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好莱坞名媛-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呢?安东尼眼巴巴地看着他,想等待他接下来的话。可老板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再说下去,而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放心吧,现在先放一放,等口碑发酵后再推一把就可以了。”
  老爷子对电影的了解也和普通人差不多的水平,太深奥的东西他不了解,也懒得了解,他看电影就是为了消遣。如果不是莱拉拍摄的,他甚至连影院都懒得进。
  虽然没有专业的影评知识,但对电影的审美他还是不缺的。一个电影是好看还是不好看,那是从心底冒出的想法,不是别人说不好,就真的变成烂片了。
  最重要的是,他不认为他的孙女会失败。这个信心来自这么多年的亲眼所见,和无数人的支持,他认为自己看中的继承人绝对不可能会跌倒在这个地方。,既然不会失败,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区区几个影评人还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支持他们的论点。
  老爷子没有等太久,在当天下午,在“著名影评人”库伯的FB帐号下发出了一篇新的影评。
  他虽然消失在影评界很久,可他偶尔也会用一两句话点评一下最近的电影,所以他的帐号下还是有不少愿意听他的影评,以及喜欢电影的人。
  和以前不同,他这次写了很多。最令读者惊讶的,是他这次的文章似乎和他往常的风格非常大的区别。
  “一看到早上的影评就笑死了。第一次知道,原来商业片的导演不能拍出艺术片的内涵。那么请问,什么是商业片?什么又是艺术片?在本人看来,那几位影评人显然用钱来作为分出两者的唯一标准。投入大,票房高的就是商业片。投入小并且票房小的就是艺术片。真想知道是什么给他们勇气,让他们能说出如此无知的言论。”
  “质疑莱拉·莫兰拍不出有内涵的艺术片?他们肯定是忘了《芝加哥》,忘了《血钻》。说她想用拍商业片的方式来拍艺术片却失败了,他们肯定是忘了《指环王》三部曲!”
  “艺术片为什么不能用商业片的手法去拍摄?为什么一定要赔本才能证明它是艺术片?这真是本人在电影圈几十年,听到的最好笑的话。请记住!好的影片根本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看到这里,所有了解库伯和莱拉恩怨的人都惊呆了。谁能想象曾经黑莱拉联盟第一人的库伯,竟然会如此旗帜鲜明地帮她说话?
  而且他说的还很有道理。谁规定艺术片不能用商业片的手法拍摄了?凭什么拍艺术片就一定要亏本饿肚子啊?真要是一点钱赚不到,以后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拍这个类型的影片?
  人们看电影的原因有很多。一些是为了打发时间,找乐子消遣。有些是为了寻找让自己感动的东西,让自己通过电影看到更远。
  而不是在知道了票房之后,才判断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看。
  库伯在自己的文章里将那些看衰莱拉的影评人狠狠地喷了一顿,通篇都是对那些人的嘲讽,看得莱拉的粉丝们一边惊讶一边为他鼓掌。
  谁能想到他竟然会为莱拉说话?哪怕是又出现什么上帝的圣迹,带给他们的震惊也远不如这件事。
  有些人猜测是不是莫兰家族终于花钱把他“摆平了”,有些又猜测他是不是有把柄握在了莱拉手里,只有少得不能再少的一部分人才继续认为他是一个为了真理而发声的正直男人。
  会这样想的人太少了,以至于人们决定不再反驳他们,让他们可以继续保持着纯洁的心灵活下去。
  奥斯维德那边也很快就收到了库伯在帮莱拉说话的消息,看到上面没有什么不好的话题,他就丢到一边不去管了。
  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之所以库伯会站出来,原因还真像某些人猜测的那样是收了莫兰家的什么好处。只不过这个好处不是钱,也不是利益,而是安全!因为费萨尔和他的公司在前不久前正式宣告破产,而他本人也被驱逐出境。
  以费萨尔的能力,如果不是一心想要在电影上和莱拉较量个高下,他本身在商业上的能力是有一些本事的。可惜他被仇恨蒙蔽了心,一心往见不到胜利曙光的地方冲过去。于是结果就是他失败了,败得连理由都找不到。
  他的破产和驱逐肯定是老爷子的手笔。没人可以在算计了他的宝贝孙女后,还可以快活自在地享受人生。
