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末世穿六零-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报纸文章比起来,一篇论文的地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
  S市这边,经过这些天的实验论证和研究,江博在论文中提出的几个论点终于被验证了其有效性。之前的人工降雨技术缺陷在于云层中没有雨水的时候,就无法成功降雨。而江博的这篇论文里面主要的一点就是碘化银增雨技术。
  碘化银增雨已经是江博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了。在他认知里面,这个已经算是降水量不错的了。其实干冰降雨也不错,不过江博知道,这个国家似乎干冰量都很少。他就干脆把碘化银给提出来了,还干脆把碘化银的制造设想也一起提了。
  当时写完之后,江博还想着,要是这都做不出来,那也太让人失望了。他也不管这事儿了。再换个论题吧。换个等级低一点的,比如去妈妈的钢厂看看,学学怎么炼钢。或者做个探测仪,找水源,然后利用物理气压,将地下水引出来,做农田灌溉。
  当然,这些设想都是迫不得已才会去做的,江博并不想做到这一步,他懒得去做这些。能写一篇文章解决的事情,他真不想去费那么多心思。
  好在S市是全国大城市。研究资源还不少。
  江博提出来的需要用到的材料,大伙儿帮着忙,还真的给找到了。市里没有的,他们还是找首都的大研究所要的。
  实验需要用到的东西弄好了之后,他们又找地方实验。肯定是不能在S市搞实验的,碘化银可是有毒的,万一下了一堆毒雨水下来了,事情还真大发了。人工降雨项目的一行人坐着车长途奔波,愣是去了一片地广人稀的山坳里面,在这里试着下了一场雨。
  雨水降下来的时候,大家是激动的。这可真的比他们之前炮轰云层,洒干冰的雨水量要大多了。之前那是风大雨小。
  这雨水怎么样也有黄豆大了。
  又有专门的人去监测雨水中的有害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和植物造成伤害。
  花了几天时间监测,大伙儿才监测完毕,一切正常,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这雨水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感动振奋不已。
  要是在干旱地区下上几场雨,那可是能大大的缓解干旱压力了。
  项目主任幽幽道,“别高兴太早了。咱有那么多飞机吗?有那么多碘化银吗?”
  “……”
  众人顿时如同被雨水淋了一场一样。穷啊,太穷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项目主任又道,“咳咳,但是吧,总算是克服了困难,至少比之前要好多了。还能缓解一部分地区的问题的。大家还是要有信心。”
  “对对对,有进步总是好事儿。”
  “咱还是赶紧上报吧,早点给干旱地区进行降雨。”
  ……
  平安县这边,老苏家人全体人人手一份报纸。
  也都没约好,都是不约而同的一早去买了报纸,然后去单位里面炫耀。连徐美丽都买了一份跑工会里面宣传。
  “看到没,我侄子,亲侄子。你们瞅瞅,这写的多好啊。”反正她是看不懂的。
  马兰则是拿到矿上去给人家读了。好多人都练字都不认识几个,但是知道是马兰儿子写的,所以听的很认真,反正从头到尾一个字没听懂啥意思。只觉得特别厉害。
  这就是大有文化的人。
  一些养了儿子的老大姐老大妈们就道,“马兰你有这么个聪明儿子,福气在后头呢。”
  马兰骄傲的不得了,觉得自己确实特有福气,“也就是孩子碰巧了。”
  苏校长一早就出去遛弯儿,把报纸夹在怀里,逢着老朋友,就找他们请教这文章写的好不好。然后一番讨论,结束之后告诉对方,这就是他孙子写的。
  然后在老朋友的羡慕嫉妒之下,继续寻找下一个炫耀目标。
  苏志峰就比较含蓄了,买了报纸之后就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面,故意将儿子的文章放在最上面一页。然后很巧合的让人发现了。
