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十年代小美好-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华在城外收回了小美,又把年货分量去掉四分之三,只拿了一个三角兜的量出来了,里面装的也只是酸菜土豆蔬菜干。
她师父唐老医生是知道她家庭情况和家庭地址的,她可不敢太过分,又是米又是肉地送过去,那样别人知道了,好奇起她来可就不好了。
其实她挺想送的。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封华很喜欢这个师父。有医术,有医德,有仁心,这种人,她很敬佩。但是到底不敢,唐医生家住在一个筒子楼里,没秘密。
“小华回来啦!”唐医生打开门,看到封华,非常意外,也非常高兴。
“这都半年不见了,我还以为你不认我这个师父,自动请出门了呢!”唐医生打趣道。
“那怎么可能?”封华也夸张道:“您就是用扫帚赶我,也不能把我赶出师门!”
“哈哈哈~”唐贤笑得特别开心。她真是太喜欢这个徒弟了,这半年不见,真的把她担心坏了,多亏中间收到过她的来信,说是在外地走亲戚,这才让她放下心来,没有找到故家屯。
第429章 便宜没占到
“师父、师公过年好!”笑闹了一句,封华又正式给屋里的两位老人拜年。唐医生的老伴娄庭,也是县医院的医生,不过是个西医。
娄庭也很喜欢老婆的这个小徒弟,见到封华特别开心。
封华又看着屋里密密麻麻的一堆人,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些人里面,估计有她那未蒙面的十八个师兄师姐。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十九徒弟,封华。”唐贤拉着封华给众人介绍。
封华听到“十九徒弟”一愣,之前唐贤介绍她都说是小徒弟,现在成了“十九徒弟”,那说明她有师弟或者师妹了,不是最小的了?
果然,唐贤又把屋子里的人挨个给她介绍了一遍,她下面不但有了师弟,还有了师妹,两个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据说是卫校毕业,去年下半年刚分到县城医院。
费洋看封华的眼神有些惊艳,也有些别扭,管一个一看就比他年纪小很多的小姑娘叫师姐,有些难为情啊。
“小师姐~”罗翠英却拉着封华的衣服看来看去:“在哪买的啊,真漂亮!”
“我奶奶给我做的。”封华换了个说法。
“自己做的?”罗翠英不信,除非是老裁缝,不然普通农村人自己手缝的衣服,怎么可能这么漂亮?
众人都很意外,封华这身衣服实在是太出彩了,当然人更出彩。而且封华的身份背景他们早就从唐贤那里知道了,只是个普通农村人。
“我奶奶手艺好。”封华笑了一下,没多解释。
有的人却是误会了,以为封华的奶奶过去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或者丫鬟,这两样都不怎么光彩,角落里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不屑地撇撇嘴。
封华扫了她一眼,平静地转开了视线。大过年的,她就不给师父添堵了。这人唐贤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不是她的徒弟之一,而是一个徒弟的媳妇。
“你奶奶手艺这么好啊,能麻烦她帮我也做一件吗?我出钱!”罗翠英央求道。
封华看了她一眼:“没有这样的布料了,这是我一个当兵的表哥从北京回来捎回来的,只做了我这一身衣服。你要是能找到类似的布料就可以做,因为别的布料做出来的效果不好。”
封华这身布料还真是她在京城买的,二十块钱一尺,不说中国最贵,也是一流贵。现在普通花布才几毛钱一尺,毛料能到几块钱十几块钱一尺。不过一件“的确良”的衬衫也很贵,要20多块钱。
封华这身衣服的布料就是这种进口的化纤布料,后来烂大街,但是现在很时髦很值钱的那种。
罗翠英也很识货,不但相中了这衣服的样式,也相中了这布料,现在听说布料没有了,遗憾地叹口气,便宜没赚到~她以为封华年纪小面子薄,不好拒绝她呢,这样她不出布票不出门,就能买到这么漂亮的衣服了。
封华心里也叹口气,师父这收徒弟的眼光有待提高啊。
“师父,六腑病痛取下合穴,和解?”封华赶紧请教起唐贤专业知识,堵住罗翠英将要出口的代买计划。
听到封华提问,唐贤非常高兴,徒弟已经自学到六腑病痛了?厉害了。
唐贤临时组织了一次小型教学辩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再也没有人有机会八卦她……
晚饭之前,封华和其他徒弟们一起告辞离开了,这么多人的饭,唐家可管不起。唐家只有唐贤和娄医生两个人,据说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当医生,今年过年没回来。
封华走在最后,唐贤拦住了她。
“你来看我就好了,带什么东西!”唐贤不是说的客套话,而是认真的,说完把封华那一兜子年礼都拎了过来,塞到她手里。
“每个徒弟我都不收的,你自然也不例外。”唐贤说道。
“我不一样。”封华没接,又把东西塞在唐贤手里:“他们都是城里人,吃的喝的都是有数的,我是农村人,我送的也都是家里吃不完的土产。”
封华说完打开兜子,露出里面的东西,只是些干菜酸菜。
“当你师父需要看精神科吗?”唐贤不信:“现在还有人家有吃不完的东西?”他们经常下乡去各个公社医院给农村人看病,有时候还要亲自下乡去村里给人看病,所到之处都是一个字,穷!换个字,饿!
