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要布票?”朱红又问。
苏敏点头。
“那倒是挺划算的,这布做一身衣服还有富余的。”朱红说。
“我就是打算先做身衣服,余下的碎布都先打补丁上去。”
“嗯,这样也行,麻布虽然不好穿,但冬天穿外头也还成。不过苏敏你的手艺不好,到时候我帮你裁剪好,你自己缝就行了。”
苏敏也正发愁裁剪呢,她是真没有什么裁剪上的天分,准确来说她没有任何动手能力,不论是做饭还是做衣服她都不擅长。
而且这些事情都是得熟能生巧啊,她都没太多练习的机会。
虽然她缝也缝的不太好,走线什么的弯弯扭扭的。
但到时候沿着朱红给画的线缝总是能把衣服缝起来的。
这时朱红又把千层底拿出来,评价道:“这鞋做的不错。”
苏小云拿着草绳凑过来说:“哎,我们那儿差不多得一块钱一双布鞋。”
苏敏看她手里的东西,问:“你这是做什么呢?”
“编草垫子啊,朱红说现在还不冷,等下了雪这里能冻死个人。就是有炕后半夜火力不够也会冷。”
说着苏小云拍了拍炕:“我看咱们炕上铺的草垫子都压瘪了,朱红说那是你们去年编的。
往年过几天到了立冬你们也要开始编草垫子了,我以前没编过,所以提前学一学。”
苏敏一听眼前发黑,这还得学着编草垫子啊。
不只苏小云不会,她也不会啊。
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只能问:“小云啊,那你学了一会儿会了吗?”
苏小云挺得意:“那是自然,这东西编起来不难,就是磨手,磨的我都起了水泡了。”
说着还把手伸给苏敏看。
苏小云他们下乡的时候秋收都已经结束了,来了也没吃太多苦,所以苏小云的手还是白白嫩嫩的。
现在上面有几个水泡,估计她再继续编就成血泡了。
苏敏瞧了瞧自己的手,还好全是茧子,应该不会磨出泡儿来。
苏敏劝苏小云:“那你慢点编,别碰到水泡,又不着急。”
苏小云点头,放慢了速度。
苏敏趁机去瞧苏小云怎么编,然后在心里记住顺序,等会儿她就搂一点干草去茅房里偷着试。
苏敏正盘算的开心,苏小云又说出一个噩耗:“对了,大队长说让明儿进山检松子,现在再不捡就过时候了。”
苏敏不可置信的问:“之前大队长不说咱们可以歇两三天吗?”
苏小云说:“嗯,听说是大队长家的三儿子跑出了一个关系,能让市里糕点厂的人直接收咱们这儿的松子。到时候不仅会给钱,还能给点糕点呢。”
“真的?”这陆建军挺能耐的啊。
朱红说:“真的,大队长四儿子昨儿回来就是说这事情的,好像他家老三不好请假还是什么的。
以前可没特意组织人上山摘去松子,好不容易能休息那还是歇一歇好。
到了冬天地里的事情少了就得忙家里的了。趁着还不算冷该洗的都得洗,孩子们衣服小了也得缝,忙着呢。
再说山里有狼,有野猪,没个带木仓的去了多危险啊。而外头些的松果小孩们早捡光了。”
苏小云惊讶的问:“带木仓的?真木仓吗?”
苏敏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没想到朱红真的是说木仓。
“那是当然,咱村里有三把木仓呢,一把是在五队大队长手里,一把在六队大队长手里,还有一把在老钱叔手里。”
“他们木仓哪来的呀?”苏小云问。
“以前他们两个队长都是民兵团的,老钱叔那更是从战场上下来的。
每年冬天彻底闲下来的时候年轻男的们就会去山上狩猎,咱们都能跟着分些野味呢。”
苏小云听着都快流口水了:“真好啊,我好想吃。”
这么些天下来苏敏对苏小云也算了解,她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爱吃。
不过没想到陆建民回村儿是来帮他三哥传这么个消息。
她虽然今天走了那么长的路,累的要死。但是如果捡松果能换点钱她也是很愿意的。
最好人家糕点厂子还能多分给他们一些糕点吃吃。
到了第二天,苏敏他们就早早起来准备进山了。
这桩买卖虽然是陆建军介绍的,但山是两个大队整个村子的,松子自然也是属于两个大队。
所以最后两大队一起,将人先分成三大拨,三个有木仓的一人领着一拨人。
然后每拨再细分,一部分是专门捡松子的,这几乎都是女同志。
一部分是保护女同志们的,要小心她们别被蹿出来的什么野猪啊,蛇啊的咬一口。
还有就是专门捕猎的,既然已经进山了,那不趁机捞点油水怎么说的过去?
