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十年代农家记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那同学特意过来问“唐杏,你答应还的钱呢,我还等这要呢”
中午回家时,唐杏逮住老爸要钱,老爸把钱从裤袋里掏出,看了看说“没有”
唐杏心急地说“一块钱都没吗?”唐爸摇摇头,唐杏失望了。她也心急,她答应同学说下午还的。
在唐杏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收破烂的叫声响起了,唐杏眼一亮,她赶紧喊住老人,她卖了一个鸭毛,刚好两一毛钱。别提多开心。下午上学,唐杏把手上的一毛钱给同学,同学轻描淡写地说好了,她又扭头和一旁的人说话。唐杏有些不是滋味。
所以现在同学跟唐杏借钱,一块钱一下,唐杏都没放心上。随便他们什么时候还。所以唐杏的人缘大涨,学习成绩好,人又肯借钱,能不好吗?
这个秋季,唐家不止收获了稻谷,唐杏还收获了友谊。
第20章 老一辈吃饭的讲究
秋收过后,唐家依然很忙。
唐爸妈早出晚归,不是伺候他的蔬菜,就是收摘辣椒。
唐家四姐弟忙学业,忙投稿。
往常外婆农忙后,都会走亲戚,轮流在几个女儿家小住几天。今年也不例外。
盼星星盼月亮,某一天的傍晚,唐妈在村头终于等到外婆了。
外婆,迈着小碎步,手上挽着个大包裹,缓缓而来。难为她一个小脚老太太。外婆不会骑自行车,去哪都走路,外婆自小裹脚,那脚脚指头都折到一块了,走路能不慢吗?90年代市区有公交车,但我们农村是没有的。
外婆来家了,大家很开心。唐杏直接骑车到圩镇上买熟食,买了个盐焗鸡。惹得外婆说“太破费了,有分钱也不能这么花,你们没见过灾年,吃草吃泥的。你们得珍惜现如今的……”吧啦吧啦,唐金都会背了。
外婆出生于清末民初,那个动荡年代见识多了。她祖上也算是殷实家庭。祖宅修建的时候,内墙里面全是用糯米和栗子粉混合涂抹而成,内墙外是普通的泥土。灾荒年,一家老小时不时地敲块墙下来吃,靠着祖上的余荫,才慢慢地活了下来。
外婆是个老派的人,相信表哥表妹一家亲。唐杏的舅舅舅母就是一对表哥表妹。舅母生了三个孩子,老大周芹,老二是周浩,老三是周乐,智商有问题,爱打人。唐杏上次去外婆家,外婆都不让他出来见人。
舅舅翻建房子的时候,发现旧房子下面是一个厕所。舅舅他们把三儿子智商不正常,归罪于风水。他们说“一家人住在厕所上生活几十年,运道能好到哪里去?”