  费萨尔都出了美国,也就意味着他再不能对付谁。这个时候库伯才战战兢兢地返回自己的家中。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确定自己真的逃脱了费萨尔的魔爪,他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真正让他把妻子和孩子接回家的,还是一封寄到自己家里的信件。信件里没有任何一个字,只有一份剪报,上面是一架飞机坠毁在沙漠中的消息。而那架飞机正是费萨尔和他的手下乘坐的。


第1281章 涅磐重生

  费萨尔死了,和他忠诚的属下一起被沙漠吞噬得一根骨头都找不到。
  如果不是确定飞机最后消失的方向就在那里,恐怕搜救的队伍连最后一块飞机的碎片都发现不了。也是那一个孤单的机尾残骸,见证着又一次悲剧的发生。
  当初莱拉和罗伊就差点被黄沙淹没,如今费萨尔却真的葬身于沙漠中,不得不说“风水轮流转”这种事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不过大概也和老爷子的安排有关,有什么比让敌人变成死人更能让人安心的呢?
  费萨尔一死,他手下的势力自然烟消云散,他所做的事也就不用再说了。没有他在背后算计莱拉,库伯也安心地把家人都接到了身边,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不是吗?
  事情结束后,他没有和莱拉联络过。主要是他有点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上次为了妻子的安全,他不得已求了莱拉一次,已经让他将下半生的勇气全用在上面了。再打一次电话的话,哪怕是说些道歉的话他也实在是没那个脸。
  谁叫他黑了她十年呢?还一直在背后给她添了不少麻烦,结果却被人家给救了。他真是觉得自己要没脸出门了。
  这次莱拉的电影上映,他就做好了写一个赞美他的影评,作为对她伸出援手的报答。没想到他的影评写完后,却发现媒体上到处都是对莱拉的贬低,认为她为广大观众奉上了最差的一次电影。
  看到那些话,差点没把库伯给气死。他立刻删掉了原来一本正经的万字影评,改成对其他影评人的抨击和反驳。
  说什么开玩笑的话呢?
  失败的电影?就算他一直对她抱着敌对的态度,也不能否决《寂静》是部好电影好吗!
  他看过她所有的电影,即使嘴上不愿意承认,心里也早就认为她是一个担当得起好莱坞顶级导演荣誉的大导演。尤其是这次的新电影,让他感受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她,一个仿佛涅磐重生的莱拉·莫兰!
  为什么这么说?先从她的剧本来看。她之前成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商业片。并不是说商业片不好,而是她更在意去怎么赚钱了。仅有的几部,类似《芝加哥》《血钻》那种题材的影片,也只能说完成得还不错。
  但《寂静》不同,这部电影让他从影片里感觉到了她的灵魂。清楚地看出了她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好像受到干扰后才拍出的东西。
  如果莱拉知道库伯在心里对她的评价,估计会一边惊讶一边将他当成知音般的存在。
  《寂静》可不正是她涅槃重生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作品吗?当然会从中间感受到她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靠重生的金手指精心计划下做出的选择。
  库伯在影评人的圈子里算得上很有地位的一个人,直到现在他依然拥有不少信任他,愿意根据他的建议而选择电影的影迷。这和他之前几十年一直“言之有物”的观点是分不开的。
  以前也说过,只要是不牵扯到不死鸟和雷诺兹,以及后来的莱拉和她的电影,库伯的影评通常都是非常正确,可以给人足够的建议参考。
  这次他出声帮莱拉说话,就让很多知道他和莱拉一直不对付的人对电影产生了兴趣。
  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竟然连一直黑莱拉的库伯都转变态度成帮她说话的了?
  而库伯的话就像是一道发起冲锋的哨响,就在他发表文章后没多久,一些观众的影评也终于出来了。
  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还是莱拉最死忠的粉丝霍顿发表的一篇文章。
  “《寂静》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好的影片,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去看一下!”