苏敏和许安安赵宁宁还有魏婷分在了一块儿。
苏敏和许安安都对另外两位避之不及,于是她俩走到了一起。
赵宁宁见状嗤了一声,魏婷倒是没吭声。
自从她来了之后想欺负苏敏来个下马威,不想被苏敏骂了一通后她就再没和苏敏说过话,看着苏敏就和看着空气似的。
苏敏自然也懒得理她。
不过意料之中的是魏婷和赵宁宁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正好让赵宁宁没工夫找别人麻烦了。
这也让知青们松了口气,不止是女知青,男知青们也很怕无理取闹的赵宁宁。
现在来了个半斤八两能和她互怼的也不错。
跟着人进了山,或许是因为相跟的人多,山里也不显得阴森。
偶尔还能看见蹿过去的野兔子。
这山里松树不少,树上结的,地上掉的都是松果。
山里的松树很高,有爬树厉害的上去打松果,底下的人赶紧捡,同时还要小心别被松果砸脑袋上。
有队长跟着,没人敢偷懒,都在乖乖的干活。
这批松子捡了两三天才算差不多了,最后算下来有一千多斤。
这可不是小数目,不过松果还得去壳,再炒熟然后烘干之后还得剥开,等单剩下松仁那这就不算太多了。
这些也都是社员们分工去做,尤其最后剥松子,剥的苏敏快哭了,不仅剥的手疼,你还只能剥不能吃。
大队长派了人盯着,就怕有人偷吃。
当然就算有人盯着偷吃的还是有的。
但大队长对自己儿子辛苦介绍来的这笔买卖看的十分重,但凡偷吃被发现第二次的这辛苦了两天的工分就都没了。
废这么多工夫,最后能有两百斤松仁也就谢天谢地了。
陆建军和人家厂子谈的是一百五十斤,第一次做这买卖得多给人家一些,最后定下得剥一百六十斤松仁。
那就先捡着大的松子取松仁。
剩下品质不好的松子那就按着成年人的人头数分,每个人都能分二三两。
不过很多人都舍不得吃,等着过年拿出来待客。
苏敏他们这些知青都没这打算,分到的当天就吃完了。
那么一点子嗑一会儿就没了。
但这么一点松子都吃的苏敏热泪盈眶的,也太好吃了叭。
第20章
除了松子,进山的人还猎到了野兔野鸡,苏敏都被分到了一小块野鸡肉。
大概够她小口吃五六口的。
但苏敏也还是很开心,当天就拿着小火慢慢烤熟了吃。
这是苏小云介绍的吃法,水煮的话又不能放知青们共有的盐,花椒,蒜。
可没这些那味道肯定不好。
也不知道是苏小云会做还是苏敏太久没吃肉了,反正这一小块肉她吃的很开心。
烤着肉,朱红还贡献了她藏起来的两个小红薯。
红薯是真小,就手指头那么长,烤一会儿就熟了。
烤肉加烤红薯,香喷喷的格外满足。
吃好了,苏敏也开始学着编草垫子了。
如苏小云所说,这活儿的确不难,但就是手酸。
不只是苏敏,知青们都开始编草垫子,为了冬天做准备。
这个时候秦静突然冲到苏敏他们屋子,哭着说:“快,赵宁宁和魏婷打起来了。快来帮帮忙啊!”
