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陆建军还是京大的学生,他不管做什么都有前途。
为了挣钱放弃了体面的工作,肯定会有闲言碎语。
苏敏就是怕陆建军不想让她这个做妻子的没面子,有一个当个体户的丈夫,然后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业。
陆建军点头:“好,我记住你的话了,等我毕业准备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会慎重选择。”
苏敏又点了点陆建军的脑门:“还有,你去读大学,要和女同学们保持距离,晓得不。”
陆建军抓住她的手,亲了一下:“放心吧,我都已经是成了家的人了,家里又有你这样漂亮的老婆,怎么会去喜欢什么女同学。”
苏敏是相信陆建军的,但是怎么说呢,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人眼光好,瞧中陆建军。
大概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苏敏是觉得陆建军哪儿哪儿都好。
要是万一有别的女同志也发现了陆建军的好,主动缠上去呢。
苏敏逗陆建军:“真不会喜欢上别人啊?你看我,念书不行,性格也犟,没什么情商,不会来事儿。你要是遇上那种不仅考上了京大,还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是不是会嫌弃我啊?”
陆建军说:“我就是喜欢你的性子才和你处对象的啊,除了你,我谁也不喜欢。再说我要真喜欢八面玲珑的当时就和沈知青处对象了。”
苏敏哼了一声:“那不一样,沈月那是不喜欢你,只是看上了你的身份。不说远的,就是搁现在,眼瞅着知青回城不像以前那么难了,沈月要是未婚,你也未婚,但你是京大的大学生,沈月都未必会嫁你。”
“这我当然知道,京大大学生的名头虽然好,但我毕竟只是个学生,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也说不准。自然比不了已经奋斗有了成就的人保险。”
“你倒是想的明白,算了,不说这些了,反正陆建军你记住,去了学校和异性保持距离。我相信你不会沾花惹草,但同时我也希望你不要做那惹来落花的无情流水。”
陆建军看在苏敏浑身醋味的模样,赶忙保证:“好好好,我听你的。你呀,今儿是不是吃饺子的时候蘸醋蘸的太多了,瞧这酸的呀。”
“没办法,谁让我稀罕你呢。”
大年初一一早,陆建军起来给苏敏煮了饺子吃,就带着她大包小包的回大队。
陆建军结了婚,就要领着新媳妇给亲戚们拜年。
眼看着陆建军和陆建民就要有大出息了,家里亲戚对他们两个格外的热情。
尤其是陆建军那更是好听的话儿不停的往出冒,这个夸了那个夸。
看着陆建军的通知书到了,同样报考了京大清大的苏敏却没个消息,众人都知道苏敏这是没考上。
不过大过年的,也没人没眼色的问苏敏是不是真落榜了,或者问陆建军去念大学了那作为妻子的苏敏该怎么办。
倒是苗翠花叹了好几回气,想对苏敏说什么,都被陆三山瞪回去了。
苗翠花和陆三山都不知道苏敏要去考电影学校,陆建军也没和他们说。
他娘一知道那全村都该知道了,到时候七大姑八大姨的全来找苏敏瞎打听。
苏敏没好好填志愿,这话说出去村里人也只会觉得是苏敏没考上,好面子才故意找的借口。
要是再让他们知道苏敏去考电影学校,万一又没考上,这些人指不定说什么呢。
陆建军可不想让他们同情苏敏,苏敏也不需要这些惹人心烦的同情。
陆三山只以为苏敏今年没考上,打算明年继续考。
苗翠花却和陆三山商量让苏敏趁着陆建军没走争取怀个娃,到时候陆建军不在,她这当婆婆的也能帮着照顾。
陆三山知道苏敏心气高,肯定不愿意耽误复习的时间来怀孕,而且万一真怀上,那下回高考可怎么参加?
要是考上又怎么去念书?
