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十年代小美好-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华也正拿他这点调侃他:“小伙子挺招人啊,女孩子眼珠子都要粘你身上拔不下来了。”这种打趣在此时还算比较劲爆的,一句话就把吴光明闹了个大红脸,半天没缓过来。这也就是说一个男孩子,这要是说一个女孩子,能把人说哭。
封华悄悄拿出相机,咔嚓了一下,把这羞窘地无地自容的青年拍了下来。再过几十年,想让人害羞成这样,不容易了。这也是时代特色,要留作纪念。
此时车厢光线不足,闪光灯先闪了一下。吴光明很有经验,虽然被闪光灯惊了一下,但是他维持着表情,没有眨眼没有动。
过了好几秒,他才说道:“哎呦,怎么还给我照相了?”照相机他家也有,他不说经常照相,但是偶尔的也会照照,但是他家还没奢侈到随便给路人照相的地步。
“你是终于把我当朋友了吗?”吴光明有些感动,之前他已经自我介绍过了,而这小男孩只跟他说了他姓方,连全名都没告诉他,更不要说家庭信息了。
现在却给他照相了!
第223章 口音
“你不要误会。”封华说道:“像我这么笨,几天都学不会打扑克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
“……呵呵呵,刚才那不是一时情急,找不到借口嘛,我就随便一说,你咋还当真了呢,一点不大气~”吴光明讨好地笑道。
“那像我这么不大气的人,也是交不到朋友的。”
“……”
封华把相机收好,又从包裹里拿出一瓶自制的牛板筋吃了起来。制作牛板筋的辣椒、调料都是空间出产的,瓶盖一打开,一股独特的香气就飘了出来,吴光明立刻咽了口口水。
“这是什么东西?”
“好吃的。”封华凉凉道。
“……卖给我点。”
“100一瓶。”之前说不卖给他东西只是开玩笑,她又没有真的生气。现在装牛板筋的小瓶子是她特意收集的小罐头瓶子,一瓶大概只能装2两,没有有钱不赚的道理~想想2两牛板筋就能换10张大黑十,100万块钱……
傻子才不卖!
这么一小瓶就100块,对他来说有些小贵……但是吴光明只是犹豫了一瞬就点头同意了,实在是这味道和颜色都太诱人了,而且他就喜欢吃辣的,更是拒绝不了。
吴光明在身上摸索了一会,从内兜里掏出100块钱,就是10张大黑十。出门在外,带太多零钱不方便,身上放不下。
封华高兴地接过,立刻从包里拿出五个瓶子摆在桌子上。
“你要麻辣的、还是微辣的、还是甜辣的、还是孜然的,还是五香的?”
吴光明无语地看着这五个瓶子:“方小弟,你是真会做生意啊!你是非得从我这再赚500块才甘心吧?”
封华微笑不语,她确实是这么想的。如果效果好,她还打算抽空进空间再制作几种其他口味呢,一瓶就是100万!过了这个村,也不好找这种傻子了~
现在人有钱花100块买几斤粮食的挺多,买2两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真不多。
“我能一样选一点,凑成一瓶吗?”吴光明也挺奸,想出这么个办法。
封华高兴地点点头,她对她的厨艺,对空间出产都是相当有信心的,任何一种味道都是美味,吴光明没吃过还好,吃过了绝对忘不了。
封华从包里拿出一个空瓶子,一样给他夹了点,凑成一瓶,递给他,顺便拿出一包一看就没用过的新筷子,抽出两只递给他。
吴光明已经闻到了五种不同的味道,每种都很诱人,都难以取舍。筷子一入手,就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尝了尝。之后一口气把一瓶子吃完了。
看在10张大黑十的份上,封华用一个空瓶子装了点水递给他,水,就是火车上提供的水。想喝空间井水,那是没有的……
“呼!过瘾!”吴光明一口把水喝完,长出一口气。出完看看封华,再看看桌子上的瓶子陷入了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封华也没打扰他,拿出本地图看了起来。相比于现在的小说杂志,她还是觉得地图最好看。
“小方,现在能告诉我你叫什么了吗?”半晌,吴光明说道,但是开口这句话却有些出乎封华预料,这是打算跟她深交啊。
封华抬头,也仔细打量了吴光明半晌,才认真说道:“我叫方华。”
“哦,方华,真是好名字。”吴光明夸地挺认真。华虽然很普通,但是跟方凑在一起就不普通了,方华,芳华,听着就漂亮,跟这小兄弟还挺配的。
“你这东西还有多少?”吴光明说完,看了看封华脚边那个大背筐,心道这少年胆子也大,吃饭的时候把这个“百宝筐”就随便扔这,也不怕丢了,这里面可是不老少钱呢!他前前后后花出去的几百块钱都是从这个筐里出来的。
