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翠花的六十年代-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啊。那没问题,有现成的房子,就省心得多了。那你是想做什么菜系啊?有方向我好找厨子呀。”方淮运就有数了。
  “我想主做火锅,拿出来其中一个院子来做家常菜。”
  “也好,火锅只要肉好,料好,味道就差不了,也不用什么高明的厨师。就是家常菜要找个好厨子。我知道了。”
  “哥,你自己有什么打算吗?”
  “再看看吧,什么挣钱就先干点儿什么呗。当是积累本钱了,正好也可以等政策再放开一些。”方淮运还是想更稳一点。
  也好。
  “那就先帮我弄饭馆吧。”方淮心也没提什么钱不钱的,亲兄妹,提那个就没意思了。
  跟方淮运说好之后,又去找之前遇到那个孙大哥,让他帮忙联系还没有事做的知青,这也算是帮了政府的忙,解决就业嘛,
  “胡叔,我来跟您求援了。”晚上,方淮心又到后院找老胡。
  “咋了?”老胡还奇怪,在京城他可就是一农村老头儿,能帮她什么忙?
  “是这样的,胡叔,我想开几家火锅店,想救您帮着联系一下草原那边儿,给我提供牛羊肉。”要做就得做到最好,草原上的牛羊肉是最好的,又有老胡这个便利,当然得用啊。
  “这是小事儿。不过侄媳妇儿,现在能公开买卖了吗?”金八爷在草原上那也是一方豪强,飞狐山可不光是在山这边有路子,在另一边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更是如鱼得水。
  “可以啦,上面刚刚说了话,让知青自谋生路,还经发经营许可证了。”方淮心给老胡吃定心丸。
  那就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一边帮着梁老师代课,一边儿装修房子,工程队还是夏元帮着找的。他是京城的地头蛇,很少有他办不了的事情。自从两年前自请调整工作从管物资转到管资源的冷衙门之后,空余时间也多了,更有时间做自家的事情了。
  罗玄因为被齐教授压着,非让他一年毕业,每天忙着看书看书看书。每个月都要考几门课程的结业考试,忙得实在是没有时间帮忙。方淮心也就不指望他了。
  好在梁老师没那么要求。
  大家全都忙起来了,看孩子的时间也越发的少。连闺女们什么时候会说话的都没有注意到。更不用说养在家里的卢念和卢也,给俩孩子办完了入学,方淮心就再没怎么管过了。卢念直接上的四年级,跟子笙他们三个同班。卢也还没到入学的年纪,跟方淮运家的婷婷一起上幼儿园,下半年上一年级。
  自家卢家两个孩子来了之后,子笙他们有了新玩伴,就更不爱搭理爸妈了,人家的日子过得也特别规矩,该上学上学,该玩的时候玩,也挺忙呢。
  七月份,大学里放暑假了,罗玄他们几个京大的倒霉孩子,连暑假也没有,还是得看书,考试。一个个的都快累傻了。连向来最活泛爱闹的林援,方淮心都很久没见到人了。也不来家蹭饭了,也不爱出来放风透气了,每天窝在家里看书。孙小云跟夏天两口子也差不多,孙小云每次看到方淮心都在报怨,头发都要掉光了。
  “本来还想让你帮忙做些酱菜放在店里的。看来只能麻烦孙叔了。”几个院子都装修好了,很快就能开业。金八爷那边儿已经送过来上百只活羊,二十几头活牛,都养在京郊罗道士以前藏身那个山沟里。现在那边儿已经建了个养殖场,专门为了存放那些活羊活牛的。
  “那感情好。老头儿现在在家也是干待着没事儿干。有点事情做对身体也好。”孙大叔五十多岁,提前办了退休,让他回城的侄子接班了。也是家里负担小,就孙小云一个孩子,他们两口子又什么都不缺,老人也不用补贴,自家侄子回城就没工作,就让侄子接了班。
  “行,那我就找孙叔去了。你现在怎么样?夏婶子还追着你们要孩子吗?”两口子结婚好些年了,一直没孩子。夏家哥八个,都结了婚,就差他们两口子还没有孩子了。更神奇的是,那七个兄弟,生了十七个孩子,全是男孩。好些人都说,老夏家是掉到小子窖里去了。就是生不出来闺女。偏偏夏大叔老两口养儿子养得心力憔悴了,如今日子过得也舒心,就盼着能有个贴心贴肺的小孙女来让他们宠。那几个兄弟听那话都不想再生了,老太太这才把希望都放在孙小云的肚子上。