  他淡定道,“我儿子写的,我没事儿瞅瞅。毕竟是小孩子写的,我们当父母的,得关心他们学习情况。从他们文章里面就能了解他们学的怎么样了。”
  然后整个中学都知道,苏老师的儿子写的稿子上报纸了,而且还是上的专业报。
  这可和那种写一篇散文上报纸不一样啊。人家这是真才实学啊。
  就一个八岁的孩子啊。
  县一小里面是做的最夸张的。
  吴老师发现这上面是苏江博的名字之后,赶紧跑班上来问宋楚他们,这是不是同名了。
  宋楚道,“这就是小博哥写的。”
  吴老师惊呆了。还特地骑着自行车去找苏志峰确认这事儿。结果到了才发现,整个中学都知道这事儿了。
  他麻溜的回小学去找校长汇报这事儿。
  一小的校长立马大手一挥,“赶紧贴在宣传栏。另外把这三篇文章放大,印出来,给所有老师学习。再留一下午的时间,让三年纪以上学生抄写一遍回家学习。”
  吴老师摸了摸自己的秃顶,“没这必要吧。学生们不懂啊。”
  “这是给他们起到激励作用。也让孩子的父母知道,咱们一小是有真材实料的,我们学生,是最优秀的。”
  所以最后才是目的吧。
  吴老师:“……”
  于是下午,全校学生都收到了休息半天的通知,当然,学生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告知要抄写三篇文章。
  苏宝刚欲哭无泪,“小三儿,你当初咋就不少写几个字?你知不知道,要不是有我在,你今天会被全校学生揍的。”
  宋楚道,“我们小博哥才不会被揍呢,我们小博哥这么棒,大家都很喜欢他。不就三篇文章吗,一下午的时间还写不完?”
  苏宝刚道,“有小三儿帮你,你当然说风凉话。”
  宋楚:“……”她倒是想写,可她身体年纪小,手软,不能写多了字。小博哥说了,写多了字,以后手就会变形。
  除了抄写文章之外,第二天一早,一小还搞了个全校大会,当着全校学生的面,江博领到了人生中第一张小学奖状——五好学生奖。
  这是小学生能得到的最大的光荣了。
  随着一张奖状的,还有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是校长单方面掏的奖品。奖励他为学校争光了。
  领了东西之后,江博就习惯性的给宋楚收着了。
  宋楚羡慕坏了,“小博哥,马上要测试了,我一定要考年级第一名。”
  江博点点头,“嗯。”然后看了看窗外的天上。算着日子,那个实验到底完成了没有,那些人到底会不会给他奖励。
  上次在实验室听说他们奖励都很少。一个实验成果竟然只奖励几十块钱。
  这些人会不会到时候只奖励几十块钱给他?
  江博想着,要是真的这么少,他以后就不搞研究试验了,就专门写稿子赚钱了。
  实验成果当然是出来了,只不过通过层层审批之后,最后才能进行奖励。
  按道理,对于研究人员的奖励,肯定是还要再等等的。可苏江博同志不一样,他不是搞科研的人,他就是一个社会人士。
  搞科研的人为了工作当然是不计较这些的。但是人家一个社会人民群众,咱总不能欺负人家了。
  该给的东西肯定是要给的。既然证明这个是行之有效的,那肯定不能赖账。
  本来上面说要给钱的。可项目主任到底是知道江博家里条件很艰难的,就和上面交涉了一下,不需要钱,苏江博同志就需要县城的城里户口。而且要的也实在不多。按照户籍政策,苏江博同志其实就要了一个县城的城里户口而已,只需要给他母亲马兰同志办了城里户口,作为儿女的苏江博和苏宋楚也应该是城里人了。
  然后又说了苏江博同志家里如何困难,如今吃饭都吃不饱了,一个人养活一家人,实在困难。
  于是上面就同意了这项要求。给马兰同志转户口。连带着苏宋楚和苏江博也转成平安县城户口。还准备给苏江博安排一份工作。项目组任又说,苏江博同志年纪小,可能不适合工作。干脆给马兰同志安排。
  这就不是科研机构能够安排的了,而是安排给了有关部门,一层层的下达通知。
  于是这个消息到达平安县县政府的时候,已经是江博的报纸出来的第七天了。
  平安县的吕县长一早就接到了上级部门的指示,让他给通知公安部门,给中学职工大院的马兰同志以及其儿女苏江博,苏宋楚转户口。另外给马兰同志安排一份正式工作。这么安排的理由是,苏江博同志给某项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这是政府对于苏江博同志的奖励。
  吕县长挂了电话之后都有些没反应过来,他们这县里这是出了个人才了?还是科研方面的人才?
