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点儿好的-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气呼呼地就要走,我那朋友就把他叫住了。”
  “年轻人,你别走啊,过来过来。”
  陆辛那个朋友气质温文,笑容还挺慈爱,他招招手,还真把那个年轻人给叫住了。
  老板的儿子哼了一声,说:“你这老头儿一边儿呆着吧啊,我们自己家的事儿,管你什么事儿?”
  “我呀,是为了这个浆面条好吃才说话,你就在这儿听我唠叨两句,要是你觉得不好听呢,反正也就耽误你一会儿,对不对?”
  老板也被气的够呛,挺健壮一个妇人,一脚踩在门槛上,很有点儿不被世人所懂的孤绝。
  “你呀,是误会了你妈的意思,她要给你的,可不只是这个店这一份儿产业。”
  老人站起来,陆辛服了他一把,他走到馆子的门口说:
  “这里呀,是两份儿家业,一份,叫自强不息,你妈妈这十几年怎么辛苦过来,你肯定比我们这些外人知道的更清楚,对不对?我活了一辈子,见过中年受挫的人不计其数,可真正能走出来的再拼出一份家业的,十个里面也不见一个,你母亲能做到,是她自强不息,这份心成就了这个面馆儿的根基,我说的对不对?”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知道我妈这些年不容易。可是……”
  “这第二份家业,你妈也想给你,就看你接不接的起。”
  年轻人看着站在自己和自己母亲之前的老人,皱着眉头说:“什么家业啊?”
  老人笑眯眯的,说:“这份家业啊,就叫厚德载物。你母亲的肩上担着的可不止你们一家人,这些你觉得无所谓裁掉的人,是你母亲的德行和担当,年轻人,你能接下来么?
  “年轻人,你的责任与抱负,总希望父母能听见,那你母亲希望你能接住的第二份家业,不管你接或者不接,你得看见,得听见。”
  沈小甜长出一口气,才问陆辛:“那后来呢?老板的儿子接下来了么?”
  “我们过了几天就走了,当时可不知道。”陆辛摇摇头。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进餐馆里,手里端着一盆拌好的小菜。
  陆辛定睛看了几秒,突然一笑,说:
  “他大概是接下来了。”
  沈小甜随着他的目光去看,一下子就懂了,然后她也笑了。
  陆辛再看沈小甜,脸上还是笑着的。
  上午,他们两个人去逛了逛博物馆,沈小甜说洛阳是古都,来一趟总得开开眼界。
  这话让来过洛阳好机会的陆辛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当然,他没忘了要捏沈小甜的脸,早上吃完饭回酒店修整的时候,陆辛特意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用了酒店的洗手液,香喷喷的。
  结果他站在沈小甜的房门口,看着小姑娘打开门出来,突然就舍不得了。
  香喷喷的手抬起来又放下,还问人家:
  “你脸洗了吧?”
  “洗了呀。”沈小甜看他这样,也想起来自己莫名其妙欠了的债,一下子就用手捂住了自己两边的脸。
  还对陆辛眨眨眼:
  “你不会真的要掐吧?”
  这还怎么掐的下去?
  香喷喷的手在空中挥了挥,最后变成了摸摸沈小甜的脑袋。
  “我头发是昨天晚上洗的。”小甜老师如是说道。
  陆辛用鼻子出了个气音,拉起沈小甜的手去逛博物馆。
  下午四点多,两个人从隋唐遗址公园出来,陆辛就带着沈小甜去找了那个会做洛阳水席的孙光头。
  “洛阳水席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咱洛阳人离不来这个汤汤水水,另一个呢,就是这菜啊,是一个接一个地上,流水席。”
  去的路上,陆辛还给沈小甜讲了讲这个水席的意思。
  “哎哟,陆哥,我刚听你说带了朋友来,我还以为是那老爷子又跟着你来了呢,我还想呢,他岁数也不小了,还这么东奔西跑能行么?没想到……嘿嘿嘿,没想到。”
  孙光头是个圆脸小眼睛,一笑起来贼贼的,他是个光头,元师傅也是个光头,元师傅那颗山东光头看着红亮有光,他这颗原产山西的光头就是小两号的圆球样子,看身材他也不是个很胖的,可就因为头太圆,总让人觉得这人肯定胖乎乎的,典型的“看脸胖十斤”。
  陆辛听他这么说,看了沈小甜一眼,才说:“那老爷子早让家人接回去,这是我女朋友,当老师的,你叫她小沈老师吧。”
  孙光头立刻从善如流,把嘴里“嫂子”两个字儿憋了回去,叫沈小甜“小沈老师。”
  孙光头听口音也不太像河南本地人,他老家是山西的。自称是早年间家里的地被征用开矿了,他就跟着父母来了河南。
  “想当初,咱也是家里有矿的人,就是少点儿设备。”
  孙光头一看沈小甜就忍不住对着陆辛挤眉弄眼,揶揄之情几乎要从他的小眼儿里冒出来了。
  “行了,你呀,今天安心还债吧,说是欠我一道水席,我们俩也不吃全套了,挑着你拿手的菜上几个就行了。”
  听陆辛这么说,孙光头一脸失望,说:“陆哥!你居然不吃全套?我又不是请不起你!嫂……小沈老师,我是真心要招待的!你看看陆哥!”
