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时间差不多,叶秋桐索性直接回家。

    到了家里,吴月桂看着叶秋桐拎了一块五花肉回来,不由一阵疑惑。

    呃,现在儿媳妇一般不买菜,买菜也不会单买一样啊?

    馋肉了?

正文 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恶趣味

    中午家里做了红烧五花肉,因为中午只有婆媳俩吃饭,所以吴月桂又蒸了个馒头,再做了碗红菇瘦肉汤,两个人馒头就五花肉,喝着红菇汤,凑合了一顿。

    当家主妇,只要是天天做饭的,基本上就没有哪一个是做不好红烧肉的,只是咸甜烂香各有滋味罢了。

    而吴月桂性子和她做菜一样,喜欢文火慢炖,因此她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吃不胖的叶秋桐也会主动让婆婆时不时做上一碗。

    结果赵诗音来了,看到她们吃得香,现在她胃口极好,又因为怀孕不忌口,所以也要了个馒头,夹着五花肉吃起来,还笑称这是中式汉堡。

    叶秋桐被她这一提醒,倒是记起来,前世看到有小伙子大姑娘在美国、英国,拿着改良的肉夹馍卖,赚得盆满钵满的。

    她于是建议赵诗音,若是以后回美国无事,可以尝试做一下中式汉堡连锁店。

    因为,在吃的方面,老外的讲究肯定比不上国内的。

    “对了,你说要告诉我去调查民意的事,到底要写什么样的万言建议书啊?”

    赵诗音就是个好奇宝宝,早上叶秋桐抛下的鱼饵还在那咬着,她心痒得不得了。

    就和传说中孕妇想吃什么就要吃到一样,现在赵诗音觉得,她是想要知道什么样的答案就必须马上知道,不然她会睡不着的。

    叶秋桐看她心急火燎的样子,不由一阵好笑,帮着吴月桂把桌子收拾干净,就到客厅里,和赵诗音详说了起来。

    原来,叶秋桐现在忧虑的是,政府会和上一世一样,走上房价飞涨,倒逼人才流出的老路。

    当然,在她重生前,政府开始意识到房价飞涨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力度极大地调控房价。

    可是与其到那时候调控艰难的时候再来做这件事,不如从现在开始,规划一个“熊桉”新区,把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理念先贯彻进来。

    这些叶秋桐自是不好和赵诗音解释得清楚,以赵诗音所处的如今的时候,也不可能理解,一堆钢筋水泥做成的水泥盒子,竟然能卖出超出它原本价值的几万倍,然后绑架一个人的一生,甚至绑架一家六口的钱袋子,把上一辈子的积蓄都掏空。

    叶秋桐就和赵诗音讲眼下的事情。

    眼下要让居民搬迁,就要和居民们讲条件,和他们讲未来的美好前景,因为一时看不到,他们一般无动于衷。

    居民们肯定要讲实惠的:就是钱。

    可是政府和开发商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居民要抬价的欲望啊?所以矛盾就来了。

    一个要居民搬,居民则要价得不到满足,不肯搬。

    而更糟糕的是,按照以往的发展趋势,居民真的搬了以后,再建起来的房子,肯定价格是要涨的,接着,以后再有类似的搬迁工作时,就越来越不好配合了。

    叶秋桐的想法,就是提前把租售同权的理念引进这片新居规划里,而且最好说服政府,把全市地房地产都用这种方式来推进、执行。通过一套房贷、二套房贷的严格调控,遏制房价上涨和炒房的举动。从而确保向阳的房价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价格区间。

    举个例子,就拿租房来说吧,叶秋桐想建议政府兴建一批长租廉租房,租赁者的租住权上限可以达到二十年,而长期稳定的租住,可以让租户凭借租房合同,子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和购房者一样的标准……

    “停,我不想听了。太复杂了。”

    赵诗音挥手按停,对于一个孕妇来说,还是一个长期在国外简单生活的孕妇来说,叶秋桐的这一系列计划,的确太全面周到细致了,以致于她一时间难以消化。

    不过,赵诗音难以消化是正常的,就算是高勇,听到叶秋桐这个计划,也会产生掐死人的冲动……

    返朴归真呐!叶秋桐自己赞叹了一句。

    她不过是把后面国家调控房产时的总纲拿出来,掐断了中间房价高涨的源头,然后直接过渡到平抑房价的阶段。

    只是这一系列地操作眼花缭乱,难怪赵诗音听得累心。

    事后,叶秋桐拿着这套方案找高勇,高勇一开头也看不明白,他还觉得政府如果把地卖给开发商,能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而百姓虽然买房子也要欠些债,可是千百年来,哪个老百姓盖房子不欠债的?

