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十年代女医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病人家属做了情况说明和术后医嘱,她已经十分疲累,回到办公室坐下,就不想起来了。
  许护士笑盈盈的进来,把铝饭盒放在她的桌上。
  “方医生,这是蒋医生帮你打的饭菜,他说你出来晚,怕食堂没有菜了。蒋医生对你可真好啊。”
  方圆笑着点头道谢,虽然她中午已经没有半点食欲,对于蒋医生的好意,她有些意外和感动。
  接过饭盒打开,她立马捂着嘴巴一阵干呕。
  里面是一份豆腐炖豆芽菜汤。
  这一条条豆芽在豆腐汤里若隐若现,让方圆又想起之前的一幕。
  这个蒋医生,真是会捉弄人啊,方圆咬牙切齿。
  下班前,方圆去药房取了两包打虫药,给家里的大毛小毛备的。
  刚踏出医院大门,就看见一身绿军装的陈南方站在围墙边,低着头,踢踏着脚下的石子。
  方圆目不斜视,直直的从围墙右边过去。
  “方医生。”陈南方何时已经发现她,跟上了她的脚步。
  方圆顿住,转身望着他,微嗔道:“陈同志,你找我到底什么事?”
  陈南方有些怅怅然;他端正神正道:“是我唐突了。其实我找你,确实是看病,但不是看我的病,是想请你给我一位老领导看病的。”
  方圆脸色微缓:“我刚分配到医院,经验和能力不足,我们医院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你可以让你的领导到我们医院看诊,我可以帮忙联系科室的主治医生给他。”
  “我相信你的医术,我知道,你是方神针方老先生的传人,我觉得只有你治好老领导的旧疾。”
  方圆有些孤疑的看了看他:“你怎么知道我外公是方神针?”
  “……我打听到的。”
  方圆点点头,“你还是让你领导到我们医院来先看看吧,如果确实是我能帮上忙的,我肯定尽力而为。”
  “好。”陈南方笑着点头。
  他没有再跟上去,免得引起方圆的戒心,给她留下不好的印象。
  ————
  明天就是周末休息时间,傍晚时,方晓琴拉回一辆永久自行车回来,大毛看到后窜过来,想推出去骑一会儿,被她打了一下手背赶走了。
  “妈妈,哪来的自行车?”方圆刚洗了一头长发,拿着一块干布坐在门口搓着头发上的水珠。
  “从你大姨家借的,你明天不是要去乡下么,走路要四五个小时呢,你会骑自行车,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到,多方便。”方晓琴笑着道,她从车架上把一个尼龙袋子拿了下来。
  “这是你大姨让带给你妹妹的。”
  方圆披着一头黑卷的湿发,接过袋子打开,里面是一块小花布还有两袋麦乳精。
  这可是稀罕的东西。
  “大姨真好!”方圆笑呵呵道。
  “你大姨真心疼你们几个。”方晓琴把车子靠在门边上锁后,接过方圆的干布帮她擦头发,“你要不把头发剪短吧,我看现在小姑娘都流行扎个及肩小短辫,这样收拾起来方便,你又有爱干净的臭毛病,整天洗头,我担心洗多了,你以后落下头疼的毛病。”
  “我舍不得剪掉。”方圆摸着自己的潮湿的发丝,摇头道。


第8章 
  天边刚现一丝曙光,方圆就被她妈叫醒了。
  “快起床了,早点出发,还要骑两小时车呢。”方晓琴轻轻的把女儿推醒后,就出去收拾让她带去乡下的礼物了。
  方圆迷迷糊糊的坐了起来,她的一条长辫松垮的垂在胸前,一双莹白的手臂伸出来,揉了揉眼睛,拿起枕边的手表看了一眼,五点半。
  她咕喃一声又躺了下来。
  方晓琴找了两个尼龙袋把东西装好,再掂掂重量,觉得这个份量女儿骑带着没问题,想了一下,又把陈大娘之前送来的两斤糕点也装了进去。
  打好洗脸水,牙刷上捻上牙膏,过去掀开布帘,发现方圆又躺下了,她气笑,就这样子还说能帮忙照顾人。
  她过去摸了摸女儿白嫩的脸颊,轻轻道:“快醒醒,你到底去不去了?”
