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碧檀记-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烧得厉害,我早些去,看看昨天的退烧针管不管用。”毕庆堂摇头;埋怨她,“你总是这样,其实早一刻、晚一刻,能有多大分别,我就不信。”
谭央坐在床边,从枕头下取出腕表戴在胳膊上,噤着鼻子小声说,“大哥,我走了。”毕庆堂笑着吻了吻谭央的脸颊,“去吧,早回。”
小汽车把谭央送到了宝隆医院的大门口,谭央下车进了自己的诊室,从窗口看着小汽车开走后,谭央取出衣柜里的一件短氅就匆匆忙忙下了楼,时候还早,路上行人很少,几个黄包车夫凑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在街口聊着天,谭央坐上了其中一辆黄包车,轻声对车夫说,“和平码头”。
清晨的码头,咸咸的海风伴着遥远的汽笛声扑面而来,虽是晚春,依旧是湿凉湿凉的,连带着人的心也随着这沁入骨髓的寒一同战栗,没着没落的。谭央站在海边,雏菊黄的缎面旗袍,黑色短氅披在肩上,黄金链子做的搭扣,被黑色短氅衬着,在胸前闪着金灿灿的光,这是大上海阔太太最时新的打扮,穿着谭央身上,倒让人觉得文雅端庄,谭央长长的卷发被海风吹乱,她只是抬起手随意的捋了捋,蹙着眉看向船甲板,既有焦急,也有忐忑。
“马叔叔,马叔叔,”看着老人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线里,谭央放声大喊,老马眯着眼往这边看,一看到谭央,他便连忙拨开人群挤了过来,高兴却又带着几分埋怨的说,“小姐,小姐你怎么来了?”身边都是久别重逢的人,在那种特殊的氛围下谭央端详着眼前的老人,头发花白了,皱纹也深了,他苍老了那么多,唯有看她时眼中那份和善关爱,许多年来,未曾改变。
恍惚间,眼前这位穿着长袍马褂的体面老人与二十年前同里那个短打扮的中年管家时空交错,重叠在一起,让人分不清今夕何夕。谭央脑海里飞快的转着一张张或熟悉或不怎么熟悉的脸庞,父亲、母亲、表叔、许伯伯,这些脸庞的身后是氤氤氲氲的同里雾气。
身处繁华的大上海,童年少年时的水乡时光渐行渐远,就连当年陪伴谭央身边的家人叔伯也一个又一个的离开了她,如今的谭央蓦然发现,眼前这个老人竟是她与过去联系在一起的唯一纽带,想到这里谭央不禁悲从衷来,她动情的伏在老马的肩头,“马叔叔,您好久没回来了。”
老马对谭央的举动有些意外,随即又释然了,他依稀记得上一次牵着谭央的手还是二十年前,那个梳着牛角辫奶声奶气的小姑娘,一蹦一跳的同他走在水乡的甬道上。老马眯了眯眼,用自己苍老的手拍了拍谭央的手,他没言语,因为这一刻,谭央的心境与想法他全能明白,毕竟,同里的那十几年,对这一老一少来说是静谧美好的日子,弥足珍贵的时光。自那以后,世界就变了模样,天翻地覆的改变,再也回不去了……
黄包车一前一后的拉着老马和谭央,路上渐渐热闹了起来,谭央看着前面老马那白花花的头发在风里抖着,周遭嘈杂的声响和高楼大厦竟有了疏离的感觉,她觉得自己与世隔绝了起来,像是被吊在半空中的瓶,忽忽悠悠的不着地,里面却空无一物,风灌入瓶口呜呜作响,里面的五脏六腑都不见了,只留下忐忑而恐怖的声响。
老马把谭央带到了自己在上海的家,弄堂最深处的院落,老马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住在这里,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他儿子儿媳说的上海话里还带着山东腔,让她想起了表叔,心也不由得和这家人贴近了。老马简单的擦了一把脸,就很有默契的带着谭央上了二层的阁楼,一个适于说话的僻静地方。
待到和老马共处一室,谭央满腹的疑窦却不知从何说起了,她欲言又止,老马反而有些沉不住气,倒是先问了起来,“小姐,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略略一顿,老马忽然气愤的说,“是不是毕庆堂?”话问到这里,谭央忽然抬起头,颇为惶恐的看着老马,老马觉得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一股脑的说,“他待你不好对不对?他原来还对我说,他要是对你不好,就该遭天打雷劈,这才几年啊,他就把自己的话忘了?小姐,你看着吧,我非杀了他不可。”说着,老马使劲的锤了桌子一下,苍老的手臂上青筋暴起。