“你想包圆啊?”封华笑着问道。她还真不能给个具体数,她想看看吴光明有多少钱再决定筐里有多少东西,有什么东西~~
吴光明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你家还有多少这种吃的?你家是黑省的吧?”吴光明问完就是一愣,现在想来,他竟然一点没听出方华的口音来,一口字正腔圆的汉语,没有东北口音,也没有京城口音,更没有南方口音。
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55年国家开始推行普通话,以北京方言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话为普通话。但是现在通讯极其不发达,电视、广播、录音机都是稀有物品,想推广也推广不开。
所以现在人们都说着自己的家乡话,他还真不知道哪里的家乡话这么字正腔圆,不带任何口音。除非他想掩饰什么……
吴光明的警惕刚刚升起就被封华一句话打散了。
“我是黑省的,但是我爸说这样说话不好听,让我严格按照汉语拼音发音。”封华问道:“咋滴?我那么说话不好听吗?”
封华这几句话全是黑省的方言,方言味还特别浓,又加上了些语气助词,一股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再加上封华故意为之,几句话出口整个人的气质就变了,显得有些彪兮兮……
吴光明愣了一下噗嗤笑了,笑得半天停不下来,看方华脸色有些不对了才好不容易忍住:“原来的就挺好挺好,你爸说得非常对,你还是原来那么说吧。”
“我家吃的是不少,你打算合作吗?”封华主动继续之前的话题。
吴光明彻底停了笑,问道:“能不能说一下,你家这些吃的是怎么来的?当然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你想说就说。”
“这是牛板筋你吃出来了吗?”封华说道:“牛板筋,就是牛背上连接全身肌肉的主大筋,煮不烂,不好吃,没什么营养,屠宰场都是当下水处理的。”
现在牛板筋的吃法还没有流行开来,确实是这么处理的,不值钱。
吴光明想想自己刚才花了100块钱,就买了2两牛下水,脸色有些僵,但是想想那美味的味道,又觉得值。
“我家跟屠宰场有些关系,只要一点点牛下水还是可以的,而且我们是花钱买的,不过现在屠宰场基本倒闭了,一年也没杀几只牛,所以这种吃的我也没多少。”封华一口气说完。
第224章 几十万斤
封华在草原一共才收了多少只牛,一只牛才出多少牛板筋?哪能都卖了?她还要留着自己吃呢,距离市场开放随便买肉还有20来年,这些都不够她吃呢,她必须在“发育”之前再去次草原才行。
听到这些东西来路正吴光明就放心了,也不纠结什么下水不下水了,现在能吃就是好东西。
“那你家还有多少啊?我都收了!”吴光明道:“不过得给我算便宜点。”
他收回去也不是自己吃的,他自己还没有那么奢侈,口气大到都收了!虽然他很想,但是他没钱……他现在那点工资,不吃不喝攒半年能买一瓶。
他花得都是家里的钱,他也是个大资本家的后代,同样认识这一批跟他一样有钱嘴馋的哥们~这些东西,他一转手,少说一瓶赚50!傻子才不买!
封华早就猜到了吴光明的身份,他的土豪气息实在太明显了,看着就跟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不一样。
像方远那种奇葩,不是哪里都有的。
封华跟他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价格定在了80一瓶,等她回家之后找他交易,至于他收到手之后是邮寄还是怎么,她就不管了。
桌子上这4瓶,也以80的价格成交。吴光明还是很有生意人精神的,忍住了没吃,打算拿回家当样品,给别人试吃。没吃过的人光听他说,估计是不可能买的,但是他敢肯定,吃过的没有人会错过。
所以他连封华家存货有多少都没问就敢说包圆。
“你的百宝筐里还有啥?都拿出来我看看呗?”正事谈完,吴光明盯着她的筐问道。
封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你家有没有什么想卖的东西?书画,家具,瓷器什么的,我看看。”
吴光明抬起头,愣愣地看着她,惊讶道:“……你也太败家了,你要那些东西干什么?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再说,看完了你还真买啊?买回去不怕挨揍啊?”