  方圆慢慢睁开眼睛,耍赖着搂着她妈妈坐了起来。
  “都十九了,不是九岁,在外面的时候正正经经的像个大人,怎么在家里还是小孩样。”方晓琴嘀咕道。
  “妈妈,把大毛也叫醒吧,他昨天说过,他想跟我一起去。”
  “可别,他就是想骑自行车,不管是你载他还是他载你,我都不放心,下个月他开学前我再带他回一趟。”方晓琴道,她把整齐的叠在凳子上的衣服给方圆拿过来。
  方圆接过,刚想把身上的短袖碎花背心脱下来,看了一下她妈妈还在,不禁低叫道:“妈妈,你快出去吧,我要换衣服了。”
  方晓琴嗤道:“我是你妈妈,你什么样我没见过,还跟我避嫌。”
  虽这么说,但还是起身出去了。
  “手脚麻利点,我现在下锅给你煮面条,别拖久,不然面就坨了。”
  方圆穿好衣服,坐在小圆镜前面梳头,把上班以后就没有扎过的黄丝带重新扎在两条辫子上。看着镜子里明眸皓齿,精神整齐的样子才满意的站起来。
  隔帘外的小床上,两兄弟睡得四脚朝天,口水直流,方圆蹑手蹑脚的经过,轻轻的把门带上,看见饭桌上已经放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她洗脸刷牙后过来,闻着面条的香味,开始觉得肚子饿了。
  “妈妈,这是精面条啊。”方圆叹道。
  “恩,就剩这么一把了,今天你还要骑那么久的车子,让你吃了有力气。”方晓琴把筷子递到她手里。
  方圆笑呵呵的接过,吹了吹面汤,美滋滋的吃起来。
  “妈妈,都装了什么东西啊?”方圆指着桌上的三个袋子问道。
  “麦乳精、几块布料、两双解放鞋还有红糖和糕点。”方晓琴道。
  “都带给谁的?”爷爷奶奶和大伯小叔住一起,她先问清楚,免得给错了。
  “你只管带给你奶奶,让她去分配,大家会领她的人情。”乡下的公婆对她一直很好,方晓琴是领情的,现在小女儿也是婆婆在照顾着,每次去乡下,她总是不空手。
  她从口袋里拿出手绢包着的钞票,点了四张出来,“这二十块钱你给奶奶带去,就说是你孝敬她的。”
  方圆推了回去,没好气道:“我自己也有钱,我会给奶奶的。”
  “你还没领工资呢,先拿着。还有,盒子里的钱不能动啊。”方晓琴再次叮嘱道。
  方圆暗自翻了翻白眼,私房钱让妈妈掌握一清二楚真是不好,一点用钱自由也没有了。
  “要不要给妹妹带点东西?”方圆咬了一口面条,抬头看了看她妈,轻声问道。
  “你奶奶不会亏了你妹的,你就放心吧。你不是还给她买了礼物么。”方晓琴指了指方圆鼓鼓囊囊的军挎包。
  她大姐虽然拿了两袋麦乳精给小女儿,她让方圆带去,也不好指明是给小女儿用的,不过她知道婆婆肯定亏待不了自己女儿。
  方圆推着自行车出门的响动,还是把里屋的大毛给吵醒了。
  “姐,你是不是要走了,等等我……”刚从梦中醒来的大毛,惊慌的喊道,传来一阵手忙脚乱的踢踏声。
  “快走,快走,别让他跟上。”方晓琴朝犹豫的方圆挥手。
  方圆骑着自行车滑出了百米后,转头看了一下,方晓琴正抱着穿着背心短裤跑出来的大毛不放手呢。
  她吐吐舌头,觉得有点对不住徐新国小朋友,但还是迅速的踩动踏板出发了。
  清晨的阳光穿过河道边的柳枝,星星点点般洒落在石板道上,清风拂面,带动方圆的黄丝带在风中颤动。
  骑着永久自行车,路过排着长队的卖肉亭,那里像一条灰蓝的小河流,沉寂又热闹。
  很快纺织厂也到了,这是余阳县最大的工厂,有上千号工人,灰色的厂房盘踞在热闹老城区,旁边是县文化宫,每个月末会放映电影,那时人山人海,县里人都往这里赶。
  厂房外面刷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几个大字,被晨光染上一抹鲜活的橙色,虽然是周末,但是厂区前面仍然人来人往,有加班的工人,有住在厂里单身宿舍的职工。
  出了县城以后,道路就比较颠簸,大段的石子路让方圆的屁股都颠疼了,路上碰到的行人,衣着也更为破旧,打的补丁是越来越多。
  七点多的时候,头顶的阳光烫热起来,方圆停车把挂在把手上的草帽戴起来,喝了一口水壶里的水,重新出发。
  越骑路况越差,有些地方还要下车推行,但是看着道路两边那一望无隙的黄灿灿的稻田,方圆心情却轻快起来,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只要不饿肚子,每天有白米饭吃,那就是幸福的日子了。
  方圆从来没有挨过饿,她知道三年困难时期,外省饿死过很多人,Z省依山傍水,在前几年的时候,虽然农村人也挖过野菜,主食里杂粮掺得多了些,还有吃米糠的,但没听过有什么人饿死的。
  前几年方圆来乡下的时候,跟着吃过社队里的大锅饭,她发现倒掉浪费的还很多,记得当时爷爷啧啧心痛,叹道不是自家粮不知道爱惜。后来砸掉大锅熔了小锅,按工分分粮到户,爷爷家还能多出粮食来送到县上给方圆他们。
  天空越发湛蓝,土地广袤,空气里也带着一丝清甜,河沟处上方的青草地里立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青湾村三个字,不到两小时,就到了乡下老家了。
  有扛着锄头的老汉、有提着泔水桶的妇人,还有牵着水牛的半大小子,在村口看到推着自行车进来的方圆,都好奇的站住打量着。
  进入村子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方圆,站在一圈指指点点的私下窃语,没人敢上前询问。
  “哎呀,你是徐大爷家的二孙女吧?”有一个站在矮土房门口,拿着一块毛巾给孩子搓脸的妇人看见方圆,惊喜的叫了起来。
  方圆笑着点头:“是的,我爸是徐大江,我是他的女儿方圆。……你是二婶吗?”