唐杏阴谋论了,外公是过继的,曾外公不愿自己的家财落给祀子后代,建房子时故意不把厕所挖掉。因为迷信上说,在污垢上面建房子,会祸及后代。
真相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
大家一起吃饭,桌子小,坐不开。唐杏坐外婆右边,唐杏左手抓着的筷子一下子拌住了外婆的筷子。外婆就用筷子头敲唐杏左手。唐杏疼得惊呼起来。唐家其他人也茫然地抬头看着,“妈,你怎么啦?”唐妈问。
外婆气愤地说:“你怎么教孩子的,吃饭这么简单的规矩都学不好。”
“妈,消消气”唐妈唐爸说。
“外婆,我知错了”唐杏低头认错。场景似曾相识,哦,前世也这样。唐杏赶紧改用右手抓筷子,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嘿嘿,等外婆回家了,我再用左手”唐杏默默地想,后世研究说用左手的人,大脑发育更健全,更聪明。
外婆直接以身作则,当场教育大家。
腰板挺直,吃饭要把碗端起来吃,不能把碗放桌子上低头吃。要用右手抓筷子,不能用筷子敲碗,那是乞丐的事。夹菜不能过界,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不能随意翻动菜。
吃饭要慢吞细咽,一为养生,二为防止出现粗鲁的吧唧声,吞咽声。
筷子不能横放在碗上,也不能竖插在米饭上。筷子直接插米饭是敬鬼神。筷子横着摆是敬先人。
饭碗不能留米粒,要吃光光。老话说“只有这样,下餐才有得吃。”米饭落在桌上,要夹起来吃,不能浪费。需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人说“那多不卫生!”草根都吃过,观音土都吃过,那还怕啥?现在人就是矫情,打仗时,尿都喝过,老鼠肉都吃过,老鼠洞里的粮食也能活人无数。除了死生,无大事。吃饱饭后,要将筷子放一边,还要跟大家说:“吃饱了,大家慢用。”。吃饭不宜过饱,不能在饭桌上打饱嗝,不能摸肚子。
吃酒席,要分清上下座,要有尊卑。长者,官老爷先动筷子,后辈才能动。
中国真不愧礼仪之邦!听得唐家四姐弟一愣一愣的,真繁琐。
至此,唐家人吃饭注意多了。唐杏做什么都记得伸直腰板,连睡觉她也要挺得直直的。
…………
外婆让姐弟四人亲手做一锅豆豉,她在一旁指导。
外婆叨叨说“技多,不压身。”她还教孩子绣花,唐杏不愿学,相反,唐金很感兴趣。唐杏想到后世五大三粗的唐金掐着根绣花针绣花,就觉得一阵一阵恶寒。
外婆住了十几天就回去了。
第21章 叫花鸡
天气越来越冷了。
辣椒生长周期快过去了,唐家卖辣椒有一万多收入,跟前世差不多。
蔬菜已经陆续出售。唐妈唐爸凌晨三点起床,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风,冒着露水,下地割蔬菜。边割边用沾水的干稻草捆起来。手电筒就夹在胳膊窝里,灯光照射着雾水,白茫茫的,看不真确。
蔬菜割满两框,两人才住手。就着手电筒的光,唐妈从水井提水,整捆蔬菜放进水桶漂洗下,重新装框。
唐爸骑自行车驮蔬菜到市区菜市场零售卖菜。
唐妈回家煮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
唐家算是吃了甜头。1995年农作物价格高,光一斤蔬菜也得2块钱一斤蔬菜的钱,整个算下来,也要有一千多收入。唐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唐杏也要放寒假了。