  能够惊动上面,肯定是很利国利民的科研了。
  要不然一般领导也不会管这事儿啊。
  吕县长顿时觉得荣耀极了,他们平安县这小小的县城,竟然还出了个科学家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这种有能力的人,竟然还能差一个城市户口和工作?
  这么有能力,怎么可能找不到单位接收呢?


第21章 
  给安排户口和工作的事情,只需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办就行了。可是这种对于苏江博这种为平安县增光的行为,吕县长觉得自己应该亲自上门道喜,然后发放奖励,然后自己这个当地的主管县长再友好的勉励苏江博同志,让这位苏江博同志感受到组织上对他的关怀,国家对他的认可。以后再接再厉,多为国家做贡献,为平安县增光添彩。
  于是吕县长准备邀请县里几位工作不忙的领导,一起去这位苏江博同志家里拜访。顺便带点奖励物资过去。总不能上面给了奖励,县里空着手去,那也太小气了。
  这种慰问的时间也要挑好。肯定不能挑晚上去,得大白天去,才能显得光明正大,知道的人也更多。
  反正上面又没说要保密,当然,他也不会大嘴巴的到处宣传,但是如果去了苏家的时候被邻居们看到了怎么办?这也不是他能控制的。总不能偷偷的去吧。又不是做贼。
  平安县这么小,很快就能传遍了。到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平安县城出了有能力的人了。一位在科研方面取得成就的高级人才,就在他们平安县城。
  吕县长还打算着,如果这位苏江博同志没有工作单位。他还要给苏江博同志安排一个单位,就在县高中教书,让他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别的单位不接受这样的人才,他们平安县接收了!
  吕县长考虑的很全面。日子挑好了,礼物也准备好了。连随行人员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要找人去调查了,看看这位苏江博家里什么情况,那位马兰同志多大年纪,什么学历,回头给她安排个什么岗位比较合适。苏江博同志多大年纪,如今在家里干啥,是个什么学历。反正不能啥子都不知道的就这么去了。而且还得提前通知人家做好准备,总不能打突击,到时候走空了咋办?
  这些调查工作只需要安排秘书就行了。
  于是下午下班,吕县长的秘书小李下班后就直奔中学职工宿舍,去苏江博同志家里了解情况,顺便再提前通知他们一声做好准备,明天哪里都不要去。
  李秘书到了职工宿舍的时候,就找人问了苏江博家的门牌号。
  江博在职工宿舍可是个名人了,一问就别人就知道了。住在二楼2333室的。
  李秘书就赶紧上了楼。
  他到的时候,门是开着的。马兰正在做饭,苏志峰去水房那边提水了。宋楚和江博则在埋头写东西。
  江博现在也不闲着了,每天都要琢磨着写点东西。写完之后也不着急寄出去。而是准备先写好,就相当于存稿了。以后每周寄两三篇出去。
  李秘书看了眼门牌号,知道没找错地方,就问门口做饭的马兰,“请问,这里是苏江博同志家里吗?”
  马兰拿着锅铲没反应过来。苏江博同志?
  他们家那小豆丁现在能称的上同志了吗?
  马兰道,“我们家是有个苏江博。请问同志你找他干啥?”
  李秘书笑着将自己的工作证拿出来给马兰看。
  马兰一看,人家还是县长秘书呢。说实在的,她两辈子见到的最大的领导,那肯定是国家主席,可那是在电视里。当面见到的最大领导,可能就是这位县长秘书了。她赶紧放下锅铲,“李秘书你好。”
  “不客气,我是有事儿要和苏江博同志面谈,请问他在家吗?”
  能和小博谈啥啊?马兰迷糊着,嘴里还是道,“在在在,在家呢,请屋里坐。”说着赶紧把李秘书请进屋里,然后喊道,“小博,快过来,这位李秘书找你谈话呢。”
  苏江博闻言,抬起头看了眼,见到是一个穿着挺齐整的年轻男人。想着可能是自己的奖励来了,就站起来走了过去。“是不是上面安排你过来的?”来的也太慢了!