  陆辛转头沈小甜说:“洛阳水席菜多规矩多,真按照他们规矩来啊,就有个人在旁边一直唠叨,这个怎么吃,那个什么讲究……”
  他这么一说,沈小甜立刻明白了,她今天可是已经看见了无数“武则天的规矩”,可真有点儿受不了了。
  于是,她只是微笑。
  笑得孙光头没了脾气。
  陆辛开始点菜了:“牡丹燕菜来一个,这是你最拿手的,再要一个酸汤焦炸丸子,虎皮扣肉,洛阳熬货……浆面条我们早上吃过了,你就上个炒饭吧。”
  孙光头还不愿意,磨磨蹭蹭走出房间,又探头回来对陆辛说:
  “那我给你带子上朝呗?陆哥?”
  被陆辛果断拒绝了。
  “带子上朝就是他们这个水席上菜,是一个大菜再带两个,说是就是……”
  “好意头对吧。”
  陆辛笑着点点头。
  经过这一天历史文化的熏陶,我们的小甜老师已经会自己抢答了。
  洛阳水席最大的特点就是素菜荤做,比如那个牡丹燕菜,主材是白萝卜的丝儿,经历过久泡之后拍一层干粉,再上锅蒸成透明的丝缕,最后过凉水变得根根分明,看着有些像泡发后的燕窝。
  上面繁琐的步骤对这道菜来说不过是小小一部分,再把处理过的香菇、冬笋、火腿、鸡丝、牛肉、黄瓜间隔铺开在萝卜丝上面,中间插着鸡蛋做的“牡丹花”,上锅一起蒸完,还要倒入熬炖了三天的高汤,让萝卜吸收其中的味道。
  “这菜啊,萝卜是提前弄好的。”
  陆辛吃了一口,对沈小甜说:“这是蒸熟了之后的萝卜放在冷库里,吃的时候现调制的,不过也没办法,这菜太麻烦了。”
  野厨子摇摇头,又说说:
  “你这菜啊,古代的时候更麻烦,蒸完了晒晒完了蒸,就为了一口萝卜。”
  萝卜是脆的也是软的,还有点儿清甜味道,跟浓厚的汤底融为一体,就是吃起来你完全想不到它是萝卜。
  沈小甜看着这个菜,脸上渐渐起了笑容。
  “果然。”她对陆辛说,“洛阳这个地方到处都能看见渗透压的应用!”
  陆辛的手又痒了,最后他挠了挠自己的头,


第63章 鲤鱼焙面
  “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上课啊。”
  一大早; 付晓华打着哈欠坐在了工位前面,一面给昨天的工作扫尾,一面趁着还没上班; 打开了微博。
  从“小甜老师”开始她的“美食化学”系列以来,都是每四天更新一次视频,算起来应该是昨天更新的,结果昨天付晓华正好出外勤不用在办公室打卡,早早跑到友商公司门口――的早餐店里等着刷更新,却没等到。
  要不是她昨天也吃到了自己觊觎已久的牛丸米粉; 她可就要闹了!
  “有时候我还真该出去走走。”付晓华自言自语。“那么多好吃的,得自己用嘴去吃才过瘾。”
  作为一个每天回家就摊在床上的社畜,付晓华每个月总有那么三五次会不想一直宅在家里。
  当然,也就是想想。
  时间九点过两分,她一刷新,还真看到了小甜老师新发出来的微博。
  “洛阳的牡丹燕菜有一句话; 叫‘素菜荤做’,赋予萝卜丝肉汤的鲜美味道。这一句话里; 就包含了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 渗透。”
  “……为什么做菜的时候萝卜丝要铺上干粉; 为什么传统做法里还要把萝卜丝进行晾晒; 为的就是降低萝卜里面的水分; 让它能够更好地从汤汁里吸取味道。”
  牡丹燕菜……要不是小甜老师说,付晓华绝对想不到这居然是一道萝卜菜,妈呀,之前听说那个开水白菜就已经挺吓人了; 这个菜居然也不差啊!