“对了,你妈生了吧?还好吧?”唐贤想起来问道,算算预产期,她妈妈应该生了。
“生了十多天了,母子平安。”封华说道。
“这就好。”唐贤说着又把东西塞到封华手里,态度很坚决:“拿回去给你妈好好补补。”
封华看她是真不要,只好收了回来。
可能是一次送太多了,下次一点一点送,今天一个苹果,明天一个梨……想到这里,封华收回了手。她最近不打算出门了,又有了小美,没事就可以来唐家了。
“对了,我们过几天又要下乡看病,就去你们村子。”唐贤说道。过年吗,领导组织他们下乡送温暖,但是因为天气原因,不能哪里都送,只能去一个村子意思意思,唐贤就选了故家屯。
“那太好了!哪天?我让大队长赶车来你们。”封华非常高兴,到时候一定好好招待一下他们。这大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做牛车去给村民免费看病,靠的绝对是情怀,而不是卖药……药品也都是免费的,虽然没什么选择余地。
“初六就去。”唐贤说道。现在医院里只有几个意外和急病病人在住院,清闲的很。因为现在人有个小病不去医院,有了大病去医院也没用,看看就回家等死去了……更何况是大过年的,没人愿意在医院呆着,那个昨天摔断腿的人今天还嚷嚷着出院呢。
医院里除了留守值班的几个医生,其他医生甚至可以放十来天的年假,有的医生甚至可以休息到正月十六,比如比较冷门的精神科娄医生,十七才上班。
“行,我初六早上几点来接您比较合适?几个人?”封华问道。
“8点吧,去医院找我,3个人。”唐贤说道,平时下乡都是任务,年节的这次下乡全靠自愿,所以去的人不多。
第430章 老实歇着去吧
出了唐家的大门,封华看向一直在门旁等着的师弟和师妹。
被封华清灵水润的眼睛一看,费洋立刻就低下了头:“那个什么,你们村里有什么特殊病人吗?”费洋说道:“我初六也要跟着师父去,我想先了解一下,好做准备。”这门不隔音,他都听见了。
倒是用心,然而他问错人了,封华对村里的情况是一问三不知的。
“这个我倒是没关注,不过,你能准备什么?”他们下乡能带的只有一个医药箱,医院里所有药品都装一遍,也装不满。
带着脑子去就行啦~或者回家临时抱个佛脚,把书再好好看看。现在的卫校水平,封华真的比较担忧……没准还没有她前世学的那点急救医学多呢。
“也是……”费洋尴尬了一下。
封华又看向罗翠英。
“我帮你提着吧,看着就沉。”罗翠英伸手去接封华的口袋,封华也没客气,就让她拎着了。
她是带着诚意来的,口袋虽然不大,东西虽然不好,但是装的多,有30多斤,瘦小纤弱的罗翠英一伸手就坠了个趔趄,差点摔倒。
封华一把接住快要掉地的兜子,顺便扶了她一把,省得她把门牙摔掉,再赖上她……
“什么东西啊?这么沉!”罗翠英甩甩手,生气道。
她是院长家的亲戚,家庭条件不错,人就比较娇气。她这徒弟也不是唐贤主动收的,而是院长硬塞来的。
唐贤也不是不会变通的老古板,人家图她一个徒弟的名声,她给了就是了。至于徒弟的良莠不齐,有损她的名声,她是不在意的。说实话,她的徒弟一直是良莠不齐的……
当初见封华一个小姑娘识字,认识她的药方,知道几个药名,就收人家做徒弟了,也不管这人品性到底如何。
罗翠英一边甩手一边朝封华的兜子看去。
“土产。”封华笑了一下说道。此时还在唐家大门口,唐贤就在屋里,筒子楼也不隔音,她不想跟谁闹了不愉快让唐贤不愉快。
“什么土产啊?这么沉?”罗翠英娇气了一下就算了,听说里面都是吃的,眼睛一亮。
“快走吧,天都快黑了,赶夜路不安全。”费洋有些看不过去,打岔道。罗翠英满脸的垂涎实在太难看了。
“你怎么回家?”费洋又一脸担心地问道封华:“你们村子离这里远吗?”
