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呀!刚才我这双鞋子不该买的,该一起送给静姝姐。”刘兴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来来来!我这双还没给钱,静姝,你拿去,我不要了。”李大爷哈哈大笑道,还把手上雨鞋递给裴静姝。
……
饶是裴静姝再怎么厚脸皮,也经不起他们这么折腾,当下就红着脸摇头说道:“你们就饶了我吧!我只是来买雨靴的,这是72块钱,我先把这七双鞋子拿走了,剩下的五双明天我再叫人去街上拿。”
众人还想起哄,刘支书出面说:“你们一个个没个正形,连人家裴静姝的玩笑也开。静姝是个正经人,你们嘴下留点德。”
大家这才没再开玩笑了,裴静姝和众人打了招呼,拿着雨鞋便要走。那供销社的小伙子见状说道:“裴幺妹,你一个人拿得了这么多吗?我帮你送回家吧!”
裴静姝哪里敢让他送,赶紧委婉说道:“不用了!我放在背篓里就背回去了。”
那小伙子只是笑看着她,倒也没有非说要送她回去。
和裴静姝同住金沟的丁大哥见状,接过她的背篓,“还是我来帮你背吧!正好我也要回去,就顺路了。”
“不用这么客气,几双鞋子我还是背得起……”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对方就背起背篓走了。现在无论她上街或是去其他地方,只要有东西背的话,在路上都能遇上帮手。她本就长得娇滴滴的,再加上她也帮了周围的人许多忙,大家都顾念着这份恩情,这种举手之劳能帮就帮。
裴静姝走了之后,众人还在议论纷纷。
有人见那个供销社的小伙子也是开得起玩笑的,就起哄说道:“谢同志,你今年多大了呀?”
“这位大娘,你是要给我做媒吗?”
“我看你的年纪也刚刚好,你要是没娶媳妇,在我们生产队挑一个呗!你看我们生产队的姑娘,勤劳能干,长得又漂亮,头脑也灵活,不比你们街上的差。”
“那大娘你准备给我介绍谁呀?”
“刚刚不就走了一个吗?她可是我们生产队最有钱的人,也是我们生产队的队花,模样是没得说吧?别说我们生产大队,就算放眼整个河坎乡,也找不出比她更出挑的了。”
这话倒是不假,裴静姝的身材脸蛋都是一等一的好,不然以前怎么会被人骂作狐狸精呢!
那张大娘又说:“我们卖的蛋糕、月饼、凉粉全都是她做的,这么巧的媳妇,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第二个了!”
“这也要人家看得上我呀!你要帮我说成了,我给你包一份丰厚的媒婆礼。”那小伙子一点都不含蓄地说道。
另一个供销社的中年人也跟着起哄:“我们小谢也不差啊,人家父母都是有工作的,本人也优秀,要模样有模样,要才学有才学。”
“你们又在这里乱点鸳鸯谱!小谢,我还有件事情要请你帮个忙,你和我过来一下。”刘支书把那姓谢的小伙子请了进去。
现在也没有雨鞋买了,那些没有买到靴子的人又开始后悔起来,六块钱虽然多,但是穿在脚上能得享受啊,下雨天走路也不会打滑。大冬天到了,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他们去城里或者镇上卖东西,走一天泥路,脚都是冰冷的。
外面的群众还在津津有味地八卦着这道鸳鸯谱,谢昀跟着刘支书进了房间,“刘支书,什么事?”