  “还追什么呀,现在我们俩都要让老师给拾掇傻了。哪有时间生孩子。想都不敢想。”孙小云感慨。这么多年没孩子,说不着急是假的,之前两口子也都让方淮心和黄芪都看过,也没什么问题,也就顺其自然了。
  “哈哈哈,也是。不过再有半年,你们就能解脱了,再坚持坚持吧。”一年毕业并不难,但是几十本书看下来,也得时间的。
  “是啊。要不是有这个希望支撑着,我都不想念了。真是理解不了,那几个男的居然还想着再念研究生,我也是服气了。我就想着赶紧毕业解脱就好了。”孙小云能一直跟着大家走到今天,不得不说,也是幸运。她是家里娇宠着长大的娇娇女,没吃过苦头,也从来不用特别用功特别努力。这也就是遇上了方淮心跟李英,一直带着她,身边的人都那么努力的上进,她也被影响着跟着奋斗。上学的时候也是,随着大溜儿也就上下来了。她真是没多少大志向的。
  “那毕业之后你要留校当老师吗?还是找个单位上班?”各大部委和研究所都在想方设法的挖人,她这样的,毕业了工作是不愁的。
  “我可当不了老师,没那个烦心。”
  “那就是上班了,也好啊。”
  “你呢?要当大夫吗?”
  “我毕业还早呢着。现在偶尔也到医院去看手术。不过我对做大夫,兴趣不大。”做大夫很辛苦的,还没黑没白的,她可不想受那个累。虽说救人是积大功德的事儿吧,她还真不强求。
  “那你还学得这么认真?”孙小云用看怪物的眼神儿看方淮心,自打认识好,不是学中医就是学西医,不知道多努力,结果,她不想干大夫?那您老人家学那么认真想咋滴呢?
  “技多不压身嘛。”正好有这便利条件,学啥还不是学呢。
  “你厉害。”孙小云给方淮心竖大拇指。
  既然说了要用咸菜,孙小云就直接带着方淮心回家,老两口现在跟着他们住,原来的老房子借给老太太的外甥一家住了。也是一家子回城,没地方住的。把事情一说,孙大叔一口答应,痛快得很。总算有让他老人家发挥一下余热的地方了。
  说行动就行动,酱菜是来不及了,没有酱,只能先做泡菜。青菜很容易收,有得是知青在倒腾菜的。盐也好办,方淮运有盐厂的路子。为了保持特色,方淮心还让李英和李小川两口子帮助,在山里挖马蹄子草邮过来。
  药草邮过来了,孙大叔那边儿也开始忙了,把最大的一处四进宅子的跨院专门划给他做泡菜,还招了十几个知青打下手。他老人家又找回了厨师长的感觉了,劲头可足了呢。
  方淮心又有了新想法。
  “我想开个豆制品厂,省得去别人订货了。还没有特色。”也是看到马蹄子草,方淮心才有的新想法。晚上就跟罗玄念叨。
  “那就得找厂房了。还得雇人。主要是大豆得供得上。这个还是得找小川帮忙,让他帮着收。”罗玄就给她出主意。
  “是啊。我打算明天给他打电话。也想让英子来帮我几天,把厂子建起来。”李英干了十年豆制品厂了,没有人比她更熟悉豆制品厂的运作了。
  “你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厂子开,悠着点儿,别累坏了。我这又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我想好了,毕业我不念研究生了,找个轻松点儿的单位上班,好多点时间帮你。”看方淮心忙活那样儿,罗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还是好好念书吧。我还指望着你将来当了大官儿,我好借你的势做威做福呢。放心吧,我没事儿,我有分寸的,咱家又不缺钱,不会挣钱不要命的。话说回来,做学问可是清贫的活儿,我可不就得挣钱养家嘛。”铺了这么大的盘子,两口子总得有个人养家的。她可从来不是个会待在家里让爷们儿养着的娇花儿。
  “是不是有什么事儿搞反了?”罗玄有点儿哭笑不得,人家都是男人挣钱养家,虽说现在男女平等了,女人也都上班挣工资,可是普通人的观念里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