  李秘书低着头,看着这个皱着眉头的苏江博,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他看了看屋里,没别人了。“这是……”
  马兰介绍道,“我儿子,苏江博。不是你要找他吗?”
  李秘书尴尬得想哭,“这楼里还有第二个苏江博同志吗?”
  “没了。”
  李秘书:“……那马兰同志呢,苏宋楚同志呢?”
  马兰笑道,“我就是马兰呀。”然后指了指宋楚,“这是我女儿,苏宋楚。”
  宋楚笑着站起来,礼貌道,“大哥哥你好。”
  李秘书:“……”得了,这是在做梦,还是就有这么巧合,三人都同名了。
  苏志峰这会儿正好拎着一桶水回来,看到屋里多了个人,问道,“出什啥事儿了?”
  李秘书激动了,终于来了个正常人了,他赶紧道,“同志你好,我是县里吕县长的秘书,我姓李。”
  苏志峰放下水桶,也是礼貌道,“李秘书你好,我是县中学的老师,苏志峰。请问您这边过来,是有啥事儿吗?”
  “我是想找苏江博同志,他是一位特别有能力的高级知识分子。”
  马兰和苏志峰看向自家黑着脸的儿子。
  不知道该怎么回话了。
  苏志峰干咳一声,“我儿子是有点天分和才华,但是现在也算不上高级知识分子啦。”
  李秘书满脸怀疑人生,“苏老师,这宿舍大院里面没第二个苏江博,马兰,还有苏宋楚了?”
  “没了。”苏志峰道,“咋了,您这是怕找错人?”
  李秘书当然怕啊,毕竟这太匪夷所思了。总觉得上面在干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儿,让他这个下属太为难了。
  苏志峰道,“我能知道是啥事儿吗?”
  李秘书赶紧将自己来的目的说了,“上面苏江博同志在某项科研项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说要对苏江博同志进行奖励,我以为,苏江博同志应该是一个……最起码是成年人。”
  宋楚高兴道,“哎呀,小博哥写给肖爷爷的那个文章真的用上啦。小博哥,你看吧,真的用上了,人家没让你失望。”她可知道,这几天小博哥心情不好,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人办事能力太差。觉得有些没劲儿。
  苏志峰和马兰也才想起之前江博给肖教授写的那篇什么人工降雨的论文。当时他们都没抱希望,然后时间长了也没人提,后来又有了江博文章上报纸的事儿,就更是忘了。
  谁能想到那事儿还真的成了呢?
  苏志峰就将自己儿子之前做的事儿和李秘书说了,“如果是这方面的,那还真的没错。我儿子确实写了这样一篇论文寄出去了。”
  马兰和宋楚点头。
  江博不耐烦了,觉得这个什么李秘书磨磨蹭蹭的,难怪这个国家的人办事效率这么低。这么久才给回信。“你们给的奖励,是我在信上要求的那个奖励吗?”
  马兰道,“小博,你还在信上要求人家给奖励了?”
  江博老实道,“我要求他们让妈妈和楚楚还有我都能吃上商品粮。”
  宋楚高兴的嗷嗷叫,“太好了,我能吃上商品粮了,小博哥,你太棒了。”
  苏志峰和马兰:“……”咋感觉脸这么热呢。
  连李秘书也是张着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马兰红着脸道,“那啥,李秘书你别见怪,孩子是太孝顺了。我们家就我爱人一个城市户口,我们娘儿三个都是农村户口,孩子就希望能够帮助我们。”
  李秘书一听这情况,就知道没错了,就是这家了。就是这个苏江博了。
  这世上没这么巧合的事儿啊,同样名字,还都没城市户口。还要给安排工作。
  也难怪上面会给这么奇怪的奖励,合着这是人家苏江博同志……咳咳,小朋友自己要求的。
  苏志峰还找出了江博之前上报纸的文章给李秘书看,“李秘书你看,这是我儿子写的文章,都上报纸了,他比较特殊,学习非常有天分,是个天才。”
  李秘书一看那上面的名字,就是苏江博。好像上次在领导办公室还看过这文章来着。
  当秘书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大的,他很快就整理好了复杂的心情,一脸笑容道,“还好,终于给让我找到地方了。我今天过来,就是想了解苏江博同志家里的情况。我回去了也好和领导汇报。”
  马兰给他倒了杯水,让他坐下来慢慢说。
  苏志峰就详细的和他说了一下家里人的情况。李秘书安安静静的记录下来了。
  记录完了之后,合上笔记本,笑着道,“还有一件事儿得通知你们,明天领导要过来你们家里,希望你们到时候做个安排,能够在家里。时间也不长,大概也就一个小时的样子。就是十一点的样子,你们正好提前下班就行了。不会耽误你们工作的。”本来是想安排中午吃饭,但是过来的时候人家在吃饭,总觉得不方便。
  苏志峰和马兰赶紧点头应了。这么大的事儿,是得在家里。说实在的,他们现在自己脑子里都还乱糟糟的呢。
  好在江博脑子可没乱,又问道,“奖励的是我要求的那样的吗?”