不看大队的沈月沈知青,那还没确定能上大学呢,为了不让肚子里的孩子拖累她,不也是直接就去医院把孩子流了。
苗翠花却觉得陆建军已经够出息了,作为他的妻子,苏敏的首要任务就是给陆建军留后。
去年结婚的时候苏敏自个儿说了,她的身体好了很多,虽然还有些宫寒,但不影响生育。
既然如此,那苏敏就应该先生孩子。
至于考不考大学的,家里已经有陆建军这个大学生了,当媳妇的是不是大学生也不重要。
陆三山知道苗翠花的想法说出来陆建军和苏敏不仅不会听,说不准还会落下埋怨,就警告她不要瞎说。
苏敏也当没看见公公婆婆的眉眼官司,只规规矩矩的给他们拜年。
苏敏给公婆嫂子问了好,陆建民,陆向红和三个小豆丁也和苏敏问好。
陆向红现在看上去变了,整个人感觉文静了很多,不像以前那么张狂了。
苏敏给了三个小孩一人一块钱,还把年前特意给他们买的大白兔拿出来。
苏敏只买了三十颗大白兔,一个小孩十颗。
苏敏和他们说:“记得,从初一开始,一天吃一颗,吃到初十。不能一下全吃完,会坏牙的,记住了没。要是乖乖听话话,我下回还给你们买。”
三个小孩迫不及待的塞嘴里一颗糖,异口同声的说:“记住啦!”
苏敏是新嫁妇,结婚第一年,按着习俗陆建军要领着苏敏把亲戚家全走一遍。
这可是个大活儿,叔叔伯伯,姨妈舅舅,苏敏都笑僵脸了。
众人也都大方,这家给一块,那家给五毛的。
一个年下来,拜年钱苏敏都有二三十了。
这可真是积少成多啊。
过了年陆建军就要去北京,苏敏也要跟着一起去。
她已经和学校的校长谈过了,说打听到七八年春电影学校会招生,她要去试一试。
学校的校长挺支持她的。
还说苏敏的工作还是给她留着,要是苏敏考上了,再商量工作的事情。
出了正月,录取通知书邮局派送完了。
没有收到通知书的就是没有考上。
苏敏理所当然没有考上京大清大,刘霞朱红同样也落榜了。
就连沈月,为了上大学打了胎,也没有考上。
倒是李大强收到了通知书,好像是他老家挺有名的一所大学。
陆建军买的是二月二十三号的车票,正月十七。
他在家过完了元宵,就要坐火车去北京了。
过了正月初八,苏敏就开始收拾行李。
光是看着两床被褥苏敏就觉得发愁。
她这辈子还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坐过火车,实在是不知道这被褥该怎么带。
陆建军说苏敏瞎发愁,这包起来上火车就行,有什么好愁的。
陆建军觉得很寻常的事情在苏敏看来真是困难重重。
苏敏懒得理他,继续收拾东西。
这家里值钱的东西其实不多,最贵的该是自行车和收音机,手表。
至于缝纫机,陆建军七五年买的那台直接放老家让他娘和两个嫂子用了。
有了缝纫机,她们做衣服也更方便些。
去年他们结婚的时候,苏敏再三说她不要缝纫机,因为她不会用,也不想用。
所以陆建军也没买新的。
自行车呢,陆建军一辆,苏敏一辆,苏敏的自行车送回老家了,可以让大嫂二嫂学着骑。
而且这自行车偏小,算是女式自行车,家里三个孩子也能试着骑。
至于陆建军的自行车,他是要带着去学校的。
苏敏觉得没必要,到时候直接坐公交就行。
陆建军却说有个自行车方便他随时随地能去找苏敏。
收音机也是要带去学校的,听新闻正好。
手表就在苏敏手腕上带着。
至于陆建军和苏敏保证过的磁带机和电子表,现在还没有踪影。
陆建军觉得对不起苏敏,这两样真不太好买,这小两年时间了他都没寻摸到出手的人。
苏敏觉得没个什么,这本来就是她和陆建军之前的小情趣,至于随身听磁带机,电子塑料手表,在苏敏看来都是过时的老古董。
尤其电子手表,仔细说起来还真不如她手上戴的这支好呢。
然后就是衣服什么的,这次苏敏只拿了冬天的几身,打算面试的时候穿。
考表演系嘛,当然要把自己拾掇的漂漂亮亮,精精神神的。
至于陆建军苏敏就把冬天春天夏天的没破的衣服全给他收拾上了。
破了的苏敏就全给陆大嫂陆二嫂,让她们给三个小子凑合做衣服穿。
因着陆建军和陆建民考上了大学,家里又有缝纫机,两个嫂子也忙里抽闲给他们一人做了一身新的中山装。
苏敏又拜托她们给陆建军做了三身秋衣秋裤。
背心内裤苏敏直接让陆建军自己去买。
毕竟按着她的手艺做来的贴身内衣肯定没有买来的好穿。
按着苏敏的生活习惯,她是觉得陆建军可以不拿衣服,等去了北京直接全买新的。
但这个年代的人节俭,要是到时候陆建军换的新衣服多,说不准还会被人说太浪费。
大包小包全收拾好,家里一下就空了很多。
苏敏说:“你下回回来就是暑假了,要是我也考上了,那咱俩说不准暑假也不回来。那咱这房子怎么办?”