  “那你想怎么样啊?”方淮心也笑,还真是,从来也没有特意的讨论过谁主外谁主内什么的。以前在农场,除了家里和诊所,外面交际的事儿也都是罗玄做的,她还真没怎么管过。这回了京城,怎么不知不觉的,好像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了呢。
  “这样挺好,挺好。哈哈。”罗玄秒怂,一点儿反抗一下的意思都没有。他喜欢机械,喜欢机器在自己的手上做出来的那种成就感。她喜欢挣钱的过程中的那种成就感。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真挺好的。
  而且,方淮心那一句话说得挺对的。做学问确实是个清贫的工作。他也不想爹妈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吃苦,也想要家里过富足一点的生活。既然她乐意做生意,也有这个能力,那就干呗。他也没什么女强男弱就伤自尊什么的想法儿。当年他都什么样儿了,方淮心在他最惨的时候都没有嫌弃他,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李小川接到方淮心的电话,肯定没二话的。小岗村搞起来的联产承包,已经往全国推了。农场是国营单位,地当然不会分,但是之前大家偷偷摸摸自己种的那些挂靠在江湾屯的地,就能光明正大的种了。江湾屯的地也都分下去了。现在大家伙儿劲头足得很,原来没开出来的地方,现在都在抢着开。今年农场的大豆丰收,收多少都能的。而且,不是还可以出去收嘛。只要把风放出去,明年种大豆的人家肯定少不了。
  李英听说方淮心要开豆制品厂,要她帮忙看着把厂子建起来。也很痛快的就跟场里请了两个月的假。跟她妈一起带着孩子回了京城,孩子们放暑假了,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山沟,也带出来见见世面。李小川得留下收大豆走不开,才她们娘俩带着孩子回来。白阿姨本来不想回的,可是英子有事做,孩子得有人看着。
  也就是打完电话一周的时间吧,娘几个就到了。也是这时候百废待兴,什么都不缺。厂房很好找,人就更好雇了。三千块钱,在城外买了老大一个院子,是以前一个地主的大院,□□的时候那一家子被□□,死的死伤的伤,剩下一个儿子瘸了一条腿,老婆也带着孩子改嫁了。自己也守不住那么大的院子,□□之返给他,就一个人住着,方淮心要买,他也就卖了。花了两百块钱买了个小院子住着,又花了三百块钱的彩礼,娶了个三十多岁带着个十岁女儿的寡妇,过起了小日子。
  那院子说是在城外,实际也没有离城里很远。算起来,也就是在城外十几里的地方,除了没在城门里面,外省的人进京,也不会觉得是农村的。离家比学校还近得多呢。
  京城里买机器什么的,那就更不是农场能比的,再是困难时期,京城也比外面的物资要丰富得多。买来的电磨都是最新的,又省电,又快。李英来的时候机器什么都已经装好了。人也都雇好了。方淮心让最开始认识的那位孙大哥家的嫂子当厂长,带着二十几个知青一起,已经把厂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还有知青帮着,从插队的农村收上来的大豆也都堆在仓库里,都挑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工。
  李英过来,别的没带,就是随车带了足足两□□袋的马蹄子草,足够用几个月的。
  来了之后,跟方淮心两个人先把添加剂给配出来。这个属于是密方了。
  配好了之后,豆制品厂就能开工了。李英每天在厂子跟罗家之前往返。工人们干得也很认真,上手也快。豆腐一出来,就很受欢迎。方淮心没有把密方再往出放的意思,只让孙嫂子每周到家里取一周需要用的量。
  她跟李小川买的那个院子让方淮心给租出去了,他们回来,就住在罗家的后院西厢客房里。
  白阿姨是有见识的人,罗道士夫妇早年就跟她有过几面之缘。罗夫人也算是她的票友了。王府别院的图纸基本上完成了,快要进入实地改造阶段,正好那个戏楼的设计,罗道士还请教了一下她这个内行。