“还行吧。”封华说道:“那行,我就先走了。”说完跟两人挥挥手,拎着兜子跑远了。
“乡下丫头,就是有劲。”罗翠英哼了一声说道,那么沉的兜子还能拎着跑。
“我先走了。”费洋看了看封华消失不见的背影,跟罗翠英招呼一声也走了。
“你!”罗翠英看着大步消失的费洋,气得一跺脚,刚才还说赶夜路不安全呢,转眼就让她一个人赶夜路了,感情只是对别人说的!
……
封华出了这一片,就收了东西,拿出一辆自行车朝赵永家骑去。
感谢这个没有监控没有卫星地图的时代,如果是二十年后,她都不敢这么嚣张。
赵永并不在家,今天是大年初一,他跟家里的关系也不是不可调和的,回家过年去了。
封华去了隔壁严朗家。屋里热热闹闹,正在吃饺子,乔阳也在。
见到封华,众人都是一愣,尤其是严朗和周新月,他们并不知道封华其实是女孩子,赵永还没时间也没机会告诉他们。
“你,你……”严朗看着封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周新月也是一副惊呆到无语的表情,只有小合营,这次痛快地又叫了一声:“姐姐好!”
“乖。”封华恢复女声,跟他打了个招呼,听得严朗更是不信了。
“你是方华的妹妹吧?”严朗小声问道。
“我是独生子,九代单传呢。”封华笑着说道,她有些喜欢上这个设定了,这样行事都方便许多,很多嚣张的做法自有人脑补。
不过她在京城吴家说得好像是在家行三,兄弟姐妹一大堆?有机会改改,说是表兄弟吧……
“好吧……”封华除了声音,其他还是那个方华,严朗震惊了一下只能接受了现实。“你家可真厉害啊……”严朗感叹一句,敢让一个女孩子天南地北一个人出门,还是个九代单传,如果他是家长,一定让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吃苹果。”封华把一个大苹果塞到小合营手里,又拿出一个递给同样是小孩子的乔阳。十几岁的年纪,在她眼里,都是孙辈。
剩下的三兜子苹果,封华就放在了炕上。大年初一,她也不能空手来,虽然之前每家都留下了一麻袋年礼,但是还是给他们一家带了一兜子苹果,礼多人不怪嘛。
火红的大苹果一样惊呆了众人,不过想到这是方华大小姐出手,也都不奇怪,大小姐就应该吃进口苹果……
跟众人一起热闹地吃过了饺子,休息了一会,封华对乔阳说道:“你去把赵永找来,我有事找他。”
“哎!”乔阳应了一声,穿上衣服就出去了。
“段良玉家最近怎么样?”封华主动跟严朗聊天,他发现封华是女孩子之后,就不如以前放得开了,忠心还是那个忠心,就是有些话不好说出口了。
他之前还想跟封华聊聊怎么挑老婆呢!现在好了,老实歇着去吧。
“段良玉家可热闹了。”有了话题聊,严朗就放开一些了:“今天上午我们去他家拜年,一院子的人,正连哭带嚎呢。”
“哦?”封华有些意外,不是改路子了吗?