大背奶的儿子——表哥贺龙和他同学,要来唐家做客,吃叫花鸡。
唐爸提前几天上河对面的山上,捡了几捆木材。平时,唐家光烧稻杆也够一年用了,并不需要去捡木材。
贺龙他们过来了,五个半大不小的小子。看这架势,唐爸马上改变主意,宰四个鸡。原来的计划两个鸡估计不够吃。
把四个鸡宰了,在鸡肚子开个口,把内脏掏出。将葱和香菜拧出汁,撒上盐,汁均匀涂抹在鸡皮上,最后将葱和香菜连同香菇一起塞进鸡肚子。用荷叶裹好鸡,再在荷叶外裹上两层湿湿的檀纸。檀纸外抹上黄泥。
晚上,有点冷,大家抱着材捆一起到田上去。稻谷早已经收割,那田已经干燥了。唐爸先将干燥的泥块垒个洞,把木材放到洞里烧,泥块烧烫了,洞里烧剩下的木炭,火红火红的,把裹好的鸡埋在洞里木炭里,再把洞推倒,用烧红的泥块盖严木炭。过一个小时,用木棍将泥块拨开,挑开木炭,漏出一团黄泥团。黄泥团已经烧干,开裂。拨开黄泥团、檀纸,荷叶,叫花鸡就出现在大家眼前。只见它金黄金黄的,散发出荷叶清香,又有香菜的味道,诱人得很。
大家都一窝蜂地涌上来,抢着吃。唐爸,接着往木炭里埋几个红薯,红薯小,能熟。
11月份种的红薯,得来年4月才能挖。现在挖还半小不大的。
叫花鸡最后就剩下个鸡腿,留给看家的唐妈。地上的鸡骨头,唐杏给捡回家,给旺财吃。
…………
第二天,表哥同学先回去。表哥就留下来玩。农家生活各种不方便,唐家床不够,昨晚他们都是两人睡床,三人打地铺,累的够呛。天一亮,就麻溜地回去了,早饭都不用。
表哥贺龙屋里屋外地转悠,终于在唐家后屋发现了一窝黄蜂窝。黄蜂窝看着忒大,直径得有十几公分。贺龙很兴奋,他想到了吃蜂蛹,但又怕黄蜂叮。他看了一圈,觉得唐杏最好骗,他说“三背奶,你去用棍子将它捅下来,我就请你吃雪糕。”
前世的唐杏还真去了。无知者不畏,唐杏就这样,啥都没准备,就用木棍用力往上一捅,吧唧,蜂窝掉了下来。黄蜂嗡嗡地往外飞。看势不妙的大表哥,赶紧抱头跑了。唐杏傻呼呼地站那当靶子,可怜的唐杏给叮成了猪头。心疼得唐妈大骂大表哥。唐杏就顶着猪头样了十几天才好。
农家的小病小伤,是不会去医院的。熬过去就好了。小时候割了手,流血了,就到厅那烧纸钱的铁盘里抓些灰,撒伤口上就好了。要不然就撒上烟丝,血就会停止了。
时人,家家户户都会有烟丝。不独男主人抽水烟,女主人也抽。烟筒多用竹子做成。竹子连根拔起,取根部与根部以上50公分处砍掉。竹结打通,里面装有水,竹子侧钻洞,装上金属嘴。
劳作累了,就坐在田埂上,把烟筒抄过来,将烟丝放在烟筒侧金属嘴上,点燃,人在烟筒口吸气,烟气就从金属嘴飘过水面,溜进烟筒口处的嘴巴。烟民开始吞云吐雾了。干活的村民也会互相借用。
后世,人民看到抽烟的女人,多少有点偏见,其实90年代,农村妇女很多都会抽烟。唐妈也会抽,后来身体不好,在孩子们极力劝阻下,她才开始戒烟。
镜头拉回现在,今生的唐杏乐了,“我就长个傻逼样吗?前世今生地欺负我,好你个贺龙,看我怎么收拾你”唐杏心里恨恨地说。
唐杏笑嘻嘻地说:“表哥,我不够高,捅不下来。要不我踩你肩膀去?”
贺龙想了想,说“不好。”
“怎么不好啦?”唐杏说。
“大老爷的肩膀哪能给丫头片子踩的”贺龙理直气壮的说。
“好好好”唐杏捉弄不了贺龙,气呼呼地啥都不管了,拉上唐金走了。
贺龙没能忽悠成功,他转变策略,对唐妈卖萌示弱。心软的唐妈还是答应他。唐妈全副武装,身上不留一点肉漏出,裹得严严实实地,用长长的竹竿用力一桶,蜂窝吧唧掉了下来。唐妈快速蹲下,一动不动地。黄蜂蜂蛹而出,在唐妈头上盘旋。许久,黄蜂才离去。贺龙心满意足了,终于吃上了蜂蛹。