  “白姨,您有没有回京的意思?现在很多人都平反了,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方淮心正愁,别院那边儿建起来,什么人能照看,见了白阿姨,越看就越觉得合适。这位阿姨,年轻的时候做交际花的,解放以后在戏院上班,后来还在戏剧学院当老师。交际应酬,绝对是专业的。
  “你这丫头,无利不起早。是不是有什么活儿让我干呀?”听话听音儿,方淮心一开口,白阿姨就知道啥意思了。
  “这里,一般人支应不开。”方淮心就点在王府别院的设计图上。
  “不是要开饭店吗?”还需要什么支应不支应的,这时候的人,都规矩得很,吃饭收钱就是了。饭店旅馆供销社里的售货员那一个个的都鼻孔朝上呢,谁也有啥意见了。
  “我在港岛的时候看他们那边儿有些个私人的会所。有点类似于以前民国时候的会馆,都是固定圈子的人交际的地方。我觉得挺好的。要是开对外营业,什么人都能进的饭馆子,我觉得可惜了这个地方。咱们国内虽然还只是刚开始要发展经济,但是我觉得只要开始了,早早晚晚,也是向那个方向发展的,有钱人会越来越多,圈子也会越来越多。现在那些个地方,肯定是办不下去的。”如今的那些个售货员,服务员啥的,都让体制给惯坏了,一旦政策放开了,个人的小买卖都做起来了,慢慢都会把那些个祖宗店挤到关门的。
  “听着不错。你这个地方,要建成图纸上的样子,可得好些个时候。先建着吧,等房子都改造完了,要装修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回来上学。”白阿姨笑着应道。
  这就算是答应了。
  只是没有说马上回来,也是要再看看的意思。是不是能像方淮心说的那样发展,改造这个院子也得一两年,到时候,也就朗了。
  而且这次回来,别的不说,孩子们的教育环境一下子就看出来差别了。老教授们走了,知青们也都回城了,农场的小学剩下的老师虽说比外面也要强些,但是跟京城,还是不能比的。别的不说,就看罗家的三胞胎,现在话里话外,说的那些个学校组织的春游啊,郊游啊什么的,自家的外孙子听得都直愣神儿。带着去故宫、长城,也都新奇得不行。她看着都心酸。
  她都对自己之前的坚持产生质疑了。李英两口子,就是回了城,也有本事挣一口吃的,留在大山沟里,真的就是对他们好吗?
  “好,那我就扫榻以待啦。”有这么个人撑着,肯定塌不了架子。
  说起来改造王府别院。方淮心又想来一个人,“百顺儿现在做了副科长了吧?”
  “可不是,说起来,那孩子是真有天分。手艺也好。放在农场,可惜了。”农场能有多少工程,除了盖房子,还是盖房子。真没啥技术含量。
  “不知道王叔能不能舍得让百顺儿出来自己干。”出来了,工作可就丢了,现在能有那么大魄力的人可不多。
  “那有什么舍不得的。就是没干好,难不成你姐和你姐夫还不能给你找个班上?”人家王叔接到电话时候,想得到是清楚着呢。
  干脆利落的就给儿子办了病休,把孩子送到火车站。百顺就背了个小包儿,除了一身儿换洗的衣服和自己的几百块钱小金库,一身轻松的就进了京了。
  他这一来,家里就更热闹了。总不能让他住在外面吧。毕竟不是外人。
  跟胡魁一起住后院东厢里。每天跟着罗道士往王府别院那边儿跑。一边张罗着招人,组建工程队。方淮心说得很明确了,要他组织一个工程队,工地那么多,不怕没活儿干。那这工人就得用心的挑了,要长用的嘛。
  二十四岁的小伙子,一下子就接了这么大的活儿,王百顺的压力可想而知,罗道士喜欢这孩子,就天天带在身边教导着。
  罗玄百忙之中,还是抽出来时间,跑了几趟以前常跑的村子,定好了青菜,让那边儿每天早上把菜给送到几个院子里。各种调味料的铺子也是他帮着订的,走街串巷的时候,哪家的东西好,哪家的买卖好,他都熟悉得很呢。
  方淮运帮忙找的厨师也找到了,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叔。御厨的后代,解放前就跟着他父亲在大饭店里做厨房的,后来自家开了小饭馆,也是远近有名的。因为不愿意公私合营,才把饭馆关了,到国营饭店里上班。去年才退休的。硬是让方淮运给请出山了。
