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小农女-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是嘛,这一转眼的,小康都要周岁了!爷、奶,咱小姑一家快回来过年了吧?”余莲笑着甩了甩手,自家儿子长得太敦实,抱出门还真是吃力。
听了余莲的话,于婆婆、杨老倌脸上的神色都一顿,先前看到孩子的轻松笑容都凝住了。“我这就问问,这不姑婆还没见过我们小康呢!小康也想见见梅儿姑姑是不是?”余莲一见两老还是不想在她面前说杨珍秀的事情,便话头一转,拿自家儿子说事儿。
她算是看清楚了,她那个婆婆齐昌兰啊算是把两老以及杨珍秀给得罪死了。
眼看着两老种的蘑菇大棚收益越来越好,杨珍秀更是嫁给了城里人,还开了制衣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连杨传德家都跟着赚了钱,偏她们大房一点油水都摸不着。
她那个婆婆向来自视过高,一幅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哼,现在还不是一点办法没有?
想到这里余莲又有点小得意。可以说整个大房,能从两位老人这里摸点好处的人,也就只有她了!
隔三岔五的,她只要把孩子往这边一抱,吃喝点心啊,衣料零花钱啊,多少总能捞到一点儿。开始她那个婆婆对她还恶语相向,不准她把孩子抱到这里来,可后来见到她每次回去都能收到好处,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当没看到。
听余莲这样说,于婆婆才不得不接了话,“她们忙,哪有空闲,刚捎了信来,说是让我跟你爷上城里过年去呢。”
“啊?过年都不回啊?”余莲听到这话,满心的失望。原本还盘算着自家的儿子好歹也是老杨家的重长孙,自打生下来,杨珍秀还没露过面呢,这回过年见了,怎么也不好意思空手吧,哪料到竟然不回来过年!
“上城里过年?那好啊!爷奶你们几时动身?”转头一想,余莲又高兴起来,进城过年呢,这多新鲜!
正文 第255章窝里乱
“我跟你爷这还不是没拿定主意么,这家里事儿也多,哪能说抛下就抛下?”于婆婆在余莲面前,说话那也是实打实的不设防,怎么说也是自家的长孙媳妇儿,不是外人。且这闺女会来事儿,并不遭人嫌弃。
“嗐!奶奶您这就想岔了吧,咱们这穷家小院儿的,有什么抛不下的?栏里的猪也该杀了,家里的鸡能杀的也杀,这不正好带进城去,让咱姑和姑父尝尝?他们忙生意脱不开身,接两老去过年也是一番孝心,你们不去,可不是辜负了他们的心意?”余莲一副多大事儿的样子,轻松的开解着。
“破家值万贯,哪能说抛下就抛下呢。”于婆婆仍不为所动,家里还有蘑菇大棚呢,两老这一走,谁管?
余莲完全是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我可不是说爷奶的家破啊,那是比起我姑她们现在的红火日子,可不是不能比么?爷奶真有什么不放心的事,尽管交代给清军好了,他好歹也是二十好几连儿子都有的人了,总不成器还不得让人笑话啊?自己的亲爷奶,怎么使唤都是要得的。”
余莲只差拍着胸膛下保证了。其实她只没明说,让两老把蘑菇大棚交到大毛清军的手里,他们的大孙子成家了该立业了,需要这次机会。
“对了,太奶奶太爷爷是不是舍不得咱们小康啊?要不一起带过去好了!”说完,她自己倒咯咯的笑了起来。
杨小康不明白他妈笑什么,也跟着咧开嘴,“啊啊”的笑着叫着附合,一时屋里气氛很好。杨老倌这会儿也在寻思,家里确实是没什么挂心的,大门一关,跟老婆子进城与女儿女婿过年也好。
余莲这会儿得了空,也在骨碌碌转着眼珠不错眼的打量着身处的屋子,杨梅的这间屋子平常都是锁着,难得一见。
雕花的大床,床上是崭新的棉被,铺得整整齐齐,一丝褶皱都没有,墙角立着的洗脸架上,也是搁着新洗脸盆。靠窗的书桌,两门的立柜,全都是新的!把个不大的屋子摆放得满满当当。
被于婆婆牵在手里学走路的杨小康摇摇晃晃的扒着书桌脚,对桌上的一个圆镜子产生了无比的好奇,几次伸手,摆出非要捞在手里才罢休的架式。
“康儿啊,这个你玩不得哦,那是你梅儿姑姑的梳头镜呢。”只是这一回,无论杨小康怎样闹脾气,于婆婆半点都没有妥协的意思。
余莲背对着人撇了撇嘴,一个小丫头的屋子,摆得比她这个新媳妇屋里还齐整,还真是舍得啊!