蜂蛹用猪油炸。炸过的蜂蛹香香脆脆,有肉的味道。
调皮捣蛋的贺龙闲不住。第二天,他发现村里养鱼场正在干塘。所谓干塘,就是将池塘的水往外排,水流干后,村民再捉鱼。此时的鱼很好捉,用网兜随便一捞,都能捞到。
池塘主人将大鱼捉完了,剩下的小鱼随便村民捉。他得赶着去市场卖鱼。
唐梅也不复习功课了,唐桃也不写作文了。四姐弟连同贺龙全体出动。
贺龙专门捉小鱼,他准备烤鱼吃。鱼杀了,放点盐,就着明火烤,就着老板牌大头菜吃。别提多好吃有趣。想到这,贺龙“哈哈哈”忍不住出声。唐家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唐家四姐弟则不拒,看到什么捡什么。小虾、小鱼、田螺和河蚌通通扔进蛇皮袋。
田螺河蚌得用手在泥堆里捏,或者用脚踩,硬硬的就是它们。
一群泥猴在池塘移动着,寻找着。不一会蛇皮袋渐渐变重,唐杏拖不动了,在那里喘大气,唐梅看到此过来接手。
唐桃说“大姐,我们先提它回去,等下又来,哈哈,小虾我要吃个够”
“走”两人一起拖拉着蛇皮袋,慢慢地挪出泥塘,再往家走。
剩下的三人继续捡。贺龙直接走到池塘最中心,那最潮湿,泥最粘,可不好挪动脚步。唐杏不愿意,她一直在外围捡。
“哈哈,看我的超级巨无霸”贺龙双手捧着个大河蚌高高举着。粘着泥土的脸蛋笑开了花。
唐金羡慕地挪过去。“真大,快成精了,可不能吃”
“去去去,少给我宣扬迷信思想”贺龙怒斥。
唐金扁着嘴,不高兴了。
“哟,快掉金子了,别哭呀,给你吧”贺龙直接把河蚌递给阿金。
阿金立即接过来,抱怀里。
唐杏才不管他俩,忙着呢,唐杏发现面前小水坑还没给人细细捡过,小虾特多。唐杏把前面衣摆一掀作兜装小虾。“发啦发啦,今晚煎虾饼吃。”后世长大的唐杏也煎过虾饼,怎么弄都小时候的香。现在有条件,还不吃个够。
低头寻找小虾的唐杏,错过了很多小鱼。但她不在意。从家过来的唐梅看到了,说“三背奶,小鱼不要啦?”
“啊,我忽略了,专捡小虾了。”唐杏不好意思地说。
就这样一人捡小虾,唐梅在后捡小鱼。很快不大的池塘逛遍了。大家满载而归,笑嘻嘻地,笑声迎着阳光,传得远远的。
回到家,自然免不了唐妈的叨叨。唐妈早已经给大家准备了热水,就着那点热水,随意地擦擦身。
换好衣服出来,唐妈已经在分类。唐杏过去帮忙,一个巨大的河蚌醒目地出现她眼前,唐杏灵光一闪,“珍珠!”用菜刀撬开河蚌,用手拨拨河蚌肉,捏一捏。还真有,不小,有成人小指大。唐杏乐了,直接决定,“妈,给,你收着,改天给外婆送去,老人带珍珠好。”
“好”唐妈接过来,用水洗了洗,举高,珍珠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色彩。
中午唐爸掌厨。糯米粉用水活开,撒上盐巴,滴几滴酱油,搅拌均匀。小虾洗干净,滤干水,倒进活好的糯米粉里。
猪肉热了,放上粘满糯米粉的小虾。糯米粉慢慢变色,直至变焦,小虾终于煎成了。守在一旁的众人,吞咽着口水,看着盘里的美食。还没晾凉,就被抢光了。唐妈摇摇头。
唐杏分别给爸妈塞一个,自己就坐一边,慢慢地品尝回忆。“嗯,就是这味道,多少年了”唐杏心里说。
第二盘,唐家四姐弟就不抢了。留给爸妈吃。贺龙不知情,将整个盘子端走,还沾沾自喜地说“你抢不过我,嘿嘿”
“谁说的,那是我们特意留给爸妈的”唐金说。
贺龙不好意思了,赧赧地说“我知道啊,姨妈姨丈给。”贺龙递给唐妈。唐妈笑了笑,“吃吧,我们不爱吃”