  方圆回村的次数不多,但是她的记忆力不错,认得出眼前这个妇人是爷爷兄弟家的儿媳妇,她要叫她二婶。
  “对,对呀,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快,我去告诉你奶奶,她家大学生孙女回来了。”她放开儿子,手里还拿着毛巾,就朝方圆爷爷家跑去了,一边走,一边对旁边的人说,“你们不认识吧,这是大江哥的女儿,县里的姑娘,大学生!”
  她似与有荣焉,一路和人说着。
  方圆在后面跟着,脸上微微发烫。
  自行车旁很快聚集了一帮小孩子,有一个淘气一点的突然跳上了后座,方圆差一点因为车子失衡摔出手去。
  孩子很快就被旁边的人揪下去了,但是上来问话的人却越来越多。
  “徐大爷家的孙女,我是你表姑婆,你记得我不?”
  “大学生,你给爷爷家送什么来了,好几袋子呢。”
  身边的人七嘴八舌,方圆脸上都快笑僵了,因为围着的人多,她车子还推不快,只有在热情的招呼声中一点一点慢慢前行。
  “阿圆。”
  方圆抬头望去,看见小堂哥扬着手,脸上满是笑容的正朝她跑过来。
  她心里松了一口气。
  “小哥。”甜甜的叫了一声。
  “怎么不事先托人带个口信,我们好去接你,这一路上不好走吧?”小堂哥走近,推开人群才发现方圆推着一辆自行车,“你真行啊,都骑上自行车了。”
  他眼睛发光的打量着自行车,“这是永久牌吧,我们公社书记也有这么一辆。”
  “我大姨父的车子,我妈借来的。”方圆道。
  “真是个好家伙!我帮你推吧。”小堂哥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方圆笑着点头,把车把交给他。现在县里自行车也不多,这是贵重的大件,自行车票紧张,价格又高,能置办起的人家不多。
  村里的房屋都是土房为主,还有些条件差一点的草房,当一处两间并排两层高的青砖水泥房出现时,变得格外显目和大气。
  这所村里的“豪宅”就是爷爷家了。
  徐家一直是普通的公社社员,几年前徐大伯被选为生产队大队长,但只管组织生产记工分,并不能让家里盖上水泥房,这两间房子,应该来说是方圆的父亲徐大江给家人留下的。


第9章 
  徐大江是因为抢救人民财产牺牲,上报到县里,作为先进事迹,当时纺织厂和县里都发了优厚的抚恤金,一共有四百元,这笔钱交到方晓琴的手里时,她正在做月子,拿到以后哀恸大哭。
  方圆的外公作主,把钱交给了徐爷爷,说是徐大江作为儿子,没有机会再给老人尽孝,这笔钱就是给徐爷爷两人的养老钱。
  方晓琴没有异议,她当时心神俱失,根本不在乎钱财得失,徐爷爷却是怎么也不肯收下的,儿子虽然去世,但是留下的子女都还小,读书结婚,都要用到钱,但是方圆的外公态度强硬,钱的用途都想好了,让徐爷爷把家里的矮土房推倒盖几间大屋。
  方志远知道,人比钱重要,他年纪大了,随时都可能离开,女儿几个孩子都还小,以后还是要靠徐家人帮扶,家族人丁兴旺,兄弟盛壮给力,寡妇幼子才不会被人欺负。
  他自己行医多年,也留有一些积蓄,足够女儿今后扶育子女所用。