“是赵家那些小孩子,又欺负宝芝了,就是赵丹丹带过来的那个女儿,让段良玉看见了,不干了,要撵他们走,他们自然也不干,我去的时候正坐院子里哭呢。”严朗说道。
“结果呢?”封华问道。
“结果自然是撵不走的,估计抬都抬不走。”严朗笑了一下:“那家人,跟何家似的。”说完表情突然有些黯然。跟何家的经历,绝对是他人生中的一块烙记,也不知道何老太太和她那几个孙子怎么样了。
算了不想了,严朗抱过小合营,那些人跟他都没关系了。
封华也猜到是这个结果,为段良玉默哀三分钟。
第431章 还是气死吧
“你找我?”赵永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衣服都没脱,扒拉开围脖就问道。封华大年初一的天黑来找他,是不是有什么大事?
“去你家说。”封华起身告辞,赵永心更提起来了。
“没什么事,别紧张。”进了赵永家,封华看见他眼里的紧张和一头的汗,赶紧说道。
听到封华这么说,赵永才松了口气:“吓死我了。那你先坐着,我去烧炕。”这屋里冷的,说话都带白霜。
等烧好了炕,赵永才脱了大衣,拎着一个兜子走了过来。
“这是姜主任给的钱。”赵永说道:“我都给你换成了新的。”
封华之前给了姜主任10万斤粮食,按照之前说好的2毛钱一斤算,姜主任给了2万块钱。
“我们自己的倒没卖出去多少钱。”赵永又去炕柜里翻出一个小包,取出1000多块钱推过来。
他当时只有5万斤粮食,价钱也定在2毛钱一斤上,但是农村人一听可以用“破烂”换粮食,哪个舍得用钱,只有那些外地逃荒过来没家底的人家,才没有“破烂”。
“那个啥,东西一大半都在乔阳那屋堆着呢,你去看看不?”赵永有些不好意思道,收回来的那些破烂呦,面盆、汤碗、咸菜坛子!最高级的就是花瓶了。
他都不好意思让封华看,自己看了也闹心,所以都堆在隔壁乔阳看着的房子里了。
当然也有一些封华看了一定会喜欢的,比如说她指名要的字画书籍,还有一些他一看就喜欢的金银首饰。
赵永又费劲地从炕上拽过来一个小匣子打开,亮闪闪的黄金首饰,照得屋子都亮了几分。
封华并不意外,每个村都不止一个“地主”呢,虽然已经被刷过一遍,但是总有一些藏在耗子洞里的东西被遗漏~5万斤的粮食撒出去,换回这一匣子金首饰,完全在预料之内。
在农村,金银首饰到底比瓷器和书画常见。
赵永又指指旁边的大箱子:“那里装的是银首饰。”他把金银分开装了。又跑去地上,抱过来一对花瓶,竟然是掐丝珐琅的,保存的不错,看着就漂亮。
封华拿起来看了看,新旧,没看出来。她真不是专业的……前世她只负责出钱,自然有专家负责鉴定,而她心里对那些鉴定结果是存疑的……
后世的古玩界,水太深,有些造假的都造成宗师了,爱在赝品上故意留下破绽,雕个花留个名什么的,而如果不是人家故意留下的这些破绽,专家也分不出真假。
所以她出手买古董,很少有超过100万的。就图个好看了,真假都不在意了。
这俩花瓶看着漂亮,她很喜欢。
“多少钱换的?”