“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就是最近我们生产队确实太招摇了些,我都为这事愁得睡不着觉。”刘支书面带忧色。
他们生产队这些日子确实赚了些钱,但以前斗地主的事还历历在目。刘知书又身为村干部,在这些事情上自然多担忧些,毕竟到时候他也肯定会受牵连。他也穷怕了,希望大家都能跟着过上好日子,前两年生产队还有人饿得卖小孩,人心是肉,听着都觉悲惨。
本来做小吃买卖算不得违纪犯法,也谈不上资本主义的尾巴,他们都是农民,卖的也是自家做的小吃,就跟编草鞋草席做板凳的人差不多,以前抓得严的时候也不曾抓过这些。只是难保有人不眼红,拿他们大做文章。
“我当是什么事,原来是这事呀!”谢昀笑着说道,“其实现在的政策在逐步放开,可能风向要变了,你看现在高考不就恢复了吗?以前那些受了冤的,现在也在翻案,我伯父也翻了好几起以前的冤案。我觉得这也许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是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不过谨慎一点是好的。”
谢昀是县里公安局长的小侄儿,这一层身份关系倒是很少人知道,大家只知道他是河坎乡供销社的工作人员。
裴静姝虽然有能力,人也长得漂亮,但是和谢家这样的家庭相差还是挺大的,刘支书觉得这种身份地位相差太大的两个人,最好还是不要去撮合了。虽说现在已经告别了封建时代,但留在一代人骨子里的某些观念还是很难根除。裴静姝现在过得很好,若真的去了谢家这样的家庭,能不能像现在这样自有舒坦,也很难说。
听了谢昀这番话之后,刘支书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又留谢昀一起吃饭。
谢昀摆摆手说道:“时候不早了,我就不吃饭了,以后有机会我再来尝尝刘支书的厨艺。你们队里的那个裴静姝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胆大聪明,带着你们整个生产队都脱贫了。”
刘支书笑了笑,“她确实是个很优秀的女同志,丈夫死了,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过生活,发愤图强,还喜欢帮助邻里。你还没有谈对象?”
刘支书迟疑地看着谢昀,像他这种家世好,自己长得好,口才也好的人,应该不乏追求者。
谢昀道:“我倒是想谈,就是没有姑娘跟着我,刘支书帮我找一个?”
“你这是眼光太高才没有找到,我认识的都是一些乡下人,跟你门不当户不对的,不敢给你做这个媒。”刘支书赶紧推脱。
“乡下人又怎么了?我们要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不能脱离群众,我倒觉得你们乡下的姑娘都挺朴实。”谢昀道。
刘支书只是哈哈一笑,让刘兴去带一些鲜炸的萝卜丸子过来,送给谢昀回去品尝。
裴静姝买了雨靴回家,杨孟英听了前因后果之后,心痛得念叨了半天,无外乎就是嫌裴静姝又乱花钱。那六块钱一双的雨靴又不比几分几毛钱的东西,裴静姝这一买就是12双,花了70多块钱,杨孟英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裴静姝听她念了一通,这才慢悠悠地说道:“你既然不喜欢,那我就不用送给你了。”
“你还给我买了一双?”杨孟英一听自己也有,立马又高兴起来,“你少买几双就够了,干嘛买这么多?这么贵的鞋子,你还真是舍得。”
“我要是厚此薄彼,那些没有得到鞋子的师傅又该怎么想?他们尽心尽力帮我修房子,送一双雨靴就当是我的心意吧!”裴静姝说道。
杨孟英知道她是这个性子,也懒得再费口舌说了。她翻出唯一的那一双小码雨靴,穿在脚上试着走了一圈,心里顿时又变得美滋滋的。
第二天正是赶集的日子,裴静姝让杨孟英去供销社取剩下那五双雨靴。刚巧今天是个细雨绵绵的日子,杨孟英便穿着那双雨靴出了门。
走到斑竹林,正好遇上一群人热热闹闹地走着。杨孟英是个自来熟的,就主动打招呼:“我们这群人可真热闹,在聊些什么呢?”
“我们在谈高考恢复了,现在读书又有用了。”
“可惜我家那个崽儿的成绩太差了,考大学是没望了!”
“赵大娘,别这么说,我看你孙子最近几天都没出去玩了,听说在家里复习功课呢!”
“他那么差的成绩,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能有什么用?只希望他多念几个字,别像他爷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说起来我家小梅最近也特别用功,还说期末要好好考试。这可要多谢那个裴静姝了,要是没有她,这些小孩子哪里会这么听话,乖乖去学习。”
虽说现在对知识的重视程度算不上高,但是知识分子一直都是人们比较敬重的。要是一个家庭能出一个读书人,那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且现在城市户口很吃香,有粮食分配,想从农村转到城里吃上铁饭碗,只有读书一条出路。
杨孟英听到他们谈起裴静姝,不由得竖起了耳朵,“这跟裴静姝有什么关系?”