谭央听罢,连连摆手,“不,马叔叔,您误会了,大哥他待我很好。只是最近,发生了一桩旁的事。”谭央将茶杯拢在手里,微微低着头,将那天的事情尽量简洁明了的讲给老马听,她刻意的避开了过多描述性的词语,因为当时的场景让她回想起来每每揪心不已,毕竟她父亲亲如手足的兄弟,恰恰死在了她丈夫的手里。
谭央讲完后抬头看着老马,让她意外的是,老马脸上没有丝毫的吃惊和痛心,反而事不关己的掸了掸衣袖上的灰尘,为谭央的茶杯里添了水,谭央有些焦急的唤着他,“马叔叔!马叔叔,许伯伯他死了啊!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我坐在他膝上,他喂我吃广东带来的糕点,可他就这么在我眼前死了!”老马站起来,轻轻的拍了拍谭央的肩,安抚着她激动的情绪,“人老了,总有一死的,只是死法不一样罢了,这便是命。”
老马说着,走到窗边,打开窗,阳光照到灰暗的阁楼里,细细的尘埃在光影的对比下抖动着,窗子下面是后街,一条仅容两人并肩走的窄窄巷子,巷子里一个半老的娘姨,坐在小凳子上,一面晒着太阳,一面哄着怀里的孩子。
叔侄俩人都有些失神的看着外面,半晌,老马才慢条斯理的开口道,“人活了大半辈子就越来越觉得,命啊,不由得你不信,这世上怎么有那么多的奇事巧事,还不都是老天注定的吗?”说着,老马啧了啧嘴。
“记得那一年冬天,山东下了很大很大的雪,四位当家的带着我和老陈下山,要去镇子里置办些过年的东西,走到半路,因为风雪太大,马走不动了,我们就找了个破庙躲了起来,没多久,庙里又进来个避雪的破衣老道,那老道坐在墙角就挨个的端详我们几个,我们都觉得他神神叨叨的,也不去理,倒是老爷心地好,给了他一张煎饼,等到风雪过后,老道临走的时候,回身看着我们说,可怜啊可怜,全都死于非命,不得善终啊!咱们吃这口饭的,最忌讳这些话了,大家说要杀了那个晦气道士,可老爷拦着没让,也就罢了。没想到当时的话还真是一语成偈,三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老的一个个,全都没得善终!所以,听你刚才讲毕老板错手杀了许二当家的,也只能说是命中如此,怪不得旁人。”
谭央闻言直起身,执拗的说,“马叔叔,你是知道的,我从来就不信这些,什么命中注定死于非命,要说我表叔抽大烟算是死于非命,可我父亲呢?我父亲那是得了肺病啊,怎么能说是死于非命呢?”老马听了,低下头没有说话,谭央又接着蹙着眉轻声道,“更何况,大哥他杀许伯伯,也不是错手,倒更像是——灭口。”谭央把最后“灭口”这两个字说得轻的不能再轻,这两个字从唇齿间若隐若现的飘出来,仿佛呵口气便能把它们吹散。
老马把两个手攥了攥紧,随即又松开,他望着谭央,眼神痛苦却很是诚恳,“小姐,小小姐今年几岁了?”谭央没想到他能问这个,稍一愣,“囡囡五岁半了。”“毕老板很疼她吧?像老爷当年疼你一样?”谭央先是点了点头,继而又摇头颇为无奈的笑了,“何止,溺爱的不像话,要星星月亮都给呢,父亲当年对我,哪到这个荒唐地步?”老马无比欣慰的笑了,“多好啊,一家人这样多好啊,小姐,你还追问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干什么?好好的过好你的日子,别的都和你无关。”
谭央明白老马这是不想说也不会说了,心中惶惶然起来,自顾自的说,“果然又是山东时候的旧事,怎么你们都不肯告诉我。”老马听了,叹了口气,“小姐,来我这儿这么久了,您该回去了。”谭央听他这么说,想了想,便站起身往外走,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回头,“马叔叔,你们已经离开山东三十年了,可我觉得你们时至今日,还都在山东过活呢,一直没出来!”老马闻言一惊,随即苦笑,“不管是生是死,我们是被绑在那里不得超生喽,所以小姐,离我们远些吧。”
当谭央走出很远时,老人颤抖着手将窗关上,眼中噙着泪说,“小姐,别怪我,许二当家死得惨啊,我不想和他一样呀!”