“一对,100斤粮食呢!”赵永有些心疼道。
“值!”封华笑了。
“您找我什么事?”看封华心情是真不错,赵永才小心问道。
“我有些棉花要出手。”封华说道。
“什么?”赵永惊呼道:“棉花?多少?”他感觉呼吸有些急促,那可是棉花!而且方大小姐所说的出手,绝对不是一斤两斤,一吨两吨。
“先来50吨吧。”封华说道。棉花种子她在边疆的时候就收集到了,空间里还专门种过几茬,有不少存货。不过这些可能远远不够。
一床在东北这种天气里可以保暖的棉被,起码在5斤以上,保暖的棉袄棉裤加起来也要在4斤以上,一个人的消耗量就将近10斤。一个稍微大点的村子就能消耗50吨。
“50吨啊!啥时候来?我接着就拉出去卖!”赵永激动道,但是卖之前要先给自己留下一屋子的棉花,做被做褥子做衣服!他虽然今非昔比了,遇见封华之后也慢慢地掏到了点新棉花做这些,但是“棉花”已经成为了他的执着。
从小被冻怕了。他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从小穿二棉袄长大的。东北的冬天是真冷啊~
而且东北不产棉花,外地的人也不爱种棉花,连下几天雨就能减产三分之一,病虫害更厉害,农药又跟不上,一不小心亩产就变成了十几斤,几十斤,有时候直接能被吃成绝产!不绝产产量也低,可不像后世一样,亩产能达到200…400公斤之间。
现在10亩能有这个产量就不错了,如果不是上面强制要求种,没人愿意种。
“你去找姜主任合作,我这棉花都是没加工的,籽棉。”封华说道:“卖他5毛钱一斤,给他一半的量。”
“哦……”赵永应了一声,这大小姐,还是个小菩萨,棉花5毛钱一斤?他之前想卖5块钱一斤,还在心里感叹自己善良呢……
现在把棉花和粮食同时放在老百姓面前,只能让他们选一样,这绝对是个可以逼死人的选择题。怎么选?要么冻死,要么饿死,算了不选了,还是气死吧!
“大小姐,您刚才说‘先’来50吨。”赵永弱弱地问道。
“是啊,后续看姜主任给不给力,如果他保得住你,保得住他自己,保得住这些棉花,后续就源源不断。如果让其他人参与进来,过来刨我的根问我的底,那就没有以后了。”封华说道。
她这又撒粮又撒棉的,她怕有些人忍不住好奇心了。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找他说。”赵永麻利地穿上衣服,出门之前又赶紧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到货?”
“明天。”封华说道。
“好嘞!”赵永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随着封华出手越来越大,他在姜主任面前也越来越有地位,现在已经不是他求着姜主任,而是姜主任求着他了……爽!
不过寒风一吹,赵永那点嘚瑟就被吹跑了,大小姐说了,要低调,不然分分钟掉脑袋。大小姐的话,一定是真理。
大年初一的晚上,姜主任的家非常热闹,各个部门的同事坐了一屋子,不但有平级下级,更有一两个别的部门的上级……上级来下级家拜年,绝对少有。
姜主任现在可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了,频频带粮下乡做好事,不管是在老百姓那里还是在领导那里,都是频频露脸,据可靠消息说,年后就要升官了。
赵永听见屋里的热闹,很谨慎地没有敲门。
第432章 提头来见
赵永一直等在门外,等到人都走了半天了,他才上前敲门。
姜主任都已经要睡下了。
“又是谁啊?”姜主任的老婆嘀咕道,声音很不满意:“哪有大半夜来拜年的?那什么都赶不上热乎的。”
“怎么说话呢!”姜主任训斥了她一声:“以后你说话要注意,不要给我惹麻烦。”
“我知道了……”女人有些心虚:“这不是没外人吗,我就跟你说说。”
“没外人的时候也不行,说习惯了就容易秃噜嘴。”姜主任道:“而且你也说了,没有大半夜来拜年的,既然大半夜来了,那就不是拜年的。”
姜主任说完已经穿好衣服走了出去,见到赵永,姜主任一愣,他可能说错了,如果是赵永的话,大半夜拜年也是可以的,毕竟他白天不方便出现。
不过姜主任见到赵永是真高兴,这可是他的“东风”,可以送他上青云的。赵永这几天如果不来给他拜年的话,他过几天就要去给他拜年了!
但是看见赵永是空着手来的,他就知道自己猜错了。姜主任直接把人带到了书房。
“什么事?”姜主任开门见山道。
“我又掏到了点棉花……”
姜主任的眼睛“噌”地一下就亮了。
两人在书房里谈了1个小时,赵永才离开姜家。回到家,发现屋子里院子里全空了,之前换来的那些破烂已经被人拉走了,但是封华却还在。
“大小姐,他说这事交给他,放心,如果牵扯到大小姐身上,他提头来见。”姜主任自然不是这么说的,那就太掉价了,他一个主任,面子还是要维持的。这是赵永自己修改的,不过意思倒是表达的很准确。
这阵东风太猛了,他要是保不住,自己都不想活了!
“大小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