“哦,对了,忘了说了,卫民堂哥说他想租咱这房子。你也知道,他现在是司机,方便淘换东西。他弄回来一些不要票的带回老家吧,容易被眼尖的人看见。尤其是他娘,我四婶。她是长辈,是亲妈,要是非拦着卫民堂哥说要看他带回来啥,你说该不该给她看。”
“当然不给啊,刘霞婆婆就是一个偏心眼的老太太,要是她看见了肯定会当成把柄,要挟刘霞他们的。”
“所以卫民就想着租咱家的房子,也有个地方放东西。我当时说考虑考虑,这事儿得和你商量。”
苏敏觉得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要是陆卫民时常过来,还能顺便扫扫灰,去去尘,就说:“那就租给他吧,至于租金,也不能不要,免得家里其他亲戚知道了,都想来占占便宜。也不能要的太多,我没和你处对象之前刘霞可是帮了我不少忙。”
“嗯,行,咱们一年要三十,到时候只租给他客厅那间,那间也有床,他要是想住也能住。至于咱两这卧室就不往出租了。不过得把钥匙给他,让他记得帮咱们通风。”
作者有话要说: 我…无债一身轻啦,开心。
至于前头两个周末的双更这两天再慢慢补。以后更新时间还是下午三点吧。
第70章 02 20 21
帝都; 陆新国看着手里的信,气的喊:“娟子,给大洋二洋大妞打电话,让他们过来一趟,还有,大洋二洋的媳妇也给我滚回来。”
刘娟赶紧走到他跟前,见他手里这信是老家寄来的; 忙问:“怎么了?是老家出什么事了?”
刘娟不识字; 就是念了扫盲班,也是囫囵吞枣的。
“什么事?丑事!大丑事!我的老脸都让老大家的给丢尽了。你知道这信里写的啥!大哥老三家的建军建民考上大学了。建军考的还是京大; 他考了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刘娟一听这是大喜事啊,怎么老头子一肚子火?
“诶呀,这不是好事嘛; 你虎着个脸做什么。还好咱们当时听到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 赶紧让老大家的写信寄回老家通知一声。我还跟着咱隔壁的陈悦妈去废品站弄回来不少书; 我也不知道那书有用没。反正陈悦妈说有用; 我就全淘回来了。都一并让老大家的给寄老家了。你看,肯定是我寄回去的书用上了; 不然哪能考这样好的成绩啊。哈哈,等建军来北京念书的时候让他好好谢谢我这个五奶奶。”
陆新国气的说:“谢你个甚; 人家不埋怨咱们就是好的了。”
刘娟让他这话给说的迷糊了:“你这是什么意思,咱老陆家的人是那种良心狗肺的吗?你看看,大房的建国; 建党,护军,二房的敬国,三房的念党,四房的志国,这六个娃子全在部队当兵。虽然因为个人能力的问题,职位有高有低,但却没有一个惹是生非过。当初你说了,你有四个哥哥,这哥哥们对咱家有大恩,你能帮衬着每家送一个去当兵。可你也只是送进去,也都是当个普通的小兵,至于其他的咱也没再帮过什么了。这几个娃呢,也从来没说过靠着你的名头做什么事。不说惹麻烦了,就连他们同个寝室的战友,估计都不知道他们有个五爷爷是laogeming。怎么你见人家建军考上京大,就觉得人家是白眼狼啊,你是不是眼红大哥的孙子是大学生。你要是羡慕,就让你的大孙子也给你考一个京大长长脸啊。”
说着刘娟感叹:“咱家孙子一个十五,一个十二,要是从现在开始好好学,说不准也能考上大学。”
陆新国说她:“你想的倒挺美的,唉,这事真是让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丢脸呐丢脸。”
刘娟问他:“到底怎么了?你给我说清楚啊!”