  在文章里,他用非常推荐的口气说道:“看完首映式后,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家的,甚至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影院的。直到现在,我的脑子里满满都是电影里面的内容。”
  “在开始时我以为它是灾难片,结果是动作片。在后面我以为是冒险片,结果又变成了对人性的拷问。不要以为这些元素混在一起会变得很糟糕,结果恰恰相反,莱拉是个真正的天才,她将这一些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如果你喜欢动作冒险,那么你一定会爱死《寂静》的。我敢说这里面的打斗画面是我所见最棒的!如果你喜欢斗智,这里的情节也会让你欲罢不能。看完后你就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有人如此的聪明,为什么可以设计出那些精巧又可怕的陷阱?”
  “如果你喜欢看丛林的故事,相信我,你绝对会被电影里恶劣的丛林所吸引。那里的条件是如此的恶劣,可主角们却给我们上了一堂最有趣的野外求生。当看到他们为了生存而和狼群大打出手时,我所有的血液都沸腾了,恨不得自己也冲进屏幕里,与他们并肩战斗。”
  “当带着所有对电影的喜爱来到最后的结局时,却得到了一个冰冷的、残酷的结果。为了不剧透就不再多说什么了。有一点我必须再提醒大家一句,一定要把每一个镜头都看在眼里,或许在你眨眼的时候,一个小细节就被你看漏了。”
  “最后我要说,《寂静》绝对是我到现在最喜欢的一部莱拉·莫兰的作品!”
  霍顿在莱拉的粉丝圈子里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每次莱拉的新电影他总会第一时间看完,并且在第一时间给出评论。虽然是粉丝,他的评论里却不会有太多的偶像滤镜,认为偶像拍的就一定是完美无瑕的。
  很多时候他也会对一些地方产生疑问,然后再和其他观影过的粉丝们来一个线上讨论。
  所以每次他发出新影评时,都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将他的评论当成一个真正的风向标。
  这次也是一样,他刚把评论发出来,立刻就吸引了众多的点击。在看完他的评论后,大家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和以往一样,第一时间把他的评论发出来。原来竟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原因。


第1282章 最好的一部

  因为感触太过深刻,太被震撼到了,才会一直到现在才把评论下出来。
  这说法没毛病!看到好的东西总得给人家一些回味的时间吧?
  霍顿的评论出来不久,更多的影评被发了出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都第一时间看了电影,但一直到现在才能把影评写出来。他们受到了太大的震撼,有些人甚至说自己一整晚都睡不着,脑子里全都是电影里的东西。
  “这绝对是莱拉·莫兰最好的一部作品,以前的影片虽然也很精彩,却从来没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我永远忘不了最后的一幕,罗伊站在新立的坟前,周围是一片死一样的安宁。那是一种能让人的灵魂都枯萎的可怕‘寂静’。”
  “为什么要让他死去?他已经是我最喜欢的东方演员,我要知道他的全部!”
  “这部电影真的很可怕,开始的时候是那么有趣,最后却像天翻地覆一样,让明亮的画面变成一片灰暗。在主角之一的东方演员死去时,我好像感觉自己心里也有什么东西也跟着死去了。”
  “以前看电影都是看个热闹,不怎么喜欢看说教类的影片,哪怕只是沾了一点都很不舒服。但这部不一样,我清楚地看出了莫兰导演想说的东西,也明白了她想要表达的事实。她就用这么一个故事将我震撼住了。”
  “看《血钻》的时候,就觉得莫兰拍摄的影片越来越有深度,总害怕她会不会像很多导演一样,拍多了商业片就去拍那些隐晦的文艺片。但看完《寂静》我才明白,这个好莱坞只有一个莱拉·莫兰,她就算是拍了文艺片也和隐晦没有关系。”
  几乎是一个下午的时间,网络上对莱拉新电影的评论就倒转了180度。
  上午还是莱拉不行了,莱拉江郎才尽了,莱拉拍了部烂片等等,下午就变成电影很感人,电影太棒了,这部电影是莱拉最伟大的一部作品。
  这样的转变不仅让许多围观的吃瓜群众惊讶了,就连那些专业的影评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特别是几个约好一起对莱拉进行抨击的那几位,他们可是在几家比较大的媒体上公开发声说莱拉这次完蛋了的,结果这么快的时间他们就要被打脸了吗?