吴光明只有十八九岁,正是在战乱中出生,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他家虽然有钱,但那时候也不敢显富,对子女的教育更是不设计古董收藏这一方面。而这种东西现在又真的没有市场,他从小就觉得这些是不值钱的玩意。
没有市场,卖不出去的东西,自然就是不值钱的。
就连他的家人,也觉得不值钱。除了几样传家的珠宝珍玩,名家字画,会小心地收藏起来,其他就不怎么在意了。
还没等封华回答他的问题,他就双眼冒光地靠近封华:“你刚才说什么?家具你也要看看?家具?”他家好多家具呢!他家捐了很多房子……房子里的家具没捐,他爷爷都收集起来,放在乡下的祖宅里了。
他来农场之前还去祖宅祭过祖,看过,堆满了祖宅的所有仓库!有些房子年久失修,家具上都长青苔了!
“红木家具,其他不要。什么柳树榆树的,就不要拿来凑数了。”封华说道。
“嘿!瞧不起哥哥了不是?哥哥好歹也是大家出身,当然知道你指的是红木家具。”虽然藏富,虽然没有收藏意识,但是基础教育还是有的,知道红木起码不能拿来烧火,那是明清时候皇家贵族才能使用的贵重物品。
只不过现在没人要了而已。
“多少钱收?”吴光明问道。
“你回家商量一下吧,我看你也做不了主。”
“……也是,不如你手笔大。”跟他交易,自己就能定价,据他自己说,家里少说还有100瓶牛板筋能卖给他,人家说80就80了,一下子便宜了2000块眼都不眨。
他虽然谈判时候挺有底气,但是这事能不能成,还得看手里这4瓶东西能不能打动家人呢,要不然他可没钱。
现在要卖祖宅里的家具,他还真做不了主。
“你大概给个价,我好回家请示。”
“我实话跟你说,我家收家具都是按破烂收的。”还没等吴光明变脸,封华又道:“但是对懂行的人,我们也给懂行的价,破烂价是没有了,就按白菜价吧。”
吴光明的脸变了几变,才整理好表情:“一斤白菜一斤红木?”
封华笑了:“不要跟我玩文字游戏,是一斤白菜价一斤红木,白市的白菜价,不是黑市的。”
白市的白菜大概一两分钱一斤,黑市却要1块钱。
“呵呵。”吴光明尴尬地笑了两声:“那我回家问问。”
一张红木桌好几百斤上千斤呢!他爷爷屋里现在还有张大书案,他们兄弟五个一起都没抬起来。
卖几十块一百块似乎也不错,而且过了这村估计也找不着这店了,识货的,想买的,真不多。
最关键的是,也不是没人打过他家红木家具的主意,这家具怎么看都比柳木杨木的漂亮,但是那些人都不懂行,给的真是白菜价,三两块钱就拉走了!
心疼得他爸喝了好几瓶酒……但是不给又不行,那都是哪里的头头脑脑,别因为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得罪了人,那就犯不上。
如果现在能把它们高价处理了,似乎真不错。
“多少你都要?”吴光明说道:“我可跟你说好了,我家可是有个几十万斤的。”
封华眼睛一亮:“还真没看出来啊,还是个‘大’少爷。”封华打趣道。
吴光明装模作样地“哼”了一声。跟同类在一起,他是比较放松的,大家都是“大少爷”,也不怕说错话,也没有危险。
所以他才没事就往封华这里凑。他跟其他三个同伴虽然都是同学,但是他们跟他成分不一样,一个是干部子弟,两个是工人子弟,跟他都是有阶级鸿沟的。
虽然关系处得好,更是跟“青梅竹马”的王红君沾亲带故,但是他平时说话办事都非常注意,就怕不小心触了他们哪根神经。
还是在方华这里随意自在。吴光明心情愉快地伸了个懒腰,大买卖谈成了,一笔私房钱眼看就要到手,又帮家里处理了闲置又惹麻烦的家具,多么好的事情!