晚饭后,谭央坐在沙发上打着毛衣,浅灰色的线,刚刚起了个头,谭央偏着头,轻声的数着针数,毕庆堂坐在一边心不在焉的翻着报纸,见谭央一副心无旁骛的认真样便丢下报纸,对趴在地毯上画小人的女儿说,“囡囡啊,给爸爸数一数天花板上吊灯里有多少个灯泡,数对了,爸爸给你奖励!”说着,他把女儿驮在肩上,小言覃伸出圆嘟嘟的手指,仰着头,幺二三四五的大声数起来。
“三十六个,爸爸,有三十六个灯泡!”言覃拍着小手开心的向父亲邀着功,毕庆堂抱着女儿坐到谭央身边,谭央针数都数完了一大半却被女儿打乱,生生的前功尽弃了,正气馁着,却听见毕庆堂幸灾乐祸的说,“囡囡数的真好,比妈妈数的都好,以后囡囡读书肯定比妈妈厉害。”谭央听罢便麻利的抽出毛衣针,向毕庆堂的肋下戳了去。
毕庆堂一面嘻嘻哈哈的躲,一面亲着女儿的小手,“说吧,心肝,想要什么?”言覃的头抵在毕庆堂的胸膛上蹭啊蹭啊,奶声奶气的说,“爸爸,我想要驼背的光头老爷爷!”
作者有话要说:哎呀,我回来了,很想念大家,这么久没更新,工作忙时一方面,另外,老实说啊,当着我男人面写小说,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但是生活在一起,很多事要慢慢的彼此习惯,我想他会渐渐地习惯我坐在电脑前码字吧?
50(48)代价
毕庆堂听了女儿的话;略一滞;便笑哈哈的揉了揉言覃额上的头发;“说什么呢?”小言覃侧过脸;看着父亲;极认真的解释;“就是,一个很香的木头老爷爷;妈妈说,那个老爷爷为了不让大家难过,一个人背了很多的东西,爸爸,我想看那个老爷爷;”顿了顿,言覃又急着补充,“那个老爷爷是不是就是外公啊?妈妈说,木头老爷爷让她很想外公啊!”
毕庆堂喉咙动了动,将女儿放到地上,随即蹲到孩子的身边,屋里极静极静,像是为了打破这份桎梏的静,谭央将手中的毛衣打得快了重了,嘶啦嘶啦,毛衣针相互撞击的声音,仿佛穿过毕庆堂的皮肉,直直戳进他的心里,转眼间,他成了乡野孩童穿了签子放在火上烤的蛹,穿心透骨的痛,偏又在这尴尬的境地下火烧火燎的熬,有一刹那,他有种灰飞烟灭的溃散感,也只是那一刹那,转瞬他就又是他了,看着眼前的女儿,他魂魄归体了。
毕庆堂伏在女儿的耳边,小声对言覃说,“囡囡,我偷偷的告诉你,我们不对妈妈说好不好?三年前日本人来打上海,咱们一家去无锡避难,走的太仓促了,那个驼背的佛爷被遗在上海,丢了。爸爸一直担心妈妈来向我要那个佛爷,她知道佛爷丢了;铁定生气,囡囡,咱们不告诉她,不让妈妈生气好不好?”话虽是毕庆堂在女儿耳畔低声说的,那声音的大小却拿捏得极好,这些话,一字不落的飘到了谭央的耳朵里。
言覃听了父亲的话,眨了眨眼,将食指放到嘴边,小大人一般,一本正经的做出了守秘的样子,谭央勉力笑了笑,无奈的拉了一把小指上钩的毛线,毛线团左左右右的滚了几圈,停在了沙发的角落,就好像是谭央心头的谜团,左冲右突的,无谓的挣扎也探不出的究竟,她,有些气馁了。
两天后的一个黄昏,餐桌上,瓷白的盘子映出夕阳的温和光泽,无线电里传来了女播音员那甜腻柔媚的声音,她用欢快的调子说着并不欢快的新闻,那些遥远的战争,里面的离乱与硝烟似乎是不相干的底色,衬出了这洋房里三口之家的温暖和乐。
“小妹,听刘经理说,老马从天津回来了?”
“噢,是吗?他也不来咱们家!”
