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点儿好的-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网友们的重点都放在了这句话的前半部分。
两个小时候后“小甜老师官宣”冲上了热搜。
什么小甜老师不发小吃了; 什么天冷了……这些有狗粮重要么?有小甜老师直接承认那个厨子是自己的男朋友重要么!
之前小甜老师拍广告的时候; 就有人觉得这俩人的气氛太亲昵了; 怎么看都是一对儿; 只不过小甜老师没有直接说; 大家吃糖归吃糖,也是“道路以目”、“心照不宣”地吃糖,现在公开了,很多人都掩盖不了自己“CP粉”的身份了。
“我早就觉得小甜老师和厨子是一对儿!别看厨子只出了一双手!我也觉得那双手和小甜老师是绝配!”
“小甜老师真甜啊啊啊!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承认了!!!”
“我也想要一个厨艺好到能参加厨艺大赛的男朋友; 呜呜呜……我错了,我们化学老师比小甜老师好多了; 我们化学老师虽然不甜,可她也不给我们塞狗粮!”
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掺杂着无数的尖叫声,其中自然包括付晓华的。
她尖叫,她快乐,她能抱着自己的手机绕着她们公司大楼跑八圈儿,告诉全世界:“我磕的CP是真的!”
在这些善意的祝福和调侃中,也同样存在异样的声音,有些人罗列了小甜老师视频中陆辛的手出现的时间线。
“从小甜老师的第一个视频里就出现了这个男人,你们跟我说小甜老师当初失业又失恋?失恋了还这么快就找到新欢了?”
“男的劈腿出轨,估计女的也不清白。”
如此种种,混合在网络语言的洪流中,十分刺眼。
沈小甜看见了,可她没管,照例和从前一样回答完了一些化学方面的问题,她就下线了。
老冯的厨房里,陆辛在研究一条鱼。
“挑个酒,往上面一烧,酒味儿也进去了,菜看着还热闹,我可查过了,这两年好几个地方的什么厨王比赛可都用了这一招。”
陆辛点点头,说:“就跟前几年儿冷菜都上一遭干冰是一个道理,我懂,可我不想这么做呀,倒上酒一烧,那最早是广东人做鹅的法子,锅边儿淋一圈儿酒,去腥增香,后来有了锡纸,咱们又学了外国人的洋把戏,菜做了九分熟,上桌一点火儿,靠那一下最后入味儿……都是这么一回事儿。”
站在案板前和一条鱼死磕的陆辛,看着和平时都不一样,他的眼神里带着某种说一不二的霸气。
沈小甜在旁边看着,脸上全是笑。
“再说了,你也说这两年比赛拿奖的都用这一招儿,你以为那些比赛专业户不知道?”
所谓的比赛专业户,陆辛跟沈小甜解释过,有很多厨子,他们主要是靠参加各种比赛拿奖,顺便带动自己所在餐厅的名气,可日常并不会一直呆在刀切火燎的厨房里,而是各种“合影”、“握手”,只要把他们拿奖的菜色交给下面的厨子就够了,当然,他们对美食的研究也主要放在了研发新菜上,这些厨子甚至可以在好几家饭店里挂名,几乎可以说是各家“共享名誉”了。
陆辛管这种人叫比赛专业户,认真说起来,他们也并不是这几年才在厨艺圈儿里新兴的物种,早些年各种美食比赛熠熠生辉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以刷奖为生,不过随着内地餐饮的集团化模式越来越清晰,这些刷奖的人靠着挂靠多家公司,除了名头之外也赚了钱。
光听他语气就知道他不喜欢这些人。
沈小甜能理解他的不喜欢,他见过了太多沉默于灶间,踏踏实实靠着自己手艺与坚持获得自己招牌人,他从这些人的身上汲取养分获得成长,也看见了他们的快乐和痛苦,自然排斥另外的方式。
“我觉得他们看见你也能挺讨厌的。”
坐在椅子上,沈小甜对陆辛说:“你看,他们的套路也都被你摸透了,可你又不是啥专业户,就是个野厨子,每天到处去吃好吃的,到处交朋友听故事,他们想干嘛你还是一清二楚,这多气人啊?”
陆辛转身看了沈小甜,看到她的眼睛里亮亮的,什么霸气都散了,只剩略有些无奈的笑容。
他:“小甜儿老师,你再这么夸我,我做饭都不用放糖了。”
沈小甜笑得越发甜了:“我是在夸你么?我不是在说实话么?”
