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十年代农家记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瓜千山童姥唐杏站在一旁吃吃地笑。
  唐妈就算心里再关心孩子,出口的永远先是物品,搞得好像她比较紧张物品。比如,唐杏洗碗,手滑,碗啪地一声,摔烂了。唐妈赶过来,先是心疼地嚷嚷到“哎呀,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摔烂碗了,浪费钱啰。”
  那时唐杏觉得很羞愧,自己这么不爱惜东西;也感到很委屈,唐妈怎么也不问下她有没有受伤之类的。
  长期耳濡目染,唐杏总会受到唐妈的影响。高中时,同学摔烂玻璃窗,唐杏一张口就说“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另一个女生冲口而出的是:“你没事吧,没摔疼哪里?”
  没对比就没有伤害。唐杏当时愣住了,她自小认为对的事情崩塌了,也对唐妈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妈妈不关心她?是不是唐妈心里物品比她精贵?后来经历了许多,唐杏明白了有些人是闷骚型,爱在心口难开。唐杏坚信,唐妈对孩子的爱不比世间其他父母少。
  …………
  晚上,外婆与唐妈一起睡觉。外婆抠抠索索从贴心的暗袋掏出观音玉吊坠,塞到唐妈手心。唐妈慌了,她将玉坠重新塞回外婆手上,“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您要靠哥哥嫂嫂生活。我不能再要您的东西,给嫂嫂知道,那还得了。”
  “我自己的东西,我爱给谁就给谁。再说我悄悄的,她不会知道的,再说,我啥时少过她孩子的,不论男女个个我都给。”外婆严厉地说到。
  “那也不好拿”唐妈将玉塞回给外婆。外婆生气了,说到“你要是认我这个妈就拿,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你说你,怎么那么犟,非得在那地开超市?要开也成,但你得佩戴观音吊坠,早晚诵读经书。以超度那些孤魂。”
  既然外婆都这么说了,唐妈只好收下,点点头。心里暗暗忖到“大不了,以后再给嫂嫂,总不会怪到妈头上去。”
  外婆见唐妈答应了,心中的大石头落下了。困意上来,伴着嘟囔声“供销社就供销社,还起个奇怪的名字,唐家超市,谁懂?”渐渐睡着了。
  …………
  超级市场简称超市,这种经营模式94年后在深圳慢慢兴起。唐杏家地处小县城前世也就两千年后才有超市。现在唐杏家开的所谓超市,充其量也就一便利店,在90年代后也是一个新鲜事。外婆不懂也不奇怪。
  这不,唐杏家超市一开张就引来了众多顾客好奇光顾,唐家超市一时门庭若市,客似云来。这是后话。
  …………
  唐妈、外婆在房间聊天,一墙之隔的唐杏静静躺着。大脑在高速运转。思考怎么应对电器淡季对塑料行业的冲击与影响。
  唐杏想的头脑都快要爆炸了。一个产品销售量上不去,那只能是降低成本。相对而言,不就相当于销售额上涨了吗?
  降低不良率,寻找便宜的替代料是行业上惯用降低成本的手段。
  高级而长远应对手段就是开辟另一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家电行业淡季,不代表其他行业也是淡季。或许宏兴厂可以研发生产其他行业用的塑料材料,如:家具行业或是服装布料行业,再不济,包装行业也行。可是包装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容易被取代,不是长久之计。但在2000年以前还是可以做的。但它会污染环境啊。唐杏在做塑料包装材料与不做塑料包装材料做斗争。
  摇摆不定,浑浑噩噩中,唐杏渐渐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唐杏自然起晚了。而大姐唐梅五点就起床,骑车去圩上买菜。花了五块钱买了半斤多瘦肉,外加作为添头的猪肠、猪肝。
  唐梅先煮好一锅滚烫的白粥,再将切好的肉碎放进去继续煮,最后再加麦菜叶子。煮成了一锅美味爽滑的古麦菜瘦肉粥。
  麦菜是一个古老品种,全靠农家自留种子一代代流传下来。两广地区种植食用较多。
  麦菜粥,前世唐杏就吃得多吃得欢。
  那时唐家没钱,大家光喝白粥口都淡出个鸟来。所以唐家人都会想着花样做饭。有河虾时,加好些糯米粉煎成虾饼。焖饭时加些萝卜干。或者煮粥时加点麦菜。交替着做。
  做麦菜粥时,麦菜撕下中间那根筋和麦菜肉表面那层白膜。洗干净,切碎,拌粥里继续煮两分钟,就可以了。麦菜粥喝起来特别清新、爽滑。
  吃过粥,大家出发去镇上整理货架。唐爸则骑自行车去菜市场去找大伯商量进猪肉卖的事情。
  唐家超市开张那天,想进四分之一只猪在超市卖。看卖得怎么样,唐家再决定以后进货量。
  大伯欣然同意。他的猪肉多是卖给饭店,单位饭堂。本来宰一只刚够。现如今,唐爸临时临急多要四分之一只。那只能那天再宰多一个。只是他一时半会没找到人手,他需要唐爸帮忙。


第51章 超市开张
  唐杏大伯在村边有一个“屠宰场”。屠宰场呈L型,一边是烧水的厨房和临时休息的卧室,另一边是两间猪栏。猪栏临时住着那些买来待宰的猪。屠宰场边上是荒废池塘。猪的排泄物和杀猪时的污水排入池塘。
  池塘就是一个露天的厕所。冬天还好,气味没有扩散开来。一到夏天,可不得了。臭气熏天,苍蝇漫天飞。边上的村民怨声哀道,纷纷抗议。强烈要求大伯将屠宰场搬走,不搬,就要砸房子。
  大伯仗着自己有钱,理直气壮地不同意“我自己的房子,做什么不行,要你们管。我就不搬,咋啦?”