  宋楚道,“是啊大哥哥,是给我们吃商品粮吗?”
  马兰特想把孩子嘴巴给捂住。闺女啊,儿子啊,咱还是要点脸,别太直接了。万一人家不是给这个,让人家领导咋下台啊。
  李秘书笑了笑,“当然是符合苏江博同志的要求的。”
  马兰:“……!!!”
  啥意思,这是真的要给他们娘儿三个转户口了吗?
  李秘书笑着道别,然后转身回家。脚步很快,活像有人追一样的。他得连夜去找领导汇报情况去,要不然明天领导要出丑。
  好在他这个当秘书的今天已经替领导出丑了。
  等李秘书走了,宋楚就拥抱了一下江博,“小博哥,你太棒了,咱们要吃上商品粮了。”
  江博抿着嘴笑了笑。
  马兰目瞪口呆的看着苏志峰,“志峰,你,你掐我一下,刚是有个秘书来我们家了吧。不是我做梦吧。他说咱要吃商品粮了?”
  苏志峰深吸了一口气,郑重点头,“确实是这么回事。”
  “哎哟妈呀,我咋觉得自己这运气好的没话说呢?”马兰激动的抱住自家儿子,把宋楚也一块儿抱在怀里,觉得怎么疼都不为过。
  她努力了这么多年,竟然靠着孩子走上人生巅峰了。
  隔壁有人听到动静,还想过来看看热闹,苏志峰将门给关上了。和马兰道,“小点声,这事儿先别先传出去,事儿没落地之前,咱得低调。要是出现变故了,让人笑话。”
  马兰抿着嘴点头。也让宋楚和江博别出去说。
  但是饶是这样,一家人也激动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吃饭的时候都吃的心不在焉的。觉得肚子已经被好消息给撑住了。第一次感觉到了吃撑了的感觉。
  吃完饭之后,一家人就开始找衣服,准备明天穿的好一点。
  自从卖掉金子有了钱之后,家里就不缺新衣服穿了。这年头粮票不好买,但是布票还是好买的,而且也比粮票便宜。马兰就给孩子做了好些衣服换着穿。
  马兰由想起之前闺女捡到了金子,让家里不缺钱了。如今儿子又让他们转户口,以后家里也能买到更多粮食了,能吃饱肚子了。顿时觉得自家这两个孩子简直就是福娃娃啊。
  上天对她果然是好的,没有给她大杀四方的金手指,倒是给了她一对好儿女。
  苏家这边兴高采烈。李秘书和吕县长这边气氛就有些怪异了。
  李秘书连夜就跑吕县长家里来了,把人家全家人的情况记录本给吕县长看。
  吕县长一看,指着苏江博的年龄道,“小李,你这是不是少写了个数字?”
  “没少写,就这么大。”
  “……”
  李秘书又把苏江博之前的报纸拿给吕县长看。
  这文章吕县长也看过。只不过当时看过就放一边了,只知道当时挺高兴,觉得平安县出了个名人了,还上报纸了。
  难怪后来看到苏江博的名字,他就觉得有些熟悉,当时还以为是对这个人天然的有好感呢。
  原来如此。
  但是让他相信这个人只有八岁,他觉得太玄幻了。
  “确定是这人?”
  “千真万确。我是确定了好多遍了,啥都对上了。我还顺道去街道办事处那边打听了,那一块儿,也就他们这一家子。苏江博还挺出名的,都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