“你还不知道?裴静姝是一队那边的有钱人,前段时间让这些小孩儿拿柴去卖钱,现在又鼓励这些小孩子好好学习,还说考上大学给他们交学费。”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个裴静姝可真是一个大好人。”
“难不成我们还骗你不成?你不知道我们隔壁有一对姐弟,去年父母都死了,这对姐弟就跟着叔叔婶娘一起过日子。他们婶娘可不是一个好人,不仅不给这两姐弟吃饱,还一心想把姐姐嫁掉。要不是他们捡柴去裴静姝那边卖钱,怕是早就要饿死了。”
杨孟英一听有点印象,“那个姐姐是不是叫燕丽?”
“咦?你怎么知道?”
杨孟英:“我就是裴静姝的亲妈,前段时间他们还天天来我们那里卖柴,那两姐弟捡得最多,我当然有印象。”
“原来你是裴静姝的妈妈呀!真是巧,多谢你们俩母女,那些小孩子在你们那边肯定很调皮吧,给你们添麻烦了。”
大家得知跟在后面的这人就是裴静姝的妈妈之后,都非常热情地打招呼又道谢。
杨孟英本来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个性,和邻居相处也不是特别融洽,很少被人这么夸过,一时间还被夸得老脸通红,现在想起来也不觉得那些小孩子讨厌,反而跟人客套道:“小孩子活泼一点也挺好的,其实他们都很懂事。有些小孩子家庭穷,连饭都吃不饱,让他们捡点柴换点吃的也没什么……”
这些话原本都是裴静姝说来劝她的,没想到现在却从她的嘴里说出来。
“你真是个大善人,难怪能养出裴静姝那样善良明理的女儿。所以那些说挑女婿挑媳妇当先看对方父母,就是这个道理,父母不差,儿女也差不到哪里去。”有人便说。
杨孟英听着众人不带虚伪的由衷赞美,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忙冠冕堂皇地说帮人是应该的。
“话也不能说得那么死,有的父母不怎么样,但是儿女却很争气。”金沟村的李二婶等人也跟上来了,“就拿那顾明轩来说,他娘不怎么样,但他本人却是个好人,可惜就是福浅。”
说起顾明轩,丁大嫂又难免感慨道:“静姝哪里都好,就是姻缘不太好,这么年轻,男人就死了,旁边还住着个恶婆婆,时不时上门给她添堵。”
“说的也是,明轩在时和死后,顾家对我们静姝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以前还能装装和睦,现在却是直接撕破脸皮欺负我们静姝。”杨孟英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诉说裴静姝在顾家遭遇到的不公。
“杨孟英,你别哭了,自古就有人走茶凉的说法,顾明轩一走,顾家当然不会把裴幺妹当成自己人。你也不用愁,裴幺妹那么优秀,怎么可能没人要?昨天还有人想追她呢!”
“什么时候的事呀?我怎么不知道?”杨孟英道。不过想追她家静姝的多了去了,倒也不足为奇。
“就是在生产队的干部院子里,你竟然还不知道?”丁大嫂又将昨天生产队大院门口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杨孟英听。
杨孟英嘴上说着她们信口开河,其实心里却乐开了花。她家静姝本来就不差,无论模样还是能力,走了一个知青,现在又来了一个供销社的工作人员。
听他们说这个供销社工作的长得也一表人才,而且还在供销社这种香饽饽的单位工作,离家又近,怎么看都是一门好姻缘。
其实这段日子也有不少人想给裴静姝说媒,不过杨孟英看他们说媒的对象都不是很好,所以就拒绝了。
裴静姝现在还在修新房子,很快就有新房子住了,手上又有钱,还有赚钱的能力,也不一定急着找一个男人来嫁掉。
这次要找就一定要找一个好的,不仅要人好,还要婆家好。就算男方比不上顾明轩,但也不能落差太大。
“你说的这个小谢,可是那个高高瘦瘦的?”杨孟英问。
“就是他,我看他对静姝倒是有几分意思。”
“别瞎说,我们这种家庭怎么好高攀人家?”