  村民本就火气大,大伯这么拽,这不是火上浇油吗?附近几家人同仇敌忾,争吵中,双方起了冲突。
  站在一旁的爷爷看情况不妙,赶紧扯着大嗓门,一边喊“杀人啦”一边跑到唐家寻求帮助。爷爷凄厉的喊叫声,引得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奔向屠宰场。
  唐爸鞋子也不穿,就抄起扁担直奔屠宰场。唐爸到时,双方已经分开了,大伯抹着嘴角的血,忿忿不平地狠狠盯着对方。
  唐爸走到大伯身边,问到“不严重吧”
  “还行。哼,他们仗着人多,要不,我才不怕他。”大伯说到。
  对方站出一个人。那是与唐金一起救落水女童的虾仔的爸爸。他心平气和地对唐爸说“阿富,你来评评理”
  唐爸说到“怎么说?”
  “你看看,一个杀猪场搞的这里臭气熏天的,我们几家都忍了这么久了,今天过来跟你大哥说,要他搬走。他不同意,还拽拽地说,不让我们管。不同意搬走。”
  唐爸还没出声,大伯冲口而出“那是我自己的房子,凭什么要我搬”
  “那你们也不用出手伤人啊”三叔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他说到。唐爸四周环视,发现几个兄弟都来齐了。每个人不是带着扁担就是锄头。
  虾仔爸爸说到“不止他受伤,我们这边也有人受伤,他出手还更狠”
  只见对方一个人痛苦地抬抬手,挽起袖子,露出手臂狰狞的伤口。伤口渗出丝丝鲜血。
  唐爸有些不忍道,“那你们想怎么样?”
  “搬走”
  “当然是搬走”
  唐爸注视着大伯,询问他意见。大伯忿忿道“我不搬”爷爷也在一旁喊到“不搬”
  唐爸不管他俩,他与几个兄弟围着商量,三、四、五叔都觉得在人家边上开屠宰场有些不地道,提议大伯给些补偿。
  大伯一开始不同意,几个兄弟都说了,大伯不同意,他们就不管了。
  最终以大伯每年补贴附近居民每户一百块钱他们才罢休。
  。。。。。。。。。。。
  唐家超市开张那天,唐爸三点多就起床去屠宰场帮忙。
  唐爸到时,大伯已经烧好一大锅沸水。
  其中一间猪栏里头有五个猪在烦躁地团团转,不时发出猪叫。旁边的另一个猪栏,较干净,两个帮工在里面杀猪。一个拉住猪尾巴,另一个在猪前面,用尖尖的弯钩,从猪嘴巴伸进去,穿过猪颈脖,钩住猪脖子往外拉。猪不停发出绝望而凄惨的喊叫声。帮工握住弯钩柄,使劲朝外拉,温热的猪血撒了一地。
  唐爸与三人打声招呼,就过去帮忙捉住猪后脚,推倒猪并按住。捉尾巴的帮工赶紧放开尾巴,与唐爸一起用力按住猪。大伯拿着杀猪刀,熟练地捅进猪脖子。温热的猪血喷撒进地上放着的装有盐水的塑料盆。
  一连杀两头猪,唐爸已经累的不行。看着唐爸喘大气的样子,大伯奚落到“你之前还说要杀猪卖,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才忙了这么一次你就累啦,你能行吗?”