短暂的嫉妒过后,余莲倒是很好的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这两老家伙对大房一支人那是油盐不进,铁了心的一毛不拔,想要蹭点好处,是不是还得从杨梅那小丫头着手啊。
“太奶奶啊,听说梅儿姑姑打小就聪明伶俐,小康他奶奶还常念叨咱小康像极了他梅儿姑姑呢。”余莲边说着,边打量于婆婆的神色。
于婆婆本就正想念着杨梅,听余莲一提,倒是正中下怀。“他梅儿姑姑啊,打小就与众不同,特别爱干净,别人家的孩子一滚一身泥,她站得远远的,边都不沾呢。”
一提到杨梅小时候的事情,于婆婆跟所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样,喋喋不休,余莲听到最后都有些后悔自己提起这个话题,“那倒是,咱小康还跟他姑真像!”
这老太婆就偏心自己的女儿,连带外孙女儿都亲香!好在对自己生的这个嫡重孙孙还算不错,余莲勉强还能强撑着笑脸夸杨梅一句,顺带着捎上自己儿子一句,一屋子老小,看上去和乐融融的。
夜半,当家里只剩下两位老人的时候,杨老倌窝在被窝里也是长吁短叹,白天里余莲的话里有话,又怎么会听不明白?只是……
“如今大毛的日子,也着实难过……”于婆婆忍了忍,终是有些不忍心。她那强势的大儿媳妇自从在女儿杨珍秀那里吃了瘪,脾气越发的不好了,一把火气全都发泄到儿子媳妇身上。
想想,这都有大半年了吧,一家子吵吵闹闹的。
“亏得大毛媳妇是个好脾气的,什么话都受得,由着她闹腾。”都是做婆婆的人,于婆婆就对齐昌兰对儿媳妇的态度很不喜欢,她这个婆婆可从来没有作践儿媳妇的。
说起来余莲也是老杨家开枝散叶的大功臣,自打怀上杨小康,被一家人好吃好喝的供着,像祖宗一样的金贵,那肚子就跟怀了双胞胎似的,大得吓人。结果十月分娩孩子太大,差点生不下来。
九斤八两的一个白胖小子,余莲并不高大的个头硬是拼了命的把孩子生下来,着实吃了亏,不过也落下了病根,但凡需要出力的活儿,都干不得了。就凭着这一条,齐昌兰没少发作余莲。
一开始还算含蓄,吵得不是太明显,可越往后越是过份,后来已经发展到当面指着余莲的鼻子骂她懒。自己的媳妇为什么再不能干重活?大毛免不得要出声维护一下,却没料到,齐昌兰的火气被自己儿子越顶越盛,直接就对余莲动上了手。
无故挨了婆婆打的余莲这回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齐昌兰迫于压力,这才不得不松了口失了弱,大毛去余莲娘家才把人给接了回来,但这婆媳俩的关系也算是降到了冰点。余莲并不是一个软包子,甚至可以说与齐昌兰旗鼓相当都不为过,所欠缺的只不过是阅历而已。
但这一段跟婆婆斗法收获颇多,大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齐昌兰越来越讨不着好,甚至还吃了好几次说不出的哑巴亏。在又一次自己儿子被余莲挑拔得跟自己急眼之后,她又闹上了要死要活的把戏。
杨传明最见不得的就是自己婆娘受委屈,当即气不过挥手就打了余莲一巴掌!
杨传明动手与齐昌兰动手,这个性质就不同了!