“人家都说雨鞋随便你们静姝拿,一分钱也不收取,那么多人听见,难道这还有假?”刘二娘打趣道,“你看你脚上穿着的就是昨天的雨鞋。”
聊到了鞋子,众人又朝杨孟英的脚上看去,大家都是满脚的泥,穿解放鞋的也糊满了泥巴,只有杨孟英的雨鞋不怕泥不怕水,裤腿还可以拢进靴筒里去。
“这鞋子多少钱一双呀?”另外一个生产队的人问道。
“六块钱一双。”
“竟然卖这么贵。”
“是我女儿买给我的,我自己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买。”杨孟英笑道。
那人更加艳羡了:“你女儿真是孝顺,竟然给你买这么贵的雨鞋,你的福气也太好了。”
当然也不免有人抬杠:“其实这种鞋子也就下雨天穿,买回去的用处不是很大,等到开春之后,就只能当压箱底了。”
“等开春之后下雨天更多,买一双穿着,人要少受多少罪?”丁大嫂道。
“开春之后天气暖和,下雨天光脚也不怕,以前大家冬天赤脚走路还不是过了……哎哟!”那人话还没有说完,便一脚踩到一个泥坑里,整只布鞋都打湿了。
大家一阵哄笑,“赵大娘,我看你还是光脚走路吧!哈哈哈……”
那赵大娘一张老脸都羞红了,杨孟英却笑得尤为欢快,整颗心都舒坦极了。
走到供销社的门口,杨孟英理了理自己的衣服,端端正正地走进去,瞄了一眼,眼尖地找到那个瘦瘦高高的小谢。
“谢同志,我是来拿雨靴的。”
谢昀看了看她,见她脚上穿着一双新雨靴,轮廓和裴静姝依稀有几分相似,便对她笑了笑:“你是……”
“我是裴静姝的妈妈。”
“原来阿姨就是裴妈妈,你稍等一下,我这就去给你取过来。”谢昀道。
杨孟英看他待人彬彬有礼,心中更加满意。
谢昀给她取了雨靴,笑着问道:“裴静姝今天没有来赶集?”
“家里还请了工匠,她没有时间来。真是不好意思,我要两双小的,小孩子穿的那种。”杨孟英道,昨天裴静姝也是被那些人羞得忘了交代清楚,她要十双大人的雨鞋,两双小孩的。
“小鞋子花不了六块,这种小的四块钱一双,我还要退你四块钱。”谢昀又问了杨孟英的码数,给她换了两双小的。
杨孟英将这几块钱收好,额外拿了零钱买了些糖果,又趁机和谢昀搭讪了一会儿。那谢昀也是一个健谈的,把她聊得心花怒放。
如果不是因为这供销社太忙,杨孟英只怕还想在这里多聊一久。
回到金沟村,杨孟英破天荒主动给那些小孩子发糖。裴静姝只觉得奇怪,就问:“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么开心?”
“没事就不能开心了吗?闺女呀,改天我去给你算一张八字看看。”杨孟英神在在地说道。
“算八字做什么?”裴静姝满腹狐疑地问。
就在这时,裴静龙收了活走过来,看着每个小孩手里都有一块薄荷糖,惊呼一声:“哎哟!妈,你这只铁公鸡今天竟然还舍得买了糖?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也尝一块。”
裴静龙伸手过去,却被杨孟英啪一掌拍开,“你都已经这么大了,吃什么吃!滚一边儿去!一块糖都没有买来孝敬过我,还敢骂老娘是铁公鸡!来,静姝吃一块,珊珊给你外公拿一块过去。”
裴静龙叫屈道:“哎哟,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我是你从河里捡上来的吧!”
“你也知道你不是亲生的,那你还在这里嚣张什么!滚一边去,我有事情和静姝说。”杨孟英说道。
裴静龙:“什么事情我不能听?”