  两个帮工也哈哈笑了起来。唐爸坐在小板凳上,闻言不甚在意,笑了笑。
  …………
  唐家超市规模不大。主要是分日杂品、蔬菜肉类和文具三类。
  日杂品种类繁多,针头线脑、袖套、围裙、火材、打火机、拜神用的纸钱、香;香皂、洗发水、卫生巾、厕所纸、衣架、洗衣粉、肥皂。林林总总,东西虽多,但唐家分门别类摆放,方便顾客选购。
  厕所纸是论斤卖的,一块五一斤。纸张较大,用的时候,要自己撕成一小片用,很不方便。唐家超市出售的厕所纸,是唐妈预先裁剪成巴掌大一块块的。
  厕所纸厚且皱巴巴,有一定柔软性,吸水性强,容易掉纸屑,摸起来滑滑的。村民都在传这些草纸是用白泥做的。
  90年代卫生巾种类繁多,日用、夜用、药用,旅游。
  卫生巾有进口的,唐家却没有进。都是进些国产的,如恒安集团的安安乐,安尔乐等。小县城够买力小,卫生巾使用普及率相对大城市还有距离。不是所有人都会用卫生巾,有些村民还在用纸呢。
  …………
  唐家超市就在一阵噼里啪啦炮仗声中热热闹闹开张了。
  很多村民手拿着传单,大清早就过来排队。按唐家传单所说的,村民可凭传单免费得一沓厕纸和一个打火机。这些东西虽不值钱,但是免费的,谁会不要?一时之间,唐家超市挤得满满当当的。好不热闹。
  唐爸看着这热闹情景,脑海却浮现的是那天小弟过唐家说的事。
  那天小叔兴奋地到唐家,告诉唐爸一件高兴事。他兴高采烈地说,“农业银行可以贴息贷款给农民了,用于支持农业发展。”
  唐爸不解问到“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小叔恨铁不成钢,说到,“你不是跟祁教授学过种地吗?教授还给了你农业秘籍呢。种菜卖不一定比开超市挣得少。”
  “种菜危险,又累”唐妈说到。
  “做什么不累。你们进货也要大清早去啦。”小叔说到,“这是个机会,贷款买设备养猪。或养鸡也不错。”
  “贷款不是要有个人关系吗?农村合作基金会,也是乱。也不知道能不能贷呢。”唐妈说到。
  “会贷的,报纸上都说了,全力支持农民开展农业发展。养牛养猪可以先贷款。你开小店能挣什么钱。”


第52章 收废品
  “老板,结账”
  村民很朴素,不会心安理得地领免费的礼物,多多少少都会买些东西。这不,这位大婶就买一盒火柴。
  唐爸回过神,笑呵呵地收一毛钱,再递给对方一个红色塑料袋,塑料袋装有一沓厕纸和一个打火机。大婶将火柴一起放进袋子,高兴地提着袋子走了。
  既然已经决定要跳出农门,就一门心思开超市吧。做事最忌讳三心两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然而到底心有不甘,总觉得辜负了祁教授的期望。那个老头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是不是在埋头写“农科秘籍”?怪想他的。唐爸深吸口气,打起精神来应对顾客。
  。。。。。。。。。。。
  农业银行贴息贷款,唐爸没有去申请,相反四叔去了。
  四叔前几年在海南岛当兵。退伍回来,在乡政府当个计划生育干事。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四叔不愿意得罪人,索性辞职不干了,回来种地。村民还是会尊称他为“干部”。干部干部地叫,很多人都忘了四叔本名,小一辈的甚至以为干部就是他本名。
  四叔除了种地,还会打井(当兵时候学的)。农闲时,就会去帮人打井,收取些许佣金。四叔手艺好,价格便宜,生意倒是好。然而有什么用。价格低得很,收入少。五个兄弟,人人都已经建新房子了(小叔是爷爷建的),就他还住在那春夏漏雨,冬天漏风的破烂小平房。小平房连个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平日用一个蛇皮袋当窗帘,遇到刮风下雨天,蛇皮袋不顶用,该进水的还是进水。
  这样下去可不行,四叔一听说有贷款这事,就麻溜地去市区农业银行申请贴息贷款。
  贷了八万块,在屋前的农田上搭个大竹棚养鸡。自此走上了与前世不同的道路。
  前世时,四叔发现打井没啥赚头,就一门心思开始研究种菜。就种一种蔬菜——菜心。经过两三年的专心研究,还真给他琢磨出方法来。他种的菜心嫩,甜,长度适中。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菜高手。很多饭店抢着跟他定菜心。种菜,虽说很辛苦,年老还容易得一身风湿病疼。四叔好歹给两儿子建了两栋乡村别墅。
  90年代,做事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
  唐梅这方面做的不错。她不去想东想西,安安静静写自己的小说。前几天,唐杏看过唐梅的存折(唐梅已经17岁,今年年初七去照了身份证照片,这不身份证已经下来了,存折也办下来了。)当时唐杏惊呆了,“可以啊,不声不响,大姐居然存了5万多块钱。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咬人的狗不响?”