“嘶――”老冯的帮厨里有人发出了牙倒了的声音。
忙着研究菜色,陆辛也没忘了要让自己的女朋友吃上好吃的,正好老冯这儿有新到的短裙竹荪,陆辛给沈小甜做了个竹荪虾滑汤。
所谓的短裙竹荪就网状的菌丝比一般的竹荪要短,除此之外它的柄也短且厚,吃起来的口感比一般的竹荪更“脆”。
虾滑是新鲜打出来的虾泥里面拌上切成粒的虾肉做的,被注入到了竹荪里面,使得整体的口感变得外脆内软,更多了几分充实。
此外,陆辛用的这个汤也不一般,毛豆、笋、玉米、胡萝卜、白萝卜、泡发的香菇,洋葱……这些大部分都是沈小甜核定过,在长期熬煮之后会让汤底拥有大量谷氨酸盐和核糖核苷酸的材料。
陆辛搭配了很多遍,才调出了这么一个素汤底。
这也是他这些天来的收获之一了。
用这个素汤底加上竹荪虾滑两种材料本身的鲜美,几乎可以说是激活了人嘴里的每一点味蕾,沈小甜光靠这个菜就能吃上一整碗的米饭了。
陆辛当然不会只给自己的女朋友做一个下饭菜,另一个菜是个肉菜,葱爆羊肉。
这个菜沈小甜当然也挺喜欢的,当然,这是建立在这道素汤竹荪虾滑被彻底吃光喝光的基础之上。
“极致的鲜美。”沈小甜对陆辛说,“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化学成分的刻意堆叠了。”
陆辛点点头说:
“这个我想试试再加点儿东西,这个味儿确实很好,就是……就是太薄了,压在舌头上没分量,下次我试试大蒜和芹菜。”
沈小甜低头想了想,说:“如果你说的这个分量是指芳香物质不够刺激的话,要不要考虑加点儿发酵物或者美拉德反应后的物质,这样的材料芳香物质更丰富。”
这还真是个思路,陆辛想了想,一拍大腿说:
“这个路子说不定还真行!东北酸菜和四川酸菜还真的都是味儿很足的东西,不过这俩不行,我得再想想。至于你说的美拉德反应……我试试煎过的豆干?”
“都可以试试呀。”
老冯在一边儿听着,他其实是蹭着饭来着,看着沈小甜明明是个没啥厨艺的,居然能把事儿正好说到点子上,他真是一愣一愣的。
“哎呀,我这做了多少年的厨子,到现在就只会吃喝了,小甜老师你这本事是真厉害了,陆哥遇到了你那真是捡到了个大宝贝儿啊!陆哥,就小甜老师这话,要是你真琢磨出了结果拿了奖,你这奖金肯定得给小甜老师一份啊!你们这叫什么,比翼双飞!”
冯春阁的这张嘴永远是飘着油花儿的,当然他蹭饭也不白蹭,沈小甜饭后吃的红豆沙就是他熬的。
吃完了饭,陆辛继续跟那条鲈鱼较劲,他做鱼的手艺自然是没话说,可是越是这样,就越让人感觉到他是在思路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到底想做一个什么鱼呢?”
从早上到晚上,沈小甜问陆辛。
“我以前吃过一道鱼……”陆辛站在案板前,两只手抱在一起,长腿略微分开地站着,微微蹙着的眉头,让他帅得可以去拍杂志了。
可这种帅,他是表现给鱼的。
“那个鱼看着是蒸的,吃起来肉质极为鲜嫩,可肉上还有一层烧烤出来的味道。我当时以为这个做法是先做了简单熏烤烤后蒸,然后做了一层油泼,但是做这个菜的人告诉我,我猜错了。”
陆辛垂着眼睛,慢慢说:“我总是忍不住想起这道菜。”
想要复刻,或者想要弄明白。
冯春阁在一旁听着,忍不住说:“陆哥,马上要比赛了,你干嘛跟一个旧菜还较上劲了?”
陆辛深吸一口气,说:
“因为这次的决赛评委,就是那个人,既然要比赛,去都去了,我也想做得更好一点儿啊。”
在他身后,沈小甜“哦”了一声。
冯春阁连忙说:“小甜老师,这个评委虽然是个女的可是年纪挺大了,就是那个……”
沈小甜摆摆手,她要说的不是这个,然后她对陆辛说:“你有没有想过,你吃到的熏烤味道是因为她的鱼可能是熏鱼和鲜鱼一起蒸的?”
