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娇媳妇-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周存仁已经批改完了试卷,整个省的试卷都集中在省城里,几万份的卷子被人忙不迭地分到各个市、县。
  “今年G省最高分是多少?”
  “再等等,等各科最高分出来,拆开试卷算一算。”
  周存仁没有认识特别出息的学生,唯一的一个关门弟子叶青水他也没指望上。因此他对状元不太感兴趣。他默默地收拾手边的工作,准备离开。
  他随意地问了一句:“今年数学有满分的吗?”
  负责改数学卷子的组长兴致勃勃地说:“有,咱们省有一个!”
  “他——他叫什么?”来自清市中学的老师问。
  “他是不是清市一中的?”另一个老师颇为骄傲地问。
  在他们看来,今年考得好的学生肯定是出自省城,而且是重点中学。至于那些下放到乡下的知青,则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之内了。
  那些丢了课本那么多年,握着锄头双手早就生锈了的知青,哪里比得上在学校里上课的学生?
  “不是——”数学组的组长翻了翻卷子。
  他幽幽地说:“好像跟周老师是同一个地方的,H市红旗县……”
  他顿了顿,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念了下去:“青木乡……叶家村。”
  “什、什么?”
  这个答案让人猝不及防,数学的满分竟然让一个默默无名的乡下知青夺走了?
  “不得了啊这个学生,他的化学也考了满分!”化学组的老师拆开试卷,他连续熬了几夜批改试卷疲惫不堪的双眼,几乎冒出了红光。
  “快看看他其他科目的分数,快!”
  周存仁喝着亲手泡的老年养生茶,差点没有一口喷出来。


第091章 
  周存仁万万也没有想到谢庭玉的数学居然拿了满分。
  他对谢庭玉的印象还停留在他是学生的丈夫认知上,上次水丫被村里人诬陷私自到医院做人流手术,这个年轻人找到了医院。
  那次周存仁就领教到这小子诡谲的心思,绝对不像他的外表表现出来的人畜无害。
  “这个考生应该不是应届生吧……”
  “他不是应届生又怎么样,数学和化学都是满分——”一个阅卷老师说。
  光这两科加起来都有两百分,直接就上了大学分数线。别的科目再差劲,总归也得多个一百分吧?
  上了三百分就可以填一个好的大学,这对于乡下的考生来说无异于鱼跃龙门的一次蜕变。
  乡下教育资源这么匮乏,这个考生能考成这个分数恐怕是到乡下插队的知青,重新变回城市户口对他来说已经不错了!
  几个省城里的老师心里默默地想着,数学和化学的满分竟然不是他们学校的,他们脸上有种火辣辣的感觉。
  他们还期盼着今年他们学校能出一个省状元开一个好头。
  学校辛辛苦苦培育了三年的学生,竟然比不上一个在乡下干了几年农活的知青,这对学校来说该得是多大的耻辱?
  “找到了,他的物理是九十五分!”物理组的改卷老师终于翻到了谢庭玉的卷子,看到九十五分的成绩,他的心忍不住一热……
  这个考生不仅数学化学考得好,物理也不差。
  这下,整栋楼的高考阅卷老师彻底沸腾了,所有人都在找这个考生剩余两科的试卷。
  如果谢庭玉只是单单考了两科的好成绩,还能让省城里的老师酸溜溜的。但是第三科成绩也出来了,成绩好得令人侧目。
  这已经不单单是关乎省状元的事情了,今年……他们省很有可能出一个全国状元!
  “把谢庭玉的语文和政治试卷找出来!”主持阅卷的组长沉着下令。
  他的面庞虽然冷静,但是心却一片澎湃,翻起试卷的时候动作太野差点翻烂了考生的试卷。当他从别的老师手里接过谢庭玉的语文政治试卷的时候,他的眼前一亮,声音有些微微发颤了:
  “他应该就是全国状元了吧……”
  整洁隽秀的字迹,干干净净的卷面上鲜红的分数赫然在目。
  语文,90。
  政治,93。
  五张试卷工工整整地摆在桌上,掀起了一阵哗然。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第一年就能有学生考得这么高分?