  做事最忌讳三心两意。唐桃到现在还摇摆不定,开小吃店有挣头但是累,写小说太枯燥了。手上的钱不见多,还慢慢变少了。
  …………
  唐杏家的超市自开张以来,生意还行。外婆在唐家待了几天,也观察了几天唐家众人身体状况,没发现有印堂发黑之类,觉得在那片地开店,也没什么影响,也就放心了。约定好十一月份过来将豆豉作坊开起来就准备和周浩表哥一起回家。十一月份秋高气爽,雨水少,正是做豆豉的好时候。
  外婆回家时,唐家人依依不舍,唐妈抓着外婆的手,叮咛到“妈,爸就不要走街串巷挑担子叫卖了。您二老就专心地在家做小零嘴。做做背带、袖套、虎头鞋、婴儿帽子这些。做好后就让阿浩带过来,放超市卖。”
  外婆知道这是女儿怜惜贴补她,自然欣然答应下来。
  。。。。。。。。。
  唐家超市自有人看店,唐杏又开始她的朝九晚五上班日子。
  上班头一天,她就去找曹瑞,告诉他,已经想好怎么应对家电行业淡季对塑料行业的影响。曹瑞听了,沉默思考了老半天,说到“降低成本还行,开辟新的行业,目前公司条件来说,有点风险。”
  唐杏点点头,赞同道“那行吧,就降低成本,具体怎么做我再想想。”
  曹厂长赞赏地说到“现在的年轻人可不简单,你那三同学,还真给他们代理出去一批货,数量不大,那也够了不起的。昨天,那个莫聪来找过我说,他想开个废品回收站,回收的塑料想卖给我们宏兴。我答应他了,他收再多,我宏兴还是可以吃下的。”
  唐杏听了,心里暗道“那小子可以啊,才来上班一个月左右,就让他知道了回收塑料的利润,发现了商机。连我这个重生人士都忽略了,不错不错。那爷爷也可以开啊,省得他闲着给别人送钱(买码),有事做多好。”
  “厂长,您财大气粗哦,回收料是不是多多益善啊?那要是我也搞个回收站,回收料您也要吗?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哦!”唐杏玩笑到。
  “好好,都收都收。”曹瑞爽快地答应了。
  只是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吓厂长一跳呢。有点小期待。
  唐杏不愿意面对爷爷那张脸,她干脆借用曹厂长的电话,往大伯家打电话找他。
  铃声响了一会,就听见爷爷和蔼的“喂”传来。但是一听说是阿杏,语气就淡下来,不咸不淡地说“啥事呢?说吧。我一把老骨头等下还要下田干活呢。”
  唐杏简单地说到“爷爷,要不你在镇上开个废品站?很轻松的。你就坐那称重就可以了。废旧塑料我已经帮你找到买家了。”
  电话那头爷爷首先想到的是“那丫头,有好事会想到我?该不会是想我自己挣养老钱,好减轻阿富的负担。不行,收费品也太丢脸了,我之前好歹还是干部,临老了,还要自己挣钱。”
  “不做!”爷爷斩钉截铁地说到。
  唐杏噎了一下,到嘴边的话给吞了回去。
  “臭丫头,不要想这些丢脸的事,我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还养不了我?笑话。”爷爷的气愤,隔着电话机,唐杏都能感受到。
  唐杏不知道说什么,匆忙道声“再见”就挂电话了。
  唐杏深深吸口气,缓一下,接着打电话,这次他是给正在上班的舅舅打电话。舅舅家没有装电话。要找他,只能往他单位上打。
  “喂,你好,我找周华福,您就说是他外甥女找他,谢谢!”唐杏熟门熟路地自报家门。
  “又是你小丫头,等下吧”话筒声音停顿下,继续传来微弱的声音“周工,过来接电话,是你家的外甥女。”过一会,传来踏踏的脚步声,话筒声音陡然大起来“哈哈,是阿杏吗?”