这可是让人不太意外,赵宁宁是个狗怂脾气,遇见人厉害她就怂下去了。
但魏婷怎么说也是赵宁宁之后来的,赵宁宁在心里觉得魏婷不敢对她动手,因为她是前辈。
可魏婷不是啊,她是会动手的。
魏婷打了赵宁宁,赵宁宁回过神儿来也打回去了。
她之前虽没有打过架,但女的们打架也就那么几招,不是掐就是拽,拽了衣服拽头发。
掐了手背掐胳膊。
卫国最先反应过来,和苏敏说:“你先去叫大队长,不然怕我们几个压不住她们两人。”
苏敏摇摇头,和朱红说:“朱红去叫大队长吧,我进去劝架,我手劲儿大,说不定能分开她们。”
众人也觉得有道理,毕竟苏敏是唯一一个把这两人都收拾过的。
进了赵宁宁她们的屋子,两人正打的兴起,你踹我一脚,我踢你一下,嘴巴里还叽叽咕咕的对骂个不停。
她们先在床上打的架,然后又从床上转移到地上。
所以铺盖床褥都被扫到地上了。
见苏敏她们进来,这两人看了众人一眼手里的动作也不停。
然后男知青们听见动静也进来了。
但屋里太小站不下这么多人,再说这两人打的衣服松松垮垮的,很容易就能看见肚皮。
甚至赵宁宁的衣服领子都被拉到了锁骨那儿,再往下就露点了。
这男知青们就不好拉架了。
男知青们就给了苏敏她们个靠你们了的眼神然后躲出去了。
苏敏她们得先把两人分开,不然大队长来了瞧见她们胳膊大腿的也不好。
于是苏敏去拉赵宁宁,卫国沈月和苏小云去拉魏婷,许安安这时也进来了,就帮着苏敏拉赵宁宁。
赵宁宁不甘心就这么停下,嘴里叫嚷着:“别管闲事,你们别管闲事,今天我一定要打死她。”
魏婷才不怂呢,她也回话:“来啊,你来啊,我还怕你不成。”
两人的架势都和疯婆子似的。
苏敏才不管,她趁机从背后架住赵宁宁,她个子比赵宁宁高几厘米,用力一提,就把赵宁宁拽到门口了。
她这操作把众人惊了一下,许安安忙抓住赵宁宁的两条胳膊。
赵宁宁怒的要蹬苏敏,但苏敏在她身后,架着她咯吱窝让她不好低头,她也就看不见苏敏脚在哪里。
好几次都蹬空,脚踹来踹去白费劲儿。
气的她张嘴就要咬苏敏的胳膊。
苏敏看见她动作,直接把她摔床上。
这一摔她就清醒一些了。
魏婷也被三个人按着,动弹不得。
但魏婷手里还有从赵宁宁头上拽下来的头发,脸上也被赵宁宁抓破了。
赵宁宁脸上有个巴掌印,胳膊上也有伤。
除了这些,她们的衣服也都被彼此撕破了。
这时候的衣服布料本来就不算好,还都穿了挺长时间,平时小心着才不会磨损,现在这样自然一撕就破了。
分开了两人,苏敏就问秦静:“她们是怎么打起来的?你要说实话。”
秦静看了看赵宁宁,又看了看魏婷,最后看向苏敏,这三个人她哪个都不敢惹,只能努力的客观的讲述这件事。
事情也简单,开始是她和赵宁宁魏婷三人说话,然后就说到收松仁上了。
一斤松仁能做十几斤糕点,把松果制作成松仁也废了不少功夫,最后定下是一斤三块五。
一百五十斤就是五百多,每个人都能分一块多。
而且队长说了,糕点厂有放旧的糕点,到时候每个大人都能分三两。
这三两糕点也值五六毛。
于是赵宁宁就开始夸陆建军能干。
但是上次陆向红不是来知青点,还特意到赵宁宁跟前说让她别痴心妄想,他三哥一定不会看上赵宁宁的。
当时魏婷他们新知青也已经来了,所以魏婷也知道这事情。
然后闲聊中魏婷就说了句能干又怎么样,反正人家又看不上你。
赵宁宁一听就火气上来了,直接就骂魏婷。
魏婷也不是好惹的,就和她对骂,骂着骂着两个人就大吵起来了。
秦静又拦不住。
然后魏婷直接甩了赵宁宁一个巴掌,赵宁宁被打蒙了,魏婷打了还不算,还在骂赵宁宁痴心妄想。
赵宁宁平时是欺软怕硬,但她是真喜欢陆建军,受不了别人这么说,最后就和魏婷打起来了。
苏敏:好叭,为了爱情而战嘛。
这时陆大队长也来了,他问两人打架的原因。
沈月抢先一步说:“没什么,就是她们两个闲聊着发生了口角,没控制住脾气就动手了。”
知青们都知道这事儿不能说实话,总不能告诉陆队长说她们是因为你儿子打起来的。
这让陆队长怎么处理这事儿。
就是打架的两个人也都闭嘴了,冷静下来也觉得自己丢脸了。
最后陆队长把两人都狠狠的说了一通,还让她们每人写三百字检查。
魏婷不清楚,但赵宁宁是那种看书就头疼的人。
知青们但凡有谁捧着书本她就阴阳怪气的说人家装模作样。
在她看来连看小说都是在装模作样,可见她有多么的不爱看书。
估计初中也都是在学校混着读完的。
但她现在还想当陆大队长的儿媳妇呢,自然不敢瞎比比。