“还能怎么了,当时老大老二不在家,我就让老大媳妇给老家写信,把恢复高考的事情告诉老家的人,我想着咱家那么一大家子人,总有会念书的。还有你买的那些书,我都让她寄回去了。这信,还是我口述,老大家的手写,写完了我让她寄的。可谁想到,老大家的在糊弄我。我八月五号写的信,就想着家里的娃能比别人提前知道消息,早早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考的好点。可哪想到,老大媳妇竟然没有把信寄出去!”
刘娟一听吓了一跳:“这,不会吧?这么大的事情老大媳妇她竟然敢不听你的话?”
陆新国哼了一声:“有什么不敢?我是个师长,还是个退下来养老的师长,她爹也是师长,还没退呢,哥哥又也是团长,我怎么能和人家比。”
说着他拍拍手里的信:“你看着三山这信,这信里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他家建军能考的这么好,是因为他当司机的时候路过北京,正好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回去就把工作让出去,一心复习。要是三山收到咱寄的信和书,还能不在信里写一笔,感谢感谢。唉,要是我那信寄出去,建军说不准就不是全省第二,而是全省第一了。”
刘娟一听也有些生气:“这,这老大家的做的这是什么事儿啊,你说咱就在北京,你好歹也是消息灵通的那拨人。这恢复高考了咱都没提前往老家说一声,这么大的事儿,说不准老家的人还以为咱么故意不说,就怕家里有晚辈考上北京的大学来投靠呢。”
刘娟越说越气:“当时大洋三岁多,二洋不到两岁,妞儿刚出生,你突然和我说要出去拼一拼,给全家拼个出路,然后就一去不返。那时候四二年,小鬼子那么猖狂。咱爹,咱大伯二伯全死了。要不是有四个哥哥护着,我领着三个娃,孤儿寡母的怎么可能活得下来。这份恩情,这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的。”
说着刘娟转身到了客厅:“我现在就去给大洋打电话,我倒是要问问他,还记不记得他五岁的时候发高烧,他大伯明知道城里有ribenren,还是背着他进城看大夫。结果正好碰上小鬼子,给人家跪着磕头,肩膀上还被捅了一个血窟窿,这才捡回来一条命。现在倒好,他发达了,娶了个娘家有权有势的老婆,就开始嫌弃老家的穷亲戚了。也不想想,要是没有老家的人,他陆大洋能不能活下来。”
她真是越说越气,想着以前的苦日子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再说我这是帮衬老家什么了?我又没逼着他们出钱,我花我的钱,难道还不行了?我只是寄几本书,想着给小辈们一个出路。”
刘娟哽咽着给三个子女打电话,儿女们只听着老娘哭,也不说是什么事儿,就让他们赶紧回来。
三个人都吓得要死,赶忙喊上老婆孩子往回赶,就怕家里有什么大事。
陆新国看着大儿子大儿媳,二儿子二儿媳,闺女女婿还有大外孙,先说他外孙:“你念高中的人了,不在家好好看书,跑过来做什么。”
赵红日凑到他姥爷跟前:“姥爷,你别发火,我是看我妈那么着急,这不是怕您和姥姥有什么事儿嘛,就赶紧跟着过来了。”
陆新国说:“我和你姥姥好好的,行了,我和你妈你舅舅们有话要说,你快出去玩吧。”
赵红日不满:“姥爷,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你们说的事儿我也不会瞎往出说,干嘛非撵我走啊。”
陆新国不和他废话:“快走快走,大人的事小孩别搀和。”
赵红日不满,但也不敢不听他姥爷的话,只能磨磨蹭蹭的去找他的小伙伴了。
剩下六个大人,陆新国把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钱梅:“老大媳妇,你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陆扬新和陆萍没想到大嫂会做这种糊涂事,他们小时候是跟着大爷家的大伯过日子的。
当时大爷二爷还有他们爷没了,大爷家的大伯算是长房长子,主动接下照顾他们这一房的担子。
那个时候虽然穷,吃吃不饱,穿穿不暖,但陆扬新和陆萍却没怎么害怕过,因为他们知道虽然他们爹不在了,失踪了。