自古公公与儿媳妇相处,都是有不少忌讳的,像杨传明这样动手打儿媳妇巴掌的,确实是犯了大忌。大毛见自己媳妇无端受辱,梗着脖子跟杨传明大干了一架。
相比齐昌兰和杨传明的强势,再看大毛的忍无可忍,以及余莲这个哭兮兮的受气小媳妇儿,大家的同情心自然更倾向于弱者一方。
正文 第256章钟修文的决定
杨老倌和于婆婆自从杨梅绑架一事后,就与大房断了来往,现在却容许余莲时不时借孩子的名头来打打秋风,除了真心对隔着两辈儿的重孙孙心喜之外,也是存了帮扶这小两口一把的心思。
只是一想到大房齐昌兰对梅儿做下的事,心里又隔应得很,况且这蘑菇大棚还是闺女和梅儿的产业。
“我看,齐昌兰是齐昌兰,大毛是大毛,那孩子咱们看着长大的,心地不似他娘那么狠。”想到大毛与杨传明打了一架之后,大儿夫妇对大毛这个长孙的不待见,于婆婆的心就软了。
做祖辈、父辈的,其实对自己的子孙并无什么明确的是非对错的判定标准。个个富足安乐自然皆大欢喜,但世事往往无常,总有拖后腿撑不起来的,在大人的心里,总会偏疼一些。不希望每一个子孙掉队,怕这就是老人偏心的动机和由来吧。
于婆婆的心里其实非常的明白,如果她对大房表示同情,那便是对杨梅的不公。但她又自欺欺人的认为,她拉拔的是大毛,大毛如今同大房父母决裂了,早晚要独支门户,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要不,就放给他试试?棚里的蘑菇也就剩一季了,等交了这季,就没什么事了,大毛如果是个好的,那还有救,若是起了外心,也就一季的钱,再别想下回!”杨老倌看着老妻,也松了口。
如果杨梅在的话,她肯定会感叹一下余莲在‘润物细无声’方面的功夫,已经得了齐昌兰的真传,甚至远远的把她丢在了后面。
当杨老倌和于婆婆到了县城,把家里的安排告诉杨梅的时候,她倒是什么也没说。
不过就是三四百块钱的事,她的早餐生意三四天的功夫也就挣回来了,没什么好上心的。这并不是说她现在已经财大气粗到了看不上三四百块钱的地步,而是既然两位老人已经做了安排,是好是坏到时候看结果就是了,没必要让老人过个年都不安心。
至于大毛会怎么做,其实她也蛮期待的。
两位老人上县城里来了,乔云自然也一并过来了,老杨家过年从来就没有丢下他的道理。对这老少三人的到来,最开心的莫过于杨梅。
杨梅最稀罕的是乡下的杀猪饭,于婆婆今年专门喂养了两头猪,上交一头,另一头打算杀了,所有的肉都留下自家吃。可惜杨珍秀一家都回不去,他们便把猪杀了,连同鸡、鸭、菜蔬全拉到了县城。
幸亏进城那天有彭勇的东风大卡帮忙,不然这搬家似的行李还很难运进城来。
彭勇跟老杨家已经是交道打熟了的老主顾了,在这通讯不便的年代,俨然已成了县城杨珍秀一家与乡下杨老倌联系的纽带。
东风大卡在‘珍秀制衣厂’门口停了下来,彭勇率先跳下车。算起来,杨梅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见过他了,再一次看到彭勇时,差点认不出来。
“梅儿!”他扬着一张红光满面的脸,意气风发。原本敦敦实实的汉子,发了福,整个人圆润起来,看上去成了矮矮胖胖的一团。
“彭勇叔?”杨梅惊讶得张着嘴。
“是不是不敢认了?彭勇叔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你看他整个人都发福了。”乔云紧接着跳下车,笑盈盈的给杨梅解围。
“我一个卖菜的小贩,哪里是什么大老板!”彭勇虽然嘴里谦虚着,但轻笑着神情舒坦自得,显然非常自豪。
“彭勇叔你就不必谦虚了,临水县的菜市大老板你要是称了第二,谁还敢称第一?”乔云跟彭勇打交道的时候多,自然知道老底。
杨梅听着这两人的互动,心神正恍惚。‘大老板’!又一个消失以久的词语重出江湖了,这些熟悉的词语让杨梅听着极亲切,是不是也能见接的证明她曾经历过的一切与现在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现在所处的时代正一步步的走向她熟知的历史呢?
这几天以来,杨梅一直处于迷茫状态。
她的早餐生意正红红火火,杨珍秀的服装也卖得风声水起。但钟修文却做出了一个极大胆的决定,他终于打算关闭了他的小诊所,结束浑浑噩噩的生活,要与人合伙开办药厂!