魏婷同样不敢惹地头蛇的大队长,只能接受惩罚。
这一场架打的,脸上身上都有伤,衣服拉出了大口子。
最后还得写检查,到时候要在所有社员们面前一起读。
简直亏大发了。
估计赵宁宁和魏婷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连着好几天她们两个都脸色不好看。
第21章
冬天了,终于能清闲一点了。
知青们和老乡们不同,老乡们忙完了地里的活儿就还得忙家里家外的活儿。
趁着农闲,不仅得把家里来个大扫除,就是有嫁闺女娶媳妇儿的也都得趁着空闲的时间来办。
知青们没有那么多事情,一个个的窝在知青点,勤劳点的就拆洗一下被子,补一下旧衣服,做双鞋子。
或者趁着有时间好好的看看书。
知青们其实能看书的时间不多,平时上工,又忙又累。
忙完天色也不早了,村里可是没有电灯的,点着煤油灯看容易眼睛困不说还容易坏眼睛。
偶尔点点写写信也就完了。
要是真想看书那都是早上天一亮就起,趁着光亮读书的。
苏敏自从下了决心要好好看书后就是这么做的。
她们屋子里五个姑娘,每天朱红睡的最早,起的也最早。
苏敏就让朱红也把她叫起来。
她们两个起床了以后也都静悄悄的,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做针线。
开始朱红还挺好奇苏敏怎么突然又开始读书了。
是的,又,以前朱红刚来的时候苏敏也来了只有一年,那时候她就总是抽着空看高中的课本。
后来说看的差不多了,能自习会的都会了,不会的也没法子了,知青点的高中生本来就不多。
念书好的高中生也就更少了。
韩奋起他们说苏敏念书聪明,自学了也不比他们差。
苏敏可不像是原主那么学霸,她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咸鱼。
因为原主太过聪明,她遇到不会的问题还不能和人请教,要不然会被人怀疑这姑娘怎么突然变傻了这么多。
所以苏敏只能靠着自己的记忆硬啃高中的课本。
然后将课本看了一遍之后,她感觉自己也能马马虎虎,囫囵吞枣的看懂了。
但要做题什么的又下不了手。
苏敏只能借口想复习以前的旧知识,问刘霞借来了她小姑子小学初中的课本。
刘霞小姑子名叫陆小妞,还是上户口的时候起了大名叫陆云。
陆家人丁兴旺,男娃也多,各家过得也都不算太紧张,在整个村子里也算是好人家了。
但花钱送女孩子读书大部分陆家人都舍不得,不只是女孩子,男娃也舍不得。
在家下地最起码能把自己的口粮挣出来。
去上学要花钱不说,家里还得补贴那份口粮,这个年月就是口粮也出不起啊。
所以就是陆家人,不少人家也都是挑一个念书最好的去读初中。
其他都是读个小学,读到能干活了就去地里上工了。
陆云能读初中也是因为他二哥陆卫民同意去的。
现在又读高中,那是她二嫂刘霞出的嫁妆钱供她读书。
可以说现在五大队六大队两个大队的姑娘们要说有福气,第一还是队长家的陆向红有福气,第二就是陆云了。
一个姑娘,家庭成分好,又有高中文凭。
那毕业了就算去不了县里,镇里,那到公社找个临时工的工作也不难。
所以陆云还没毕业呢,就有人家冲着她前途无量找刘霞公公婆婆说亲了。
刘霞婆婆和大哥大嫂自然是想趁机把陆云卖个好价钱。
刘霞公公却知道不说女儿以后是个什么光景,但自家这么做最起码是把二儿媳妇得罪的妥妥的了。
人家出钱让娃上学是为了让你们多挣个彩礼钱吗。
于是刘霞公公把这些人都拒了,还放出话来,说既然是老二一家供闺女上学,那以后老二一家不点头,闺女这婚事就不作数。
哪怕是她亲妈答应的那也不算。
这老头无非是在卖二儿子一家的好,他的后半辈子是打算和二儿子过的,那自然偏心老二。
老大觉得这个家以后是该自己当家作主的,毕竟谁家不是老大当家,其他的儿子都分出去。
可没想到亲爹竟然是准备让老二当家,于是就闹腾起来了。
刘霞公公也不知道是对这大儿子太失望,觉得他这德性这辈子也改不过来了,还是本生就是一个精明的老头儿。
反正他是趁着这机会直接分家了,还是把老大分了出去。
分了些钱,粮,还分了一间房,直接从院子里把那间房隔出去了。
至于刘霞婆婆,她想跟大儿子就跟着去,反正别把家里的东西拿走就成。
刘霞都挺佩服自己公公这行动力的。
就是老大家闹腾,就是老太太请来了陆家其他人,那又怎么样?