杨孟英:“这是静姝的终身大事。”
“静姝是我妹妹,我这个做哥哥的还不能听?静姝什么终身大事?你可不要瞎来,现在静姝的日子过得挺好……”
“好什么好?你没看见隔壁都把静姝欺负成什么样子了?静姝还这么年轻,遇上好的当然也可以考虑。”
裴静龙:“哪里有好的,你倒是说来听听。”
杨孟英掩饰不住喜色:“供销社的那个小谢对我们静姝有意思,静姝你昨天回来也没给我说一声,幸好我今天在路上听人说了。”
裴静姝有点头疼,“我暂时不想谈恋爱,也不想结婚,我想先赚钱。我这次修房也把积蓄花得差不多了,该趁着现在积攒点钱起来。”
“唉哟!一个人赚钱多难,要是能多一个人搭手,那就轻松多了。这个小谢一表人才,彬彬有礼,工作也好,离家又近,他们家的家境也不差……”
“我也不差,我现在只想赚钱。”裴静姝态度坚决地打断她的话,难怪杨孟英今天这么高兴,原来是知道了这档子事儿。
“静姝的新房子都还没有修好呢,还没享受,不着急改嫁,老妈真是越活越糊涂,说风就是雨。”裴静龙摇摇头。
“你懂个屁!你也不为你妹想一下……”杨孟英又开始骂起来。
裴静姝摇了摇头,不再理会他俩人,转身进了房间。她现在才刚把市场打开,正是赚钱的好时候,家里又有宽大的新房子住,也没有人能管得了自己,疯了才嫁人。
裴静姝把买来的雨鞋分给了干活的工匠师傅,众人对她皆是谢了又谢,手上的活也做得越发细致。
杨孟英那天心血来潮之后倒也没再提这事儿,毕竟现在的裴静姝确实过得很舒坦。
到裴静姝这边来拿货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在这里帮她的就只有杨孟英、何婆婆和张慧英几人。这个张慧英是自己跑过来的,态度非常积极,苦活累活也不嫌弃。
而顾老三会做很多木工活,前段时间裴静姝让顾老三帮自己做了一些简易好用的厨具,后来这个顾老三也主动来帮她做房顶,有时收工后还会给裴静龙搭把手。长久下来,裴静姝也就默许了这两口子。
她把最难做的打蛋工作交给了张慧英,毕竟杨孟英年纪大了,身体没有年轻人好,让她打几次,就叫手膀子痛。要做蛋糕的蛋清必须打发成泡沫状才行,在没有打蛋神器的当下,是件非常不容易的苦活。
没想杨孟英却颇有微词,“你把这事儿都告诉她了,她今后就知道这个蛋糕是怎么来的,不和你抢生意才怪。”
裴静姝不以为意,“你不是总说手痛吗?这事让她做,可以减轻你的负担。我们也不可能做一辈子蛋糕,别人也不是傻子,迟早会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做出来,我们不可能一直这样独占市场。不过张慧英这个人没有那么笨,不会与我们公然为敌的。就算她知道怎么做蛋糕,也要有本钱才行。”
张慧英这人大智若愚,而且非常能忍,杨孟英常常针对她,她也总是笑嘻嘻的,看上去丝毫不放在心上。
在自己没有松口之前,张慧英肯定不会自己做来卖,一来是没有那么多鸡蛋面粉白糖等原材料,二来张慧英知道与她作对没有意义。现在大半个生产队的人都到她这边拿东西去卖,张慧英若是这样做,肯定会被人骂不厚道。像张慧英那样谨慎的人,不会走到这一步。
当然,裴静姝也没有要让张慧英一辈子为自己打工的意思,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裴静姝不会阻挠她自立门户。对张慧英这个妯娌,她虽然谈不上多喜欢,但毕竟是离得最近的邻居,能和睦相处是最好的,没必要弄得像顾大娘那样,三天两头吵一架,太糟心了。
裴静姝也想多请几个帮手,可惜这半边旧柴房放了碗柜桌子,还有各种杂物,生生把地方挤得太窄了。即使请了人来,也挪不出地方,只有等房子修好了再请帮手。
转眼到了农历十月底,裴静姝的房子终于完工。这个年代修房子也确实不容易,每块土、每块石头、每块瓦全要人工搬运,就连手推车都没有一辆,这么一套土房子竟然修了两三个月。
翻过十月,天气终于转晴,大家在地里干活的闲暇,便又聊起队里的新鲜事:
“裴幺妹的房子修好了,羞得贼漂亮,一会儿收活去看看?”
“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是泥巴墙。”
“这可不一定,泥巴墙也要分几种啊!新房子总比破草棚住得舒服。”
“那是钱拿着找不到地方消解,那些钱存着慢慢用,用个十年都没问题。”
“照你这么说,你自己前段时间干嘛还找人给你补房顶?”
那抬杠的冯大爷没话说了。傍晚收工时,生产队的人都跑去裴静姝家看稀奇。
房子依然是按照农村大部分标准来修的,厨房有一扇门,堂屋是往两边开的大门。不过屋内却和大部分人家不一样,裴静姝家里竟然每间房都铺上了石板。这些石板是石匠精细打磨过的,平平整整,踩在上面比他们家那种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好太多了。
不仅如此,裴静姝家屋顶上的亮瓦也比他们多几块,那宽大的八块亮瓦分别在每间房的四个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