    叶秋桐只好耐心和高勇长谈了一下午,讲房价极有可能炒高失控、实体经济被辗压失去造血能力等的种种危害告诉高勇,高勇终于明白了过来。

    作为现在官员中也算比较少的纯正知识份子,高勇这个学经济的大学本科生,自然能想明白叶秋桐所描述的前景。

    高勇的食指倒叩,在桌上敲了良久,才对叶秋桐道:

    “我支持你,就按你的方案去和上级提建议。我会竭尽全力把向阳打造成一片净土,不让房地产搞砸了这里的实体经济。”

    叶秋桐得到高勇的认可,顿时象卸下了肩头的重担,她要的就是高勇的这句话。

    然后,从现在起,这付担子就交给高勇了,和她再无干系。如果这个方案能通过,她就顺势而为,不能通过,她只感叹错失了一个改变向阳的良机,硬着头皮迎接下来高涨的房价潮。

    其实,这个方案如果实行,最亏的人还是她,毕竟,她现在囤的地也不少,只要房价一涨,她在国内的资产再翻一番也不是梦。

    不过,人总是有情怀的,现在钱对叶秋桐来说已经不是问题。或许,不是情怀,是一种恶趣味吧。

    前世谁不被高房价压成奴啊,这辈子她就想打破这个怪圈,翻身作主把歌唱,而且是带着大家一起搞大合唱。

    在叶秋桐想象不到的剧烈争辩之后,半个月后,高勇打告诉给她说方案通过时,叶秋桐正好拿着大哥大在无上良品超市,第一次毫不羞耻地接了电话,然后高兴地大声嚷了句:“太好了!”

正文 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突发新闻

    “这个女人好有钱啊,她手里拿的是最新款的大哥大吧?”

    “是啊,听说现在要卖六万多一支呢,哎,真搞不懂人怎么能这么烧钱,有六万块我就拿去盖房子了。”

    无上良品超市里,经过叶秋桐身边的两名中年女顾客边走边嘀咕。

    ……

    叶秋桐牵着迟子若的手,赵思在后面做小尾巴,他们一起来到阳辉镇。

    这一次,镇里的气氛完全不一样。

    没有了上次要搬迁时的剑拔弩张,这一次,小镇的居民显得悠游多了,仿佛他们的生活里,没有了要整体搬迁这回事。

    自从叶秋桐那个方案通过之后,电视台、报纸都做了大量的舆论宣传,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理财工具的观念慢慢深入人心,而且政府也下了很大的决心,按照未来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开始每年划拨低价地块,建造足够的廉租房长租房。

    相关专家也天天上电视做访谈,说按照政府这个力度,向阳的房地产是不可能涨价的,大家买一套够住的就可以了,如果实在家里子女多,有能力,也可以买第二套。

    但是太早买恐怕也没有必要,因为政府的长租小区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越建设越现代化,以后还会建成象新加坡那样的花园小区,甚至象美国那样的现代化小区……

    云云……

    电视台这样的媒体对于如今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有公信力的;而能在报纸上发表一小块豆腐块就被人们称为才子的年代,报纸的可信度自是极高……

    当所有的媒体都在为房子只是住的不必炒的理念站台后,这些观点就慢慢被群众接受了。

    再说,现在也还没有出现“凶残”的温州炒房团这样专业化的推高房价的推手团队,一点点要涨价的苗头马上被政府打压下去,而叶秋桐这样的“良心”房地产商,也只是赚个“敲敲打打”的零碎钱罢了。