可是家里有四个伯伯,还有一家子能干活挣钱养家的堂兄。
只要有他们在,陆家就能撑下去,没什么好怕的。
可以说他们对老家人很有感情,尤其是大伯一家。
以前大伯没过世的时候,他们寄回去的东西都是直接寄给大伯,大伯从来不私藏,都是一分四份,四个伯伯都有。
后来大伯过世,他三儿子三山堂哥当了大队大队长,东西就给三哥,三哥也是按着大伯的规矩分。
可能老家人里也有爱占便宜想上门打秋风的亲戚,但是家里当家的几个伯伯,堂哥都不是糊涂人。
大嫂又何必狗眼看人低呢。
再说那书是妈去废品站买的,这消息也是很多人家都知道的,又何必做这种难看的事情呢。
不过这种时候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陆奋强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妻子。
大伯家大哥二哥都过于憨厚,大伯最喜欢机灵的三哥。
小时候大伯想私下另外再补贴他们家些东西,都是让三哥偷着给他,他再拿回家给娘和弟弟妹妹。
可以说,所有堂兄弟里他和三哥的关系最好。
他还记的三哥说过他家三儿子念书好,就是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当时知道恢复高考的事,他就说要给三哥写信。
是钱梅说爹娘已经让她写信回去了,他这才没写。
他问钱梅:“你是不是觉得要是不提前知道这消息,我老家的人就没一个能考上大学?到时候我们见老家没说上大学的事儿,自然也不会主动去问家里人考的怎么样,免得让人丢了面子。老家不好意思问我们怎么提前知道了高考恢复的事也不说一声,我们也不好意思打听老家孩子念书怎么样。就不会有人发现你在中间捣鬼。你真是有恃无恐啊,钱梅!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做不仅耽误了老家的孩子,还让老家的人觉得我们不想和他们交了,明明知道恢复了高考,也不说上一声。你究竟想干什么?”
钱梅还没说话,陆扬新的老婆就嘀嘀咕咕的说:“干什么,能干什么,大嫂不就是怕老家的人占便宜嘛。不说老家的人,就连我侄女想参加高考,我知道娘跟着陈悦妈去找书了,陈悦妈人家是大学生,知道高考用什么书。我就问大嫂寄书的时候记不记得有哪些书啊,大嫂就说不记得,还是一本都不记得。搞得我只能去问陈悦妈。”
“什么?还有这事儿?”刘娟惊讶。
孙爱花一向和钱梅处不来,明明大家不说祖上了,就说爷爷那一辈也都是村里种地的。
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的地还都是人家地主家的。
只不过她老家是陕北的,钱梅是北平的
可你北平的农民就不是农民了,北平的农民就比陕北的农民了不起啦?
钱梅整日说自己祖祖辈辈是北京人,是皇城根儿底下的人,一直都看不起她和小姑子陆萍。
甚至连爹娘也看不起。
孙爱花就说:“可不是,我就寻思,大嫂也是初中文化,怎么可能连个书名都记不住。这全记不住难得连一本也记不住?不过我毕竟是给我侄女找书,就没再多说这事。”
陆新国发话:“钱梅,你说,你搞得这一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钱梅没想着这事这么快就被揭穿了,她原想老家人能有什么本事,不都是种地的,这辈子也没机会来北京。
而爹娘呢,年纪也大了,身上毛病不少,就是想回老家身体也不允许。
至于陆奋强和陆扬新,部队里那么忙,他们要是有了假,也是能多陪陪爹娘就多陪陪爹娘。
至于陆萍,她都是嫁出去的人了,就是回老家也轮不着她。
所以她瞒下这事,也不怕被发现。
就是被发现,那也估计是三五年之后的事儿了。
反正爹娘也没几年了,等爹娘都走了,他们就不用再和老家那群穷亲戚来往了。
这个时候她也不能说自己把包裹寄出去了,但是那包裹给寄丢了。
按着她丈夫较真的性格,说不准会直接去邮局查。
她只能说:“我本来是打算寄的,正好遇上沈副师长的老婆刘护士长,听说他们家孩子也要高考,正愁书呢,就把书问我借走了。这沈副师长是奋强的上司,他家爱人想借书,我也不能拒绝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