钟家祖上治疗伤寒有良方,‘善德中成药厂’的首打产品就是把这个药方制成中成药片。为了这件事,钟修文连日来,几乎可以用不眠不休来形容,投入了极大的心血。
但杨梅搜尽前世记忆,都没有找到关于‘善德’药厂的任何片断,自然也就看不清这个药厂的走向。这一世,因她的重生,到底还是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就目前来说,无论是早餐还是服装,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的小生意,在工商部门正式颁发了营业执照后,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但钟修文要做的却不一样,他这是正式的私营企业。如果他的药厂能够成功开办,那不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本人,也势必会成为一个声名远扬的大老板。而杨梅的记忆中却没有这么个人的存在,她就担心国家的政策是否会与她的记忆出现偏差,出台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条款。
若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杨梅不知道现在破釜沉舟不顾一切投入的钟修文到时候会不会承受得住。
见过‘今非昔比’的彭勇,完全勾起了杨梅的好奇心。
“云哥哥,这彭勇的生意做得有多大了?”人一进屋,杨梅便急不要待的向乔云打听。
“他呀!可了不得了,现在除了收购咱家的蘑菇,都组建车队去外省贩菜卖了。咱们家的那点小打小闹估计他要看不上眼了。”乔云顿了顿,“梅儿我正准备跟你商量,接下来要怎么办呢。”
听了乔云的介绍,杨梅对彭勇的生意规模仍没有明确的认知,第二天一早,她便拉了乔云往和平市场去了。
想来,她到县城这么久,都还没有机会上一趟和平市场。前世她给下属训话的时候总喜欢说:想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先得从它的菜市场开始,菜市场就是这个城市活力的标志。
正文 第257章批发部
一个城市是否繁荣,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哪里,或许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但杨梅一直觉得,首先得看它的菜市场。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变好,第一时间就会从菜蓝子里体现出来。当人们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菜市场里必定是萧条的,绝对不会有不限量供应的肉类,以及穿流不息的采购人群。
只有当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兜里有了余钱,才会去考虑买肉打酒,改善生活。换句话说,看一个城市人们的生活富足情况,最直观的就是菜市场的繁荣程度。
当然这只是菜市场能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
正因为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每天都接触的存在,也决定了它新鲜、热闹的属性。最新鲜的话题,最八卦的消息,由不同的人带来这里,扩散开来,影响着无数人的情绪以及选择。
临水县的繁荣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城里有什么八卦消息,这些杨梅自然是不需要关心的,她逛菜市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看彭勇的生意。
新近落成不久的‘和平市场’与杨梅记忆中的样子一般无二,用立柱撑起来的一层宽阔高大的空间,分割成大小不等的不同区域,林立着分门别类的小摊位。只是这时候一切都还是崭新的,到处干干净净,摆放整齐,并不拥挤,顶棚铺设着透亮的明瓦,使整个菜市场敞亮大气。
在1982年的临水县城就兴建了这样一个成规模的菜市场,杨梅也不得不赞叹一声,这个规划者确实具有着超前的经济意识。
由乔云带着,杨梅来到了菜市场的南边,那里有一排有别于摊位的门面。彭勇的生意就座落在这里。
‘临水蔬菜批发部’,一块白底黑字非常醒目的牌子就挂在其中一间的大门旁!尽管屋里只有一张不大的办公桌,稀拉散放着几个手工帐本,但仍然昭示着它的与外面摆满了菜的菜摊大不相同。
屋子里只有一个年轻人,大约二十来岁,见到乔云和杨梅,便问道:“有什么事?”
杨梅和乔云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见隔壁房间里伸出来一个圆脑袋,“啊,是云伢子和梅儿啊!”