  “怎么可能一下子突然出现那么多帮莱拉说话的人?”
  “是水军吧?”
  “别忘了莱拉姓什么,想要扭转舆论的方向,还有人比她更方便吗?”
  思来想去担心自己要被打脸的几个影评人,立刻在自己的人脉能接触到的地方发表了一些搅浑水的言论,指责莱拉用水军为自己的拙劣电影洗白。
  其实他们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想要转变人们的看法怎么可能这么快?肯定是莫兰传媒的人在暗地里做了些买卖,让他们下面的人帮着莱拉说好话,想要继续维持她的不败金身。
  他们几个影评人都是看过电影的,因此更加清楚当时影院里的气氛是什么样子。就连首映式上的掌声都是稀稀拉拉的几个,还指望这样的反应是给成功的影片吗?
  远的不说,就说莫兰的上一部影片《复仇者联盟》的首映式上,那些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差点将影院的房顶给掀翻好吗?
  连观众的反应都得不到多少,就凭这一点,他们就相信这部影片确实不行了。
  所以他们将那些新发出来的影评直接当成了水军洗白的文章,大肆进行嘲讽。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影评文章的作者,有很多一直以来就是莱拉的粉丝,长期以来都混迹在粉丝群里,被很多同是莱拉粉丝的人熟识。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水军,粉丝们自己最清楚了。
  于是在粉丝们的眼里,那些影评人的话才是滑稽的,他们连是不是水军都不知道,还能指望他们能看懂莱拉的影片吗?
  几个对莱拉打了差评的影评人,一见自己的社交帐号上关注的人突然减少了许多,并且每次一刷新都要少了几十甚至几百,顿时就着急了。原本关注他们的人也不过十几到几十万而已,这一下就少了好几万,以后还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著名的影评人吗?
  不少取消关注的人在他们的帐号下留言,说出了取关他们的理由,那就是对莱拉编造了令人不忍直视的愚蠢谎言。
  “莱拉永远不会失败!”
  “只有愚蠢的家伙才会认为莱拉的电影不会成功!”
  “莫兰导演是好莱坞最棒的导演,她的影片也是最好的影片。自己看不懂还要教坏别人,像你这样的人还做影评人真是这个世界最大耻辱。”
  各种愤怒的评价涌向几个影评人。他们有的慌张,害怕关注自己的人会一跌到底,害怕自己影评人的身份会被人狂喷。有的却很高兴,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帐号下从来都没有像这么热闹过。难怪以前《纽约邮报》喜欢黑莱拉,早知道黑一下就能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他们早就黑了啊!确实有人因为他们黑莱拉而取关,可也有许多人抱着好奇的心来关注呀!
  这个时候,大西洋彼岸的亚洲也在时差下,结束了第一天的放映。
  在亚洲这边,影片的宣传主要放在张国容的身上。这是非常平常的宣传策略,谁叫他是东方人呢?又可以成为在好莱坞电影里出演主要主角。更不要说他本人在亚洲拥有的超级人气,就凭这一点,他也足以可以在这片大陆上展开手脚地进行宣传了。
  别说是男主角之一,当初有其他东方演员在好莱坞的影片中只出演几分钟的几个镜头,该电影在东方的宣传就毫无廉耻地将这位东方演员作为宣传的中心。等观众们以为真是多厉害的角色时,等看了电影后才知道就在里面有两句台词,简直比龙套还龙套。
  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一两次,搞了几次就让东方人影迷的热情全败光了。
  好在无论是张国容还是莱拉,在东方的口碑都很不错。这次又看了预告片,听说还是双男主的影片,才让许多影迷对这部莱拉新电影里的东方角色更加关注一些。


第1283章 开出的花

  时差的关系,东方这边晚了美国12小时才上映。
  也就是说,当这边口碑发酵的时候,那边才终于“拨乱反正”,让颠倒的评价恢复到本应正确的方面来。
  东方那边倒没有那么多黑莱拉的人,所以观众看完,电影的口碑就炸了。
  “本来还以为又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电影。结果张天王真的是演了男主角之一,简直太骄傲了!”