看见自己的课代表转过头来看她,小甜老师皱了一下眉头,说:
“分子运动的部分,我不是早就讲过么?”
第91章 海鲜疙瘩汤
夜晚; 晕黄的路灯把石榴巷照得很长,柿子树的影子被斜光拖进了河里,大概是因为没剩几片叶子; 也就不挣扎了。
踩着岸上那点儿影子,陆辛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比平时重。
也没重多少。
“昨天徐奶奶还跟我说,让我把院子也跟她们家一样包起来,这样冬天暖和。”
石榴巷里好几户人家都已经把自家的外墙重修了,有的是改装了个车库出来,大部分是重新砌墙; 铝合金框架和石棉瓦做的顶棚把院子直接包成了个客厅,宋大叔家的最有意思,暖和的时候是个敞开的院子,天一冷,几面的墙板一扣就成了个遮风挡雪的小房子。
总之,整条巷子里还保留红砖底子铁栏杆的只剩了沈小甜一家。
也难怪徐奶奶天天念叨了。
“改也得天暖和了; 这个时候要是动了泥瓦匠的活儿,天一热能裂缝儿。”
陆辛说着; 看着自己的影子在自己脚下渐渐变短。
“恩; 我知道的。”沈小甜用力抬起头; 说; “路灯离我好近啊。”
一根树枝被她伸手拉了一下; 枯黄的叶子像是盛夏被惊动的蝴蝶。
可它没飞起来,只是由着细白的手指从自己的下面掠过。
听见细碎的沙沙声从脑袋上面传来,陆辛笑了一下。
“你想装个什么样的院子啊?老冯搞了好几个店了,建筑公司的门道摸得挺清; 到时候让他帮忙找个人看看。”
“哎呀,冯师傅可真是只羊啊; 让你逮着不停地薅羊毛。”
“就老冯那个性子,你越是用他,他才放心你是把他当自己人,不然心里早不知道翻来覆去琢磨多少回了,他也是真不嫌累。”
陆辛说完了,哼了一声。
沈小甜问他:“是不死我太重了?”
“没有,我是想起来今天做的那个汤,你说我放点榨菜怎么样?”
沈小甜很诚实地说:“我想不出来。”
听她这么说,陆辛笑了一下:“我也想不出来。”
“可我得找着那个东西。”静夜里,男人轻声说,“我还是想赢的。”
“真巧。”沈小甜笑着说,“我也想你赢。”
厨艺大赛定在了元旦开始,先是选拔赛,然后是决赛,因为龚师傅是在西安给陆辛报的名,所以他要参加的选拔赛也在西安,决赛则是在杭州。
沈小甜闻名已久的饕餮楼承担了是这次活动的顾问工作,甚至还有饕餮楼主厨担任首席评委。
“沈主厨真是个挺好又挺坏的人。”
陆辛对沈小甜这样评价那位在传说中影响着国内整个厨艺界的女人。
“我说她很好,是因为她厨艺好,真的,我走南闯北见过那么多的老师傅,凡是见过她的,都没有不夸她的,就连之前我们去广东见到的徐师傅也一样,据说徐师傅家那个长辈一直是被沈主厨供养着的,沈主厨也没对他客气过,可他之前接受采访,提起沈主厨也是夸的,这么一个人,你想想得多好。
“可就这么个人,你说她坏,那坏劲儿是真不缺,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是在老元那儿,她从国外回来,在北京下了飞机,回家的时候路过济南,瘦高利落的一个女人,坐在角落里,一口气把菜全点了,还说要不同的厨子做,我那时候正好帮厨呢,听见整个后厨都炸了,个个儿都气着呢。”
风又起了一阵儿,吹着耳朵和后脖子发冷,陆辛下意识缩了一下脖子,突然觉得头顶一暖,有什么东西贴了上来,沈小甜的呼吸就在他的后脑上,是一阵一阵湿润的暖风。
“怎么样,这样不冻脑袋了吧?”