    政府调控、媒体舆论引导、房地产商配合,没有炒作房价的土壤,向阳的房价神奇地被平抑住了。

    这是多方同频共振产生的良好效应。

    阳辉镇的群众,也在当地镇里干部不分日夜的做工作之下,慢慢接受了搬到新区生活会更好的理念,反正房子就是一堆钢筋水泥,而且政府也会提供长期的廉租房,一个月的租金,一百平方米只要18元,囤房?何必呢……

    普通老百姓不可能超越时代看得多远,哪怕是政府官员也不可以,如果他们能象叶秋桐一样,就会知道其实,他们都被“骗”了,失去了一个变成百万、千万富翁的机会。

    但是只有少数人失去机会,大部份人却获得了解放,大家奋斗的方向,不再仅仅是一套房子,房子作为生活资料,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许多人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才能、才华,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事。

    在阳辉镇闲逛一圈,发现群众对于要搬迁讨论的热度已经明显下降,叶秋桐提着的心放松了下来。

    只要第一批的群羊效应形成,后面向阳再有类似的项目,就不难了。

    叶秋桐没有料到的是,新德公司拆分后,新组建成立的立恒实业到向阳选址兴建总部时,也需要对当的小镇进行整体迁移,这事发生在阳辉小镇整体迁移一年后了。

    当时立恒实业的负责人以为会遭遇到极大的阻力,毕竟,象他们这样庞然大物般的企业,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一块大肥肉。

    现在大肥肉摞到地方上,能咬一口不咬一口就是傻瓜。此前的例子中,有些需要搬迁的当地百姓为了多获得一些赔偿,有连夜加盖三层楼的,有不分昼夜种树想多得青苗款的……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立恒在当地的征迁异常顺利,在拿出合理参照的补偿方案后,虽然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是老百姓们总体十分配合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顺利地以至于项目负责人以为自己是不是到了外星球……

    其实,现在没有搬迁项目的镇子,在看到阳辉小镇的居民住上别墅一样的花园居屋后,生活环境和质量大大提升,并且工厂入驻,也促进了当地就业率,老百姓的生活就象报纸上经常用的形容词:芝麻开花节节高。没有搬迁项目的小镇,居民们还经常会问当地的领导:什么时候找个大项目,让我们也能被政府照顾到新房子里去住……

    一个人不可能改变时代和历史的大势,但是只要想去做,总能改变些什么。

    半年后,看着建好的专家公寓,一栋栋都是二十几层的高楼,每一套套房的套内面积至少都有一百平方米,还引进了精装修概念,届时入住实现了拎包入住,叶秋桐十分满意。

    电视台和报社都来采访,尤其是电视台清晰完整的画面,让观众都对“精装房”的概念大感兴趣。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商品房都是毛坯房,对于嫌装修麻烦的人来说,叶秋桐推出的精品房专家公寓,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还有人特意跑到新恒地产,打听那些精装的专家公寓卖不卖。因为据他们去实地了解,这些精装公寓边竟然还有无上良品超市正在入驻,购物、上学、娱乐等配套也很齐全,完全是再造了一个新的大型生活社区。

    结果,新恒地产的人也很郁闷地说房子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住的……

    其实,换成一般房地产商,在城郊小镇开发的地产能引起老百姓的兴趣,早就巴不得卖了换成现金了。

    奈何,人家老板财大气粗,非要捂着,也不知道盖那么多房子要干什么。

    知道这些情况,叶秋桐笑而不语。

    捂着手里茶杯的热度,看着窗外西北风烈烈地吹起,电视机里,正在转播的新闻突然中断了,一个还带着仓促神色的播音员出现在屏幕上:

    “下面播报一条突发新闻……”

    叶秋桐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机械表上显示的时间,现在是1991年12月25日,历史还是如期推进到这一步了。

    电视画面上,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下降……苏联,解体了。

正文 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安排

    屋外的桂花树,由于是生长在南方,所以叶片还犹自保留着翠绿,但是外表看上去枝繁叶茂,一阵西北风吹过,树下又掉了好几片黄叶……

    家里的电话这时候响了,叶秋桐接起来,电话里传来的是迟生激动的声音:

    “老婆,你看到新闻了吗?”

    “看到了,正播呢!”