“对了,你去首都干什么?到我家做客啊?顺便看看货。”吴光明邀请道。
第225章 打听
封华本来是不打算在北京停留的,但是吴光明的几十万斤有些惊住她了。有这么多红木家具的人家,当初肯定是豪门,豪门肯定不会只有家具~
但是其他东西就需要面谈了。封华决定走一趟。
“好啊。”封华刚说完,火车一震,启动了。
“开车了!”吴光明一下坐起来,惊喜道。本来他还不是很着急想回家,他就是想偷偷懒……农场的劳动跟农民是一样一样的,货真价实的大少爷实在有些受不了了。
但是现在许多钱钱在前面向他招手,他心情非常激动。他长这么大,从来没做过这么大的买卖!经手这么多钱!今天跟封华这一番谈话,倒把他的经商基因勾起来了。
封华却很淡定,在哪里耽误个十天半个月完全在她的预算之内,现在的交通状况就是这样。
“那个牛慧慧,家里干什么的?”封华问道。
“她家啊,就是普通工人,具体的,我也不是很了解。”他躲都来不及呢,哪能去了解这些。就是当初有人看出牛慧慧的意思,想给他牵线拉桥,刚开头介绍牛慧慧的家庭他就跑了,拒绝的意思从头到尾都是很明白的。
可惜,牛慧慧的别名可能叫牛皮糖,甩了好几年也没甩掉。当初来农场的时候可是没有牛慧慧的,她是半年之后才“追”过来的。
他有时候也挺感动,牛慧慧长得也不难看,浓眉、大眼、方脸、皮肤微黑,呃,总之就是一般人,难看倒不至于,甚至在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吴光明有时候仔细想象了一下,一辈子都跟牛慧慧生活在一起,生儿育女,磕磕绊绊,死了还要葬在一起……他就不寒而栗,从心底里拒绝。
感情就是这么强求不来,他就是不喜欢牛慧慧。
“那王红君呢?”封华问道:“我看你跟她关系不错,什么都敢说,你喜欢她呀?”
“得了吧!”吴光明立刻道:“那我还是打光棍吧!”
“不至于吧。”封华说道,俩人平时相处看着很融洽,虽然那句话是她故意问得,她也看出俩人之间半点暧昧都没有,但是吴光明这个反应有些超出预料。
“你不知道。”吴光明有些讽刺道:“她是我妈的表姐夫的妹妹的孩子,她妈厉害着呢!就想给她找个当官的让他们家威风威风。她妈是半个眼睛都看不上我的,我去他们家门都不让进,人家是要跟我们资产阶级划清界线的。”
但是没钱买米了,没钱娶媳妇了,没钱跑关系了就想到他们家了。通过她姐夫,也就是他的表姨夫拐弯抹角地来借钱,借了还从来都不还!
要不是王红君大大咧咧没她妈的臭毛病和心眼子,是真心把他当朋友,他也是半个眼睛看不上她的。
“原来如此,那刘志轩呢?什么家庭?”绕了一大圈子,这才是封华真正想问的!
吴光明半点没有往别的地方想,只当方华把他当朋友了,也对他身边的人开始好奇了。
“刘志轩家就厉害了,他爸是个领导,他妈也在xx工作,他哥哥姐姐都在政府部门里上班。就他倒霉,正好赶上了,就被送到农场了。”吴光明语气有些幸灾乐祸。
他跟刘志轩之间可是有“阶级矛盾”的,两个人现在能维持表面平和,甚至说说笑笑,都是他努力争取的结果,但是他知道刘志轩跟他也是面子情,从来没有把他当朋友,甚至刻意跟他保持着距离。
“阶级”,真的是无法跨越。吴光明叹了口气,他倒不是可惜刘志轩这个朋友,他还真有些看不上刘志轩,他是想到现状,想到未来,有些迷茫。
他做错了什么?从小就被人排挤欺负?他将来的孩子又做错了什么?一样的要被排挤欺负?什么时候能改变这种命运?怎么改变这种命运?