  这个考生所有科目的成绩都出来了,阅卷组的组长已经有九成的把握肯定他是省的最高分。
  个别考生偶尔也有一科考得高分,但每一科都这么均匀发展的,只有他一个。
  其他几个老师已经被这个“乡下来的”考生弄得彻底心服口服,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一科考满分也就算了,他还拿了俩。
  “等等,先别把成绩报上去。”组长强压下内心的澎湃,他顿了顿说:
  “再检查一遍,万一有错咱们省不是丢脸丢大发了?”
  一群老师又里里外外、翻来覆去检查着卷子,用着堪比X光一样犀利的视线一遍遍审阅。
  一群人怀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去挑,最后面面相觑,挑不出啥错。
  反而是语文组改卷老师说:“成绩没啥问题,要说有问题……就是语文作文批得不严格还能再高两分。”
  语文组的组长笑骂道:“既然没有问题就不改分数了,特意给他加两分,反倒像我们特意照顾这个考生似的,传出去咱还要不要脸了?”
  “周老师,谢庭玉是你们那的,你认得他吗?”
  周存仁拢共就认得两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很不凑巧谢庭玉就是其中一个。
  他点了点头。
  “他是怎样一个人,平时是怎么学习的?”一个老师问。
  这个问题有些难倒周存仁了,他苦大仇深地想了想,多亏了周恪经常喋喋不休地提起谢庭玉,否则周存仁还真回答不上来。
  周存仁说:“他是个很热心的知青,从首都来的。”
  “哦——原来是从首都来的。”大家顿时释然了。
  难怪能考这么好,首都的教育资源确实比G省好多了。要是谢庭玉是土生土长的叶家村人,一气考两个满分、三个接近满分,这人恐怕才是真的怪物。
  周存仁搜刮了他所知道关于谢庭玉的事,说:“他家里教育背景挺好的,爷爷奶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不知道他怎么学习的,只听说过他高考前也没怎么好好复习,给村里弄了几口沼气池……”
  也没怎么好好复习?
  还弄了几口沼气池?
  听到的老师们脑子一阵眩晕,眼前发黑。
  语文组的、政治组的、尤其是物理组的老师,开始心痛,痛斥道:“考前还弄什么沼气池?”
  “他们村的干部都干啥去了,怎么能让一个要考试的娃娃仔弄这些杂事?”
  物理组的老师心肌梗塞了,谢庭玉的物理考了九十五,这没好好复习都能考成这样,要是好好复习还不得给他考个满分回来?
  这群熬了半个月、夜夜批改试卷的老师们越想越心塞。
  阅卷组的组长摇摇头,“你们不能这么想,娃能考成这样已经很有出息了。把这个成绩报上去吧,娃考得挺好的,保不齐今年全国状元就落在咱们省。”
  下午,考试院的许老师拿着全体阅卷组整理出来的全省考试成绩回单位了。
  他刚回到单位,单位门口就挤满了省报、市报、早晚报、时事报道杂七杂八的记者,高架长炮对准了考试院门口一阵狂拍。
  “G省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吗?”
  “听说卷子昨天已经改完了,高考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现在大家都很关心考生们的成绩,请问……”
  “今年的高考状元究竟花落谁家?”
  许老师拎着薄薄的文件袋擦了擦汗,发现自己突然挤不进单位了。
  他小心地握好手里的成绩,万一被记者知道今年省状元是双料状元,他还有命走出这道大门吗?
  只听见记者群里有个人喊:“考试院的老师拿着成绩回来了,咱们快去问问他!”
  许老师抱紧了怀里沉甸甸的成绩,害怕地后退了几步。
  ……
  谢庭玉和叶青水看完中学划的分数线后,到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
  周婷婷高兴得没心思吃饭,满心只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带回知青点,她顾不上饿肚子,直接坐了汽车回了叶家村。
  周婷婷坐着乡道土旮旯的汽车,下车后看着眼前热闹的情景,产生了一阵恍惚。
  一直以来以贫穷落后闻名的叶家村,村口居然停着几辆高级轿车。
  村委支书兴奋地吆喝着村里人去买鞭炮,几串红灿灿的鞭炮稀稀拉拉地响起,那景象竟然热闹得宛如过年。
  周婷婷问:“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妇联主任与有荣焉地说:“你还不知道呀?咱们村的谢知青考了全省的第一!”