“又是不爱吃,能换词吗”唐杏心里吐槽。
最终那盘虾,唐杏塞了几个给父母,其他全给贺龙,阿金吃了。
唐杏把珍珠的事告诉贺龙,贺龙也不在意,他摆摆手“没事,说给了阿金就是阿金的”
阿金更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啥时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炒田螺。
田螺和河蚌要用清水养几天,去泥味。要吃,那也是几天后的事了。
唐爸唐妈吃过午饭,唐妈去地里牵牛去喝水。唐爸则顶着阳光去割草。秋冬季节,草不茂盛了,不割草喂牛,牛吃不饱。
贺龙则怂恿大家去烤鱼。
小鱼挤掉肠子和污垢,洗干净,直接用木棒从鱼嘴穿过,就在屋后小竹林里烧烤。
鱼烧的焦黑焦黑,没后世的烧烤摊专业。但众人吃的津津有味。满脸的灰,像小花猫,大家互相取笑。
第22章 寿桃籺
贺龙在唐家玩得乐不思蜀,奈何,大背奶三令五申,一定要回家过年。
时人是不会在别人家过年的,就算是出嫁的女儿也不能在娘家过年。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过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可怜后世那些外嫁的女人,来娘家过年。除夕夜只能先在外面住一晚,年初一再过来娘家。真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唐爸骑自行车送贺龙去市内坐车。贺龙坐在车尾架上,频频回头,直到看不见唐家村了,才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乖乖坐好。
不用面对枯燥的书本,每天有人陪着一起玩,无忧无虑的。能不乐不思蜀吗?贺龙暗暗决定,“明年暑假还来小姨家。”
自从贺龙回家后,唐金失落了几天。不过,村里又兴起新的玩法,唐金也有了新的玩伴,自然慢慢将贺龙抛脑后了。
最近很多小孩去捉老鼠。他们找着老鼠洞,先点燃稻草,然后塞进老鼠洞。洞口套上蛇皮袋,大家赶紧躲一边。洞内的稻草缺氧,发出呛人的浓烟,老鼠洞内的活物,受不了就赶紧往外跑,落入孩子们的圈套。孩子们赶紧扑上来,用绳子捆住袋口,活物在袋里乱窜。活物多是老鼠,少数是蛇。
其他的人就用锄头小心地挖老鼠洞,看看到底有没有未睁开眼睛的小老鼠。刚出生两三天的小老鼠,白白嫩嫩的,像迷你版小猪崽。村里有人收购这种小老鼠泡药酒。小老鼠价格还不便宜,一个小老鼠给两块钱。药酒可以外用治跌打骨伤。其实无独有偶,韩国也有这种泡老鼠酒的习俗,也不知是哪位中国人传过去的。
天愈发冷,年味也愈发浓。
家家户户洗筲箕,簸箕,蒸笼。摘菠萝蜜叶子。泡糯米,炒馅料,忙得不可开交。
馅料多是绿豆,花生,木瓜丝等。高级一点的有核桃,蜜枣。
大家准备做糯米籺了。
泡好的糯米,滤干水,装在桶里,拿到圩镇上打成粉。人工费按糯米重量给,每一百斤给一块钱。糯米打磨出细细的白色粉末。拿回家后,唐妈还要用筛子筛一遍。剩下粗糙的糯米粉,保存起来,等过年时,煮成浆糊,粘贴对联用。
以下跟和面差不多,糯米粉弄成皮,放上馅料,糯米粉的皮随意一裹,裹成团。寿桃印有两个,一个是福字,一个是寿字。糯米团放寿桃印凹槽里,用手按糯米团,使其填满凹槽。寿桃印翻过来,在簸箕一敲。像形状寿桃一样的糯米籺就出来了。福寿籺都要有,寓意着福寿两全。