封华看他表情有些不好,虽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总归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赶紧打破了沉默的气氛:“你说他赶上了,赶上什么了?”
吴光明舒了口气,把思绪从那误解的漩涡里抽出来,笑着道:“赶上好时候了呗,又一波动员领导干部支持知青下乡的活动,而他家就三个孩子,他再不下来,他爸就得遭殃。”
这个情况封华是知道的,她只不过没话找话而已。
其实中国的第一个知青,应该是毛zx的儿子,毛ay。他就是第一个下乡当农民的知识青年,那还是1946…1947年时候的事。所以正式开始知青下乡之后,各个领导都积极响应,几乎都把子女送到过乡下,不全送也得送一个两个意思意思。
ZX的儿子送了,副ZX的儿子也送了,其他人哪里敢不送。
“我跟你说,你以后离刘志轩远点,他跟我们不是一路人,瞧不起我们。”吴光明看着封华,认真道。
封华白了他一眼:“现在还不够远吗?我都没跟他说过话。”
“哦,也是,哈哈哈~”吴光明笑道:“还是你眼睛亮啊,你是不是早知道他跟我们不是一路人?”
“是啊。”封华点点头,上辈子就知道了。
两人一路聊着,不知不觉车又停了,吓了吴光明一跳:“又坏了?哎呀妈呀,我就是回个家,怎么跟西天取经一样难啊?”他已经下乡一年多了,入乡随俗,东北话说得溜,这个‘哎呀妈呀’张嘴就来,说得还特别地道。
“你近视吗?到站了看不见?”封华说道。
吴光明把脑袋伸出车窗,看了半天才看见已经过去几节车厢的那个站台。不怨他看不见,那个站台估计没有五平米大,而站牌就是一个报纸大小的木牌子,挂在一个木杆上,比公交车站牌还简陋。
四五个人等在站台上,上了车。而火车停留没有一分钟又重新启动了。
小站,就是这个样子,有的小站,连站台都没有呢,售票厅候车室,统统没有,火车到站只开一个门,上车的时候门口有乘务员,单独卖票。
“走走走,我看到有个人像老乡,肯定是卖吃的的。”吴光明拉着封华就要过去。
封华皱着眉,心里有些惊讶,这里都能遇见,真是“缘分”。
第226章 熟人
“不用,他一会自己就过来了。”封华说道。
现在的火车站已经有做小买卖的了,或者说,从来都有。虽然这是明令禁止的,但是怎么紧得住呢?大站进不去,管的严,小站还是随便的。
背着筐,装作农民就能轻松上车,或者这就是个真农民,一站地两站地就能把筐里的东西卖完,花个一两毛钱的路费,非常值。特别是在这两年,简直太值了!如果不是因为农民也没什么东西卖,这车上能让这些做小买卖的人塞满。
不过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上车的,只是在车窗外面卖,或者要下车的时候才卖。不然在车遇见哪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把他们举报了,那就是瓮中捉鳖。
“你咋知道他会自己过来呢?”吴光明问完自己也想明白了,这车上现在统共没有100个人,绝大部分还都在他们进不去的卧铺车厢。外面这几节列车加起来没有20个人,如果他们真想卖东西,可得把这20来个都问遍了才行。
“这些人也是,不做市场调查吗?他那一筐东西我看是要卖不出去了。”吴光明笑着说了一句,他还是家学渊源的,起码知道市场调查这个事。
“不可能。”封华说道:“有你在呢。”只要是吃的他就不能放过。
“……哈哈哈!还是你了解我!”吴光明大笑出声,突然转过头,认真地看着封华:“方小弟,咱们结拜吧!”
“噗~咳咳咳~”封华没有喝水,但还是被呛了一下。这是第十八个要跟她结拜的人,一时间让她想起了许多人和事。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非常流行结拜,不知道是受港台电视剧影响,还是社会需要,上到六七十的老人,下到六七岁的孩子,一高兴就要拜把子。一般弄得都很正式,哪怕是小孩子,都要跪地上插三根草磕几个头……
出去互相介绍的时候也有个专门的词,“这是我干兄弟”。这在当时是一种很牢固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他们生意人,很需要这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