  有大厨坐镇,菜肉也都备齐了,火锅店终于开业了。
  一共开了五家火锅,一家家常菜,说好了做私房菜了,所以也没有大张族鼓的弄什么开业典礼。就把相熟的亲友请到最大的一号店里一起吃个饭就算是开业。
  刚开始。生意确实不多。
  说起来,第一笔生意,还是慕家老爷子帮忙介绍的。上面那位老爷子把一位大老板请出山做信托公司,要跟外国人做生意。那位大老板把以前做大生意的一些老朋友都请出来,一起做买卖。慕老爷子跟那些人是老关系了,那些聚会什么的,他都是必请的人。老爷子就给大家推荐了罗家饭馆。
  后来开学术会期间,方南国也请了一些老朋友到饭馆小聚。
  有这么一群大佬客人,一传十,十传百的,再加上罗玄、林援和慕易他们也会带着同学偶尔聚会,还会介绍他们的发小、朋友什么来吃饭。还有夏元,他的老关系那就多了去了。为啥当初同等级别的那些人在运动结束之后,没有坐牢的,也都靠边站了,人家虽然也低调了,位子却还是坐得稳稳的呢。那是当初人家保护起来的人,也足够多,后路早都铺好了。
  一来二去的,虽然客人还是不多,六家店加起来,一天也能开上十几二十桌。成本是能赚回来的,不用方淮心再往里搭钱了。
  她一点都不着急,慢慢来呗。本来也没想着能一下子就赚多少。最主要的是不让院子空着。
  八月的时候,谢疏行进京了。
  他这动作可是够慢的。四月份的时候还说回去交代好了工作就来京城呢。这一交代,就交代了四个月。
  这会儿,当初他们去考查过的工业区,已经有几十家工厂在建了。第一家工厂都已经投产了,产品出了工厂都不落地就卖掉,好些个小商贩都排队在厂门口等着进货,都不用出省,就在当地,那些个东西就都能卖掉了。
  市场一放开,现在谁都看得出来,机会有多大。他这会儿可不就跑来了嘛。
  “行哥要批地?想做什么生意?”谢疏行也是大手笔,想把生意做到京城来,直接找有关部分办批文,要在城市批地。
  “船王家要建酒店。我也觉得未来京城的旅游生意应该会好,不愁没有住店的人。我也想建一家商务酒店。趁着现在还没有人盖,能抢到好一点的地方。”工业区那边儿,许自为都买了地建食品厂了,他也买了地要建纺织品厂,就做酒店用品的。正好自己要建的酒店也能用得上。
  “嗯,这个主意不错啊。那行哥,地好批吗?”
  “想像不到的好批。你是不知道啊,我到了主管部分,他们恨不能把地图拿出来让我随便挑地方。我也是图着省心,就选在船王家酒店的旁边。呵呵。”
  精死了都。那酒店,是有上方宝剑的,多少人光是冲着那块牌匾都得去住去。隔壁的酒店,能借不着光嘛。
  方淮心想的却是,地好批呀?
  那可真是太好了。
  “心心,我想好了,我想做外贸。搞进出口。当然,现在主要还是进口,咱们国内也没多少东西能出口的。咱家又有这个便利条件,无论是方家也好,黄家也好,还是谢家,生意都在国外,我要是做进出口的生意,总比别人容易一些。”方淮运在考查了大半年之后,还是选了他最喜欢的生意。
  “嗯,是个好路子。那我以后要卖进口货,可方便了。”
  “那必须滴。”方淮运也来了一句东北话。
  方淮心转天就去主管部分批地,继然好批,那当然不能错过啊。她最喜欢的就是囤地了嘛。
  结果人家一看,来了个小姑娘,还是京城人,也怕这地批出去了,她买不起,更用不起。而且连个公司都没有,就一个小白人儿来了,拿着几个饭馆的营业执照来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那也不能让人信服不是。
  “你还是先注册个公司吧,咱们签合同什么的,也公对公,方便嘛。”那领导就这么把方淮心给打发了。
  不就是注册公司嘛,多大点儿事。注。
  这时候注册公司也不麻烦。
  没几天就办下来了。拿着公司的证件再去批地,人家一看,还真给办下来了,“小姑娘,你要批地建什么呀?”
  “我想建个大型的综合商场。”方淮心心心念念的是要收停车费,可现如今,哪里有能让她出租的停车场呀。新建的地方,都是大佬盖的,没有一个打算往出卖的,老的地方都是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