  “没错!这几年一大群演员跑去好莱坞打酱油,还好笑地说什么成了好莱坞明星,结果就只是在电影里演了个龙套,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脸做那么多的宣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演了什么了不起的角色呢!”
  “还要说是咱们张天王,连莱拉·莫兰都亲自邀请他出演电影。看完《寂静》,我这个钢铁直男都觉得要弯成蚊香了。怎么可以那么酷那么帅啊!”
  网络上一片都在为《寂静》狂点赞。一开始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张国容扮演的角色上,认为他扮演了一个非常出色的角色,能在大屏幕上看到他一改平时风格的影片真是太爽了。
  但很快,看完的观众们就把讨论点转到了电影上面。
  “张天王死的时候,我的眼泪也哗地就掉下来了。天知道,我都十多年没掉过眼泪了啊!为什么他要死?好想给导演和编剧寄刀片!”
  “楼上的你不是一个人。不过看完电影,想了一夜后,我觉得张天王演的这个角色死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他不死,就没法变成这部电影里最闪亮的角色!”
  “虽然说的没错,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呢?楼上的亲,人家莫兰导演是想要借这个情节表达出对种族歧视的无奈呀!”
  “感觉不止是无奈,还有宁死也要挣扎的信念!”
  “一种拼死想要破茧成蝶的勇气吧?反正我很喜欢,已经买了票要去二刷!”
  爆好的口碑席卷了所有上映了《寂静》的国家。只要是看过电影电影的人几乎都不会给出太差的评价,这种发展看呆了不知道多少人,包括那些一开始对莱拉各种看衰的影评人。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分明在他们看来那就是一部没多少意思的电影呀?想要表达得太粗浅了,傻瓜看完之后都能明白她想说的是什么,像这样的无脑电影怎么会受到那么多人喜欢呢?
  《娱乐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人的疑问。
  “莫兰用一种非常直白的方式来讲她的故事。不是用隐晦又华丽的词汇,而是所有识字的人都可以读懂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电影很多时候都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是为了反战,有些是为了世界和平。很多时候,太过隐晦的表达方式并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它把故事讲得太艰涩了。”
  “一个看不懂的东西,说得再好也没什么用处,反而只能让看不懂的观众得到很差的观影体验。为什么文艺片的票房很少?不就是因为把故事讲得太过隐晦,让观众们不愿意去费那个脑子看吗?”
  “莱拉的电影却并没有这样。她用白话的方式清楚地告诉了大家她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的,有一个亚裔家庭受到了歧视,最后支离破碎却得不到公平的处理。”
  “在两种极端的选择中,到底要选择哪一项?莫兰导演提出来了这么一个可怕的问题,就是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出一个抉择。她成功了吗?是的,成功了!她让那么多人看到了她的电影,也就意味着影响到了那么多人。”
  “票房只有一点的艺术片同样讲述了一些深刻的东西,可如果没人愿意去看,就算看了也不懂导演在说什么,那么又和没有拍有什么区别?当你认为直白的剧情太过粗陋时,是不是先想一想自己的影片是不会隐晦到没人愿意去了解了!”
  安东尼在老爷子那里得到了“不用管”的指示。在之后的一天中,他完全体会到了老爷子的老谋深算,将外界的舆论揣测得丝毫不差。所以一直等到舆论的方向盖棺定论后,他才让人开始写出对莱拉的支持。
  他也是现在才想清楚,如果在所有人都在说莱拉不好的时候,他们立刻扑上去驳斥,只会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对他们的话产生质疑,认为他们是因为莱拉的身份才那么说的。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真正的口碑爆发出来后,所有人都认为莱拉是被那几个说谎的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