“那老家伙迂得很,哪有那么活络,咱们找他出来吃顿饭吧,我都一年多没见他了。”
“是啊,咱们是很久没看见马叔叔了,总有一年多了。”谭央有些犹疑的重复着。
“好,我去安排!”毕庆堂说罢就起身去挂电话。
“好,大哥。”谭央很领情的含笑点头。
第二天晚间,他们在一家上海老牌子的饭庄吃的饭,中规中矩的老旧饭店,离老马家又近,倒是很配他们这样的故人聚会。毕庆堂便是这样一个人,但凡是他安排的事,那便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在谭央识得他的这十来年里,绝无例外。这样的一个他,若是有事情不想叫我知道,我便会蒙在鼓里一辈子罢,谭央心中恹恹地想。
甫一见面,毕庆堂就笑着狠狠拍了拍老马的肩,说道,“这么久也没见了,这老头子还是这么硬朗啊!再帮我毕某人赚二十年的钱也不打紧。”老马连连摆手,“不行喽,毕老板,我是做不动差事了,我正要向你告个罪,想回家养老了!”毕庆堂听了他的话,含笑不语,老马转而看向谭央,“小姐这一年多还好吗?这么长时间没看见小姐,确实惦记啊!”谭央眯起眼睛笑着点头,“好,马叔叔,一切都好!”“小小姐呢?怎么没带来?”“囡囡今早有些受凉,这会儿就没敢带她出来。”
席间谭央夫妻二人与老马诉说着“久别”重逢的欢欣,谭央和老马很有默契的抹去了几天前的会面,笑盈盈的讲着同里旧事。
吃完饭出了饭庄,天已经黑透了,路上也看不见黄包车,毕庆堂和谭央便先把老马送回家。车停在老马家的院门口,听见汽车的声音,老马的孙子倒是第一个冲了出来,老马下了车,和毕庆堂寒暄了几句,携着孙儿的手刚要回家,就见小男孩探着头好奇的问毕庆堂,“毕老板,你明天还会让大汽车送爷爷回来吗?”毕庆堂笑了笑,刚要说话,小男孩连又抢白道,“肯定会的吧?昨天爷爷坐你的车回来,今天也是,明天你也叫大汽车送爷爷回家吧,我喜欢看大汽车!”
老马听见孙子的话,慌忙打了孩子后背一下,呵斥道,“你这孩子,胡乱说什么,认错了人,还说,不怕叫人笑话!”小男孩被老马一打,便委屈的撒起泼来,大喊,“我没认错人,我认得毕老板!我还认得她!”说着他指着坐在里面的谭央,“爷爷从天津回来那天是和这位太太一起回的家!”
几个大人热络经营了一晚上的久别重逢,就这样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戳破了谎,三个人各自怀着自己的心事,窘迫着,忧虑着,疑惑着。
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的毕庆堂和谭央谁都没说话,很有默契的既没质问对方,也没坦白自己。车里静静的,只听见车轮碾过小石子那细微的嗒嗒声,街头的路灯从车窗照进来,随着小汽车的行进,一闪一闪的。各怀心事的夫妻就这样坐在车里,那低低的气压,仿佛酝酿着一场磅礴的风雨。
车刚开进毕公馆的大门,陈叔就跑来,急切的说,“少爷,少夫人,小小姐发起烧来,身上还起了红疹子,要不要送去医院啊?”谭央听了,连忙打开车门踩着高跟鞋跌跌撞撞的往家中跑,毕庆堂心烦意乱的下了车,狠狠地关上车门,“怎么搞的,这么多人看个孩子还看不好!”
谭央解开女儿的衣服看,又将额头贴在女儿的额头上,倒似是松了一口气,“是水痘!”说着她回头看了看毕庆堂。毕庆堂紧锁眉头,“抱上囡囡,咱们还是去医院看大夫吧!”谭央有些嫌怨的望着毕庆堂,“你倒是忘了?你太太这些年学的是医学,专业又恰恰是小儿科!”毕庆堂伸出手摸摸言覃的额头,犹疑道,“那就,那就不用去医院了?”谭央看他这架势,哭笑不得的说,“我给女儿看病,你都不放心?”
毕庆堂紧挨着谭央坐在床边,手摸了摸下巴,既为难又诚恳的说,“小妹,说真的,你给旁人看病我都放心,即便是你为我看病,我也豁出去了,只是……”说着,毕庆堂低下头看着谭央怀里的女儿,意味深长的摇摇头。谭央看他这样子,不怒反笑了,“大哥,你就放心吧,治不好你的宝贝女儿,我呀,听凭你处置!”毕庆堂用食指敲着一旁的床头柜,“问题就在这里,我能怎么处置你啊?算来算去,总是我哑巴吃黄连罢了!”谭央看着毕庆堂嗔怪着,“大哥,你啊,真是!”