  村里的治安队长抢过话头:“现在记者都来咱们村采访了!谢知青了不得啊,听说他考了两个满分,全国状元怕也跑不掉。”
  这年头物资生活虽然贫匮,酒肉贵、鞭炮也贵,为了庆祝村里人考上大学摆喜酒、放鞭炮的习俗在这之前还真的没有先例。
  但是这回考上省状元的是谢知青,村里人再穷,都愿意一块两块地凑钱,给他摆酒、放鞭炮。
  这娃娃多争气呀!
  不仅给村里人过上了用“电灯”的生活,还能烧饭取暖,听说他还要给村里搞大棚温室蔬菜。
  别说省状元了,只考了个县状元,村里人都愿意给他摆酒!
  记者急得很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大老远从省城跑过来,奔波了一路嗓子干眼发黑结果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他们心里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等到了日落都没有见到人影,他们只好捏着鼻子采访省状元的家人、村里人,听听状元的“身边事”。
  于是他们幻灭了,他们听到了村民一股脑的疯狂吹。
  “你问谢知青?谢知青人很好啊,他是前年从首都来的,来这里快三个年头了经常给村里的小孩扫盲。”一个婶子说。
  村里的支书说:“他很关心咱叶家村的,经常写信给市里想给咱们村通电。通不成电,他自己搞了沼气池。现在咱们村家家户户都不用点煤油灯了!”
  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眼圈泛红,“他建沼气池的时候,高考消息下来了,我们都怕他考不上大学,太耽误他时间了……没想到……”
  村里的妇联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娃娃争气啊,咱都没想到他能考得这么好。咱干部们心里嘀咕着要是他今年落榜了没考上,大伙都准备推荐他去当工农兵学员。”
  “谢知青长得俊,家境好,人也不傲气,这里好多姑娘都很喜欢他咧!”
  “他结婚的时候还给村里发了喜糖,这娃娃忒大气。”
  记者采访了村民之后,有些怀疑人生。
  这哪里是采访高考状元,这难道不是美德青年系列采访吗?他们想听的明明是状元如何艰苦朴素复习,在恶劣的条件下始终不放弃自己、磨砺意志的故事。
  记者强行扭回正题,问:“请问谢庭玉同学平时是如何复习的呢?”
  村民们摇摇头:“复习?别的知青干活的时候兜里揣着书看,倒是没见过谢知青复习过。”
  “咱谢知青不用复习的,大半夜还见他蹲在沼气池琢磨。”
  “我还看见他经常骑单车带媳妇到城里逛!”
  记者们:“……”
  ……
  记者们满世界地找着的谢庭玉在哪里?
  谢庭玉此刻正在牵着媳妇的手,美滋滋地压着马路。
  冬天气温太低,马路被冻住了。走到一段冰封的路,叶青水走得慢吞吞的。
  谢庭玉想起媳妇容易摔跤的事,一把将她背到了背上。
  叶青水扭扭捏捏了一会,索性也让他背着了。现在肚子里怀着脆弱的宝宝,叶青水也不想冒险。
  男人的背宽阔又暖和,他声音低低地问:“水儿想填哪个学校,什么专业?”
  叶青水问他:“你呢?”
  谢庭玉说:“我想填B大的数学系,水儿跟我一块填它吧,你的数学也很好。”
  他倒是想着近一点方便照顾媳妇,正好把媳妇看好。把这么水灵灵的媳妇放到理科生的狼窝里,不好好盯着,媳妇被拐跑了怎么办。
  叶青水摇了摇头,“不,我想报B大的物理系。”
  夫妻俩想报的都是纯理科的专业,B大的理科正好特别强。
  叶青水说:“玉哥这次考得特别好,我们拍份电报给奶奶,让她安一安心吧。”
  叶青水用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他们高考的后续,顺便把谢庭玉的估分报了过去。她把电报单子交给柜员,顺便多加了两块钱,付了加急电报。
  “天快黑了,走吧,咱们坐车回村里。”
  高考结束了,分数线也划出来了。散落在各地的考生不断地打听着填报志愿消息,邮局被堵得水泄不通,柜员忙得不可开交。
  旁边的墨水罐被人推了一下,把叶青水写的电报单子染了一半。负责编码的工作人员拿起电报单子,眼前一黑,嘀咕着:“这让人怎么看?”