  “是我,舅舅真厉害”唐杏嘴角上扬,轻快地说到。
  “说吧,啥事,舅舅忙着呢”
  “舅舅,告诉你一个商机,要不给外公开个回收站?我都跟曹厂长说好了,回收的塑料都可以卖给他,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呢”唐杏邀功道。
  “哈哈,我外甥女就是好,有好事都想着外公。好吧,我回去告诉他们一声,要怎么做,回头在告诉你。”舅舅道。
  “好吧,记得说啊,再见了,就不打扰你了”唐杏说到。
  “今天主要是忙,改天再聊,再见了,下班早点回去,不要在外面闲逛。”舅舅叮咛到。
  “知道啦”真是温暖的啰嗦!


第53章 小婶婶落胎?
  爷爷握着话筒,暴跳如雷,“死丫头,居然没听我说完,就敢挂我电话,跟她那爸爸一样讨厌。”
  放好话筒,蹲下,往实木沙发一坐,只感觉到一阵锥心疼痛从屁股传来。爷爷冷吸一口气,直呼倒霉,“跟他家接触准没有好事,生来就是克我的。”
  爷爷气鼓鼓地坐在那里,“辛苦一辈子,正是该享福的时候,临老了,还叫我去开什么回收站,说得好听,不就一收破烂的吗?自己家开超市,我就做收破烂的?哼,这么丢脸的事,我才不做。”
  越想越生气,不行,得让大家看看他阿富是个什么样的人。爷爷蹭的站起来,气冲冲地往外走。在通往村头的窄小昏暗的小巷拐弯处,差点撞上回家的三婶。三婶胸前抱着一大捆通心菜,通心菜微微挡住了视线,看不清是谁,张口就开骂“带眼不看路,赶着投胎啊”
  “怎么跟你公公说话的,是我,哼,平时骂别人我不管,骂到我头上就不行。”爷爷一听,脸更加黑了,板着脸冷哼道。
  三婶四川变脸般,切换自如,放下通心菜,露出她那张恭敬奉承的笑脸,“哎,大水冲了龙王庙,我当是谁啊,是您老人家。公公,您消消气。”
  “哼,下次小心点。通心菜不会用簸箕挑回来啊,非得抱着回来,一身毛病。”爷爷消气了,但是语气还是不善。
  “怎么还不消气,气性有那么重吗?”三婶婶暗暗忖道,她眼珠一转,突然脑袋灵光一闪,“不对啊,该不会是那位二伯又惹老家伙生气啦,他这是牵怒。”三婶继续放低身段,更加低声下气地说到“公公您消消气,告诉你一件事,村里都传开了,去年二伯家买股票赚翻了,足足有二十万呢,要不他们怎么能一栋又一栋地建房子。”
  “哼,你大伯想买一个铺位,找他要钱,还在我面前哭,可恶。今天那个三背奶打电话给我,叫我开个什么废品回收站。我呸,好歹我之前在政府工作,怎么能做这种丢脸的事。我看,他们就是见不得我闲,又不想养我,想法子让我自己挣钱。”爷爷咬牙切齿地说到。
  “收破烂,真能挣钱?能挣钱也不算丢人”三婶心里想着,嘴里吐出的话却是:“公公,谁不知您最有福气,那丢脸的买卖就让他自己做去,咱不用。我们家阿康(三叔)常常说,爸辛苦一辈子,该享福了,他还说,要接您到咱家住,连那稻谷都不用种了,您和妈坐着,就可以了。”
  这番话,听得爷爷很动容,他脸上的怒火,慢慢消失,笑容如菊花般绽放。他笑着点点头,“你先回去吧,我还有事”
  三婶奸计得逞,抱起通心菜,一笑三回头,摇摇摆摆地回家了。
  爷爷走到村头大榕树下。榕树下,坐满了劳作归来休息的村民。村民纷纷调侃道“什么风把您老人家吹来啦?”
  “哎,别提,我过来跟大家唠嗑唠嗑下,说说那没良心的二儿子。今天那个三背奶,打电话给我,叫我去收破烂,亏她说的出口,年纪轻轻的,这么狠心。”爷爷摇着头,痛心疾首地说到。
  要是唐杏在场,肯定大呼冤枉,天地良心,她真的是纯粹好心。哎,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再说,是开回收站,又不用他亲自走街串巷地回收。
  村子里还是有明理的人,唐伟爷爷就说到,“或许你错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