    “嗯,我就在红场。”迟生有着高度的警觉心,那种“老婆啊你说对了这个国家真地发生这种事”的论调,他只能回家再当面附在老婆耳边说了。

    叶秋桐明白他的心声,只是在电话里笑笑,也不提她从前的预测,道:

    “你早点回去,那里不安全。”

    “嗯,明白。我一会就回去。我只是来见证历史时刻。”迟生的话遥遥的传来,清晰而又恍惚。

    真好!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分享见证。哪怕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他也只是想着分享,而不是来质疑。

    这就是爱的味道吧?

    因为爱你,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我都无条件相信你。从不怀疑你。

    迟生放下电话下,叶秋桐便打给了尤金。

    尤金的语气里也有掩饰不住的激动,但是他同样压抑着心情,淡淡地汇报工作。

    前期他就已经深度介入这个国家生产手机的研究所了,现在只待事件进一步发酵之后,就“送温暖”到这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工人手上。

    而叶秋桐则表明,她的专家公寓已经建好,对方只要拎包就能入住。

    尤金放心了,说他还担心如果人数太多,怕叶秋桐那里一时接收不了。

    叶秋桐则道,标准不能放松,虽然也接收工人,但只接收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工人,混混什么的她是绝对不要的,即便来了,也是发现一个送回去一个。

    尤金表示一定会卡好选人关……

    当天晚上,叶长志和钱秀花也来秋桐这里,他们一阵唏嘘感概,说真没想到苏联老大哥会变成这样。

    虽然之前白俄罗斯神马的宣布独立时,大家已经受到了若干次冲击,但是再强也没有这次强烈。

    对于这些老一辈来说,他们对这个国家也怀着莫名的感情,此时难免感叹人生无常,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样的历史时刻。

    叶秋桐差点脱口而出,说你们还能见到香港回归呢。

    不过,香港回归1982年时都已经谈好,她也不算剧透了。只是毕竟还没有到1997年,香港还没有真正回到手上,所以大家心里肯定还是悬着。

    一想到香港,叶秋桐不禁又想起了李嘉明兄妹。他们虽然经常电话联系,但是见面的机会却是越来越少了。

    李嘉明这几年一直在做着稳定的布局推进,尤其是在叶秋桐建议他投资香港房地产获利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香港房产上进行了大量的布局,还有一些隐形的房地产业的投资,如不动声色在香港岛和尖沙咀一带,以每个月入一铺的速度买了大量的黄金铺面。

    据叶秋桐所知,香港曾经有一位身家三十多亿、排名香港富豪前三十的商人梁铺王,就是本身不做房地产,但是大量购买旺铺,在他名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个铺面。后来随着铺面价格飙涨,身家迅速爆增,因此被香港人称为一代铺王。

    李嘉明在发财的同时也不忘捎带给叶秋桐一份,每次他要买铺的时候,都会来询问叶秋桐的意见。

    由于开始几次的时候,叶秋桐指点的铺面都获利颇丰,所以李嘉明不免也沾染了香港有钱人信风水的习惯,觉得叶秋桐颇旺自己。

    于是,每次买铺面时都要来问叶秋桐。

    叶秋桐虽然不是香港建设规划局,但是她前世好歹也跟低价旅行团去香港旅游过呀,知道哪里的铺子最旺,哪里的铺子租金最贵,只要李嘉明说的铺子是这些位置的,叶秋桐无不首肯。

    一次两次是运气,三次四次之后就如有神助。

    李嘉明是个公道人,觉得自己也不能白沾了叶秋桐的运气,于是现在每逢要买铺子,也会捎带帮叶秋桐买一套。

    反正叶秋桐的女娲公司虽然是个空壳公司,在香港也是有个办事处,租了一套写字楼,请了一个经理几下写字员,看着象模象样的。李嘉明但凡买了楼,就到那里把地契交给负责人,然后再从负责人手里提支票。

    李嘉明倒是想白送,但是关键是白送人家叶秋桐也不要啊!所以,帮她买铺升值,就当答谢她好了。

    其实李嘉明心里也有一些暗搓搓的想法,那就是和叶秋桐一起买铺,感觉就是长长久久的邻居了,以后也会长长久久地在一起……至少是相伴着在一起!