  徐家现在的新居并不是在老房子上面重建的,那几间矮土房可舍不得推倒了,徐家到公社重新批了两间宅基地,自己动手活泥拉砖,一年时间盖上了这两间水泥房,在村里一时风头无两,幸好徐家几代贫农,钱财来路光明正当,不然可能被作为典型,被找去开批判会了。
  徐家前院挖了一尺宽的水沟,沟里布满青苔石子,上面还长了许多的钉螺。
  跨过沟渠就是两棵茂盛的柚子树,树荫下有一口水井,方圆的奶奶正站在井边眺目远望,看见远远一群人簇拥过来时,高兴的眯了眼睛迎出去。
  “奶奶!”方圆远远的招了招手,抛下小堂哥,朝前面迎来的老人奔去。
  “阿圆,好阿圆,你可来了。”徐奶奶紧握着孙女的手不放,激动的脸上都泛红了。
  跟过来看热闹的村里人七嘴八舌的打听着消息,徐奶奶招呼她们一起进屋坐的时候,大家伙客气的推拒,这才一拥而散,来报信的表婶也跟着一块走了,说好下午再过来看方圆,只留了几个孩子还跟在自行车旁边打转。
  “奶奶,爷爷呢,大伯他们呢,还有妹妹呢,都在家吗?”方圆一一问道。
  “你爷爷带着你大伯去我们后山的自留林挖笋,说是多挖一些给你们送去,没想到你今天就来了,贵妹跟着你大伯娘去豆坊买豆腐去了,我让人叫他们回来。”徐奶奶拉着方圆的手舍不得放开。
  老家人给徐小妹取了小名叫贵妹,方圆对这个名字不感冒,她还是喜欢自己妹妹的大名,徐爱丽。
  “阿圆,这些东西给你放哪?”小堂哥把自行车拉到门前放下,把车把手上挂的,还有后座上绑的东西解下来,转身问方圆道。
  “阿圆,怎么又带这么多东西。”徐奶奶微嗔道。
  “小哥,你就放屋里吧。”方圆道,她爱娇地摇着徐奶奶的手,“奶奶,我渴了,天太热,一壶水都被我喝光了,还有,能不能给我拿条毛巾,我全身都是汗。”
  “好好,你等着,奶奶给你拿去,这么热的天,可累坏我孙女了。”徐奶奶连忙颠着跑进屋去了。
  小堂哥摸着脑袋来到方圆面前,黑红着脸踌躇道:“阿圆,你…这个车子能不能借我骑出去一会。”
  “行啊。”方圆爽快点头,想了一下又叮嘱道:“别摔着了,不然我没法跟我妈交代。”
  “没问题!”小堂哥顿时神彩飞扬,拍胸膛保证,他走过去推上自行车,扛过沟渠,飞身上车,一溜烟就滑去了老远。
  一群孩子又跟着自行车屁股后面跑了。
  徐奶奶从屋里给方圆端出一碗白开水,方圆接过喝了一口,笑眯眯道:“奶奶,是甜的。”
  “奶奶放了一勺白糖。”徐奶奶笑着从井里摇了一桶水上来,倒在盆里,搓了一把毛巾递给方圆,“毛巾是干净的,你妈上次来的时候用过。”
  她也知道孙女爱干净的毛病。
  进屋后,徐奶奶翻着方圆带过来的东西,眉头倒是越皱越紧,“你妈又买这么老些东西,要花多少钱?现在就她一个人赚工资,还有好几个孩子要她养活呢。”
  “奶奶,我现在也上班拿工资了。”方圆笑嘻嘻的拥着徐奶奶道。
  “是呀,都忘了问你,你今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上班啊?”徐奶奶想起来忙问道。
  “分配到了我们县医院外科做医生,以后我们村有人不舒服,都可以去找我。”
  “真好,真好啊。你外公就是神医,我们阿圆现在也是大医生了。”徐奶奶有些激动的抹着眼睛。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声响。
  “阿母,听说阿圆来了?”