  “类似的做法在酸辣焦炸丸子里也是一样的,油炸能够让丸子表层失水; 而所谓焦炸从化学层面来说不就是让丸子尽可能地失去原本的水分,来拥抱汤汁么?”
  付晓华饿了,这个焦炸丸子看着有点儿像他们工作餐里偶尔会出现的所谓“狮子头”,可这个名字一读出来,她就觉得自己的味蕾受到了严重的刺激。
  “为了让一种食材在烹饪过程中更好地获取味道,人们经常会提前对他们进行干燥处理,比如据说难以入味的茄子,就可以在烹饪之前先用盐去掉里面的部分水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茄子也是受到了‘腌渍’。
  炸茄条从付晓华的面前飘过,被裹上了一层薄薄的酱汁,付晓华吞了一下口水。
  她今天早上还是有所防备的,包里装了一个从便利店买的三明治,口水滴答地咬了一口,她默默地说:
  “这个面包做的这么干,是不是就为了更好吸收我的口水?”
  “……生活中的化学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现象,一个简单的动作里可能存在无数的化学原理,甚至,某一道菜烹饪方法的演进,都可能是对某个化学现象的不断追求。鲤鱼焙面里的面条原本是水煮的,为了让面更好地‘入味’,逐渐变成了油炸后失去水分的面。”
  看着一双很好看的手将炸过的鲤鱼推入锅里,汤汁咕噜咕噜,付晓华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条瘫坐在座位上的死鱼。
  “说到渗透,我们还要提到咸鸭蛋和果脯,它们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也是因为对渗透的应用,经过腌渍,它们的细胞中富含了高浓度的盐和糖,细菌一旦进入其中就会因为渗透作用失水死亡。”
  道理我都懂,小甜老师,你不用给我现场切开一个流油的咸鸭蛋了!呜呜呜,我也想吃咸鸭蛋配面条,呜呜呜我的三明治它不好吃。
  看完视频,付晓华哭着去看评论,大早上的,今天上完课的大家日子也一样不好过啊。
  “河南人看见这个视频里的菜超亲切!安利大家洛阳水席!求求大家一定要当地尝尝!”
  “同是河南人举手!小甜老师来河南了吗?”
  “我这次终于有小甜老师同款了,我在吃咸鸭蛋!可不知道为什么不流油。”
  看见评论里有人说这些大部分是河南菜,付晓华直接把视频转给了自己的一个同事。
  然后她也火速加入到了“啊啊啊想吃”的行列中去了。
  十分钟后,她目瞪口呆地看着她那个同事哭着进了门,其他人连忙问她怎么了,那个一贯大大咧咧的女孩儿红着眼睛摆摆手说:
  “没事儿,我就是想家了,我妈就会做这个酸辣焦炸丸子,我去年过年回去的时候还吃了。”
  转个视频把人给惹哭了,付晓华觉得很不好意思,午休的时候一刷朋友圈,她看见自己这个同事把视频分享了在朋友圈里,配的字是“妈,我这下明白你为什么把丸子炸得那么黑了!”
  “嘿嘿嘿,又给我们小甜老师拉了两个粉!”
  付晓华有些得意地笑了。
  沈小甜在看手机。
  陆辛叫了她好几声,她才听见,抬起了头。
  “孙光头让咱们下午三点过去,他给露一手,你要是想听故事,他家的故事也挺好的。”
  沈小甜点了点头,再看看自己的手机,她对陆辛说:
  “我今天这个视频,做了个尝试,没有像之前一样讲清楚化学原理,只是把一个概念的应用例子讲了一下。目前看,反应还不错。”
  准确来说,就是内容没有那么“硬核”了。
  陆辛很认真地听她讲自己的思路。
  “渗透这个词儿大家都知道,可是化学上渗透的概念,准确地说并不属于基础教学领域,学生们所知道的也只是个大概,渗透压的计算等等内容在高中生物上有一点涉猎,但也不深,之前我讲的大部分化学知识属于人们都知道,但是遗忘了,或者不会跟做饭联系起来。但是这次不一样……”
  “我懂你的意思了,你就是说你要是死抠这个词儿就太深了,又怕自己讲得太浅?我觉得没事儿。”
  陆辛笑着说:
  “你讲的这些东西,别人也讲不着,除了从你这儿,谁看个做饭还能学点儿东西啊,能学点儿就是一点儿,你不用觉得自己一定得把一个知识点讲明白了。”
  沈小甜点点头,她也是这么想的,与其艰难地讲解一个人们连听懂都难的点,不如铺开来,用更浅显的方式做到让他们对“化学”本身存有印象。
  “我大概是职业病又犯了,教案做的太多了,总想着把一个点给讲透。”沈小甜长出一口气,终于又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所以啊,以后我要用的文案,还是得先给你讲通了才行。”
  “那我这个男朋友还得给你当学生?打两份儿工啊?老板,你得加钱!”