家里长辈要让自己儿子分家,这谁也说不出个不是,对吧。
人家没跟着大儿子过而是跟着小儿子,这也没问题啊。
村里一般分了家跟着老大但也有跟着其他儿子的啊。
再说了,你们家这老大一看就病歪歪的,还没他老子干活儿利索呢。
说个不好听的,他能不能活过自家老子这都不一定。
有脑子的都不敢让这样的儿子帮着养老。
所以最后事情也就那样了,刘霞的公公跟着二儿子,房子老二两间,老大一间,但是院子得归老二。
毕竟这房子是刘霞公公婚前就盖好的,是他年轻时候拼出来。
这可以算是婚前财产,刘霞公公有绝对的分配权。
他就是一间也不给大儿子留那别人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家产呢,一分为二,因为刘霞婆婆闹腾的厉害,说家里的东西也有她的一半。
行吧,有你的一半就一半呗。
反正这些年养三个孩子,又连着给老大老二娶媳妇,家里也没存下多少钱。
说句不好听的,估计还没自己二儿子攒的私房钱多呢。
老太太糊涂,觉得老大虽然身子不好,但也是每天按时去地里。
挣不了□□个工分,但看在是自己亲侄子的份儿上,陆队长也每天会给他六个工分。
而老二呢,成天游手好闲的,虽然他一年算下来挣的工分比老大多,但老太太就看不上他那样儿。
可老头子精着呢,他知道自己儿子偷偷摸摸的瞎鼓捣,但只要不被发现,还能挣来钱那不就成了。
反正他挣的工分换的粮食够他吃那也就行了。
再说二儿子还娶了女知青,还是工人家庭出生的高中生。
这样儿的儿媳妇就是将来教育孙子那也肯定比老大家那样目不识丁的强啊。
老二明着看经常偷懒,可他偷懒这功夫也不是闲着,而是琢磨着挣钱去了。
老大呢,看着勤勤恳恳每天上工,实际上挥一下锄头就歇半天。
他每天那六个工分有三个是他三哥看在他这个弟弟的面子上给的。
虽然从小堂兄弟亲兄弟一堆,但三哥和他挨得近,所有陆家兄弟里三哥最偏心的也是他。
要不然像三哥那样重规矩的人又怎么会给自己儿子多记工分。
但就算这样,自己那白眼狼的婆娘和老大两口子还觉得是三哥克扣了老大的工分。
这样不知好歹,连帮了他的亲叔叔都背地里记恨的人,将来能给老爹老娘养老吗?
老大和他媳妇两个人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自己这个老子一旦没法子再补贴他,那估计是立刻就会翻脸的。
自己把这个儿子养大,还给他娶了媳妇,分了他一间房也就仁至义尽了。
刘霞公公也把这些年的账本拿出来,最后账面上反正没剩多少钱。
这钱他是一分为二,他一半老婆子一半。
也就一人不到一百五。
他就盼着自己这老婆子别早早的就被大儿子把钱骗走了。
除了公公,同样刘霞的小姑以后也得和刘霞他们一起过日子。
对刘霞来说可以不用和老大夫妻一起生活已经就满意的不得了。
她有的时候都会被那对神神叨叨的夫妻搞得崩溃。
分了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