敏不仅是救了陆家三个孩子,更是救了陆家整个家庭。
  如果建设,大毛二毛真的出了意外,这个家,可真就是散了。
  陆家给很是太丰厚了,陆队长不仅给了苏敏三百块钱,还给了她一堆布票; 另外有一个看着挺神秘的小布包。
  刘霞说; 三百块陆大嫂出了一百,陆二嫂出了一百; 陆队长出了一百。
  听刘霞说本来陆家两个嫂子打算一人出八百的,这几乎是她们所有的积蓄。
  只是这个年代八百实在是太多,苏敏一个知青让人知道手里有一千六百多块钱,也不是什么好事。
  最后还是给了苏敏三百。
  三百块钱; 这简直就是天降横财啊!
  虽然可能对陆家来说这笔钱不算多。
  陆建民现在也转正了; 他和陆建军的工资差不多; 估计都是二十五到三十。
  三百是他们一年的工资。
  至于部队里的陆家老大和老二; 工资绝不会低于这个水平。
  可对苏敏来说,这就是巨款; 巨的不能再巨的款了。
  而且刘霞不知道的是,那个神秘的小布袋里竟然放着一条大黄鱼。
  这个大黄鱼收的苏敏心惊。
  苏敏听说过陆家陆建军他爷爷那辈是跟着他叔爷爷一起做买卖的。
  后来挣的钱都拿来养活整个陆家一大家子。
  到了划成分的时候; 也是因为陆家人口多,孩子多,明面上没什么产业; 资产很少。
  陆建军领头做生意的叔爷爷那家划成了中农,其他几家是贫农。
  刘霞说过陆建军爷爷也就是她婆家爷爷很有能耐。
  陆三山陆队长虽然不是长子,但因为最像他爹,他们那房老人还是跟着陆队长一家养老的。
  现在看来,这小黄鱼估计就是陆建军爷爷留下的。
  这可是实打实的金子啊,分两还不少。
  除了这些,陆建军也给了她一个小盒子,说里面是他这个当哥哥,当叔叔的给的谢礼。
  苏敏照单全收。
  她是真差点没命了,她的一条命怎么也值这些钱。
  救人的时候没想着要让人家报答什么,就是现在苏敏也没想过要对陆家人提什么要求。
  但谢礼就完全不必推辞了嘛。
  等陆家人表达了感谢,离开了知青点。
  苏敏就拿出自己缝好的小钱包,把小黄鱼和一堆钱塞进去。
  真的是一堆钱,这个时候人民币的最大面额好像就是十块。
  三百块就是三十张钱。
  苏敏握着着么多钱感觉自己没出息的手抖。
  还是赶紧去县里把钱存银行吧,这么一笔钱她放身边很不踏实。
  至于小黄鱼,也得贴身放好。
  她又拿出一个小布包,把票都放进去。
  这票种类很多,粮票布票肉票油票鸡蛋票糖票肥皂票手纸票好几种。
  竟然还有一张布鞋票。
  布鞋,这是一种多么奢侈的鞋子啊。
  苏敏默默的决定要给自己买一双穿。
  她真的不想再穿千层底了,脚底太硬,走路一久就磨的脚疼。
  至于陆建军送的小盒子,是个正方形的盒子。
  苏敏打开,哇哦,里面是一只手表。
  一只手表!
  苏敏把手表移到卫国眼跟前,卫国是姑娘们里面最有见识的。
  苏敏问她:“卫国,这表贵吗?”
  卫国的表情很微妙:“贵。”
  苏敏小声问:“大概?”
  卫国:“一百二。”
  苏敏吃惊:“这么贵?”
  卫国解释:“手表本来就贵,最便宜的也得五六十,七八十。何况这还是上海牌的。”
  苏敏有些戴不下去了。
  在苏敏看来,这样儿的手表用以后的钱买,都花不了一百二。
  抛开品牌附加价值,百元的手表质量也很好。
  在这个年代买个手表真的好不划算啊。
  没想到韩奋起还是个土豪呢,因为他是未婚知青里唯一一个有手表的,他是知青点的报时器。
  卫国突然又说:“这样的女士手表可不好买,就是市里的百货大楼都不一定有货。”
  苏敏突然就听明白了卫国的言下之意,这个手表很不好买,而且它还是一只女士手表。
  自己是昨天救的三个孩子,怎么今儿陆建军送的谢礼是一只女士手表呢。
  这市里都不一定能买到的手表,陆建军买来一定有一段时间了。
  但他放着没有送出去。
  现在,手表到了自己手里。
  苏敏忍不住开始多想。
  在之前,陆建军就托陆建设把他整理好的高中笔记送来了。
  陆建军不愧是学霸,看了他的笔记学习比自学有用的多。
  之前陆建军说要借他笔记,苏敏本来以为陆建军是要把他念书时候做的笔记给她。
  没想到陆建军竟然是重新做了一份。
  这可是高中两年所有科目的笔记啊。
  就算陆建军再学霸,这份笔记写起来也不一定轻松。
  至少花费的功夫一定不少。
  陆建军是这样乐于助人的人吗?
  苏敏不知道。
  她有时候希望他是,有时候又不希望他是。
  这会儿,他又送了苏敏一只手表。
  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三转一响,这是七八十年代在城里求婚都极有诚意的聘礼。
  陆建军没把这手表留着娶老婆用,怎么反而送自己手里了。
  苏敏看了一下卫国,然后干巴巴的说:“那个,你别多想。”
  卫国笑了一下:“好,我不多想。”
  苏敏想了想还是觉得自己得把这只手表还回去。
  不止手表,还有买水壶的那一百块钱也可以提前还了。
  不然事情就显得很怪了,总让她有种陆建军在追求她的感觉。
  这一定是错觉,这一定是错觉。
  平白无故的,陆建军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啊。
  这手表价值太高。
  那三百块钱苏敏都贴身装着了,手表也只好先贴身戴着,她把衣袖拉下来,希望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吧。
  等吃了中午饭,苏敏就去了陆家。
  先是看了看三个小孩。
  又趁机和陆建军说:“你出来一下。”
  陆建军早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出,他昨天晚上回厂子里取了手表,就是想今天送出去。
  按着苏敏的性格,她发现谢礼是手表后一定会私下找他。
  陆建军也想和苏敏谈一谈。
  虽然昨天那事,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没什么事儿。
  但陆建军还是免不了觉得世事无常。
  要是当时苏知青出了意外,他想自己可能要后悔一辈子,也要恨陆向红一辈子。
  有些话,他还是该说出来,有些感情,也该表达出来。
  陆建军出了院子,就见苏敏正在门口站着。
  他就和苏敏说:“跟我来。”
  说着走进陆家老二的院子里。
  他轻声和苏敏说:“建设在老屋,大毛二毛在大嫂那里,二嫂也在大嫂那里。按着二嫂的性格,她这会儿恨不得时时刻刻都盯着二毛。所以我们可以来这个院子里说话。”
  苏敏跟着他走进去,陆建军把半开着的大门掩上。
  苏敏有些尴尬的靠着墙,把手表从手腕上取下来。
  手表盒子有点大,不太方便拿,可以以后再还。
  她把手表递给陆建军:“喏,还你。”
  陆建军不接。
  苏敏坚持:“快拿住。”
  陆建军这才接过来,手表上还有着苏敏的体温,陆建军不自觉的把手表握在手里。
  问她:“为什么不要?”
  苏敏看他:“你在装什么傻?这么贵重的东西我怎么能收。对了,还有一百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