  叶青水写的原文是:“奶奶好,高考结束了,虽然我们之前一度担心庭玉考不上大学,但这次他考得非常好,奶奶不必担心。”
  然而电报却剩下两行字:“奶奶好,高考结束了……庭玉考不上大学,但……奶奶不必担心。”
  半小时后,首都叶家。
  谢奶奶家里请了几个客人,最近最热门的事情就是高考,加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忍不住炫耀自己的孙儿,这一整天她耳边都嗡嗡地充斥着各种“你家孙子/孙女高考了吗?”
  “我家孩子估分四百,老师都说他很有希望去清北。”
  几个人惊叹了,四百分,忙不迭地问起那家孩子怎么复习的,能上四百分在市里也能排前三了。
  这种荣耀以前一般是属于谢奶奶的。
  不过如今孙子不在身边,谢奶奶也不知道情况,只能坐着听听别人这些炫耀。
  扎心的是,那孙子估分四百分的周奶奶,她淡淡地说:“我那孙子虽然也去下乡了,但是幸亏回来得早,得到消息很快就回来乖乖复习了,没有被乡下的姑娘迷住眼。”
  聊了半天,几个女人不由地问起了谢奶奶:“你家庭玉今年考得怎么样,估计也考得很好吧?”
  虽然她们嘴巴上这么说,但心里恐怕并不这样想。
  男人结了婚之后毕竟不一样了,不像小年轻那样精力专注。谢庭玉跑到乡下当了两年的知青,考得上好的大学恐怕不容易。
  这时候谢奶奶的电报来了。
  大家抢先一步看了眼电报,电报里只有寥寥数语,非常简短,“庭玉考不上大学”这几个字非常明显。
  几个老人面面相觑,有些尴尬。
  “颜淳,你别伤心。庭玉这孩子是有功底的。让他复习一年,明年就能考上大学了。”
  周奶奶鄙夷地说:“你看看,我说让你让早点把孩子调回来。娶了一个乡下媳妇不够,现在他连考大学都耽误了。”
  谢奶奶看到电报也愣了一会,但毕竟年纪也大了,这点事还不至于让她喜怒于色。
  她淡定地折好了电报,平静地说:“我家孩子比较谦虚,大家别当真。”
  谢庭玉考不上大学?
  这恐怕是把他的腿打断、让他缺考了才会发生的事。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谢奶奶清楚他的底子。现在她只担心孙子出了事。
  把客人散了之后,谢奶奶赶紧拍了电报到乡下询问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
  编码小哥抱头鼠窜,都是我的错
  玉哥:“……”
  水丫:“……”
  众记者们:没关系,电报里数不清楚
  还怕报纸说不清楚么
  #论,报纸的重要性
  次日
  铺天盖地的感天动地·十佳好知青·状元·谢庭玉系列报道,屠榜
  #走失的状元,你迟迟不归家为哪般?
  留守乡下的记者们愁掉头发,在线等待


第092章 
  叶家村。
  等到天快黑了,谢庭玉才慢悠悠地牵着媳妇的手回到了村里。
  还没进家门口,叶青水就能听见阿娘的声音。
  阿娘在说谢庭玉的好话,远远就能听见她一个劲地夸谢庭玉。
  记者们这会来到了叶家,采访着叶妈。
  叶妈可是女婿的无脑吹,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谢庭玉人长得精神又俊俏,对女儿也好,还带着她一起进步。
  现在还把水丫一块带进了大学。
  叶妈此时就是谢庭玉的最忠诚的拥趸者。
  “庭玉他人特别孝顺,家里的家务活他都干,最见不得老人家干活。高考那段时间他特别辛苦,为了给村里建沼气池,他每天都早出晚归,但院子里的鸡鸭、猪他都喂得好好的,早上起来就能看到他柴也劈好了,饭也做好了。”
  “村里没几个男人能像他这样有耐心,他对家人特别好。”
  记者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都木了。
  这是来采访高考状元的,怎么听着听着,听出了一种“别人家女婿”、“别人家丈夫”的酸溜溜的感觉。
  叶青水听了有些脸红,因为喂猪是她的活。高考那段时间她常常看资料看到深夜,早上有时候起不来。
  听到这里,叶青水用力地咳嗽了一声,“阿娘,我们回来了。”
  叶妈并没听到女儿的声音,她继续吹着女婿:“我家孩子除了有这些优点,还长得特别俊,跟电影明星似的。”
  长得跟电影明星似的?