  是方圆的小婶婶抱着两岁的小堂弟进来,她三十左右,脸庞瘦削,高个头,看到桌上摆满的东西时,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小婶婶。”方圆叫道。
  “唉。天这么热,你走了老长路吧,快坐下休息休息。”她热情的招呼,一边转头问徐奶奶,“娘,自留地里的西瓜熟了,我去摘一个回来。”
  “那你快去。”徐奶奶忙点头挥手道。
  小堂弟被留了下来,他抓着椅凳,抬头好奇的看着方圆,脸上的鼻涕挂了下来,快流到嘴巴里了。
  方圆看到,刚掏出方手帕,打算帮他擦一下鼻涕,徐奶奶看到,把小堂弟拉过来,直接上手拧了一把他的鼻子,顺手把一条长鼻涕甩到了地上。
  “这个小脏猫,别把你手帕弄脏了。”
  徐奶奶让方圆先在前屋玩,帮忙看一下小堂弟,她刚才喂猪喂到一半就跑出来,现在再去把活干完。
  方圆抱着小堂弟到前院玩耍,她重新从井里摇了一桶水上来,把手帕打湿,把小脏猫抓过来,帮他把黑乎乎的小脸擦干净,又把他的两只小手擦了一下,小堂弟扭着身子拼命想挣脱出来,恼得张大嘴巴就要哭出来。
  方圆看着他憋红的小脸吓一跳,想到口袋里有糖果,连忙掏出一颗剥开糖纸递给他,小东西拿到以后,立马往嘴里塞,水果硬糖的甜味让他吃了一惊,先是瞪大眼睛惊奇的看了看手里的糖块,然后拿着糖果蹒跚着绕着前院小跑起来,一边开心的不停的舔着。
  “你在吃什么?”一个梳着稀疏的双马尾的小姑娘不知何时跑了进来,追在小堂弟身后问道。
  “爱丽。”方圆惊喜地叫了起来,冲着小姑娘走去。
  徐爱丽小手插腰,瞪了方圆一眼:“你是谁?来我家干嘛?”
  方圆愣住,半年不见,小妹又不认识她了。
  “爱丽,我是你姐姐,我们过年不是才见过吗,你怎么又忘了我。”方圆心里有些酸酸的。
  爱丽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下道:“他的是你给的吗?我也要。”说完朝方圆伸出小手。
  方圆从口袋里把剩下的几颗糖果都拿了出来,放在她的小手上,这糖本来就是带给她的。
  徐爱丽的小脸笑得灿烂,她剥开一颗硬糖塞进嘴里,这才冲方圆道:“我不叫爱丽,我是贵妹。”
  说完,还把握着糖果的小手放在了背后,看着方圆,怕她发现认错人又把糖抢走了。
  “你大名叫徐爱丽,小名叫贵妹,你是我的妹妹。”方圆蹲了下来,哄着道,“爱…贵妹,叫我一声姐姐。”
  爱丽扭过头,不理她,塞着糖果的嘴巴一鼓一鼓在吮吸着。
  “迭迭。”小堂弟扑了过来,拉着方圆的袖子大声地叫道。
  “新党,你真厉害,你已经会叫姐姐了。”虽然自己妹妹不理她,但是小堂弟捧场,她一样高兴。
  “她才不是你姐姐,你走开。”爱丽推了一把小新党。
  “爱丽,不能欺负弟弟。”方圆轻斥道。
  “哼。”爱丽甩着马尾,气乎乎的跑进屋了。
  “阿圆,真的是你啊,一个人来的吗?”大伯娘手里端着一碗豆腐回来,冲方圆笑道,“刚在路上就听人说你来了,原来是真的啊。”
  方圆的大伯娘圆脸上已经爬上皱纹了,个头不高但很亲切,衣服上打了两个补丁。
  “大伯娘。”方圆笑着打了声招呼。
  “对了,你有没有看到贵妹跑回来,这小丫头我一不留神没看住就跑不见了。”
  “她刚进屋了。”方圆道。
  不一会儿爷爷和大伯也回来了,中饭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十分的热闹。
  中饭很丰盛,有茄子蒸豆角、冬瓜汤、拌豆腐、红烧鲫鱼,除了方圆碗里的白米饭,其他人都是地瓜饭。
  她有些不好意思,直道自己刚才吃了两块西瓜,现在肚子还饱着,这么大碗饭吃不下了。
  徐爷爷笑眯眯的看着她,让她慢慢吃。
  饭桌上,四岁的贵妹还是由奶奶喂饭的,她手指着菜,奶奶马上给她夹,几口下去不吃了,奶奶还追在屁股后面喂她。
  吃完饭徐奶奶把方圆带来的东西拿出来,说这是二媳妇特地给家人准备的,两双解放鞋大伯和小叔家各人一双,另三块布料,她留了一块,另外两块仍旧给两个儿子家,还有一块小花布明显是给贵妹做衣服的,她也留了下来。
  其他都是吃食,云片糕、麦乳精和红糖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