    这几年,李嘉明靠着这样的运作,自己公司的资产迅速爆涨,可以说,若是现在他父亲把他赶出家门,一文不名,他也是香港人人不可小视的地产大王了。

    香港的楼市几经曲折起伏,最终还是走向巅峰,及至千尺套房被称为豪宅的年代。而这个千尺,换算成平方米,不过是一百平方米的房子。

    叶秋桐管得了自己这里的房价,她可管不了李嘉明那里,所以对李嘉明买铺时买一拖一,也没有制止,反倒最后形成了默契。只要香港女娲那里要钱了,她就知道李嘉明又帮她买了个铺面。

    话说回来,叶秋桐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些铺面倒是一直拿在手里,慢慢全部租了出去,现在一年也能收不少零花钱了。

    苏联解体给普通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但是因为早就知道会发生,所以带给叶秋桐的冲击力并没有这么大。

    她只不过是在这件事真的发生时,用一种“哦,历史还是这样走”的心情,回应了这个时代。

    第二天。

    在叶秋桐的办公楼里,她经过走廊时,便听到员工们扎堆围在一起狂热地议论,话题的中心当然也是关于苏联的事。

    看到叶秋桐,大家止住议论,各自工作,但是他们脸上,依然保留着吃惊和交流后的红晕。

    叶秋桐心想:还好有生哥可以聊聊,不然真是憋死她了……

正文 第一千两百六十章育儿经

    这起历史事件影响深远,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叶秋桐只是历史风眼中一缕不为人察觉的微风罢了,她的存在,对于身边的亲人来说特别重要,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她仍然轻缈得如一根羽毛。

    作为小羽毛,叶秋桐也无意参与到这潭水中。

    只是抱着热茶喝的时候,叶秋桐偶尔也会想到那个叫捕鲸的男人,不知道此时是不是也安逸地喝着她上次去时送的茶,然后嘴角便不由调皮地一笑。

    12月过后,就迎来了1992年。

    元旦放假一天。

    叶秋桐回家的时候,看到赵思神色有点不对,迟子若要拉他去玩滑梯,赵思虽然陪她玩,但神色恹恹的。

    叶秋桐知道这孩子心思重,不肯直言。便找了个迟子若画画的时间,单独和赵思做了次谈话。

    赵思低着头,开始叶秋桐问他,他都不肯说话,后来叶秋桐一直循循善诱地问他,他才挤出一句:

    “我爸爸说后天出院了。”

    叶秋桐一听就明白赵思为什么心情沉重了。

    “赵思,你家就在阿姨家隔壁,你想过来就随时过来。再说,你现在也上精英班,天天都和阿姨啊还有迟子若在一起,就是晚上回家睡觉嘛!”

    叶秋桐安慰他。

    “可是我也不想回家睡觉。”赵思头更低了。他心里想的是能留在这个家里就好了。

    虽然他家就在隔壁,可是他总觉得家里阴森森的,妈妈被关进了三院,爸爸受伤后心情一直不好,每次看到他,都板着脸,虽然没有骂他,但是他在爸爸那样的眼神里,感受不到一点温暖。

    “嗯,那就问问你爸爸,再过一段时间再回去,看他肯吗?”叶秋桐摸了下赵思的脑袋,知道他心理阴影很重。

    “真的?那阿姨你就和爸爸说说吧!”赵思这下眼睛亮了。

    叶秋桐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明天就去说。”

    柳婷婷被抓后,直接送三院去了,这次三院严防死守,把她放到重度患者区,那里一个人一个单间,进出要经过三道门,还要穿着禁制服,护士每天监督他们把药吃下去。

    所以现在柳婷婷肯定过得很惨。

    在叶秋桐看来,柳婷婷的幻听幻觉还是很严重的,不然不会做出这种可怕的事来,能关在三院也是好事,不然真是害人害己。

    赵思和叶秋桐谈话后一直很忐忑,但是还好,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叶阿姨就告诉他,和他父亲谈好了,赵思还是可以暂住在她这里。

    赵卫国现在哪有心情带孩子?叶秋桐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