说归说,毕庆堂还是配合着妻子,端茶倒水,又差人去医院取谭央的药箱。到了深夜,言覃身上的痘便发出来了,本来就发着烧,身上又痒,言覃哭着一会儿要爸爸一会要妈妈,谭央和毕庆堂就轮换着抱着女儿,拍着哄着,还要抓着她的手,怕她碰破了痘留下疤。养一个女孩子,百般的不易,既要让她眼下吃好穿好健康快乐,又要计划着她以后的幸福端庄美丽安宁,更要时时防着坏人避着险事,要么西方人怎么总是说,你若是恨一个男子你便去做他的女儿,让他为你牵肠挂心一辈子。
看着病中的女儿,他们夫妻二人相守相伴,一副同仇敌忾的架势,什么山东啊,许飞虎啊,苦难佛啊,老马啊,全都变得遥不可及起来。其实,再多的陈年旧事,再多的疑窦猜疑,在女儿生病这里,全都变得不值一提了。在爱孩子的父母的眼里,天塌下来的动静也比不上孩子一声咳嗽的响动大。
四天后,言覃身上的痘发尽了,烧也退了,天还蒙蒙亮,言覃睁开眼说饿了,谭央便连忙披上衣服,也没叫醒佣人,自己去厨房为女儿熬了粥,上好的粳米熬得极糯极烂,还切了碎火腿和葱花扔进去,将砂锅端上来打开盖,一下子卧房里满是食物的香气。谭央盛了碗粥一勺一勺的喂女儿,没一会儿,一碗粥就喝完了,言覃还说没吃饱,谭央和毕庆堂倒是大奇,谭央慌忙又盛了一碗,只喂了几口言覃就不吃了。
毕庆堂抱着孩子笑着说,“囡囡,妈妈做的粥那么好吃啊?吃了这么多?爸爸都没尝过妈妈的手艺。”话刚说完,谭央便把一勺粥伸到毕庆堂的嘴边,笑道,“那你尝尝不就知道了。”毕庆堂张口去吃,粥刚到嘴里,他便连连点头,“好,好!”的含糊称赞着,谭央笑着索性把剩下的那大半碗粥全都喂了毕庆堂,喂罢还调笑他,“大囡囡,吃饱了吗?要不要妈妈再喂你一碗呢?”
一家三口吃饱了便都躺在了床上,女儿睡在中间,毕庆堂和谭央面对面的躺着,谭央看着毕庆堂胡子拉碴的下巴,用手背贴了贴,心痛道,“看你啊,胡子都长出来这么长了!”毕庆堂笑着抚着她的额头,“你没看看你自己,眼眶都青了,囡囡没事了,你快睡吧!”说着,拉了拉被为谭央盖好。谭央抓住女儿的手,笑着点头,阖上了眼。
晨曦在白纱帘里偷偷探出了头,照在女儿和妻子的脸上,叫毕庆堂看着暖意融融的,女儿熟睡中的香甜和妻子准备入睡的安宁,那是他眼中最美的一幅画,他笑着抬起手为谭央掖了掖鬓角的头发。
此时,正准备入梦的谭央暗自决定,只要女儿健康长大,她同她的大哥永远这样的好,那些事情左右也是弄不明白,便再也不管了吧。
此时,还未打算睡觉的毕庆堂暗暗下了决心,他定要维护好他现在的家庭,他的妻子,他的女儿,他定要捍卫他的家他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这天晚上,在洋房外面的花园了,陈叔和毕庆堂看似无意的聊着。
“你找他谈,他怎么说?”
“他说他拿了少爷不少钱了,这钱他不要,他说他儿子在上海做差事,孙子也在上海的学校读书,他实在是不想离开这里。他还说要少爷放心,他死都不会对他家小姐说的。”
毕庆堂冷笑一声,点了支烟抽了口,吐出烟圈,眯着眼看着手里的烟,“不走?死都不会说?”
三天后的一个清晨,在黄浦江边,一个扛活的苦力看见水里浮上来个仰面的老人尸首,煞白煞白的脸,眼睛睁得大大的,手像鸡爪一样蜷曲着,他那一头的银白头发在清晨的冰冷江水中飘来飘去,沾着碎木屑。苦力惊恐的大叫着,他不是没见过死人,只是这个老人,死的太惨了……
51(49)真相
这一天;入春后天气冷暖无常;医院里病人很多;谭央忙了一上午;刚闲下来;倒杯水放在手里;走廊就有个声音高声喊,“毕太太;你的电话!”谭央便放下手中的杯子,来到走廊尽头拎起电话听筒。
“喂,请问哪位?”
“小妹,是我,大哥”那边声音颇为低沉的说。
“哦?大哥什么事啊?”谭央的手卷着电话机听筒的线;笑着应道。
“老马死了,”略一顿,毕庆堂紧接着说,“他喝酒喝醉了,不小心掉到黄浦江里,溺水死的。”
紧接着,电话两边异常的安静,过了一会儿,毕庆堂关切的柔声道,“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