  来自各地的记者面无表情,表情麻木,心里默默地想:牛皮吹到这里就吹大了……
  作为省城名报纸的记者,还能没见过明星?
  不过当记者们扭过头去,目光投向刚刚回来的夫妻俩地时候,惊讶得愣住了。
  借着屋子里漏出的光,他们终于看清了今年高考状元的真颜。
  朦胧的月光依稀洒在男人的肩头。
  映入眼帘的是男人一双修长的腿,目光再往上挪一些,记者眼里划过一抹惊艳。这个青年长得俊俏清隽,五官仿佛上帝精心雕琢佳作。
  他穿着不算厚的黑色风衣,在寒风中立着,那股冷淡的气度比电影明星还要迷人。
  所谓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高考状元就跟他的名字似的,像一块玉。
  记者们吹了一天的冷风、吃了一天的灰尘沙土,在这一刻他们麻木的心脏,重新焕发了活力和热情。
  长得这么好看的高考状元,恐怕是这么多年来的头一份。
  今年的高考状元还真是一个惊喜,打破了他们对高考状元单薄贫瘠的印象。
  谢庭玉松开了牵着媳妇的手,他看着家里陡然冒出来的陌生人,稍稍惊讶了一下。
  “这些人是……”
  记者们立刻把相机、录音机统统开了起来,话筒递到谢庭玉面前,激烈地问了起来:
  “恭喜谢庭玉同志,你考取了今年全省的状元,据消息很有可能一并斩获今年的全国高考状元,请说说你的感受……”
  “谢庭玉同志,你今年的高考分数是476分,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高考复习策略吗?”
  “谢庭玉同志,你平时是如何学习的?”
  “谢庭玉同志,能说说你用了什么复习资料吗?有什么话想要对明年的考生说吗?”
  叶青水听到此起彼伏的“谢庭玉同志”,听得耳朵嗡嗡地响。
  她看见这些热情非常的记者,下意识地护着肚子远离了人群。
  其实叶青水今年也考得很不错。
  她高考的估分是451分,按照上辈子的趋势看,那时候谢庭玉考了450分已经斩获全省状元,这辈子如果不出意外,叶青水应该是状元。
  然而今年谢庭玉愣是往上拔了二十多分,一下子把叶青水衬得光芒暗淡。
  得到状元第一手消息的记者忙不迭地赶来采访状元,至于第二名?
  第二名的话题度远远不及状元。
  记者们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全省的理科高考第一名、第二名来自同一个地方,而且还是一对夫妻。
  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刺激。
  谢庭玉看见避之不及的媳妇,轻咳了一声,他微笑着说:
  “很晚了,各位等得也辛苦,还没吃晚饭吧?我抓紧时间回答问题,记者师傅们也能早点回去,按时吃饭。”
  不,我们不饿。你不用这样替我们着想!
  记者们眼里的采访欲越来越深,恨不得把他学生时代的事情都仔细问一遍。
  谢庭玉把之前的一个个问题回答了一遍。
  “没什么感受,我没想过自己会是状元。”
  “以我的经验来看,学习贵在坚持。”
  “备考策略?我推荐大家看M主席的《方法论》。”
  “我复习的时候用的是周存仁编写的《数理化手册》。有什么话对明年的考生说?我想对他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镁光灯接连不断,快要闪瞎人的眼。
  不到十分钟,谢庭玉全都回答完采访的问题。他礼貌地用着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把记者都撵了出去。
  叶妈怪着女婿太害羞、面皮薄,早早把人记者赶走了。她惋惜地说:“好不容易有个上报纸的机会,小谢咋这么不珍惜。”
  叶青水忍不住笑,她说:“玉哥也是为他们着想,这些记者多不容易……”
  叶妈说:“也是,太晚吃饭,饿坏了开车回去都不利索。”
  小夫妻俩吃完晚饭后,认真地填了高考志愿。
  叶青水以前想去羊城念大学,因为未来的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