  “给!”
  加钱这事儿有什么难的。
  沈小甜原本是坐在床沿儿上的,她站起来,弯腰抱了一下蹲着的陆辛,然后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大口。
  “要加钱啊?”
  她又在另一边儿也亲了一口。
  给钱的大老板洋洋得意,放下了心事,出了房门回自己的房间了,留下收钱的“野厨子”僵在了原地。
  几秒钟后,他想站起来,都忘了自己是蹲在地上的,重心不稳,一下子歪坐在了床上。
  左边的脸有点热。
  右边的脸也有点热。
  左手捂左脸,右手捂右脸,他又觉得自己的脑门儿好像被电流通过了一样,酥酥麻麻的。
  淡淡的香气和软软的触感……
  哎呀!
  男人最后用整个右胳膊卷着盖住了自己的整个脑袋,一下子仰躺在了床上。
  大老板给钱给的太快了,打两份工的小可怜儿突然暴富,心态有点崩。
  孙光头这顿饭是约了下午,中午快十一点的时候,陆辛先带着沈小甜去喝了洛阳有名的“不翻汤”。
  所谓的“不翻”其实就是一个小薄饼,用绿豆粉、鸡蛋、水和面,小薄饼在火上不用翻面儿就能捞熟了,就叫“不翻”。
  虾仁、木耳、黄花菜、粉条、海带、紫菜、韭菜码放在小饼上面,中间留着点儿空,放点儿香菜,再把用胡椒粉、醋、盐调过味儿的猪骨汤冲浇在上面,就成了。
  单从做法上看真是简单,尤其是准备好了配料,只要浇汤就立刻能吃,实在特别适合在街头的小吃店里卖。
  “这个有点儿像是胡辣汤,不过汤口儿不稠,还有点儿韭菜的清辣,我觉得比起胡辣汤来,我还是更喜欢这个。”
  一口酸酸辣辣的汤下肚,很快热汗就泛上来了,让人忍不住伸展一下身子,再来一口。
  陆辛说着,额头上已经微微有了汗意。
  “要是天再冷一点儿,喝这个一定更舒服。”沈小甜也挺喜欢的,喝了两口,嘴都微微有点儿烫红了。
  陆辛的视线飘开又飘回来,倒是沈小甜,看着他的脸突然笑了一下说:
  “洗脸了么?”
  “啊?啊……”男人犹疑了一下,说:“我这脸现在是你的收款凭证,老板不发话,我哪敢洗啊?是吧。”
  逗得沈小甜哈哈大笑。
  课代表果然学什么都快。
  下午到了孙光头那儿,沈小甜很惊讶,陆辛也没比她好多少。
  “没想到吧!”头顶一个面团儿,孙光头的一对小眼儿特亮。
  “陆哥说要我做个平时不太做又特拿手的,我就想给你们露一手了!”
  陆辛笑,脸上的诧异都还没散去,说:
  “你居然会做刀削面?”
  “嘿嘿,那是,我爹手把手教的。”
  孙光头拿下头上的面团,看了看说:“光是和面这一道,我爹可是问了好多人,愣是让我给他调出来了。”
  一米外,锅里的水开了,孙光头又把面顶在头顶上,正在沈小甜以为他会表演“飞面”绝活儿的时候,他又把面搁回手里,安安稳稳地削面进锅。
  “我只学了做法,顶面削我是不会的,就是不能白费了我这个光头不是?”
  此刻的孙光头缩着脖子,真是低调又勤恳。


第64章 刀削面
  看见这个刀削面; 沈小甜就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剧里男主角自己就是个光头,带着一个王爷吃了个光头顶着面团削出来的刀削面; 那王爷就一直掂量着主角的光头。
  和她现在一样,都是思维定势导致的。
  “别看我不会飞刀,面可一点儿都不差!削出来的是正宗柳叶面!”