除了脑袋贴上来,还有两只羽绒服的袖子笼在了陆辛的耳朵周围,袖子里面钻出来两只手,温暖柔软的手掌贴在了他的耳朵上。
“耳朵也给你保护起来。”
陆辛把自己要说的话都忘了,只有低低的笑声在喉间。
“是,不冷了,特别特别暖和,小甜儿老师就是冬天里的小火炉子。”
沈小甜没说话,就是手在陆辛的耳朵上转了转。
陆辛双手用力,把她又往上颠了一下,牢牢地背在背上。
路还有一截,他继续讲和沈主厨第一次见面的故事。
“那时候我虽然听过沈主厨的大名,也没见过真人,就看着老元一个管事儿的徒弟放下菜刀,说‘不行,一个人点这么多菜,还挑着厨子做,合意居没这个规矩!’,然后他特有气势地出去了,我就站在那个廊道里看,看他刚走到餐厅,一顿,脚底一滑就转回来了。”
随着陆辛的话语,沈小甜都能想到当时的画面有多么好笑。
“他就跟被狗撵着似的跑了回来,指着大堂的方向说‘沈沈沈……来了!’,一下子,整个厨房里的人都忙起来了,她说了要每个人做一道菜,我也被分了一道菜,老元那些徒弟也不为难我,就让我做最简单的海鲜疙瘩汤。那天来吃饭的人还挺多的,所有人就算着时间做菜,尤其是急火快炒的菜,都等着前一个人端着菜出去了才开始做,你也见过老元那儿的徒弟,那么多人,跟皇帝选妃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端着自己的菜出去……”
终于到了沈小甜家门口,沈小甜要下来,陆辛说:“你开了门就行,我背你进去。”
路灯让两个人重叠的影子映在了门上,听见了门响,鸡笼里传出了两声低低的“咕咕”声,似乎是扰到了开学鸡的梦。
陆辛一直把沈小甜背进了房间,才终于把她放下。
室内的暖气冲刷着两个人,被冷风吹过的手指和脸颊都有些发麻。
“小甜老师,你放心,你这下身体力行地让我知道了得好好复习……下次我要是再忘了,你就干脆让我从老冯家把你背回来算了。”
沈小甜看着陆辛,说:“我怎么觉得你一点儿都不累呢?”
陆辛笑了一声,说:“就你这轻飘飘的一个,我背着你都怕你飘走了。”
脱了外套,陆辛去倒了杯水喝。
冬天烧水麻烦,沈小甜买了一个带即时热水的净水机,还挺方便的。
陆辛也给沈小甜倒了一杯水,刚好五十度,送到手边已经算不上烫嘴了。
沈小甜也在脱她的外套,鹅黄色的羽绒服有个大大的帽子,足够把她连头带脸都罩住,刚刚她就是利用这个大帽子给两个人一块儿挡风的。
当然,略长的羽绒服袖子也立功了。
衣服脱了一半儿,沈小甜又想起来外面的开学鸡。
“我出去了一天,开学也不知道吃饱了没有。”
陆辛拦着她说:“你就不用出去了,一会儿我走的时候顺便给你喂了,外面冷。”
于是,剩下的时间,沈小甜换了家居服坐在沙发上,听陆辛继续给他讲“故事”。
“她极少夸别人厨艺好,你知道么?国内的国外的,那些厨子做的菜到了她的舌头上,能被称一声好的,几乎后来都会成厨艺界响当当的人物,一样,哪怕最有名的厨子,被她点出了问题之后,那问题就成了他们很难迈过去的坎儿,很多人就被拦在那儿再也动不了了。
“所以呀,那一天我是真见识了,老元的几个厨子,平时气性也不小,见了她之后灰溜溜地回来,尝一口自己做的菜,话都说不出来,有一个干脆就哭了。
“轮到我的时候,我就端着我的海鲜疙瘩汤去了,蛏子肉儿,鱿鱼腿儿、瑶柱儿……做菜的时候有个厨子跟我说别留本事,把十二分力都使出来,可我一个疙瘩汤也没啥力啊,我想了想,就是做汤之前,先把虾壳子炒了虾油,然后添水煮开,再放了干海带丝下去煮,这个汤混着高汤,我做了碗疙瘩汤。”
灯光暖融融的,陆辛的眼里亮亮的,他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的人和事,却还能把这一次见面连细节都记得如此清楚,可见他心里也一直把这点经历当做自己人生中的一点“传奇”。
“她一口就喝出来了。”
说着,陆辛笑了。
“在遇着沈主厨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天分高,手艺好,虽然是个野厨子,可我也是能野出花儿来的,遇到了她,我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所以咱们这次比赛一定得赢啊!”沈小甜对陆辛说,“才华横溢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成年人,必须要把自己的本事在曾经指点过自己的人面前展示出来才行!”
陆辛皱了下眉头,看着沈小甜,说:“这话是没错,我怎么听着怪怪的?”