“这是我儿子,在这里帮我打打杂。”彭勇说着话人已近前,指着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介绍道,“这里是办公室,方便联系和对帐的,菜运来了都是在这边批发。”
他热情的引着杨梅和乔云来到隔壁,那里一排的空房子全是相通的,现在空荡荡,只有墙角立着几台台秤似乎默默述说着当这里塞满各种蔬菜时人来人往的盛景。
“今天的菜都卖完了,我从南县那边新进的一批洋葱还没有到,估计晚上差不多了,到时候这里就会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不像这么空了。”彭勇笑着解释现在他的地盘看不到任何生气的原因。
确实,大中午的,相比前面的喧嚣,这里安静得太多了。除了彭勇父子,还有几个利落短打装扮的男子,年纪都不轻了,此刻正躺在板车上睡觉。想必这些都是彭勇雇佣的装卸工人。
想不到才过去短短的一年多,蔬菜公司的采购班长彭勇就已经成功的过渡成了一名个体大老板。现在看来,老杨家的蘑菇除了暂时还没有过新鲜期外,早晚会变得对彭勇无足轻重,随着县城周边效仿的菜农越来越多,远在杨家村的蘑菇大棚迟早要被淘汰。
据彭勇的介绍,他一个人基本控制住了临水县城百分之八十的蔬菜批发。这除了得益于他在蔬菜公司时积攒下来的收购渠道外,也与他盘下蔬菜公司的那辆东风大卡不无关系。
这年头反季节的蔬菜种植并不多,城市的菜篮子的品种,大都还得取决于周边城郊的种植品种,难免有些单调。彭勇是个有头脑的人,这从他离开蔬菜公司之后自己另立门户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他从杨梅家蘑菇的稀有高价中看到了新的商机,开着他的东风大卡,跑遍了周边的县城。平原地带的产出与丘陵地区、山区各不相同,新奇少见的品种运到临水,效果出奇的好,这才让他萌发了开一间蔬菜批发部的念头。
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他的蔬菜批发部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了。彭勇并不是一个浮躁的人,但从他的话里行间,仍能听出他对自己这个决定的满意。
‘批发’!当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杨梅眼前的时候,她的双眼顿时一亮!
她想,她终于找着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事业的道路。
临水县的位置非常的特殊!它地处三省交界处,距离每一省的地级市都有不短的距离。前一世……前一世临水县唯一拿得出手的商业,便只有一个并不多大的商贸批发城!
可以想象,在临水县独特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下,能发展起来的生意那就是批发经营。
走出‘和平市场’,杨梅的心绪一直都无法平静下来。只是,现在的临水,到处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还荒芜得很,政府方面也并没有筑巢引凤凰的打算,那她的批发生意到底要怎么展开呢?
想想,她需要好好的想一想。
很可惜,她对临水的记忆,多半都停留在繁琐的生活小节中,对商业并不敏锐。那时候年纪小,每天跟妈妈都在贫困线上挣扎,根本就没有功夫去注意城市的发展,以及商业的走向,那些议题都太过缥缈,与她的生活完全不搭界。
“梅儿,你怎么啦?”乔云看着身边的杨梅眉头紧锁,时不时的用拳头砸自己的头,像个傻子一样,都有些被吓着了。
正好杨梅刚有了些思路,“云哥哥,你说,咱们也进些货回来批发怎么样?”
“跟彭勇叔一样?”难得乔云跟得上她跳跃似的思维。“那卖什么好呢?”
“是啊,卖什么好呢!”这也是杨梅正伤脑筋的问题。要是知道自己会重生,当初怎么着,也要多了解一下临水县八九十年代的商业状况啊,现在她的脑海中,除了知道将来临水会兴建一座商贸城之外,其余全是两眼一抹黑。
而且就是那座商贸城,她也因为没钱和没空从来没有进去过。
正文 第258章来客人了
于婆婆和杨老倌进城之后,杨珍秀安在服装厂的家里,就彻底的热闹起来。
四毛放了假,自然是跟乔云一起去供销食堂帮忙的,顺便也给培训一下金凤收钱。杨梅琢磨了很久,硬是没有找着一个合适的收银员,最后只能把目光投向金凤。
店里有了他们帮忙,杨梅就乐得在家里睡懒觉,她又恢复到了无忧无虑的小孩子的美好时光。但蹭暖被窝的时间不会太长,等李祥和李婉两兄妹过来,无论多冷总会被挖出来,家里孩子多,向宝儿有时候也会过来凑热闹。于婆婆是个喜欢热闹的,巴不得家里人气足。只是偶尔目光会在杨珍秀忙碌的身影上瞄,眼里的期盼直白明显,看得杨梅好几次忍不住捂嘴笑。
也是啊,杨珍秀和钟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