  孙光头说着话,面已经煮好了。
  别看他这人滑头,做事儿真的是精细,面浇头准备了两份儿; 一份儿是纯肉臊子,一份儿是鸡肉、鸡蛋、虾仁儿、海参的四鲜味儿卤子,拿高汤调得浓浓的。
  “你们要是还想吃点儿清口的,我再给你们弄个番茄鸡蛋卤子,也快得很。”
  陆辛看一眼沈小甜,摆摆手说“不用不用; 你给我烧一勺热油泼个辣子就行。”
  一会儿真弄了热烫的油泼辣子上来,他舀了两勺放在碗里; 配着肉酱吃得很香。
  沈小甜吃的是四鲜汤卤; 但是也放了点儿肉酱; 孙光头炒的肉酱是用的五花肉; 还搁了香料; 仔细吃,里面还有点儿豆腐干,很香。汤卤很平滑,鲜味儿很足。
  当然; 最好吃的是面,柔韧又滑爽; 偶尔跟舌头上打个滑儿,你就找不着它了。
  陆辛吃了半碗面,对同样埋头吃面的孙光头说:“你这面确实不错啊。”
  孙光头立刻得意起来,笑着说:“有陆哥你这一句话,我可就不虚了,嘿嘿……可不是我吹,就我在这个面上下的功夫,我也就当初学着切萝卜丝儿的时候用过。”
  陆辛跟沈小甜说过,在洛阳想正经学好牡丹燕菜这道菜,在案板上苦学三年刀工是少不了的。
  “她媳妇儿就是他用着碗面追来的。”陆辛突然说道。
  孙光头“唉呀”了一声,说:“陆哥你现在就给我揭了这个底,我怎么跟小沈老师显摆?不过我媳妇儿确实是吃了我这个面,嘿嘿嘿,就看上了我的。”
  一抹嘴,孙光头喝了口水说:“我认识我媳妇儿那阵儿吧,我还是个学徒呢,我媳妇儿是陪着她爹来洛阳看病的,她爹那时候是心脏不好,来洛阳想做个支架手术,她是个孝顺的,钱都给她爹看病了,自己吃饭的时候就从医院出来买个便宜的饼吃。
  “她买饼的那个店就在我家楼下,我呢,晚上下班,就看见她买四个烧饼,一天,四个烧饼,又一天,又四个烧饼……连着三天,我碰见她三回,她一共买了十二个烧饼。
  “别说我了,连人家店老板都记住她了,听她是个外地口音,就跟她说,这个病都是配汤吃的,她这么吃可太干了。
  “那她哪是不知道啊?她那是把钱都留着了。
  “第四天,我回来早了,我爸要吃刀削面,我就削了一大块儿面,然后端着一盆到了楼下,正好儿,她来了。”
  说话间,孙光头的眼睛眯了起来,笑了。
  沈小甜又往自己的面碗里加了一勺肉臊子。
  “我就跟我楼下那老板说来两碗汤,我混着面吃看香不香,两碗汤倒进去,我分了老板一碗,分了店里俩认识的街坊一碗,又端了一碗给她。她说她不要,我说别人都有,正好碰见了,尝尝味儿呗。”
  说到这,孙光头突然压低了声音说:
  “其实我之前只留意她买饼了,结果递面的功夫,我一看,她长得还挺好看。”
  陆辛打趣他:“那你是当时就动了心了?”
  “哪儿能啊?人家一看就是家里艰难着呢,我就是随手请人吃碗面。”
  孙光头又接着说:
  “我想,这帮人的事儿,你得贴着边儿干,一下子糊上去,又都不认识,这就不是帮人,是把人脸面往地上撂了,所以啊,过了两天,我又端了面下去了,街坊邻居都认识我,都笑着问我,是不是面又削坏了被我爹骂了。我就说是,那次那面里,我就加了勺肉卤子,到了点儿酱油醋。
  “嘿嘿,我问她上次的面好不好吃,她说好吃,我就又给她了。
  “一回又一回,第六回 ,我的面没给出去,她跟我说她爸手术挺成功的,她也得走了,是特意来谢谢我的。
  “结果,过了一年,她又来洛阳了,那天我下班儿,看她坐在我楼下那家铺子里,你们能想到么?就……就像是你心里有个东西扎在那儿,你平时不管它,它也不疼,但是那个人又来了,哎呀!心里一下子是有酸又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