“反正我以前没收我那些学生的漫画书,上面都是这个套路。”
捧着水杯的沈小甜对着陆辛眨眨眼睛。
……
第二天一早,他们一起去牛爷爷杨奶奶那儿吃牛肉夹饼,天冷了,牛肉夹饼的生意更好了,店门口卤牛肉的锅一打开,热气升腾出去十几米远,几乎要成了冬日里的温暖又美味的地标。
看见沈小甜和陆辛,两个老人很高兴。
“小甜你拍的那个牛肉夹饼啊,被咱们这儿好多人认出来了,前两天还有人从潍坊跑过来吃我的牛肉夹饼呢!哎呀,我老两口的店也有了点儿名气了!”
牛爷爷脸上的笑就没停过,杨奶奶碰了他一下,他还是高高兴兴的样子。
戴着助听器的杨奶奶脸上也是很舒缓的笑,她对沈小甜说:
“正好别人送了些冬菜来,我给你们留了一坛子,炖汤可好了!”
冬菜,就是被用特殊手法腌渍过的白菜,又跟酸菜什么的不一样。
看着那个小坛子。
陆辛愣住了。
沈小甜看他的样子,脸上渐是愉快的笑。
“谢谢牛奶奶!应该是你们帮了我们大忙才对!”
第92章 冬菜
在北方; 冬菜其实就是腌发酵的白菜,不过这个白菜都是先晒干的,这边儿的冬菜分成了京冬菜和津冬菜; 京冬菜带了个京字儿,其实主要产地是在山东的日照,因为早些年一直进贡给皇帝,所以叫京冬菜,津冬菜就是天津产的了。
打开坛子看一眼,陆辛说:“这是静海产的荤冬菜啊。”
他还没忘了跟沈小甜解释一下; 说:
“这个荤跟肉不肉的可没关系,其实就是葱、蒜、韭菜这些气味儿大的东西,佛道两家所谓的‘五荤’各有讲究,倒是挺嫌弃蒜的,我说这个是荤冬菜,就是说这个是加了蒜的冬菜。”
沈小甜默默点头; 记下了新的知识点。
坛子里的冬菜是金黄色的,菜叶子上略有点儿绿; 根根儿分明的菜丝上挂着白色的盐霜。
“小陆说的对; 我儿媳妇就是天津静海的; 这个菜是我亲家做的。我之前我老伴儿商量过了; 以后就在这儿养老; 也不惦记我儿子他们了,他们这些年轻人反倒懂事儿了,前几天还专门回来带我去办了护照,说今年过年带我们出国去。”
马爷爷说着话; 手里的夹饼一个接一个做好了,
杨奶奶的耳朵能听见了; 马爷爷说话的嗓门也没小多少,藏着笑的声音跑得比锅里蒸腾出的肉香气还远,小饭馆的玻璃窗上蓄了一层的水滴,仿佛一下被他的声音震落了好几颗。
杨奶奶扭头看自己老伴儿,说:
“你声音小点儿,人家是来吃饭的,又不是听你说闲话的。”
“哎呀,小陆和小甜都爱听我说,对不对呀?”
沈小甜点头说:“对呀对呀,马爷爷的故事一讲起来,夹饼都更香了!”
这话听得马爷爷一下子就更高兴了,要不是沈小甜执意拒绝,他都想捞块带蹄筋儿的肉让她直接带走。
走出两个老人的店,沈小甜转头,一边儿是老人忙碌的身影,一边儿是被窗上层层水汽遮挡的食客们。
像一副精彩的年画,长久地镌刻在了小城朴旧的街头。
又因为老人过年会跟孩子们一起出国去玩儿,另有了一重不一样的味道。
回家,两个人是一块儿坐了公交车,陆辛的大手摩挲着那坛子,说:
“这津冬菜的名儿你可能第一次听,但是在广东肯定吃过,很多潮汕的馆子里都有,汤啊,粥啊,都是他们用来提鲜的。”
沈小甜眨眨眼:“潮汕?”
陆辛点头,笑着说:“没想到吧,明明是天津人舌头边儿最简单的一点腌菜,到了潮汕就被人玩出花儿来了。龚师傅就跟我说过,冬菜真是个好东西,冬天顶好的白菜里面藏着顶鲜甜的味儿,潮汕人的舌头能吃出来。”
今天的天气比较冷,车窗关得严实,正午的阳光照进来,沈小甜眯着眼睛看着窗外。
她听见陆辛说:“所以啊,只要是好吃的东西,总有能发光的地方,从北到了南,也会遇到会珍惜它的厨子。”
他对着坛子笑了一下,又笑着看沈小甜。
沈小甜慢慢地说:“液体的凝固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