寿桃籺印好后,放在洗干净的菠萝蜜叶子上,籺连同叶子一起上蒸笼蒸。蒸好后,点上红点,那就可以了。
一般人家多是过年前两三天做寿桃籺。这一年要是生了儿子的家庭,那他们就得来年年初一,在村庙里摆上一盆堆得高高的寿桃籺祭祀神仙,俗称为“添丁”。年初一村民都会到村庙领这些沾了福气的添丁寿桃籺。
为了新鲜好吃,添丁的农户都会选择除夕晚做寿桃籺。
…………
明天就是除夕了,辛苦一年就为了过个好年。大家都买了很多年货在家备着。明天不用辛苦干活,大家都躺暖暖的被窝里安心入睡。谁知,夜里有盗贼过来光顾。
凌晨两三点,村民正是沉沉入睡的时候,唐家的旺财突然汪汪大叫。经过后世的熏陶,唐杏立即就清醒知道“家里来贼”,她摸到唐妈床边,摇醒唐妈唐爸,说“妈爸,有贼”
昏昏入睡的唐爸翻个身,口齿不清地说“胡说,太平盛世,哪里有贼。”
唐杏继续摇唐爸,唐妈认真听了听,她一下坐起来说“阿富,真有贼,你听。”
清醒过来的唐爸,赶紧起床,拖鞋都不穿就马上抄起家里的扁担。走到厅门。大声地叫“有贼啊,大家快起来捉贼。”
邻居家陆陆续续的亮起来灯。响起了悉悉索索声音,不远处更是传来了敲鼓声。准是那舞狮的家庭也醒了。
盗贼仓促逃跑。
事后,村长统计,整个村有九户人家被盗走鸡鸭。唐家幸好有旺财提醒,没什么损失。被盗的人家在那里破口大骂,该死的贼,那是准备过年的鸡。
村民纷纷猜测,应该是有内贼,要不能一偷一个准吗?大伙的目光纷纷投向那些吸毒者。他们有些目光闪烁,有些坦然面对众人的质疑。
唐杏趁机宣传吸毒的危害。有多可怕就说多可怕,说完她还盯着那些后世因吸毒过量而死的人说“最惨的事,留下的孤儿寡母,有良心的母亲还会抚养小孩,老母亲,没良心的直接改嫁。小孩没爹没娘,谁疼他?”
“人死百了,真是这样吗?死了,别人就会睡你老婆,打你小孩,有些可能还住你房子。呵呵,多可悲”唐杏摇摇头,背着手,慢慢踱回家。
身后的村民听得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说法?
那些吸毒者有些在反思。有些则不以为然地撇撇嘴。
盗贼事件因没能当场捉住人,也就不了了之。没证据啊,吸毒者来个死不认账,你能怎么样?
往后,村民都警惕这些吸毒者。借钱不借,经过家门口,也会警戒地看着他们,担心他们是来踩点的。吸毒者无法,只能去祸害别的村,很快就成为害马之群。
…………
因为这事,村民好些连年都没过好。唐家则欢欢喜喜地过起大年。
第23章 一年后
白驹过隙,眨眼间一年过去了。
唐杏偶尔会梦见女儿。梦见小小的她双手捧着毛公仔熊二,对熊二深情地喊“金鱼儿,金鱼儿”。唐杏瞬间泪撒满面。
“金鱼儿”那是唐杏对女儿的昵称,曾经的无数个日夜,唐杏对着女儿,慈爱地喊着,抚摸着。现如今,两人却隔了两世,看不到,听不见。唐杏不知所措,上天为什么要让她回到过去,是弥补遗憾,纠正平生所犯的错误?
想不通的唐杏,且行且珍惜,且行且爱护,且行且自爱自强。珍惜家人,爱护家人,自爱自强,唯如此,才不枉此生。
…………
1996年发生了很多事。
4月初,股市如前世一样,慢慢地步入牛市,到证券公司开户的人流能排长虹。看到此景唐家人更放心了,坚信唐杏杜撰的所谓校长说的话,牛市来临了。
9月开学,唐梅如愿上了中学重点班,唐家人很开心。
唐杏班里来了三个插校生。两男一女,那女生,长得肤白貌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